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數(shù)學教學分析論文
時間:2022-05-11 04:08:00
導語:多媒體數(shù)學教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nèi)容摘要:
本文主要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及其使用原則,運用了大量的實例闡述了在小學課堂數(shù)學教學當中使用多媒體的幾個最佳時機。
首先說明了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恰當?shù)剡\用電教手段可使學生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發(fā)展思維、形成能力以及多媒體教學對于教學方法的改革、教育信息傳播形式的改變的積極意義。然后提出有的電教課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抓住電教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點。
接著結合教學實踐說明了應從哪些方面來確定其最佳作用點。文章聯(lián)系了“分數(shù)的意義”、“相遇應用題”、“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變化”、“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半圓周長的計算”及一些習題教學的教學實踐闡述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新舊知識連接點、教學重點、教學關鍵、學生思維轉(zhuǎn)折處、困惑處等地方的最佳作用。
最后,闡明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yōu)勢必須建立在與其他教學媒體的有機結合的基礎上,必須通過合理的教學過程才能實現(xiàn)。證明了只有適時適量的采用多媒體教學,才會對教學起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
多媒體、教學、作用點
電化教育,即運用現(xiàn)代化教育媒體,并與傳統(tǒng)教育媒體恰當結合,傳遞教育信息,以實現(xiàn)教育最優(yōu)化。它包括兩個要素:一是電教媒體,二是教育過程。只有把電教媒體應用于教育過程,使二者有機結合才構成電化教育。電教媒體參與課堂教學過程,對教學方法的改革很有意智力的發(fā)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手段可使學生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發(fā)展思維、形成能力。
由于多媒體的參與,使課堂教育信息的傳播形式有新的變化。作為教師,怎樣利用電教媒體傳播教育信息,這就需要精心設計教學計劃,科學安排教學過程,即電教媒體怎么應用,應用其解決什么問題,這是教學設計的關鍵。要想上好一堂電教課,充分發(fā)揮電教媒體的優(yōu)勢,就必須認真設計教學的全過程,這樣才能使電教課更精確、更科學、更完善。但有不少電教課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抓住電教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點。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應從哪些方面來確定其最佳作用點。
一、在新舊知識連接點上
在領會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憑借多媒體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學生的思維在“舊知識固定點——新舊知識連接點——新知識生長點”上有序展開,促進良好認知結構的形成,從而輕松地獲取新知識。
如教學“分數(shù)的意義”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多媒體課件。第一組認識一個數(shù)或一個計量單位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再通過學具配以折折、擺擺、畫畫等實際操作,感知單位"1",認識幾分之一、幾分之幾以及何為“平均分”。
第二組認識由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如六個蘋果組成的整體、八個桃子組成的整體……通過多媒體在銀幕上依次顯示。于此同時教師邊引導邊板書,學生邊觀察邊思考邊回答教師在講解“分數(shù)的意義”過程中所提出的有關問題。通過直觀演示,學生對單位"1"、平均分、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等分數(shù)概念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即而抽象概括,一個東西(一個蘋果、蛋糕)、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如一堆蘋果、一些桃子、一片森林、一群羊、一隊小朋友……)都可看作單位"1"(同時銀幕不斷顯示這些畫面,加深對單位"1"的具體理解——單位"1"小可小到比細胞還小,大可大到整個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將抽象出來的各個本質(zhì)屬性綜合起來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數(shù)的意義”。
二、在教學重點處
俗話說:“力氣要用在刀刃上?!苯虒W中也是如此,在教學重點處,如能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則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學習知識。
如教學“相遇應用題”時,其要點是:①掌握此類應用題的結構特征;②在能正確分析此類應用題數(shù)量關系的基礎上正確解答此類應用題。如教學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動畫:有兩輛汽車,由動畫顯示兩車相遇的全過程。如果這樣分解就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a時間——同時;b地點——兩地;c方向——相對;d結果——相遇。待學生掌握了這些特征后,進一步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時間、相距距離等概念的含義。即速度和——單位時間里兩車共行的路程;相遇時間——從兩車同時出發(fā)到同時相遇所經(jīng)過的時間;相距距離——相遇的這段時間里兩車共行的路程。教者通過一個小小的Flash動畫的直觀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兩車各從起點出發(fā)開始直到兩車相遇難點。突破了難點后,學生對相遇應用題特征既有感性認識又有理性認識,因而解答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再如“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變化”一課利用多媒體教學采用這一教學手段解決了“紙上談兵”的問題?;o為動,使學生真正理解了“向右移,小數(shù)與原來相比是縮?。幌蛴乙?,是擴大”的實質(zhì)。而且,對學生的語言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多媒體的作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同樣使學生的知、情、意、行都保持了良好的狀態(tài),打破了原有的學習方法和模式。使知識面不斷擴大與更新,有效激發(fā)了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
