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詞匯學范文
時間:2023-03-25 23:54: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詞匯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認識詞匯學;認知語言學;英語詞匯;啟示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33-0249-01
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威爾金斯曾說過“沒有語法,你只可以表達很少的東西沒有詞匯量,你不能表達任何東西”。詞匯是語言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缺少了詞匯就不能順利的表達意思,每個詞匯都是構成語言這座大廈的磚瓦,因此對詞匯學的研究至關重要。認知詞匯學近年來方興未艾,值得探究。
一、傳統(tǒng)詞匯學簡史
傳統(tǒng)詞匯學的主要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形式和意義的關系,詞義以及詞源。詞匯研究可追溯到幾千年前。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國古代著名學者老子便論證過“名”(形式)和“實”(意義)的辯證關系。公元前四五世紀,古希臘眾多著名哲學家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對詞匯的形式與意義之間的內部關系進行了探索。中世紀,學者們開始研究單詞在實際使用中的意思。到了19世紀,學者們開始研究詞義、語音和實物之間的關系,詞義的演變以及一些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如同音異義、同義、反義現(xiàn)象、一詞多義等。
1897年,語言學家Breal首先使用了"semantique"(語義學)一詞并發(fā)表了題為Essai deSemantiqiie的專題論著,標志了語義學的誕生。傳統(tǒng)上對語義的研究包括以下三個方面:詞匯的意思,句子意義和話語意義。從那時起,研究詞主要集中在詞匯意義。進入20世紀后,各式學派如雨后春筍般蓬勃興起,詞匯學研究得到更加充分的發(fā)展。20世紀70年代,認知語言學派興起,打開了語言和詞匯研究的新篇章。
二、認知詞匯學和認知語言學
(一)認知語言學
認知語言學是認知學科以及語言學的分支。認知語言學興起于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的美國, 80年代中期以后開始走向成熟,其學派地位得以確立, 90年代中期以后開始進入穩(wěn)步發(fā)展的階段。RenDirven對應用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的研究,RonaldLangacker對認知語法學的研究,以及LeonardTalmy和GeorgeLakoff對認知語義學的研究,奠定了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基礎從而創(chuàng)立了認知語言學說,這四人也因此被成為認知語言學的四位創(chuàng)始人。認知語言學區(qū)別于形式語言學,重視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在語言學發(fā)展中,認知語言學具有創(chuàng)新性意義,其將語義作為中心點,通過研究原型理論、象似性理論、概念隱喻理論、概念整合理論,從而為英語詞匯教學提供理論依據,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與水平。
(二)認知詞匯學
認知詞匯學是認知語言學的一個分支,遵循認知語言學以認知和語義為重點的核心思想。宏觀上講,認知詞匯學立足于身體經驗和認知這一出發(fā)點來找尋詞匯背后隱含的諸如范疇化、概念化、體驗、框架、意象圖式、ICM(理想認知模式)、 ECM(事件域認知模型)、CM(認知模型)、心智空間、轉喻、隱喻等認知方式和心理基礎。從微觀上來說,認知詞匯學應遵循認知語言學的基本原則,即人們基于互動體驗和認知加工對詞匯進行范疇化,形成相應范疇,一個范疇對應一個概念與此同時形成相應意義,然后將意義固化在相應詞匯當中,這樣一來語言就形成了。因此,認知詞匯學微觀上是基于認知方式和知識結構對詞匯范疇的內部結構進行描寫,分析詞義之間的關系,探索詞的理據、詞義的變化,解釋詞的搭配關系等的一門學科。該學科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詞匯范疇的內部結構,詞的理據性,詞的語法化,一詞多義現(xiàn)象,詞匯搭配現(xiàn)象等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三、認知詞匯學對英語詞匯學習的啟示
在上一部分,作者分析了認知詞匯學研究的主要主題。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很容易發(fā)現(xiàn)認知詞匯學有很大的實用價值。下面,作者試圖給出一些認知詞匯學給詞匯學習特別是英語單詞學習帶來的啟示。
(一)認知語素分析帶來的啟示
語素是一種語言中最小的語義單位,分析單詞的詞根和詞綴對英語詞匯的記憶和掌握詞匯的意思具有重要作用,甚至可以通過對詞根和詞綴的分析來猜測本不認識的單詞的詞性和大致含義。比如,英語單詞international,inter是表示“XX之間”的前綴,nal-是表示“出生/產生”的黏著詞根,tion-是名詞后綴而nal-是形容詞后綴。通過對各個詞素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international是 表示“不同國家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一個形容詞。很多詞根詞綴都有固定的相關含義,如:
一些黏著詞根:
fuse (pour);pon/pone (put);
ject (throw); port(carry) ;
一些前綴:
re (back, again); trans (across, through);
con, co (together, with); dis (apart, down, no);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英語詞匯的構成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如果英語學習者掌握了對語素進行認知分析的方法,他們的單詞量將會得到大大擴充。
(二)原型理論帶來的啟示
原型理論是認知詞匯學中的重要概念之一。這一理論的主要觀點是根據詞義將具有相似詞義和特征的詞匯劃分為不同的基本類別。它也可以應用于詞匯學習。如詞語furniture即是bed,chair,television等詞的上義詞,bed等詞即為這個類別里的下義詞。在英語詞匯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家族相似將詞匯進行分類劃分,從而更有效率的掌握更多的詞匯。下面以表示“笑”的詞匯為例,“笑”包括大笑,狂笑,竊喜,咯咯笑等眾多種類,在英語中也有對應的單詞:laugh,smile,beam, snicker, roar, guffaw, jeer, mock, scoff等,諸如此類。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掌握原型理論,根據家族相似對詞匯進行分類劃分對英語詞匯的記憶和掌握有很大的積極作用。英語學習者若能掌握此種方法將對英語學有裨益。
四、總結
總而言之,詞匯學習在英語學習中至關重要,認知詞匯學則對詞匯學習有很大實用價值,對認知詞匯學的研究應當引起學者的重視,更應該引起普通英語學習者的重視。掌握語素進行認知分析的方法和原型理論基礎上的分類方法將大大有助于提高詞匯學習效率,增強英語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玉梅,沈志和.認知詞匯學[J].外語學刊,2010(5):31-35.
[2] 李靜.認知詞匯學-英語詞匯學新視角[J].圖書館,2000(1):12-15.
