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黎的詩范文
時間:2023-03-26 04:27: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楊黎的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歷史素養(yǎng);歷史解釋;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歷史素養(yǎng),是通過日常教化和自我積累而獲得的歷史知識、能力、意識以及情感的有機構成與綜合反映。其表現(xiàn)方式是,能夠從歷史和歷史學的角度發(fā)現(xiàn)、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富有個性的心理品質(zhì)。從低到高依次包含:歷史知識、歷史學科能力、意識和價值觀、思考問題、觀察問題,最終解決問題。 “歷史解釋”素養(yǎng)是以史料為依據(jù),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能力?!皻v史解釋”的素養(yǎng)是建立在“時空觀念”“史料實證”等核心素養(yǎng)基礎之上,同時為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這一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造條件。因此,它能綜合體現(xiàn)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
但歷史往往是從常人頭頂飛過的。一方面,歷史學家研究的“歷史”并非真實的歷史存在,而只是歷史存在遺留下來的一部分史料中介,如文獻、文物、遺跡、社會習俗和心態(tài)等等,但這些史料中介無論多么豐富和真實,其本身卻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它也不會自己說話;另一方面,歷史學家注重記錄的大多是上層政治的演變、精英思想的走向,卻往往找不到微小個人是如何被歷史浪潮所推動的記錄,也找不到對歷史事件是如何影響了我們的柴米油鹽、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路徑,甚至左右了我們喜怒哀樂的記錄。所以,“歷史”必須要通過歷史學家復雜的思維過程才能顯示出來。這種思維過程的結果顯然不是真實的歷史存在,而是深深打上歷史學家烙印的一種歷史解釋,也就是史學。
由上述分析可知,高中生主要的學習對象歷史教材(史學)是而且只是編撰者對“歷史”的一種解釋而已。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發(fā)現(xiàn),由于一直受“教師”和“考試”的影響,學生往往把歷史教材(史學)等同于“歷史”。作為一種連續(xù)反應,高中生普遍認為高中歷史教材的內(nèi)容就是真實而全面的歷史存在。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更顯重要。
高中生這種“歷史解釋”意識的養(yǎng)成不是僅靠一、兩次的說教或一、兩節(jié)課的灌輸就能夠完成的,它需要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一個比較好的途徑是“用兩條腿走路”――教師一方面借助平時必修課程的教學不斷進行點滴滲透,另一方面借助相關校本選修課程的開發(fā)和開設進行培養(yǎng)。
以必修課程為例。我經(jīng)常告訴學生:教材中大歷史的走向,實際上規(guī)定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而我們這些平常人聚合起來,就是整個“社會”,這個由我們自己組成的社會歷史,卻常常被忘記、被埋入塵埃。因此在講述基礎知識之外,多引導學生把自己置身于那個時代,去感受歷史。讓學生懂得,教材上的觀點僅僅是一種大眾觀點,并不一定是最佳解釋。我在講《》一節(jié)課評價時,“了清王朝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臨時約法》”,這無疑是重大的歷史進步。在歷史教材中,這段歷史常常也就是這樣點到為止了,但當時普通人的生活是一個什么狀況呢?我從一本人物傳記中看到篩霾牧希第一個大意是講農(nóng)村一個走鄉(xiāng)串村挑擔貨郎,他苦苦經(jīng)營積攢起來的一點家產(chǎn)和一個布匹雜貨攤在后幾遭土匪洗劫,一個當時尚算殷實的農(nóng)商兼營戶,在頃刻之間便傾家蕩產(chǎn),連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威脅,連這樣一個鄉(xiāng)間小商販的“事業(yè)”都無法存活下去;第二個材料講的是城里的狀況,說的是后某新任縣官想整頓社會秩序,抓了幾個私鹽販子和流氓,在衙門過堂,結果被捉的鹽販子和流氓在大堂上鬧起來,縣官管不住自己跑了,最終由前朝末任知縣,對聚集在那里的群眾說了幾句話,“只覺得群眾還是尊重他”,最后總算沒有釀成暴亂。我把這兩個材料補充進課堂,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當時這場社會變故對社會的影響,很輕松的講解了的巨大意義,同時繼續(xù)設問,作為普通人在我們這個時代愿不愿意再經(jīng)歷這樣的社會大混亂呢?如果不愿意如何來解決社會上出現(xiàn)的問題呢?學生回答,可以通過不斷深化改革來解決?繼續(xù)設問,怎么改革呢?學生回答,完善“法治”追求社會的公平和正義,還有學生講要進行制度建設等。教學實踐證明,這一節(jié)必修課程不僅很好地提升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讓學生對歷史教材的“歷史解釋”屬性理解更深。
