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柳永范文
時間:2023-03-18 11:07: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少年游柳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guān)鍵詞:柳永 詞 女性 愛情觀
唐五代敦煌民間詞,原本是歌唱普通民眾的心聲,表現(xiàn)他們的喜怒哀樂的。到了文人手中,詞的內(nèi)容日益離開市俗大眾的生活,而集中表現(xiàn)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為都市中的浪子,經(jīng)?;燠E于歌樓妓館,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歌妓和市民大眾的生活、心態(tài)相當了解,他又經(jīng)常應歌妓的約請作詞,供歌妓在茶坊酒館、勾欄瓦肆里為市民大眾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詞的創(chuàng)作路數(shù),而迎合、滿足市民大眾的審美需求,用他們?nèi)菀桌斫獾恼Z言、易于接受的表現(xiàn)方式,著力表現(xiàn)他們所熟悉的人物、所關(guān)注的情事。
1、表現(xiàn)了世俗女性大膽而潑辣的愛情意識
世俗女性的形象表現(xiàn)在世俗女性對愛情的大膽追求,對感情的直率表白上。言情道愛,本以含蓄為貴,而柳永所表現(xiàn)的卻是淺而又淺。柳永詞中的世俗女性大膽地追求愛情,直言不諱地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
在其他文人詞的同類題材作品中,愛情缺失的深閨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來順受,內(nèi)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詞中的世俗女子,則是大膽而主動地追求愛情,無所顧忌地坦陳心中對平等自的愛情的渴望。
例如《小鎮(zhèn)西》:
意中有個人,芳顏二八。天然俏、自來奸黠。最奇絕。是笑時、媚靨深深,百態(tài)千嬌,再三偎著,再三香滑。
久離缺。夜來魂夢里,尤花〔歹帶〕雪。分明似舊家時節(jié)。正歡悅。被鄰雞喚起,一場寂寥,無眠向曉,空有半窗殘月。
這首詞細膩的描寫了意中人的笑靨,感情露骨,恨良宵甚短,不能與愛人極盡歡悅。柳詞中的女子多了一份真實,更容易讓市井階層感到柳永描寫的就是他們的生活
又如《錦堂春》,“待伊要,尤云雨,纏繡衾,不與同歡。盡更深,款款問伊,今后敢取無端。”這是對世俗女子情感的直接表白,既有對無端離別的情人的抱怨,又設(shè)想如何用軟硬兼施的辦法懲治他。
柳永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都是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執(zhí)著無悔,表現(xiàn)出對愛情堅定不移的領(lǐng)悟?!抖L波》更是被楊海明稱之為“寫了新的女性對生命的愿望”。
2、表現(xiàn)了世俗女對背叛嚴詞譴責,對從良真切的期盼
柳詞中更多的女性在愛情受到背叛之后,不是以一個愁眉深鎖,纏綿幽怨,身體倦怠而略顯蒼白的形象出現(xiàn),她們不是一味的自怨自艾,感嘆命運多舛,而是直斥對方的“薄情”,讓我們真切地體會到世俗女性心中的憤惱,以及對純真愛情的向往?!巴鯇O動是經(jīng)年去,貪迷戀,有所長?!保ā?a href="http://www.dias-ktv.com/haowen/49685.html" target="_blank">少年游》) “恨少年,枉費疏狂,不早于伊相識。”(《惜春郎》)詞中的女性不再是凄凄切切、對鏡自憐,而是直接表達出對愛情逝去的憤怒及感嘆,敢愛敢恨。柳永寫出了世俗女性的內(nèi)心世界。柳永長期流連坊曲,與歌妓交往頻繁。他是以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態(tài)度對等她們,認為她們“心性溫柔,品流詳雅,不稱在風塵”(《少年游》);欣賞她們“豐肌清骨,容態(tài)盡天真”(《少年游》)的天然風韻;贊美她們“自小能歌舞”、“唱出新聲群艷伏”(《木蘭花》)的高超技藝;關(guān)心同情她們的不幸和痛苦;“一生贏得是凄涼。追前事、暗心傷?!保ā渡倌暧巍罚┝涝~恣意地剖白了她們渴望告別煙花,渴望被贖苦海,渴望與欣賞她,珍愛她的人攜手同行的心愿。然而,歌女們發(fā)自肺腑的聲音卻顯得那么的微弱,色藝俱佳并不能改變她們的命運,這也為柳永詞增加了一份凄涼,使之更為動人心弦。
3、借景抒情,充分利用景物描寫來看刻畫人物心理
柳永詞擅長用白描手法來寫景言情,多用淺近的語言,描述極平常的景物,“語語都在目前”;而這類眼前的景物又往往“蒙著戀惜閨房歡樂的愁黯色調(diào)”,呈現(xiàn)出幽秀淡遠韻味的。
例如《斗百花》:
“煦色韶光明媚,輕靄低籠芳樹,池塘淺蘸煙蕪,簾暮閑垂風絮。春困厭厭,拋擲斗草工夫,冷落踏青心緒,終日扃朱戶。
遠恨綿綿,淑景遲遲難度。年少傅粉,依前醉眠何處?深院無人,黃昏乍拆秋千,空鎖滿庭花雨?!?/p>
此詞抒發(fā)的是被遺棄歌妓寂寞悲苦的心情。但是,從字面上看,開頭四句所描繪的卻是一幅人人熟悉的春天景色圖:日色和煦,春光明媚,散發(fā)著香氣的樹木上低低地籠罩著一層薄霧。室外池子邊的柳條像輕煙似的,它們的枝梢時而淺淺的蘸進池水里;屋內(nèi)的簾幕卻閑掛著,聽憑隨風飄來的柳絮去撲打。詞到這里,絲毫還沒有觸及女主人公――歌妓本身,純寫有動有靜的春景。但是,透過語言文字的表面,深入的理解,不難發(fā)現(xiàn)景中有情,“簾幕閑垂”具有“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之妙,它已隱隱地喻示出這屋里的女主人公的情懷了,為什么在這景色迷人的大好春光里,她竟連簾兒也不收攏卷上,而把自己閉置屋內(nèi)呢?這就很自然地逗起讀者強烈的懸念。接著,作者才掉過筆來正面刻畫主人公沒精打采的神態(tài):她心灰意懶,似醉如癡,往日跟女伴們活蹦亂跳去郊外踏青斗草的興致全都消失了,整天掩上門兒,閉置屋內(nèi)。
下片的“淑景遲遲難度”,進一步點明她心情的極度惡劣――正常情況下,誰都耽愛“淑景”,巴望它多留一會兒好,可她卻嫌它推移得太遲慢了,她度日如年,巴不得它快點消逝。那么,引起她難度“淑景”而“簾幕閑垂”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為“年少傅粉”,油頭粉臉的浮浪小伙子,曾用虛情假意騙取她的愛情后一走了之,杳無音信,可能又到別處廝混去了。因而她有綿綿之恨,恨在遠方(廝混)的他。最后三句仍以景結(jié)情:在靜悄悄的深院里,別無他人,只有悲恨交加的她,終于挨到了黃昏,這時她忽然看到秋千架上的繩索因長久不去觸摸而朽爛,突然斷裂了;一陣風過,落花如雨,灑滿在這鎖閉著的、與外界隔絕的庭院里。這結(jié)尾真可謂妙筆生花:這“乍拆”的秋千,這狼籍的落花,豈不是這位不幸的女主人公的命運的象征嗎?說“空鎖”,豈不暗示這主人和落花同樣無人過問、無人顧惜嗎?真是言外有言,話外有話,言近意遠,富含深意,“不可泛泛看過,而值得細細尋味”(《柳永詞賞析集》)。
柳詞雖然通俗平淡,明白如家常,且多用口語入詞,但其用字選詞造句卻不是隨隨便便、信手拈來的,而是“極煉如不煉,出色如本色”(《人間詞話》),這一點在柳詞名篇《雨霖鈴》中更得到充分體現(xiàn)。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念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
詞一起三句,僅用十二字,就點明深秋的季節(jié)和離別的時間地點,而且造成一種氛圍,暗示著離人的心情――日近黃昏,陣雨剛停,蟬聲凄切,在送別的長亭,離人的心情不言而喻?!岸奸T帳飲無緒”以下四句,由景及情:好一個“無緒”,神形俱顯地繪出了離人無精打采的形象,暗示出離別時的痛苦心境;正當難舍難分之際,又聞“蘭舟摧發(fā)”,凄涼迅增。接著出現(xiàn)了割舍登舟的動人畫面,把感情推向,此時無聲勝有聲。因惜別情深,過分傷感,心中的千言萬語梗塞喉頭,竟然一句也說不出來――“竟無語凝噎”,只是滿臉愁容,眼淚傾注,雙手緊握。足見柳永用詞的準確精煉和心理刻畫的精細入微了,達到了“曲處能直,密處能疏,處能平,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的藝術(shù)境界(馮煦《蒿庵論詞》)。
