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穩(wěn)定的意義分析論文

時間:2022-09-17 10:07:00

導語:人民幣匯率穩(wěn)定的意義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幣匯率穩(wěn)定的意義分析論文

摘要:匯率的穩(wěn)定對一國的經濟健康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目前要求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呼聲很高,投機風險加重,處理不當經濟極易出現震蕩。人民幣匯率制度與經濟發(fā)展不協調是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所以必須對人民幣匯率機制進行適當的調整,使其與經濟發(fā)展相一致。

關鍵詞:匯率制度;人民幣升值;經濟風險

近年來,關于人民幣幣值問題的討論非常激烈,尤其是美元對歐元和其他主要工業(yè)國家貨幣的匯率呈現持續(xù)下跌的態(tài)勢。而由于人民幣被公認為與美元掛鉤,人民幣匯率再一次成為了全球矚目的焦點。世界上許多經濟學家和政府決策者紛紛呼吁中國對人民幣重估使其升值。

1目前人民幣匯率制度存在的問題

(1)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被動性。

從1994年起,實行結售匯制,絕大多數國內企業(yè)的外匯收入必須結售給外匯指定銀行,同時中央銀行又對外匯指定銀行的結售周轉外匯余額實行比例幅度管理。上述管理辦法,使央行干預成為必需行為。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國際收支出現大量順差,國家外匯儲備大幅增加。外匯儲備的多少成為一種信心指標,具有向下剛性,一旦外匯儲備下降,市場貶值預期驟增,會迫使中央銀行干預市場,以確保儲備的增長。

(2)匯率變化缺乏彈性。

由于我國國際收支連年順差,央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不可避免,因此人民幣匯率水平不純粹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影響。而因匯率波動幅度小于1%,匯率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定為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

然而,人民幣匯率的固定增加了無風險套利的機會。由于人民幣匯率基本固定,當國內外利率出現差異時,由于人民幣匯率無風險,便導致單邊套利機會的出現。盡管在我國實行資本項目管制的情況下這種套利存在一定的成本,但當套利收益超過套利成本時,套利會通過非法逃套匯等形式進行,這就增加了資本項目外匯管理的難度。而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的固定增加了無風險套匯的機會,也使投資者可以在國內以較低價格收購產品,在國外銷售后換取外匯,再兌換成人民幣,人民幣匯率的相對固定保證了這種投資行為無風險。

(3)匯率的形成機制不健全。

現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基礎即銀行結售匯制,強制結售匯使得市場參與者,特別是中資企業(yè)和商業(yè)銀行,持有的外匯必須在市場上結匯,不能根據自己未來的需求和對未來匯率走勢的預測自主選擇出售時機和出售數量,這種制度上的“強賣”形成的匯率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價格。

(4)形成匯率的外匯市場不完善。

目前我國外匯市場存在交易主體過于集中、交易工具單一的問題。銀行間市場主體主要由國有商業(yè)銀行、股份制商業(yè)銀行、經批準的外資金融機構、少量資信較高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央行操作室構成。從交易額來看,中國銀行是最大的賣方,中央銀行是最大的買方,雙方交易額占總交易量的60%以上。主體構成較為單一,交易相對集中,這也使得外匯交易帶有“官方與民間”交易的色彩。

(5)超額外匯儲備造成了資源浪費。

中國目前實際釘住美圓的固定匯率安排,使得政府有維持本國匯率穩(wěn)定的義務,為消化由于外匯管制產生的過度外匯供給,央行不的不直接入市大量買入外匯,從而積聚起巨額外匯儲備。

我國的外匯儲備大部分用來購買美圓債券,而近年來美圓債券利率持續(xù)低迷,我們從中得到的利息收益非常有限,這造成巨大的浪費。

2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經濟產生的影響

(1)人民幣升值的影響。

①投機帶來了不可預測的危險,如果人民幣升值的幅度是夠大,海外熱錢就會大量進入中國銀行體系,進行人民幣投機獲利,其結果是擾亂了中國的貨幣供給,滋長了房地產泡沫;而如果人民幣升值幅度不夠大,則將吸引更多的熱錢流入,豪賭人民幣會繼續(xù)升值。

