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壓瘡的預防與護理范文

時間:2023-12-18 17:57: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老年人壓瘡的預防與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老年人壓瘡的預防與護理

篇1

1 臨床資料

本組共230例,年齡66—96歲,平均年齡75歲,糖尿病5 例,消瘦10例,水腫5例,皮膚擦傷10例。

2 護理

2.1術前訪視 術前1日由巡回護士訪視病人的基本信息,并對手術患者的皮膚進行評估。

2.2術前認真檢查患者皮膚情況,按照手術交接班的要求認真填寫,如有特殊情況及時向手術醫(yī)生反饋,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2.3術中護理實施

2.3.1患者由交換車至手術床或手術床至交換車搬動時,動作應輕穩(wěn)、不能拖拉,并嚴格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并保持手術床整、無折痕。

2.3.2常規(guī)執(zhí)行手術擺放基本原則和要求,骨突部位用海綿墊、布墊等。

2.3.3嚴格落實術中患者保溫的措施 從皮膚消毒到鋪巾前,將室溫提前調至26—28℃,術中注意非手術野的遮蓋,減少體溫的散發(fā),術中切口沖洗液盡量加溫,術中輸血應盡量提前復溫。

2.3.4消毒皮膚如用2%—3%碘酒時應脫碘徹底,防止皮膚灼傷,消毒皮膚的消毒液或沖洗液應防止流到受壓部位。

2.3.5術前有大便失禁病人可用凡士林紗條填塞,紗條外露一小段后再用手術切口膜黏貼并固定紗條,防止大便流出刺激局部皮膚和污染手術野。

2.3.6術后皮膚的膠布痕跡用生理鹽水輕輕擦凈,盡量不用松節(jié)油等刺激性物質去除,防止因刺激性強導致皮膚過敏、發(fā)癢、抓破、感染等。

2.3.7重點部位的保護:因手術不同,皮膚的受力點也不同,側臥60-90°,主要受力部位是對側肩關節(jié)的肩峰、髂前上棘、股骨外髁、外踝四個部位應加強保護,術中改變或牽拉患肢時,導致支撐點皮膚移位,在術中應注意保護受力部位,提醒醫(yī)生不能突然用力過猛牽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反復牽拉。

2.3.8發(fā)揮團體力量。密切配合,盡量縮短手術時間。

3 結果

230例老年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中有2例患者對側髂前上棘發(fā)紅,2例患者在手術結束撕脫手術切口膜過程中皮膚損傷。

4 討論

2例對側髂前上棘發(fā)紅,1例是由于病人過分消瘦,術中復位牽拉引起,術后馬上按摩皮膚等處理并與病房護士認真做好交接班,術后加強巡視。1例是由于自制的墊沒有彈性,建議醫(yī)院購買彈性好,硅膠性質的各種墊;2例在撕手術切口膜過程中皮膚損傷,立即請醫(yī)生對傷口進行處理,上報護理部,填寫不良事件表格并上交護理部,分析原因,持續(xù)改進。

篇2

【關鍵詞】老年住院患者;危險因素;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258—02

當今社會,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全球面臨的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和重大社會問題。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老年人年齡界限的劃分有兩個標準,發(fā)達國家為65歲以上,發(fā)展中國家為60歲以上,至2004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1.43億,占總人口的11%,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住院患者的數(shù)量也在不斷增加,本文總結老年住院患者常見的幾種危險因素,提出了相應的護理對策。

1墜床

1.1墜床的原因:墜床多發(fā)生于意識不清,或存在意識障礙的老年患者,他們常因躁動而在不自主的活動中墜床;某些意識清楚的老年患者也可能因自身平衡功能減退、視力障礙等而造成墜床。

1.2墜床的預防:護士要加強對老年患者的入院指導工作及保護性措施。對于睡眠中翻身幅度較大或身材高大的老年患者,應加用床檔,床頭升降程度不超過70°;對于意識障礙神志不清的老年患者要有24小時陪護,并合理使用約束帶;墜床最易發(fā)生在晚20:00至清晨7:00之間,在這一時段,護士要加強巡視,加強觀察,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意外發(fā)生。

2跌倒

2.1跌倒的原因分析:意外事故是老年人死亡的常見原因,而跌倒被認為是最常見的意外事故。視力下降、平衡功能減退、心腦血管疾病、骨關節(jié)病變、服用某些藥物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老年患者發(fā)生跌倒;而地面不平或濕滑、光線過暗、座椅或睡床過高、過道上有障礙物等環(huán)境因素也是跌倒的危險因素。

2.2跌倒的預防

2.2.1評估老年患者的活動能力:正確使用跌倒風險評估量表,分析可能存在的誘因,采取積極預防措施,并向患者和家屬做好防護措施的宣傳工作。

2.2.2 治療相關疾?。悍e極治療白內障、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頸椎病等易致暈厥發(fā)生的疾病。對某些患有腦血管后遺癥等平衡功能障礙的患者,應在職業(yè)醫(yī)師協(xié)助下評定其步態(tài)及平衡能力,進行必要的功能訓練。有學者認為改善平衡功能是預防跌倒的有效措施[1]。

2.2.3 合理用藥,減輕藥物影響:對因服用增加跌到危險因素的藥物的老年患者要盡可能限制用藥劑量和品種;加強對安眠藥物的管理,嚴格監(jiān)督服藥過程;堅持按醫(yī)囑服藥,不隨意增減劑量,服藥后及時上床休息;護士應注意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毒副作用和配伍禁忌,在使用血管擴張藥時應嚴格控制滴速。

2.2.4 行為訓練:指導老年患者應避免容易引起跌倒的危險行為,如較長時間臥床或久蹲大便后突然改變、熱水洗澡時間過長、憋尿、用力排便等,日常生活起居時應緩慢改變;平時應堅持鍛煉身體,選擇適宜老年人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增強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協(xié)調性、平衡能力、步態(tài)穩(wěn)定性,減少跌倒的發(fā)生。

2.2.5 糾正不良的環(huán)境因素:住院的環(huán)境和設施要考慮老年患者的需要,保持病區(qū)光線充足,地面干凈無潮濕,通道上無障礙物,夜間設地燈;物品擺放有序,將患者慣常使用的物品放置在隨手可及的地方;調節(jié)病床的高度,固定好床腳剎車,教會使用床頭呼叫鈴;在病室走廊、浴室、坐便器旁安置扶手,呼叫器安裝在患者手能觸及的地方。

2.3 跌倒后的處理:老年患者跌倒后不可急于扶起,應先檢查患者跌倒的具體情況,避免因用力不當造成二次傷害,檢查有無開放性傷口和內臟受損的情況,做好急救處理;尋找跌倒原因,及時改善,祛除危險因素,防止再次跌倒;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健康宣教,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軀體功能狀態(tài),總結跌倒的經驗教訓,積極采取防范措施。

3 壓瘡

3.1 壓瘡的危險因素:老年患者由于機體功能衰退、感覺功能下降、營養(yǎng)狀況低下及某些疾病的影響,極易發(fā)生壓瘡;對于行動受限、生活不能自理的某些老年患者,睡床的潮濕、陪護人員的不當動作都可引起壓瘡的發(fā)生。

3.2 壓床的預防

3.2.1 建立有效的壓瘡管理監(jiān)控機制:使用壓瘡評估量表對老年患者進行全面的壓瘡風險評估,對高危患者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認真落實壓瘡上報制度,動態(tài)觀察和填寫壓瘡護理記錄。

