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權利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1 10:32:00

導語:學生學習權利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學習權利研究論文

前幾年,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曾報道了某地一小學的老師,強制幾個學生用小刀刮自己的臉的事件。這件事件,不但給學生臉上留下了難以治愈的傷疤,而且在他們稚弱的靈魂上永遠地留下了創(chuàng)傷。而我們的教育中,諸如此類的事件并不罕見,如用膠帶封住學生的嘴、對犯錯誤的學生開批判會、罰抄課文、強迫學生下跪、分好壞班、初中三年級部分學習較差的學生被勸走等等,這些行為嚴重地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這使得我們的學生在教育中的基本生存狀況、學習狀況、學習權利令人擔憂。

不久前,我校對學生學習權益保障的現(xiàn)狀進行了廣泛的調(diào)查。主要采用了問卷、訪談和座談等方式。首先是編制問卷:圍繞對學生學習權利的認識、相關內(nèi)容及其學?,F(xiàn)實情況編制調(diào)查問卷兩份,一份以學生為對象,一份以教師為對象,分別進行調(diào)查研究。為解除調(diào)查對象的顧慮,問卷開頭寫上“親愛的同學,本次問卷調(diào)查是作為我們科學研究的一個內(nèi)容,為了真實反應你的想法和做法,你不必寫上姓名,不論你答什么,都不會影響學校與老師對你的評價。問卷共分選擇題和問答題兩種,選擇題每題共有2-5個選項,把你最認為適合的選擇填入括號內(nèi),問答題中,我們盼望聽到你的心里話。謝謝你的合作!”?!皢柧怼狈謩e列出31個和34個選擇題與問答題供學生、教師選答。共發(fā)學生問卷200多份,教師問卷30份,回收有效問卷:學生卷196份、教師卷30份。我們還對家長進行了訪談。進行調(diào)查的結果表明,目前人們對學生學習權益的認識程度及維權狀況良好,但確實存在學生學習權利無法保證的狀況,一些狀況很是令人擔憂。

學生的生命具有不可算度的價值,學生的發(fā)展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神圣的,學生的未來具有不可預定的可能性。為此,早在1989年11月20日,聯(lián)合國大會就一致通過了保護學生權利的國際性法律文書——《學生權利公約》,它要求所有締約國都必須保障未滿18歲學生的合法權利。它強調(diào):學生有權在自己發(fā)展過程中,作為一名自主的行動者表達意見;在就學生的生活作決定時應考慮到他們的意見,包括學校的紀律也應尊重學生的尊嚴。我們必須承認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神圣的獨一無二的生命體,我們所用的一切教育方法,必須以不傷害學生為前提。如果一種教育侵犯了學生的權利,設置人為的各種障礙,制造過度競爭的壓抑環(huán)境,那就失去了道德上的正當性和教育上的合法性。尊重學生的權利是教育的天然義務,對學生權利的保護,是衡量教育及其行為正當與否的底線,同時也是對教育及其行為的道德約束和法律制約。尊重和保障學生的權益是針對學校教育和教師提出的全方位的道德要求,這種道德要求,意味著教育和教師必須平等地尊重和平等地關懷每個學生。所謂“平等地關懷”是把每個學生作為具有同等社會價值的人看待;把學生作為自尊易受挫傷的人同等地關懷他們;要把學生作為能夠理智地、自主地思考、選擇、行動并體驗他們的生活價值的人同等地尊重,尊重他們的意志和意愿,考慮他們每個人的意見和利益,保障每個人的自由和發(fā)展。不管自然稟賦有多大差異,不管社會背景和經(jīng)濟條件有什么不同,他們都享有平等的權益。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學校、我們的教師應該時刻反省我們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和方式。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特別強調(diào)對學生的人生價值給予充分的認識和肯定,對學生應有的學習權益給予明確和保護。并從觀念上、制度上、實施的手段與方法上進行研究,進一步構建學生合法權益的保障機制,促進學生健康、生動、活潑地生存與發(fā)展。正是基于以上幾點認識和思考,我想,“維護學生學習權益,關愛學生生命發(fā)展”應該成為我們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任務。

“維護學生學習權益,關愛學生的生命發(fā)展”,是期望把這種全方位的道德要求提升到學校規(guī)章的高度,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以全體學生為對象,以學校教育為陣地,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為核心,開放性地實施新的教學模式,充分關注學生的權益,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提供給學生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觀念和健康的人格,培養(yǎng)時代需要的一批優(yōu)秀人才。同時以此為突破口,用全新的教育思想去研究、探索一套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此來帶動學校的發(fā)展,提高辦學層次。