三、在教學關鍵處
在教學關鍵處,借助電教手段,過電教媒體的參與,把一本由枯燥的文字表達形式的教材書變成了文圖、聲形并茂的活教材。會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如教學“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關鍵是要求學生弄清楚分母不同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減的道理。在教學1/2+1/3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屏幕展示第一個圓的畫面,啟發(fā)提問:1/2+1/3結果是多少呢?是2個1/2嗎?是2個1/3嗎?使用多媒體的動畫功能使之旋轉(zhuǎn),從1/2部分的陰影使學生看清2個1/2的陰影面積便是整個圓;然后旋轉(zhuǎn)1/3的部分,使其占有2個1/3的陰影面積,此時再將1/2陰影面積與1/3陰影面積相加后,與上兩次2個1/2與2個1/3面積所得圓的陰影面積均不同,然后再讓它們各復原位。使學生直觀觀察到1/2+1/3既不是2個1/2,也不等于2個1/3。從而自然得出異分母分數(shù)分母不同,即分數(shù)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結論。明確了這個道理后,學生由于受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正遷移的啟示,就會立刻聯(lián)想到通分,化為同分母分數(shù)后再相加減。
如教學“圓柱和圓錐的認識”一節(jié)時,在實物投影儀上引入一些實物模型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觀察有關圓柱、圓錐的現(xiàn)實原型,使其建立直觀表象,感性認識。在具有充分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入其相關概念。這種通過原型進入有關概念的教學比直接運用模型教學更有益于學生形成和理解準確的有關立體圖形的概念。繼而再通過多媒體演示展開、旋轉(zhuǎn)、分解等動作,使學生能夠形象清晰地將各概念聯(lián)系在一起。尤其是對于“側(cè)面的長、弧長等于底面圓周長”這一難點,化抽象為具體,學生看清楚了,自然也能想明白,能夠充分理解這一轉(zhuǎn)化過程。
這樣,整個思維過程、計算方法全容于屏幕中,不知比傳統(tǒng)媒體——由幾個不透明的圖來講述效果要好多少呢。
因此,電教媒體能使課堂活躍,學習氣氛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感到學中有樂,欲罷不能。心中產(chǎn)生一種成功的喜悅。激勵了學習的自信心。這樣,在電教媒體的作用下,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小學生的智力潛力。
四、在學生思維轉(zhuǎn)折處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思維導向,要有一定的預見性,在學生思維轉(zhuǎn)折處采用恰當方法及時點撥提示,盡可能地使學生產(chǎn)生發(fā)散性思維,又少走彎路,提高學生解題的能力。
又如當學生學習了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后,學生在計算半圓周長時,常把圓周長的一半誤為半圓周長。產(chǎn)生這種錯誤的原因:一是受圓周長計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響。二是在思維轉(zhuǎn)折處發(fā)生了障礙,沒考慮圓周長的一半與半圓周長二者的區(qū)別。此刻,展示半圓圖。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并伴以“半圓周長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這一提問,學生就會立刻明白錯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五、在學生思維困惑處
教師如能在學生思維困惑處介入電教媒體,既有利于及時點撥和調(diào)控,也利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
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之后,出示這樣一題:把一個棱長為3厘米的正方體表面全部涂上紅色,然后將此紅色正方體切割成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小塊,一共可切多少塊?其中一面、兩面、三面有紅色的各為幾塊?還有幾塊一面紅色也沒有的?
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解答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這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呈現(xiàn)“切割”、“旋轉(zhuǎn)”、“提取”等動態(tài)過程,使學生一目了然,這其間既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
總之,電教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聲、光、色、形兼?zhèn)?,靜動結合等諸多優(yōu)點,確有利于優(yōu)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益。電教媒體所具有的潛在優(yōu)勢是客觀存在的,但其優(yōu)勢的發(fā)揮,必須建立在與其他教學媒體有機結合的基礎上,必須通過教學過程加以實現(xiàn)。發(fā)揮電教媒體的優(yōu)勢,能促進教學結構要素發(fā)生變化,產(chǎn)生新作用,同樣,能使學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有效地發(fā)展和提高。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心理特點、教學內(nèi)容、教學任務、學生學習實際等諸多因素去綜合考慮,選取電教媒體的最佳作用點,絕不可認為電教媒體用得越多越好,弄成了電教滿堂灌,切不能為了電教而電教,把多媒體輔助變成了“多媒體縛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