篇2
【關鍵詞】英語詞匯 學習 方法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2-0120-01
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其重要地位越來越得到大家的共識,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國際上的貿易更加的頻繁,英語所運用到的領域也越來越多。英語詞匯的學習是英語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如果英語是一座大廈,那么構建這座大廈的基石就是詞匯。
一、英語詞匯學習的重要性
英語的使用范圍非常廣泛。世界上70%以上的郵件是用英文寫或用英文寫地址的。全世界科技出版物 70% 以上用英語發(fā)表。全世界的廣播節(jié)目中,有60%是用英語進行的。絕大部分的國際會議是以英語為第一通用語言(90% 以上的國際會議用英語召開),它也是聯(lián)合國的正式工作語言之一??傊?,在國際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貿易、交通運輸等各個領域,英語是一個重要的交際工具。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我國迫切需要一大批精通外語的專門人才,以加速“四化”進程,使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因此,學好英語對實現(xiàn)上述目標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而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詞匯學習是語言學習的基礎,沒有足夠的詞匯量,學習者就無法進行聽、說、讀、寫、譯等一系列的交際活動。
二、英語詞匯學習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一)詞匯學習方法不當
在實際英語學習過程中,同學們不是有意無意地忽視英語詞匯學習,就是學習方法不得當,事倍功半。例如,有些學生不了解詞匯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他們往往采取死記硬背的方法,要么消極地、被動地接受信息,要么囫圇吞棗地接受信息,使英語學習費時低效。這種被動機械的學習,對于擴大詞匯量成效甚微,更糟糕的是會消磨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視英語學習為“精神折磨”、“痛苦的旅程”。另外,許多同學認為只要記準單詞的發(fā)音、拼寫及詞義就夠了。所以對大多數同學而言,詞匯是靜止的單個單詞的總和,詞匯的學習就是認得單個的詞語。很多情況下,學生背完了一本單詞書,但詞匯量并沒有相應見長,花費了大量時間去記憶、背誦詞匯,卻往往發(fā)現(xiàn)自己的付出和現(xiàn)有的回報不成比例。
(二)缺少應有的語言學習和使用環(huán)境
學習者缺少應有的英語學習和使用環(huán)境,導致他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忽視詞匯積累。課后,大多數同學更多時間是用中文交流,很少用英語進行交流,課堂上學到的東西沒有學以致用,學得快忘得快。另外,課堂中還存在陳舊、方法單一(如照本宣科,信息量少)的問題,同學們主動參與意識不強。同時,英語詞匯中,有許多詞一詞多義,同一個單詞出現(xiàn)在上下文中,可能會有不同意義。只有將上下文聯(lián)系在一起才能確定其具體意義,英語詞義的靈活性及與上下文的關系是同學們在掌握詞匯過程中的又一個難關。
三、英語詞匯學習方法
(一)語音規(guī)律
了解正確的語音讀音規(guī)則是掌握單詞的基礎。打好學習詞匯的基礎,要求從基本要素著手,同學們應掌握正確發(fā)音,大聲朗讀。正確讀音的前提是學好國際音標,通過聽單詞錄音,朗讀單詞,糾正錯誤發(fā)音,才能基本準確拼寫記憶單詞。掌握單詞的正確發(fā)音對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和單詞拼寫的正確掌握都很重要。
發(fā)音規(guī)律可以幫助我們認知新的單詞,敢于挑戰(zhàn)新單詞。在英語中有一部分仿聲詞匯,如typhoon臺風,vitamin維他命,gene基因等,根據這些單詞的發(fā)音就可以牢固的記住這些詞,并且在說出單詞的時候就能很快的寫出單詞。另外,還可以利用同音詞記憶單詞,比如meat(肉)和meet(遇見),I(我)和eye(眼睛),等等。
(二)分類歸納記憶
有人喜歡背詞典記單詞,但按字母順序編排的單詞之間根本沒有內在練習,因此很難記住。如果將成千上萬個雜亂無章的英語單詞,一個一個分門別類,加以歸納整理,都交上“朋友”,攀上“親戚”,使其條理化,建立內在練習,找出其規(guī)律,這樣“死”的單詞就會活起來。這種分類歸納記憶單詞發(fā)可以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也可做到記住一個,認識一片。猶如認識一個人,去他家拜訪,可以認識其一家人。因為在分類歸納記憶中,可以充分利用聯(lián)系、對比、類比等方法來加強記憶。通過這些方法將新詞與舊詞建立起各種關系。
(三)培養(yǎng)興趣
興趣是力求認識、探究某事物的心理傾向。它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內在趨向性和內在選擇性。對英語詞匯感興趣,就會帶著一種積極的、愉快的情緒去學,容易學會;相反,就帶著一種消極的、厭煩的情緒去學,很難學會。在詞匯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興趣尤為重要。針對此觀點,我們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來學習詞匯,學習符合自己水平的詞匯,體驗學習中的成就感、愉悅感,用新奇事物引發(fā)興趣。
1.根據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學習詞匯。
2.根據實情學習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詞匯。學習常用詞匯,由低級到高級,詞匯的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3.激發(fā)詞匯學習興趣,體驗成就感、愉。如,閱讀時猜測出一個詞的意思,把一個單詞拼寫正確,掌握了一個詞的意義和用法,都能體驗到喜悅感,會增強學習詞匯的興趣。
4.新奇的事物容易引發(fā)興趣。比如,以游戲的方式學習詞匯,像填詞游戲、接詞游戲、猜詞游戲等等。
四、總結
總之,英語詞匯學習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高效的詞匯學習方法,對于擴展詞匯,鞏固詞匯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是落后的詞匯學習方法所不能比擬的。英語詞匯學習方法有多種,哪一種最有效?答案是沒有哪一種單一的記憶方法可以一勞永逸的記住所有詞匯。只有根據詞匯的特點,運用不同的方法去學習――才是英語詞匯的學習之道。
參考文獻:
[1]吳銘方.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單詞速記.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9.12.
[2]穎愛灝.超右腦快速記憶法.百度文庫.
[3]王燁,梁媛. 雅思詞匯N倍速記憶手冊.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2.4.
[4]英語詞匯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中國學術期刊網.
作者簡介:
篇3
關鍵詞:詞根派生 詞匯聯(lián)想 句子背誦。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a)-0224-01
一般來說,中學英語應該掌握3500左右詞匯,并能熟練運用,大學英語四級應掌握5000左右,六級應掌握6500左右詞匯,并能熟練運用。如何記住如此多的英語單詞呢?一般方法有:詞根派生法,聯(lián)想法,句子背誦法。
1 詞根派生法
英語中大部分詞匯是由拉丁和希臘詞構成的,尤其是科技詞匯。數量龐大的英語單詞不可能全部記住。有專家認為,只要懂得構詞法,掌握常用的詞根、前綴、后綴,通過有機聯(lián)想和比較,我們就能認識更多的英語單詞。掌握一些詞根和前后綴可以使我們在一定上下文中進行猜詞。如:anti 和ante看起來相似,但實際上是意義不同的兩個前綴。
先看希臘前綴anti,anti=against, opposed to 反,防,抗派生詞:antiaircraft 防空的,antiwar反戰(zhàn)的,antitank反坦克的, anticolonial 反殖民的,antislavery反奴隸制度的。我們再來看看拉丁前綴ante,ante=before, in front of,先,前,派生詞有:antedate先于,anteroom前室,antewar戰(zhàn)前, antechamber前廳,又如我們認識的annual每年的,lateral,邊的,monthly每月的等單詞,其前面加上前綴bi-(=two, twice,兩,雙,重)便構成biannual一年兩次的,bilateral,雙邊的,bimonthly兩月一次的,雙月刊。利用詞根派生的知識來掌握單詞,確實會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同時對加深理解詞義和提高用詞能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聯(lián)想法
1.1 同義詞聯(lián)想
英語在整個發(fā)展過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外來詞,所以英語中同義詞特別豐富。英語詞匯有兩個來源,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語言與法語、拉丁語、希臘語。前者稱為本族詞(native words),后者稱為外來詞(borrowed words),有的結成一對,有的組成三詞一組,例如:成對的同義詞,如表1。
三詞一組的同義詞,如表2。
英國英語詞語和美國英語詞語,如表3。
1.2 反義詞聯(lián)想
英語中有句話:Everything is known and better understood by its contrary.這句話我們可以用在英語詞匯學習上。有的詞很難記住,不易掌握。例如:refractory比較生僻,不如記住其反義詞tame馴服的,使之與refractory 發(fā)生聯(lián)想,便不難記住了它的意思“難馴服的,難駕馭的”。
2 句子背誦法
顧名思義,句子背誦法就是通過句子背誦來記住英語單詞,這種方法是在單個單詞記憶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句子背誦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2.1 利用熟悉的句型套入新的單詞
credit =to believe, trust 相信,信賴 既是動詞也是名詞。
I can credit all that he does. He never accepts the bribe because it will discredit him. He is so credible that he has been accredited president of the bank.(相信)
The credit card is no credibility. It is incredible. Don’t be credulous.(信譽)
If you owe money to a store, the store is your creditor.(債權人)
His performance is highly creditable.他的表演值得高度贊揚。
2.2 習語背誦
由于習語是固定結構,不可從組合詞的意義中推測出來,因此我們必須逐個記憶。采用句子去背誦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They tried to find ways of getting round the tax laws. 他們想辦法逃脫。
No matter what tricks they get up to , they are doomed to failure.
