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6 02:31: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一生物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一生物總結

篇1

我們學會忍受和承擔。但我們心中永遠有一個不滅的心愿。是雄鷹,要翱翔羽天際!是駿馬,要馳騁于疆域!要堂堂正正屹立于天地!努力!堅持!拼搏!成功!下面好范文小編為你帶來一些關于2020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1一、組成細胞的原子和分子

1、細胞中含量最多的6種元素是C、H、O、N、P、Ca(98%)。

2、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C元素。

(碳原子間以共價鍵構成的碳鏈,碳鏈是生物構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稱為有機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導致疾病。

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統一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細胞中的無機化合物:水和無機鹽

1、水:(1)含量:占細胞總重量的60%-90%,是活細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質。

(2)形式:自由水、結合水

?自由水:是以游離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劑;②參與細胞內生化反應;③物質運輸;④維持細胞的形態(tài);⑤體溫調節(jié)

(在代謝旺盛的細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較多)

?結合水:是與其他物質相結合的水。作用是組成細胞結構的重要成分。

(結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強)

2、無機鹽

(1)存在形式:離子

(2)作用

①與蛋白質等物質結合成復雜的化合物。

(如Mg2+是構成葉綠素的成分、Fe2+是構成血紅蛋白的成分、I-是構成甲狀腺激素的成分。

②參與細胞的各種生命活動。(如鈣離子濃度過低肌肉抽搐、過高肌肉乏力)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2第一節(jié)細胞膜------系統的邊界

一、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質(約50%)和蛋白質(約40%),還有少量糖類(約2%--10%)

二、細胞膜的功能:

①、將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分隔開②、控制物質進出細胞③、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細胞還有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對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其性質是全透性的。

四、細胞膜的制備

1、選材:人或動物成熟的紅細胞。

原因:沒有細胞器沒有細胞核沒有細胞壁

其他材料:蒸餾水、滴管、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2、原理:細胞內的物質有一定濃度。

把紅細胞放入清水中,水會進入紅細胞,導致紅細胞吸水漲破,使細胞膜內的物質流出來,除去細胞內的其他物質得到細胞膜。

3、方法和步驟

⑴將紅細胞稀釋液制成裝片。

⑵在高倍鏡下觀察,蓋玻片一側滴加蒸餾水,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

⑶紅細胞凹陷消失,體積增大,最后導致細胞破裂,內容物流出。

⑷利用離心法獲得純凈的細胞膜。

第二節(jié)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一、相關概念:

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

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內呈液態(tài)的部分是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細胞器: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亞細胞結構的總稱。

二、細胞器的比較:

1、線粒體:(呈粒狀、棒狀,具有雙層膜,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車間”

2、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具有雙層膜,主要存在綠色植物葉肉細胞里),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yǎng)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布在基粒片層的膜上。

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上,有些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

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4、內質網:由膜結構連接而成的網狀物。

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5、高爾基體: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蛋白質(分泌蛋白)的加工、分類運輸有關。

6、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細胞中,液泡內有細胞液。

化學成分:有機酸、生物堿、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tài)、儲存養(yǎng)料、調節(jié)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體:有“消化車間”之稱,內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核糖體(合成肽鏈)內質網(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高爾基體(進一步修飾加工)囊泡細胞膜細胞外

四、生物膜系統的組成:包括細胞器膜、細胞膜和核膜等。

第三節(jié)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

一、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信息庫(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二、細胞核的結構:

1、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樣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tài)。

2、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3、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4、核孔:實現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3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但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生存,寄生在活細胞中,利用細胞里的物質結構基礎生活,繁殖。

2、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生物圈)。

4、血液屬于(組織)層次,皮膚屬于(器官)層次。

5、植物沒有(系統)層次,單細胞生物既可化做(個體)層次,又可化做(細胞)層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生物圈是的生態(tài)系統。

7、種群:在一定的區(qū)域內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

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鯉魚。

8、群落:在一定的區(qū)域內所有生物的總和。

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魚)

9、生態(tài)系統: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無機環(huán)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10、生物圈中存在著眾多的單細胞生物,單個細胞就能完成各種生命活動。

許多植物和動物是多細胞生物,他們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復雜的生命活動。以細胞代謝為基礎的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細胞增殖、分化為基礎的生長與發(fā)育;以細胞內基因的傳遞和變化為基礎的遺傳與變異。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41.蛋白質基本含義

蛋白質是由氨基酸以“脫水縮合”的方式組成的多肽鏈經過盤曲折疊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物質。蛋白質中一定含有碳、氫、氧、氮元素。

蛋白質是由α—氨基酸按一定順序結合形成一條多肽鏈,再由一條或一條以上的多肽鏈按照其特定方式結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質就是構成人體組織器官的支架和主要物質,在人體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活動的存在。

2.原子數

由m個氨基酸,n條肽鏈組成的蛋白質分子,至少含有n個—COOH,至少含有n個—NH2,肽鍵m-n個,O原子m+n個。

分子質量

設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a,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ma-18(m-n)

基因控制

基因中的核苷酸6

信使RNA中的核苷酸3

蛋白質中氨基酸1

3.蛋白質組成及特點

蛋白質是由C(碳)、H(氫)、O(氧)、N(氮)組成,一般蛋白質可能還會含有P(磷)、S(硫)、Fe(鐵)、Zn(鋅)、Cu(銅)、B(硼)、Mn(錳)、I(碘)、Mo(鉬)等。

這些元素在蛋白質中的組成百分比約為:碳50%氫7%氧23%氮16%硫0~3%其他微量。

(1)一切蛋白質都含N元素,且各種蛋白質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為16%;