再以校本課程教學為例。我開設的一門《大國崛起――帝國春秋》集影視欣賞、歷史還原、歷史作品、情景模擬于一堂。引用了馬丁?基欽在《劍橋插圖德國史》和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孟鐘捷著《德國簡史》的部分材料,加上紀錄片《大國崛起》一起探討德意志歷史的復雜性,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視角去感悟德國歷史中所包含的種種極端化的矛盾。一個孕育了路德、古滕貝格、巴赫、歌德等科學和文化巨人的國度,為什么對自己的民族和文化特質(zhì)如此困惑和憂慮?這樣一個擁有高度文明和先進文化的民族,怎么會委身于納粹黨人統(tǒng)治下,對歐洲猶太人實施種族滅絕?一個曾委身于納粹主義的國度,如今怎么會變成歐洲邁向后民族主義之路的主發(fā)動機?多角度多觸角的歷史素養(yǎng)感知,雖然有很多歷史的碎片,但又通過德國國家的發(fā)展軌跡這一線索勾連使課堂不散,同時讓學生自己收集相關德國歷史的資料,從而形成自己的歷史解釋,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 “歷史解釋”的屬性。如果在平時校本課程教學中,教師堅持有意識地引用不同歷史解釋的最新學術成果,就可以逐步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
【參考文獻】
[1]王彬.歷史解釋的反思與重構[J].人文雜志,2007年05期 6
篇2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探究
一、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
初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以學科認識技能為基礎,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相結合,能夠滿足特定現(xiàn)實需求的綜合品質(zhì)和相關能力。歷史核心素養(yǎng)是對學生學習歷史之后所形成的獨特的,具有學科特點的結果,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具有歷史學科特征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yǎng)。學生必備的一種素養(yǎng)就是歷史的核心素養(yǎng),這是學生不可缺少的,培養(yǎng)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可以對學生的自身發(fā)展和進入社會后的適應能力提供一個好的基礎,所以學生需要形成一定的道德修養(yǎng)與核心能力。初中的歷史課本中有很多關于世界和我國的歷史文化,老師可以通過對教材內(nèi)容的講解,讓學生了解一定的歷史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二、核心素養(yǎng)的現(xiàn)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而初中的歷史文化的學習與國家的教育教學要求非常相符,它是以培養(yǎng)歷史核心素養(yǎng)為重要內(nèi)容,需要每個老師重視。目前,我國中學生的史料認證的運用和態(tài)度意識很薄弱,對歷史概念的理解及其歷史學習的方法都存在問題。因為歷史在初中的考試分值比例中占很小的部分,所以很多學生都不太重視歷史知識的學習,只把時間掛在數(shù)語英這些科目上,而一些歷史老師一直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歷史的學習沒有產(chǎn)生興趣,而且也忽視對課堂趣味性的營造,導致很多學生不愛學歷史,認為歷史課堂枯燥乏味,還有一部分老師進行教學時一直表現(xiàn)嚴肅刻板的形象,也導致學生不愿意接觸歷史,久而久之,不利于對學生培養(yǎng)歷史核心素養(yǎng)。
三、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分析
學校開展歷史的教育教學,是為了能夠讓學生了解到世界發(fā)展的歷程,了解一個事物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學會運用辯證的觀點去看待任何一件事情,從歷史的教訓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學習歷史就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發(fā)展自身以及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為學生的將來奠定一個科學的基礎。初中時期是學生集中學習歷史知識的一個時期,也是培養(yǎng)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時期,所以老師要重視這一時期的歷史教學活動,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思考能力,教會學生用歷史的觀點看待問題。1.構建學生為主的歷史教學模式。老師要以歷史核心素養(yǎng)為標準,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讓學生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進程,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老師應該重視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和學習歷史知識,在學生遇到問題時,老師可以進行正確的指導和講解。因為初中歷史課本的內(nèi)容比較枯燥難懂,所以在歷史課堂上難免會出現(xiàn)學生抗拒的現(xiàn)象,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利用歷史素材和網(wǎng)絡視頻吸引學生讓他們對學習歷史產(chǎn)生興趣,在課堂上請學生分享自己對素材或視頻中的歷史事件的看法。2.引導學生歷史事件進行分析。