3.3.2 加強老年患者的基礎護理:做到“六勤”,勤觀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換,避免局部組織長期受壓,避免發(fā)生摩擦力和剪切力,保持床單位整潔、干燥,采取合適的臥位,給予飲食指導,改善營養(yǎng)狀況,降低發(fā)生壓瘡的危險因素,及時運用一些新興敷料,保護局部皮膚,預防壓瘡的發(fā)生和加重。

3.3 壓瘡的護理措施:壓瘡發(fā)生后,應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增強全身營養(yǎng)狀況,針對不同的壓瘡分期進行局部治療和護理。Ⅰ期壓瘡的護理重點是去除致病原因,防止繼續(xù)發(fā)展;Ⅱ期壓瘡的護理重點是防止感染的發(fā)生,保護已受損皮膚;Ⅲ、Ⅳ期壓瘡的護理重點是根據壓瘡深度和感染情況及時清創(chuàng)面壞死組織。目前,很多新型敷料在臨床上運用于壓瘡的各期,能有效地減輕患者痛苦,促進壓瘡的愈合。

4 便秘

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的癥狀。這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還成為誘發(fā)直腸癌及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甚至導致患者死亡[2]。

4.1便秘的原因:不良飲食習慣、精神緊張、焦慮、排便方式的改變或服用某些藥物都可引起便秘的發(fā)生。

4.2 便秘的防治:合理飲食,注意補充膳食纖維和水分;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定時如廁;指導患者多做排便動作的訓練,增強排便肌肉的力量和協(xié)調性,利于排便;創(chuàng)造利于排便的適宜環(huán)境,注意保護隱私,為臥床患者提供床簾、屏風等;可采用通便劑、腹部按摩、穴位按摩、針灸等方法治療便秘,在使用藥物治療時,要注意避免產生藥物依賴性、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反應。

5 營養(yǎng)不良

5.1 產生營養(yǎng)不良的原因:老年患者生理機能衰退,咀嚼功能、味覺、嗅覺能力都有所下降,影響了進食,而服用某些藥物也可使食欲減退或引起惡心,營養(yǎng)不良可使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原有疾病加重,增加發(fā)發(fā)癥和死亡,護士必須重視老年患者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的問題,加強飲食指導。

5.2 老年患者的飲食原則:能量的需要隨增齡而遞減,提高優(yōu)質蛋白質的攝入量,減少脂肪的攝入量,應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減少蔗糖的攝入量,注意補充膳食纖維,增加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維持鐵、硒等微量元素的攝入水平。

5.3 飲食指導:飲食指導應盡量符合患者的飲食習慣,根據具體情況指導和幫助患者攝取合理的飲食,盡量用一些患者容易接受的食物代替限制的食物,使用替代的調味品或佐料,以使患者適應飲食習慣的改變[3];食物要多樣化,并進食充足的新鮮蔬菜、水果,保證較為全面的營養(yǎng);食物粗細搭配,多選用蒸、煮、燴、燉等烹飪方式,易于消化吸收;膳食應低鹽低脂低糖,并可根據不同的疾病選擇不同的治療飲食。

參考文獻:

[1] 張玉蘭,馬騰霄,王勇琴.老年腦血管病跌倒患者平衡與步態(tài)的評定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雜志,2006,23(5):29-31.

篇3

1.1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辦法

老年人病患往往身體各個部分的新陳代謝功能衰退,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能力不強,易在身體損傷后很難康復,還會同時患有其他病癥。所以老年患者在受到局部損傷后,再加上精神緊張、情緒不良和疼痛的刺激,都會導致身體防御機能減弱,免疫能力下降,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等。所以醫(yī)護人員應該經常巡視病房,關心老年患者,注意患者的面色體征變化,并且進行病情治療的切實記錄。

1.2肺部感染的防治辦法

在臨床觀察中,老年骨科患者時有發(fā)生的并發(fā)癥有肺部感染,所以要對患者的呼吸道疾病進行預防。老年人患者的呼吸道功能衰退、長期臥床及骨病疼痛,以致于不敢咳嗽,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最終導致肺部感染的呼吸道疾病。所以患者在休養(yǎng)期間要戒煙、做深呼吸、擴胸運動及合理鍛煉,以增加肺活量,防治肺部感染。在患者呼吸困難,有痰液不易咳出時,可以給患者吸入糜蛋白酶、慶大霉素等,便于將痰液排出體外[4,5]。

1.3壓瘡的防治辦法

老年人的細胞代謝活動減慢,皮膚松弛干燥,供血不足,所以在長期時間的臥床后會發(fā)生壓瘡。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時,要定期為患者擦拭身體,換洗床單,晾曬被褥等,保持患者的皮膚清潔,同時還要時常協(xié)助病患翻身,避免發(fā)生壓瘡。護士應避免在活動中拖拉推患者以致患者皮膚受損,還要為患者按摩擦洗病痛處。

1.4泌尿疾病的防治辦法

老年人長期臥床后,不?;顒?,飲食減少,胃腸蠕動減弱,會導致排泄系統(tǒng)功能衰退,出現(xiàn)尿儲留現(xiàn)象,從而引發(fā)泌尿系統(tǒng)感染和便秘。所以要保持臥床病患的清潔,及時排泄,以加強泌尿系統(tǒng)功能。對于便秘患者,護理人員要控制患者的飲食,多吃一些含有粗纖維及維生素豐富的蔬果,還要鼓勵患者多加飲水,并且讓患者養(yǎng)成及時排便的習慣,以防發(fā)生便秘,還可以利用開塞露或者灌腸來協(xié)助排便。患者應該遵醫(yī)囑,多食用清淡的飯菜,忌辛辣食物。

1.5下肢靜脈血栓的防治辦法

老年人的血流緩慢,血液黏稠度高,還有手術時引起血管壁損傷,這些都會引發(fā)靜脈血栓的形成,甚至會導致死亡。所以在手術后要加強患者的腿部肌肉活動,適當鍛煉以增強血液循環(huán),防止肌肉壞死及血栓形成。要定期為患者護理傷處,觀察是否紅腫發(fā)炎,還要強調患者戒煙,避免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縮,防止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若患者血液黏稠度過高,可以注射小劑量的肝素或低分子右旋糖酐。

2康復護理方法

老年骨科患者在手術后早期要加強肢體鍛煉,活動健康肢體和損傷處的肌肉;3周后要進行關節(jié)運動,用以增強血液循環(huán),防止肌肉萎縮壞死。雖然患者會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疼痛,但是還要參與合適的鍛煉活動,循序漸進的運動,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離床活動,以加快康復進程。

3討論

篇4

【關鍵詞】老年患者;壓瘡;心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5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2-068-1

隨著我國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的平均壽命明顯在呈現(xiàn)延長趨勢,老齡人口逐漸增加,而壓瘡是長期臥床患者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尤其老年人Ⅱ―Ⅲ期患者因長期慢性疾病、臥床、營養(yǎng)不良等原因,造成壓瘡更為多見。因此如何治療老年患者的壓瘡,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配合精神治療使患者早日告別痛苦成為醫(yī)護士人員工作探索的課題之一。