無論他們玩弄什么花招,都是注定要失敗的。
The students got up a special number of the newspaper to celebrate the university’s 50th birthday. 學生們組編了一期報紙專刊,慶祝建校50周年。
以上三種方法希望能夠幫助英語學習者擴大詞匯量,提高英語詞匯記憶能力。
參考文獻
[1] 汪榕培,王之江.英語詞匯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2] 林承璋.英語詞匯學引論[M].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
篇4
關鍵詞:英語詞匯,策略
我國高校英語教學大綱對學生的詞匯要求有明確規(guī)定。例如,非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四級教學大綱要求,應掌握的總詞匯量應達到5500個單詞和1200個詞組,其中2500個單詞為積極詞匯(中級)。如何擴大詞匯量(vocabulary size)成為擺在英語學習和教學面前的一大問題。本文要探討的是除去通過構詞來記憶詞匯的有效方法。
一、循環(huán)往復法
這種方法通俗的叫法就是“滾雪球”。無論采用什么策略,記憶單詞都離不開它。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循環(huán)往復法區(qū)別于“死記硬背”,還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把所要背的單詞分組,比如每組10個,共10組。第一天,背第一組的10個;第二天不急著背新單詞,要花一些時間把第一組的單詞復習一遍,然后再背第二組的單詞;以此類推。10天做一個小結,把這10組當中沒有背過的單詞當成新的單詞重新結組,放到下一個10組單詞中。用這種滾雪球的方式加深記憶,是學習單詞最基本的方法。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guī)律(Ebbinghaus Forgetting Curve),遺忘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識記的最初遺忘很快,以后逐漸變緩,經過一定的時間,幾乎就不再遺忘了。單詞記憶也是遵循這個規(guī)律。在即將遺忘的時候及時復習,就能對原來的記憶進行刺激,從而牢固的記住快要忘掉的單詞。要注意的就是弄清楚自己遺忘的規(guī)律,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周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類歸總法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單詞也有它的家族史與裙帶關系。常用的分類方法包括:同義詞與反義詞分類,種屬特性分類,類比分類等等。例如,表示“笑”的單詞通常有:chortle開心的笑、chuckle輕聲的笑、guffaw哄堂大笑、jeer嘲笑、snigger竊笑、simper 傻笑,等等。對這種“單詞家族”的分門別類,有利于比較對比某類詞匯的差別,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
三、分項記憶
因為聽、說、讀、寫,各項對詞匯的要求有所區(qū)別,所以在記憶單詞的時候應該更有針對性。例如,閱讀的單詞以識讀為主,很多單詞只要求記住意思不要求會拼寫。寫作單詞要求拼寫正確,且要求有正確的語法規(guī)范,還要有知識性和一定的文采。而聽力單詞則不僅僅要求會拼寫而且朗讀正確。也就是用反復練習來鞏固單詞的記憶效果,避免單純的機械記憶。
還有一點,聽、說、讀、寫這幾部分都有專項練習,把練習中的詞匯總結起來,結合句子來背誦各類單詞也是不錯的方法。
四、聯(lián)想記憶法
聯(lián)想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可以從意思上、讀音上或者形象上聯(lián)想。在聯(lián)想的語境中能使所背單詞印象更深,例如,背誦flame火焰和fame名聲,這兩個單詞,可以通過聯(lián)想組合到一起:奧運圣火(Olympic Flame)名聲(fame)揚天下。在背誦單詞的時候,主要目的是記憶詞匯的含義和拼寫,至于聯(lián)想的內容是不是一定合乎語法就可以忽略不計了。再比如,vernal春天的,和venial可寬恕的,這兩個單詞長得很像,讀音也相似,唯一的區(qū)別在于前者有個“r”,后者有個“i”。根據意思,不妨可以這樣想,“r”長得很像一棵春天的小芽兒;而“i”很像一個呆呆的站立的小人兒正在反省,等著寬恕。對于一些比較抽象、困難的單詞,如果能發(fā)揮創(chuàng)意,根據自己獨特的知識和經歷進行聯(lián)想,就能使枯燥的背誦有一點點樂趣。
五、比較記憶法
這個方法顧名思義,就是在比較歸納中記憶單詞。在學習漢語過程中我們常常使用這樣的策略,比如“荷”和“河”這樣的同音字、“育”和“藝”這樣的近音字以及“微”和“徽”這樣的近形字歸納整理出來,比較異同。英語詞匯中這樣的詞也不少,它們的細微差別雖然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錯,但如果能專門比較、對比,也是一種擴大詞匯的好方法。比如:近音詞floor地板、flower花;同音詞heal治療、heel腳跟,bare、bear熊;近形詞garden花園、pardon原諒。
六、諧音法
這類詞匯都是擬聲詞,都是自然界的聲響,通過發(fā)音我們就可以判斷出該詞的含義。漢語中也有很多這樣的詞匯,比如模仿下雨聲的“嘩嘩”、雷聲“轟隆隆”、鞭炮聲“噼里啪啦”、鬧鐘走的聲音“滴答”等等。我們可以有意思的利用漢語的發(fā)音模擬英語單詞的讀音,然后把詞義對應起來進行記憶。這樣就能達到聞其聲知其意的效果,快速的記憶單詞。例如:crack破裂、打碎,這個詞直接模擬物體打碎或者破裂的聲音;bark吠叫,模仿狗叫的聲音。有些中文詞是直接從英語發(fā)音翻譯過來的,如:salon沙龍(舊時上流社會女主人家聚會的場所),sofa沙發(fā),chocolate巧克力,humor幽默,cookie曲奇,coke可樂。
研究英語詞匯是英語學習和英語教學共同的需要。詞匯涉及到一種語言的國籍、地理、歷史、宗教、文化教育、文學、藝術、體育、名勝古跡和風俗習慣等方方面面,因此只有詞匯量豐富才能對該語言有更豐富的了解。再有,足夠的詞匯量是聽力、口語、寫作等其他方面英語學習的基礎。學習詞匯有幾點需要注意:第一,詞匯數量固然是學生提高英語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學習的質量更加重要。詞匯的形態(tài)變換、意義和用法都是在增加量的同時需要掌握的質的問題。第二,詞匯學習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進行系統(tǒng)學習,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更高的要求和任務。第三,學以致用是學習的目的,詞匯學習也不例外。在具體語境、實際生活場景等環(huán)境中應用詞匯不僅能達到交流的目的,而且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習。(作者單位:河北聯(lián)合大學輕工學院)
參考文獻
[1]汪榕培,盧曉娟.《英語詞匯學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出版社,1997.
篇5
1.1組塊的特點
總的來說,組塊具有整體性、動態(tài)性、自主性的特點。整體性說明組塊內部的各元素之間結合比較緊密,很多組塊在使用的過程中是作為同一個元素出現(xiàn)的。同時,組塊也不是一直都不變的,組塊隨著人類的知識的改變發(fā)生變化。個人的經驗的積累、認知結構的變化以及記憶材料的更新都會影響組塊的變化。此外,相互關聯(lián)的多個組塊單位能夠縮為一個整體的組塊,說明組塊具有動態(tài)性。自主性體現(xiàn)在不同的組塊之間是相對獨立的,但是不同組塊的內部是緊密聯(lián)系的,這也是其重要的特點之一。此外,隨著時間和人們經歷的變化,組塊的數量會逐漸的增加,具有擴容性的特點。
1.2“3詞匯組塊”的產生
語言習得中的詞匯組塊是語言教學和學習中的最小單位。在語言習得的過程中,詞匯組塊是語言習得的中心問題之一,詞匯組塊也是創(chuàng)造性的規(guī)則和建構過程的基礎。術語“詞匯組塊”(lexicalchunks)由Becker于1976年提出。詞匯組塊是以整體的形式儲存在人們的大腦中,可作為預制組塊供學習者進行提取和使用。Nattinger和DeCaricc(o1992)認為,語言使用的流利程度取決于人們記憶中詞匯組塊的儲存量。
2體育英語詞匯特點及體育類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
2.1體育專業(yè)英語詞匯的特點
體育專業(yè)英語詞匯的涉及面廣,但是具有一定的特點。首先是縮寫詞在體育詞匯中的應用:縮寫詞(Abbreviation)通常把詞的音節(jié)加以省略或簡化,這類詞多用來表示某個國家以及各個體育協(xié)會或者組織的名稱。在一些大型比賽的開幕式上,各國運動隊都按照國家及地區(qū)名稱英語縮寫詞的字母順序出場;電視轉播比賽時,也用英語縮寫詞來標明參賽運動員所代表的國家或地區(qū)。例如:CHN:中國;USA:美國。其次,體育英語中的合成詞也經常出現(xiàn),例如recordbreaker紀錄創(chuàng)造者、goldmedal金牌、goalkeeper守門員等。加綴詞是在詞根的基礎上通過加前綴或后綴而構成新詞,加綴詞為體育英語補充了大量的詞匯,例如:substitute替補球員、upfield前場等。此外,外來詞在體育英語中也有一定的比例,用來體現(xiàn)鮮明的民族特色。例如:Wushu武術、Yoga瑜珈等。
2.2體育類學生體育英語詞匯使用現(xiàn)狀
總的來說,體育類的學生在英語詞匯的使用過程中會有以下幾個表現(xiàn):想要表達時搜索不到表達所需要的英語詞匯;英語表達時的詞匯使用不當;英語詞匯的使用不夠得體和到位;詞匯的使用不符合西方語言的習慣等等。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很好地消化所學的英語詞匯,無法全面地理解英語詞匯的含義和使用的語言環(huán)境,僅僅靠簡單的機械記憶模式來學習詞匯,導致學習詞匯的效率低下,阻礙了體育類學生學習英語的成功。
2.3體育類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現(xiàn)狀
