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分裂范文
時間:2023-04-12 02:35: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細胞分裂,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難點突破
1.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特點
時期主要特征
間期
G1期合成大量的RNA和蛋白質,為DNA復制做準備。
S期DNA復制,一個DNA分子復制出的兩個DNA分子通過著絲點連在一起,與蛋白質結合形成兩條姐妹染色單體。
G2期為進入分裂期做準備
分裂期
前期染色質變成染色體;核膜解體,核仁消失;形成紡錘體。
中期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中央;染色體數(shù)目最清晰,形態(tài)最固定。
后期著絲點分裂,染色單體分開,在紡錘體牽引下移向細胞兩極。
末期染色體變成染色質;核膜重建,核仁出現(xiàn);紡錘體解體;赤道板位置出現(xiàn)細胞板,形成細胞壁。
2.染色體、染色單體、著絲點、DNA的關系
一條染色體包含一個著絲點和1~2個臂。計算染色體的數(shù)目時,以染色體著絲點的數(shù)目為依據(jù),有一個著絲點就有一條染色體,所以DNA復制前后均為一條染色體。當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后,原來的一條染色體就成為兩條染色體,因此,間期DNA復制完成后DNA數(shù)目加倍而染色體數(shù)目不變,后期著絲點分裂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而DNA含量不變。由著絲點分裂形成的兩條染色體是由一條染色體復制而來,所以一般情況下,二者的形態(tài)和遺傳特性是完全相同的。有絲分裂整個過程的染色體、染色單體、DNA的數(shù)目變化如下表:
分裂間期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染色體NNNN2NN
染色單體02N2N2N2N00
DNAN2N2N2N2NN
3.細胞器與有絲分裂的關系
線粒體:有絲分裂間期,在組成染色體的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的過程中,需要消耗ATP水解釋放的能量,而ATP主要是線粒體進行有氧呼吸產(chǎn)生的。
核糖體:組成染色體的蛋白質和細胞內的蛋白質,要在核糖體中合成,因此,分裂活動旺盛的細胞中,游離的核糖體數(shù)目較多。
中心體:在細胞分裂的前期,動物細胞的中心體內的兩個中心粒已經(jīng)各自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中心粒。在前期向細胞兩極移動,兩組中心粒之間的星射線形成紡錘體,以牽引染色體運動。
高爾基體: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末期,在赤道板位置出現(xiàn)細胞板,進而擴展成細胞壁,這一結構的形成必須有高爾基體參與。
4.減數(shù)分裂和有絲分裂的比較
比較項目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
發(fā)生部位各組織器官精(卵)巢
發(fā)生時間從受精卵開始性成熟后開始
分裂起始細胞體細胞原始生殖細胞
細胞分裂次數(shù)一次兩次
同源染色體行為無聯(lián)會和分離現(xiàn)象有聯(lián)會和分離現(xiàn)象
子細胞數(shù)目兩個四個
子細胞類型體細胞有性生殖細胞
子細胞染色體數(shù)與親代細胞相同親代細胞的一半
子細胞間染色體組成完全相同不一定相同
相同點①染色體都只復制一次;②分裂過程都有染色體、紡錘體的出現(xiàn);③均有核膜和核仁的消失與重建;④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與有絲分裂相似,均有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的行為;⑤均有子細胞產(chǎn)生。
5.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與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比較
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
著絲點變化不分裂分裂
染色體數(shù)目2NN(減半)N2NN
DNA分子數(shù)目2N4N2N2NN(減半)
染色體行為有聯(lián)會現(xiàn)象,四分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著絲點分裂,染色單體分開。
染色單體無(0)有(4N)有(2N)有(2N)無(0)
同源染色體有(N對)無
6.的形成過程和卵細胞形成過程比較
卵細胞
部位動物精巢動物卵巢
原始生殖細胞精原細胞卵原細胞
細胞質的分配兩次分裂都均等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第一極體分裂均等,其他分裂為不均等。
分裂結果1個精原細胞4個精細胞1個卵原細胞1個卵細胞+3個極體
是否變形精細胞變?yōu)椴恍枰冃?/p>
相同點①染色體都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間期復制;②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都有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均分;③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都是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④產(chǎn)生的子細胞數(shù)目都是4個,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
7.減數(shù)分裂與配子的基因組成
1個基因型為AaBb的精原細胞,產(chǎn)生了1個基因是AB的,則其他3個的基因組成分別是AB、ab、ab;而一個基因型為AaBb的卵原細胞,產(chǎn)生了1個基因是AB的卵細胞,則3個極體的基因組成分別是AB、ab、ab;若產(chǎn)生1個基因為AB的極體,則卵細胞的基因為AB或ab。
8.關于減數(shù)分裂與遺傳基本規(guī)律
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這是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基礎。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中,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常發(fā)生交叉,并且相互交換一部分染色體,這是連鎖互換定律的基礎。
9.減數(shù)分裂各期的染色體、DNA、同源染色體、四分體數(shù)量的計算
(1)根據(jù)減數(shù)分裂某個時期的分裂圖,計算該細胞中的各種結構數(shù)目
染色體的數(shù)目等于著絲點的數(shù)目;DNA數(shù)目的計算有兩種情況:當染色體不含姐妹染色單體時,一條染色體上只含有一個DNA分子,當染色體含有姐妹染色單體時,一條染色體上含有兩個DNA分子;在含有四分體的時期,四分體的個數(shù)=同源染色體的對數(shù)。
(2)根據(jù)某種生物減數(shù)分裂某個時期細胞中的某種結構數(shù)量,計算其他各期的各種數(shù)目
染色體的數(shù)目在間期和減Ⅰ分裂期與體細胞相同,通過減Ⅰ分裂減半,減Ⅱ分裂后期暫時加倍,與體細胞相同。DNA數(shù)目在減Ⅰ前的間期復制加倍,兩次分裂分別減少一半。
10.對二倍體生物細胞分裂圖像的判別
給出一個細胞的圖像,讓學生判斷該細胞進行的分裂類型和所處時期是最常見的考題,很多考生對此類試題常束手無策,下面作一個簡單的總結:
(1)有絲分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判別――三看法
一看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如果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為奇數(shù),一定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如果染色體數(shù)為偶數(shù),則進行第二看。
二看細胞中有無同源染色體:如果沒有同源染色體,一定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如果有同源染色體存在,則進行第三看。
三看細胞中同源染色體的行為:若出現(xiàn)聯(lián)會、四分體、著絲點位于赤道板兩側、同源染色體分離等現(xiàn)象,一定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若無上述特殊行為,則為有絲分裂。
不要把減數(shù)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圖像中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后形成的兩個子染色體當成一對同源染色體。
三看法可用下列圖示表示:
(2)細胞分裂時期的辨別
看染色體的位置:前期散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中期在中間,后期到兩端,末期分兩邊。
(3)動物細胞、植物細胞分裂的辨別――兩看
一看細胞質分開方式:細胞板隔裂為植物細胞;向內凹陷縊裂為動物細胞。
二看細胞的外形特征:矩形有壁為植物細胞;圓形無壁一般為動物細胞。
(4)雄性、雌性減數(shù)分裂的辨別
看細胞質分裂是否均等:均等分裂為雌性減數(shù)分裂或雌性第一極體形成第二極體;不均等分裂為雌性減數(shù)分裂。
二、典例剖析
1.考查有絲分裂與細胞結構
例1.(2011年上海生物卷-17)下圖為同一植物細胞處在有絲分裂兩個不同時期的模式圖,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
A.a(chǎn)結構主要由纖維素和果膠組成
B.b表示細胞膜,c表示細胞核
C.d結構的形成需要高爾基體的參與