歷史的學習對學生的發(fā)展有非常大的意義,他們可以從過去的歷史事件中總結出失敗的教訓和成功的因素,運用到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改革對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十分重要,如果一個國家的制度和文化不能順應時代的發(fā)展,不進行改革,那么就會落后于世界,發(fā)展將會停滯不前,很多國家都認識到了這一點,不斷對國家的制度和文化進行改革,促進國家的發(fā)展。老師可以在改革這一歷史知識進行教學時,運用具體的實際進行教學,讓學生對改革的意義內(nèi)容等能夠有一個清楚的理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3.用正確價值觀念分析歷史問題。為了能夠讓學生真正的體會每個歷史事件的發(fā)生以及每斷歷史發(fā)展的人物故事,老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如果遇到困難,老師可以讓學生先通過書籍進行查找解決,如果實在解決不了,在進行相關的指導。在對歷史人物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都要注意不能以自己的喜惡來進行評價,要讓學生也學會用客觀的角度去評價歷史,引導學生通過多方面的因素來綜合評價每一個歷史人物。
篇3
關鍵詞 實驗培養(yǎng)能力
一、注意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是中學物理實驗能力中的基礎能力。由于中學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活動常常不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那個事物刺激性強,就被那個事物所吸引,而對那些應該觀察的現(xiàn)象卻“視而不見”,或者是漫無目的的看。因此,在初中階段物理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演示實驗和指導學生實驗時,應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去觀察,有方向地主動思維,從而獲得有關知識。如演示“光的反射”這一實驗時,應指明觀察的重點是:(1)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及法線三者之間的位置關系;(2)反射角與入射角兩者之間的大小關系。這樣就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對關鍵的物理現(xiàn)象的觀察上,而達到預期的實驗教育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要指導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如“水的沸騰”這一現(xiàn)象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司空見慣,在做這個演示實驗時他們往往不太在意,這時就應該指導學生觀察水沸騰時氣泡在上升的過程中的體積變化情況及在液面上的破裂放氣情況,以幫助學生對“沸騰”的概念形成正確的認識??傊灰龑У卯?,就能使學生的觀察能力逐漸敏銳起來,并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聯(lián)想。
二、加強動手,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實驗操作能力是中學物理實驗能力中的基本能力。人的能力是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地形成,發(fā)展和鞏固起來的。學生只要通過實際動手實驗,才能不斷地形成具有實驗能力。但是,學生動手做實驗若只是按照課本機械地操作,則不僅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相反會削弱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挫傷學生動手實驗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物理實驗課中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導作用,有計劃,有針對地指導學生實驗,以逐步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初中物理實驗中用到的基本儀器的能力,實驗前要使學生了解儀器的構造原理及使用儀器的基本要求,然后再進行操作。如學生在做“電流表的使用”這一實驗前,必須幫助他們弄清:不同量程的大小及選用,表頭的讀數(shù),正負接線柱如何連接及如何將指針調(diào)零等等。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要有計劃分階段進行,才能逐步做到熟練。例如串,并聯(lián)電路的連接,可讓學生先學會串聯(lián),再學習并聯(lián)電路的連接,并且在練習用實物連接之前,先用模型進行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還要配合教學鼓勵學生自己平時多動手做小實驗,小制作,養(yǎng)成愛動手的好習慣。如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第二節(jié)重力中“想想做做”自制“不倒翁”。有的同學用常用雞蛋,膠水,一些重物及裝飾物品若干自制不倒翁:在雞蛋的尖頂端開個小孔,用吸管或其他任何方式將蛋清,蛋黃取出,形成較完整蛋殼。將小重物放入雞蛋中,用膠水固定在底部,用裝飾品或顏料將雞蛋外部按喜好裝飾即可。操作及現(xiàn)象:將其左右壓倒,仍頑強的恢復到豎直狀態(tài)。學生動手能力增強了,又可以促進思維,增加學習的興趣。