目前我國體育類英語詞匯教學采用的仍然是較為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模式:為了完成教學的進度,通常教師在進入新課前先帶領學生朗讀每課時中的新單詞,簡單講授各種單詞的詞根、詞綴,然后在英語課文的學習中通過各種例句來講述課文的重要知識點,進一步對詞匯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學習。最后通過各種練習題來鞏固所學詞匯。很多學生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單純地記憶英語單詞,無意識地機械背誦,沒有理解每個詞匯的使用方法,在應用的過程中就無法做到靈活的運用,也導致學生在記憶英語詞匯方面缺乏成就感,打擊他們的英語學習信心以及學習詞匯的積極性。
3“組塊理論”對體育類學生體育英語詞匯學習的重要性
3.1“組塊理論”的整體性幫助學生記憶英語詞匯
英語詞匯學習的能力是語言學習中的最重要能力之一。人們通常容易記住詞匯的整體意義,因此,在應用“組塊理論”整理體育詞匯時,會使英語詞匯具有相對完整的意思,而不像記憶單個的英語詞匯那樣孤立。在每個英語詞匯的組塊中,往往會有一些詞是學習者不熟悉的,但是組塊中的其它詞匯能夠為學生理解整個詞匯組塊的意義提供一些線索。當他們記住了相關的體育詞匯組塊后,就能夠較為自如地運用。詞匯組塊的整體性特點可以鞏固學生的記憶,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
3.2利用“組塊理論”學習體育詞匯有利于克服母語的負遷移影響
母語的負遷移影響容易引發(fā)詞匯搭配的錯誤,其形成的原因在于學生沒有注意和重視從地道的英語中學習詞匯的組合,而僅僅注意單個詞的音、形、義以及少量詞組的學習。在表達某種意義時,學生的記憶中沒有現(xiàn)成的表達詞塊,而只能從漢語的角度來尋找與之相應的英語詞匯進行組合。通過組塊理論進行英語詞匯教學,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以詞塊為基本單位來記憶并使用單詞的習慣,按照詞匯的意義進行有效的搭配,使用時不斷提高他們的自我監(jiān)控意識,最終掌握所學單詞。
3.3利用“組塊理論”學習體育詞匯有利于促進學生語言使用能力
利用“組塊理論”開展英語詞匯教學,可以讓學生在語境中識別不同的詞匯組塊,這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語言能力的前提條件,提高體育類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使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固定形式的詞匯組塊可以提供整個句子的框架,學生在進行語言交際時只要根據不同的語境對記憶庫中的程式加以整理提取,變換詞匯就能達到交際目的。
篇6
關鍵詞:詞匯學習;教學原則;學習策略;學習方法
語音、詞匯和語法是構成語言的三大要素,詞匯對英語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貫穿于整個語言學習中。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詞匯,才能順利地進行英語聽、說、讀、寫、譯。大多數學生學習單詞都是靠死記硬背,但是這種方法效果并不好。學習詞匯需要有計劃、有策略地進行,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減輕學習負擔,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英語詞匯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學習一門語言,不僅僅是簡單地積累詞匯,它的最終目的是用這門語言來與別人交流和溝通。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盲目背誦單詞,卻不知道如何使用,只是記住而非掌握。說英語并不是簡單的單詞疊加,而是以句子作為基本單位的。在英語學習中,詞匯量會隨著階段的不同而有所增加,教師需要分析學生們在詞匯學習中存在哪些問題,只有了解透徹這些問題,才能對癥下藥。
問題一:無目的性
教師在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不明確,或者是還沒有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英語、背誦單詞都是為了應付老師檢查或是考試。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學生采用的學習方法就是死記硬背。記憶詞匯需要將單詞的音和義聯(lián)系起來,還要遵循記憶規(guī)律,不時鞏固,才能避免遺忘。
問題二:無科學性
很多學生在記憶單詞的時候,都是純粹參照教材所列的單詞表,背誦那些單詞的拼寫和意思。教師經常采用默寫單詞的方法來檢測學生學習單詞的效果,但這僅僅是最基礎的步驟。掌握單詞需要知其音、形、義,即我們英語中常說的pronunciation,spelling and meaning。學習單詞還要了解它的用法,比如,它的詞性、一詞多義、近義詞、反義詞、造句等等,都要掌握。要學會科學學習,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問題三:無方法性
大多數學生在背誦單詞時比較鐘愛單詞表,首先因為它比較集中,單詞按字母順序全部排列出來;其次,它是按單詞在課文里出現(xiàn)的順序編排的,有助于理解課文。但是,很多學生都是用相同的記憶方式來對待每一個單詞,在它們身上花費同樣的時間和精力。試想一下,如果將所有的單詞都視為重點,是不是就等同于沒有重點了呢?還有的學生在背誦單詞的時候,根本不管詞性,不管是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還是連詞,只記讀音和詞義,造成后面語法學習困難重重。教師在教學中要提醒學生注意把握重點,學會分清主次。
問題四:無效果性
許多學生把記憶單詞當成一項任務去完成,沒有用心去掌握,導致記憶效果較差。一般情況下,他們都認為是自己進行不好或者是努力還不夠導致的。其實,如果單詞出現(xiàn)過于頻繁并不能幫助學生掌握單詞。最好的單詞記憶方法就是閱讀,在閱讀中去理解單詞的詞性、詞義,易于掌握,也很難遺忘。
問題五:無探究性
許多學生在碰到生詞的時候懶于查字典,也不想跟老師或同學請教。久而久之,生詞越積越多。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能寫出單詞,但卻不會讀,這也是導致啞巴英語的最大原因,在詞匯環(huán)節(jié)就出了問題。這樣的詞匯學習是孤立的,只有將單詞同其他詞匯聯(lián)結起來,融入情境中,才能有效地掌握它們。
二、英語詞匯學習的策略
在英語詞匯教學中,許多教師教法單一,課堂教學效果不佳。這就需要研究一下英語詞匯教學應該遵循哪些教學原則,影響詞匯學習效果有哪些因素,詞匯學習有哪些策略以及哪些學習方法的效果比較顯著。
1.英語詞匯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從初中到高中,再由高中進入大學,每個階段對詞匯量都不同,這也對英語教師的詞匯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高效完成詞匯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1)要加強聽說訓練。教師的發(fā)音首先要標準,用正確的語音語調引導學生,培養(yǎng)他們的聽力能力,聽多了自然就會說了。(2)要規(guī)范拼讀訓練。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辨別單詞的讀音,再教授語音規(guī)則。只有掌握好語音規(guī)則,才能進一步學習單詞的組合規(guī)律。(3)要學會將單詞歸類。
2.影響詞匯學習效果的因素分析
影響英語詞匯學習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學習動機、學習任務、學習目標等等都會影響學習詞匯的效果。簡單來說,可以從個人自身因素和外部環(huán)境影響來分析。
從個人方面來看,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影響因素。(1)學習動機的影響。如果將英語看成一門學科來學習,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更多地使用記憶方面的策略;如果將英語看成一門語言,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那么在學習中學生可能就會更多地使用交際方面的策略。(2)學習階段的影響。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策略可能過多的就是記憶,單純地靠背誦來完成任務;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會使用更多的學習方法。
總之,詞匯學習的效果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但是不能簡單地判斷哪種因素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影響最大。了解這些影響因素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反思和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詞匯學習的效果。
3.英語詞匯學習的具體策略
對于學習策略的定義,學術界至今還沒有統(tǒng)一的界定。學習策略與學習方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在完成特定學習任務時選擇、使用和調控學習程序、規(guī)則、方法等的思維模式,它與學習者的特質、學習任務的性質以及學習發(fā)生的時空密切相關。學習策略分為三類: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認知策略是指對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與整理,或者對信息進行分門別類的系統(tǒng)儲存,主要包括了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元認知策略是指學習者對認知過程的了解與掌控,包括計劃、監(jiān)視和調節(jié)策略。資源管理策略是指幫助學習者利用環(huán)境和資源進行學習的策略,包括時間管理、學習環(huán)境管理和社會資源利用策略。