(2)蛋白質系數:任何生物樣品中每1g元N的存在,就表示大約有100/16=6.25g蛋白質的存在,6.25常稱為蛋白質常數

(3)蛋白質是以氨基酸為基本單位構成的生物高分子。蛋白質分子上氨基酸的序列和由此形成的立體結構構成了蛋白質結構的多樣性。蛋白質具有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結構,蛋白質分子的結構決定了它的功能。

4.蛋白質性質

蛋白質是由α-氨基酸通過肽鍵構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蛋白質分子中存在著氨基和羧基,因此跟氨基酸相似,蛋白質也是兩性物質。

(1)水解反應

蛋白質在酸、堿或酶的作用下發(fā)生水解反應,經過多肽,最后得到多種α-氨基酸。

蛋白質水解時,應找準結構中鍵的“斷裂點”,水解時肽鍵部分或全部斷裂。

(2)膠體性質

有些蛋白質能夠溶解在水里(例如雞蛋白能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

蛋白質的分子直徑達到了膠體微粒的大小(10-9~10-7m)時,所以蛋白質具有膠體的性質。

(3)沉淀

原因:加入高濃度的中性鹽、加入有機溶劑、加入重金屬、加入生物堿或酸類、熱變性

少量的鹽(如硫酸銨、硫酸鈉等)能促進蛋白質的溶解。如果向蛋白質水溶液中加入濃的無機鹽溶液,可使蛋白質的溶解度降低,而從溶液中析出,這種作用叫做鹽析.

這樣鹽析出的蛋白質仍舊可以溶解在水中,而不影響原來蛋白質的性質,因此鹽析是個可逆過程.利用這個性質,采用分段鹽析方法可以分離提純蛋白質.

(4)變性

在熱、酸、堿、重金屬鹽、紫外線等作作用下,蛋白質會發(fā)生性質上的改變而凝結起來.這種凝結是不可逆的,不能再使它們恢復成原來的蛋白質.蛋白質的這種變化叫做變性.蛋白質變性之后,紫外吸收,化學活性以及粘度都會上升,變得容易水解,但溶解度會下降。

蛋白質變性后,就失去了原有的可溶性,也就失去了它們生理上的作用.因此蛋白質的變性凝固是個不可逆過程.

5.蛋白質的功能

(1)蛋白質是構建新組織的基礎材料,是酶,激素合成的原料,;維持鉀鈉平衡;消除水腫。

(2)是合成抗體的成分:白細胞,T淋巴細胞,干擾素等,提高免疫力。

(3)提供一部分能量。

(4)調低血壓,緩沖貧血,是紅細胞的載體。

(5)形成人體的膠原蛋白。眼球玻璃體,視紫質都有膠原蛋白。

(6)大腦細胞分裂的動力源是蛋白質;腦脊液是蛋白質合成的;記憶力下降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5細胞器

一、相關概念:

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內呈液態(tài)的部分是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細胞器: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亞細胞結構的總稱。

二、細胞器的比較:

1、線粒體:(呈粒狀、棒狀,具有雙層膜,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車間"

2、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具有雙層膜,主要存在綠色植物葉肉細胞里),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yǎng)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布在基粒片層的膜上。

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上,有些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

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4、內質網:由膜結構連接而成的網狀物。

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5、高爾基體: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蛋白質(分泌蛋白)的加工、分類運輸有關。

6、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與細胞的有絲-有關。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細胞中,液泡內有細胞液。

化學成分:有機酸、生物堿、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tài)、儲存養(yǎng)料、調節(jié)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體:有"消化車間"之稱,內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核糖體(合成肽鏈)內質網(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

高爾基體(進一步修飾加工)囊泡細胞膜細胞外

篇2

一、認真鉆研教材。為更加透徹的理解高中新課程教學工作的要求,認真解讀《生物課程標準》,鉆研課程具體目標中的知識、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力目標。針對本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加強基礎知識的掌握外,我更注重的是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中經常地滲透有關生物熱點新聞,讓學生積極參與生物科學知識的傳播,促進生物學科知識進入學生個人的生活中。

二、關注學生。通過一年的教學讓我深刻的感覺到做為一名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更應該關注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用心聆聽用心體會學生的感受。"缺乏情感的認識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考。"對于犯錯誤的學生,我們不應打罵、諷刺他們,而應該和顏悅色的開導他們,只有這樣,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師生智慧飛揚的新天地。

三、在作業(yè)的設計中,注意分層次,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留有不同水平的作業(yè),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發(fā)展、提高。對自覺性不高的學生,實施切實可行的措施保證其作業(yè)的質量。做到每一次的作業(yè)都能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對于部分中等學生的作業(yè)利用晚自修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

四、課后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由于是高中新課程的新教師,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yōu)秀斐.斐.課.件.園)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問題,因此寫好課后反思是提升自我教學能力的一種好方法,通過反思記錄自己的感受、體會、評價及修訂(再備課),總結積累教學經驗,尋找更好的,更適合我們學生現狀的教學方式。

五、多聽課、多交流。教師之間的相互聽課交流能夠大大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對于新教師,本學期我除了積極走進本校老師課堂外,還參加了晉江市組織的教學研討活動,與有經驗的老師多交流,是提高自我素質的一種很有效的方法。

篇3

[關鍵詞] 高效光合生物肥 甜菜 產量

[中圖分類號] S1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2-0070-01

為進一步提高甜菜的產量、改善品質,增加廣大種植戶的經濟效益,今年在甜菜上試驗了奕源高效光合生物肥。奕源高效光合生物肥是一種新型高效生物菌劑,其每毫升含有效菌20億以上,繁殖速度快、抗逆性強,對植物促生功效高,肥效持久性強[1] 。友誼農場為驗證其肥效,在第八管理區(qū)四站3號地對甜菜作物進行了試驗,旨在為友誼農場今后的甜菜生產探索出一條生態(tài)、高效的道路。