D.e的蛋白質成分是在G2期合成的
解析:a為植物細胞壁,其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b表示核膜,c表示核仁;d是細胞板,會逐漸形成細胞壁,其形成與高爾基體有關;e為紡錘體,其蛋白質成分是在有絲分裂間期的G2期合成的。
答案:B
2.考查觀察有絲分裂的實驗
例2.(2011年江蘇生物卷-28)洋蔥(2n=16)為二倍體植物。為比較不同處理方法對洋蔥根尖細胞分裂指數(shù)(即視野內分裂期細胞數(shù)占細胞總數(shù)的百分比)的影響,某研究性學習小組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步驟如下:
①將洋蔥的老根去除,經(jīng)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將洋蔥分組同時轉入質量分數(shù)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別培養(yǎng)24h、36h、48h;秋水仙素處理停止后再轉入清水中分別培養(yǎng)0h、12h、24h、36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無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勻)固定8h,然后將根尖浸泡在1mol/L鹽酸溶液中5~8min。
④將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養(yǎng)皿中漂洗。
⑤用石炭酸―品紅試劑染色。
⑥制片、鏡檢;計數(shù)、拍照。
實驗結果:不同方法處理后的細胞分裂指數(shù)(%)如下表。
秋水仙素溶液處理清水培養(yǎng)時間(h)
質量分數(shù)(%)時間(h)0122436
0.01
2410. 7113. 6814. 1914. 46
369. 9411. 9913. 5913. 62
487. 9810. 0612. 2211. 97
0.1247. 749. 0911. 0710. 86
366. 127. 879. 989. 81
485. 976. 687. 988. 56
請分析上述實驗,回答有關問題:
(1)步驟③中“將根尖浸泡在1mol/L鹽酸溶液中”的作用是。
(2)步驟⑥為了獲得相應的觀察視野,鏡檢時正確的操作方法是。
(3)根據(jù)所學的知識推測,石炭酸-品紅試劑是一種性染料。
(4)為了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更加科學,計數(shù)時應采取的方法是。
(5)根據(jù)上表結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結論:
①質量分數(shù)為秋水仙素溶液誘導后的細胞分裂指數(shù)較高;
②本實驗的各種處理中,提高細胞分裂指數(shù)的最佳方法是。
(6)下面為一位同學在步驟⑥所拍攝的顯微照片,形成細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解析:在洋蔥根尖細胞分裂的觀察實驗中,可用1mol/L鹽酸破壞細胞間質成分,使組織細胞相互分離;使用高倍鏡觀察時,需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要觀察的物像,緩慢移動裝片,將其移至視野中央,再換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要清晰觀察細胞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行為,需要用堿性染料對染色體染色;為了使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更加科學,計數(shù)時每個裝片應該觀察多個視野,取其平均值;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在用質量分數(shù)分別為0.1%和0.01%的秋水仙素溶液處理洋蔥根尖時,相同時間內后者得到的細胞分裂指數(shù)始終較高,故0.01%的秋水仙素溶液誘導效果較高;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分裂指數(shù)最高為14.46%,該數(shù)據(jù)對應的處理方法為0.01%的秋水仙素溶液誘導24h,在清水中培養(yǎng)36h;秋水仙素誘導染色體加倍的作用機理是抑制分裂前期紡錘體的形成,如果秋水仙素處理發(fā)生在上一個細胞周期紡錘體形成之后,就會發(fā)生a細胞所示染色體沒有加倍的現(xiàn)象。
答案:(1)使組織中細胞相互分離開來 (2)先在低倍鏡下觀察,緩慢移動裝片,發(fā)現(xiàn)理想視野后換用高倍鏡 (3)堿 (4)每組裝片觀察多個視野 (5)①0.01% ②0.01%秋水仙素溶液誘導24h,再在清水中培養(yǎng)36h (6)秋水仙素處理發(fā)生在上一個細胞周期紡錘體形成之后
3.考查減數(shù)分裂與基因突變
例3.(2011年江蘇生物卷-11)右圖為基因型AABb的某動物進行細胞分裂的示意圖。相關判斷錯誤的是( )
A.此細胞為次級精母細胞或次級卵母細胞
B.此細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經(jīng)突變產(chǎn)生
C.此細胞可能形成兩種或一種卵細胞
D.此動物體細胞內最多含有四個染色體組
解析:本題考查細胞的減數(shù)分裂過程及有關生物變異的知識。由圖中細胞無同源染色體可知,該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中,因此,該細胞可能為次級精母細胞、次級卵母細胞或第一極體。因親代基因型為AABb,故細胞中的a基因只能是基因突變產(chǎn)生的;此細胞若為次級精母細胞,則形成2個是2種類型,若為次級卵母細胞,則形成1個卵細胞和1個極體,1個卵細胞只能是1種類型;該動物細胞中含2個染色體組,在有絲分裂的后期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則含有4個染色體組。
答案:A
4.考查減數(shù)分裂與配子的形成
例4.(2011年山東理綜卷-8)基因型為AaXBY的小鼠僅因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未正常分離,而產(chǎn)生一個不含性染色體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號染色體。下列關于染色體未分離時期的分析,正確的是( )
①2號染色體一定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未分離
②2號染色體可能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未分離
③性染色體可能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未分離
④性染色體一定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未分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由基因型為AaXBY的小鼠產(chǎn)生一個不含性染色體的AA型配子可知,A與A沒有發(fā)生分離,而A與A的分離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故①正確;配子不含性染色體有兩種可能:一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體分離不正常,二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后移向同一極,故③正確。
答案:A
5.考查減數(shù)分裂中染色體、DNA、染色單體的變化
例5.(2011年上海生物卷-28)下圖表示雄果蠅進行某種細胞分裂時,處于四個不同階段的細胞(Ⅰ~Ⅳ)中遺傳物質或其載體(①~③)的數(shù)量。下列表述與圖中信息相符的是( )
A.Ⅱ所處階段發(fā)生基因自由組合
B.Ⅲ代表初級精母細胞
C.②代表染色體
D.Ⅰ~Ⅳ中③的數(shù)量比是2∶4∶4∶1
解析:本題要求考生通過分析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DNA、染色體、染色單體數(shù)的變化特點判斷分裂時期。由圖中信息可知,①表示染色體,②表示染色單體,③表示DNA,Ⅰ代表精原細胞,Ⅱ代表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期的初級精母細胞,Ⅲ代表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次級精母細胞,Ⅳ代表減數(shù)分裂完成后形成的精細胞。Ⅱ所處的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和后期的細胞中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均可發(fā)生基因的自由組合。Ⅰ~Ⅳ中③的數(shù)量比應該2∶4∶2∶1。
答案:A
6.考查減數(shù)分裂和有絲分裂的綜合
例6.(2011年天津理綜卷-4)玉米花藥培養(yǎng)的單倍體幼苗,經(jīng)秋水仙素處理后形成二倍體植株,下圖是該過程中某時段細胞核DNA含量變化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a~b過程中細胞內不會發(fā)生基因重組
B.c~d過程中細胞內發(fā)生了染色體數(shù)加倍
C.e點后細胞內各染色體組的基因組成相同
D.f~g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分離,染色體數(shù)減半
解析:本題考查細胞分裂DNA數(shù)量的變化曲線及分析。a~b過程處于有絲分裂的前、中、后期,而基因重組只能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c~d過程中由于已用秋水仙素處理,故在此過程中導致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e點后細胞內各染色體組都來源于花藥中一個染色體這樣的復制,因此各染色體組的基因組成相同。同源染色體分離只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而f~g進行的是有絲分裂。
答案:D
三、跟蹤訓練