常用的英語詞匯學習策略一般有五種,詞匯表學習策略、語境學習策略、精加工學習策略、語義場學習策略和元認知學習策略。(1)詞匯表學習策略是英語詞匯學習最基本的一種策略。詞匯表一般是按字母順序編排的,一列是英語單詞,一列是漢語意思,有助于有意識地學習,也有利于單詞的查找。但是這種方法會阻礙學習者系統(tǒng)地組織學習,只適用于短時記憶。長遠來看,詞匯表策略并不是一種理想的詞匯學習策略。(2)語境學習策略是指根據上下文語言環(huán)境,對生詞的含義進行猜測,從而掌握單詞的意義和用法。這種策略比較常用的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碰到生詞的時候,先查詞典了解詞義,然后再在語境中掌握單詞的用法;第二種是碰到生詞的時候,先通讀語篇,猜測生詞的詞義,然后再查字典檢查推測是否正確,有助于加深印象。根據教學效果顯示,第二種方法的效果十分明顯。但是語境策略學習詞匯也有弊端,它有助于單詞的形和義的學習,但是反而忽略了音的部分,掌握一個單詞必須掌握它的音、形和義。(3)精加工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將已有的經驗與學習的生詞聯(lián)系起來,進行加工,聯(lián)想詞義。聯(lián)想作為一種常用的精加工策略,比較實用的聯(lián)想方法有詞根詞綴聯(lián)想、對比聯(lián)想、形象聯(lián)想、關系聯(lián)想等等。比如,看到dis-,可以運用詞根聯(lián)想想到dislike(不喜歡),dishonest(不誠實的),discover(發(fā)現(xiàn)),dismiss(解散、開除)等等。以聯(lián)想作為基礎的精加工策略比較形象,能讓抽象的詞匯具體化,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策略。(4)語義場學習策略是指按詞匯之間的關系對單詞進行分類,找出詞與詞之間的關系,為它們建立語義場。比如說,表示水果的語義場有:apple,banana,cherry等。語義場策略學習詞匯比較實用科學,不容易遺忘,是一種比較有效的策略。(5)元認知學習策略學習詞匯是指先確定詞匯學習的目標,然后制訂學習計劃,避免盲目,在學習中自我檢查,及時地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英語詞匯學習是個系統(tǒng)工程,學習者要懂得合理安排學習計劃,適時監(jiān)控學習過程,及時調整學習方法。
4.英語詞匯學習的方法
學習方法不同于學習策略,它指的是快速掌握知識的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在多年的教學中,筆者也總結了一些比較實用的英語詞匯學習方法。比如說,利用語音規(guī)則記憶,利用單詞諧音記憶,利用分類法記憶,利用口訣記憶,利用構詞法記憶,利用對比法記憶等等。英語詞匯學習方法還有很多,學習者要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英語詞匯的學習是一個長期而持久的過程,學習者應該結合各種學習策略,靈活運用多種學習方法,豐富詞匯量。作為英語教師,應該不斷探索新的詞匯學習策略與方法,才能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詞匯,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陸國強.現(xiàn)代英語詞匯學(新版)[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汪榕培,盧曉娟.英語詞匯學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篇7
關鍵詞: 初中英語 詞匯學習 策略探究
目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對初中英語教學提出較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抱怨英語學習難、詞匯記憶量大等,對英語學習的熱情正在逐步減退,甚至很多學生出現(xiàn)了畏縮心理。因此,教師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如何更好地幫助學生走出心理困擾、更好地改進自身教學等方面,力求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初中英語詞匯學習的現(xiàn)狀
1.缺少語境,孤立教學。
傳統(tǒng)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方法無非兩種:一是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帶領同學識記詞匯,以便促進后續(xù)課文的講解;二是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穿插詞匯教學。雖說后者較好地符合了語境教學法,但是很多一詞多義現(xiàn)象普遍存在,依然無法滿足學生多層次的需求,再加上該教學過程需要大量的時間配合,處理不當往往會事倍功半。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仍以單純的詞匯教學為主,忽視學生的主體感受,過于強調對單詞的識記能力;其次沒有做到上下文之間的呼應,導致學生只是片段性地理解,換個語境、換個場景,依然不懂詞匯的用法;最后是受到時間的限制,詞匯拓展不到位,很多時候教師會選擇對拓展詞匯一帶而過,學生只是模糊記憶,師生雙方都不會考慮拓展詞匯的實際應用語境。
2.學習不得法,遺忘速度快。
根據遺忘規(guī)律可以發(fā)現(xiàn),詞匯識記初期遺忘的速度較快,后期會不斷趨于平緩,這就需要學生在掌握規(guī)律的基礎上,進行有步驟有計劃的識記,但是現(xiàn)狀不容樂觀。首先,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潛意識里覺得詞匯記住,但依然會面臨遺忘的結果,不如干脆不記憶,這就導致他們的英語學習成績不斷下降,最終無法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其次,學生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簡單枯燥的記憶上,短期內可以說是滾瓜爛熟,但是不出一天的時間,就會忘得一干二凈,如此不得法,只會給英語詞匯學習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最后,是受到漢語的影響,總是不自覺地用母語的學習手段來對應地學習英語,忽視英語和漢語在句子組成、構詞方法等方面的不同,給學習過程造成一定的困擾。
3.詞匯應用能力差,與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
首先,學生在英語詞匯發(fā)音方面存在問題,甚至很多教師的發(fā)音也不標準,師生潛意識里普遍認為英語考試主要以筆試為主,詞匯能不能說好,無關緊要,再說學生今的職業(yè)生涯也不一定會用到英語;其次,教師的教學過程和現(xiàn)實生活嚴重脫節(jié),學生只是在具體的課堂情境和考試模式下懂得詞匯的合理利用,一旦放到現(xiàn)實生活過程中,很多弊端就會暴露無遺,這也導致很多初中生認為英語學習用處不大,只是用來應付考試罷了;最后,學生一旦在生活中遇到外國人,需要進行語言交流時,很多最簡單的詞匯可能都要想好長時間,而且難以準確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同時會有跟不上外國人語速的情況出現(xiàn)。
二、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策略探究
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拓展教學。
首先,初中生具有注意力不集中、活潑好動等特點,這樣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最好能采取實物教學,幫助他們更好地形成直觀感受,加深對詞匯的記憶。例如在學習單詞“pencil”、“pen”、“ruler”等文具類詞匯時,教師就可以用學生現(xiàn)有的文具進行演示,使他們準確地記憶。其次,利用多媒體教學,將詞匯轉化成對應的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當然,最好能每周拿出一兩節(jié)課的時間帶領學生觀看英文經典小短片,一方面增加他們對所學過單詞使用語境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他們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能力,更好地實現(xiàn)英語詞匯教學的實用性。最后,教師根據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編制一定的詞匯教學口訣。例如在教學單詞“American”時,教師可以進行有效地拆分,即把“A”形象化的看做一個山尖,“me”則是我的意思,“can”是能夠的意思,這樣趣味性的意思就是“一個美國人,站在山尖上說,我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到的”,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不僅記住單詞“American”的意思,還記住拼寫過程,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2.音標標注,有效記憶。
首先,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辨認元音音標、輔音音標、雙元音音標等,訓練他們的聽辨能力。例如教師通過閱讀“hair-heir”,“ear-air”,“beer-bear”等成對單詞中的一個,讓學生選出聽到的單詞,鼓勵他們說出成對單詞中音標的細微差別,以便更好地掌握英語詞匯的閱讀。同時在此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語能力,引導他們自編自導語境和對話,編制小組進行優(yōu)秀評選,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其次,學生要學會使用英漢雙解詞典,自己查閱不熟悉的詞匯,并且認讀,這樣可以掌握同一詞匯的多條釋義,同時可以拓展自己的課外閱讀量,不斷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鼓勵學生學習構詞法的有關知識,不斷擴充自己的詞匯儲蓄量,同時有效避免死記硬背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例如在對單詞“tell”,“write”等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逐步引入前綴“re”,即再一次的意思,這樣“retell”可以釋義為再說一遍,“rewrite”則是再寫一遍,學生會因為在短時間內記住大量詞匯而信心大增,如此說來,何樂而不為呢?