一、試驗材料與方法

1.試驗材料: 甜菜品種 ADV0413

2.供試材料與來源

奕源高效光合生物肥:佳木斯奕源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提供。

3.試驗基本情況

該試驗設在友誼農場第八管理區(qū)四站3號地,該地號土壤類型為草甸黑土,土壤有機質4.21、堿性N166.4mg/kg、有效磷24.28mg/kg、速效鉀251.1mg/kg、緩效鉀902mg/kg,PH值為6.8。前茬作物為玉米。種植密度7萬/公頃,播種時間:4月29日,播種方法:劃印、人工刨坑埯種,施肥量:對照區(qū):底肥二銨200kg/H、尿素:160kg/H、硫酸鉀100kg/H。追肥:尿素:120kg/H.處理區(qū):底肥和追肥各減掉20%用量。葉面噴灑時間:6月2日。甜菜苗期噴液量25升/畝,人工背凱泰牌噴霧器,田間管理同大田。

4.試驗處理與方法

4.1試驗處理

奕源高效光合生物肥于甜菜定植后立即使用,2kg/公頃兌水葉面噴施,N、P、K在各階段按比例減量20%。

對照:常規(guī)施肥

4.2試驗設計

該試驗采用大區(qū)條田對比,不設重復,每個處理面積280(10條壟×0.7m寬×40m長)空白對照112平方米。

4.3調查方法和時間

生育期調查:對甜菜作物噴灑藥劑后葉色及病害發(fā)生情況進行調查;收獲前,對甜菜各處理取5點、每點取20株考種,收獲株數(株/公頃)、單株塊根重、含糖量、實收測產[2]。

噴施當天的氣象資料:

6月2日 降雨:無、氣溫:15.8℃、日照:8.1小時、風速:2米/秒、相對濕度:64%。

二、試驗結果與分析

1.對生育時期的影響

通過表1,我們可以看出,處理和對照在各生育時期上并未存在差異,這說明噴施高效光合生物肥不會對甜菜生育期產生影響。

2.對營養(yǎng)生長時期生育性狀的影響

通過觀察,在甜菜苗期(6月2日)噴施高效光合生物肥后,幼苗的生長速度明顯加快,葉片顏色相對較深、株型上舉、開張的角度適宜;甜菜進入葉叢快速生長期后,葉片整齊一致、繁茂、葉片肥厚、寬大、葉柄粗壯、有力;與對照相比,莖葉生命周期長、衰亡晚、青頭小,葉莖發(fā)育良好,沒有各種病害癥狀出現。

3.對產量相關性狀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處理區(qū)的甜菜生長發(fā)育良好,塊根比較飽滿、根體呈錐型。甜菜的單株個體較大,沒有青頭、病害情況發(fā)生。通過表2,我們可以看出平均個體單株重量0.62kg,比對照區(qū)單株個體重平均個體單株重量0.54kg ,比對照重0.08kg。通過含糖量檢測,處理區(qū)為16.8、對照區(qū)15.2,比對照高1.2。通過測產,處理產量為46150kg/公頃,對照產量為40500kg/公頃,比對照增產13.9%。

三、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甜菜上噴施奕源高效光合生物肥,具有增加甜菜產量、改善品質、降低成本的多重功效。按照大宗肥料按照不同使用階段減量20%,不影響甜菜作物的生長和發(fā)育,處理區(qū)公頃產量為46.15噸,比對照增加產量13.9%、含糖量提高1.0度。在甜菜生育期間噴施奕源高效光合生物肥對甜菜的生長發(fā)育安全、有效、沒有長效殘留,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篇4

作為高中一門基礎學科,生物學的學習有它自身的規(guī)律,我們只需要找到其中的規(guī)律并加以利用其中的規(guī)律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一生物提高復習效率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生物提高復習效率的方法要掌握規(guī)律

規(guī)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系。生物有自身的規(guī)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huán)境相協調,以及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水生到陸生的進化過程。掌握這些規(guī)律將有助于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如學習線粒體就應該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①外有雙層膜,將其與周圍細胞分開,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區(qū)域內進行;②內膜向內折成嵴,擴大了面積,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規(guī)律地排布,使各步反應有條不紊地進行;③內膜圍成的腔內有基質、酶;④基質、內膜上的酶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應所需,因而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這樣較易理解并記住其結構與功能。學習生物同其他學科一樣,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學習減數分裂過程,開始只要弄清兩次分裂起止,染色體行為、數目的主要變化,而不能在上新課時對染色體行為、染色體、染色單體、DNA數目、與遺傳三定律關系、與有絲分裂各期圖像區(qū)別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練習與復習中慢慢掌握。

設法突破難點

有些知識比較復雜,或是過于抽象,同學們學起來感到有困難,這時就應化難為易,設法突破難點。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復雜問題簡單化。生物知識中,有許多難點存在于生命運動的復雜過程中,難以全面準確地掌握,而抓主干知識,能一目了然。例如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紡錘體、核仁、核膜的變化,我們若將其總結為“前期兩現兩消,末期兩消兩現”,則其他過程就容易記住了。動物體內三大物質代謝過程復雜,可總結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轉化”。對一些復雜的問題,如遺傳學解題,可將其化解為幾個較簡單的小題,依次解決。(2)抽象問題形象化。要盡量借助某種方式,使之與實際聯系起來,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間結構復雜,老師一旦出示DNA模型,幾分鐘即可解決問題。因此,學習生物常常需借助圖形、表格、模型、標本、錄像等形象化的手段來幫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

