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學中作品情感的把握
時間:2022-05-19 11:05:34
導語:聲樂教學中作品情感的把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聲樂是一門聲樂與音樂相統(tǒng)一的藝術,情感表達在聲樂作品表演中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情感即聲樂作品的核心,在歌唱表演中,只有把握作品情感,才能夠將作品的核心內容表現出來。演唱者對作品情感的把握,需要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以及對原作的認識,通過自己的表演對作品情感進行完美表現,從而感染聽眾,才能夠為聽眾提供具有藝術價值的演唱。歌曲演唱情感把握可以從作曲者的時代背景以及歌曲內容、旋律等方面出發(fā)。文章主要針對聲樂教學中作品情感的把握展開討論。
關鍵詞:聲樂教學;音樂作品;情感把握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感受,是人在客觀世界活動中產生的一種自我體驗,是基于某種活動的動態(tài)反應。情感是表演藝術的精髓。聲樂作品不僅僅是樂符隨意拼湊的,其包含了作曲者對某種事物的看法,蘊藏了深層次內涵,要想表現出歌曲的靈魂,需要透過樂譜表面的內容,挖掘作品中更深層次的情感內容。
一、情感對聲樂表演的重要性
聲樂作品是通過演唱者的歌唱完成的,在通常情況下,聲樂藝術主要通過歌唱時的肢體工作以及形體造型來塑造作品中的音樂形象,從而更好的表達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在聲樂作品表演中,要想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表演效果,除了不斷提高自身的演唱技巧以及再創(chuàng)作外,同時還需要不斷進行情感表達方面的技巧培訓。中國傳統(tǒng)民族音樂中對于一場成功的音樂演唱使用“聲情并茂”這個詞進行形容,“聲”是指表演者的聲音和歌唱技巧;而“情”是指演唱者對作品的情感把握與表達,“情”的表達重要性不比“聲”弱,只有將兩者統(tǒng)一,才能夠將聲樂作品的感染力和影響力表現出來,從而展現作品的核心價值。僅有音樂技巧而缺乏情感的演唱只能稱之為技巧表現,不能被稱之為藝術。只有將聲樂作品中的真實內容合理的表現出來才是一位優(yōu)秀音樂表演藝術家需要具備的特質。高爾基對此有相同看法,其認為藝術創(chuàng)作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握作品情感,而不是光靠表現自身技巧。而聲樂表演正是如此,重點不在于演唱什么樣的歌曲,而在于如何將歌曲中的內涵表現出來,這主要取決于演唱者能否將聲樂作品中的情感完美的表達出來。僅僅是照著樂譜演唱是遠遠不夠的,這也是現代聲樂教學需要摒棄的一種做法。同一首歌曲,由不同的人演繹可能產生不同的感受,這主要是由于演唱者對歌曲的把握、生活經歷、表演經驗、藝術實踐、性格愛好、演唱技巧以及文化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不同的藝術家呈現出不同的音樂風格,這也就賦予了聲樂藝術豐富的活力。
二、聲樂教學中對作品的情感把握
(一)了解歌曲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熟記歌曲旋律與歌詞
對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是為了掌握歌曲的情感基調;熟記歌曲旋律與歌詞,是為了深入探究歌曲表達的內容與情感。兩者相輔相成,相互推進,最終會使學生對自身在歌曲情感表達形成一個基礎的表現方法。學生在構建了這樣一個框架后,對歌曲情感的表達就能夠很好把握了。舉個例子,《鐵蹄下的歌女》誕生于1935年,全曲旋律哀傷而又富含深情,充滿強烈的情感,催人淚下。當時正處于九一八事變后,民族危機逐漸加深,一些革命音樂家通過開展左翼音樂運動,創(chuàng)作許多具有群眾性、戰(zhàn)斗性的歌曲,“誰不知道國家將亡,為什么被人當做商女?為了饑寒交迫,我們到處哀歌,嘗盡了人生的滋味”表達了民族危機下老百姓的困難生活及思想感情,而“誰甘心做人的奴隸,誰愿意讓鄉(xiāng)土淪喪?”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以及抗日救亡的心聲,作者希望通過創(chuàng)作這樣的歌曲來喚醒國人的反抗精神,因此,在演唱這首歌曲就需要表達人們群眾的愛國情懷以及反抗斗爭的思想基調。
(二)分析作品的內容以及音樂風格
分析作品的內容以及音樂風格是全面把握聲樂作品音樂情感的重要方法,例如選擇一部影視插曲時,首先需要了解該影視作品所敘述的故事,由于每一個影視作品往往敘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故事的結局或悲或喜,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各有特色,在劇中的表現各有不同,在故事情節(jié)的推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演唱者需要了解歌曲中所產生的人物形象以及情節(jié)發(fā)展,對自身所扮演的角色進行定位。例如在演唱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中經典插曲《枉凝眉》時,要了解歌曲所敘述的角色,通過分析角色的人物性格以及其性格形成的前因后果?!锻髂肌匪鶎懙氖琴Z寶玉、林黛玉的愛情理想因士族階層和權貴糾紛所破滅,林黛玉淚盡而逝,歌詞中“枉自嗟呀”寫的是林黛玉凝眉、皺眉、哀愁的樣子,因此,在歌曲演唱時,需要將自身帶入角色中,才能夠準確把握角色的特征,從而掌握作品的情感基調。
