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質量論文:小議運動質量對神經發(fā)育的預測

時間:2022-01-30 03:21:26

導語:運動質量論文:小議運動質量對神經發(fā)育的預測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運動質量論文:小議運動質量對神經發(fā)育的預測

本文作者:邵肖梅工作單位: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

異常GMs質量的神經學基礎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證實:

豐富的大腦連接性是人類行為變異性的神經學基礎,運動行為變異性及其表達取決于皮質聯(lián)結的完整性。GMs顯示典型的運動變異性和復雜性與皮質板下層的突觸活動同時出現(xiàn)于孕齡9~10周時,提示GMs的基本運動形式是由脊髓和腦干中的中樞模式發(fā)生器(centralpat-terngenerator,CPG)神經網絡所引起,其復雜多變的特征是由皮質板下層及其傳出運動纖維所介導。皮質板下層是腦最早發(fā)育成熟的暫時性皮質結構,存在于腦室周白質和發(fā)育中的皮質板之間。從腦室層分裂而來的神經元需在皮質板下層中等候來自丘腦、對側和同側大腦皮質、基底核、丘腦和腦干核的傳入纖維的引導,然后才到達皮質目的地。皮質板下層在開辟經內囊下行的皮質丘腦通路和其它皮質內通路中也起重要作用,因此,皮質板下層中有許多下行的神經纖維,可直接或間接的通過多突觸通路傳遞信息到腦干和脊髓的CPGs網絡,在GM的復雜性和多變性的產生中起了關鍵的作用?,F(xiàn)在認為,異常的GMs是腦室周圍白質的板下層及其傳出的運動纖維損傷和功能障礙的結果,如腦室周圍白質或基底核/丘腦的損傷。早產兒腦室周白質損傷和GMs早產兒是發(fā)生腦室周白質損傷的髙危群體,也是腦癱的髙危人群,特別是胎齡32周以前出生的嬰兒。MRI的研究證實:50%以上的極低體重早產兒都可檢測到彌漫性的腦室周白質異常(whitematterabnormali-ties,WMA)。有學者研究了86例胎齡<30周的早產兒在矯正年齡足月時的MRI與足月后1和3月齡時GMs的相關性,結果顯示:86例中,10例(12%)MRI有中~重度WMA;1月齡時53例(61%)GMs評估異常,其中7例為CSGMs;3月齡時21例(25%)缺乏不安運動;12月齡時神經學評估16例(18%)有輕~重度運動功能障礙,5例(6%)診斷為腦癱。統(tǒng)計資料顯示:1月齡和3月齡時GMs評估持續(xù)異常與MRI白質異常密切相關,二者都與早產嬰兒12月齡時的運動功能明顯相關。在所有的評估中,MRI腦室周白質損傷預測腦癱的特異性最高(94%~96%);1月齡GMs質量異常對預測矯正12月齡時的運動功能障礙有很好的敏感性但假陽性率較高;3個月GMs質量對預測腦癱特異性較高和假陽性較低,但敏感性較低。以基底核/丘腦損傷為主的足月兒缺氧缺血性腦?。╤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和GMs足月兒腦損傷主要系圍生期窒息所致的HIE,近來的新生兒腦MRI已經證實:當HIE的病變以基底核和丘腦的損傷占優(yōu)勢時,伴有不利的神經發(fā)育結局,包括痙攣性或張力障礙性腦癱,特別是當內囊后肢存在異常的信號強度時。有關GMs質量評估與足月兒腦損傷之間的關系研究極少,F(xiàn)Ferrari等評估了34例足月HIE患兒MRI所見腦損傷部位和嚴重性與GMs質量的相關性,并比較了GMs和MRI對運動結局的預測價值。結果顯示:34例中,21例以基底核/丘腦損傷占優(yōu)勢的嬰兒中,16例發(fā)生腦癱,1例輕度運動障礙,4例結局正常;13例以白質或皮質損傷為主的患兒中10例有正常運動結局,3例輕度運動損傷;MRI損傷類型和運動結局明顯相關(P<0.001)。15例伴有正常或暫時GMs異常的嬰兒12例運動結局正常,3例輕度運動損傷,無腦癱發(fā)生;而19例伴持續(xù)GMs質量異常的嬰兒中,16例發(fā)生腦癱,1例輕度運動損傷,僅2例正常。GMs發(fā)育軌跡預測運動結局敏感性100%,特異性83.3%,陽性預測值84.2%,陰性預測值100%。CSGMs與腦癱發(fā)生和以基底核/丘腦為主的腦損傷均密切相關(P<0.001)。MRI預測運動結局敏感性100%,特異性72.2%;CSGMs預測運動結局特異性100%,敏感性68.7%。