課堂上要明確復習目的,注意反思,及時總結

復習的目的是綜合所學知識,提高自己綜合能力。而課堂則是復習的主陣地,課堂上的復習內容是老師根據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并結合同學們的實際情況精心組織的,具有明確的針對性。上課時要注意理解老師是怎樣理清知識的條理、怎樣處理綜合問題的。這時,務必緊跟老師的節(jié)奏、聽懂老師的講解、理順知識的難易、釋破自己的疑難。老師一般都有針對性的練習,不妨通過這一段的練習,多練多問,解決自己的困惑。

下課后多想想,梳理知識,強化記憶

課后要抓緊自己的時間來進行反芻消化,基礎的掌握、難點的強化都在課后。應利用下課后的一段時間,或者自習課,或者臨睡前的一段時間,大腦像過電影一樣把本節(jié)的內容再現一遍。有的學生可能覺得沒有時間,但只要有心就會有時間,能力就是在自主學習之中養(yǎng)成的。

學好高中生物知識的方法①復習時要突出主干知識、重點內容

主干知識內容不僅包括學習的重點,同時是高考試題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考點內容。如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細胞內的物質代謝、動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遺傳的基本定律、伴性遺傳、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遺傳育種、生態(tài)系統、免疫、克隆技術、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態(tài)工程等等。對這些主干知識內容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才能以此去分析和解決新情景的問題。要力求做到知識點、能力點、薄弱點、應用點和考查點心中有數,那種不分主次泛泛復習以及題海戰(zhàn)術,無疑都是有害的。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其培養(yǎng)目標與學生學習方式、能力、技能和態(tài)度有著緊密的聯系,與研究性學習的培養(yǎng)目標和學習方式是相輔相成、交互作用的。因此,我們在復習時要重視實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重視科學方法的訓練,掌握好與生物實驗有關的知識和技能。

③要講究科學的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指導著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是思維方法在學習中的具體表現?,F階段是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關鍵性復習階段,講究科學的思維方法很有必要。正確的思維方法,對于知識的掌握和知識的運用,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分類、系統化、具體化、歸納、演繹推理等基本思維方法,一定要掌握好,并且牢牢抓住。

④強化訓練、多思善問

能力考查是近年來高考的“主旋律”,現階段能力提高可以通過強化訓練,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達到及時檢查復習的效率?,F階段強化能力的訓練,老師認為應該以做中等難度題為主,在保證準確的情況下,力求提高解題速度。應當檢查自己是否具備適應高考的題型和題量,還有適應高考的審題、題意分析等各種能力。

考生應當接觸新情景的習題,加強識讀圖表能力的訓練,善于從圖、表提供數據的處理過程中理解試題,作出正確結論,以提高解題質量。善于歸納總結,想一想該題運用了哪些概念、原理?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屬于哪一類,彼此之間有什么相似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經過比較,以少勝多,抓住了代表性,就可以以一當十。這就要求考生找出題目原型,摸索解題規(guī)律,以后再做類似習題就可以運用規(guī)律性方法解題。

另外,現階段的訓練試題涉及的知識面廣,有時要用到整本書,甚至跨課本。解這類試題,必須站在知識的全局和整體的高度來思考問題。對一些一時想不通的問題,一定要問,問老師、問同學,千萬不要輕易放過。

快速學好高中生物的方法1、首先要培養(yǎng)起對生物的濃厚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反復的看書。

其他的理科或許看書還起不到特大的作用,惟有生物,是一定要看課本的,包括大字,小字,注釋等等,反復看,畫上不同的重點,比如主干知識,第一遍看了沒記住的,第二遍看了沒記住的,做題時提到的等等。并且生物是理科中和生活聯系最緊密的。

2、作對比。

比如自由擴散和主動運輸,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酶合成調節(jié)和酶活性調節(jié),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等。

3、注意總結。

學到一定程度就要注意總結,比如提高農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各種育種方法等等。

4、流程圖和背誦結合。

上課認真聽講,就會發(fā)現其實很多生物過程老師講的很細致,結合課本,在腦中反復想動態(tài)的畫面和流程,比如有絲和減數分裂,有氧呼吸三個過程等。

5、有效做題。

篇5

【關鍵詞】學習習慣;積極參與;質疑反思

常言道“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生終生受益。在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們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該怎樣去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呢?結合生物教學的特點,我們應注重從高一學生抓起,采取必要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的良好習慣。

一、明確高一年級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內容

二零一零年,我校曾對在校1196名高一學生進行過一次關于生物學習習慣的專項調查。調查結果表明:39%的學生有較好的學習習慣,表現為能獨立思考、獨立作業(yè),勤學好問。58%的學生學習習慣缺乏,主要表現(詳見表1)。

表1 不良學習習慣的調查結果

通過調查,我們獲取第一手研究資料和相關數據,從而確立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內容,確定高一學生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主要內容: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堂聽講的習慣;歸納整理的習慣。高一是高中三年的基礎階段,是一個人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關系到高二的小高考、高三的高考的成績,老師應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根據學生可塑性強的特點,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識地進行訓練和培養(yǎng)。

二、多渠道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因此必須通過長期、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在日常的教學實踐與探索中,逐漸掌握一些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和方法。

1.注重培養(yǎng)畫圖分析習慣的教學策略

在生物教學中,學生練習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許多表述生物情景的練習題一般是通過文字展現在學生面前的,讓學生通過閱讀再現情景。由于沒有配圖,學生對于題目的理解程度不同,往往會弄錯情景、遺漏條件、降低練習的正確率。我在教學別注重模型圖,將生物條件標注在圖形的相應位置,尋求因果關系。如:一對夫婦都正常,他們的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問他們所生的兒子是色盲的概率是( )

