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風景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12:23: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鄉(xiāng)村風景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走出門,就與風來了個親密的擁抱。
與風擁抱完后,你會覺得你有一個非常好的心情等著你帶他去參觀。
農村新鮮極了,一望無際的田野上,有金黃的稻子,有綠油油的蔬菜。當你經過彎彎曲曲的小河時,你會看到河里游著許多紅嘴白毛的鵝,你立刻會想起一首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p>
到了晚上,你又會聽見許多孩子快樂的笑聲,那是鄉(xiāng)村的孩子們在月光下玩“藏貓貓”。還會聽見許多大人坐在屋前聊天。在鄉(xiāng)村里你根本聽不到電視機的聲音,聽見最多的是孩子,大人們的笑聲。
這樣好的鄉(xiāng)村你去過么?
篇2
美 麗 的 鄉(xiāng) 村 風 景
同學們,你們一定去過美麗的鄉(xiāng)村吧,鄉(xiāng)村的生活一定很有趣吧,接下來我來帶你們進入美麗的鄉(xiāng)村生活。
清晨,你會聞到新鮮的空氣中夾雜些許泥土的清香,走在鄉(xiāng)村的田埂上,迎面撲來一股清新的空氣,頓時令人神清氣爽。在這美好的時光里,勤勞的人們正在辛勤地耕作,時不時傳來幾聲粗獷的山歌,一派悠然自樂的景象。下午,人們都到田里去干活了,當然孩子們也不閑著,跑到田野里盡情的玩耍。這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像小猴子似的跳著、跑著、、、、、、無邊的田野,翻滾著金色的波浪,珍珠般的谷粒閃爍著耀眼的光芒。金風吹呼,稻海齊舞,仿佛在歡迎田野的大豐收。孩子們在草地上盡情的玩耍,玩好了,大家有點餓了,于是就采集茅茅針、刺苔和檬子。大家齊心協(xié)力,采了滿滿一大盤,很快就把肚子填飽了。草地上青草可柔軟了,玩累了往上一趟,就如一塊海綿一樣,彈力十足。到了傍晚,如霧如煙的月色籠罩了整個鄉(xiāng)村,遠山的身影定格在溶溶的月色之中,顯得格外寧靜宜人。
鄉(xiāng)村真是太美麗有趣了,我真感嘆和佩服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篇3
關鍵詞:農村學生;因地制宜;鄉(xiāng)村特色;積累素材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9-0092-01
習作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很多學生害怕寫作,那么如何才能寫好作文呢?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要“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寫作文,就是要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達出來。農村學生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接觸的是廣闊的農村天地,相對于生活在城市的學生而言,在習作素材上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農村,立足農村,就地取材,豐富寫作素材。
一、體察農村生活
(1)體驗傳統(tǒng)節(jié)日,寫鄉(xiāng)俗民風。農村人特別注重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些節(jié)日蘊含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體驗其中濃濃的鄉(xiāng)情、親情。清明,了解各地祭祀祖先的不同之處,聽長輩講講先輩的故事;端午節(jié),與家長一起去河邊采粽葉,觀察粽葉,學學怎樣包粽子;中秋節(jié),了解每一種祭品的含義,參與祭拜月亮的過程。過年時,農村的習俗則更多,如過年前必做的蒸饅頭,年后正月十三的“上燈”,以及之后的“落燈”。只要學生采集到材料,他們就樂于寫作。一學生在學裹粽子之后寫道:“只見奶奶先把三片粽葉依次輕貼在一起,用食指和中指夾住,輕輕一圈,就成了一個小漏斗,挖一勺米慢慢地倒進去,右手大拇指按按緊,然后把粽葉圍著小漏斗裹幾圈,再用一片粽葉還沒包完的粽葉里,繞著粽子把有口的地方緊緊包住,不讓米漏出來。最后,奶奶咬著粽繩的一頭,右手拿繩子另一頭,一扎,一個粽子就裹好了?!边@段文字中“貼、夾、圈、倒、挖”等一連串動作描寫之所以既準確又生動,完全來源于真實的生活體驗。
(2)學習農技農藝,訴勞動甘苦。蘇教版國標本第八冊習作7要求:組織一次體驗活動,可以當一回盲人、聾啞人,也可以做一天老師,當一回家長,參加一次文體排練或社區(qū)活動……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出來,與大家交流。時值農村收麥栽秧之季,教師開展了“當一小時農民”的實踐活動,安排學生利用周末跟家長或學習割麥、曬場、栽秧,或學習翻地、平土、點豆。學生通過身體力行,體驗勞動的甘苦,感受農民的勤勞,寫出來的作文自然有血有肉:“好不容易把半口袋麥拖上擔子,我全身骨架都軟了,張著嘴不停地喘氣,頭上的汗一個勁兒地滾。歇了好長時間,我才慢慢把扁擔的一頭放上肩,和媽媽抬起來向前走,可兩條腿怎么也不聽話,走起來像鴨子一樣左右搖擺……”農村有許多能工巧匠,還可以讓學生當一天“篾匠”,養(yǎng)一天蠶,等等。
