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體育指導員發(fā)展的困境及對策
時間:2022-02-04 09:39:14
導語:社會體育指導員發(fā)展的困境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和問卷調查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對汕頭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現狀進行調查,了解汕頭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基本情況,旨在為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未來發(fā)展及體育行政管理機構提供參考。
關鍵詞:社會體育指導員;發(fā)展現狀;對策
社會體育指導員是我國群眾體育工作重要的隊伍,是群眾體育的組織者、指導者、傳播者,是開展群眾體育的骨干力量[1]。在發(fā)展社會體育事業(yè)、增進國民身心健康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2]。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自發(fā)展以來已經有二十多年,無論是規(guī)模上,還是數量上,都取得較大的增長。據統(tǒng)計截止2014年底,我國各等級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已達到100萬人,擁有高級資格的指導員也已經達到10萬人以上[3]。新背景下,培養(yǎng)一支專業(yè)技術強、思想素質高、綜合素質好專業(yè)化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不僅是推進全民健身的需要,也是建設體育強國的需要。本文以汕頭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為研究對象,有助于為汕頭市今后的群眾體育工作和體育人才培養(yǎng)提供科學參考[4]。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次為了調查汕頭市所屬的六區(qū)一縣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現狀,設計了調查問卷。對汕頭市區(qū)(六區(qū)一縣)的400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發(fā)放問卷400份,回收386,有效回收率96.5%。
1.2研究方法
運用數理統(tǒng)計法、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等方法收集相關數據,并對研究過程中所收集的數據資料運用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2研究結果
2.1汕頭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發(fā)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廣東省作為我國南方大省,既是國家經濟、政治、文化、體育強省,又是引領社會發(fā)展潮流、對外開放的典范。特別是廣東省的體育發(fā)展,更是最先實現體育強省的省份之一[5]。而汕頭市也一直是廣東省的體育強市,各類體育活動蓬勃發(fā)展,尤其是競技體育,為國家培養(yǎng)很多的優(yōu)秀的體育人才,而群眾體育發(fā)展更是走在全國前列[6]。擁有各級各類體育俱樂部和全民健身活動站達到129家之多,各社區(qū)、學校體育設施齊全,設備先進,全市體育人口比例達到43%高于全國水平[7]。同時汕頭市的六區(qū)一縣中,各級別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總人數達到11348人左右。也高于全國水平(1:8500),整體呈發(fā)展勢頭良好,也是源于汕頭市經濟發(fā)展快,為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8]。表1所示,汕頭市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國家級1人,一級7人,二級38人,三級340人。其中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占88.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60.82%),因此急需進一步的優(yōu)化其技術等級結構。社會體育指導員按工作特點與性質分兩種類型:即為組織管理型和技術指導型[9]。統(tǒng)計顯示其中組織管理型指導員占40.5%,高于全國的36.57%。技術指導型指導員占60.5%低于全國63.43%。這種分類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應該提高技術型指導員的比重。表2所示,汕頭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年齡30歲以下的占6%,31-40占27%,41-50歲的占41%;51歲以上的占26%。從總體上看年齡有些偏大,年輕的體育指導員數量明顯過低,結構需要調整。表3所示,汕頭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具有高中及以下學歷占13.1%,大專學歷占33.2%,大學本科占48.3%,研究生學歷的占5.4%。通過對其學歷的分析,認為汕頭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學歷層次較高,相對來說比較合理,且多數人在高校從事體育教學與管理工作。表4所示,汕頭市社會體育指導員指導動機排序,依次為強健身體占23.7%,義務奉獻占20.9%,防病治病占18.9%,興趣愛好占9.7%,消遣娛樂占8.3%,社會認可占8.3%,經濟收入占5.5%,其它為4.1%。由此看出,汕頭市社會體育指導員擔任社會體育指導首要動機是強身健體,其次是義務奉獻,防病治病并獲得自我滿足所占比例也較大,可能是受個人承擔醫(yī)療費用比重增加的影響,鍛煉身體,增強自身免疫力的觀點已成為廣大居民的共識,在指導他人的同時也獲得自身的鍛煉,強健身體、防病治病。調查發(fā)現汕頭市市民對社會體育指導工作的認同度不高,僅有8.3%??梢哉f廣大市民對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持否定,原因是沒有看到社會體育指導員做了什么工作,還有部分市民從來沒有聽說過有社會體育指導員這一職業(yè),這些充分說明汕頭市社會指導員在指導市民健身方面的工作沒到位,還沒有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以上的是汕頭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發(fā)展的現狀情況,通過相關的分析,認為汕頭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發(fā)展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指導員技術等級的結構不合理,高等級者偏少;第二、年齡結構過于高齡化,年輕指導員數量低;第三、性別失衡,女指導員比例低;第四、社會體育指導員學歷層次需要提高;第五、社會體育指導員對市民健身指導力度不夠,還沒有得到市民的認同。