三、改進物理實驗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1、盡可能做到“一個物理規(guī)律可用多個實驗來探究,一個或一套器材可探究多個物理規(guī)律”
如在探究“流體流速與壓強”的關系時,我和同學們一起設計了這樣幾個實驗:①硬幣跳高②向兩平行放置的紙中間吹氣③用玻璃管向兩靠近的乒乓球間吹氣④將乒乓球壓入漏斗內(nèi),用嘴向漏斗細口吹氣⑤用一支兩端開口的玻璃管,將其一端豎直插入有顏色的水中,再用另一支玻璃管向前一支玻璃管的上端水平吹氣。這樣通過多個實驗探究同一個物理規(guī)律,不僅讓學生感到通過探究所獲得的結論是可靠的,更讓同學們感到課本上的實驗不是唯一的,可以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這樣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活躍學生的思維,可以激發(fā)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欲望,使之達到不同層次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同樣在物理實驗過程中,將同一器材盡可能地應用于不同實驗之中,顯示盡可能多的實驗現(xiàn)象,發(fā)掘實驗器材的新用途,也能實現(xiàn)創(chuàng)新。例如用鋼鋸條可以做許多實驗:探究發(fā)聲原因、音調(diào)跟頻率的關系、響度跟振幅的關系、力使物體產(chǎn)生形變、磁化、光的直線傳播、導電性能等等,這樣的實驗環(huán)境,能引導學生求異、求新,而不要拘泥于一種思維定勢,能在實驗中創(chuàng)出新意。
篇4
教育是愛的事業(yè)。從古至今,無論老師、教育家的成功事例都表明,愛是巨大的教育力量,沒有對學生的真誠熱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當學生被教師的關心、愛護、誠摯所感動,他們就會把自己內(nèi)心的“秘密”傾吐給他所信任的老師,并聽從教師的引導,從而改正自己的缺點。反之,如果對學生冷漠、諷刺、挖苦,則必然導致師生的對立,并最終走向教育的失敗。可見,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老師必須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享受到平等的權利。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允許有偏私,而必須一視同仁。教師的職業(yè)道德也決定了不能只關心成績好的學生,不能偏愛聽話的學生。
例如,四(2)班的張某某同學是個特殊的孩子,由于小時候得乙腦的關系,其智力稍低于同齡小朋友。他平時上課時經(jīng)常搗亂,下課又經(jīng)常被同學欺負,班級里的其他學生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筆者想起了前蘇聯(lián)的一位教育家曾說過的話:“漂亮的孩子人人都愛,愛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師真正的愛?!币虼?從教這個班的第一節(jié)課開始,筆者就決定要在課堂上給這個并不討人喜歡的孩子更多的愛。在下課時跟他講好,如果一個星期的英語課他都表現(xiàn)很好的話,就送他一樣禮物。果然在第一個星期的課上他表現(xiàn)得尤為認真,也不去打擾任何人上課,筆者也履行自己的諾言,送給了他一樣小禮物。慢慢的,他就養(yǎng)成了上課不搗亂的習慣。后來,不僅在課上真的認真起來,而且還在成績上有了明顯的進步。
1.愛學生,首先就要了解學生。在開學初期,筆者發(fā)現(xiàn)四(1)一個叫諸某的女孩在英語課中總是不認真,總是要筆者看著她好久,她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翻開書來讀。幾節(jié)課后,筆者有一天忍不住批評她:“你怎么老是不認真上英語課,每節(jié)課都只知道玩!”話剛講完,旁邊的學生就起哄:“老師,她是外地人?!薄袄蠋?她是這個學期剛來的?!薄袄蠋?她很笨的。”諸同學聽了這些后,難過得留下了淚水??梢?她的心靈已受到了傷害,而筆者的態(tài)度又會對這個孩子造成較大的影響。于是,筆者在思考片刻后,沉下臉來對其他孩子說:“什么外地人,本地人,你們?yōu)槭裁凑J為外地人就差?老師也是從外地畢業(yè)回來的?!苯又?又用溫和的態(tài)度對諸同學說:“英語課聽不懂怎么不來問老師呢?老師課后教你好嗎?”課后,在對她輔導時,又鼓勵她:“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看,老師就教了你一次你就懂了。外地人、本地人又有什么關系呢?老師相信你以后一定會有出息的?!焙髞?她逐漸跟上了教學進度。這件事后,“不宜過早地給學生下結論,用過激的語言訓斥學生。”這句話又成了筆者的座右銘之一。
2.平等地對待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不僅指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所有學生,也指教師應和學生保持平等的地位。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學生保持一樣的高度,并以學生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有心去了解、剖析、關愛學生,為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學生之間的平等,更應是教育者和學生間的平等,教育者和學生之間的平等是平等教育和民主化教育的基礎。因此,老師要真正走到學生中,以營造一種和諧、等高的氣氛,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里率真地袒露他的一切。