3.設計活動,貼近生活教學。
首先,引導學生學唱英語單詞,一方面使學生把握單詞的語感,另一方面加深記憶。例如教師可以把學生熟悉的老歌填補上英語單詞,帶領全班學生唱起來,也可以組織全班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編歌曲大賽,最好能邊唱邊跳,帶動英語學習稍差勁的學生活躍起來,這同時符合新課改對學生提出的全面發(fā)展的要求。其次,將英語單詞編成順口溜,減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遺忘程度。例如在初中英語學習過程中有一段按照水果名稱編制的順口溜:“Apple,apple,甜蘋果,黃色的香蕉,banana;strawberry草莓顏色好,pears香梨汁水多;黃澄澄的orange酸又甜,fruit,fruit,是水果。”學生的情緒普遍被帶動,學習熱情空前高漲。最后,以競賽的形式促進學習,在活動過程中尤其注重和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的詞匯,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擴充能力,因此第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寫出教師漢語提示的一百個甚至更多的單詞,第二環(huán)節(jié)教師提示英語詞匯和一般釋義,讓學生挖掘出其在生活實際中的另一層含義,例如單詞“spirit”普通釋義是精神的意思,學生要抽象出其雪碧的深層含義,第三環(huán)節(jié)則要求學生彼此之間就某一話題展開英語口語討論,力求使學生應用所學范圍內的大部分詞匯,這樣教師綜合三部分的表現(xiàn),進行綜合評價,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進行贊揚和獎勵,同時鼓勵表現(xiàn)不是很好的學生等。
三、結語
初中英語詞匯學習作為英語學習過程的基礎環(huán)節(jié),需要教師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提出新的教學方法,同時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多種途徑進行積極的交流和應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需要廣大師生不斷探索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韓春娥.探析初中英語教材詞匯學習策略的方法[J].學周刊,2013,32:83.
篇8
【關鍵詞】英語詞匯 詞匯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168-02
引言
掌握詞匯在英語學習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缺乏足夠的詞匯會影響人們理解語言和進行語言交流。然而,詞匯也被許多英語學習者認為是最難掌握的部分之一。因此,通過快速有效地擴大詞匯量來掌握英語成為每一個英語學習者關注的焦點。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重點在于如何學習詞匯。本文旨在探討英語學習者在學習詞匯時使用的主要策略,希望對廣泛的英語學習者在詞匯學習方面有促進作用。
一、英語詞匯學習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 英語是世界上廣泛使用的語言。增加英語詞匯量以及提高正確使用詞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這又被大多數教師和學生認為是一個非常艱難的突破。高中學生需要掌握3000到4000個詞匯。經驗豐富的英語老師總是告訴學生詞匯量的重要性,但是詞匯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是一個瓶頸。因此,研究英語詞匯教學和學習策略是必要而且重要的。
二、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背景
1950年代到1960年代, 詞匯學習的研究并沒有得到足夠關注。到1970年代,詞匯學習的研究才開始在應用語言學界出現(xiàn)長,并逐漸成為研究的焦點。這些研究主要包括: 詞匯學習策略的使用(Cohen & Aphek 1980; O'Malley et al.1985),常用的詞匯學習策略(Krashen 1989; Brown & Perry 1991),不同策略之間的關系以及外語學習成果研究(Sanaoui, 1995; Lessard -Clouston, 1996; Lawson & Donald' 1996)。研究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的語言學習者往往使用更多的不同的詞匯學習策略(Ahmed, 1989; Lawson & Hogben, 1996)。類似的研究表明,詞匯學習策略對語言學習有巨大的影響。因此,直到目前,依然有許多專家或者英語教學者及學習者對詞匯學習的策略進行研究。作為一個普通高中英語教師,本人亦通過學習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歷來探討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運用。
三、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種類及運用
在實踐中,很難決定不同的策略之間的界限,它們有許多變化。學習策略的分類系統(tǒng)是由Cook ,Mayer (1983)和Nation (1990)提出來的,這是被證明的比較基本而有效的學習策略(Schmitt & Mccarthy, 2002:216)。他們把詞匯學習策略分為發(fā)現(xiàn)策略和整合策略。當學生第一次遇到一個單詞時,他們經常使用他們已有的知識語言,上下文線索,參考資料,或問別人找出新詞的含義。這些獲取一個新詞的初始信息的策略叫做發(fā)現(xiàn)策略。它們可以分為確定策略和社會策略。當給學生介紹一個新單詞時,通過整合策略幫助學生記住它是很有意義的。整合策略又分為七種類型,即社會策略、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記憶策略、圖片/圖像策略、相關詞匯策略和詞匯分類策略。通過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有些策略有相似之處,可以相互結合歸為一類。這樣,這些詞匯學習策略便可主要分為六類。
(一)確定策略
如果學生不知道一個詞,他們必須決定選擇使用哪些策略來解決問題。有四種可能的選項供他們選擇。首先,猜測單詞的部分含義,如派生詞、復合詞、轉換詞,縮寫詞等。其次,從L1和L2意義相似的或聲音相似來猜詞(例如外來詞,中國功夫、孔子、道教等等);第三,通過上下文猜測意思(這里需要注意,上下文不僅僅意味著是文本語境,語境線索也可以來自各種各樣的其他來源,如圖片、卡片、手勢、語調等等)。最后還通過參考資料(主要是字典)得知詞的含義。
(二)社會策略
發(fā)現(xiàn)策略中的社會策略類似于整合策略中的社會策略。主要指的都是通過與周圍的人進行合作學習。首先,當遇到一個新詞時,可以詢問知道此詞含義的人。老師常常在這方面能給予學生多種幫助。比如直接翻譯,提供同義詞,反義詞,或者定義解釋以及使用這個詞造句。當然,同學和朋友也可以使用以上方法來幫助詢問者。同學或者朋友之間的合作學習可以為團隊活動的參與者提供合作的機會,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社會策略還涉及到老師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當然,如果可能的話,與英語本國人交流將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詞匯的方法。
(三) 認知策略
認知策略是指使用重復和機械的技術手段來研究詞匯。書面和口頭訓練的重復,一遍又一遍地反復寫或說一個詞在學生中是很常見的策略。在實踐中,學生還經常使用單詞列表和小卡,它們?yōu)閷W生創(chuàng)建了邏輯分組并且方便攜帶到任何地方。另一種認知策略是使用筆記,訪問互聯(lián)網,或使用單詞錄音進行詞匯學習。
(四)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策略是學生通過學習過程的概述來控制和評估自己的學習。普遍的英語教學載體,如書籍,雜志,報紙和電影提供了無限的資源。此外,與外國人交流的策略和自我測試也可以大大增加詞匯量的輸入。在實踐中,如果計劃和組織得當,就可以有效地最大化練習的時間。然而,學習者需要意識到他們永遠不會學習所有的單詞,所以他們應集中有限的對學習最有用的資源,而可以過濾掉一些生詞,畢竟更重要的目標是提高閱讀速度,而不單單是詞匯量的增長。
(五)聯(lián)想策略
筆者認為,記憶策略與圖片/圖像策略可歸為一類,即為聯(lián)想策略。主要的記憶策略(傳統(tǒng)上稱為記憶術)指的是把當前學的新詞通過使用某種形式的意象、分組、或行為與一些以前學到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圖片/圖像策略是指新單詞把它們與相應實物的照片聯(lián)系起來或創(chuàng)建它們自己特有的圖像來記憶。 (Coady and Huckin, 2001: 203 - 200)。兩種策略主要使用的是聯(lián)想記憶法。例如,使用關鍵詞的方法找到一個與L1聲音或拼寫相似的詞或短語,并構建一個視覺形象,如,學習英語單詞“pest”,跟中文“拍死它”聲音類似。再例如,如果你正在閱讀關于足球的文章,你知道一個運動場通常是大面積被草覆蓋的,然后你可以想象一個足球場通常是一個大的長滿草的踢足球的地方。人們也可以把單詞與一次特定的生動的個人經驗聯(lián)系起來。例如,一個學習者把雪這個單詞和他/她小時候在雪地里玩耍的場景結合起來。另外,聯(lián)想一個單詞的詞綴,詞根和詞類,或者相關的短語、成語或諺語的含義是增加詞匯量的好方法。
(六)詞匯分類策略
相關詞匯策略與詞匯分類策略類似,指的是把新單詞與其他學生已經知道的單詞結合, 這是一個重要的回憶單詞的途徑。人們經常根據意思、詞性,正式或非正式的語言形式,字母順序等把單詞組織成各種不同集合。例如,商學院學生可以把詞匯分為營銷詞匯,人力資源詞匯和會計詞匯等。再如同類詞(apples- pears, bananas, peaches),同義詞((pleased - glad / happy / joyful)),或反義詞(quick - slow)。一些單詞,尤其是可分級的形容詞也可用來記住大量的單詞,如(huge > big > medium-sized > small > tinny)。
結論
除了綜上所述,英語詞匯學習策略還有多種多樣。高效的詞匯學習策略能能提高英語學習者的英語水平。作者的建議是,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使用各種有效的詞匯學習策略,尤其是元認知和社會/情感策略,教師應激發(fā)學習者的英語詞匯學習的興趣。不過,老師也應該意識到, 學生的學習能力因人而異,他們不應該被迫使用哪種學習的方式,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尋求適合他們自己的最有幫助的學習方式。相信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一致努力,學生們將能自由發(fā)揮各種詞匯學習策略從而成為更有效的學習者。
參考文獻:
[1]Brown,T.S.and Perry,F(xiàn).L. (1991). A comparison of three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ES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TESOL Quarterly. 25 (4), 655-670.