繁華的社會為柳永在詞中表現(xiàn)世俗女性的生活、思想提供了現(xiàn)實基礎(chǔ),柳永的自身文化品位與歷史的偶然吻合使得世俗女性廣泛地傳播了柳永的詞,使得柳永詞在市井中掀起了一股難以抵御的的颶風。柳永成全了那個時代女性的心聲,社會歷史也成全了柳永。在我們今天看來,他的詞中所描繪的獨特女性形象,特別是先進的女性思想,都值得我們?nèi)ミM一步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潘百齊主編 《全宋詞精華分類鑒賞集成》 河海大學出版社1991
年12月第1版
[2]程郁綴著 《唐詩宋詞》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年11月第1版
[3]王超、鄭新乾、袁閩主編 《古詩詞逸事傳說》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5月第1版
[4] 陶爾夫、柳敬圻著 《南宋詞史》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92年12月第1版
篇2
關(guān)鍵詞:柳永;宋詞革新;慢詞與詞調(diào);審美情趣
柳永是開一代詞風的宋詞名家,他是北宋詞壇上第一個卓有建樹的詞人。唐五代以來的文人詞到了柳永那個時代,已經(jīng)走向了一條艱難的窘迫小路。詞壇上小令占據(jù)著主導地位,題材僵硬,思想感情有待于深化,表現(xiàn)手法也有待于創(chuàng)新,形式、題制、語言等等都有待于豐富和完善。而就是柳永,通過對慢詞的探索創(chuàng)造,突破了此類種種詬病,為宋詞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宋詞得到了高度的發(fā)展。柳永對宋詞的革新是多方面的,其影響也是巨大的。
1、慢詞的發(fā)展和詞調(diào)的豐富
如果說蘇軾通過“以詩為詞”的途徑,建立了豪邁詞風,從而使作為“艷科”的詞提高了文學地位,并與傳統(tǒng)文學并駕齊驅(qū)。那么,柳永則通過“以賦為詞”的方式,使慢詞得了到長足的發(fā)展。整個唐五代時期,詞的體式以小令為主,慢詞總共不過十多首。柳永生活的那個年代,慢詞只在市井藝人口中傳唱,柳永勇于摒棄傳統(tǒng)的偏見,大量創(chuàng)作慢詞、填寫慢詞。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柳永一人就創(chuàng)作了慢詞87調(diào)125首。柳永大力創(chuàng)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小令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起頭并進。
慢詞擴大了篇幅體制,也相應地擴充了詞的內(nèi)容含量,增強了詞的表現(xiàn)能力。玩賞冶游、都市風光、歌姬情感、詠史懷古、羈旅行役,在柳永處皆可入詞。將自身真實的情感,真實的人生融入詞中,詞的題材著實得到了大大的拓展。
兩宋詞壇上,柳永是創(chuàng)用詞調(diào)最多的詞人。他現(xiàn)存213首詞,用了133種詞調(diào)。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個詞調(diào)中,有一百多調(diào)是柳永首創(chuàng)或首次使用??梢哉f,宋詞流經(jīng)柳永之手,體制基本完備了。令、引、近、慢、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等長調(diào)短令,日益豐富。形式體制的完備,為宋詞的發(fā)展和后繼者在內(nèi)容上的開拓提供了前提條件。如果沒有柳永對慢詞的探索創(chuàng)造,后來的蘇軾、辛棄疾等人或許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沖右突,而難以創(chuàng)造出像《水調(diào)歌頭》、《念奴嬌·赤壁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那樣輝煌的慢詞篇章。
2、改變詞的審美內(nèi)涵和審美趣味
宋代有冶游的社會風氣,許多知識分子都好尚聲色之樂,而且還留下了許多有關(guān)這方面的文章。但大多數(shù)作者都是一種士大夫型的心態(tài),追求單薄清高的虛無境界,給人一種“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這與普通市民的世俗心態(tài)是不能接軌的,是一種貴族化的文學,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則愈顯老態(tài)龍鐘。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為都市中的浪子,經(jīng)常混跡于歌樓妓館,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歌妓和市民大眾的生活、心態(tài)相當了解,他又經(jīng)常應歌妓的約請作詞,供歌妓在茶坊酒館、勾欄瓦肆里為市民大眾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詞的創(chuàng)作路數(shù),而迎合、滿足市民大眾的審美需求,用他們?nèi)菀桌斫獾恼Z言、易于接受的表現(xiàn)方式,著力表現(xiàn)他們所熟悉的人物、所關(guān)注的情事。
北宋陳師道說柳詞“骫骳從俗,天下詠之”(《后山詩話》),王灼也認為柳詞“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碧雞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詞面向市民大眾的特點。
2.1表現(xiàn)了世俗女性大膽潑辣的愛情意識。
在柳永之前以及同時代的同類題材詞作中,愛情缺失的深閨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來順受,內(nèi)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詞作中的世俗女子,則是大膽而主動地追求愛情,無所顧忌地坦陳心中對平等自由的愛情的渴望。如他的《定風波》: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云享單。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zhèn)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該詞寫女主人公因愛人外出未歸而憂愁苦悶,坦率真誠。這種潑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寫法,正符合市民大眾的審美情趣。
2.2表現(xiàn)了被遺棄的或失戀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聲。
在詞史上,柳永也許是第一次將筆端伸向平民婦女的內(nèi)心世界,為她們訴說心中的苦悶憂怨。如《慢卷綢》:
閑窗燭暗,孤幃夜永,欹枕難成寐。細屈指尋思,舊事前歡,都來未盡,平生深意。到得如今,萬般追悔??罩惶磴俱?。對好景良辰,皺著眉兒,成甚滋味。
紅茵翠被。當時事、一一堪垂淚。怎生得依前,似恁偎香倚暖,抱著日高猶睡。算得伊家,也應隨分,煩惱心兒里。又爭似從前,淡淡相看,免恁牽系。
寫女主人公與情人分離后的追悔和對歡樂往事的追憶,生動傳神。這類表現(xiàn)普通女性心聲的詞作,配合著哀婉動人的新聲曲調(diào)演唱,自然容易引起大眾情感的共鳴。
2.3表現(xiàn)了下層的不幸和她們從良的愿望。