3.在生活和學習上關心、照顧學生。關心、照顧學生是教師的責任,但同時也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立意識,訓練學生的自立能力和抗挫折的心理能力,使之在沒有大人照顧的時候,能夠較好地處理自己的生活;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能夠自強不息,只有這樣的照顧才是真正關心學生。人的一生很難一帆風順,且未來的社會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也會越來越大,沒有相應的抗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立意識、自立能力,就很難立足于社會,更難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新時期要求培養(yǎng)具有競爭意識,獨立性強,富于創(chuàng)造精神的開拓型人才,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就要信任、激勵、鼓勵學生。同時,教師不能過分地照顧學生,要破除“以教師為中心,手把手領著走”的觀念,改變教師包攬一切的做法,以增強班機管理的民主意識,使班級每一個成員都以主人公姿態(tài)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實行班級干部輪換制,為學生充分施展個性特長創(chuàng)造條件,從而達到將學生培養(yǎng)成開拓性人才的目的,而這些觀念和做法都以教師尊重、信任學生為前提。另外,也不能忽視了孩子的精神生活。少年兒童一般都具有渴望得到承認、信任、理解的心理需求,隨著年齡的增長,交往范圍的擴大和個體意識的增強,他們的自我表現(xiàn)欲望和自我榮譽感也會增強;他們把自己看做是“小大人”,在他們眼里,大人做的事情都想做,都能做,獨立性、自主性也在逐步加強。他們思維靈敏,思想活躍,上進心強,自尊心強。因此,教師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加以正確引導。教師只有信任學生,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fā)學生上進的動力;只有尊重和信任學生,才能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只有尊重和信任學生,才能產(chǎn)生“期望效應”,防止“意義障礙”。
篇5
②為了能在幫派中顯得“出色”,我甚至給別人起過一些侮辱性的綽號。起初,那些同學仰起臉來狠狠瞪我的目光就像鞭子一樣抽在我的心上,但在死黨們的吹捧和贊揚下,我也就漸漸麻木甚至洋洋得意起來,直到有一天我當面侮辱了班吉明。這個小個子男生連看都沒看我一眼,冷笑著從我身邊走過。我聽見他輕輕地對我說:“因為鄙視,我懶得抬頭?!蔽覑佬叱膳剞D過身去咒罵他,卻看見了站在不遠處的父親,我的臉一下子變得煞白。
③父親對我的管教一直非常嚴格。從小他就教育我,要像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與伙伴們真誠而友善地相處。我以為父親會狠狠地教訓我,然而,父親卻只是走到我面前,十分嚴肅地對我說了兩句話,拍拍我的肩膀走了。
④那天我一直呆呆地站在那里,好久才發(fā)現(xiàn)自己哭了。
⑤第二天,我非常堅決地退出羅克斯的幫派,我不在乎他們的不解與嘲弄;我真誠地向自己過去傷害過的每一個人道歉,包括我的父親;我申請加入了?;@球隊,一年后,我當上了隊長……
⑥光陰荏苒,很多年過去了,我一直都是非常高的個子。從當初那個青澀的男孩到現(xiàn)在略顯啤酒肚的大叔,我永遠要比同齡人高出許多。但個子不是問題,真的。我的朋友們很喜歡和我聊天,他們常常仰起臉來對我露出會心的微笑。我兒子的個子也很高,當這個小家伙開始為自己的高個子煩惱時,我就會一遍又一遍地告訴他兩句話,也就是父親當年提醒我的那兩句話:
⑦“你只有尊重別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既然大家都要仰頭和你說話,請給他們一個仰視你的理由?!?/p>
(選自《讀者》,王流麗/編譯,略有刪改)
注:文中的“我”是沙奎爾?奧尼爾,他是美國NBA著名前中鋒,身高2.16米,外號“大鯊魚”。
1.結合文意,理解標題“仰視的理由”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能表明全文主旨的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全文主要內(nèi)容看,你認為文中的“我”和“父親”是怎樣的人。請分別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體會“那天我一直呆呆地站在那里,好久才發(fā)現(xiàn)自己哭了”一句中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你發(fā)揮想象,在第④段后補寫一段話,描繪“我”當時的心理活動。(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
香港有風,政府曾經(jīng)制作過“風力資源圖”顯示香港不同地點的風力資源數(shù)據(jù),但8年前離島南丫設立首個風力發(fā)電站后,第二座風力發(fā)電站一直因為居民反對沒法繼續(xù)興建。
香港好陽光,根據(jù)香港大學建筑學系報告,香港日照充足,絕對有利用太陽能的可能。但市區(qū)高樓林立、密度過高,太陽能裝置很難運作。再者,太陽能轉化為電力的效率極低,目前大多是將其轉化為熱能,例如大學宿舍和體育場館的太陽能熱水器。
香港有河,但水力資源不足以供應大型的水電裝置。某些地區(qū)可以設置小型或者微型的水電站,然而香港大部分河流都分布在郊野公園,發(fā)電設施會影響生態(tài),冬天還有可能斷水,并不是可靠的電力供應。
香港有海,多間大學先后試驗從海浪收集能量,只是,潮汐能資源潛力平均只有一天13.7 kJ/m2,結論是不值得為這小數(shù)值影響航運和觀光業(yè)。
香港有好多垃圾,拿去焚燒不就可以發(fā)電?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未經(jīng)分類回收就燒掉太浪費了。想來想去,香港唯一比垃圾還多的就是香港人!