具體應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實施:

(一)、加強學生學習權益的理論學習

應進行各種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研究,如《學生權利公約》、《未成年人保護法》、《教育法》、《教師法》、《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及相關教育法律法規(guī)等。其次是全面學習有關的學習心理學理論,對西方的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與認知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理論和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有比較清楚的了解。再次是從網(wǎng)上、圖書館、報刊等搜集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成果,了解和掌握學生學習權利的發(fā)展及其現(xiàn)實保障情況,并加以充分利用和深入研究。

(二).探討在“維護學生學習權益”下的教學模式。

1.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真正體現(xiàn)師生平等。

“學生課堂權益”的第一條規(guī)定:“學生和教師的關系是平等的,友好的,學生要尊重老師,教師要愛護學生?!币虼?,我們要求:

(1)讓教師微笑進課堂。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強大的情感場。使學生得到“心理自由”,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的豐富想象力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癘K”,“真棒”,“你說的太好了”,“你的想法很有新意”,代替了以往的“不對”、“真笨”,“不是這樣”諸如此類的刺傷學生自尊心、“居高臨下”的訓斥,使學生在認知得到滿足的同時,情感也獲得了滿足。

(2)讓學生放松學習。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心理安全”的前提,老師把學生當朋友,學生在老師面前一點也不拘束,就像大朋友和小朋友在一起一樣。我校的外籍教師Sabin,讓學生直呼其名,沒有一點老師的架子,學生答不出問題,她會靠近你的耳朵,輕輕地提醒你,讓你大膽的告訴大家,她同樣會和大家一起表揚你、鼓勵你。有了寬松的氛圍,師生之間形成了心靈的溝通,學生得到了放松,內(nèi)在的積極性會充分調(diào)動起來。

2.在課堂中如何真正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能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地發(fā)展個性為出發(fā)點,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智力發(fā)展。在課堂上允許學生“回答問題可以不舉手”,允許學生“打斷老師的講課,發(fā)表意見”,允許學生“不回答老師的提問”,允許學生“質(zhì)疑問難,而老師應當給以熱情指導和幫助”,允許學生“向老師提出:請再講一遍”,允許學生“有選擇地做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興趣活動課”等,這是學生課堂權益的具體內(nèi)容,其目的是讓學生充分享受學習的快樂,充分展示自己的觀點,充分表現(xiàn)自我,使知識、情感、問題等各方面得到頻繁的交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具體操作中,體現(xiàn)了以下原則:

(1)在賞識鼓勵中學:學生的最大渴望是得到賞識和鼓勵。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首先,教師通過語言、動作和微笑等體態(tài)語言來喚起學生的自尊,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并且以此作為評價和鼓勵,因為人的尊嚴是學生心靈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就能保護其前進的潛在力量。其次,教師應該看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fā)現(xiàn)他們細微的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并引導他們利用自己的長處向積極的方面發(fā)展。再次,教師在賞識學生的同時,也要讓學生懂得自我賞識和賞識他人,告訴學生,當你喜歡老師時,也可以用微笑、用掌聲,用大拇指來示意你對教師的贊揚,或通過日記和信件,或通過高質(zhì)量的作業(yè),向教師匯報你的體驗。懂得自己成功了,要為自己高興,別人成功了也要為別人喝彩,在鼓勵別人的同時,也鼓勵自己,只有這樣,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賞識中,學習才是快樂的,掌握的知識才是寶貴的。

(2)在激發(fā)興趣中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開發(fā)智力,挖掘潛能的鑰匙。我們的實驗班級是班額在28人左右的小班。小班化教育由于規(guī)模小,人數(shù)少,老師容易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愛好,特別是在“紀律寬松”的環(huán)境下,更容易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為此,老師可以運用符合小班化教育特點的方法,如五官體驗法,游戲教學法,動手操作法等,讓學生投入到角色中去,情景中去,在玩中學,學中玩,通過和老師一起說一說,聽一聽,聞一聞,摸一摸等多種感官的體驗,使學生激發(fā)起學習的興趣,并在情景交融中,喚起對知識的渴求和生活的向往。