A.1 B.1/2 C.1/4 D.1/8

這一題就需畫遺傳系譜圖解題,經過長期的訓練使學生養(yǎng)成了畫分析圖的良好習慣,提高了學生練習的正確率,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注重培養(yǎng)實驗探究習慣的教學策略

學生能否學好生物,關鍵在于是否培養(yǎng)了學生的興趣,只有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進行知識建構,才能形成學習生物的濃厚興趣。我的教學策略是盡量指導學生做實驗,讓他們自己去觀察、探索、總結生物規(guī)律。具體地講:一方面教師自己在課堂上做好各種演示實驗,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過程和現象,思考總結生物規(guī)律。另一方面在對于某個具體的生物問題的處理中,有條件的必須要求學生先做實驗,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造實驗條件或參與指導學生實驗,讓實驗作答。如: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中,在糖類和蛋白質的鑒定操作中,讓學生切身體會NaOH和CuSO4的加入先后順序及出現的現象的異同。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讓他們找出間、前、中、后、末期的圖,感受有絲分裂的各個時期的特點。這樣堅持訓練就能使學生養(yǎng)成實驗探究的好習慣,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

3.注重培養(yǎng)質疑反思習慣的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對于某個具體的生物問題的處理和解決方案進行反思,是否符合實際,我的教學策略:一是在概念、規(guī)律的新課教學中盡量把概念講準、規(guī)律講透,使學生理解到位;二是在練習中對學生經常進行變式訓練。如:在做題目某基因型為YyRr的個體的某一精原細胞,它經減數分裂后,形成的四個種類有( )

A.1種 B.2種 C.3種 D.4種

有學生提出問題,基因型YyRr的個體經減數分裂后,形成的的種類( )

A.1種 B.2種 C. 3種 D.4種

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的能力,而且使學生養(yǎng)成遇事多動腦筋、質疑反思的良好習慣。

4.注重培養(yǎng)歸納總結習慣的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的良好習慣。歸納總結就是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將一個個零散的知識點建構成有機的板塊,讓學生在整理中鞏固提高。每上一節(jié)課的內容,下課前不是自己單方面進行小結,而是指導學生總結歸納。如:講完DNA的復制、轉錄、翻譯時歸納比較表格二中的內容。

表二 復制、轉錄、翻譯的比較

在注重章節(jié)小結歸納的同時,還應注重滾雪球似地對所學的生物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高中生物學習結束時要能拿出一張知識結構簡圖,簡圖中要能有機地補充完美的“枝葉”。

高中學習只是學生求學旅途中的一小段,如果我們刻意去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在高中學習中就會學得輕松、主動,不僅在高考中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養(yǎng)成了終生學習的好習慣,能使其受益一生。

【參考文獻】

篇6

1.作業(yè)、測試卷、教材同步輔導、高三復習資料等教輔用書不配套

看看省編的同步輔導資料,學生普遍反映上課基本聽懂,但資料中很多題目偏難學生不會做。仔細研讀其中一些題目,竊以為教輔用書依然停留在原教材的套路上,與所學內容脫節(jié)。教師們感到,難以找到適合新教材和本校學生的輔導用書和配套練習。

2.教學設備陳舊和實驗器材缺乏

新課程中有關實驗裝備有很多更新,但學校實驗室還沒能跟上,導致教材和實際實驗脫節(jié)。尤其是許多新設置的實驗內容。真可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相信許多教師都會有這樣的感慨:實施好新課程,任重而道遠。新課程,想想是好,做做是難,要想愛你真的不容易。

二、如何進行探究性教學

新教材特別強調學生的探究活動,增加了許多探究性教學內容,要求用生物原理和研究方法去解決一些生產和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其用意何在?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性教學方式對教師自身的執(zhí)教能力而言是一個挑戰(zhàn),一是不習慣這樣的教法。二是怕費時費力,如果探究活動課時少花了,可能流于形式,達不到應有的作用和效果;如果花的課時太多了,過多強調學習體驗,又會覺得效率太低,疏于其它知識的落實和鞏固。探究性學習方式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這本身也是一個傳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或者說大多數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本身就很低,要想提高學生的能力,取得比較好的成效,還得要花較多的時間。教師要習慣于這樣的教法,學生也要習慣于這樣的學法,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些教師這樣認識,讓學生探究,教師講的時間就少了。有時感覺讓學生探究太浪費時間,半天還得不到應得的結論,教師干脆把結論講了算了。新教材設計了許多科學探究、小課題研究案例,一般學校對這些資源沒有很好地實施與利用。一則因為學生課余負擔很重,忙于應付作業(yè);二則社會、學校、家長對這方面的意識欠缺。從而使學生的科學探究、小課題研究留于表面。教師在教學中有口難言,也只能處于應付狀態(tài),無法真正地按課程標準落實到位。

在教學的探究中結合自身的實際,我也得出了如下的收獲:

1.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大生物教學的開放性,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條件。善于發(fā)現、肯定、總結學生學習中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鼓勵肯定,并將這種閃光點轉化為學生學習的持久動力。我在所帶的6個班中,學期初成立了生物興趣小組,鼓勵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對于教材中的活動建議性的實驗以及課標未要求的實驗,鼓勵生物小組的同學去做,并且自己準備實驗材料以及用具,自己配制所需試劑,不清楚怎么配,建議他們上網查找信息。這一嘗試,大大鍛煉了一部分同學的動手能力及敢于探究敢于實踐的能力。