②削弱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中國商品以“價廉物美”打進世界市場,人民幣升值必然會影響中國產品的出口以及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③外國企業(yè)來華投資數量將減少。中國的發(fā)展經驗證明,缺少外資,或者是外資驟減,將對中國的持續(xù)發(fā)展非常不利。雖然人民幣升值對已在華投資或在華擁有資金的外國企業(yè)家有利,因為他們的資產將會增值,但卻會使即將到中國投資的企業(yè)家裹足不前。因此,長期來看對中國經濟發(fā)展不利。

④對發(fā)展中國的國內旅游業(yè)不利。人民幣一旦大幅度升值,對中國國內旅游業(yè)發(fā)展將起負作用。當然,人民幣升值,也會促進中國人出外旅行,但由此帶來的外匯流失對中國也是不利。

⑤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將大幅度縮水。中國外匯儲備高達6000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日本。中國的外匯儲備以美元為主,只要人民幣升值,大量的美元儲備便會縮水。

⑥中國經濟有可能失控。維持貨幣匯率穩(wěn)定,對一個國家的經濟持續(xù)發(fā)展非常重要,中國金融貨幣體系還很不健全,一旦大幅度調整貨幣匯率,失控的可能性很高。

⑦導致其購買力提高,從而導致嚴重的通貨緊縮。而中國剛剛擺脫過去幾年物價大幅下跌的狀況,還沒有走出通貨緊縮困局。這可能會使中國公司更難以實現贏利,還將使問題纏身的國有銀行面臨巨大壓力。人民幣升值將給已經很脆弱的農村經濟帶來巨大挑戰(zhàn)?!叭胧馈币詠?,中國農民努力與低價進口農產品競爭,為此,政府也非常重視農村經濟政策問題。持續(xù)下降的國內農產品價格和更為便宜的進口農產品嚴重威脅了占中國總人口70%的農民的生活,并有可能導致一些社會問題。

(2)人民幣隨美圓貶值。

①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的下降可能招致主要貿易伙伴國家對中國更多的貿易制裁。這些國家實行貿易保護政策對中國出口帶來負面影響,將大于人民幣有效匯率下降帶來的收益。

②人民幣將面臨更大的升值壓力。近來人民幣非交割的遠起合約匯率與美圓名義有效匯率走勢表明,美圓貶值的同時人民幣升值壓力上升,這將帶來又一輪投機性資本流入,導致資產泡沫與投資過熱,對鞏固前期宏觀調控的成果極為不力。

③目前中國通貨膨脹壓力依然較大,有效匯率的貶值將增添通貨膨脹壓力,因為貨幣貶值提高了進口商品的價格,歷史數據顯示人民幣貶值通常會帶來消費價格的上升。國內通貨膨脹相對貿易伙伴的上升將抵消人民幣隨美圓貶值出口競爭力的作用。

3政策及建議

(1)應增強匯率彈性和靈活性。

改進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提高匯率生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應將目前國內企業(yè)的強制結售匯制逐漸過渡到意愿結匯制。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要素不足,其關鍵在于現行的強制結售匯制。對強制結匯制度的改革,可以考慮擴大允許保留經常項目外匯收入的企業(yè)范圍,企業(yè)通過對持有還是賣出經常項目外匯收入的選擇間接參與人民幣匯率形成;還可以考慮對現有允許保留外匯結算帳戶的企業(yè)擴大可以保留外匯的限額;另外,結匯寬限時間可以延長,允許企業(yè)經常項目收匯后在一定期限內可以不結匯,這樣企業(yè)可以選擇適當的價格結匯。

(2)培育健全的外匯市場。

從強制結售匯制過渡到意愿結售匯制后,可以考慮增加市場交易主體,讓更多的企業(yè)和金融機構直接參與外匯買賣,以避免大機構集中性的交易壟斷市場價格水平。增加外匯交易工具,目前外匯交易僅限于美元、日元、港幣的即期交易,而遠期交易、調期交易、回購交易、外幣期貨期權等交易手段沒有得到充分發(fā)展。由于我國目前實行實質性的盯住匯率,匯率風險較小,一旦采用較靈活的管理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幅度將增大,加入WTO之后,涉外經濟活動增多,匯率風險問題會顯得更為突出,開辦這些金融業(yè)務可滿足企業(yè)套期保值的需求。另外,遠期外匯交易形成的遠期匯率代表了銀行和企業(yè)對匯率的預期,有助于即期匯率的確定。(3)制定合理的匯率波動區(qū)間,增加人民幣匯率靈活性。