1.下列關于細胞周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成熟的生殖細胞產(chǎn)生后立即進入下一個細胞周期
B.在細胞分裂間期,DNA復制,染色體數(shù)目也加倍
C.抑制DNA的合成,細胞將停留在分裂期
D.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的果蠅體細胞有四個染色體組
2.右圖是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一條染色體上的DNA含量變化圖解,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在AB段主要進行蛋白質的合成,細胞生長速度快
B.出現(xiàn)CD段變化的原因是細胞質分裂
C.該細胞中,在BC段始終有染色單體存在
D.若該細胞是植物細胞,則CD段高爾基體和內質網(wǎng)活動非?;钴S
3.下列關于二倍體動物細胞增殖的表述不正確的有( )
A.體細胞有絲分裂后期,細胞每一極均含有同源染色體
B.體細胞有絲分裂末期,細胞不含有姐妹染色單體
C.體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與細胞質DNA平均分配
D.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細胞染色體數(shù)為2的倍數(shù),不含同源染色體
4.右圖為細胞分裂的某一時期,下列有關此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雖然細胞中有中心體⑨,但不能斷定該細胞為動物細胞
B.④是一條染色體,包含兩條染色單體①和③,兩條染色單體由一個著絲粒②相連
C.細胞中有兩對同源染色體,即④和⑦為一對同源染色體,⑤和⑥為另一對同源染色體
D.在后期時,移向同一極的染色體均為非同源染色體
5.人體內某一細胞正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其中有44條常染色和2條X染色體,則此細胞最可能是( )
A.初級精母細胞或次級精母細胞
B.初級精母細胞或初級卵母細胞
C.次級精母細胞或初級卵母細胞
D.次級精母細胞或卵細胞
6.在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中,都發(fā)生的生理過程有( )
①染色體復制 ②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 ③非姐妹染色體交叉互換 ④同源染色體分離 ⑤著絲點分裂 ⑥細胞不均等分裂
A.①⑦ B.①⑥ C.①⑤ D.③④
7.染色體經(jīng)復制后不會出現(xiàn)( )
A.染色體內DNA含量加倍
B.著絲點數(shù)目加倍
C.有2條染色單體
D.蛋白質的含量較復制前增加
8.某卵原細胞內含有Aa、Bb兩對同源染色體,形成的卵細胞的染色體組成為Ab,則其所產(chǎn)生的3個極體的染色體組成分別為( )
A.AB、Ab、ab B.Aa、Bb、AB
C.Ab、aB、aB D.AB、aB、ab
9.下列不是、卵子發(fā)生的區(qū)別的是( )
A.初級精母、卵母細胞的形成時間
B.MⅠ和MⅡ的時間連續(xù)性
C.成熟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的數(shù)量
D.成熟生殖細胞是否經(jīng)過變形
10.下圖表示同一生物體內不同時期的細胞分裂圖,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處于有絲分裂過程中的細胞是①③
B.細胞②可能發(fā)生等位基因分離
C.該生物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量為4條,含有兩個染色體組
D.細胞④中存在兩對同源染色體
11.下圖為某二倍體生物精原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內的同源染色體對數(shù)的變化曲線。基因重組最可能發(fā)生在( )
A.AB段 B.CD段 C.FG段 D.HI段
12.某些有毒物質能誘導真核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產(chǎn)生微核。微核是由斷裂的染色體形成的橢圓形異常結構,游離于細胞核之外,光學顯微鏡下可見。某生物小組為了探究香煙焦油能否誘導微核產(chǎn)生,完成了如下實驗:
第一步:萃取獲得香煙中的焦油,用醋酸丙酯將其溶解后再用蒸餾水稀釋,配制成一系列濃度的焦油溶液。各取等量加入燒杯A、B、C、D中。將醋酸丙酯與蒸餾水混合液取等量加入燒杯E中。取等量蒸餾水加入燒杯F中。
第二步:將6個狀況相同、幼根已培養(yǎng)至1cm的洋蔥分別置于上述6個燒杯中培養(yǎng)較長時間,然后從每個洋蔥上隨機取根尖數(shù)根制作臨時裝片。
鏡檢記錄出現(xiàn)微核的細胞所占的比例(微核率),計算每組平均值如下表:
燒杯編號ABCDEF
焦油濃度(ug/mL)5010020030000
平均微核率(‰)12.5514.9317.3220.143.583.59
請分析回答:
(1)為何洋蔥在上述溶液中培養(yǎng)時間不可過短?。
(2)鏡檢時應選擇位于根尖區(qū),且處于細胞分裂期的細胞。
(3)用洋蔥根尖制作臨時裝片的一般步驟為。
(4)對ABCD四組而言,E組和F組哪組是對照組?。將E組與F組比較,作用是
。該實驗可得出什么結論? 。
13.如圖所示是某種雄性動物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假設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為2N)和核DNA含量的變化情況。請回答:
(1)圖中表示的是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和核DNA的變化曲線。
(2)圖中表示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的是,圖中表示核DNA含量變化的是。
(3)處于D點的細胞名稱是,處于EF段的細胞名稱是。
(4)DE段變化的原因是,F(xiàn)G段變化的原因是。
14.下圖甲、乙是某種雄性動物細胞分裂示意圖,圖丙表示該動物細胞分裂時期核內DNA數(shù)量變化曲線。請據(jù)圖回答:
(1)圖甲細胞分裂發(fā)生的場所是。
(2)圖甲細胞中染色體①與②的分離發(fā)生在圖丙的時期。若該細胞完成減數(shù)分裂后,形成了一個基因型為DA的子細胞,則同時產(chǎn)生的其他子細胞的基因型分別是。
(3)圖乙細胞含有條染色單體、個染色體組。
(4)圖乙細胞所處分裂時期的重要特征是。請畫出圖乙前一時期的細胞分裂示意圖。
15.下圖一、二分別表示某二倍體雌性動物(2n=4)體內細胞正常分裂過程中不同時期細胞內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含量的關系以及細胞分裂圖像。請分析并回答:
(1)圖一中a、b、c表示染色單體的是,Ⅰ~Ⅳ中存在同源染色體的是。
(2)圖二中丙細胞對應于圖一中的(填數(shù)字)期,產(chǎn)生的子細胞名稱為。
(3)圖二中甲、乙、丙細胞含有的染色體組數(shù)分別是。
(4)請繪出該雌性動物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細胞模式圖。
參考答案:1.D 2.C 3.C 4.D 5.C 6.C 7.B 8.C 9.C 10.D 11.C
12.(1)確保經(jīng)歷至少一個細胞周期 (2)分生 間 (3)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4)E 排除醋酸丙酯的影響 香煙焦油能誘導微核產(chǎn)生,且濃度越高,誘導作用越強
13.(1)減數(shù) (2)曲線② 曲線① (3)初級精母細胞 次級精母細胞 (4)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 著絲點斷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變成子染色體,并移向細胞兩極
篇2
例1 關于同一個體中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兩者前期染色體數(shù)目相同,染色體行為和DNA分子數(shù)目不同
B.兩者中期染色體數(shù)目不同,染色體行為和DNA分子數(shù)目相同
C.兩者后期染色體行為和數(shù)目不同,DNA分子數(shù)目相同
D.兩者后期染色體行為和數(shù)目相同,DNA分子數(shù)目不同
解析 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分裂期過程的最大區(qū)別是染色體的行為不同。有絲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體但不聯(lián)會,中期染色體的著絲點被紡錘絲拉到赤道板位置排列整齊,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并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此時染色體數(shù)目暫時性加倍,DNA分子數(shù)不變,分裂的結果是分裂前后染色體數(shù)與DNA分子數(shù)與分裂前一樣。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中期是聯(lián)會的同源染色體被拉到赤道板的兩側并列分布,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及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分裂的結果是染色體數(shù)目和DNA 數(shù)目均減少一半。由于DNA是在間期復制的,在分裂期總數(shù)未增加。有絲分裂的前期無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的行為,所以A、B、D錯。本題通過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有關染色體行為和DNA數(shù)目變化規(guī)律的內容,考查兩種分裂方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考查大家對兩種分裂方式的識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答案 C
例2 判斷下列細胞正在進行什么分裂,處在什么時期?