人力發(fā)電仍然很新奇,網(wǎng)上不乏有趣發(fā)明:跑鞋可以把運動的能量轉化為電力給手機充電;敲打計算機鍵盤可以給顯示器供電;連小孩玩搖搖木馬也可以把產(chǎn)生的電存入手電筒晚上看書……其中有推上市面的產(chǎn)品,例如飽受地震停電困擾的日本,很早便有手搖電筒兼充電器、手搖發(fā)電收音機。2006年Sony還推出odo系列的環(huán)保概念產(chǎn)品:相機的圓輪連續(xù)轉動15秒,就有足夠電力拍攝一張相片;攝影機像削鉛筆機般轉動曲柄,就可發(fā)電拍攝錄像;還有滑動底部的滾輪就可看電影的放映機;把手指觀景窗的圓洞旋幾個圈就可以拍攝的相機。
香港也有商業(yè)機構發(fā)展人力發(fā)電及再生能源。一次我開新書會,希望有一輛單車可以讓人們一邊踩一邊發(fā)電,就聯(lián)絡上了龍源集團(Motorwave Group)??偛媒蠰ucien Gambarota,1950年代在意大利出生,后來在法國修讀物理和化學,1980年代來港經(jīng)營手表及玩具生意,但更大的興趣一直是開發(fā)再生能源。“我有孩子,為了他們的將來,一定要想辦法減少空氣污染。”他說。
Gambarota的專利發(fā)明,是手掌般大小的小風扇發(fā)電裝置,風速低至每秒0.8至1.3米便能推動,風速達到每秒2米就可發(fā)電,集合這些小風扇成為一排排微型渦輪,除了發(fā)電,還可以用上不同顏色砌成大型招牌。Gambarota所收到的訂單來自于全球50個國家,香港一些建筑商在樓盤門口用這些顏色小風扇砌成招牌,雖然收集的電力有限,卻有了不錯的環(huán)保形象。
令人意外的是,這些小風扇發(fā)電裝置都是在香港觀塘的工廠裝嵌。造模工人最初還以為是做抽氣扇呢!我去那間觀塘的工作室,Gambarota正在嘗試用浴室開水龍頭洗手或淋浴所產(chǎn)生的能量發(fā)電,如果成功,家庭也可以小規(guī)模使用再生能源。他笑著對我說:“天馬行空一點,到處都是能量,就像你的笑容,可以是光射向你白色的牙齒,也可以是嘴角上揚的動力,只要能捕捉下來,都可以轉化為電力?!?/p>
微笑都可以發(fā)電,那肯定比單車發(fā)電更有吸引力。
人力發(fā)電最大的啟示是,假如要靠自己用力來發(fā)電,人會不會更珍惜電力?英國BBC-1臺的節(jié)目Bang Goes the Theory: The Human Power Station,曾找來80個單車手,嘗試為一個家庭供應電力。Collins一家包括爸爸IT顧問Andy、媽媽小學教師Shelley、15歲的女兒Isobel、12歲的兒子Daniel,被安排住進了一間看似普通的屋子,并盡量像平時周日那樣生活。
屋后有一個倉庫,80名單車手嚴陣以待。有人進屋開燈,第一個單車手開始踩單車。一般人踩單車,一小時就可以輸出40wh至50wh,足夠讓一個燈泡發(fā)亮;如果是職業(yè)好手,可以連踩幾個小時輸出400wh。這80人是從英國各個單車會招來的長途車手,分成9組,輪流工作和休息。
媽媽Shelley燒熱水時,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30個人踩單車才可以開動一個熱水壺!電視:3人;吸塵器:11人;洗衣機:17人;吹頭發(fā)的電吹風:18人;電爐:24人……最費力的要數(shù)電熱水器,要多達70名單車手。在爸爸Andy洗澡時,車手們不停地踩,十幾分鐘后人人一身汗,他還沒洗完。
制作單位計算4人家庭的用電量,安排了80名單車手??墒沁@家人一個電器沒關掉又開另一個,黃昏全屋燈火通明,媽媽煮飯,孩子玩電腦,爸爸再開吸塵器──所有車手都全速地踩,一組人休息一分鐘又得開工,那爐一開就是3小時!終于,全屋停電。
篇7
關鍵詞:歷史;知識;人文品質(zhì)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要求:“通過歷史學習,使學生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開闊視野,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fā)展趨勢,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薄俺浞职l(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yǎng)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备鶕?jù)新課程這種基本理念,我以人民版必修一第一課為例,合理地處理教材,在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人文素養(yǎng)方面發(fā)表一些拙見。
一、依托歷史概念,闡釋完整而全面的歷史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意識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通過歷史教學,“使學生進一步運用唯物史觀對社會歷史進行觀察與思考,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所謂歷史感是指對人類、祖國、民族和個人的過去、現(xiàn)在及未來的一種整體把握,它不是一些零散或系統(tǒng)知識的集合,而是超越于具體歷史事件之上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趨勢的領悟。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指出,歷史感“是對我們的祖先和所有子孫后代的一種感受,這是我們作為整個人類歷史的受托人的一種感受”。