2.2影響汕頭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發(fā)展的原因
2.2.1體育健身設施等物質條件有限
體育場地設施是廣大市民鍛煉的基礎條件,也是衡量該地區(qū)體育公共服務建設的水平,同時也為體育指導員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平臺。汕頭市作為粵東經濟發(fā)達的城市之一,可以說市區(qū)體育設施建設還是令人滿意的,但是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均占有面積卻很低,很多的體育設施場地均受到一定的限制,包括一些條件較好的學校體育場館、訓練場。而汕頭市參加鍛煉的體育人口比例高達43%。所以說汕頭市現有的體育健身設施已經滿足不了廣大市民鍛煉的需求。局限的體育場地設施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制約了市民鍛煉的積極性,同時也限制了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開展,可謂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2.2.2缺乏科學有效組織管理
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管理是一項系統(tǒng)、可持續(xù)的工作。調查顯示,汕頭市在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管理方面存在不健全和不合理的地方,如在培訓、酬薪、晉升等方面都有待改進和完善;在隊伍建設方面,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養(yǎng)計劃,梯隊建設、成員構成等有待優(yōu)化;在健身實踐指導工作方面,各部門和體育協(xié)會也沒有形成有效互動,缺乏聯系,其工作效率也不高,指導也較為單一,以上這些問題和我國當前的體育體制改革要求是不一致的。汕頭市應該努力探索,與時俱進,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體系。
2.2.3身份認同度低,人才流失嚴重
社會體育指導員是我國群眾體育活動開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管理者,對發(fā)展我國體育事業(yè)、增進全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起著重要角色扮演,但是由于相關部門對人才使用和管理不當等原因,造成了人們對社會體育指導員角色認同度不是很高,所做出的成績有限,并沒有賦予指導員角色意義。這也導致汕頭市一些社會體育指導員覺得沒有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加上報酬、福利、晉升等原因沒有等到落實和保障,因此退出指導員行列,有研究指出:在全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均存在著逐年流失的現象[9]。汕頭市同樣也有部分指導員由于得不到社會的認同,而放棄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的。
2.2.4體育經費投入有限
體育經費是體育活動開展的重要保障,它不僅影響著活動的順利開展,也影響了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積極性。雖然社會體育指導員從事社區(qū)體育健身指導工作是公益性服務,但是也應該得到一定的報酬。汕頭市當前對體育經費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對青少年體育人才培養(yǎng)和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上,而專項資金投入到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則有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10]。
2.3汕頭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發(fā)展的對策
2.3.1保持數量增長,優(yōu)化隊伍結構
汕頭市社會體育指導員整體發(fā)展勢頭良好,但是也存在整體質量不高的問題。汕頭市首先要以《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為抓手,鼓勵更多的人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提高體育人口,繼續(xù)保持數量上的增加,以滿足廣大市民日益增加的健身指導需求[11]。其次,要優(yōu)化隊伍結構,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學歷和再教育,提升其技術等級,培養(yǎng)更多的國家級別的高層次隊伍。最后,平衡好男女指導員性別比例,增加女性體育社會指導員數量的增加[12]。
2.3.2強化職業(yè)培訓,提高工作效率
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職業(yè)培訓,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效率和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應該從四個方面進行:一是強化政府主管部門的職能作用,與社會性組織、團體協(xié)調配合,向下放權,實現社會體育指導員協(xié)會等社會組織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真正的培訓;二是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面向體育各個單項運動協(xié)會指導員,培訓技能骨干;三是要與高校教師、學生培訓相結合,逐步改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素質、年齡結構;四是深入到社區(qū)、俱樂部等地加強健身實踐指導,總之,強化技能、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才能贏得廣大市民的認同[13]。
