血液細胞檢驗質(zhì)量控制方法研究
時間:2022-04-09 03:10:08
導語:血液細胞檢驗質(zhì)量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分析臨床醫(y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的質(zhì)量控制方法,分析檢驗中的相關影響因素,最終利用相關措施來提高血液細胞的檢驗質(zhì)量。方法選擇我院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0例進行血液細胞檢驗的患者,對患者不同比例抗凝劑檢驗、采集血液標本放置時間以及血液標本放置溫度進行對比分析,觀察不同條件下對血液細胞檢驗質(zhì)量的影響。結果正??鼓齽┍壤卵杭毎屑t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以及血紅蛋白水平均高于不正??鼓齽┍壤?,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常溫下紅細胞及白細胞水平均低于20℃下,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常溫下血小板及血紅蛋白水平均高于20℃下,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放置30min的紅細胞、白細胞以及血小板水平均低于放置6h,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放置30min的血紅蛋白水平高于放置6h,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為患者進行血液細胞的檢驗中,檢驗質(zhì)量會受到標本放置溫度、標本放置時間以及不同比例抗凝劑檢驗的影響,因此為了有效提高患者血液細胞的檢驗質(zhì)量,需要對相關因素進行控制,有效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與科學性。
【關鍵詞】臨床醫(yī)學檢驗;血液細胞檢驗;質(zhì)量控制;放置時間;放置溫度;抗凝劑檢驗比例
血液細胞檢驗就是臨床中常見的血常規(guī)檢查,這種檢測方式是臨床醫(yī)學檢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血液細胞檢驗中,主要是通過檢驗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以及血紅蛋白等指標進行相應的檢驗分析,通過觀察這些指標的數(shù)量、形態(tài)以及分布情況等就能夠?qū)颊呤欠窕加心承┘膊∵M行相應的判斷,之后根據(jù)檢驗結果進行相應的治療,能夠促進患者的疾病恢復[1]。因此血液細胞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對于患者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此,為了研究臨床醫(y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質(zhì)量的控制方法,本文分析了不同因素影響下血液細胞檢驗質(zhì)量的變化情況,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0例進行血液細胞檢驗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齡最小為14歲,年齡最大為76歲,平均年齡(45.34±2.44)歲。1.2方法。本次研究中為所有患者均進行血液細胞檢測,在空腹時對患者進行靜脈血的抽取,最后獲得相應的血液樣本,將樣本確定比例后進行相應的稀釋,其中分別按照1∶5000以及1∶10000的比例進行稀釋,稀釋完成后將同一種比例的血壓樣本混合在一起,然后再平均分為180份。之后在不同條件下對血液樣本進行儲存,將其中的90份血液樣本放置在室溫條件下,其中在30min之內(nèi)完成30份血液樣本的檢測,在3h內(nèi)完成30份血液樣本的檢測,在6h內(nèi)完成30份血液樣本的檢測。然后將剩下的90份血液樣本放置在溫度低于20℃的條件下進行,同樣在30min之內(nèi)完成30份血液樣本的檢測,在3h內(nèi)完成30份血液樣本的檢測,在6h內(nèi)完成30份血液樣本的檢測。1.3觀察指標。觀察患者的血液細胞檢驗在血液標本放置時間、血液標本放置溫度以及不同抗凝劑比例下的檢驗結果。1.4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使用(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同抗凝劑比例下血液細胞檢驗結果的對比。正??鼓齽┍壤卵杭毎屑t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以及血紅蛋白水平均高于不正??鼓齽┍壤拢町惥薪y(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不同溫度下血液細胞檢驗結果的對比。常溫下與溫度低于20℃下各有90份樣本,其中常溫下紅細胞為(5.35±1.32)×1012/L、白細胞為(7.46±2.43)×109/L、血小板為(179.37±14.76)×109/L以及血紅蛋白為(108.76±8.67)g/L,溫度低于20℃下紅細胞為(13.65±2.65)×1012/L、白細胞為(16.33±3.26)×109/L、血小板為(14.78±2.66)×109/L以及血紅蛋白為(11.67±2.56)g/L,常溫下紅細胞及白細胞水平均低于20℃下,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6.597、20.696,P=0.001、0.001),常溫下血小板及血紅蛋白水平均高于20℃下,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04.111、101.888,P=0.001、0.001)。