柳永長期流連坊曲,與歌妓交往頻繁。他雖然有時也不免狎戲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以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認為她們“心性溫柔,品流詳雅,不稱在風塵”(《少年游》),贊美她們“自小能歌舞”、“唱出新聲群艷伏”(《木蘭花》)的高超技藝;關(guān)心同情她們的不幸和痛苦:“一生贏得是凄涼。追前事、暗傷心?!保ā渡倌暧巍罚┮渤3L嫠齻儽戆转毩⒆宰鸬娜烁窈兔撾x妓的愿望:“萬里丹霄,何妨攜手同歸去。永棄卻、煙花伴侶。免教人見妾,朝云暮雨?!保ā睹韵梢罚┝肋@類詞作,與晚唐五代以來的同類詞相比,不僅有內(nèi)容風格的不同,更體現(xiàn)出一種人格觀念的變化。摘去有色眼鏡來對待歌妓,不得不說是一種突破。曾大興說:“把歌妓當人看,這就是最大的善?!痹诜饨ńy(tǒng)治階級的價值觀念中,歌妓只是一種,好聽的會說“尤物”,但終究是不會被當作人來看的。而柳永置她們于平等的地位,并與之產(chǎn)生過強烈真摯的愛情。它排開了政治經(jīng)濟關(guān)系的考慮,排開了“門當戶對”的陳舊觀念,具有反封建的叛逆意義。
2.4展現(xiàn)了北宋繁華富裕的都市生活和豐富多彩的市井風情。
柳永長期生活在都市里,對都市生活有著豐富的體驗,“列華燈、千門萬戶。遍九陌、羅綺香風微度。十里然絳樹。鰲山聳、喧天簫鼓”(《迎新春》)的汴京使他流連忘返;“萬井千閭富庶,雄壓十三州。觸處青蛾畫舸,紅粉朱樓”(《瑞鷓鴣》)的蘇州,也使他贊嘆不已。他用彩筆一一描繪過當時的汴京、洛陽、益州、揚州、會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華景象和市民的游樂情景。
對于貴族詞壇所缺失的,柳永首先在詞里發(fā)揚了平民風格和平民意識,擴大了詞的社會基礎(chǔ)。他深切關(guān)注著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命運,在他筆下,歌妓們有思想、有情感、有個性、有矛盾、有痛苦,更有熱切的理想和追求。將歌妓視為普通人,對之人性人格大肆挖掘,這不能不說柳永具有深刻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平民意識。
3、語言表達方式的大膽革新
柳永不像晚唐五代以來的文人詞那樣只是從書面的語匯中提煉高雅綺麗的語言,而是充分運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日常口語和俚語。如“怎”、“爭”、“伊家”、“阿誰”、“看承”、“消得”等等通俗又富表現(xiàn)力的詞,從而顯得生動、活潑、親切。既使詞的語言大為豐富,又讓讀者親近,易于理解和接受,貼近市民大眾口味。
為適應詞的體式和內(nèi)容的變化,柳永還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了鋪敘和白描的表現(xiàn)手法。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適于用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通過象征性的意象群來烘托、傳達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緒。而慢詞則可以盡情地鋪敘衍展,故柳永將“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的賦法移植于詞,或直接層層刻畫抒情主人公豐富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或鋪陳描繪情事發(fā)生、發(fā)展的場面和過程,以展現(xiàn)不同時空場景中人物情感心態(tài)的變化。如《雨霖鈴》中,作者用鋪敘衍情法,將整個送別的場景、過程、別前、別時、別后的環(huán)境氛圍以及人物的動作、情態(tài)、心緒都進行了細致的描繪和具體的刻畫。
柳永還巧妙地利用時空轉(zhuǎn)換來敘事、布景、言情,而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回環(huán)往復式的多重時間結(jié)構(gòu),如《駐馬聽》、《浪淘沙》(夢覺)和《慢卷綢》(閑窗燭暗)等。后來周邦彥和都借鑒了這種結(jié)構(gòu)方式而加以發(fā)展變化。與鋪敘相結(jié)合,柳永還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寫景狀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敘事,不需烘托渲染,而是直抒胸臆。如《憶帝京》“薄衾小枕天氣。乍覺別離滋味。展轉(zhuǎn)數(shù)寒更,起了還重睡?!ぁぁとf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恁寂寞厭厭地。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辈患尤魏卧屣?,卻生動地刻畫出主人公曲折的心理過程。
4、羈旅行役之感與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了詞調(diào)、詞法,把詞的審美趣味方面帶向了通俗化的方向發(fā)展,他還把詞的題材朝著自我化的方向進行了拓展。晚唐五代詞,除韋莊、李煜后期詞作以外,大多是表現(xiàn)離愁別恨、男歡女愛等類型化情感,柳永詞則注意表現(xiàn)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tài)。
柳永在仕途上屢受挫折,為了生計,他不得不四處宦游干謁。由于“未名未祿”,必須去“奔名競利”,于是“游宦成羈旅”,“諳盡宦游滋味”(《安公子》)。而長期在外宦游,又“因此傷行役。思念多媚多嬌,咫尺千山隔。都為深情密愛,不忍輕離拆”(《六么令》)。不僅如此,為了追逐利名,不得不遠離親人:“走舟車向此,人人奔名競利。念蕩子、終日驅(qū)驅(qū),爭覺鄉(xiāng)關(guān)轉(zhuǎn)迢遞?!保ā抖L波》)《樂章集》中六十多首羈旅行役詞,比較全面地展示了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悶、辛酸、失意等復雜心態(tài)。蘇軾就是沿著這種抒情自我化的方向而進一步開拓深化的。
5、結(jié)語
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柳永對宋詞的轉(zhuǎn)變和發(fā)展以及對后來詞人的影響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說“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又說沈唐、李甲、孔夷、晁端禮、萬俟詠等六人“皆有佳句”,“源流從柳氏來”(《碧雞漫志》卷二)。即使是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也無不受惠于柳永。
柳永本來也是積極進取的仕子,但由于種種原因而最終厭惡功名,成為耽于世俗之樂的浪子,將自己融入市井之中。長期與市民交往,使他深刻地認同市民的價值觀念和興趣愛好,從而走出了一條與歌妓樂工合作的創(chuàng)作道路。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知識分子與市民群眾之間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隔閡,溝通了作家文學和市民文學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了市民文學的格調(diào),也拓寬了作家文學的視野,從而豐富了整個文學的審美風貌。
參考文獻:
[1]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曾大興.柳永和他的詞[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0年.