[2]Cohen A D. (2000).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Gao,J.L.(2004).A Comparative Study o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Employed by Junior and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Yulin College.14 (4), 106-109.
[4]Harmer,J.(2003). How to Teach Vocabulary. Beijing: World Affairs Press.
[5]James,C.& Thomas,H. (2001).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6]Krashen S. (1989). We acquire vocabulary and spelling by reading: Additional evidence for the input hypothesis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3(4),440-446.
[7]Nation I S P (1993). Vocabulary size, grown, and use.
[8]O’Malley, J.M.& A. U. Chamot. (2001). Learning Sr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篇9
關鍵詞: 詞匯學習 記憶 策略
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詞匯學習是語言學習中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于詞匯的重要性,英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威爾金斯(D.A.Wilkins)說:“沒有語法,人們不能表達很多東西;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東西。”一個學生所掌握的詞匯量的多少和運用詞匯的準確程度,是衡量其語言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然而許多資料表明,詞匯是制約學生英語水平提高的一個瓶頸,詞匯量偏低已成為影響聽說讀寫能力尤其是閱讀能力的主要障礙。
一、英語詞匯的分類
根據構詞法來分,英語的詞匯可分為簡單詞、派生詞和復合詞。簡單詞是由單一自由詞素構成,主要是一些短小的詞,如hand,foot等。此類詞在英語詞匯中占少數,但出現(xiàn)頻率較高,且有較強的派生能力,所以它們是構成英語基本詞匯的主體。派生詞是由詞根詞綴構成。詞根是派生詞的基礎,同一詞根加不同詞綴可以表示不同的意義或不同的詞性。復合詞通常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自由詞素構成,主要有復合名詞、復合形容詞、復合副詞等。
英語的詞匯按其語法功能來說,分為封閉詞類和開放詞類。封閉詞類指所有的功能詞。這一類詞沒有完整的詞匯意義,但有語法意義;它們數目有限,比較穩(wěn)定,很少增生,因而詞項序列不能隨便延伸,所以叫做“封閉詞類”。它們主要包括:介詞、代詞、限定詞、連詞和助動詞。開放詞類指各種實義詞,這一類詞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在這一類詞中,新詞不斷出現(xiàn),舊詞不斷消失或獲得新義,因而詞項序列可以不斷延伸,所以叫做“開放詞類”。它們包括名詞、形容詞、動詞。此外還有基數詞,序數詞、感嘆詞是介乎“封閉”與“開放”之間的詞類。
通過對詞匯分類的了解,學生在學習時可以針對不同的詞類采用不同的記憶和學習策略。
二、記憶的規(guī)律
記憶是靠外界環(huán)境對大腦進行刺激并形成痕跡的,大腦神經受到的刺激越深,記憶的持久性越強。記憶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記憶規(guī)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時間律。研究表明,每次信息的重復輸入,其維持記憶的時間是各不相同的。以外語單詞記憶為例,第一次可能幾秒鐘;第二次、第三次就可能由幾分鐘到幾小時;再重復就能幾天,甚至幾個月。重復次數越多,記憶時間就越長。
2.數量律。當需要記憶的材料數量偏大時,會給記憶帶來困難。研究表明,在這種情況下,把記憶的組織適當分散成若干小單元后,再依次存貯,記憶的效果就可能好些。
3.聯(lián)系律。認知的循序漸進規(guī)律,揭示了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任何新知識的獲得都是由原來知識發(fā)展、衍生或轉化而來的。所以,對新信息的記憶,通過和原有知識的各種形式的聯(lián)想(接近聯(lián)想、類似聯(lián)想、對比聯(lián)想、因果聯(lián)想等),形成新、舊知識之間有機聯(lián)系的系統(tǒng),是有利于知識儲存的。
4.轉化律。記憶是一個不斷鞏固的過程。由瞬時記憶到短時記憶再到長期記憶有一個轉化過程;由感知保持到理解、到衍生新知也有一個轉化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質變之后外來信息就能長期、牢固地保存在腦海中。
5.干涉律。當一個新的信息輸入后,它與原有的知識儲備之間會產生一種相互干擾。一是前后信息互相加強,稱為“正干涉”;二是前后信息互相干擾,稱為“負干涉”。正干涉有利于記憶,負干涉則對記憶起抑制作用,所以,在學習時要充分利用正干涉而避免負干涉。
6.強化律。刺激強烈、新鮮能激起興趣,使人感受突出,就會使記憶強化。
如果每個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和特長出發(fā),在學習和記憶英語詞匯時來理解和駕馭這些規(guī)律,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詞匯記憶的策略和方法
詞匯記憶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學習者要根據詞匯的類別和記憶的規(guī)律采用一些必要的記憶策略和方法。其中主要包括:
1.簡單重復記憶策略
心理學識記理論認為識記分三個階段,即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其中短時記憶就其功能來說是操作性的,它對來自感覺記憶和長時記憶儲存的信息進行有意的加工;有用的信息復述輸入長時記憶儲存,沒用的信息隨即消失;因此短時記憶是識記效果非常關鍵的階段。如果在瞬間記憶的基礎上,稍經啟發(fā),就能引起聯(lián)想和回憶,轉化成長時記憶,因此,在記憶單詞時,只在短時內(一、二分鐘內)記熟所學的新單詞是不夠的,還需要重復強化變瞬間記憶為長時記憶,因此學習者要有計劃地經常復習已學過的英語詞匯。
對于初學者來說,因為詞匯量極小,簡單重復記憶便成為一個重要的記憶策略。當然,簡單重復記憶不等同于死記硬背,它強調的是與遺忘規(guī)律作斗爭,通過增加所學詞匯的復現(xiàn)率來加深記憶。
2.語境記憶策略
語境策略就是學習者通過上下文,即語言環(huán)境,通過所提供的信息對出現(xiàn)在語境中的生詞進行猜測,從而習得這個單詞。語境策略是目前比較流行的詞匯學習策略之一,它不僅僅可以擴大詞匯量,而且可以讓學生了解有關目的語的文化知識。只有把單詞放在語境中才能準確地把握其準確的意思,才能使單詞抽象的意義具體化、生動化。實踐證明,通過語境學習詞匯是擴大詞匯量的十分行之有效的手段,就像桂詩春(1988)指出的“詞語的意義只有通過語境才能學到。要想記住意義就必須在各種使用場合去接觸它,就好比要記住一個人的面孔必須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一樣”。確實,一個詞的確切意思只有在上下文中才能體現(xiàn)出來,而通過語境則可以更深刻地去理解詞匯的多種意思和用法。
3.精加工策略
英語單詞的識記過程就是信息儲存和檢索的過程。認知心理學認為,任何記憶將隨著加工次數的增多而增進,因為多次加工可以為回憶提供更多的檢索路線,加工越充分,記憶效果越好,即記憶與信息加工的質量成密切正比關系。
精加工策略是指通過對學習材料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內在的深層意義并促進記憶的一種策略。精加工策略的關鍵是將學習者頭腦中已有的經驗與要學習的詞匯聯(lián)系起來,充分利用已有的經驗對要學習的詞進行深水平的加工,使其合理化、富有意義,進而達到理解、記憶的目的。學習者已經掌握的熟悉的母語知識或外語知識、頭腦中生動鮮明的形象及其他多種相關的知識經驗等都可以作為已有的經驗加以利用。
最常用的精加工策略是聯(lián)想。聯(lián)想又可以分為:詞綴聯(lián)想、對比聯(lián)想、關系聯(lián)想、接近聯(lián)想、相似聯(lián)想等。心理學認為,聯(lián)想反映了客觀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它在促進人的記憶、想象、思維等心理活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運用聯(lián)想學習詞匯時,通過串聯(lián)歸類,縱橫聯(lián)系,辨析分解,在腦際建立相互依存的知識結構,從而戰(zhàn)勝遺忘,增強記憶。比如利用同根詞(前綴、后綴)記憶便是一種常見的聯(lián)想記憶法。派生是英語中一個重要的構詞法,它是在詞根或詞干的基礎上加上前綴或后綴,或既加前綴又加后綴,而產生一系列的詞性不同的或詞義不同的同根詞,這些同根詞通常被稱作一個“word family”。因此如果能記住詞根,并能掌握前后綴的基本含義,就能記住一些詞匯。
因此,當學習者的詞匯達到一定數量時,可對詞匯進行精加工,即單詞發(fā)音、拼寫、語法范疇、語境意義及其縱橫聚合關系等。學習者通過自主的系統(tǒng)的精加工過程形成了知識網絡,激活了深層記憶。
詞匯學習是英語語言學習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是英語語言的基礎。學習者應該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發(fā)揮自身的積極作用,有意識培養(yǎng)詞匯學習、記憶策略,改變以往單一的學習模式。同時學習者要考慮到自身因年齡、性格、性別等因素存在著相當大的個別差異性,所以,選擇詞匯學習的策略要因人而異。
參考文獻:
[1]高志懷,陳瑛.試論英語詞匯學習策略[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
[2]桂詩春.應用語言學[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篇10