(3)欣賞家鄉(xiāng)特產,抒愛鄉(xiāng)之情。土產特產,其本身包含著“獨特”之處,這顯然是作文表現(xiàn)“個性化”的極好材料。隨著“一村一品”工程的推進,農村出現(xiàn)了很多特色種植、養(yǎng)殖及小吃。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獼猴桃種植基地、訪家鄉(xiāng)葡萄園、品嘗“樊川小肚”等小吃,學生對家鄉(xiāng)的愛會不由自主地贊之于筆端。
(4)尋找農村變化,傾自豪之感。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農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都是農村學生親身經歷的,是他們得天獨厚的寫作素材。教師可組織學生通過采訪了解家鄉(xiāng)的過去,并在課堂上讓他們說說家鄉(xiāng)的變化:有人從土灶說到煤球爐,又說到液化氣;有人從土路說到石子路,又說到水泥路、柏油路;有人從種麥栽秧說到“十里栽花算種田”,有了細致的觀察,習作自然言之有物。
二、觀察農村風景
農村學生生長在農村,最貼近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豐厚回報。他們眼中少不了藍天白云、村落炊煙、花草野果。農村的一年四季變化大,春天,帶學生去看睡了一冬的麥苗,看燕子怎樣搭窩筑巢;夏天,讓學生去樹林中捉知了,去小河邊釣魚;秋天,讓他們觀察霧起霧散,欣賞天空的藍、云朵的白、大地的黃;冬天,讓他們在雪地里奔跑,嘗一嘗雪的味道。學生在大自然中盡情體驗,真情則自然流露:“清晨,一層輕紗飄浮在村落之間,幾聲雞鳴犬吠將鄉(xiāng)村喚醒。太陽懶洋洋地爬上樹梢,散發(fā)出淡淡的光芒,薄霧也識趣地溜走了。鋪在農作物上的一層糖似的濃霜也漸漸融化了……”只要留心,多樣的鄉(xiāng)村風光可為學生的作文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
三、積累農村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鞭r村學生既應在書籍中欣賞優(yōu)美詞句或精美片斷,也應該積累一些鮮活的農村話。比如農諺:“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薄把砗冒肽甑?。”“麥要澆芽,菜要澆花?!币灿行稳萑硕嗍碌摹俺燥柫藫蔚摹保稳萑撕苊Φ摹皝G了翻耙拿掃帚”,稱會掙錢的人為“錢錐子”,稱“柳樹發(fā)芽”為“爆青”……教師要引導學生多積累和運用農村語言,不僅可以使文章內容具體,語言也生動有趣。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作文教學中,農村教師要能夠因地制宜,引導學生關注農村、立足農村,讓學生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中,積累語言,豐富素材,切實提高農村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創(chuàng)造性思維 設計練習 素材
一 從教材中找切入點
1.利用語文插圖想象
小語教材中的有些課文由于一定的原因,省略了有關的情節(jié)或細節(jié),但卻配有相關的插圖,教師就可利用插圖展開想象,將原文的某一段或某一點進行補寫或抄寫練習,如:《鄉(xiāng)下人家》一文教學時,文中對鄉(xiāng)下人家的房前屋后、夏天秋天的鄉(xiāng)村風景描寫得非常美,對人物的活動卻沒有過多的描寫,可結合文中展示的鄉(xiāng)下人家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院壩吃晚飯時的情境,讓學生觀察一家人的動作、神態(tài),并想象出他們吃飯時會聊些什么,然后寫下來,從而更進一步展示出鄉(xiāng)下人家在勞作一天后,盡情享受天倫之樂的自然、閑暇、和諧的,充滿了詩情畫意的鄉(xiāng)村生活;再如,教學《觸摸春天》一文,文中第三段描寫了盲童安靜竟然伸手攏住了那只蝴蝶的情境,可結合文中插圖,指導學生想象并寫出安靜此時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觸摸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通過學生的筆把盲童安靜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展示出來,讓學生親身去體驗盲童安靜對生活的熱愛,真正去感受“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蓖ㄟ^這樣的補寫,充實了課文內容,豐富了人物的形象,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情節(jié)延伸想象
教材中有的課文言雖盡卻意未止,結尾留有想象的空間,讓人回味無窮,這時可引導學生按照文章的思路進行合理想象,補續(xù)課文。如教學《凡卡》一文后,可讓學生想象凡卡的信爺爺收到沒有,凡卡后來遭遇如何,續(xù)寫《信寄出之后》;教學《窮人》之后,可根據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矛盾心情及漁夫善良的決定,讓學生大膽想象,以《窮人之二》為題,續(xù)寫出符合事情發(fā)展的故事來。