[3]王定璋.宋詞尋故[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
[4]趙.柳永[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年.
[5]謝桃坊.柳永詞選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6]謝桃坊.柳永詞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7]劉占召.張海鳳.柳永詞賞讀[M].北京:線狀書局2007年.
[8]薛瑞生.柳永詞選——古典詩詞名家[M].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篇3
【關(guān)鍵詞】溫庭筠;柳永;蘇軾;女性形象;演變
一、雍容華貴的貴族女性
溫庭筠作品中所寫的女性大多是百無聊賴慵懶無聊的思婦或者是生活無虞的感情上找不到歸宿的怨女,這些女性大多是情感得不到滿足進而感覺靈魂無所依傍。以《菩薩蠻》為例,“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薄靶∩街丿B”、“鬢云”這些字眼說明這位女性發(fā)髻秀美,“金明滅”、“香腮雪”、“畫峨眉”、“弄妝”可以表明這位女性妝容華麗,“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北砻鬟@是個出身富貴的女子。清早在似睡非睡之時,女子翻身側(cè)臥,陽光照在她烏黑的秀發(fā)白潔的皮膚上折射出光澤,慵懶地爬起來梳妝打扮,照著鏡子整理發(fā)束,看到自己新衣服上成雙成對的鷓鴣鳥不禁泛起失落之情,鳥尚且可以相依相伴而人只能形單影只。另一首詞《更漏子》云“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云殘,夜長衾枕寒。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睆倪@首詞里看寫的是在一個秋天的雨夜里一位思念遠人的女子一夜無眠,在閨閣中倚燭聽雨,思念遠去之人不勝悲傷的場景。從“玉爐”、“畫堂”這些字眼看這位女子也是位貴族女性。
二、率真潑辣的市井女性
柳永因為一直在科舉功名上屢遭坎坷,所以他長期留戀與勾欄瓦舍秦樓楚館之間,結(jié)識了許多下層女性,對她們的生活和感情有著深入的了解和體認,所以他的筆下女性形象也多以下層女性為主,表現(xiàn)她們的愛憎?!抖L波》“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云。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書無個。早知恁麼?;诋敵?、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zhèn)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边@也是一首寫閨怨的詞,但是寫的是一位市井女性的閨怨情緒。這位女性形容枯槁,慵懶無聊,只因為那薄情郎,一走之后再無音訊?,F(xiàn)在想起來,她只后悔當初放他走,就該把雕鞍鎖起來,她是如此盼望自己的情郎可以和自己朝夕相對、長相廝守、耳鬢廝磨可以不辜負這大好的青春年華。這樣直率的表達相比之“溫柔敦厚”的詩學傳統(tǒng)是一種大膽的突破,這是一名普通女性對于情愛追求的率性表達。這不同于深閨大院里那些欲說還休的貴族女性的含蓄表達,這種富有市井氣和生活氣息的吶喊正是柳永式的書寫。另一首詞《迷仙引》云“才過笄年,初云鬟。便學歌舞。席上尊前,王孫隨便相許。算等閑,酬一笑,便千金慵覷。常只恐,容易華偷換。已受君恩顧,好與花為主。萬里丹霄,何妨攜手同歸去。永棄卻,煙花伴侶。免教人見妾,朝云暮雨?!边@首詞寫出一個希望自己可以從良得到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她先是回憶自己往日在煙花柳巷心如死灰的生活場景,接著寫到如今與君相識,愿與君攜手浪跡天涯,永遠擺脫身份過平凡人生活的愿望。這首詞表露出柳永對這個下層女性深表同情,對她們的情感愿望表示深切的理解。并且他對這些女性的評價是很高的,沒有用世俗的眼光來衡量她們在這個社會中的地位。正如他在《少年游》里面所說的那樣“世間尤物意中人。輕細好腰身。香幃睡起,發(fā)妝酒釅,紅臉杏花春。嬌多愛把齊紈扇,和笑掩朱唇。心性溫柔,品流詳雅,不稱在風塵?!痹诹姥劾铮@些女性性情高潔,靈魂高尚,端莊秀麗,是因為生活所迫不得已才流落風塵,但是人在風塵但是并沒有玷污了她們美麗溫柔的心性。
三、活潑開朗的健康女性美
相比較溫庭筠閨閣中那些郁郁寡歡的貴族女子和柳永市井間染盡世俗風塵的市井女子而言,蘇軾筆下的女性帶著一股清新活潑的氣息,餓了就吃困了就睡無憂無慮的健康女性美?!度罾蓺w?初夏》里寫道的“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边@首詞寫的一個初夏的午后一個少女的一個生活場景,在綠蔭如蓋蟬鳴不休落雨的午后,一位少女在閣樓是酣眠,窗外水煙繚繞,熏風習習,她被棋子落下的聲音驚眠。她醒過來發(fā)現(xiàn)雨后的荷葉盛滿雨水,石榴花被雨水洗過后嬌艷欲滴。她按捺不住喜悅?cè)×艘粋€盆在溪邊嬉戲,只看見荷葉上的水被散開后又復圓。從這首詞我們可以一個活潑開朗無憂無慮的少女形象,這跟以前那些滿臉愁容思婦念遠的女性形象差別很大,頓時給人一種清新之感。
四、原因分析