人民幣匯率波動區(qū)間大小的確定,應綜合考慮一系列因素,包括:實際有效匯率;月度交易余額;季度國際收支余額的變化;國際儲備的充足性與變化趨勢;人民幣利率水平等等。

當前,支持一個“較窄”的波動區(qū)間的理由是:我國宏觀經濟承受匯率波動的能力還相當弱;現代企業(yè)制度改革剛剛起步,企業(yè)的外匯風險意識不強;中央銀行的監(jiān)管能力不足。支持一個“較寬”的波動區(qū)間的理由是:有利于獨立地執(zhí)行貨幣政策;一個較寬的波動區(qū)間可以使均衡匯率在發(fā)生變化后仍然維持在波動區(qū)間范圍內;加入WTO后,國際收支狀況可能出現較大波動。

綜合這兩方面的理由,擴大匯率浮動區(qū)間應分步驟實施。當前要用足0.3%的浮動區(qū)間,允許匯率每天可以上下波動一兩百個基本點,這將向市場傳遞一個央行減少干預的信號,有利于市場正視匯率風險。待市場逐漸適應匯率波動后,再視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和外匯市場供求狀況逐步擴大浮動區(qū)間。

(4)擴大聯系匯率的基礎。

為求匯率的穩(wěn)定,有必要擴大聯系匯率的基礎。在歐元通行后,世界上已有兩種主要貨幣,若聯系匯率只盯住美元,就不夠穩(wěn)定。這在過去兩年美元對歐元貶值的過程中,已可看得清楚?;旧戏€(wěn)定的聯系匯率應跟著一籃子具有大權重的生產國或貿易國的貨幣。

(5)變動聯系匯率的權重。

我國過去10年的年均經濟增長率均在8%上下,外匯儲備亦大幅度增加。未來10年此一趨勢仍將繼續(xù),人民幣面臨長期升值的壓力,人民幣的升值將是無法避免的。若人民幣匯率長期偏低,對國內勞動力密集型企業(yè)只具有短期好處,在長期競爭中反而會壓抑這些企業(yè)追求技術進步的積極性,可能使它們錯失向技術進步型轉變的最有利時機,因此對我們最有利的政策應是使人民幣緩慢升值。在聯系匯率機制中,決定人民幣升值還是貶值,以及升值或貶值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各幣種所占的權重。根據各幣種間匯率的變動及時調整各幣種的權重,即可使人民幣保持理想的升值幅度。

(6)改進和完善中央銀行的干預機制。

減少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頻率。目前,央行入市干預的交易日數超過總交易日數的70%,對銀行間市場敞口頭寸基本全額收購或供應,可以說主導了市場匯率的形成。擴大匯率波動區(qū)間后,中央銀行應減少市場干預頻率,除非當市場匯率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形成趨勢性的、較長時期內的低估或者高估,并可能對經濟運行產生不利影響時,中央銀行才入市干預。

(7)協調好資本項目開放與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關系。

我國資本項目開放動因來自內部與外部,內部原因包括:有利于我國擴大利用外資,與國際經濟接軌,實施“走出去”的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并減輕資本管制的成本等。外部原因是:發(fā)達國家和國際經濟組織(如IMF)要求發(fā)展中國家開放資本項目的壓力,加入WTO后國際資本流動的增加要求放松對資本的管制。

應該看到,我國資本項目開放的條件還遠不具備:匯率機制僵化,國際貿易剛剛開始自由化,國內價格尤其是利率還沒有市場化,微觀基礎尤其是商業(yè)銀行還沒有實現商業(yè)化運作,貨幣當局的監(jiān)管能力還十分不足。在這種情況下,開放資本項目尤其是短期資本項目必然帶來對人民幣匯率的投機性攻擊,造成國內經濟的動蕩。

與資本項目開放的收益相比,開放的成本相對較高,因此,資本項目的開放應貫徹積極穩(wěn)妥、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則,在資本項目尚未完全放開之前人民幣匯率應繼續(xù)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在資本項目完全放開之后再采用獨立浮動的匯率制度。

參考文獻

[1]王雅范,管濤,溫建東.走向人民幣可兌換:中國漸進主義的實踐[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