(3)在討論質(zhì)疑中學:質(zhì)疑是學生學習新知后產(chǎn)生的新問題,是學習能力提高的表現(xiàn),而討論是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最佳交流方式,是重要的學習方法。在“學習權益”的保護下,學生可以自主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可以跟老師和同學說“不”,也可以讓瞬間萌發(fā)的智慧火花得以展現(xiàn)。在爭議和質(zhì)疑中,教師能讓所有的小嘴巴都張開來,讓所有的小腦子都動起來,能使學生吸取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互相啟發(fā),共同受益。在討論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既要善于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又要善于講清自己的觀點,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很有益處。例如在一次公開課中,一年級的同學為句子中使用“女人”“女性”,還是“婦女”而爭得面紅耳赤時,隨堂聽課的幼兒園老師深有感觸,他們認為,原先這些在幼兒園靦腆、膽小、不善于發(fā)言的孩子,的確有了很大的進步。

3.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踐生生平等。

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包括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知識背景和生活閱歷等,不同的學生身上都有不同的表現(xiàn)和特點,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如果教學的設計、實施和測評單以外在的統(tǒng)一標準和要求來進行,不顧學生的差異,就會造成了學生發(fā)展的千人一面,扼殺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抑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使教學成為淘汰教育的工具。基于上述思考,我們作了如下探索:

(1)“每個學生在一學期中至少可以做兩周小干部”:我們實施班干部輪流制,每班5-8人做一周,上墻公布照片,學生附上“誓言”,教師不馬虎,學生當大事。這一招,教師、學生、家長反映都很好。一位叫王嘉琦的小朋友在一篇《我當班干部啦》的文章中曾這樣描述:“媽媽,媽媽,我當班干部啦!”還沒進家門,我就大呼大叫?!笆裁??你當班干部啦?”媽媽半信半疑地望著我……“真的!”“真的?”“你不信,明天你去學??纯?,光榮榜上有你女兒的‘光輝形象’呢!”這下媽媽的眼睛都笑成了月牙!……最后,這位同學深有感慨地寫道:“班干部輪流制,真好!讓我這個‘不起眼’的學生也‘亮’起來了,從此,我會‘脫胎換骨’,一切從頭開始?!边@是一個多么深刻的課題,我們做對了!

(2)“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小伙伴,排定座位”:看似簡單,操作起來可有難度,關鍵是讓學生有自由的心靈空間,建立起和諧的、平等的生生關系。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自卑感,我瞧得起人家,人家也瞧得起我,因為老師瞧得起每一位同學,就這么一個小小的改革,理應享受的權益,卻給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帶來不可低估的作用。一個學生寫出了心里話,他說:“我最喜歡學生學習權益第八條,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小伙伴排定座位。以前,老師總把我當做中差生,跟老師認為好的同學坐在一起,可是我不服氣。因此兩人常常鬧矛盾?,F(xiàn)在老師讓我們自由選擇小伙伴,我自愿挑選了一個常要打人、罵人,連成績都很差的同學做我的同桌。我暗暗下定決心要幫助他,他也很配合我。他不懂我教他,我也學習他的長處,改掉了不足之處。我們互相幫助,終于在期末時,他評上了‘進步生’。我想,這里也有我的一份功勞?!庇形粚W者在《關于學生的靈性》一文中曾指出:我們都熟悉理性的教育,也知道感性的重要,但并不十分了解靈性的意義;我們都十分注重學生大腦和認知的功能,但并不十分了解學生靈性的需要,并沒有盡心地幫助滿足其靈性的需要。《學生學習權益》正關注著學生的靈性,張揚學生的個性,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全新的空間。

(3)“改橫向評價為縱向評價”:學生成績的好、差,以往我們以優(yōu)、良、及格、不及格來評價,其依據(jù)是你做對了,他做錯了,相對而論,你得“優(yōu)”,他得“良”,很少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從而,自然地形成班級中的“優(yōu)等學生”,“中等學生”和美其名的“后進學生”,這是不公平的。我們在教學中嘗試縱向評價,讓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后進生感到,不管別人有多好,只要我通過努力,有進步,老師就會給我評優(yōu)。每一次的鼓勵和鞭策,每一次的肯定和超越,都會促進學生挑戰(zhàn)自我,挑戰(zhàn)成功,不懈追求,永無止境。

總之,像成人一樣,學生有需要、愿望和思想觀點,他們會努力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并且他們能理解、權衡、形成認知。以此類推,學生想學習時.他們會努力學得更好。并且,他們愿意學什么便意味著他們更需要什么。假如他們能提出自己的問題并努力爭取自己解答,他們才是真正的學習主人,他們的學習權利才會得到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