這三位詞人筆下的女性面貌迥異并且三個人對待女性的態(tài)度也是不同的,出現(xiàn)這種差異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詞風詞境的轉(zhuǎn)變。在晚唐五代的時候詞還在齊梁詩風的籠罩下,“詞為艷科”的局面形成,所以像溫庭筠筆下濃妝艷抹的女性和精美的名物引起讀者托喻之聯(lián)想是隨著時代的觀念應運而生的,雅詞是晚唐時代的主流。而詞發(fā)展到柳永那個時代詞境開始擴大,詞由書寫貴族文人生活的文體延伸到體現(xiàn)市民階層的生活和感情,詞風也由華美艷麗轉(zhuǎn)變?yōu)闃銓嵧ㄋ祝允芯呐宰匀痪捅患{入書寫的對象。等到蘇軾的時代詞境更加開闊,詞風也更加多元,生活中的一切感受和體認都可以寫入詞中,詞不再只是婉轉(zhuǎn)寄托情志的代言體,而是和詩歌享有相同地位用以表達人生志趣的文學形式。
第二、與個人經(jīng)歷有關(guān)。據(jù)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記載:“宣宗愛聽《菩薩蠻》詞,令狐相國()令其(溫)新撰,密進之,戒令勿泄。”統(tǒng)治者喜歡聽喜歡唱詞,臣子帶為撰寫,這是晚唐五代習以為常的事情。所以溫庭筠寫《菩薩蠻》多寫貴族婦女生活也就不足為怪了。柳永因為科場失意長期流連于煙花之地,接觸大量市井女性對她們的生活和感情有深入的了解,所以他的筆下多出現(xiàn)這樣的女性形象。蘇軾本人經(jīng)歷豐富閱歷坎坷,對人情世故人性冷暖有一種不自知的達觀,所以其筆下的女性角色豐富,并且他個人對健康的積極的女性美有一種天然的好感,他對女性的描寫不滯留于客觀的描寫還有深切的體認,上升到一種精神上的認同感。
第三、對女子的個人情感評價和整個社會對女性看法的轉(zhuǎn)變。晚唐五代女性的地位依然是明顯屈服于男性的“第二性”,整個社會和溫庭筠本人都沒有跳出這種認識的藩籬,所以在其作品中女性的角色感很弱,而是一種代言體出現(xiàn)在文本中。到柳永時代,人們的觀念開放,市民意識抬頭,社會尤其是柳永本人對女性出于一種“第二性”的尊重,開始關(guān)注這個群體的生活和情感變化,基于這種觀念他在詞中的女性形象才如此放任不羈。蘇軾的時代,整個社會風氣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變化,加上蘇軾本人特殊的人生觀,他對女性的認識不在是“第二性”的認識,而是一種和男性平等地生存著的一類角色,這就導致他在詞里對女性由衷得贊美和會心得欣賞。
五、結(jié)語
隨著時代的變遷,對女性角色這個話題的關(guān)注從來沒有停止過。后來的文人在書寫自己筆下的女性角色時不免帶著時代的印記、個人的好惡等等,但是不管怎樣,女性角色從來沒有離開過文學,文學也永不會離開女性。
【參考文獻】
[1] 楊海明.楊海明詞學文集[M].鎮(zhèn)江:江蘇大學出版社,2010.
篇4
詩詞是文學的精華,是對生活的高度概括,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許多高中語文教師沒有充分認識詩詞鑒賞的意義,片面地進行詩詞鑒賞,嚴重阻礙了高中生文學欣賞水平的提高。下面筆者結(jié)合多年的語文教學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和思考。
一、 強化詩詞誦讀與記憶
詩詞學習要持之以恒,要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只有跟著語文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學習,才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詩詞鑒賞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誦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高中生誦讀的詩詞多了,自然而然就會產(chǎn)生濃郁的文學氣息,對詩詞有一種深厚的感情。高中學生學習比較緊張,他們必須打好基礎(chǔ),才能夠在以后的學習中脫穎而出,取得高考的勝利。但是很多高中生出現(xiàn)的問題是課堂上很快就把詩詞背誦下來了,過后很快就忘記了,這也說明了學生學習詩詞的方法是
接進去。讀者吟哦間,很容易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推想抒情主人公的種種境況:是徘徊在楊柳岸邊追憶往日的歡欣?還是托陣陣曉風挑去縷縷思緒?抑或?qū)χ汇^殘月寂寞惆悵哀聲嘆息?詩人諸多無法直言的情愫,全都寄托在這些具體可感的畫面中。
元代馬致遠也是采用這種手法創(chuàng)作出膾炙人口的散曲《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l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痹娙说难劬θ缤患軘z像機,時而近拍,時而遠攝,把一個個鏡頭依次推到讀者面前。前三句全部用名詞排列而成,九個名詞所代表的事物都是秋天鄉(xiāng)野常見的景物,一個個意象,如電影中的一個個鏡頭,連接成一個整體,構(gòu)成一幅山村秋景。
若拆開來看,枯藤、老樹、昏鴉,不足為奇。小橋、流水、人家,也是司空見慣的景象。然而詩人的藝術(shù)匠心,正在于將這些孤立分散的形象和生活的片斷,作為結(jié)構(gòu)單位,運用類似電影中“蒙太奇”的技巧,精心地組合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似斷實續(xù)、似跳實連的藝術(shù)畫面――有植物,有動物;有靜態(tài),有動態(tài);有近景,有遠景;有色彩,有音響……既逼真地再現(xiàn)了秋野夕照的風光色澤,又濃重地渲染了一種凄清蒼涼的氣氛,為“斷腸人”漂泊流離、窮途無歸的情形作了絕妙的點染和烘托。這種刪削一切繁瑣交代和鋪排,憑借組接畫面來寫情的筆法,意境深遠,韻味悠長,豈不勝過平庸之輩的百字、千字!