1方法

1.1老年Ⅱ―Ⅲ期壓瘡患者為什么容易患壓瘡

老年人由于皮下脂肪減少,真皮層變薄,彈性纖維少,使得皮膚彈性變差;同時由于老年人肢體活動不便、消化系統(tǒng)功能減退造成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差;腦血管意外、老年性癡呆等老年多發(fā)性疾病造成的大小便失禁、長期臥床等使壓瘡發(fā)生率較高,且愈合后容易再發(fā)生。正因為壓瘡是由于病人感覺部分喪失,長期臥床或者坐著不變換,骨突起部分壓迫皮膚,容易引起局部皮膚血液循環(huán)障礙,造成壞死而引起的。所以如果不及時更換,壞死可發(fā)展到深層組織,侵害肌肉、肌腱和骨頭,壞死組織可以發(fā)生感染,病人全身情況也隨之惡化,會引起貧血和低蛋白血癥。一旦護理不當,嚴重的可危及病人生命。

1.2老年Ⅱ―Ⅲ期壓瘡患者的心理特征

在我們醫(yī)院50多例老年Ⅱ―Ⅲ期壓瘡患者治療的臨床案例觀察中,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老年患者因突發(fā)疾病或疾病反復發(fā)作、久病不愈、疼痛等因素,而出現(xiàn)恐懼、焦慮、悲觀、消極等不良心理,不愿配合治療,導致病情惡化、病程延遲。因此,鑒于這種情況,我們醫(yī)護人員及時給患者做細致周到的心理護理,同時講解如何減少發(fā)生壓瘡的危險因素,對預防或減少壓瘡的發(fā)生起了關鍵性作用。教育患者采取多種方法來改變行為,普及壓瘡的預防知識,有計劃地做好護理工作,可以減少壓瘡的復發(fā)。在患者入院后,及時的安慰病人,消除不良因素,緩解其由于病程長臥床時間久、生活不能自理、疼痛或因環(huán)境的改變帶來的不適應現(xiàn)象。

1.3焦慮情緒的心理分析

在進行心理干預之前,應該先進行心理分析。從精神病角度研究來看,焦慮實際上是一種過度緊張的心理,焦慮癥是一種以焦慮情緒為主要表現(xiàn)的神經癥,它是由于一種過度緊張的心理長期得不到有效緩解而形成的精神障礙。隨時處于適度的緊張或松弛狀態(tài),這就是正常的有效的自我調節(jié)。而焦慮癥患者正是這種功能出現(xiàn)了障礙。生活不是真空,如果這些負性性格因素伴隨著你,緊張、焦慮也就會始終伴隨著病人。老年Ⅱ―Ⅲ期壓瘡患者在診療期間,由于長時間臥床不起行動不便,見效慢,進展緩,于是對治療和自己的康復失去了信心,遂產生了焦慮情緒,躁動不安,難以撫慰。這不難理解,人的精神承受本來就有一個極限,超過這個極限,就容易出問題的。

1.4老年Ⅱ―Ⅲ期壓瘡患者焦慮情緒的心理干預方法

環(huán)境干預法:心理學家認為,環(huán)境及色彩,對人的情緒影響很大。本來,病人的情緒就極不穩(wěn)定,動不動想發(fā)脾氣。在與其它同樣狂躁不安的病人放在一起,顯然只能加重病情。所以應該安置病人在安靜舒適的病房,盡量避免與精神癥狀豐富的病人同居一室,特別是興奮躁動、行為紊亂的病人,避開一切激惹病人的因素,以免加重其焦慮情緒。

親情撫慰法:病人最需要的不是金錢和資產,而是精神上的安慰。關心、體貼病人對患者因焦慮而產生的痛苦體驗表示出理解和同情,盡可能滿足病人的一切不超出原則的要求,建立良好的值得信任的護患關系,為提高患者對以后心理護理的依從性打下基礎。使病人心理上把醫(yī)護人員當成親人般信任,對積極配合治療相當有利。

人格感染法:作為護理人員,每天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病人,甚至要經常面對別人的生與死。護理人員自身應培養(yǎng)出自己的大度性格。具備熱情、爽朗、善良、寬容、樂觀的性格,并以這種胸懷去對待病人、家屬及身邊的每一個人。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朝氣蓬勃,以自身健康向上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病人。

心理暗示法:病人的精神世界是豐富而復雜的,要一把鑰匙開一把心鎖。充分了解病人的病史、性格特點、生活背景以及與疾病相關的重大生活事件,在此基礎上,多與其溝通、交流,給予心理支持及疏導,對暗示性強的患者多給予良性的心理暗示。通過心理暗示,重新樹立起病人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念。

2結果

經過實施心理干預一共治療50例,在全體醫(y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老年Ⅱ―Ⅲ期壓瘡患者焦慮情緒心理得到有效的控制調節(jié),情緒趨于穩(wěn)定,患者總有效率100%,痊愈率98%。

3結論

對老年Ⅱ―Ⅲ期壓瘡患者焦慮情緒心理干預,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老年患者是醫(yī)院患者中相對特殊的群體。由于老年人生理機能退化、機體的總體功能下降,加之老年患者慢性病、病程長、病情重、用藥復雜等特點,使得影響老年患者安全的危險因素大增加,成為老年患者疾病康復的極大障礙。對老年人Ⅱ―Ⅲ期壓瘡患者焦慮情緒實施多方面心理干預,縮短病程,加快了壓瘡愈合時間,減輕了病人痛苦及家庭經濟負擔。院領導滿意,患者及家屬滿意,獲得了一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資料

篇5

[關鍵詞]老年人; 骨質萎縮;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11-204-01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fā)展,要求全社會更多地關心老年人健康,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由于年老體弱,多數(shù)病人需要長時間臥床。一般情況下護理老年病人的工作內容多、難度大、要求高,尤其是骨科的病人,多數(shù)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有賴于他人的幫助,如何做好對老年病人的護理,一定要掌握老年人的特殊性,提高老年人工作效果是護理人員的責任義不容辭,2010年1~11月我院骨科共收治老年股骨骨折患者30例。 現(xiàn)將我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71歲(62~89歲)。股骨頸骨折15例,股骨粗隆骨折13例,股骨干骨折2例。外固定架固定15例,髓內針固定9例,關節(jié)置換5例,其他內固定1例。29例痊愈,1例遷延不愈。

2護理

2.1心理護理:患者骨折發(fā)生突然,適應患者角色慢,表現(xiàn)出煩躁、焦慮和攻擊心理。語言是心理護理的關鍵因素,語言美能使患者精神愉快。因此護士要用和藹的態(tài)度,親切的語言,鼓勵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護士要經常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興趣和愛好,給予他們時間和空間,巧妙地引導,使患者宣泄出他們不良的情緒。同時向患者講解手術方法,術前、術后的注意事項,預期效果,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等,使其消除思想顧慮,增加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并且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為手術成功和肢體功能恢復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條件。

2.2基礎病的護理: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基礎疾病是否控制得當直接影響到骨折的恢復進程。因此對骨折護理的同時,應加強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護理。定時測量病人血壓、脈搏、呼吸和血糖等,根據檢測結果和臨床癥狀調整藥量。

2.3專科護理:下肢骨牽引的病人仰臥抬高床尾15°~30°,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保持牽引線與患肢的長軸一致,保持針眼處清潔,可用75%乙醇滴入,每日1~2次,以防感染。在牽引期間鼓勵病人進行活動,鍛煉患肢,積極進行股四頭肌收縮活動及踝關節(jié),足部其他小關節(jié)活動,以預防肌肉萎縮及關節(jié)僵硬。手術病人術后應避免患肢出現(xiàn)外旋和內收,可用丁字鞋,抬高患肢,指導保持外展中立位,做到不盤腿,早期不下地。