關鍵詞:網絡;大學英語;詞匯學習
詞匯是語言的載體和具體體現(xiàn),是語言構成的基本要素。詞匯是語言中最基本、最活躍、最豐富的組成部分。它一方面與語音、語法一起構成了語言的符號系統(tǒng),另一方面又被使用在聽、說、讀、寫、譯等語言的實際交流活動當中,是語言交際能力的基礎(Nation,1990)。英國著名語言學家D.A.Wilkins說:“沒有語法,人們不能表達很多東西;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東西。”Murcia Rosensweig也曾提出這樣的看法:“掌握了最低量的結構,同時也擁有大量的詞匯,比掌握了幾乎所有全部結構但只有少量詞匯的人在閱讀理解和最基本的語言交際。中更為有利。”擴充詞匯量一直是英語學習者要過的一道難關。面互聯(lián)網迅猛發(fā)展恰為英語學習者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語言材料資源。網絡語盲和信息資源作為強化、拓展和提高詞匯量的重要手段,自然應該受到英語教學者和學習者的關注和深入研究探討。
1網絡技術輔助詞匯學義的理論依據
1.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國心理學家Bruner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Constructive.,Leeming Theory)(Wilson.1996)認為,學習是—個積極的發(fā)現(xiàn)過程。學習者對知識的獲取是學習者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并且逐漸形成認知結構的結果。知識不僅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更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況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獲得的。該理論認為:a.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個體在原有的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同化(或順應)索引和建構當前所學的新知識的過程 .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學習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因而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c.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作用應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和促進者。該理論倡導教學和學習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以情景、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四大要素為基礎來構建主體學習環(huán)境,重視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可以實現(xiàn)圖像、聲音和文本的鏈接,具有強大的網絡信息資源的支持,因此利用它進行詞匯教學可以為學習者提供更多、更真實的語言場景,創(chuàng)造多樣的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原則的詞匯學習環(huán)境,讓學習者自由參與各種語言活動。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習者的主體作用,以促進其對詞匯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1.2認知學理論
認知科學的研究成果為多媒體詞匯教學提供了值得借鑒的依據。認知科學研究(May—enkMoreno,1998)表明,人類對于聽覺語言信息的加工要優(yōu)于對視覺語言信息的加工。在多媒體信息組合中,“圖像資料+語音資料”的組合要優(yōu)于“圖像資料+文本資料”的組合。根據多媒體語言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在“圖像資料+語音資料”設計方式下,學習者在聽覺工作記憶區(qū)加工語音材料,在視覺工作記憶區(qū)加工圖像材料。由于兩個工作區(qū)是相對獨立的,人的信息加工系統(tǒng)就可以同時處理語音信息和圖像信息,然后有效地建立語言和圖像之間的參照連接。因此使用多媒體可以提高學習者對信息處理的效率,增進對新詞匯的感知和理解。
2網絡資源在詞匯學習中的應用
2,1提供豐富的閱讀內容
網絡是一個取之不盡的“信息海洋”。閱讀內容的豐富性主要來自于網絡本身和網絡的交互性?;ヂ?lián)網把各種信息和知識收集、歸類和整理。通過鏈接將自然信息與文本信息表達方式的優(yōu)點結合起來,從天文地理,到實事政治,到科學經濟,休閑娛樂,全世界的各個方面的內容幾乎都呈現(xiàn)在了網上?;ヂ?lián)網就象是一條奔流不急的河流。把世界上可以連接的角落都連接了起來,使得信息得以共享,并呈現(xiàn)出速度快、密度大、選擇自由靈活等特點,讀者可以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迅速搜索到需要的內容。
2.2傳遞最新的英語資訊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我們能夠看到最新的信息資訊,互聯(lián)網上的語言,同實際的語言發(fā)展同步。電子文件中使用的語言更是最新的詞語表達,當我們學習一種語言時,只有我們學習到最新的語言,才能理解和融人這個社會,才能更好地交流溝通。緊跟時代的步伐。這就為英語的學習者的學以至用奠定了最現(xiàn)實的基礎。
因為練習的就是最實際的英語文章,理解解決的都是最前沿最新得問題,也就在用英語表達時有了最地道的語言基礎。
2.3創(chuàng)建交互式的學習環(huán)境
閱讀者可無拘無束地根據自己的個性和愛好選擇閱讀。對自己感興趣的好文章還可以下載存檔。以供進一步學習。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會遇到各種有關英語方面的問題,那么,你可以參加英語學習在線討論組,或參加電子布告欄系統(tǒng)BBS,語言學習討論,還可以給老師發(fā)E—MAIL,這就為英語詞匯的實際強化運用和交流提供了極好的渠道。
2.4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詞匯教學是綜合了計算機、圖形學、圖像處理、教育學、心理學、人工智能、信息學、電子技術學等眾多學科的一門技術。它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影像,二維三維動函等信息于一體,能充分調動多種感官,視覺和聽覺處理功能,聲情并茂,圖文兼顧,形式活潑、新穎。有助于集中更多注意力,激發(fā)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詞匯的記憶能力,有利于學生對詞匯知識的獲取和保持。據國內外有關專家調查統(tǒng)計,同樣的內容,只憑聽能記住15%,單憑看能記住40%,而視聽結合則可記住75%。另外,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獲得的信息占其所得信息的94%。網絡資源則可以為學生提供詞匯學習所需的最新的教學資料,如背景知識、詞匯例句等,不僅具有影視效果,而且信息量大。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選擇與詞匯密切相關的生動畫面,配以提示性文字和標準的英語讀音,以及各種類型的音像資料等,利用多媒體立體化、形象化和動態(tài)化的特征,對學生產生多重的感官刺激作用,以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多方位地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如在學習blossom(開花)一詞時,教師可以用flash制作三維動畫,把花從苞蕾、含苞欲放到盛開的全過程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習者面前。再如,在教授coast(海岸)一詞時,我們可以制作一幅完整的海岸圖,這樣,可以把cuf(峭壁)、promontory(海角)、beach(海灘)、bay(海灣)、spit(沙嘴)、peninsula(半島)、channel(海峽)、cave(洞穴)、sand dunes(沙丘)、island(海島)等相關詞匯一一標出。這樣,學習者不但形象直觀地學習了coast這個單詞,而且還學會了另外的10個詞匯,以后在學習相關的這10個詞時,學習者就可以運用已學的背景知識加深印象,達到鞏固記憶的目的。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它的學習需要有一定的環(huán)境,需要多種感官的共同參與。傳統(tǒng)的英語詞匯學習模式難以營造出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真實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因而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多媒體網絡輔助下的詞匯學習則以其形象性、生動性、再現(xiàn)性、先進性、高效性等特點而被廣泛采用。但它并不是對傳統(tǒng)的詞匯學習與教學進行全盤否定,而是后者的改進與發(fā)展,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探索性的過程,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及掌握的網絡技術知識的不同,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很大的影響。還有資金問題,技術問題,教師的角色轉變問題,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問題等等。如何揚長避短,將其與其他方法進行有機整合,值得當代教師共同探討。
參考文獻
[1]蔡基剛,武世興引進多媒體網絡技術,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閉.外語界,2003.6.
[2]溫林妹,劉蘭英.以學生為主體的大學英語多媒體網絡教學模式探析閉.教育與職業(yè),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