中學生在寫作時如能借用這種蒙太奇手法,使行文自由,結(jié)構(gòu)輕靈,將生活中富有意味的典型的片段、場景、細節(jié),靈活、巧妙地剪輯連綴成有機整體,同時充分表現(xiàn)文章的主題,就能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四甲中學(226100)不對的。
為了讓高中生明白“遺忘是先快后慢”的規(guī)律,教師在詩詞鑒賞課上應給學生講一些心理學知識,培養(yǎng)高中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進行授課的同時,教師還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課外詩詞篇目,來拓展高中生的知識面。比如講柳永的《雨霖鈴》,引入他的《浪淘沙》《少年游》《八聲甘州》《蝶戀花》等詩詞,讓學生賞析柳永不同人生階段所創(chuàng)作的詩詞,感受一代詞人的豪情壯志。當學生對這些詩詞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再讓學生討論,對柳永的詩詞進行補充,從而做到“誦讀一家,了解一家”。這樣的詩詞鑒賞方式不僅可以激發(fā)高中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學生了解作者的詩詞風格。
二、 講解詩詞常識,啟發(fā)學生想象力
高中學生在學習時應該時刻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和樂觀的情緒,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讓自己的學習生涯更加豐富多彩。在古詩詞鑒賞中,高中語文教師必須注重學生對基礎(chǔ)知識的掌握,強化學生的學習意識,為學生提供發(fā)揮想象力的平臺。筆者曾經(jīng)看到一本練習冊中有這樣一道題:請根據(jù)給出的上聯(lián)寫出對仗工整的下聯(lián),“東風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顯然這是在考查高中生詩詞和對聯(lián)的知識,雖然很多學生都能給出答案,但是也有一些答案令人啼笑皆非。由此可見,高中學生對詩詞常識理解得并不透徹,才會導致在實際應用時出現(xiàn)問題。
在高中詩詞鑒賞課上,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問學生,促使他們開動腦筋,積極探索,最終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中國優(yōu)秀的詩詞具有言簡意賅、意境深遠、時空跌宕等特點,需要高中生發(fā)揮想象才能領(lǐng)悟其中的意境和情趣。教師在教學時應告訴學生詩詞飽含了詩人的各種情感,詩詞是詩人進行情感宣泄的重要工具,并教給學生鑒賞詩詞的技巧和策略,讓高中生能夠配合語文教師進行文學探討,最終獲得欣賞的樂趣。比如在講解《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時,教師就可以從詩詞常識教起,從曲牌名到標題,從主旨意思到創(chuàng)作背景,從描寫的手法到引用的典故都詳細的講解,讓高中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去感受作品的主題和情感。
三、 組織語文課外活動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要結(jié)合課外活動,發(fā)揮課外活動的引導作用,真正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語文教師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為學生營造愉悅的活動氛圍,通過鑒賞詩詞調(diào)動高中生的學習熱情,啟迪高中生的心靈,陶冶高中生的情操。語文教學離不開生活,語文詩詞鑒賞更應該加強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生活中嘗試品味詩詞的意境。語文課外活動的方式多種多樣,并沒有一個標準來評定,只要是對語文教學有幫助的課外活動都是值得推廣的。
篇5
關(guān)鍵詞:女性美;花;玉
最早集中描寫女性的作品集是《詩經(jīng)》,其中有多處用“花”來形容女子美貌。如《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用鮮艷的桃花來比擬少女的容顏;《召南·何彼襛矣》:“唐棣之華、華如桃李”,以棠棣花之艷麗喻這位貴族女子的盛艷容貌;《鄭風·有女同車》:“顏如舜華、顏如舜英”,以嬌艷的木槿花比喻女子的嬌美面容;《鄭風·出其東門》:“有女如荼”,以美麗盛開的白茅花比喻東門外眾多女子的美好容顏;《魏風·汾沮洳》以“美如英”來形容女子的容貌俏麗迷人;還有《陳風·東門之枌》“:視而如莜”,以盛開的錦葵花比喻婆娑起舞的巫女的美貌……《詩經(jīng)》中用“玉”來形容女子美貌的有《魏風·汾沮洳》:“美如玉”,《野有死麕》:“有女如玉”[1]等。
“崇尚自然是人類早期發(fā)展的普遍特點,人類來自自然,它的生命永遠是具有自然特征,因此依戀自然可以說是人類的共同追求?!保?]另一方面,由于處于中華文明之初,人類的思維、語言表、達審美體驗等能力處在相對簡單階段,人類習慣用觸目所見的物象來表達對美的感受,如自然界的花草蟲魚鳥獸日月星辰等。正如《易傳·系辭》所言:“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以類萬物之情?!币虼斯湃顺2捎么笞匀恢忻利惖幕ú莺陀袷瘉肀扔髋用烂?。
《詩經(jīng)》作為中國古典詩歌源頭,其對女性美的描寫對后世的詩歌描寫女性美有重要影響。一方面,后世詩歌沿著《詩經(jīng)》的傳統(tǒng)繼續(xù)從自然界中尋找合適的物象來形容女子的美,例如用青蔥或春筍來比喻女子的手,用藕喻女子手臂,用柳比喻女子的腰和眉,用云比喻女子的發(fā)髻,用櫻桃比喻女子的嘴巴等;另一方面后世詩歌繼續(xù)沿用“花”“玉”來比喻女子美貌。
后世詩歌用花比喻女子的詩句有“綠窗人似花”(韋莊《菩薩蠻》)、“芙蓉如面柳如眉”“云鬢花顏金步搖”(白居易《長恨歌》)、“紅臉杏花春”(柳永《少年游》)“美人如花隔云端?!保ɡ畎住堕L相思》)。用花來喻女性美,詩人所講求的不是形似。并不是花開的形狀形似女子的面容。詩人講求的是一種“神似”,一種超乎形似的神韻。面對實體,詩人不像攝影師可以完全錄入女子形象,而是有選擇的對實體形象進行提煉、概括,這方面詩人與畫師有相通之處。詩人如畫家,講究“貴得其神似不求形似”[3]鮮花或嬌艷或清麗如同女子之貌美,因此各種花也比喻成各種類型的美貌女子,并且固定的帶上了人類給它們注入的人文內(nèi)涵,例如牡丹代表富貴,芙蓉代表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蘭花代表幽靜,代表孤傲……《紅樓夢》中就以牡丹比喻寶釵,芙蓉花比喻晴雯……用花喻女子已成傳統(tǒng),現(xiàn)在仍沿用許多相關(guān)的成語形容女子如花容月貌、出水芙蓉、蕙質(zhì)蘭心、花枝招展、如花似玉、梨花帶雨等等。
清代俞樾在《群經(jīng)平議。爾雅》曾說“古人之詞,凡所甚美者,則以玉言之?!渡袝分袷场?《禮記》之‘玉女’,《議禮》之‘玉飾’,皆是也?!痹娙死糜竦耐w晶瑩,色澤動人等外在美質(zhì)來象征女子容顏儀態(tài)的美好,不僅用玉表達女子整體美貌如“舊時艷質(zhì)如明玉”(劉言史《贈童尼》),而且擴展為用玉形容女性各部位的美,如用玉比喻容顏如宋玉《神女賦》:“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溫潤之玉顏”、“玉容寂寞淚欄桿”(白居易《長恨歌》)、“愿在夜而為燭,照玉容于兩楹”(陶潛《閑情賦》)、“玉顏隨年變,丈夫多好新”(《預章行苦相篇》、“玉面耶溪女”(李白《浣紗石上女》);用玉喻手臂有“玉腕不停羅袖卷”(王建《織錦曲》)、“紅袖搖曳逐風,垂玉腕?!保赝ン蕖逗觽鳌罚淮送膺€有“朱口發(fā)艷歌,玉指弄嬌弦?!保ā蹲右垢琛罚?、“閑折海棠看又捻,玉纖無力惹余香?!保◤埫凇朵较场菲渌模踔劣袝r稱美麗的女子為“玉人”如“玉人襟袖薄,斜憑翠欄桿?!保f莊《秋霽晚景》)。更有“小家碧玉”的故事。南朝宋代汝南王小妾名碧玉,樂府吳聲歌曲有《碧玉歌》,歌中有“碧玉小家女”之句,后世遂以“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出身的年輕美貌女子。我們中國多以玉為女孩命名,像《紅樓夢》中有黛玉、妙玉、林紅玉(小紅)等。
用“花、玉”比喻女子不僅比喻女子的美貌,另有一層深意是比喻女子的氣質(zhì)和內(nèi)在美。封建社會要求女子柔順溫和,《女教篇》就詳盡地解釋了女子的“三從四德”(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如有關(guān)“婦容”的規(guī)定是“惟女之容,貴乎和婉,坐立恭莊,步履詳緩。頭容常直,目容常端”——即女子的神情氣質(zhì)應是溫良淑賢,安詳嫻靜,平和文雅,纖弱輕柔,穩(wěn)重端莊;而坦蕩、熱情、活潑則常被視為輕佻浮躁。而且規(guī)定女子為“勿離親側(cè),勿出中門,勿窺穴隙,勿越墻垣,男女當遠,嫌疑早避,不親授受,不相游戲”,連見“兄弟來謁”也只能“見不逾閾”,至于“有故而出”則“必掩其面”。另一方面,由于儒家強調(diào)的“溫柔敦厚”傳統(tǒng),和中國人溫和穩(wěn)重的性格使古人追求的是一種中和之美。女性美是溫婉的、柔順的。詩中即使是描寫活潑的少女也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寫出少女的嬌羞。
《說文解字》對“玉”有這樣的解釋“玉,石之美,有五德;澤潤以溫”玉的溫潤和花的靜態(tài)美、柔弱象征女子的溫和、文雅、柔弱等氣質(zhì)。中國有鮮花香草以喻君子和君子佩玉的傳統(tǒng),花與玉又是“德”的象征。用花和玉比喻女性美達到了人格美和容貌美的統(tǒng)一,這也是中國審美觀念的進步。(作者單位:四川建筑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參考文獻:
[1]余冠英.詩經(jīng)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篇6
一、讀懂詩歌
考生在詩歌鑒賞題中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讀不懂詩歌的內(nèi)容,無法把握作者的思想主旨,導致“一步走錯,滿盤皆輸”的局面。下面,筆者將從“讀懂”詩歌這個層面,結(jié)合有關(guān)試題談一談一些基本方法。
方法一:關(guān)注詩題。
題目是詩詞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詩詞創(chuàng)作的時間、地點、事件和主旨等。
[例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結(jié)合全詩內(nèi)容,理解此詩作者表達了怎樣的心情?(4分)
答:表達了作者在考中科舉進士后的興奮和得意。
方法二:關(guān)注注釋和詩前小序。
“序”,或交代了創(chuàng)作的年代,或交代了創(chuàng)作的緣由,或交代了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過,或交代了創(chuàng)作的背景。它對理解詩詞的思想內(nèi)容是至關(guān)重要的,鑒賞時不能忽視。試卷中無任何閑筆。因此,詩詞下的注釋,一定要仔細審讀,因為有的提供了背景材料;有的解釋詞語,幫助解讀詩詞;有的甚至還暗示題目的答案。
[例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時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陽時寫下這首詩。
本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4分)
答:表達了詩人遇赦放還的興致勃勃、欣喜愉悅之情。
方法三:關(guān)注作者,知人論世。
高考大都選名家作品,這些作家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有自己與眾不同的作品風格,或豪放,或沉郁,或清麗,或哀婉。知其人,曉其風格,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對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
[例3]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少年游 柳永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
衰楊古柳,幾經(jīng)攀折,憔悴楚宮腰。
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①。
一曲《陽關(guān)》,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②。
【注】①蘅皋:長滿杜蘅(香草名)的水邊陸地。②蘭橈(ráo):指劃船的槳,這里代指船。
“獨自憑蘭橈”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獨自”二字表達了怎樣的感情?(4分)
答:結(jié)句“獨自憑蘭橈”描繪了一幅獨自一人倚在船舷的畫面;“獨自”二字,筆力沉重,透露出一種孤寂難耐的情懷,充分表達了依依惜別的衷情,孤身飄零的苦況。
方法四:抓特定意象。
意象是指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在詩歌中,常常有一種反復出現(xiàn)的意象來表達詩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類共同的情感和體驗。必須以解讀詩詞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的詩詞意象為突破點來解答題目。
[例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寄 遠 杜 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風緊云輕欲變秋。
正是客心孤回處,誰家紅袖憑江樓?
本詩后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變化?請做簡要分析。
答:這兩句正是客心孤寂之時,忽見紅袖憑樓而更增思家之情。詩人看到紅袖憑樓的情景,一下子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歸來,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濃重。
方法五:抓關(guān)鍵。
抓關(guān)鍵,包括表情達意的關(guān)鍵字、詞和點明主旨的關(guān)鍵句。捕捉詩詞中主觀色彩較濃的詞語,如:孤、獨、愁、喜、客等;抓抒情議論的句子,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抓首句和尾句,首句往往交作緣由或奠定感情基調(diào),尾句往往會直接點明主旨。
[例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秋懷 歐陽修
節(jié)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
西風酒旗市,細雨天。
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
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
結(jié)合尾聯(lián),分析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情感?(4分)
答:我何日才能駕起鹿車,回到潁東去過躬耕田畝的生活呢?表達了作者對歸隱山林、過躬耕田畝生活的渴盼。
方法六:調(diào)語序,補成分。
詩歌短小凝練,常會省略很多信息。同時,詩歌由于聲律要求或出于修辭上的表達需要,常會打亂語序。從語法上看,詩歌的語言充滿了倒裝與詞類活用,這都需要我們將詩歌的語言順序還原為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這才容易理解。如,崔顥的《黃鶴樓》中“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闭{(diào)整語序之后就變成“晴川漢陽樹歷歷(可數(shù)),鸚鵡洲芳草萋萋。”這樣詩歌就好理解了。
二、規(guī)范答題
在平時的練習考試中,常會發(fā)現(xiàn)考生在作答詩歌鑒賞題時,胡亂答題,造成不必要的丟分。為此,筆者從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了一些考生常見的答題失誤情況,希望考生在答題中能引以為戒。
【典型題例1】(2015年南京市、鹽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踏莎行 呂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去年,探梅時節(jié)。老來舊事無人說。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失誤例舉】
失誤1: 脫離文本,分析空洞。
(1)上片中的“不似” 二字,具體含義是什么?(2分)
誤答:“不似”具體指雪與梅花擁有不相同的特性,即盡管沒有雪的那般純潔,梅花依然有高潔的品質(zhì)。(0分)
失誤2:以譯代析,沒有鑒賞。
(2)詞中寫到了哪些“惱人風味” ?(4分)
誤答:①年老之后心事無人交流;②不知為誰而醉,為誰而醒;③離別的傷感。(2分)
失誤3:要點不全,籠而統(tǒng)之。
(3)上下片都寫到“梅”,寫法有何不同?各有什么作用?(4分)
誤答:上片用比喻,梅花紛飛如雪,寫出了作者內(nèi)心思緒的繁亂與內(nèi)心的苦惱;下片回憶去年探梅舊事,抒發(fā)自己“無人說”的苦悶、孤獨和當年的悔恨。(2分)
學生優(yōu)秀答卷:
(1)①雪不似梅那么香;②梅不似雪可以飛舞。
(2)①無人抒懷的孤獨;②對離別的悵恨。
(3)上片實寫,將梅、雪做比喻,點明季節(jié),引出“惱人風味”,為下文的抒情作鋪墊;下片虛寫,回憶去年探梅往事,與今日看梅形成對比,反襯出現(xiàn)在無人抒懷的孤獨,并引出下文的離愁別緒之恨。
【典型題例2】(2015年南京市、鹽城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自興國往筠宿石田驛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蘇 軾
溪上青山三百疊,快馬輕衫來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橫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輕軟,蒲薦松床亦香滑。
夜深風露滿中庭,惟見孤螢自開闔。
【失誤例舉】
失誤4 :不明手法,泛化歸類。
(1)簡析首聯(lián)運用的修辭手法及表達的情感。(3分)
誤答: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溪上三百疊的青山,只有詩人騎著快馬,穿著輕衫奔馳著,表達了作者前往野人舍時的急切、喜悅之情。(2分)
失誤5:審題不清,答非所問。
(2)詩中哪些方面可見“野人舍”的特點? (4分)
誤答:①“倚山修竹”“橫道清泉”寫出居住環(huán)境的偏僻;② “芒鞋竹杖”“蒲薦松床”寫出生活的簡樸。(0分)
失誤6:主觀臆斷,任意拔高。
(3)結(jié)合尾聯(lián),賞析“孤螢”這一形象的作用。(3分)