2.4潛在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護理

2.4.1壓瘡:長期臥床,加之疼痛不愿意變換,患者容易發(fā)生壓瘡。要保持患者床鋪平整、清潔、干燥。衣服和被褥潮濕、污染后要隨時更換。每2 h協(xié)助患者翻身1次,并按摩受壓部位,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對身體極度虛弱的患者于壓瘡的好發(fā)部位加用軟墊、海綿。采用以上護理措施,本組無一例發(fā)生壓瘡。

2.4.2墜積性肺炎:老年患者肺功能減退,特別是長期吸煙患者,氣管內分泌物多且不易排出,易發(fā)生墜積性肺炎。護士應指導患者做深呼吸運動及擴胸運動,以增加肺活量。協(xié)助患者翻身時,用手輕輕叩打患者背部,促進其排痰。鼓勵患者多飲水,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時,遵醫(yī)囑給予化痰藥或霧化吸入,以稀釋痰液利于咳出。

2.4.3心、腦血管意外: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由于長期臥床,血液循環(huán)減慢,加上疼痛等不良因素刺激,易發(fā)生心、腦血管意外。護士應鼓勵患者在床上做適當?shù)倪\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并消除疼痛等引起血壓升高的不良因素。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做到早期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

2.4.4泌尿系感染:老年男性患者腎功能隨年齡增加而減退,加上前列腺肥大、不習慣臥位排尿等因素,容易發(fā)生尿潴留而繼發(fā)泌尿系感染。因此,長期臥床的患者要多飲水,有尿及時排空,排尿時擠壓下腹部使膀胱內殘余尿量降至最低水平,有前列腺疾病的患者可用藥物治療。不習慣臥位排尿者可適當改變或讓患者聽流水聲等促進排尿。老年女性患者應特別注意會衛(wèi)生,每天用溫開水沖洗會。

2.4.5便秘:老年患者由于長期臥床,食欲不振,腸蠕動減慢,易發(fā)生便秘。鼓勵患者多食富含纖維的食物,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必要時給予緩瀉劑。如出現(xiàn)排便困難不要勉強用力,可采用開塞露或排便灌腸的方法,以免出現(xiàn)心腦血管意外。

2.5飲食護理:由于老年人消化功能減退,加上長期臥床引起食欲不振。應鼓勵患者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少食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加行难芗膊≌邞捎蒙倭慷嗖偷娘嬍撤椒?,特別是晚餐不易過飽。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限鹽、限水。有糖尿病的患者請營養(yǎng)師制訂糖尿病膳食,限制糖的攝入。

3護理體會

老人股骨骨折后臥床時間長,而且患肢必須制動,易產生并發(fā)癥。手術又可能對基礎病加重,因此需要我們護理人員更加細心,加強基礎病的護理、并發(fā)癥的預防、正確的功能鍛煉是促進康復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 呂式瑗.創(chuàng)傷骨科護理學.北京:論文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1:122.

篇6

[關鍵詞] 老年病人;壓瘡;處理方法;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9(c)-066-03

Analysis to the dangerous factors to the older patients with bedsore and relativ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to them

HAN Wei-li,WU Lan-di,QIU Da-mei

(Guangzhou No.12 Hospital, Guangzhou 5106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quire the dangerous factors to bedsore for old patients, and put forward to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to old patients. Methods: There were 30 old patients with bedsore and their relative medical materials. The authors evaluated the dangerous factors resulting in bedsore with Norton Grade, and evalu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ctors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bedsore. Results: These 30 old patients with bedsore got(16.97±3.24) grade averaged. There were 3 patients (10%) got 13 grade, 14 (46.7%) got 14~18 grade, 5 (16.7%) got 19~23 grade. Most of them had the innutrition, hypoproteinemia, decrease of serum calcium, change of muscular tension and gatism in different degree. All of them had no self-care ability and had to lie down and take transfusion, 10 of them had to be bound their extremity. There was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actors happened to the patients and the incidence of bedsore. Conclusion: The nurses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which prevent the old patients from the factors resulting in the bedso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life.

[Key words] Older patient;Bedsore;Disposal methods;Nursing measure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以及醫(yī)療手段的進步,社會老齡化人口比例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老人帶病生存期延長。但是因老人機體生理功能退化,反應遲緩,自主生活能力減弱,長期臥床或乘坐輪椅,不能自主變換、站立和行走,導致局部組織持續(xù)受壓,血液循環(huán)障礙,營養(yǎng)供應減少和免疫功能降低等造成皮膚壓瘡成為老年人反復住院的常見原因;一旦發(fā)生壓瘡很難愈合,是臨床長期面臨的護理難點。為此,我們對30例老年壓瘡病人進行系統(tǒng)評估,分析發(fā)生壓瘡的高發(fā)因素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情況

回顧性評估2005~2006年住院的30例老年壓瘡病人,其中男14例(47 %),女16例(53%),年齡51~94歲,平均年齡(74.4±10.4) 歲;全部患有一種以上疾?。?~5種),其中糖尿病11例(36.7%),心腦血管疾病26例(86.7%),肺部感染15例(50%),晚期癌癥3例(10%),外傷3例(10%)等;30例病例均有家庭長期臥床,皮膚壓瘡病史,其中12例(40%)直接以壓瘡收住院。

1.2 壓瘡情況

30例病人入院時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膚壓瘡;其中1處創(chuàng)面10例,2處6例,3處5例,4處2例,5處2例,6處3例,10處以上2例,共計93處;壓瘡面積大小不等,(0.5 cm×0.5 cm~22 cm×14 cm);16例(53%)發(fā)生在常見的骶尾部、髖部,14例(46.7%)發(fā)生在耳部、肩胛、外踝、足跟,甚至指間等少見部位;14例(46.7%)合并感染;Ⅰ、Ⅱ度創(chuàng)面各7例(46.7%),Ⅲ、Ⅳ度共16例(53.3%)。

1.3 創(chuàng)面處理

93個創(chuàng)面中有15處(16.13%)采用局部換藥、紅外線照射等綜合治療,10處(10.75%)創(chuàng)面吹氧,25處(26.88%)藥物濕敷包扎,深度達Ⅲ、Ⅳ度的3處(3.23%)大壓瘡進行手術治療;其余43處(46.24%)采用局部墊軟枕、氣圈,保持清潔干燥等方法,防止繼續(xù)受壓,自然愈合。

1.4 評估指標

根據諾頓評分(NORTON)對30例老年病人壓瘡高發(fā)原因進行評估,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和相關性檢驗。

2 結果

2.1 按諾頓評分(NORTON)標準

本組老年病人諾頓評分10~23分,平均得分(16.97±3.24)分,其中,3人(10%)≤13分有很高風險,14人(46.7%)14~18分有較高風險,5人(16.7%)19~23分有中等風險。

2.2 分類評價

30例老年病人均不同程度存在多種壓瘡高發(fā)的危險因素,如9例(30%)中度營養(yǎng)不良,6例(20%)重度營養(yǎng)不良;30例老年病人血紅蛋白24~128 g/L平均(101±27.3) g/L,其中18人(60%)低于正常范圍(男120~170g/L,女110~150g/L); 3例肌張力增強,5例減弱;測定血清鈣1.52~2.08 mmol/L,平均(1.87±0.14) mmol/L;其中25人(83.3%)低于正常范圍(2.03~2.67 mmol/L);30例老年病人均存在生活不能自理,有19例(63.33%)大小便失禁;30例老年病人住院后均接受輸液治療,有10例(33.33%)因躁動還必須約束四肢。

