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哲理范文
時間:2023-04-11 05:18: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自然哲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白輪船》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生態(tài)文學特點
一、創(chuàng)作背景
20世紀六七十年代,自然與人的關系日趨緊張,這使世界文壇越來越多的作家焦慮不安。他們在文學作品中不同程度地思考這一關系到人類生死存亡的全球性問題――自然與人的相互關系。前蘇聯(lián)著名作家艾特瑪托夫就是這一時期的杰出代表。
艾特瑪托夫于1970年創(chuàng)作了中篇小說《白輪船》,這是一部在人與大自然主題中充分滲透道德哲學內涵的作品。該小說自然情節(jié)的描述并不復雜,但在描述人與大自然的關系方面卻讓倫理道德思想得以深刻的體現(xiàn),被認為是作家的巔峰之作。這是一個凄慘的故事。小說的主人公是個被遺棄在外公家的七歲孤兒,沒有名字。孩子喜歡到山頂上眺望碧藍的伊塞克湖,尋找一艘游弋在湖面上的白輪船。他聽說爸爸是水手,于是他渴望變成一條魚游到湖水里,上船撲向爸爸的懷抱。外祖父給他講長角鹿媽媽的故事,那是個動人的傳說:長角鹿拯救過吉爾吉斯人的祖先,但后來鹿媽媽的后代遭了殃,成群的鹿被殺害了。從此,這個地方再沒人看見過鹿。小男孩牢牢記住了這個故事。有一次小男孩突然看見了兩頭小鹿和一頭白色母鹿,他好像在夢中,一口氣跑回家,告訴了外公??墒?,第二天,正當小男孩昏睡時,一聲槍響把他驚醒,他看見大人們忙里忙外,孩子在棚子里看見獸皮和鮮血,再看墻根下帶角的鹿頭,他渾身冰涼、毛骨悚然。他聽見可怕的笑聲,覺得有人拿斧子對準他的眼睛,他驚恐地拼命躲閃。誰也沒注意,孩子搖搖擺擺走到河邊,跨進水里,去尋找他夢中的長角鹿媽媽和白輪船去了。小說的結尾是悲劇性的,但是它以強大的藝術感染力激起人們維護真理、保護自然的良知。
二、生態(tài)文學的特點
生態(tài)文學是當代文學與生態(tài)思潮的有機結合的產(chǎn)物,是對生態(tài)危機的綜合回應。它把關懷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作為自己的光榮使命,是20世紀世界文壇上一個嶄新的文學現(xiàn)象。它以人與自然為主題,以關注人類生存環(huán)境為起點,從道德與精神方面探索了人與大自然關系的新內涵,來喚起人們珍惜我們的家園――地球。
艾特瑪托夫是一個具有強烈責任心和使命感的生態(tài)文學專家。當人類生存遇到困境和大自然遇到生態(tài)危機時,他哲理性地思考了人與大自然的關系。艾特瑪托夫在1985年2月17日第七期的《莫斯科新聞報》答記者問中曾說過:“四十年來,生活有了質的變化,也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條件。于是,有些人便自我陶醉,喪失了記憶,開始追求物質享受,而不追求精神享受。但是,一個人在精神上的自我感覺才是使他配得上活在地球上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心安理得地拼命追求升官發(fā)財,一味偽善,首先要使自己不能稱之為人,就像我這部小說中的一個反面人物那樣。眼前的利益不應奪去我們的記憶。因為記憶是我們鐵面無私的良心。而良心是絕對不允許一個人背叛他精神上的最高理想的?!弊骷艺J為,人與大自然應當具有相同的權利和地位,人們應該拋棄人類沙文主義、人類中心主義的觀念,與大自然平等、和平相處,建立一個健康、和諧的人類社會,這正是當代社會人們面臨的重大的歷史使命。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得以生存。艾特瑪托夫從哲理的高度思考了人與大自然的內涵及關系。這是他對人類中心主義思維模式的挑戰(zhàn),使人們的自然生態(tài)意識能夠覺醒,表現(xiàn)出一種超前的生態(tài)觀。艾特瑪托夫通過《白輪船》這部小說,反映了20世紀以來人與人、人與大自然和人與自我的緊張關系,同時向人類敲響了警鐘,即人類不僅應該對自己負責,還應對地球負責,同時還得對子孫后代負責,否則隨著對大自然的破壞,人類必將毀滅自身。
艾特瑪托夫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哲理性思考
艾特瑪托夫說過:“我越來越相信,小說的哲理性比重應盡可能增加,如果哲理性的比重小,而以主題的迫切性取勝,那么時過境遷,這樣的作品就會失去意義?!辈浑y看出,作家非常注重哲理探索,經(jīng)過長期探索得知:人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如滄海一粟,自然先于人類而存在,所以說,人是大自然的產(chǎn)物,附屬于自然。人類不是大自然的主宰,是自然之子,應和同是自然之子的一切動植物平等相處。