3.拓展課文內容的想象
小學語文教材中一些童話類的課文,故事性強,又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可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將課文內容拓展開來,以達到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如學習《坐井觀天》一文后,可設計拓展性的題目《出井觀天》,讓學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的景象,啟發(fā)學生編寫童話故事,贊美家鄉(xiāng)的可愛,祖國的偉大。
4.擴寫文中略寫部分的想象
由于作者對文章的處理有詳有略,有些內容往往一筆帶過,未作詳細描寫??梢罁@些略寫的內容引導學生想象,把它寫具體。如《黃山奇石》一文中,“天狗望月”、“仙女彈琴”、“獅子搶球”等幾種奇石,文中未作詳細描寫,那這些奇石美在哪里?奇在哪里?教學時,可讓學生小結并運用前面學習了的課文對“仙桃石”、“猴子觀?!?、“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四塊石頭的描述方法展開豐富的想象,想象石頭的樣子,為什么人們給它取這樣的名字,還可以讓學生當小導游,向同學們介紹這幾種奇石。通過這樣的訓練,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和運用的能力。
5.古詩意境的想象
詩的特點就是語言高度凝煉,小學教材中所選的古詩,多為寫景抒情類。教學時,抓住詩中所描寫的情境,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如《江畔獨步尋花》一詩中,“黃四娘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寫出了花多,開得很旺盛,那么花多,到底有哪些花?這些花兒怎樣?形態(tài)怎樣?開滿花的枝頭是怎樣的?后兩句寫了蝴蝶、黃鶯在花叢中各得其樂的情態(tài),那么,蝴蝶在花叢中是怎樣游戲的?黃鶯怎樣自由自在地歌唱?指導學生從這些方面展開想象,然后以《江畔賞花》為題寫下來。通過這樣的想象訓練,學生對詩的理解就不單單停留在字、詞上了,就會將詩的內容幻化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與詩人產生共鳴,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二 教師設計練習的切入點
1.根據詞語展開想象
這種方法指的是:有意識地給出一些詞語,讓學生運用這些看似毫無關聯(lián)的詞語編故事,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如:給學生出一組詞語,“鋼筆、刮風、西瓜、小花貓、油菜花”,可先讓學生說一句話,一段話,再用上這些詞語編一個有情節(jié)內容的故事,學生一定思維活躍,現(xiàn)象力得到有效訓練。
2.給定中心詞展開想象
這種方法較上有所區(qū)別,它只限于給定一個中心詞,圍繞這個中心詞展開來想。如:圍繞“熱鬧”一詞展開想象,描繪出一個熱鬧的場面。學生就會打開記憶的閘門,去搜索、剪切、組裝腦海中能反映熱鬧的場景,然后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這種方式,既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又強化了段的描寫。
3.看圖、添圖、畫圖想象
生動、形象的畫面是進行想象作文訓練的好素材。訓練過程可以是先易后難,先給出完整的畫面,交給學生看圖方法,弄清圖畫內容,根據主要的要求,指導學生設身處地地從不同側面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想到畫外之景,聽到畫外之音,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變無聲為有聲。然后,可訓練學生添圖、畫圖再想象。
4.觀物想象
世間萬物不停地運動著,千絲萬縷地聯(lián)系著,絕對孤立靜止之物是不存在的。教學時,選取有特征的物件,讓學生觀察或想象它的過去、現(xiàn)在、未來;或想象它與周圍事物的相互關系;或賦予生命,使想象任意馳騁。
5.給材料假定想象
篇5
一、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葉圣陶先生一貫主張:“在課堂里教語文最終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使學生養(yǎng)成這樣的一種能力,不待老師教,自己能閱讀?!睆娏业拈喿x興趣是促使閱讀活動深入開展的內驅力,是構成閱讀能力的最為活躍的因素,要產生這種內驅力,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滿足;第三是入迷。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提出有關問題,促使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帶著興趣去學習,在師生共同活動中,從而獲得滿足之后的快樂。如在高中必修一課程古代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并序)》一文的教學中,基于這首詩歌的故事情節(jié)和矛盾關系,可以讓學生上課時進行課本劇表演。