2.3 影響老年病人壓瘡NORTON評分的因素(表1)

30例老年病人的NORTON評分與年齡、GCS評分、血紅蛋白值、壓瘡存在天數(shù)、皮損程度、肌張力以及血鈣等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NORTON評分與GCS、血紅蛋白值、皮損程度、肌張力和血鈣呈正相關,與年齡、皮損存在天數(shù)和營養(yǎng)不良呈負相關,其中皮損天數(shù)、GCS計分和血紅蛋白值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

2.4 壓瘡高發(fā)的危險因素

以NORTON評分為因變量,以病人年齡、血紅蛋白值、GCS評分、血鈣和營養(yǎng)不良為自變量進行l(wèi)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病人的以上因素均與壓瘡高發(fā)有關(表2)。

2.5 愈后情況

30例老年病人有9例死亡,2例治愈,其他18例好轉;有3例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超過100 d外,其余17例創(chuàng)面平均愈合時間3~100 d,平均(32.88±27.02) d,明顯高于同期住院的2 663例老年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數(shù)(21.3 d)。

3 討論

有研究表明,老年人雖然生存期延長,但自主生活能力卻明顯減弱,無論在醫(yī)院、社區(qū)還是家庭,除外神經系統(tǒng)創(chuàng)傷病人,老人已經成為典型的壓瘡高發(fā)人群[1]。同時壓瘡還是一個長期慢性的發(fā)病過程,成為老年病人反復住院的常見原因,即使解除受壓原因,創(chuàng)面也難以愈合,深度創(chuàng)面治療難度更大,甚至危及生命。盡管壓瘡的防治及護理技術專業(yè)化程度較高,比較復雜[2],處理難度因人而異,根據發(fā)病的相關因素作好預防仍然是主要手段。有多種因素與老年病人壓瘡有關,外在因素包括皮膚潮濕、摩擦, 切應力[3];內在因素包括蛋白缺乏、營養(yǎng)不良、貧血、喪失知覺、制動、年邁、精神狀況欠佳、大小便失禁以及感染等[4],分析壓瘡高發(fā)的主要因素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有助于預防老年病人壓瘡的發(fā)病率和縮短愈合時間。

3.1 營養(yǎng)與壓瘡

老年人胃腸消化功能下降,營養(yǎng)吸收減少,抵抗力不足,容易發(fā)生損傷或感染,且發(fā)生壓瘡不易愈合。本組病例60%存在低蛋白血癥,50%為中重度營養(yǎng)不良,且病人的血紅蛋白值與NORTON評分呈正相關,與壓瘡創(chuàng)面持續(xù)時間呈負相關(P

3.2 肌張力與壓瘡

人體骨骼肌的肌細胞水分隨年齡增加而減少,肌細胞間水分增加,使肌細胞萎縮及肌肉彈性降低,加之肌組織間纖維組織增生,肌腱韌帶萎縮,致肌肉功能減弱[5]。直接影響皮膚組織的血液供應,老人重癥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 MG)女性發(fā)病的第二個高峰為60~80 歲,男性唯一的發(fā)病高峰為60~80 歲。大量研究報道表明卒中或腦梗塞后基底節(jié)外的損害,包括丘腦、皮層、小腦、腦干和脊髓的損害可引起繼發(fā)性肌張力障礙[6],近乎20 種不同類型的肌肉營養(yǎng)不良性疾病都涉及到鈣失衡[7],骨的生成和吸收呈負平衡,導致骨質疏松,致關節(jié)周圍肌腱韌帶萎縮,使骨關節(jié)活動范圍受限,靈活性差[8]。本組25例(83.3%)病人血清鈣低于正常(2.03~2.67 mmol/L),8例(26.7%)有肌張力改變,導致老年人活動受限也是發(fā)生壓瘡的原因之一。

3.3 自主活動能力受限與壓瘡

70歲左右的老年人脊髓神經細胞大都出現(xiàn)退行性變化,尤以后索及后根退行性變明顯,致感覺功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傳導速度降低,腱反射特別是深部腱反射減弱,甚至消失;自主活動能力越來越降低,特別是本組病例中,昏迷或極度消瘦的病人不能主動變換,19例(63.33%)大小便失禁;全部病例均接受輸液治療需要肢體制動,33.33%的病例因為躁動被約束四肢,自主活動能力嚴重受限,導致局部長時間受壓,發(fā)生壓瘡。

預防壓瘡最簡單而有效的解除壓力方法是翻身。護士應評估病人營養(yǎng)狀況和心、肺、腦等臟器功能情況,確定協(xié)助病人變換的適當時間:當病人臟器功能尚好采取多頻率、短間歇的大動作翻身;對營養(yǎng)狀況較好、神志清醒并有一定活動能力的病人采取少頻率、長間歇、大動作翻身;但對那些臟器功能不穩(wěn)定的病人只能采取多頻率、適當間歇的小動作翻身;或采取按摩受壓肢體被動活動的方法,間歇性地解除局部壓力;對于局部皮膚出現(xiàn)發(fā)紅的早期情況應避免揉搓、拍打和涂抹刺激性強的藥物,墊放便器、更換床單、安置監(jiān)護導線等均注意平整妥當,避免強行抽拉,損傷皮膚。用柔軟棉墊架空已發(fā)生壓瘡的創(chuàng)面,解除持續(xù)性受壓;有大小便失禁者隨時更換衣褲和被褥,防止潮濕、酸堿等化學性刺激。

總之,防治老年病人壓瘡是一項長期的護理任務,需要醫(yī)院和家庭的密切配合,護理人員應幫助家屬了解壓瘡高發(fā)因素,指導他們掌握正確的護理方法,共同做好壓瘡防治,提高老年病人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淑英.新編護理學[M].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7.215.

[2]周英.壓瘡病人的評估方法[J].中華護理雜志.1995,30(11):698.

[3]慕江兵.實用護理與新技術[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8.222.

[4]趙紅文.水膠體敷料預防治療腦血管病病人壓瘡的護理[J].齊齊哈爾醫(yī)學雜志,2003,9(10):103.

[5]李樹貞,趙曦光.康復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1.504-507.

[6]Lehricy S, Vidailhet M, Dormont D, et al. Striatopallidal and thalamic dystonia: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atomoclinical study[J].Arch N- eurol, 1998, 53: 241-250.

[7]南慶賢,常泓,賈秀麗,等.鈣蛋白酶及其與疾病的關系[J].生命的化學,2006,26(2):144-146.

[8]李保華, 姜海平, 唐冰杉,等.我國老年期重癥肌無力的臨床特點(附80 例臨床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00,20 (4):222-224.