解析 該題要求根據(jù)細胞分裂圖能判斷其所處的時期,實際上需要區(qū)分有絲分裂、減Ⅰ和減Ⅱ的前、中、后期的特點。前期特點:有絲分裂是核膜核仁消失,出現(xiàn)了紡錘體和染色體,染色體散亂排列;減Ⅰ是同源染色體配對聯(lián)會,出現(xiàn)四分體,交叉互換;減Ⅱ是非同源染色體散亂排列在細胞內。中期特點:有絲分裂是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體形態(tài)數(shù)目清晰;減Ⅰ是同源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上;減Ⅱ是非同源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特點:有絲分裂是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變成染色體,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減Ⅰ是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減Ⅱ是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變成染色體,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答案 1. 減Ⅱ前期 2. 減Ⅰ前期 3. 減Ⅱ前期 4. 減Ⅱ末期 5. 有絲分裂后期 6. 減Ⅱ后期 7. 減Ⅱ后期 8. 減Ⅰ后期 9. 有絲分裂前期 10. 減Ⅱ中期 11. 減Ⅰ后期 12. 減Ⅱ中期 13. 減Ⅰ前期 14. 減Ⅱ后期 15. 減Ⅰ中期 16. 有絲分裂中期
點撥 可按下列步驟判斷:一看染色體數(shù)目,奇數(shù)為減Ⅱ(姐妹染色單體分家只看一極),偶數(shù)進行二看;二看有無同源染色體,沒有為減Ⅱ(姐妹染色單體分家只看一極),有同源染色體進行三看;三看同源染色體行為,根據(jù)同源染色體行為確定有絲分裂或減Ⅰ。
例3 下圖表示某種生物細胞核內染色體及DNA相對量變化的曲線圖。根據(jù)此曲線圖回答下列問題:(注:橫坐標各個區(qū)域代表細胞分裂的各個時期,區(qū)域的大小和各個時期所需的時間不成比例)
(1)圖中代表染色體相對數(shù)量變化的曲線是 。
(2)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發(fā)生在圖中的 過程。
(3)細胞內含有四分體的區(qū)間是 。
(4)若該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為20條,則一個細胞核中的DNA分子數(shù)在9—12時期為 條。
(5)著絲點分裂發(fā)生在橫坐標數(shù)字的 處進行。
解析 根據(jù)DNA和染色體在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中的變化特點可知,曲線A為DNA的變化曲線,B為染色體的變化曲線。這個圖把減數(shù)分裂、受精作用和有絲分裂很好的聯(lián)系在一起。0~8表示的是減數(shù)分裂;8位點發(fā)生受精作用;8~13表示的是有絲分裂。具體的時間段1~2、2~3、3~4、4~5、5~6、6~7、7~8依次為減Ⅰ的前期、中期、后期、減Ⅱ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9~10、10~11、11~12、12~13依次為有絲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發(fā)生在減Ⅰ后期,即3~4;四分體形成于減Ⅰ前期,消失于減Ⅰ后期,存在區(qū)間即1~3;著絲點分裂是瞬間完成的,在兩個地方發(fā)生:減Ⅱ后期和有絲后期剛開始時,這里很多考生往往不是漏掉一個就是填成區(qū)間。
答案 (1)B (2)3~4 (3)1~3 (4)40 (5)6、11
點撥 主要是減數(shù)分裂染色體、DNA的變化和有絲分裂染色體、DNA的變化四種曲線的比較(如下圖)。
[減數(shù)分裂染色體的變化][減數(shù)分裂DNA的變化][① ②]
[③ ④] [有絲分裂DNA的變化][有絲分裂染色體的變化]
區(qū)別有絲分裂曲線與減數(shù)分裂曲線:看起點和終點,起點和終點在同一直線上的為有絲分裂;不在同一直線上的為減數(shù)分裂。(如圖①與圖②或圖③與圖④)
區(qū)別染色體曲線與DNA曲線:看染色體或DNA暫時加倍的時間,加倍的時間在間期,且線條是傾斜(DNA的復制需一定時間)的為DNA;加倍的時間在后期(有絲分裂后期或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且是突然加倍(著絲點的分裂是瞬間的)的為染色體。(如圖①與圖③或圖②與圖④)
1.a和b屬于同一動物體內的兩個細胞,通過對其核內DNA分子含量的測定,發(fā)現(xiàn)a細胞中DNA含量是b細胞的兩倍,最可能的解釋是( )
A.a是正常體細胞,b是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結束時的細胞
B.a是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b是處于有絲分裂前期的細胞
C.a是處于有絲分裂前期的細胞,b是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細胞
D.a處于有絲分裂中心體相互分離時,b處于次級性母細胞中染色體移向兩極時
2.圖示某雄性二倍體動物體內一個正在分裂的精原細胞。這個細胞所處的時期為( )
A.有絲分裂中期
B.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期
C.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
D.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間期
3.下圖表示某種植物生殖與發(fā)育過程中,細胞內染色體和DNA相對含量的變化曲線,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實線)表示 含量的變化,“- - -”(虛線)表示 含量的變化。
(2)圖中表示有絲分裂的階段是 ,表示減數(shù)分裂的階段是 ,表示受精作用的點是 。
篇3
1、促進細胞分裂;促進非分化組織分化;促進細胞增大增肥;促進種子發(fā)芽;誘導休眠芽生長;抑制或促進莖、葉的伸長生長。
2、抑制或促進根的生長;抑制葉的老化;打破頂端優(yōu)勢,促進側芽生長;促進花芽形成和開花;誘發(fā)雌性性狀;促進座果;促進果實生長;誘導塊莖形成;物質的調運和積累。
3、抑制或促進呼吸;促進蒸發(fā)和氣孔開放;提高抗傷害能力。
4、抑制葉綠素的分解;促進或抑制酶的活性。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4
關鍵詞 技能訓練 細胞分裂 生物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B
“技能訓練”是人教版新教材中探究活動的欄目之一。旨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于動手和動腦,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細胞分裂歷來是學生的學習的難點,教師講解時,學生覺得懂了,教師繪圖時,學生認為簡單。但是學生做起題目時就錯了,究其原因學生只是記住靜態(tài)的圖像及特點,沒能在腦海中建立一個動態(tài)的細胞分裂過程圖,沒有真正掌握識圖、作圖及圖形轉換的方法技巧。筆者針對這一現(xiàn)狀,巧用必修二教材中P25的“技能訓練”欄目,引領學生步步為營,歷經(jīng)四個環(huán)節(jié)訓練,逐漸突破細胞分裂識圖、作圖及圖形轉換的難點。
1填一填、畫一畫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提高學生識圖、作圖及圖形轉換能力,教師必須讓學生動手親自填表、繪圖,要求每位學生參照教材P25曲線圖填表(根據(jù)精原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圖,填出其染色體、DNA、染色單體、同源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表)。填表并畫出曲線圖(精原細胞形成過程中的染色體、DNA、染色單體、同源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表,畫染色體、DNA數(shù)目變化曲線圖)。學生在填表繪圖時,手、眼、腦等不同的感官系統(tǒng)的運用,加強了知識表征的多元化以及各種知識表征之間的聯(lián)系。促成了比較精細復雜、較深層次的認知分析。
2 評一評、比一比
教師展示學生所繪圖或表,學生之間相互評價。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問題、帶著思想、帶著對所學知識的或深或淺的理解來分析評價。教師引導學生用心觀察、思考,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指出別人圖表中的錯誤并改正,引導他們將圖表中錯因歸類:沒標明縱橫坐標的含義;起點、終點的染色體的數(shù)目不對;轉折點的時期不對。教師啟發(fā)學生歸納識別曲線圖的方法:采用三步法即識標(理解橫坐標、縱坐標的含義)、明點(掌握起點、轉折點、交點、終點的含義)、析線(分段描述每一段曲線的走勢及含義)。分析染色體、DNA曲線圖時,關鍵是理解每一個轉折點的含義及其形成原因。師生討論分析、評價糾正,這樣才真正做到了對癥下藥,藥到病除。教師要鼓勵學生橫向比較,畫出有絲分裂的DNA含量、染色體數(shù)目的曲線圖,引領學生比較兩者的異同,總結出兩者的曲線圖的本質區(qū)別和內在聯(lián)系,啟發(fā)學生對表格的數(shù)據(jù)分別進行縱向對比分析并找出規(guī)律:染色體、DNA數(shù)目相同時無姐妹染色單體,染色體、DNA數(shù)目不同時有姐妹染色單體。教師建議學生寫出各個時期染色體、染色單體、DNA比例。通過生生互評、教師點評,縱橫比較分析,學生基本上胸有成圖。
3 想一想、變一變
篇5
干細胞能通過有絲分裂產(chǎn)生子代干細胞。干細胞的分裂過程與普通的體細胞有所不同。高等動物的成體干細胞通過不對稱分裂產(chǎn)生非對稱的細胞決定子分割,使得一部分子代獲得維持干細胞狀態(tài)所必需的信息而成為子代干細胞,另外一部分子代細胞則不得不走向分化。也就是說,一個干細胞的后代中,只有一部分子代細胞可能保持與父代細胞相同的干細胞特征,另外一部分則喪失了干細胞的功能。
2、不對稱分裂
干細胞的不對稱分裂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種方式是細胞嚴格遵循不對稱分裂的方式,如果蠅的卵細胞,一個干細胞分裂后,產(chǎn)生一個子代干細胞和一個已分化細胞。這種分裂方式主要發(fā)生在低級動物。如單一細胞生物體及無脊椎動物。
篇6
A.1 B.2 C.3 D.4
分析:親代細胞15N15N 15N15N
復制15N14N-15N14N 15N14N-15N14N
第一次復制:一個細胞15N14N 15N14N
另一個細胞15N14N 15N14N
第二次復制:一個15N14N-14N14N 15N14N-14N14N
另一個15N14N-14N14 N15N14N-14N14N
第二次分裂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所以第一個細胞產(chǎn)生的子細胞有兩種可能:①15N14N 15N14N和14N14N 14N14N;②兩個均為15N14N 14N14N,第二個細胞也是有這兩種可能,所以最終的4個子細胞就有四種組合:
1.第一個細胞按①方式分裂,第二個也是按①方式分裂,則子細胞中有2個有放射性;
2.一按①,二按②,則子細胞中三個有放射性;
3.一按②,二按①,則子細胞中三個有放射性;
4.一按②,二按②,則子細胞中四個有放射性。
所以答案為BCD。
舉一反三:
題1 某生物細胞有1對同源染色體,將1個用15N同位素標記了DNA分子的體細胞加入含14N脫氧核苷酸的培養(yǎng)液中,并在適宜條件下進行同步培養(yǎng),當細胞經(jīng)過連續(xù)2次分裂時,產(chǎn)生的某個子細胞含放射性的概率為?