(三)處理好歌曲的細節(jié)
1.處理好歌曲的咬字、吐字。歌詞是作詞者對于情感的文字表達,具有豐富的情感內涵,從情感表達分析,歌詞是歌曲靈魂的載體。因此,要想把握好一首歌曲的靈魂,首先需要了解、記憶歌詞。運用歌唱的咬字吐字規(guī)律對自身的讀音進行修正。由于歌曲蘊含的情感各有其他特征,在演唱時,不同歌曲的咬字、吐字都各有其特征。在表演一些歡快動人的歌曲時,咬字吐字需要靈活,節(jié)奏感強烈;在演唱一些旋律激昂的歌曲時,咬字、吐字需要強勁有力,演唱節(jié)奏有韻律;演唱一些深情動人的歌曲時,咬字、吐字需要纏綿、柔和;在演繹一些地方民歌時,可以適當加入地方方言,從而使表演更加生動,增加演唱的靈活性。2.前奏、間奏、尾聲的處理。A.前奏的處理:古詩有云“未成曲調先有情”,是指聲樂作品中前奏處理的情感表達,這就要求在演唱前反復琢磨、仔細推敲作詞者、作曲者所蘊含的情感,在平常演唱訓練時進行訓練,把握歌曲類型以及前奏時的角色進入。許多歌曲作品的前奏將氣氛渲染的很好,演唱者需要利用這一氣氛將聽眾帶入歌曲中,充分發(fā)揮前奏的情緒渲染作用,從而讓聽眾更好的進入歌曲中。B.間奏的處理:間奏具有承上啟下以及休止歌唱的作用,但情感表達不能中斷,要將上一段歌詞表達的情緒傳遞到下一段歌詞中。部分歌曲通過間奏的轉調變化,將情緒也隨之轉變了,因此,要求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能夠進行相應的情感變化,并處理好這種變化,不至于讓觀眾感受到變奏的突兀。若是在一些娛樂性演唱中,可以根據現場的氛圍適當調整歌曲情緒,在間奏處理中下好功夫,才能夠帶領聽眾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C.尾聲的處理:部分歌曲的尾音拖得比較長,歌詞唱完后還有一段尾聲,演唱者要將歌曲演唱狀態(tài)以及造型保持到尾聲結束,讓觀眾在尾聲中回味歌曲,從而得到“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感受。
(四)處理好歌曲中的關系
1.“聲”與“情”的關系:如果發(fā)聲技巧、基本功底較弱,演唱自然而然不可能達到完美的狀態(tài),但是需要正確認識聲音與情感表達之間的關系:發(fā)音技巧只是一種方式,情感表達才是歌唱的核心,在歌曲演唱時,只有滿足了以情帶聲、聲為情設、聲情并重的要求,才能為聽眾呈現一場“聲情并茂”的演出,教師要正確認識好“情”與“聲”之間的關系。2.“技”與“情”的關系:在傳統(tǒng)聲樂教學中,歌曲作品的練習是區(qū)分于音樂技巧的,在上課前幾分鐘需要進行一些開嗓訓練,從而調整嗓音狀態(tài),再進行音域練聲是有必要的,但是在這些訓練之后,將聲樂作品中的重點與難點提煉出來,將其轉變?yōu)楹线m的練聲曲或半音模式訓練,能夠提高學生練習的效率。
三、結語
歌曲的情感表達除了作詞者的詞、作曲者的譜外,還需要演唱者充分挖掘歌詞中蘊藏的情感、旋律中的微妙韻律,只有通過歌唱者的情感表達,才能夠讓作詞者與作曲者隱藏在作品中的情感被表現出來。因此,只有把握了作品的情感,才能夠真正的表現出作品的深層次內涵。文章主要針對聲樂教學中作品的情感把握進行分析,旨在提高我國聲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作者:曹慧 單位:四川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馮華.關于聲樂教學中作品情感把握的幾個問題[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01).
[2]康國軍.淺談聲樂教學中的情感把握與表達[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08).
[3]王耀.淺談聲樂教學中作品情感的把握[J].科學咨詢,2015,(06).
[4]黃文杰.聲樂教學中演唱的情感表達探析[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02).
[5]楊尚京.聲樂教學中情感培養(yǎng)的幾個問題[J].青海教育,2010,(06).
[6]劉衛(wèi)防.學生綜合藝術表現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探析[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yè)教育版),2008,(06).
[7]李睿.淺談聲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歌唱的情感表現力[J].萍鄉(xiāng)學院學報,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