2.3不同血液標本放置時間血液細胞檢驗結果的對比。血液標本放置30min、3h、6h均有30份樣本,其中放置30min時紅細胞為(4.03±0.54)×1012/L、白細胞為(6.76±1.64)×109/L、血小板為(15.36±2.43)×109/L以及血紅蛋白為(120.54±12.76)g/L,放置3h紅細胞為(4.18±0.31)×1012/L、白細胞為(6.93±1.75)×109/L、血小板為(21.56±3.38)×109/L以及血紅蛋白為(119.57±14.54)g/L,放置6h紅細胞為(4.47±0.68)×1012/L、白細胞為(7.68±1.69)×109/L、血小板為(20.63±2.76)×109/L以及血紅蛋白為(112.85±15.18)g/L,放置30min的紅細胞、白細胞以及血小板水平均低于放置6h,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775、2.140、7.850,P=0.007、0.037、0.001),放置30min的血紅蛋白水平高于放置6h,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124,P=0.038)。
3討論
血液細胞檢驗是判定患者疾病的患病狀況以及預后的一種重要檢測方式,通過對患者血液中的紅細胞、血小板、白細胞以及血紅蛋白等指標的相關狀況進行觀察后,可以作為某種疾病的判定依據(jù),同時根據(jù)檢測患者血液中的相關指標水平變化,還能夠有效檢測患者疾病的治療狀況[2-3]。然而在實際的檢測過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導致檢測結果出現(xiàn)差錯的現(xiàn)象。其中影響血液細胞檢測質(zhì)量的因素主要有不同比例的抗凝劑、血液樣本放置時間以及血液樣本放置溫度等[4]。因此在實際的血液細胞檢測過程中,相關檢驗人員一定要注意這方面的影響,有效避免檢測結果出現(xiàn)差錯的情況,可以通過提升檢測人員的綜合素質(zhì)水平、實際操作水平以及血液樣本采集的規(guī)范流程等提高檢測的質(zhì)量[5-6]。提高檢驗人員的基本操作水平與素質(zhì)水平,這是由于檢驗人員在進行血液細胞檢測過程中,若檢驗人員對于檢驗流程或使用器械的熟練程度不夠時,會因為不規(guī)范的操作而影響檢驗結果。因此檢驗人員應該嚴格按照相關的操作流程及正確的儀器使用方法對血液細胞進行檢驗,同時醫(yī)院可以對檢驗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以此來提高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zhì)水平[7-10]。
綜上所述,在為患者進行血液細胞檢驗的過程中,檢驗結果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為了有效確保血液細胞檢驗的準確性,相關的檢驗人員應該從血液樣本放置時間、放置溫度以及相關的操作流程共同控制檢驗的質(zhì)量,同時醫(yī)院還應該加強對血液樣本的管理,從而有效防止血液細胞檢查結果發(fā)生差錯。
參考文獻
[1]范玉梅.臨床醫(yī)學檢驗質(zhì)量控制的影響因素探討及應對措施[J].健康大視野,2020(6):217.
[2]唐麗姣.臨床醫(y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質(zhì)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9,38(3):187-189.
[3]楊曉霞.臨床醫(y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的質(zhì)量控制方法探討[J].人人健康,2020(4):266.
[4]關瑩瑩,李云慧.臨床醫(y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質(zhì)量控制方法的探討[J].心理月刊,2020,15(1):40-41.
[5]石亮程.臨床醫(y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質(zhì)量控制方法[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20,11(3):118-120.
[6]姜輝.臨床醫(y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的質(zhì)量控制方法探討[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6):30-31.
[7]莫肖云.臨床醫(y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的質(zhì)量控制臨床意義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2):119.
[8]楊游萍,苗霞,盧建偉,等.血液細胞檢驗的質(zhì)量控制和臨床應用研究體會[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3):62-63.
[9]毛春艷,屈瑋瑋.對臨床醫(yī)學檢測中血液細胞檢驗質(zhì)量控制方法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9,29(2):252.
[10]蔣先東.臨床醫(y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的質(zhì)量控制方法探討[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54):134.
作者:李玉明 單位:凌源市中心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