2.3.3加強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我國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總量嚴重不足,結構不合理,其原因在于管理理念和管理體制機制落后[14]。因此,樹立科學發(fā)展觀和服務型政府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當前汕頭市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轉變體育行政部門管理理念,樹立“以民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二是擴大公共體育設施建設,開放公共體育場館,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提高體育人口比例,以此增加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需求;三是加強政府主導,聯動社區(qū)-體育社團-俱樂部等,拓寬公共體育服務渠道;四是加強科學管理,提高公共體育服務水平,總之,加強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社會體育指導員營造更好的工作環(huán)境。
2.3.4擴大社會宣傳,加大經費投入
體育強國建設需要群眾體育的大力支持,當前在全民健身計劃實施下,汕頭市群眾體育快速發(fā)展,而提升群眾體育發(fā)展的質量需要社會體育指導員。當前相關部門應該熱切關注群眾體育、積極宣傳社會體育指導員,政府應該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待遇,廣大市民應該認同其身份,只有全社會肯定了社會體育指導員,他們才能更加積極、有動力、有成就感。其次,加大群眾體育經費投入,完善社區(qū)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社區(qū)體育公共信息網絡,優(yōu)化社區(qū)體育鍛煉環(huán)境,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效率,推動汕頭市群眾體育工作的發(fā)展。
3結論
社會體育指導員是我國體育事業(yè)和體育產業(yè)中的一個重要的人才類型,與體育教師、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體育管理人員、體育場地工作者一樣,是發(fā)展我國體育事業(y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全民健身背景下,汕頭市應該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關注度,認同其角色,制定科學管理制度,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優(yōu)化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環(huán)境,提升人才競爭力,以此推動社會體育指導員在汕頭的全民健身事業(yè)中發(fā)揮積極有效作用。
作者:鄭遐 單位:汕頭職業(yè)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張瑞林,王先亮.高校體育職能的建構與完善[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6):44-45.
[2]蔣宜賓.廣州市天河區(qū)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調查與發(fā)展對策[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24):6.
[3]辜德宏,吳貽剛陳軍.我國競技體育內生式發(fā)展方式的概念、分類、內涵與特征探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3,27(5):382-385.
[4]陳霞明.泉州市社區(qū)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現狀調查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05(12):24-25.
[5]汪廣茂,宋允清,侯遠峰,等.廣東省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現狀與對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3):59-65.
[6]扶健華,梁恒.基于實體化管理的廣東省體育社團運行研究[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4):120-125.
[7]彭紅星.從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看中國體育的發(fā)展道路——兼論廣東體育的轉型和發(fā)展[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35(3):10-13.
[8]王臘姣,林紅,陳曉楓.汕頭市民體育活動現狀調查[J].體育文化導刊,2014(03):25-26.
[9]鄧建偉.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人才流失問題與對策[J].湖北體育科技,2015(5):286-287.
[10]邱寶勤.體育教師如何保持工作熱情[J].體育師友,2013(6):45-46.
[11]劉德新,李少龍,任保國.《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目標下構建公共體育服務保障體系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23-28.
[12]閆永濤,許智東,黎子銘.面向全民健身的公共體育設施專項規(guī)劃編制探索——以廣州為例[J].規(guī)劃師,2015(7):11-16.
[13]王峰.淺談陜西省全民健身信息系統(tǒng)需求和設計原則[J].電子測試,2013(19):32-33.
[14]王景波.加強體育行政部門體育公共服務職能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1):19-20.
精品范文
1社會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