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資產產權管理經驗材料

時間:2022-10-22 09:53:00

導語:集體資產產權管理經驗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集體資產產權管理經驗材料

為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fā)展,提高農村集體資產使用效果,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qū)委、區(qū)政府大膽探索,率先開展集體資產產權交易創(chuàng)新。在村級成立股份合作社,鄉(xiāng)(鎮(zhèn))成立農村集體資產產權交易所,成功地探索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集體資產產權管理新型模式。

一、創(chuàng)建村級集體資產產權管理新基礎

農村集體資產產權管理,必須做到家底清楚,產權明晰,責任到人,關鍵是實行“一清、兩建、三確權”。

一清,即清產核資。對村、組兩級集體所有的賬面有價資產、賬外資源性資產進行全面清理核實。清產核資中,對不良資產要嚴格按程序核銷;對違法、違規(guī)流失的資產要依法依規(guī)追繳;摸清核準集體資產家底,做到賬實、賬賬、賬表、賬證、證證等“五相符”,資產財務明細和債權債務明細“兩清晰”,并依法界定所有權歸屬。清產核資后,合理確定經營性資產的范圍,對土地等經營性資產進行村民主評議,對集體的債權、債務要妥善處理。

兩建,即建立集體資產明細賬,建立資源性資產登記簿。清產核資結束后,對村集體資產進行分類,分別建立集體資產明細賬,包括集體固定資產、流動資產、農業(yè)資產、長期資產、有價資產等;對登記未進入賬內的機動地、“四荒”地等資源和資產建立登記簿。

三確權,即確定產權、股權、經營權。確定產權,對清理核定的集體資產,由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申請,報政府批準,明確產權,并頒發(fā)產權證書;確定股權,由集體經濟組織召開大會討論議定配股方案,將經營性資產按一定的比例和大多數村民同意的配股方法確定到人,成立股份合作社,合作社為股民頒發(fā)股權證書;確定資產經營權,股份合作社為盤活集體經營性資產,將不同類型資產以租賃、入股、承包等方式明確到責任人。

二、搭建集體資產產權管理新平臺

鄉(xiāng)鎮(zhèn)一級是農村集體資產產權管理的中樞,要根據市場需要搭建新平臺,促進集體資產運行由地下到公開,由無序到有序,由分散到集中,由行政手段到市場運作轉變。

一是建立鄉(xiāng)(鎮(zhèn))農村集體資產產權交易所,做新交易平臺。以鄉(xiāng)鎮(zhèn)農村經營管理站和財政所為基礎,成立農村集體資產產權交易所。交易所的性質是全民事業(yè)單位,屬鄉(xiāng)鎮(zhèn)財政所管理,人員、經費都從財政所內部調劑。如黃花鄉(xiāng),投資20余萬元建設產權交易大廳,配備辦公用品,并從經管站抽調兩名懂政策、熟悉業(yè)務的人員負責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和產權交易工作。交易所的職能是:收集集體資產交易信息;及時、公開、宣傳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并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解難釋疑,提高產權交易透明度;為產權交易提供文書文本??傊灰姿ㄟ^交易規(guī)范化、市場化運作,有機地使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和產權交易與市場接軌,促進集體資產合理配置,實現農村集體資產效益最大化的目標。

二是制定規(guī)章制度、程序,做實管理平臺。產權交易所結合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特點,制定了《農村集體資產產權交易配套制度》、《農村集體資產產權評估制度》等十三項農村集體資產產權管理與交易制度。按照既符合法律法規(guī)又簡便快捷的要求,擬定了《農村集體資產產權評估流程》、《農村集體資產添置流程》等七項工作流程,同時規(guī)范了《農村集體資產產權評估報告》等九種文書文本。