篇7

1 臨床資料

本人通過對2008年6月到2009年12月我科205例年齡在70歲以上患者的觀察和護理,發(fā)現(xiàn)股骨骨折123例占總數(shù)的60%,膝關節(jié)置換62例占總數(shù)的30%,其他骨折20例占總數(shù)的10%。其中有一例因合并腦梗塞轉入神經內科,其余均無并發(fā)癥發(fā)生。

2 護理

2.1心理護理:老年患者有病大多表現(xiàn)情緒低沉,悲觀失望,也有的表現(xiàn)為煩躁、焦慮。首先我們應當與家屬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與患者多交談,生活上多關照,加強基礎護理,治療時的多做解釋,改變患者心理狀態(tài),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所認識,使之感到自己被重視、被尊重,從而積極配合治療。

2.2病情觀察:老年患者往往同時合并有其他多種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因此,護士要多加巡視,觀察病情要細致,與患者多交談,一旦發(fā)生異常立即報告醫(yī)生,及時處理。

2.3預防并發(fā)癥的護理

2.3.1 預防心腦血管疾?。哼M入老年期,循環(huán)系統(tǒng)發(fā)生明顯衰退性變化,心血管系統(tǒng)不能適應應激狀態(tài),加之受傷后疼痛刺激,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要多巡視病房,嚴密觀察血壓、脈搏、患者神志、表情變化等,傾聽患者主訴,及時了解病情,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2.3.2預防消化系統(tǒng)疾?。夯疾『笥捎陂L時間臥床,胃腸蠕動慢,排空慢,易引起腹脹,便秘,應鼓勵患者多按摩腹部,增強腸蠕動,從而預防并減輕腹脹、便秘。

另外督促患者多飲水,飲食平衡,多吃時令新鮮蔬菜并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必要時給予緩瀉劑。

2.3.3預防呼吸系統(tǒng)疾?。翰》繎洺i_窗通氣,保持空氣新鮮。協(xié)助患者翻身叩背,鼓勵將痰液自行咳出,注意保暖,預防感冒。另外指導患者深呼吸,吹氣球,擴胸運動,以增加肺活量。

2.3.4預防泌尿系統(tǒng)疾?。豪夏昊颊咭蚺P床時間長,加之骨折處疼痛,怕多飲水排尿不方便,易發(fā)生泌尿系感染。要鼓勵患者多飲水,每日清洗會。對留置尿管患者每日會清洗、消毒,定時更換集尿袋并保持引流通暢。

2.3.5預防壓瘡:老年患者由于耐受性差,皮膚彈性差易受損,加之疼痛,不愿意活動,易造成壓瘡,應指導患者三點支撐式活動,或定時翻身,減輕局部皮膚受壓,指導家屬正確使用便盆,預防壓瘡和擦傷發(fā)生。

2.3.6預防靜脈血栓: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彈性降低,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流動緩慢,極易形成靜脈血栓。指導患者對肢體主動或被動活動,患肢抬高,并經常按摩患肢增加血流。嚴密觀察患肢血液、感覺、運動等情況,重視患者的疼痛主訴,及時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

3 功能鍛煉

3.1首先向患者及家屬說明鍛煉的目的是恢復局部肢體功能和全身健康,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使手術達到預期效果,爭取早日下床。

3.2早期可活動健肢和患肢肌肉等長收縮及足趾、 踝關節(jié)活動,以不引起疼痛、輕度疲乏為宜,拆線后可利用助行器下床活動,要有專人協(xié)助,注意安全,防止跌倒。

3.3指導老年人活動時要有耐心,活動量由少到多,循序漸進。

3.4除指導患肢活動外,還要全身鍛煉。如鍵肢的活動,擴胸運動。

篇8

西安市第二醫(yī)院 陜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 要】本文通過對老年患者在生理、心理、常見外科疾患及并發(fā)癥等進行分析,進而探討如何制定有效的針對老年患者外科護理方法。

關鍵詞 老年患者;心理;生理;外科護理

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

1.1 多疑

老年人患病以后心理負擔比較重,怕自己得了“絕癥”,對于醫(yī)生及家屬交代的診斷不相信,總是伺機探聽“可靠”的消息,對手術效果持懷疑態(tài)度。

1.2 焦慮

當人進入老年時期時,由于內分泌系統(tǒng)發(fā)生變化,加之周圍環(huán)境及社會因素等原因,使患者易發(fā)脾氣,尤其患病后性格易急躁,為一點小事就大發(fā)雷霆。

1.3 恐懼

這是外科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尤其是老年人認為衰老就意味著死亡,自認為年老的身體難以承受手術的創(chuàng)傷以及術后的疼痛。

1.4 孤僻

老人患病入院接觸到的人與環(huán)境都很陌生,不愿主動和醫(yī)護人員溝通,親人不能按時探視或對老人態(tài)度生硬時,都會使老人越發(fā)孤獨。

2 老年患者生理特點

(1)慢性病。大多患者已患多年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腦梗塞,冠心病等,這些疾病常會影響手術的恢復程度和圍手術期用藥。

(2)對環(huán)境改變的適應和反應能力減退。老年患者對機體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防御反射減退。如遇忽冷、忽熱環(huán)境,老年人易誘發(fā)肺炎、心肌梗死等;對陌生的醫(yī)療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會出現(xiàn)失眠、煩躁等。

(3)對感染的防御能力減退。老年人皮膚彈性降低,營養(yǎng)狀況低下,使皮膚抗創(chuàng)傷、修復能力差,易發(fā)生褥瘡,老年人免疫系統(tǒng)功能減退,加上腎上腺素等分泌減少,均使老年人抗感染能力和術后修復能力差。

3 老年患者的常見外科疾患

(1)老年急腹癥。老年急腹癥的臨床表現(xiàn)與青壯年患者相比,體征輕,癥狀不典型,就醫(yī)遲。常見急性闌尾炎、急性膽管感染、胃十二指腸穿孔、老年人的腸梗阻、嵌頓疝等。

(2)老年骨、關節(jié)疾患。老年骨關節(jié)疾患中以骨質疏松、變形性關節(jié)炎、變形性脊柱病以及外傷引起的骨折最為常見。

(3)老年泌尿系疾患。老年泌尿系疾患以泌尿系統(tǒng)感染、前列腺增生/ 癌、膀胱腫瘤為常見。

(4)惡性腫瘤。常見肺癌、子宮頸癌、乳腺癌等。

4 老年患者易發(fā)的意外傷害和并發(fā)癥

4.1 老年患者易發(fā)生的意外傷害

(1)跌倒。

(2)誤吸誤食。

(3)墜床。

4.2 老年外科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1)褥瘡:老年人的皮膚易受機械、物理、化學等因素而損傷。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局部受壓,皮膚長期缺血缺氧,環(huán)境潮濕,尿和糞便污染等,導致褥瘡的發(fā)生。

(2)下肢靜脈血栓。

(3)肌肉廢用性萎縮。

(4)感染:墜積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

5 老年患者手術的護理

5.1 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無論手術復雜與否,都要做好對患者的宣傳教育工作,要讓患者對手術成功充滿信心。

(2)觀察和檢查。要對患者全身的狀況進行觀察,以及心、肺、腎、肝等常規(guī)檢查,對原有的慢性病要控制在可手術范圍內。

(3)預防切口感染。手術前的皮膚準備:擦拭、清潔皮膚或者備皮時要輕柔進行,操作者要集中注意力,防止皮損發(fā)生。

積極排查身體其他部位有無感染。如口腔,鼻咽,尿路。發(fā)現(xiàn)感染灶及時合理用藥,感染控制方可進行手術。

(4)訓練。為了對手術臥位和手術后各種進行適應,要在手術前充分進行訓練。如脊柱手術聯(lián)系床上排便、胸部手術練習腹式呼吸等,一般在手術前要進行2 ~ 3 次訓練。