2.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體驗、互動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民主、和諧、鼓勵、信任的教學氣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多種形式的體驗中,這樣才有利于師生在探究、交流中互動學習,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例如在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節(jié)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節(jié)中,利用分組學習,分組實驗,學生自己分析圖表,明確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通過動手操作顯微鏡觀察檢測花生種子中是否含有脂肪,我大膽放手,支持并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無定法,教師要探索有利于課程改革的教學模式,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高一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3節(jié)細胞呼吸時,我讓學生思考農業(yè)生產中適時的露田、疏松土壤等措施的實質是為了什么?糧食儲藏時,要注意什么問題?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也使學生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相聯系。

篇7

遵照高中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育人第一,升學第二。全面落實高中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1)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2)面向全體學生(3)倡導探究性學習(4)注重與生活實踐的聯系。

二、任務和目標

本學期教研室下達的任務是授完生物必修1—《遺傳與進化》。我們的計劃是在圓滿完成任務的同時,還要實現一下目標:1、首先努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使學生從興趣出發(fā),主動參與課堂,自主學習。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好的學習方法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學習習慣決定學生的一生。要教給學生了解生物學特點,并掌握學習生物學的特有方法,“授之以漁”。3、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yǎng),使學生扎實地掌握生物學基礎知識,為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4、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倡探究性學習,將探究式教學與講授式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努力開全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能力。注重生物學知識與生活、生產實際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遷移和運用知識的能力。5、注重核心概念的教學。核心概念對學生概括和運用知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必須加強核心概念的教學。

三、教情、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校高一生物教師得到充實,由兩位生物教師擔任生物的教學任務,可以說壓力很大。為了保證教學的質量,我們生物備課組將加強集體備課,未經集體備課的課不上。我們平時要加強對課標、教材的研究,確保準確把握教材,少走彎路。

我?,F在有學生530人左右,男女比例接近1:1,有10個教學班,其中文化班8個,藝體班2個,每人5個班,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有一定的進步,但總體來說,學生基礎較弱,學習習慣不好,智力水平還可以,學生的自治能力較弱,學習方法欠缺。

四、完成目標任務的具體措施

1、加強集體備課:每周有一次大集體備課:確定下周的教學進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習題(考慮學生的實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做不同的試題)、作業(yè)情況;協調各班的進度;反饋上周各班學習情況、完成作業(yè)的情況;安排下周的觀摩課,評課的時間、地點。

2、改進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每班找出2名生物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自我總結,然后進行總結,介紹給學生,讓其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教師要挖掘教材中和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方,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語言的感染力)。

3、加強學生生物實驗的能力:課上時間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以及操作事項的說明,課下讓學生自主完成實驗(教師提前準備好實驗材料,學生在周六、周日去實驗室做實驗)。

4、自我發(fā)展:本學期除了完成上級主管部門、學校的學習任務之外,我要通過報刊、網絡學習專業(yè)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積極參加各類教科研,積極撰寫教學論文、認真進行教學反思,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5、開展生物興趣小組活動:旨在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能力。原則在學生自動報名的基礎上開展活動。活動每2周開展一次,時間利用課外時間(晚上7:30—8:30),開展的內容包括:學習方法指導、重點難點突破、典型習題點評、講座等等。

五、教學計劃 周次

時間

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

1

2.10-2.15

2

2.16-2.22

第二章第一節(jié)(1)

第二章第一節(jié)(2)

3

2.23-3.1

第二章第一節(jié)(3)

第二章第一節(jié)(1)

4

3.2-3.8

第一章第一節(jié)(2)

第一章第二節(jié)(1)

5

3.9-3.15

第一章第二節(jié)(2)

自主檢測

6

3.16-3.22

第二章第二節(jié)

第二章第三節(jié)(1)

7

3.23-3.29

第二章第三節(jié)(2)

第三章第一節(jié)

8

3.30-4.5

第三章第二節(jié)

習題講評

9

4.6-4.12

第三章第三節(jié)

第三章第四節(jié)

10

4.13-4.19

第四章 第一節(jié)(1)

第四章 第一節(jié)(2)

11

4.20-4.26

第四章 第二節(jié)

自主檢測

12

4.27-5.3

自主檢測講評

勞動節(jié)放假

13

5.4-5.10

第五章第一節(jié)

第五章第二節(jié)

14

5.11-5.17

第五章第三節(jié)

第六章第一節(jié)(1)

15

5.18-5.24

第六章第一節(jié)(2)

自主檢測

16

5.25-5.31

自主檢測講評

第七章第一節(jié)

17

6.1-6.7

篇8

關鍵詞:銜接;學業(yè)水平測試;高考;目標導向

一、分析并提出問題

實行高中畢業(yè)學業(yè)水平測試制度是普通高中考試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F在實行的學業(yè)水平測試采取的是指按照教學要求堅持正常學習的學生一般都能達到的要求標準。我校高中生物學業(yè)水平測試安排在高中一年級學年末。

1.據調查統計:我縣去年生物學業(yè)水平測試成績,A級(優(yōu)秀)占10%、B級(良好)占20%、C級(合格)60%、D級(不合格)占10%,這些學生中只有一半左右選擇學習理科,所以,從學業(yè)水平測試要求向高考要求跨越對很多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

2.我校高一學生來自全縣9所鄉(xiāng)鎮(zhèn)中學,初中生物知識要求的深淺程度不同,學生初中生物基礎知識參差不齊,加上學校擴招高中生物專業(yè)教師不足,從初中選調的教師多集中于高一年級,一個生物實驗室無法滿足生物實驗教學的要求。

3.教材內容方面:學業(yè)水平測試主要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方法,難度要求相對高考較小,生物高考難點多、理論多、內容多、抽象思維多。為學業(yè)水平測試短時間內完成教學,教學中教材難度難免有所降低,加大了高考要求、學業(yè)水平測試要求。