三是建立市場運作、民主管理機制,做亮公平公開平臺。交易所按照單位申請、站所牽線、媒體搭橋、雙方協(xié)商、公平交易,服務到位的運作方法,開展集體資產產權交易、土地承包經營權交易、農村其他項目承包經營權交易。整個運作過程全部實行群眾參與,信息公開,公開協(xié)商,權利監(jiān)督。如黃花鄉(xiāng)現有19村(社),109個小組,村(社)報賬員19名;設有村監(jiān)督小組19個,成員120人;民主理財小組19個。對集體資產的添置、處置,先由集體經濟組織提出,交民主理財小組議定,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報交易所,交易所一方面報鄉(xiāng)政府審批,一方面組織有資質的專家進行評估,處置公告,簽訂成交合同。集體資產購置、集體資產承包、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一律實行“三不受理、三不辦理”,即沒有村民主理財小組意見的不受理,未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的不受理,沒有鄉(xiāng)政府審批意見的不受理;沒有評估報告的不辦理,沒有公開招標的不辦理,沒有公開信息的不辦理。

四是明確服務交易的配套辦法,做好服務平臺。各鄉(xiāng)鎮(zhèn)在產權管理上,堅持抓好服務促管理,規(guī)范管理促服務的工作原則,主要抓四項服務:一是為集體經濟組織開展清產核資服務。2008年10月至11月,黃花鄉(xiāng)財政所組織50人工作專班對全鄉(xiāng)19個村開展了清產核資工作。經清理,全鄉(xiāng)流動資產達到1244萬元,固定資產達到1359萬元,經營性資產達到3323萬元,公益性資產達2683萬元,資源性資產初步估價為115784萬元。同時盤活集體資產123906萬元,盤虧集體資產73萬元。全鄉(xiāng)農村集體資產總額達124393萬元,為開展農村集體資產產權交易奠定了良好基礎。二是開展培訓服務。全區(qū)共組織業(yè)務培訓3期,640人參加了集體資產產權、財務、土地流轉等業(yè)務培訓。三是開展集體資產產權交易服務。交易所通過免費提供信息,免費提供合同樣本,免費提供政策咨詢,免費提供流轉合同鑒證,有效促進了交易開展。四是開展信息溝通服務。村集體經濟組織每月上報一次產權信息,重要信息隨時上報,鄉(xiāng)村兩級每月向社會公布一次,在村委會公示牌、交易所電子顯示屏上公布。

三、創(chuàng)新集體資產產權管理的新要求

農村集體資產產權管理新方法,是對集體資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經營管理的突破和嘗試,其作用將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彰顯出來。

一是將集體資產產權交易與市場結合起來,確保資產保值增值。村經濟合作社要盤活經營性集體資產,必須與市場對接、與城市發(fā)展對接、與企業(yè)對接,才能獲得好的經濟效益。新集體資產管理工作,就是在堅持農村集體資產產權與自主權不變的前提下,運用市場規(guī)則,將集體資產產權變更、土地經營權流轉置于交易所,遵照公正、公開、民主、透明、規(guī)范的原則,公平進行交易。因為有社會、管理部門、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有比較規(guī)范的運作機制,集體資產在交易過程中就能實現保值增值。

二是將集體資產產權與農民利益結合起來,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將集體資產產權以股份的形式明確到人,徹底根除了傳統(tǒng)體制下集體資產共同所有、人人沒有、產權虛置的現象;明確了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權利與義務,規(guī)范了所有者、占有者、使用者之間的利益關系,有效地保證了集體資產安全和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

三是將集體資產產權管理與民主建設結合起來,推動農村社會和諧進程。村集體資產產權管理的重要方面就是將村集體各種經濟活動實施陽光操作,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實行村集體資產產權交易管理無疑是民主執(zhí)政的重要方面;是保證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行使民主權利,參與管理社會事務的重要途徑;是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重要內容。

四是將集體資產產權管理與適度規(guī)模經營結合起來,推進農業(yè)產業(yè)化進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新模式,極大地激發(fā)了農民的熱情,有效地規(guī)范了村級集體資產管理,推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截至目前,全區(qū)共流轉土地7098起,流轉土地面積23244畝,涉及農戶13800多戶,逐漸形成規(guī)模經濟,一批新形式的種糧大戶、園林大戶、水果大戶、養(yǎng)殖大戶、中介大戶及休閑農社不斷涌現。其中,鄧村綠茶有限公司轉入土地2300多畝,稻花香集團轉入土地1700畝建基地,現已發(fā)展成為國家農業(yè)產業(yè)化龍頭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