題2 某生物細胞內有1對同源染色體,將200個用15N同位素標記了DNA分子的體細胞加入含14N脫氧核苷酸的培養(yǎng)液中,并在適宜條件下進行同步培養(yǎng)(細胞分裂同步進行),某時刻測定細胞的總數(shù)目為1600個。在這1600個細胞中,含有15N放射性的細胞個數(shù)為( )。
A.900 B.800 C.700 D.400
答案:C。
題3 某生物細胞內含有1對同源染色體其精原細胞的DNA分子用15N標記,并供給14N的原料,該細胞進行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的4個精細胞中,含15N標記的DNA的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答案:100%。
題4 某高等生物體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為10條,其中的DNA用同位素15N標記,將該體細胞放入不含同位素的14N培養(yǎng)液中連續(xù)培養(yǎng)2代,則在形成第二代細胞的有絲分裂后期沒有被標記的染色體數(shù)是多少?
篇7
【關鍵詞】
非破裂型輸卵管妊娠;保守治療;甲氨喋呤;米非司酮;中藥
輸卵管妊娠是指受精卵著床在輸卵管內。輸卵管妊娠占異位妊娠的90%~95%,并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及導致孕產(chǎn)婦死亡的危險[1]。近幾年來,隨著河南省鞏義市人民醫(yī)院血β-HCG檢測技術及陰道彩超的開展,大多數(shù)輸卵管妊娠已能在早期非破裂時作出診斷,從而使藥物治療異位妊娠成為一種主要治療方法?,F(xiàn)對2011.2~2012.2在本院收治的90例非破裂型輸卵管妊娠保守治療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入選條件①一般情況良好,無活動性腹腔內出血。②血β-HCG
1.2病例選擇選擇在本院輸卵管妊娠患者154例中,符合上述條件90例,均選擇藥物保守治療,并將90例患者按不同的治療方法分為兩組。A組45例采取甲氨喋呤治療;B組45例采用米非司酮+甲氨喋呤+中藥治療。
1.3治療方法A組甲氨喋呤50mg/m2肌注,不加用四氫葉酸。B組米非司酮50mg,口服12h一次,連用三天,用藥同時給甲氨喋呤50mg/m2肌注一次,第4天服用中藥。如用藥后七日血β-HCG上升或下降
2.4輸卵管通暢度檢查對A組有生育要求的30例,B組有生育要求的30例分別于治愈后3個月行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A組輸卵管復通率62.7%,B超輸卵管復通率82.1%,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討論
近年來隨著婚前,人工流產(chǎn)及婦科感染疾病的增加,異位妊娠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這部分人群大多數(shù)都非??释幬镏委?,對手術治療有一定恐懼心理。根據(jù)本院近幾年來對此人群的調查,未生育婦女占60%以上,所以保留輸卵管,提高成功率,減少住院日,增加復通率成為本科醫(yī)師治療異位妊娠的目標。隨著本院醫(yī)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及本院臨床醫(yī)師對異位妊娠警惕性的提高,多數(shù)輸卵管妊娠者在破裂前即可明確診斷,這使藥物治療在本院得以開展并取得成功,同時也對治療效果進行了觀察對比,探索出了較好的治療方案。
甲氨喋呤是葉酸拮抗劑,能與二氫葉酸還原酶活性部位結合,從而阻止嘌呤環(huán)與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干擾DNA、RNA與蛋白質合成和胚胎滋養(yǎng)細胞分裂,而滋養(yǎng)細胞對甲氨喋呤有高度敏感性,從而達到胎盤、絨毛變性壞死、胚胎死亡,達到治療異位妊娠的目的[3],米非司酮是一種強效的抗孕激素拮抗劑,與內源性孕酮競爭結合受體,產(chǎn)生較強的抗孕酮作用,使黃體生素下降,黃體萎縮,從而使依賴黃體發(fā)育的胚囊壞死而發(fā)生流產(chǎn)[4],由于兩者藥理機制不同,二者聯(lián)用,可加速絨毛胚囊壞死,提高治療效果,縮短血β-HCG恢復至正常時間。根據(jù)本院收住患者的情況,要求藥物保守治療者,大多數(shù)都是有生育要求的,且一部分是未婚的。所以治愈后輸卵管能夠復通,不影響生育,是她們的最大愿望,而中藥的原理為活血化瘀,消結殺胚。它不僅可消除包塊,還可以消除盆腔炎癥,疏通輸卵管[5],因此三藥聯(lián)合應用有協(xié)同作用。不僅提高了治愈率,縮短了治療時間,而且恢復了輸卵管功能,提高了下次正常妊娠的成功率。
本組資料顯示,米非司酮+甲氨喋呤+中藥治療非破裂輸卵管妊娠,不僅在縮短住院日、縮短包塊消失時間、及縮短β-HCG降至正常時間等方面優(yōu)于單一甲氨喋呤,副反應無明顯增加,而且在輸卵管復通方面明顯高于單一甲氨喋呤。筆者認為,渴望生育的非破裂輸卵管妊娠患者,采用三藥聯(lián)用是理想的選擇。
參考文獻
[1]豐有吉主編.婦產(chǎn)科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70-76.
[2]張國華.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的療效觀察.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1999,15(1):45-46.
[3]步仰高,牛貝利.甲氨喋呤單次肌注與米非司酮聯(lián)合應用治療異位妊娠.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39(1):178.