4.目標導向方面:學業(yè)水平測試高考在目標導向上各有側重。學業(yè)水平測試只要求學生過關“C級(合格)”即可得2分,學業(yè)水平測試只要順利過關就行。而高考對學科知識體系的掌握要求比較高,不僅要求學生達到一定的能力要求,同時還必須掌握一定的學科知識和學科技能。因為高考是選拔性考試,所以,老師往往要組織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梳理銜接,構建生物知識網絡,夯實生物學基礎,通過將各個重要知識點串成線,連成網絡化。同時,對知識的應用及做題目也有相當的要求。這些,就構成了學業(yè)水平測試和高考的差異。

5.教學方法方面:我校高一生物教材內容較多(必修1、2、3),每課時內容通常較多,所以,教學進度一般較快,即使是重點內容教師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反復強調,學生常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

6.學習方法方面:高一學生還像初中學生物一樣習慣于跟著老師轉,不善于獨立思考,缺乏歸納總結的能力。而高考則要求學生勤于思考、勇于鉆研、善于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歸納探索規(guī)律,然而選擇理科的學生在生物學習中往往沿用高一的學習方法,因此,不能較快適應高考復習。

二、解決問題

1.高二學生剛入學(每年9月),在進行分班學習前,采用問卷調查再次摸底考試等形式,了解對經典生物實驗要求的基本方法的把握情況,了解高一學生必修生物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做到對今后進一步學習、復習胸有成竹。

2.全體生物教師,通覽教材、課標,重點理解和把握學業(yè)水平測試與高考生物內容主題的互補和遞進關系。從眾多教輔資料中選定一本(我校選擇“走向高考”);先用“基礎知識探究部分”進一步夯實基礎,包括生物學術語的記憶、基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研究生物學的基本方法等,找出必修部分應該掌握而沒有掌握的知識;再進行學業(yè)水平測試高考課程標準、教學目標與目的的差別進行研究,明確課程標準銜接的重點和難點。深入學習和深刻理解初高中課程標準設計思路、課程特點、目標標準,尤其重視課程標準、課程理念、課程目標上的區(qū)別和聯系的研究;銜接好學業(yè)水平測試高考知識后再構建規(guī)劃進一步學習復習。

3.在教師中開展學業(yè)水平測試高考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學業(yè)水平測試高考教學屬于兩個不同層次的要求,其中,必有銜接的規(guī)律可循。除了知識之外,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認知規(guī)律、思維形態(tài)、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進行研究。

4.在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中,要研究和找出每節(jié)課的學業(yè)水平測試要求和高考要求的差別。

5.用好“走向高考”中考情考點探究,以簡明扼要的形式體現出來,抓好連接點,充分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6.做好教學方法的銜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學業(yè)水平測試知識需要識記的內容較多,生物學術語數量大,讓學生了解學業(yè)水平測試與高考知識內容難度的差異,我們知道,學業(yè)水平測試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生物學知識、基本的生物實驗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生物學知識在人類生活、生產等方面的一些簡單的應用;其知識層次則以要求學生“知其然”為主。而高考要求則是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生物知識逐漸向系統化、理論化靠近,對所學習的生物學知識有相當一部分不但要求學生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還要學會一些簡單的計算。學生要學會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還能在實際應用中有所創(chuàng)新。

三、已取得的成效

1.做好學業(yè)水平測試高考知識的銜接,很好地解決了高一學生生物必修知識的遺漏點。為進一步的學習搭建了一個“臺階”或者是“梯子”,使學生能夠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很快進入高考學習復習狀態(tài),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2.所有高中教師對高中生物必修部分學業(yè)水平測試高考要求把握到位,進一步熟悉了必修與選修教材,使教師把學業(yè)水平測試和高考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提高了我校高中教師的業(yè)務素質。

3.教研組內還是在各個備課組內,通過這樣的活動教師研究問題的氛圍更加濃厚,教師進行教科研的積極性得到了進一步提高。為學校教科研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次研究,主要從學業(yè)水平測試與高考特點和需要入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業(yè)水平測試高考教學內容等方面的研究應對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加快師生從學業(yè)水平測試到高考要求轉變、促進教學,同時對學生在后續(xù)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上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研究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上深入的不夠,在實驗部分和選修模塊的銜接上沒有加深,研究主要是針對的人教版初高中教學內容進行等,導致研究的結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側重于學業(yè)水平測試高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方法等方面的銜接研究。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插圖;概念圖;流程圖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2-225-02

高中生物知識概念成群而且細膩并與日常生活有著緊密聯系,運用起來靈活多變,讓人有著淺入深出之感。不論從文字描述,還是圖形表格的抽象描繪等,均會讓人學著一籌莫展,無從下手。但據個人多年一線的教學頗有感悟,要學好生物知識并非滿地荊棘,當然也可謂是處處有險情,但是可用多種學習的方式或方法讓其化險為夷,如下略談個人的經驗、措施。

一、教會學生學會看書中的插圖,并利用好插圖

生物課本中插圖有很多, 以圖代文,以文輔圖,圖文并茂。有形態(tài)結構圖解剖圖、生理過程示意圖、生態(tài)模式圖、實驗操作流程圖等,還有用坐標曲線及表格形式等描述生物學知識。中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因此,在教學中教會學生能對圖像進行正確的觀察,將能很好地發(fā)揮插圖的作用。通過觀察、分析插圖可理解、掌握生物體生理結構、生理過程等的特點、規(guī)律,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教學中也可訓練學生自己講圖,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甚至可培養(yǎng)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例如,教會學生識別、分析或描述高等動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圖,光合作用過程圖解、有氧呼吸過程圖解以及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模式圖等,可將書中復雜的文字描述,簡單化,直觀化,又如教才中“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此節(jié)的相關概念知識,也可利用坐標曲線進行分析、解釋,這無疑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增強其綜合分析思維能力。生物學應是充滿神奇色彩的一門科學,讓學生在生物課堂中展示出無限的青春活力,并輕松掌握著生物知識。相信初入高中的莘莘學子們,定可對生生物產生興趣與愛好,使自己在學習上有更強的自信心。