二、利用聯(lián)系的觀點,理順三代各政治制度之間的關系,注重人文情感的陶冶
我用聯(lián)系的觀點,理順夏商周三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之間的聯(lián)系,把古代政治文明的發(fā)展展示給學生,陶冶學生的人文情感。對課文的處理如下:
1.從禪讓到王位世襲制。由禪讓制到世襲制血緣關系和宗族紐帶起到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世襲制的建立,是人類進入奴隸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禹雖然按照傳統(tǒng)的禪讓制推舉伯益為繼承人,卻不給他實權。相反,禹把實權給了自己的兒子啟,啟殺掉益而繼承王位。這說明我國原始社會的禪讓制已被王位世襲制取代,中國社會也由“天下為公”的時代進入了“家天下”的時代。我們認為,如果一項政治制度是與當時的社會生產(chǎn)力水平相適應的,它就是進步的,否則相反。
2.從封族建國到封邦建國。商朝是一個以商部落為中心的附屬國聯(lián)盟,即方國聯(lián)盟,即在遠古時期,人們把活動在一定區(qū)域、血緣紐帶牢固的部族集團稱為方國,若干個方國聯(lián)合起來組成為方國聯(lián)盟。主要政治制度包括內(nèi)服與外服制度?!胺钡谋疽馐侵阜绿熳?,內(nèi)服、外服是指不同部族活動的區(qū)域。內(nèi)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統(tǒng)治的地方。外服則是商族以外附屬國管轄的地區(qū)。外服制度容易導致國家分裂,不利于中央集權。西周的分封制就完全不同了,是通過直派人事,建立軍事?lián)c,用“天子封立諸侯”式來對地方進行直接統(tǒng)治。
3.宗法制、分封制和禮樂制度的聯(lián)系。分封制是西周鞏固政權的重大政治措施,將親族、功臣、先代貴族分封各地,建立侯國,目的是“封邦建國,以屏宗周”;受封者則必須對周王盡各種義務,并受周王控制。宗法制是與分封制緊緊糅合在一起的以血緣、姻親為紐帶的政治制度,嫡長子繼承制使周天子世代皆為大宗,為所有諸侯國政治上的共主。宗法和政權實際合二為一。為維系宗法分封制度,周公又制定了一套完整、嚴格的等級禮儀制度,作為各級貴族必須遵從的生活準則,誰也不得逾越。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禮樂制度,三者互為表里,緊密相連,反映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
三、關注歷史人物的活動,塑造歷史人文品質(zhì)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使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比松^是以道德觀、價值觀為基礎的,在人生問題上表現(xiàn)出來的對人生目的和意義的總的看法和態(tài)度。通過歷史教育要讓學生正確認識到,人生的崇高意義就是為人民、為祖國、為人類作出貢獻;人生的價值就是充分釋放自己的全部聰明才智以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人生的幸福和責任就是為社會奉獻、為他人服務、為自身的發(fā)展服務。我對教材進行以下補充,重點介紹了周公這個人物。
周公旦,文王子、武王弟,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姓姬,名旦,采邑在周,爵位為公,故稱周公。周公是個好兒子,周與古崇國交惡,助文王伐崇,建立豐京。他也是個好弟弟、好諸侯,武王即位后,他助武王遷都鎬京,孟津誓師,會師牧野,克商。商亡,武王分封周公于曲阜,周公未就,留佐武王。武王身患重疾,周公悲泣,發(fā)誓愿以自己的生命換回武王的健康。周公還是個好叔父、好臣子。武王亡后,成王年幼,周公攝政。《尚書?大傳》說:“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wèi),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闭f的就是這些事情。周公制作了一件千古叫絕的典章――《周禮》,內(nèi)容極為豐富,書中的許多運籌智慧至今仍有生命力,可以借鑒。
篇8
【關鍵詞】小議 培養(yǎng) 意識 意志力
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個個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樣樣事情都有父母、長輩包辦代替,所以,在幼兒園獨生子女膽小、脆弱、嬌氣、任性,缺乏獨立性、自制性和堅持性,依賴有余而獨立不足,任性有余而自控不足。因此要培養(yǎng)幼兒做一個獨立的意志力堅強的人。那么,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和堅強的意志力呢?