5.2 術中護理

(1)一般護理。老年人視力差,聽力下降,反應遲鈍,可以在手術前對其使用鎮(zhèn)靜劑(肺功能低下患者慎用)。要對患者進行保護,以免發(fā)生掉床現(xiàn)象。手術前要求要給老人講清,擺好,避免動作粗暴,對骨突部位可保護性使用壓瘡貼預防褥瘡,各種能夠的安排時,要防止神經損傷保證循環(huán)、呼吸順暢。(2)心理護理。很多老年患者本身就患有高血壓,加之術前精神緊張患者的血壓容易上升,這樣很難進行手術。因此,手術室在手術過程中要保持安靜,醫(yī)護人員要輕柔進行操作,盡量避免有響聲,對手術情況后果較差的患者不要談論其病情,將監(jiān)護儀器的報警聲調到最低。

5.3 術后護理

(1)心理護理?;颊邥捎谑中g后切口疼痛,生活習慣的變化而產生焦慮,護士應根據病情及時制定飲食計劃,包括進食時間,內容和量。指導術后保護傷口,臥床活動,以促進功能恢復。

(2)術后與活動。術后患者清醒前取平臥位,頭偏一側。清醒后按手術部位擺放合理。如腹部手術取半坐臥位,既減輕傷口壓力又使炎性滲出局限促進引流。對于手術后要長時間臥床的患者四肢擺放取功能位,可防止由于原因引起的關節(jié)功能障礙、變形,肌肉攣縮。屈位按摩(下肢靜脈血栓嚴禁按摩)、下肢伸展等被動功能訓練要適當加強。

(3)預防術后并發(fā)癥。壓瘡,應激性潰瘍,墜積性肺炎,深靜脈血栓是老年臥床患者最易出現(xiàn)的幾大并發(fā)癥,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做好以上幾點可使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大大下降。

6 結語

經過手術的打擊,老年人的體質更為虛弱,因此在護理時動作要輕穩(wěn),并指定陪護協(xié)助做好護理。術后功能鍛煉要在醫(yī)生指導下逐步加量,不要操之過急,否則可造成嚴重損傷或切口裂開。在飲食上要逐漸適應病情的需要,指導不當可造成嚴重后果。老年患者的護理是一門綜合性的科學,需要我們的護理人員掌握更多的醫(yī)療理論知識,才能取得護理上的主動權,使我們的護理水平跟上飛速發(fā)展的醫(yī)學科學事業(yè)。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老年人;安全;護理

安全是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需要。人口老齡化現(xiàn)象日益明顯,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衰弱、身心功能退化,??捎绊懓踩玔1]。護理人員應意識到其重要性,加強老年人的安全保障措施,保證老年人安全[2]。下面僅就老年人常見安全問題及護理分析如下。

1跌倒

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在護理方面要注意幫助老人熟悉環(huán)境,加強對方位、布局和設施的記憶,以協(xié)助其感覺器官的作用。衣褲、鞋不宜過于長大,盡量不穿拖鞋。穿脫襪子、鞋、褲應坐著進行。室內應有足夠采光,地面或地毯保持平整無障礙物,地面應避免受潮,盥洗室應裝坐便器,并設有扶手。澡盆不宜過高,盆口離地不應超過50 cm,以便于進出,盆底墊膠氈,以防老人滑倒。盡量夜間不去廁所。如夜尿較頻,應在睡覺前準備好夜間所需物品和便器,必須下床或上廁所時,一定要有人陪伴。

2誤吸、誤食

老化引起神經反射性活動衰退,吞咽肌群互不協(xié)調,引起吞咽障礙、消化功能降低、咀嚼困難、唾液分泌減少,使老人在進食過程中嗆咳或發(fā)噎[3]。在護理方面要注意食物少而精、軟而易消化,保證足夠營養(yǎng)。進食要合適,盡量采取坐位或半臥位。要求老人注意力集中,進食時準備水或飲料,每口食物不宜過多。臥床老人可將頭部抬高并偏向一側,吞咽困難老人給鼻飼飲食。老年人內服藥與外用藥應分開放,標記鮮明,發(fā)給時向老人講清楚,以免誤食。

3墜床

多見于意識不清或意識清楚但自身平衡功能減退而不能回避險情的老 人[4]。首先加強醫(yī)院硬件建設,根據患者病情發(fā)放床擋,教會指導患者如何使用,必要時給予保護性約束。護士加強病房巡視,尤其是夜間,及時了解患者需要,提供幫助。病情重者要求留陪住。意識障礙的老人應有家屬或護工陪護。睡眠中翻身幅度較大或身材高大的老人,應在床旁用椅子護擋;如果發(fā)現(xiàn)老人睡近床邊緣時,要及時護擋,必要時把老人推向床中央,以防老人墜床摔傷。意識障礙的老人多晝眠夜醒,夜間需特別注意防止發(fā)生意外。

4壓瘡

是由于外力作用導致局部皮膚及皮下組織的損傷而形成的,尤其好發(fā)于老年患者身上。積極評估患者全身情況,是預防壓瘡的關鍵一步,首先護士應在入院期間對患者進行壓瘡危險評估,病情變化時及時評估。入院后,日常保持床單元及皮膚的清潔干燥,協(xié)助或指導患者家屬翻身1次/2 h。翻身時避免推、拉、拖等動作,注意每天觀察患者的皮膚情況,至少1次/d。尤其是對于那些局部已不再受壓力,而皮膚依然發(fā)紅的部位。保持皮膚干燥清潔,當皮膚受到汗液、大小便等浸漬后,要馬上洗干凈。使用海綿或者柔軟的布來清潔皮膚以減少對皮膚的損傷。每天清潔皮膚,洗澡可以保持舒適和清潔。對消瘦或已經發(fā)生褥瘡的患者給予氣墊床、氣圈,翻身枕等,避免按摩軀體的骨突出處,按摩會擠壓皮下組織從而引起損傷,使患者更容易發(fā)生壓瘡。如果患者躺在床上,需要至少更換1次/2 h,減少對骨突出處的壓力.

5防燙傷、燒傷

老年人對冷熱感覺不靈敏。沐浴、熱敷、使用熱水袋時,應嚴格掌握溫度及使用時間,以防燙傷。醫(yī)院內易燃,易爆物品較多,病區(qū)除備用滅火器等防火措施外,還應加強煙火管理,如:禁止抽煙,私自使用電器等。對于揮發(fā)性強的易燃藥品,應加強存儲保管工作。此外還應注意安全用氧。醫(yī)院的電路及各種電器設備,應定期檢查維修,以免電線老化,短路,引起火災?;颊咦詭У募矣秒娖鳎o士需先檢查再使用。病房內不準使用易燃液體,如:酒精燈等,以免引起火災。

6注意給藥安全

根據醫(yī)囑給藥,嚴格三查七對一注意。詳細了解患者有無過敏史,對已知過敏的藥物嚴禁使用。對花粉過敏的患者,囑其不宜去花園散步,一旦出現(xiàn)變態(tài)反應,應立即脫離過敏源,進行抗過敏處理[5]。老年患者由于智力,記憶力的減退,因給藥時要明確區(qū)分內服藥及外用藥,標記要鮮明,發(fā)藥時向病員講解清楚,指導其用藥,發(fā)口服藥時必須送要到口,以免誤食,并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夜間或睡眠中服藥時,一定要把老人叫醒后再服,以防嗆咳。粉劑藥應裝膠囊或加水混成糊狀后再服。服用安眠藥的患者,上床后再服用,以免應藥物起效后上床不及時跌倒。

7防止交叉感染

嚴格無菌技術操作,防止差錯事故發(fā)生。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對疾病的抵抗力弱,應預防感染新的疾病,斌哥之間避免互相走訪,尤其是患呼吸道疾病或發(fā)熱的老人,加強滅蚊,滅蠅,虱,維護環(huán)境清潔,有利于預防傳染疾病的發(fā)生。

8加強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善于與患者溝通,尊重患者的權利及人格,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良好的服務態(tài)度,精的技術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總之,護理人員應及時解決存在和潛在的護理問題,盡可能避免及控制各種不安全因素,做好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護理。

參考文獻:

[1]昌杰.淺談內科老年患者的護理[N].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

[2]邵永春.內科整體護理中的健康教育.湖北民族學院學報[N].醫(yī)學版,1999.