誤答:作者以孤螢自比,表達了作者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不滿、孤獨之情(1分)
學生優(yōu)秀答卷:
(1)首聯(lián)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三百疊”“來一抹”皆是夸張的體現(xiàn),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馬速之快,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歡樂愉悅之情。
(2)①生活環(huán)境:“倚山修竹”“橫道清泉”;②生活條件:“芒鞋竹杖”“蒲薦松床”。
(3)詩人以“孤螢”自況,夜色深沉,霜寒露重的庭院中只有孤螢在起舞,以環(huán)境之凄襯托出孤螢之孤,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孤寂、凄涼之情。
三、命題預測:2015高考最可能考的五大題型
(一)分析意境型
吳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補之
曉路雨蕭蕭,江鄉(xiāng)葉正飄。
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
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
注:吳松:即吳淞,江名。
開頭兩句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色?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題型解說】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gòu)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1)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要忠實于原詩,語言力求優(yōu)美。
(2)概括景物營造的氛圍或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回答要具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5.答題示例:
開頭兩句描寫了詩人早晨乘船趕路時,江南水鄉(xiāng)風雨瀟瀟,落葉飄飛的深秋景色(步驟1),營造了冷清、蕭條的氛圍(步驟2),表達了詩人漂泊在外的孤寂、思鄉(xiāng)之情(步驟3)。
(二)分析技巧型
陶者 梅堯臣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寸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這首詩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題型解說】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
2.提問變體:(1)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shù)手法、手法)。(2)詩人是如何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
3.解答分析:表現(xiàn)技巧是詩人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考生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xiàn)技巧。
4.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jié)合詩句分析詩人是如何使用這種手法的。
(3)此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意旨。
5.答題示例:
對比(步驟1),詩人把長年辛勞而居室簡陋的陶者與不勞而獲的統(tǒng)治階級作對比(步驟2),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以及對不勞而獲的統(tǒng)治階級的憤慨之情(步驟3)。
(三)分析情感(主旨)型
念 奴 嬌①
[南宋] 葉夢得
云峰橫起,障吳關(guān)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盡處,秋水粘天無壁。綠鬢人歸,如今雖在,空有千莖雪。追尋如夢,漫余詩句猶杰。
聞道尊酒登臨,孫郎②終古恨,長歌時發(fā)。萬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滅。鼓吹風高,畫船遙想,一笑吞窮發(fā)。當時曾照,更誰重問山月。
【注】①這首詞是作者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時,登鎮(zhèn)江北固山有感而作。②孫郎,即孫策,曾經(jīng)常攜酒登臨此山游宴。
全詞抒發(fā)了詩人哪些情感?(4分)
【題型解說】
1.提問方式:(1)這首詩(或某句)抒發(fā)了詩人哪些感情?
2.提問變體:(1)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2)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趣?(3)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3.解答分析:這類題通常是結(jié)合某一詩句或意境提問,因此必須明確詩歌的表層意思與深刻意義,才能把握詩歌的主旨和思想傾向。
4.答題步驟:
(1)分析具體詩句寫了什么。
(2)抒發(fā)了什么情感,暗喻了什么。即,基于何種原因(或情境)產(chǎn)生的情感。
5.答題示例:
對眼前大好河山的贊美;對自己年歲日增的慨嘆;對歷史英雄(孫策)壯志未酬的感懷;對北定中原收復失地的期盼。
(四)評價型
惜余春 賀鑄
急雨收春,斜風約水,浮紅漲綠魚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歸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關(guān)情紙尾,闌干長對西曛倚。鴛鴦俱是白頭時,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西曛:斜陽。
后人評價“春歸不解招游子”有“無理之趣”,請對此做簡要分析。(3分)
【題型解說】
1.提問方式:題干文字表述格式一般是前人評論(詩論引文)――要求判斷(是否同意)――闡發(fā)理由(為什么)――要求(結(jié)合全詩)。
2.解答分析:此題型雖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考生自己分析評價的是詩眼,關(guān)鍵詞句,思想內(nèi)容,還是表達技巧,然后結(jié)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shù)谋硎觥?/p>
3.答題步驟:
(1)認真審題,圈出關(guān)鍵詞。
(2)依據(jù)關(guān)鍵詞,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結(jié)合評論答題。
注意:緊扣詩文內(nèi)容,點面結(jié)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guān)鍵詞。
4.答題示例:
“春歸”本是自然現(xiàn)象(步驟1),詞人埋怨春棄己而獨歸是“無理”的(步驟2),但無理卻有趣,借此把游子思歸之情表達得委婉、真摯(步驟3)。
(五)比較鑒賞型
雜 詩 無名氏
舊山雖在不關(guān)身,且向長安過暮春。
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
落第長安 常建
家園好在尚留秦,恥作明時失路人。
恐逢故里鶯花笑,且向長安過一春。
請簡析這兩首詩所抒感情的異同。(3分)
【題型解說】
1.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2.解答分析:這種題型命題者往往給出在題材、感情、寫法、風格上相似甚至對象也相同的兩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這種題型易于考查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和綜合鑒賞能力,已成為高考命題的重點和熱點,考生應該高度重視。
3.答題步驟:
(1)通讀這兩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nèi)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結(jié)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nèi)容、感情、藝術(shù)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注意點面結(jié)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注意:分析不能顧此失彼,要兼顧兩詩;對比分析要具體,突出差異性。
4.答題示例:
熱門標簽
少年文藝 少年司法制度 少年法院 少年司法 少年課外閱讀 少年 少年素質(zhì)教育 少年兒童 少年庭 安全監(jiān)管論文 改造技術(shù)論文 客服工作安排 生物技術(shù)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