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護理學基礎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時間:2022-05-07 04:38:11
導語:中職護理學基礎課程改革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
以滿足社會發(fā)展和企業(yè)創(chuàng)新對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新的需求為目標,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人為本、以德為基;以學為尊、自強不息及以就業(yè)為導向的辦學方針,結合中等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際情況,探索護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
二、課程改革目標
對護理學基礎進行課程改革后在教學中全面推廣,可使更多學生受益,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受用人單位歡迎的實用型、技能型護理人才,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教賽結合”的目的。
三、課程改革步驟
第一階段:調研階段。布置2016級護理專業(yè)學生填寫護理學基礎教學質量調查問卷,匯總調查情況,形成調查報告。第二階段:實施階段。1.制訂護理學基礎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嚴格按方案執(zhí)行教學改革。2.將2016級護理4個班250人,分為兩組,1、2班作為試驗組采用新教學模式開展教學,3、4班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選取近年國賽、區(qū)賽項目中的心肺復蘇、靜脈輸液、吸痰、無菌技術、鼻飼技術、口腔護理6個項目對2016級學生進行前后兩次測試,通過測試了解護理學基礎課程改革后教學質量的改變。3.選拔及培訓選手,參加2016年欽州市級、廣西區(qū)級護理技能比賽,總結比賽結果,對比研究,完成相關研究論文。4.進行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課時調整,將研究結果形成護理學基礎研究報告,完善課程改革實施方案。第三階段:總結階段。1.對課程改革實施方案進行總結、反思、修改。2.出版《護理學基礎》教材,建設護理學基礎課程資源庫。
四、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一)課程教學改革。1.課程體系改革。護理學基礎是中等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護生形成整體護理觀、掌握護理技能、培養(yǎng)職業(yè)能力、形成良好職業(yè)素質的重要課程。通過該課程教學的改革,修訂新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課程體系,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之形成系統(tǒng)化的能力體系。2.課程設置的改革。本著“理論為基,實踐為重,突出能力,以人為本”的原則,確立教學重心轉移為實訓的改革重點,重新修訂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案。原護理學基礎理論課為80課時、實踐課100課時,護理學基礎理論課為0課時、實踐課為90課時,兩門課程總的理論課時與總的實踐課時比為8∶19。調整后護理學基礎理論課為88課時、實踐課為100課時,護理學基礎理論課為0課時、實踐課為138課時,兩門課程總的理論課時與總的實踐課時比為44∶119,增加了實訓課課時比例,突出技能操作。3.教學方法的改革。(1)改革理論教學:在理論課的教學內容中貫穿“護理程序”的教學方法,向學生傳授以護理對象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從生理、心理和社會等諸多方面全面評估成人的健康狀況,進行護理評估,分析護理診斷、護理措施及專科護理技術操作等。注重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運用案例教學法、微格法等多種靈活、生動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采用現信息化教學,使用數字化校園、“雨課堂”等,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建設護理學基礎課程資源庫,建立在線輔助操作系統(tǒng),形成“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疑為主軸、練為主線”的教學模式。(2)改革實踐教學:一是改革護理實踐教學模式,將傳統(tǒng)的“示教—模仿—練習—小結”的實驗課教學模式改為按護理程序的“評估—計劃—實施—評價”四步驟進行教學;二是改革護理實踐教學安排,將原來的“基礎—專業(yè)—醫(yī)院見習”的“三段式”模式改為“四階段”,即“基礎—專業(yè)—臨床見習—實訓基地實踐鍛煉”,實訓逐步融入的漸進式模式;三是實施以醫(yī)院、社區(qū)為基地的臨床教學改革。(二)課程教學過程的改革創(chuàng)新。改革教學理念,構建適應我校護理生的“教—學—做—賽”一體化教學模式,旨在提高護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其人文關懷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1.修訂教學課程標準。以護理技能大賽的比賽要求和評分標準為指南,以知識和技能結構要求為導向,引領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改革,把握“必需、夠用、提升”三個尺度,大膽引入行業(yè)新標準、企業(yè)新技術、崗位新技能,使理論教學和崗位內容相結合,實踐教學和生產實際相結合,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目的。吸收醫(yī)院、其他院校和護理學專業(yè)委員會的指導意見后,完善護理學基礎實踐操作標準。2.改革護理技能教學。(1)將比賽要求融入教學過程,以護理工作任務為驅動,形成“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教學中,將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以項目化的形式融入競賽活動中,以理論講解切入、以護理操作訓練、以技能比賽檢驗,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鏈,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應用“以賽帶教、以賽促學、以賽精藝”教學模式,教學過程包括4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教學→練習→競賽→考核,構成一個有機整體。(2)在實訓中引入競賽式教學,定期開展組與組之間的操作比賽,并將比賽結果計入考核成績,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強化參與和競爭意識,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組織課堂內階段比賽和課堂外校級護理技能操作比賽,每個單元章節(jié)教學結束后,組織班級內部小組間進行技能比賽。3.搭建競技平臺,提升競技能力。建立常態(tài)化的校級技能比賽制度,定期舉辦護理技能操作比賽,舉辦形式多樣的“臨床護理技能大賽”和“512護士節(jié)系列活動”,為學生搭建競技平臺。通過班級、校內、市賽、區(qū)賽等技能大賽,提高競技能力。4.建立護理技能操作大賽團隊。(1)成立一支培養(yǎng)學生參加護理技能操作大賽的教師隊伍,通過篩選學生進行鍛煉培養(yǎng),為參加本省、本市的各種護理技能操作大賽做好賽前準備。(2)從在校護生中選拔優(yōu)秀選手,組建護理專業(yè)技能學生培訓團,經過大賽的鍛煉,在日常的學習中使這部分學生起到帶頭作用,通過他們進行示范,幫帶其他學生,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3)實行導師制,聘請行業(yè)專家和護理教師擔任指導老師,每周至少開展兩次指導活動。(4)進行護理技能大賽活動的常態(tài)化運作,選拔和集訓形成良性循環(huán),實現“四個促進”,即促進辦學模式改革,促進課程教學改革,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實訓基地建設。五、課程改革預期成效通過護理學基礎課程改革實施,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受用人單位歡迎的實用型、技能型護理人才,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教賽結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段慧琴.技能比賽對培養(yǎng)中職護生執(zhí)業(yè)能力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14):4.
[2]劉艷.通過對護理技能大賽的導向分析促進護理專業(yè)課程改革[J].職業(yè)教育(下旬刊),2015,(11):89-90.
[3]伍媚春,王蓉,段功香,等.《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中“教—學—做—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教育現代化,2018,5(08):85-86.
[4]馬國平,牟英君,張艷,蔣繼國.護理學專業(yè)課程實訓項目整合設計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4,28(03):377-378.
[5]封先洪.對《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3,(48):281-282.
作者:勞斌章 單位:欽州市衛(wèi)生學校
精品范文
10中職英語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