篇8
“人要衣裝,物要包裝”,說明包裝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以有形的手段傳達出無形的社會審美意識。隨著中國加入WTO,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對于眾多的企業(yè)來說,成功地推銷其產(chǎn)品是他們的最終目的,因此同產(chǎn)品密切相關的包裝設計也日益受到企業(yè)決策層和設計人員的重視。作為多學科綜合藝術組合的包裝設計,它集商標、廣告、展示和推廣等相關內容于一體,其功能已經(jīng)從過去單純的保護商品發(fā)展到同消費者進行交流并促使他們購買的廣告作用。系列化包裝是現(xiàn)代包裝設計中較為普遍、較為流行的形式。系列化包裝的迅速發(fā)展,充分符合廣大消費者的審美心理,是當代國際包裝設計中頗為流行的一個形式。
圖a、b分別為AVON洗發(fā)水設計和春開窖酒系列包裝設計。統(tǒng)一的品牌,統(tǒng)一的圖案裝飾,一系列的產(chǎn)品陳列在貨架上,那么消費者的視覺上從一點擴充到一線或一面,加強了識別與記憶,相應地削弱了其他品牌商品的競爭力度。
系列化設計的優(yōu)點
系列化包裝既有多樣的變化美、又有統(tǒng)一的整體美。在形式美中,多樣性與整體性的統(tǒng)一是一條很重要的法則,東方藝術和西方藝術都有整體美的傳統(tǒng)。如今整體美的法則也隨之深入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從服裝到家具,從室內裝飾到環(huán)境藝術都追求藝術格調一致的整體美。包裝系列化設計正好符合了“多樣統(tǒng)一”這一我們民族和其他各民族都共同遵循的美學基本法則。以一個企業(yè)或一個商標、牌名的不同種類的產(chǎn)品用一種共性特征來統(tǒng)一的設計,可用特殊的包裝造型特點、形體、色調、圖案、標識等統(tǒng)一設計,形成一種統(tǒng)一的視覺形象。
一、上架陳列效果強烈,容易識別和記憶,起到擴大銷售的作用,消費者如果對系列產(chǎn)品中的一件滿意,就會對該系列的其它品種產(chǎn)品產(chǎn)生信任,這就擴大了銷售影響。如果是傳統(tǒng)名牌產(chǎn)品系列,更可借名牌魅力來擴大銷售;
二、能縮短設計周期,便于商品新品種發(fā)展設計,方便制版印刷。如果商品采用系列化包裝,那么設計出一種商品的包裝,其他的包裝也就很容易被設計出來,因此,商品包裝設計周期縮短,減少了人力和財力。而在印刷過程中,必然有很多排版是一樣的,這樣也減少了制版工作;
三、增強廣告宣傳的效果,強化消費者的印象,擴大影響,樹立名牌產(chǎn)品。系列化包裝設計采用局部色彩、形象或文字的變化,而整體構圖完整統(tǒng)一地設計,將多種商品統(tǒng)一起來,也叫“家族式”設計,使顧客一眼便知是某家某廠某牌的產(chǎn)品。從而樹立信譽和名牌產(chǎn)品觀念,使商品整體形象感增強,給人印象鮮明,讓人久久不忘,使企業(yè)產(chǎn)品顯赫,有利于以眾壓寡,吸引人的注意力,從而有利于創(chuàng)名牌,有利于市場競爭。
系列化包裝的表現(xiàn)形式
一、色彩系列化:包裝的色彩具有先聲奪人的魅力,對于需要有強大貨架視覺沖擊力的現(xiàn)代包裝設計而言,色彩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包裝設計的總體藝術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包裝色彩的運用。因為鮮明的色彩不僅可以使產(chǎn)品錦上添花、身價倍增、擴大銷路,還可以博得顧客的注意,有助于增加購買者對商品的認可,從而產(chǎn)生購買欲。選擇能夠表達企業(yè)精神或者傳達商品某種信息的色彩進行統(tǒng)一設計是包裝設計人員的首選。不同規(guī)格的系列產(chǎn)品,可以用一種或者若干種色彩作為主色,一般可采用企業(yè)的標準色和輔助色,符合企業(yè)的CIS戰(zhàn)略,其廣告效果為最佳。
商品的色彩是商品的特性、屬性和功能的形象表現(xiàn)。一般是什么樣的商品就用什么樣的包裝色彩,即商品所謂的形象色。例如在自然界中,許多成熟的水果都有其代表色,桔子是橙色,葡萄是紫色,檸檬是黃色……這些色彩在視覺上能引起人們的香甜可口感覺并增進食欲,所以在食品包裝系列化設計上,用橙色代表桔子,紫色代表葡萄,黃色代表檸檬等;在化妝品系列化包裝中,粉色表示花香型的,黃色表示果香型的,綠色表示草香型的,藍色表示藥物型的。而不同國家、民族,由于其社會政治狀況、風俗習慣、、文化教育、自然環(huán)境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彩習俗,例如綠色在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里很受歡迎,而在日本卻被認為是不祥之色。
因此,系列化包裝中的色彩不是簡單地多用幾個色彩就可以的,它不但要充分考慮到包裝色彩的商品性、廣告性、民俗性,還要對商品的屬性、特點和功能、銷售對象和銷售地區(qū)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礎上設計的系列化包裝色彩,才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和廣告推廣力,只有這樣的包裝系列化色彩設計才是行之有效的包裝設計策略。
二、造型系列化:不同規(guī)格的系列產(chǎn)品,按大小分類成若干種比例相同的包裝造型規(guī)格進行統(tǒng)一設計,設計具有某種外形特點的包裝結構,使一系列的商品互為整體。這種方法多見于化妝品和食品系列包裝設計。如有的瓶裝產(chǎn)品的瓶身不同,就可在瓶蓋上統(tǒng)一造型特征;有的瓶身大小高低不同,可以統(tǒng)一強調某些造型裝飾特征。在造型結構及裝璜都達到統(tǒng)一的情況下,可在裝璜畫面上標明不同品種,或以不同的色彩來區(qū)別不同品種,以取得格調一致而形成系列化包裝。
當然,系列化包裝設計還有很多表現(xiàn)形式:圖形系列化、文字系列化、編排系列化、材質系列化等,在包裝設計中要綜合考慮如上諸多因素。
系列化包裝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一、產(chǎn)品類別不能混淆。系列化包裝強調的只是在同類商品中進行組合變化,非同類商品組合就破壞了它的作用,比如系列化清涼飲料包裝,有桔汁的,葡萄汁的,山楂汁的,桃子汁的等,在設計中構想一個統(tǒng)一的形式,再在一個較明顯的位置上突出各自的果品形象,使人一目了然,達到系列化的目的,得到較理想的效果。如果將山楂汽酒組合到里面就不合適了,因為一個是果汁類,而另一個是酒類,雖同為飲料,其成分不同,不能混淆。
二、同類商品系列化應在共性中強調個性。以上面所舉清茶飲料為例,如將桔子、葡萄等果品形象表現(xiàn)的模糊不清,或因經(jīng)營位置、大小處理不當,就不能明確清晰地展示商品內容,容易引起消費者的誤解,失去其銷售價值。又如在設計咖啡的系列包裝中要明確其象征色調;紅色表示味濃,黃色表示味淡,酸則用綠色表示等。另外還要檔次分明,同類商品亦有貴賤、優(yōu)劣之分,一般高檔商品不能同低檔商品構成系列,如果高檔西服與低檔西服構成系列包裝,人們會懷疑高檔的真假,結果弄得高級的反而不高級,低級的冒牌高級,因而失去信譽。
結語
縱觀我國的系列化包裝設計,近些年來已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但依然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這就要求我們的設計師們以設計美學為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進行長期的、付諸實踐的設計藝術勞動,日益提高水平,以適應日趨豐富的現(xiàn)代設計需要。系列化包裝設計有待于我們更加深入地挖掘與探討。
參考文獻:
[1]王慶斌,張福昌.包裝設計奧妙之一色彩系列化.七彩世界,102-103.
[2]嚴耀華.統(tǒng)一化的系列包裝設計.上海包裝,1995,(4):20-21.
篇9
關鍵詞小單孢菌;分離;16S rRNA基因序列
中圖分類號Q939.13+9;Q7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11-0047-02
Isolationand16SrRNAGeneSequenceAnalysisofMicromonosporasp. 211003
XU Xiao-xiong 1,2LIN Hai-peng 3XIE Qing-yi 3HONG Kui 3
(1 Qiongzhou University,Sanya Hainan 572022; 2 Hainan Key Laboratory for Herpetological Research;3 Institute of Tropical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AbstractUsing pretreatment of hot heat 100 ℃ for 60 min,Micromonspora sp. 211003 was isolated from GA-vitamin selective media.The strain is G+,and single spores were formed on yellowish substrate hyphae. An almost-complete 16S rRNA gene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e isolate was assigned to the genus Micromonospora and was form a cluster separately. The highest levels of similarity were with M. siamensis TT2-4T(98.415%).Based on the analysis,the isolate should be a new member of Micromonospora.