GMs質量評估在新生兒隨訪中預測神經發(fā)育結局的客觀評價

GMs質量評估在髙危新生兒隨訪中的預測價值GMs質量評估作為一種新型的神經學評估工具,其最大的優(yōu)點是能夠超早期的對髙危兒的運動發(fā)育結局作出有效的早期預測。一般來說,GMs質量評估的預測效度隨GMs評估時的年齡和神經發(fā)育結局的類型而變化,最好的預測效度是縱向連續(xù)評估,持續(xù)顯示肯定異常GMs的嬰兒發(fā)生腦癱的風險高達70%~85%,持續(xù)顯示CSGMs的嬰兒肯定都會發(fā)生腦癱;單次GMs評估的預測價值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高,以不安運動的年齡階段的預測效果最好。復旦大學兒科醫(yī)院的資料顯示:扭動階段GMs對于運動發(fā)育正常具有很高的陰性預測值,GMs正常對于非腦癱結局的陰性預測值高達100%,CSGMs對腦癱的陽性預測值87.5%;不安階段GMs肯定異常對于運動發(fā)育異常的陽性預測值90.2%,預測腦癱敏感性98.0%和特異性91.7%,不安階段GMs正常對于非腦癱結局的陰性預測值高達99.2%;因此結論:GMs質量評估能夠早期預測出“后期將發(fā)展成腦癱”的發(fā)育結局,為早期康復提供寶貴的時間窗;GMs的高特異度可以早期鑒別出那些“雖然有高危病史但神經發(fā)育結局正?!钡膬和?,可以極大地緩解這些家長的焦慮,并且可以使有限的醫(yī)療資源運用于最需要得到早期康復的發(fā)育障礙兒童。MBurger等對GMs質量評估早期預測12~24個月時神經發(fā)育結局的預測效度進行了系統(tǒng)評價,17個研究中15個研究證實:GMs質量評估特別是在不安運動階段可被用作識別伴有神經發(fā)育傷殘嬰兒的預測工具,敏感性≥92%,特異性≥82%,P<0.01。YNoble等的系統(tǒng)綜述也證實:與其它7個適用于早產兒直至矯正4月齡的神經行為或神經運動縱向評估方法相比較,GMs質量評估的預測效度最高,有最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評判間信度也最強(K=0.8)。GMs質量評估在低危新生兒隨訪中的應用評價在沒有特殊危險因素的新生兒隨訪中,早期預測腦癱是困難的,因為腦癱的典型癥狀通常要到兒童期或至少足月后6個月才出現(xiàn)。HBouwstra等對荷蘭6個兒童保健門診455例健康兒童(足月423例,早產32例)進行了前瞻性的觀察性研究,評價3月齡肯定異常的GMs對4歲時嚴重神經發(fā)育損傷的預測價值。結果顯示:455例嬰兒中17例(3.7%)顯示肯定異常的GMs,明顯髙于一般人群中腦癱的發(fā)生率(2‰);455例中5個兒童發(fā)生嚴重的神經發(fā)育后遺癥,包括腦癱,其中僅3例顯示肯定異常的GMs。因此結論:不能將髙危人群中GMs質量評估的良好預測價值普推到一般人群。目前,在國外將GMs質量評估應用于神經發(fā)育傷殘高危的新生兒隨訪已日漸廣泛,我國的臨床實踐和研究也表明該評估手段操作簡便,經濟投入少,預測價值高,適于在我國廣大基層推廣應用。但是,GMs質量評估在低危新生兒隨訪中的預測價值尚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