那么老師就要引導學生對話劇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具備編演的能力。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該長篇敘事詩的學習興趣,我借鑒了他人的教學表演方式:①演出設主持人一人,負責演出進程的主持;由一名同學負責朗讀舞臺說明。②劇本分為兩幕四場。蘭芝在焦府為第一幕,回到劉家為第二幕。按劇情分組表演。③結尾部分的處理:配樂朗誦。詩歌原作中蘭芝舉身赴清池和仲卿自掛東南枝的情節(jié),以及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結尾。表演殉情的劉、焦二人采用虛擬的表演動作來象征。對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結尾部分,由一位朗讀富有感情的同學在背景音樂中用低緩、壓抑的語調來朗誦改編過的詩句:“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飛天去不回,誠愿有情人,共飲一江水。”總之,要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重視課文精讀
由于語文中考不像其它科目那樣和課本聯(lián)系緊密,學生往往不太重視教材。語文老師要注意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同時這也可能在客觀上使學生認為課本不重要,看不看無所謂。其實,教材所選的文章大多數(shù)是名家名著,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師有義務篩選一些文筆優(yōu)美、內涵豐富的課文來指導學生精讀。首先、對優(yōu)美文段的鑒賞、仿寫、吟詠、背誦。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課文的語言特色方面去鑒賞,提醒學生注意課文的修辭、句式、韻律、詞語的運用等方面。例如學習《故鄉(xiāng)的榕樹》可以抓住課文中表示顏色的詞語和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讓學生在腦海中勾勒那一幅幅悠然明麗的鄉(xiāng)村風景畫,引導學生沉浸于美的享受中。筆者在講授這篇課文時還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仿寫文章中的優(yōu)美語段,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而對于像《項脊軒志》等抒情散文及現(xiàn)當代詩歌類課文則要引導學生深情朗讀,把自己融入作品的氛圍中,醞釀真摯的感情,使文章能夠實現(xiàn)二度創(chuàng)作。其次、整體把握,對課文寫作手法進行分析。某些文章的亮點不是體現(xiàn)在優(yōu)美語段方面,而是反映在課文的整體構思或深刻意蘊等方面。通常這類文章的文字質樸不雕琢,卻耐人尋味。教師可以從寫作手法方面指導學生精讀,例如《拿來主義》等課文均可從這個方面設置精讀方案。在這類課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還要提醒學生從生活出發(fā)舉出一些或“小中見大”或“托物言志”之類的例子,以便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同時也使他們能夠領悟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哲理。最后、指導學生寫詩詞鑒賞文章。課文中選入的詩詞一般字數(shù)不多,再經過教師講解后學生很快就能理解和背誦。在詩詞教學過程中選取一二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去研讀,讓他們將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感悟化為文字。同時教師鼓勵他們發(fā)現(xiàn)詩中的“美”,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日積月累,學生的鑒賞水平自然有所提高?!皩憽钡倪^程是“讀”的深化。以提高閱讀水平。
三、閱讀與生活相結合
人言“漢字是中國文人生命中的酒”,閱讀是一種享受。閱讀使我們的心靈得到凈化,使我們從喧囂的凡俗社會中掙扎出來到達理想的彼岸,所以我們在享受閱讀的同時可能會和有諸多不如意的現(xiàn)實社會漸漸遠離。故而,在初中生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篩選文章時不要忘記關注生活。生活是現(xiàn)實的、具體的人的生活;生活是多種多樣的,生活是離不開社會的。關注生活的閱讀不僅是心靈與文字的交流,更是讀者內省與自察的過程。關注生活的閱讀伴隨著感悟和體會,浮蕩的靈魂漸歸平靜,讓讀者始終保持著一份純凈而又向上的心態(tài),不失信心而又準確地進入社會生活。例如李國文的《桐花時節(jié)》、柯巖的《紅淚》、余秋雨的《老屋窗口》等文章中塑造了女主人翁眾多的優(yōu)點卻抗爭不過不公的命運;而盧衛(wèi)平的《老鼠家史》和柳冬嫵《在城市里跳躍》等詩文不僅觸及到底層人民的血淚和屈辱生活,更是對民工進軍城市所帶來的一系列反應進行了理性的思考……關注生活的閱讀總是牽引著讀者回到真實的生命狀態(tài),它使我們認真去悟內心深處的靈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