Key wordsmicromonospora;isolation;16S rRNA gene sequence
小單孢菌科最初是1938年由Krassil' nikov 建立的。按照1997年Stachebrandt 等建立的新分類系統(tǒng),小單孢菌科在放線菌分類中屬于細菌域,放線菌門,放線菌綱(亞綱),放線菌目,小單孢菌亞目,在小單孢菌亞目中只有1個小單孢菌科[1]。小單孢菌屬作為小單孢菌科的代表屬,于1923年建立,該屬微生物是一類絲狀原核微生物,為革蘭氏陽性菌,不抗酸,兼性好氧,對pH值6.0以下敏感,但部分菌株能在pH值為10時生長。
小單孢菌生長溫度范圍是8~55 ℃,無氣生菌絲,基內菌絲發(fā)達,分支,有隔。在基內菌絲上長單個孢子,有?;驘o梗,孢子不能游動。細胞壁含meso-DAP 和甘氨酸(Ⅱ型)。全細胞水解物含阿拉伯糖和木糖(D型)。特征性磷脂是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肌醇甘露糖苷,屬磷脂PⅡ型。主要的甲基萘醌有MK-9(H4),MK-10(H4),MK-10(H6)或MK-12(H4,H6,H8)。DNA的(G+C)摩爾百分比含量為71%~73%。
1材料與方法
1.1樣品采集與處理
1.1.1土壤樣品采集。從文昌頭苑紅樹林(北緯19°37′22″,東經(jīng)110°47′44″)采集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 Linn)的根圍土壤。
1.1.2土壤樣品的理化指標檢測。對土壤樣品的有機質、全氮、全磷、全鉀、全硫、有效磷、有效鉀百分比含量及pH值、鹽度、含水率測定(部分結果由中國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院橡膠研究所完成)。
1.1.3預處理。土壤樣品采集后置于陰涼處7 d,自然風干,干熱100 ℃,60 min;將1 g土壤置于9 mL的1/4格林溶液1/10的稀釋液,超聲波處理10 min;然后用1/4格林溶液稀釋得到1/100、1/1 000的溶液,備用。
1.2選擇性分離放線菌
1.2.1培養(yǎng)基配制。葡萄糖天門冬素培養(yǎng)基(GA),葡萄糖均添加了終濃度為50 mg/L的放線菌酮、制霉菌素和重鉻酸鉀;復合維生素,每1 L培養(yǎng)基添加VB 0.5 mg、VB 0.5 mg;VB0.5 mg;煙酸0.5 mg;肌醇0.5 mg;泛酸0.5 mg;生物素0.25 mg;對-氨基苯甲酸0.5 mg。ISP 2培養(yǎng)基。
1.2.2菌株分離純化與保藏。采用稀釋平板分離法分離菌株,取1/10、1/100、1/1 000稀釋液各100 μL涂布到GA培養(yǎng)基,設3個平行樣。涂布平板置28 ℃恒溫培養(yǎng)28 d,根據(jù)平板上菌落的形態(tài)特征,選取平板上所有的代表性菌落,挑取到ISP2瓊脂培養(yǎng)基上,采用三步劃線法純化獲得單菌落。純化好的菌株保藏到20%的甘油管中,置于-20 ℃保藏[2]。
1.3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1.3.1DNA模板的制備。采用核酸提取儀法提取放線菌的基因組DNA,為PCR擴增提供模板。其具體步驟如下:①在平皿上直接挑取100 mg菌體到Lysing matrix A tube中。Lysing matrix A tube事先裝好小珠子,并滅菌。②加入500 μL無菌水。③在DNA快速提取儀Fastprep中振蕩30 s,速度設置為5.0。④加入500 μL比例為24∶1的氯仿與異戊醇混合液,渦旋振蕩10 s,室溫靜置幾分鐘,14 000 g離心5 min。上清液即可用作PCR模板,可通過電泳檢測是否含有放線菌的基因組DNA。
1.3.216S rRNA基因的PCR擴增及測序。PCR反應體系:模板DNA,1 μL;2×PCR mastermix,25 μL;1492R(20 μmoL/L),1 μL;27F(20 μm/L),1 μL;ddH2O,22 μL。PCR擴增反應條件:94 ℃預變性5 min;94 ℃ 變性60 s;55 ℃ 退火60 s;72 ℃延伸90 s(30個循環(huán));72 ℃后延伸10 min。PCR產(chǎn)物直接送上海生工測序。
1.3.3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將測序得到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上傳到GenBank上,獲取Genbank號碼。然后放到GenBank中進行比對,然后從GenBank、EMBL或DDJB上下載相似率高(一般>98%)的相關菌屬的模式菌株(Type strain)的16S rRNA基因序列,采用鄰接法(Neigh-bour Joining)[3]構建聚類分析圖,主要軟件包括MEGA 4.0、BIOEDIT 7.0,初步確定菌株分類歸屬。
2結果與分析
2.1土壤樣品主要化學成分分析結果
頭苑紅樹植物海漆根圍土壤的主要化學成分析結果為:有機質2.422%;全氮0.088%;全磷0.041%;全鉀0.520%;全硫0.182%;有效磷214.8 mg/kg;有效鉀188.9 mg/kg;pH值7.31;鹽度40‰;含水率31.85%。
2.2菌株211003的初步鑒定
菌種211003分離自GA培養(yǎng)基,革蘭氏陽性,在純化培養(yǎng)基ISP 2上菌落呈橘黃色,無氣生菌絲,通過顯微鏡可觀察到單個孢子著生在基內菌絲上。
2.316 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菌株211003的 16 S rRNA基因序列的GenBank序號為EU600087,通過16S rRNA基因序列聚類分析樹的結果(圖1)分析,初步判斷菌株211003歸到小單孢菌屬,并且在小單孢菌屬里面成為獨立的一支。進一步分析其與小單孢菌屬中有效種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率分析,菌株211003的16S rRNA基因序列與M. siamensis TT2-4T的相似率最高,為98.415%;其次是M. humi P0402T,為98.017%;再次是M. tulba-ghiae TVU1T,為97.891%。由此初步判斷,菌株211003極有可能是小單孢菌屬中的一個潛在新種。
3結論與討論
菌株211003與其他的小單孢菌屬的有效種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率最高為98.415%,其構建的聚類分析樹結果顯示,菌株211003獨立于其他的小單孢菌,為單獨的一支,作為該屬的一個潛在新種的可能性非常大。近年來,紅樹林分離得到一些的新屬、新種,具有豐富的放線菌資源,如從海南紅樹林環(huán)境中分離并發(fā)表了繼生菌屬(Jis-hengella endophytica)[4]、根圍小單孢菌(Micromonospora rhizos-phaerae)[5]、三亞鏈霉菌(Streptomyces sanyensis)[6]、海南野野村菌(Nonomuraea wenchangensis)[7]、海南阿薩諾菌(Asanoa hainanensis)[8]。其中根圍小單孢菌、海南野野村菌、海南阿薩諾菌分離自紅樹植物的根圍土壤,并且根圍小單孢菌跟菌株211003菌分離自同一份樣品海膝根圍土壤。試驗結果表明,菌株211003是新種的可能性非常大,需要進一步進行形態(tài)、生理、生化及DNA雜交的鑒定工作[9-11]。
4參考文獻
[1] 徐麗華,李文均,劉志恒,等.放線菌系統(tǒng)學――原理、方法及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2] 徐小雄,林海鵬,阮繼生,等.從紅樹植物根際土壤選擇性分離小雙孢菌[J].微生物學通報,2009,36(9):1299-1304.
[3] SAITOU N,NEI M.The neighbor-joining method:a new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phylogenetic tree[J].Mol Biol Evol,1987(4):406-425.
[4] XIE QING-YI,WANG CHENG,WANG RONG,et al.Jishengella endop-hytica gen.nov,sp.nov,a new member of the family Micromonosporaceae[J].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2011(61):1153-1159.
[5] WANG CHENG,XU XIAO-XIONG,QU ZHI,et al.Micromonospora rhi-zosphaerae sp.nov.,isolated from mangrove rhizosphere soil[J].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2011(61):320-324.
[6] SUI JIN-LEI,XU XIAO-XIONG,QU ZHI,et al.Streptomyces sanyensis sp nov,isolated from mangrove sediment[J/OL].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2010 0:ijs.0.023515-0,in press.
[7] WANG FAN,XU XIAO-XIONG,QU ZHI,et al.Nonomuraea wenchan-gensis sp.nov,isolated from mangrove rhizosphere soil[J/OL].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2010 0:ijs.0.025742-0,in press.