一、勇于嘗試游戲活動中的實踐能力
隨著幼兒一天天長大,獨立意識會逐漸增強。他們會對一些事情表示出極大的興趣和好奇,產(chǎn)生想要動手操作的欲望,對自己要干的事說:“我會、我自己來”等一些話。這時,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想要動手嘗試的愿望,不能一手包辦,全部替幼兒完成,剝奪他們鍛煉的機會,更不能阻止幼兒動手操作的機會,而要恰當?shù)陌盐諘r機,鼓勵幼兒大膽動手嘗試。技能的形成是一個發(fā)復的過程,教師要給予經(jīng)常地提醒、檢查、鼓勵與幼兒在一起積極探索,使幼兒從獨立動手操作中體會活動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引起幼兒對獨立動手操作的強烈興趣。以后,在遇到這樣的機會,他們就會自發(fā)的獨立進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獨立性。
而有些幼兒,自制力比較差,意志行為為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但在游戲中,他們表現(xiàn)出一定自覺行為和意志行為。例如:到了冬天,我們這里經(jīng)常會下雪,可以領幼兒到外面玩堆雪人、打雪仗等游戲,孩子們?yōu)榱藨?zhàn)勝別的小朋友必須用自己的耐力、毅力堅持到底。教師可以在游戲中讓幼兒體驗各種角色,也可以讓幼兒在某種感興趣的游戲中排隊等待,借此培養(yǎng)他們的堅持和自制力。
二、自理能力栽培于日常生活中
在幼兒成長到一定階段時,就應該要求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既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許多幼兒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真可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么都有父母來代辦,等進入了幼兒園以后在短期內(nèi)仍然不能改掉這個毛病,做什么事都要找老師,對于這樣的孩子不能總是簡單粗暴的批評,而是要進行耐心的說服教育幫助他們逐步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鼓勵他們向自理能力強的小朋友學習,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師不能無原則的遷就幼兒,滿足他們的一切要求,這樣幼兒就會養(yǎng)成依賴老師和懶散的習慣,而是越來越失去自制力。例如:在小班時,我們班有一個叫李可心的男孩,剛到幼兒園時,開始她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整天哭,老師怕他上火、吃不飽每天都遷就他,替他穿鞋、喂飯、收拾床等。可是在小班下學期,他的一些事情還依賴老師、讓老師替他做,已經(jīng)成了習慣。如果我們要求幼兒在集體活動中遵守集體規(guī)則和紀律,使幼兒的行動和愿望服從集體活動的目的和要求,不能隨便的侵犯他人的利益或做其他不允許的事情等,只要我們長期堅持一貫地要求,幼兒就會逐步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就會增強幼兒的自理能力。就像李可心在我們?nèi)焕蠋熞回灥囊笙拢F(xiàn)在他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理能力提高了,不再依靠老師的幫助了,有時還能幫助其他小朋友呢。
三、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幼兒意志力的培養(yǎng)
在各科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jù)各科的特點,充分利用或挖掘教學內(nèi)容蘊含的有利于意志力訓練的潛在因素,對幼兒進行感染和引導。例如:給幼兒講《鐵杵成針》的成語故事時,讓幼兒思考為什么鐵杵會磨成針呢?引導幼兒自己找原因,通過這個故事讓幼兒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力,不能半途而廢要堅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
體育活動是培養(yǎng)幼兒勇敢,堅持的良好意志品質(zhì)的絕好機會,教師應牢牢抓住這一機會,培養(yǎng)幼兒不怕困難的精神,當幼兒在參加攀登、走平衡木、滑滑梯等活動中,表現(xiàn)出不敢攀登、不敢走、不敢滑時教師應鼓勵幼兒說:“老師就在你身邊,老師會保護你,不要怕,做個勇敢堅強的孩子”。也可以組織一些體育競賽活動,借此來培養(yǎng)幼兒勇敢、堅持等良好意志品質(zhì)。
教師在組織各科教學時,應向幼兒提出活動的目標、任務、要求,這樣使幼兒有了明確的努力方向。如:在語言的教學活動中,向幼兒提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在體育活動中,要求幼兒做有一定難度的動作;在美術活動中,讓幼兒畫一定難度的畫等等。當然,教師提出的目標必須是幼兒力所能及的或經(jīng)過努力可以達到目的的,過于簡單或太難的要求都不利于幼兒意志力的培養(yǎng)。
篇9
理發(fā)的步驟是先用電動剃頭器將頭部的耳朵的地方剃一下,然后剃后腦的短發(fā)部分,之后用中指和食指夾住頭部頂端的頭發(fā),理發(fā)專用的剪刀進行削減,用梳子將頭發(fā)梳理一下,最后用吹風機將脖子周圍的一些細碎的頭發(fā)清理干凈即可。
理發(fā)可以是家庭生活活動,家屬及朋友互相幫助。不過理發(fā)也可視為七十二行之一種專業(yè),是發(fā)廊、理發(fā)店的理發(fā)師之職業(yè)。理發(fā)通常指基本的頭發(fā)護理,而頭發(fā)的美化則稱為美發(fā)。但除了剪發(fā),理發(fā)全套可能包括洗頭、吹頭發(fā)、染發(fā)、恤發(fā)、定型、美甲、按摩等。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10
1、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是鋰離子以電解液為介質(zhì)在正負極之間運動,實現(xiàn)電池的充放電;
2、 一個鋰離子電池主要由正極、負極、電解液及隔膜組成,外加正負極引線,安全閥,正溫度控制端子,電池殼等;
3、充電時,鋰離子從正極材料中脫嵌,經(jīng)過隔膜和電解液,嵌入到負極材料中,放電以相反過程進行。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