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核心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25 11:35:00
導語:依法治國核心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還把依法治國作為是“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項基本內容。
法治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的一項偉大的發(fā)明。因為別的一切發(fā)明使人類學會駕馭自然,而法治使人類學會自己駕馭自己。曾強調:“依法治國是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和政府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重要方針?!?999年九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睂⑵渥鳛閼椃ǖ牡谖鍡l第一款。這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破天荒的事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國方略的重大轉變。
依法治國雖然只有四個字,卻是一種治國思想體系、一種治國原則體系和一種治國制度體系的總成,包含有豐富的內容。在這一整套的龐大體系中,憲法占據(jù)著至關重要的位置。同志在紀念現(xiàn)行憲法公布實施20周年的大會上強調:“實行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貫徹實施憲法。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一項根本任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這是因為,憲法是法治的標志,沒有憲法,就沒有法治,就不可能實行真正意義上的依法治國。在很大程度上講,依法治國就是依憲治國,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核心。
第一,沒有憲法,法治社會得以建立的民主政治就無法得到確認和保障。
民主政治是法治社會的基石。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也有法律,但是不能夠稱之為法治社會,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不是民主社會。有了民主,法治社會才得以建立。一旦抽調民主這塊基石,法治的大廈將會不復存在。民主這個法治社會的基石,是依賴于憲法來維護的。憲法之所以在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中占據(jù)至高無上的地位,成為“法律中的法律”,是因為憲法直接捍衛(wèi)著人民群眾在國家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捍衛(wèi)著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沒有憲法,民主的事實無以得到法律的確認;沒有憲法,各項基本民主制度的建立,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一國兩制”等等,無法得到實現(xiàn)。
第二,檢驗一個國家是否法治國家的標準,不在于它是否擁有完備的法律,而在于它是否擁有切實發(fā)揮作用的憲法。
中國春秋時期就有法家,提倡以法律治理國家。到了戰(zhàn)國時期,法家發(fā)展成為具有極大影響的政治派別。但是人們并不認為戰(zhàn)國時期有什么法治國家。如果以一個國家是否具備完備的法律為標準,來衡量這個國家是否法治國家,那么我國歷史上的唐朝、明朝、清朝等朝代都可以稱之為法治國家。甚至連希特勒法西斯德國都可以稱之為法治國家-希特勒法西斯的重大政策和舉措,都是有法律依據(jù)的,包括其大肆屠殺猶太人,也是有法可依。不僅如此,一個國家擁有了憲法,也不等于它就是法治國家。比如袁世凱、曹錕、段祺瑞時期都是有憲法的。
判斷一個國家是否法治國家的根本標準,在于是否有切實發(fā)揮作用的憲法。憲法能夠實實在在發(fā)揮作用的國家,就是憲政國家,也就是法治國家。
第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各項權利不受侵犯,而憲法則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權利,是為了實現(xiàn)馬克思所說“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自由發(fā)展的條件”。依法治國的目的有很多,它有助于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有助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設,有助于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社會秩序……在眾多的目的中,保障公民權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權利的正當行使則是其根本的目的。公民權利得不到保障,其他的目的也無法實現(xiàn)。
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判斷是否法治國家一個重要標準,是公民權利得到保障的范圍和程度,而公民權利得到保障的范圍和程度,主要在于憲法的相關規(guī)定。
我國現(xiàn)行憲法,即1982年憲法,為了體現(xiàn)保障公民權利的原則,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放在“國家機構”之前,改變了以往放在“國家機構”之后的慣例。雖然只是次序的調整,但它反映了法治國家一個基本原則-公民權利優(yōu)于國家機構的權力,保障公民權利是建立法治國家的前提,國家機構是用來保障和實現(xiàn)公民權利的工具。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還特別把“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我國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