[8] XU XIAO-XIONG,QU ZHI,WANG HAI-LONG,et al.Asanoa hainan-ensis sp.nov,isolated from rhizosphere soil of Acrostichum speciosum in a mangrove[J/OL].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2010 0:ijs.0.025825-0,in press.
[9] 李莉,閆淑珍,李玉梅.水稻田小單孢菌的選擇性分離及鑒定[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0(2):381-384.
[10] 龍中兒,朱躍進,黃運紅,等.一株具有廣譜抗菌活性小單孢菌的分離和鑒定[J].微生物學通報,2008,35(3):378-383.
篇10
關鍵詞:外墻 外保溫 裂縫 預防
中圖分類號:TV54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外墻外保溫體系
外墻外保溫技術由界面層、保溫層、抗裂防護層和飾面層組成,外墻外保溫是將保溫隔熱體系置于外墻外側,形成一個封閉的保溫外殼,有效阻斷冷(熱)橋,使建筑達到保溫的施工方法。對主體結構來說,由于保溫體系的存在,所受溫差作用大幅度下降,溫度變形減小,不僅對結構墻體起到保護作用并且有利于結構壽命的延長。然而,由于外保溫隔熱體系被置于外墻外側,直接承受來自于自然界的各種因素影響,因此對外墻外保溫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抗裂防護層的柔韌性和耐候性對外保溫體系的抗裂性能起著關鍵的作用。
裂縫原因分析
在外墻保溫中,我們經(jīng)常注重整體墻面的保溫,然而卻忽略了女兒墻、雨蓬、凸窗、外陽臺、變形縫等部位的保溫,而使此部分出現(xiàn)開裂或者降低使用壽命。
在保溫層與其它材料的材質變換過程中,因為保溫層與其它材料的材質密度相差過大,極容易在這些部位產(chǎn)生面層的裂縫,現(xiàn)時還應該考慮防水處理,防止水分侵入到保溫體系內,避免因凍漲作用而導致體系的破壞,影響體系的正常使用壽命和體系的耐久性。
結合烏魯木齊地區(qū)通常采用的外保溫抗裂和防水施工做法,一般為抹抗裂砂漿并將增強網(wǎng)格布鋪壓在抗裂砂漿中,從抗裂保護層受熱應力的因素上看,該體系保溫層,既EPS板厚度一般為30—80mm不等,抗裂砂漿復合網(wǎng)格布僅為3—5mm厚,保溫層的導熱系數(shù)及抗裂砂漿的導熱系數(shù)相差懸殊。由于保溫隔熱層熱阻很大從而使保護層的熱量通過傳導向室內擴散,因此當晝夜和季節(jié)室外氣溫差較大時,對抹灰砂漿的柔韌性和網(wǎng)格布的耐久性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另一個因素是當采用聚苯板保溫,溫度超過70℃時,聚苯板會產(chǎn)生不可逆熱收縮變形,造成較為嚴重的開裂變形,這種情況在高溫干燥地區(qū)更為明顯。
二、施工方面的原因
1墻體垂直度偏差大,造成保溫層局部超厚或超薄,受溫度應力引起的變形大小不一,使抗裂層受拉開裂。
2填充墻與柱、梁、板連接處未按規(guī)范嵌填密實。
3墻體基層清理不干凈,使保溫層粘貼不牢固,造成空鼓引起的開裂。
4外保溫收頭處未按設計要求進行密封處理,保溫層吸收水分后因凍漲引起裂縫。
5保溫材料、抗裂砂漿、網(wǎng)格布材質存在差異也會引起裂縫。
6底層、窗洞口沿對角等部位未按設計做加強網(wǎng)格布。
三、預防措施
建筑的外保溫應該是整個建筑全部的外保溫,外墻保溫應和屋面保溫連為一體,形成一個封閉的體系,建議盡可能提高粘結面積,采用無空腔的施工方法,增強抗風壓破壞和抗裂的要求。
1、保溫材料的選擇:
保溫材料的選用應依各構造層之間導熱系數(shù)漸變的原則,能夠緩解熱量在抗裂層的積聚,使體系受溫度驟然變化產(chǎn)生的熱負荷和應力得到較快釋放,提高抗裂層的耐久性。熟化期的滿足可減少EPS板的變形,尺寸偏差的減少可使板面更平整,EPS板接縫更小,從而保證保溫系統(tǒng)的質量。
2、增強網(wǎng)格布的選擇:
玻纖網(wǎng)格布作為抗裂保護層的關鍵增強材料,一方面它能有效的分散應力,從而形成抗裂作用,由于保溫層的外保護抗裂砂漿為堿性,玻纖網(wǎng)格布的長期耐堿性對抗裂縫就具有了決定性的意義。從耐久性上分析,高耐堿纖維網(wǎng)格布要比無堿(或中堿)網(wǎng)格布的耐久性好得多,因此在選擇增強網(wǎng)格布時,應選用標準高一些的高耐堿的玻纖網(wǎng)格布,用很少的投入換取更長的使用壽命。
3、瓷磚粘結材料的選擇:
對于外墻采用外貼飾面磚的工程,能否把飾面磚有效的粘貼于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表面,除飾面磚本身質量需滿足相應規(guī)定外,瓷磚粘結劑的粘貼強度一定要大于0.5MPa,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其粘貼質量。
粘貼飾面磚的外墻保溫系統(tǒng)是一個遇冷遇熱變形較大的彈性系統(tǒng)。因此為了解決冬季系統(tǒng)收縮、夏季系統(tǒng)膨脹等變形特點,體系要求飾面磚與飾面磚之間設置柔性勾縫材料—專用瓷磚勾縫劑,以此來改善系統(tǒng)的協(xié)調變形關系,以便減小冬季飾面磚間的相互擠壓,夏季飾面磚間出現(xiàn)裂紋的現(xiàn)象。
總之,在選用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配套產(chǎn)品方面,一定要一絲不茍,尤其強調其性能配套性。最好選擇同一廠家產(chǎn)品,這樣不至于只強調產(chǎn)品性能而忽視了系統(tǒng)耐久性。在保證單一產(chǎn)品合格的同時,系統(tǒng)的壽命同樣達到設計要求。在實際工程中,分別選擇保溫系統(tǒng)使用的產(chǎn)品進行隨機組合使用,會導致工程出現(xiàn)大量維修,甚至返工的實例不勝枚舉。
4、保護層材料的選擇:
保護層必須采用專用的抗裂砂漿并輔以合理的增強網(wǎng),并在砂漿中加入適量的纖維,抗裂砂漿的壓折比≤3。當外飾面為面磚時,在水泥抗裂砂漿中可加入鋼絲網(wǎng)片,網(wǎng)片孔距不宜過小或過大,鋼絲網(wǎng)應采用防腐好的熱鍍鋅鋼絲網(wǎng)。
5、加強施工質量的控制
墻面基層清理干凈,重點是清洗油漬、清掃浮塵,剔除墻面松動的部分和清除墻面的凸起物,以保證基層和保溫層結合牢固。對墻體垂直度偏差大的部位,要進行水泥砂漿找平,且保證找平層粘結牢固,無空鼓、開裂現(xiàn)象。做好細部及加強部位的處理,保溫層收頭部位用防水耐候密封膠密封。保證膠結材料和抗裂砂漿的配比。
四、強調工程實踐
最后對建設方選擇什么樣的供應方提出幾點看法:首先是公司從事本行業(yè)年限與工程業(yè)績;其次是該企業(yè)的管理是否有管理模式,是否有自己的科研團隊,是否是行業(yè)內的知名企業(yè),是否參編或主編國家和地方標準,與哪些大型著名開發(fā)商合作過,參與了哪些樓盤的外墻保溫工程,有哪些特殊技術和特色產(chǎn)品,以及能為該工程項目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議,保證工程質量的措施和方案。
一個企業(yè)的實力除了自身的不斷研究與進步之外,還需要大量工程實踐經(jīng)驗的積累與總結,把寶貴的經(jīng)驗進行改進提升,再指導工作,是企業(yè)進步的必要條件之一。因此選擇一個負責任的,有大量工程實踐經(jīng)驗的合作伙伴是做好外墻外保溫工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參考文獻:
1劉志雄、雷興娟;外墻外保溫裂縫的分析及預[J];建設科技;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