艾特瑪托夫非常熱愛大自然, 深刻關注人和自然的關系, 并對此進行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他說:“熱愛大自然和必須保護大自然的題材對我們來說非常親切。” 事實確實如此,人與大自然的關系已經(jīng)非常緊張。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為了生存,開始對大自然進行瘋狂掠奪,包括污染環(huán)境、無序地殘殺稀有動物、亂砍濫伐,所有這些行為使生態(tài)平衡受到嚴重破壞。于是,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峻。艾特瑪托夫就是其中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 他在《白輪船》中涉及了這一主題,抒發(fā)了自己的見解,從人是大自然之子和大自然是衡量人類道德的標準兩個層面論述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哲理性。
一、人是大自然之子
“無論是在人那里還是在動物那里,人類生活從肉體方面來說人(和動物一樣)靠無機界生活” ,“我們連同我們自己的頭腦、血和肉都是屬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作者得出結論,人是自然界的產(chǎn)物,是自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是共生、共贏和共榮的關系,而不是征服、改造和索取之間的關系。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既然是伙伴關系、朋友關系,那么就要求人類在處理與大自然關系的問題上,必須尊重互惠互利、共同發(fā)展的原則,克服急功近利和目光短淺的思想,樹立人與大自然和諧并進的科學發(fā)展觀。艾特瑪托夫向來反對“萬物之靈”的人類以“征服者”與“統(tǒng)治者”的態(tài)度對待大自然,反對征服和占有自然的一切行為,認為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平等而和諧的關系,人應把森林當做“綠色的朋友”, 把動物視為“人類的小兄弟”,這才算得上是 “自然之子”。
在小說《白輪船》中,當孩子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三頭梅花鹿的時候,鹿也同時發(fā)現(xiàn)了孩子,但它卻卻并沒有害怕,“這頭長角鹿媽媽細心而安詳?shù)爻⒆油?,好像在回憶:它在哪見過這個大腦袋、大耳朵的孩子的……小鹿肥敦敦的,又結實又招人喜歡。它忽然又拋開柳條兒,活躍地跳了起來,拿肩膀去蹭母鹿,圍著母鹿轉了一會兒,開始撒嬌了,拿它那還沒長角的頭使勁地擦鹿媽媽的兩側。長角鹿媽媽靜靜地望著孩子?!?/p>
艾特瑪托夫在《白輪船》中為我們描繪出一幅自然生態(tài)美景,即人類與動植物、人類與整個大自然和諧友好地共處著。這正是作家殫精竭慮的東西,也是他內心世界的流露。而我們大多數(shù)人卻始終把自己與大自然的關系認為是主仆關系,始終沒有超出這個想法。認為人類是大自然的主人,就是把人類自己同自然界分割開,獨立于自然界之外,以統(tǒng)治者自居,卻忘記了自然界是人類的母親,人類是自然界的嬰兒;認為人類是大自然的仆人,就是人類在自然界面前一無是處,面對自然侵害時逆來順受,這也是不合常規(guī)的。從世界文明史來看,這些思想已經(jīng)遠遠不能適應新時展的需要。我們必須超越這個層面,從思維上進行理性的探討。要做到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就必須拋棄舊觀念,注入時展的新內容。如何才能做到這一切呢? 人類歷史告訴我們:我們與大自然的關系既不是“自然界是主人、我們是仆人”的關系,更不是“我們是主人、自然界是仆人”的關系,而是人類是自然之子。所以我們應該放下主人的傲態(tài),放下仆人的卑態(tài),平等地與大自然進行對話,理性地與大自然握手,與大自然共謀發(fā)展,共同進步。只有這樣,人類生存的自然界才會越來越美好,人類的生活前途才會越來越光明。
二、大自然是衡量人類道德的標準