[3]張梅欽.淺談內科疾病社區(qū)護理實踐[J].MedicalJourna.2002.

篇10

1臨床資料

本組共41例,男26例,女15 例,年齡70~90歲,平均75歲,41例中,同時有多種并存病者心臟病、高血壓病、糖尿病、腦血管壁、肺部疾病、消化道潰瘍等,同時并存其中2種以上者32 例。

2術前護理

2.1健康宣教 首先,認真評估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營養(yǎng)狀況、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習慣,詳細了解患者入院前的準確運動量、日常生活能力、思維判斷能力[1];介紹住院環(huán)境;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方法、效果及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幫助患者認識手術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效果,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解答??祻陀柧毜哪康?、意義、方法、注意事項和配合要點。向患者說明術前備皮,禁食禁飲、床上排便訓練的必要性和方法。指導呼吸功能鍛煉和有效咳嗽訓練。由于老年人氣管纖毛運動能力差,不易將分泌物咳出,術前要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咳嗽咳痰的訓練,預防術后因長期臥床而導致的墜積性肺炎的發(fā)生。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臥位及翻身方法。

2.2術前準備

2.2.1術前指導患者訓練床上大小便,以適應術后臥床需要及肢體制動。行皮牽引者,牽引重錘必須懸空,牽引繩要與患肢長軸平行,防止斷裂或滑脫。指導患者保持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患足穿"丁"字鞋防止患肢外旋。注意保護足跟部,可用棉墊或水囊作襯托,使踝關節(jié)保持在90°背伸位,以確保有效牽引。

2.2.2術前協(xié)助醫(yī)生完成各項常規(guī)檢查;遵醫(yī)囑備皮,備皮范圍肋緣至膝關節(jié),前后過正中線,剔;術前遵醫(yī)囑灌腸;術前備血;囑患者術前12 h禁食,6 h禁水,避免在麻醉過程中出現(xiàn)嘔吐,誤吸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意外。

3術后護理

3.1切口感染的預防及護理,感染是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最嚴重的并發(fā)癥,而老年人各重要器官功能下降,機體抵抗力低下,切口感染較容易發(fā)生。一但發(fā)生術后感染,關節(jié)置換術就意味著要失敗,嚴重者會危及患者生命,特別對高齡患者危險性更大[2]。故術后一定要注意觀察患者切口滲血情況,嚴格無菌操作,注意觀察記錄引流液的量、顏色和性質,如切口引流量多且呈鮮紅色或切口滲血過多,要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神志變化,應及時告知醫(yī)生。及時更換敷料,保持切口負壓引流通暢,術后48 h引流液減少或停止,可根據醫(yī)囑拔除引流管。

3.2血栓的預防及護理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可高達 47%[3]老年人血粘滯度高,加之手術后機體處于血液高凝狀態(tài),患者傷后臥床時間長使血流減慢,易致血栓形成,血栓脫落易導致致命的肺栓塞。術后稍抬高患肢,鼓勵患者進行患肢床上早期活動,幫助患者進行肢體被動運動。術后要密切觀察皮膚溫度、色澤、疼痛等指標,觀察肢體腫脹程度及有無凹陷水腫,可用硫酸鎂濕敷患肢,以緩解血管痙攣,減輕疼痛[4]。室內禁止吸煙,以免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靜脈回流受阻。若患者患肢疼痛劇烈,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足部皮膚灰白、發(fā)冷、發(fā)紺、感覺麻木應警惕深靜脈血栓的形成,立即報告醫(yī)生,給予及時處理。

3.3呼吸道感染的預防及護理 由于老年人胸廓僵硬、肺泡減少、肺彈性降低,呼吸道自清功能下降,患病后長期臥床,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分泌物滯留于氣管影響通氣,墜積于肺內引起感染,故老年人在圍手術期間,極易發(fā)生呼吸道感染,且有發(fā)病快、病情重、死亡率高。術后應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半臥位,鼓勵并指導鼓勵深呼吸、咳嗽排痰,不易略出時采取叩背、改換、霧化吸入。做好口腔護理,隨時吸痰,必要時可采取氣管鏡吸痰。囑患者戒煙,床頭備有氧氣、呼吸機及氣管切開包。

3.4壓瘡及皮膚護理 老年人因手術創(chuàng)傷長期臥床或牽引等,不能自主活動,加上全身血液循環(huán)差,局部皮膚抵抗力低下,長期受壓,很易發(fā)生壓瘡,應仔細觀察身體受壓部位皮膚情況,術后翻身1次/2 h,避免壓迫患側肢體,減少骨突處的受壓,定時按摩受壓部位促進血液循環(huán),協(xié)助患者采取舒適的,保持床鋪的整潔干燥,定期更換床單,臥氣墊床。指導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纖維素、易消化食物以增加營養(yǎng)。保持尿道口清潔干燥,留置導尿患者,定期更換尿管,膀胱沖洗,預防感染;便秘患者應用開塞露肛注,必要時可以灌腸。

3.5功能鍛煉 在進行功能訓練時,應指導患者循序漸進。術后第1 d 即可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術后3~5 d 可將床頭抬高45°~60°練習坐位,4~6次/d,20~30 min/次,并指導患者進行患肢直腿抬高訓練, 要求足跟離床10~20 cm, 在空中停頓5~10 s再放下,如此反復。根據病情在醫(yī)生同意后可下床活動,護士必須在旁指導,由健肢先下床,上床時則患肢先上床,注意使患肢始終保持外展中立位。術后1w在適應下床站立練習后6 w內不能負重,3個月后棄拐行走,術后6個月內避免兩叉,不能坐低板凳或下蹲。應激性潰瘍的預防護理術后除應用預防應激性潰瘍藥物外,注意進流食、半流食等易消化食物,觀察嘔吐物及大便性狀的變化。

4結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相應提高。然而,髖部骨折常常是老年人的一個致命性損傷,不但給患者自身造成了身心痛苦,而且也給社會及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通過對本組41例患者的護理,根據老年患者的生理特點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可有效減少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老年人發(fā)生股骨頸骨折或股骨頭缺血壞死行人工關節(jié)置換,既可解除患者疼痛,又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并能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雖然手術治療存在一定風險,但只要我們醫(yī)護人員嚴格規(guī)范操作,精心護理,就可以為患者取得良好治療效果?;謴突颊咧w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增強患者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和自信心。

參考文獻:

[1]趙云鶴,朱延兵,王偉華.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護理[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2,(2):6.

[2]吳愛花.高齡患者股骨頸骨折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護理體會[B].護士進修雜志,2011,26(4)(37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