二、加強理論聯系實際,從現實生活中尋找出入

生活中的案例是生物知識的良好運用的實例,讓學生學會對自己及周邊的事物進行觀察、對比、分析、總結并進一步反思。

例1:分析為何對植物的花、葉子有“紅花、綠葉”之稱?,其“紅、綠”在于何因?等問題引入,讓學生學習并比較細胞中細胞器如葉綠體、液泡的形態(tài)、分布、結構及其生理功能。

例2:分析討論:為何生病患者住院掛瓶時需用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而不用蒸餾水呢?若用了結果會如何呢?等問題,接著進入新課知識“實驗: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的教學這無疑可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性,又掌握了新的知識。如此教學設計同時也可為今后學好生物必修三人體的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相關知識打下基礎。

生物科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要學好生物應在現實生活中不斷進行實驗,通過實驗來尋求書中的理論知識。學生在學習細胞膜的生理功能 “控制物質進出細胞”,能否動手操作用科學實驗的方法進行探究呢?例1.以玉米種子為材料用染色排除法進行鑒別胚細胞是死細胞還是活細胞?例2. 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與失水。在實驗動手操作過程中應積極認真思考,需明確實驗目的、原理、操作步驟及其注意事項,最后觀察實驗現象,積極分析與對比得出結論。

三、勤學苦記多練巧畫概念圖或流程圖

高中生物概念較多,知識細膩,在學習過程易混淆,要求學生勤記勤背多練習,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的倉庫,是思維的伴侶,練習是對知識的進一步的理解與鞏固。若學會畫概念圖或流程圖也將是學好生物學基礎知識的一種有效方法。

1、畫概念圖是指將一組相關概念用線條和文字連接成圖形,直觀而形象地表示出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的知識,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概念圖與新課程改革是相通的,在考題中常會出現概念圖,它不僅可以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程度,還擴大對知識的考查面以及對知識之間有機聯系的理解程度。那如何畫概念圖呢?

例1:細胞內某些有機物的元素和功能關系用如下圖表示:

例2:一系列具有從屬關系的生物學概念可用如下圖表示:

例3:生物膜的概念圖:

篇10

關鍵詞:高中生物;效率;生活;簡單化;評價

生物課程在高中階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是建立在義務教育基礎上的,是適應高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作用的。但是,由于生物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相對較低,一些教師和學生都對生物學習持一種不重視的態(tài)度。因此,這就要求教師重新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讓學生重視生物學習,進而實現高效的生物課堂。

一、注意聯系生活實際

在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理念中,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知識,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因而,教師就要在教學過程中認真鉆研教材以及教法,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生物素材,把生活常識有機地滲透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體味到所學知識貼近生活,進而極大地激發(fā)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細胞能量通貨——ATP”時,為了使學生理解ATP在能量在代謝中的作用,在授課時,首先,我告訴學生我們平時的肌肉收縮、生長、細胞分裂、礦物質吸收等都是靠ATP提供能量的。如運動員在百米賽跑時,為骨骼肌細胞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質是ATP;海洋中電鰻有放電現象,其電能是由ATP轉變成ADP時釋放的化學能轉變而來。這樣簡單地介紹,學生就會對生物產生新的認識,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使學生愿意學,愿意在生物知識中探尋和生活有關的知識點,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將生物中復雜的知識點簡單化

在高一生物中主要研究學習的是分子與細胞,其中包括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分裂、細胞能量的供應和利用,還有細胞的生命歷程等。這些知識點對學生來說都是比較抽象的,都是學生不能用肉眼所看到的,也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能夠看得見、摸得到的。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產生理解困難、不能理解的現象,導致學生出現厭學的現象,這就要求教師善于將這些復雜、抽象的知識轉化成學生易于理解的內容,使學生能夠輕松地掌握大綱要求的知識點。

例如,學習“細胞的增值”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細胞的增殖過程,讓學生知道細胞是通過分裂進行增殖的,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是分裂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間期。所以,在上課的時候,借助多媒體演示文稿,向學生展示一個完整的細胞分裂周期,使學生在多媒體形象的演示過程中,清楚地看到細胞是如何進行分裂增殖的,讓學生清楚地知道一個細胞周期的起始點是一次分裂完成時,止點是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細胞分裂間期是新的細胞周期的開始。這樣的教學設計,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逐漸使學生產生學習生物的欲望,為實現高效的生物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對學生進行鼓勵性和正面性的評價

評價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恰當合適的評價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果。學生的點滴進步、學生優(yōu)點的展現等都需要教師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因此,教師就要對每個學生的成長和點滴進步都要加以充分地肯定,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更要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努力的程度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做深入的了解。同時,在教師正面性的評價中,還可以使成績好的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生物的探索中,拓展思路,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有關知識。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的鼓勵性評價可幫助學生重拾學習的信心,使學生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中的困難,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發(fā)展。

四、注重鞏固復習

心理學家說:反復復習是達到長時記憶的有效途徑。由此可說明,階段性復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讓學生整理復習,讓學生學會對同類型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方便學生記憶,使學生在自己總結的過程中加深記憶。

如,在學完“細胞的基本結構”一節(jié)后,教師就可指導學生對細胞膜的成分和結構及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進行總結,這是本章節(jié)中最基本的內容,讓學生養(yǎng)成復習的習慣,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