人類應該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客觀性、順應自然。因為自然界的運行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性,不受人為因素的影響,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依據(jù)其自身的規(guī)律發(fā)展。人類由于違反自然規(guī)律、不尊重自然而頻頻招致大自然的報復。當前人類的居住環(huán)境日趨惡劣,都是因為人類違反大自然的規(guī)律造成的。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能使人的心靈得到平衡,并能使人的精神得到凈化;而掠奪大自然、殘殺萬物生靈、毀壞大自然的過程,就是人類破壞平衡的過程,也是人性道德墮落、變異的過程。在這些過程中,殘忍、貪婪、自私、冷酷、功利主義就會得到惡性膨脹,就會導致人的本質的蛻變和精神的墮落。艾特瑪托夫把人對大自然的態(tài)度同人道主義、人性聯(lián)系在一起,把人類是否尊重大自然當做是衡量一個人道德善惡與否的標準,并把不同的人們之間因為不同的觀念而引發(fā)的沖突歸納到善惡沖突的范圍。
《白輪船》中描寫了善和惡兩類人。莫蒙爺爺和孩子是善良人的代表,他們不僅對人友善, 對自然也是和善的。莫蒙爺爺是護林所唯一一個盡心盡力看管森林的人,他說:“看管森林的人,就是不讓樹林受到任何損失?!彼嘈砰L角鹿媽媽的傳說,把白色長角鹿媽媽看成是吉爾吉斯民族唯一的恩人和母親,對她敬若神靈?!栋纵喆分械男∧泻⒁矡釔鄞笞匀?,在林中雖沒有小伙伴兒與他玩,但是他并不孤獨,因為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朋友,吉爾吉斯古老的長角鹿母的傳說滋潤著他的心靈。莫蒙和小男孩兒都是與自然親和為善的代表,是千百年來熠熠生輝的人類最寶貴的精神文明,正因這一點,人類才優(yōu)越于其他物種,人類的未來才有希望。
在小說《白輪船》中,護林所的領導奧羅茲庫爾謀取私利,偷伐森林。當樹林中突然跑出三頭美麗的梅花鹿時,善惡兩類人的態(tài)度完全相反。莫蒙爺爺和小孩盡力想為長角鹿媽媽的后代營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而護林所領導奧羅茲庫爾等人只看到鮮嫩的鹿肉和碩大的鹿角。鹿的出現(xiàn),瞬間將兩類人分為善惡兩類。艾特瑪托夫把對待大自然中動物和植物的不同方式和不同態(tài)度,作為判斷人類善與惡的標準。艾特瑪托夫的作品向我們傳達這樣一個信息,每種動物的悲慘遭遇最后都以人的悲劇為結局?!栋纵喆分腥^梅花鹿的死讓莫蒙爺爺非常痛苦;而純潔天真的孩子,無法接受這一殘酷的事實,于是搖搖晃晃地走到了河邊,直接跳進了水里。 就連殘酷屠殺梅花鹿的奧羅茲庫爾,最終也沒有落下好下場。他的這種行為遠不止他一人所為,他只是作家塑造的“惡”的形象代表。他所做的一切既是對始祖、對自然的背叛和對傳統(tǒng)道德的否定,又是“對神話傳說的輕蔑,也是對千百年傳統(tǒng)精神財富的棄絕”。
人與自然和諧的最高境界及意義
艾特瑪托夫對悲劇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作了更深刻的揭示,從人是自然之子和大自然是衡量人類道德的標準兩個層面論述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哲學意義。同時,作者也提出人與自然和諧的最高境界及意義。《白輪船》提到科克泰的貪婪、奧羅茲庫爾的虛榮與傲慢。他還強調:“貪財、權欲和虛榮心使人苦不堪言,這是大眾意識的三根支柱,無論什么時候它們都支持著毫不動搖的庸人世界。大大小小的罪惡都藏匿于這個世界里?!庇幸粋€問題始終困擾著他:“人世間善與惡,都存在于人類社會的一些最平淡無奇的事物中”,但是,“為什么總是惡戰(zhàn)勝善呢?”這才是艾特瑪托夫思考的主要內容。它總是體現(xiàn)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體現(xiàn)在人對待自然的不同態(tài)度的善與惡的沖突、對抗中,總是把人的善惡與保護大自然聯(lián)系起來。因此維護人與大自然的統(tǒng)一和諧,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人間的真善美!艾特瑪托夫認為,要想根除破壞大自然、虐殺生靈、掠奪自然資源的惡行,就必須樹立人們心中的善意,只有善意根深蒂固,并在實踐中得到運用,大自然才會得到保護,人類才不會面臨道德淪喪所帶來的威脅。否則,人類將“由于自己的暴虐而毀掉這暴虐的世界”。
參考文獻:
[1]韓捷進.艾特瑪托夫[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30.
[2]胡志文.生態(tài)文學――比較文學研究的新土地[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4,(01):99.
[3]石南征.白輪船?前言[A].艾特瑪托夫著.立岡譯.白輪船[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篇2
小雨在信上所說的“最黑暗的一段時光”就是指小雨剛剛轉入我班的那段時間。
“我們班小雨和XX談戀愛?!遍_學不久就有“內線”來報。
“你們班小雨和XX在班里勾肩搭背,你不在班里臊臊以后怎么辦?!贝n教師也這樣說。
臊臊能解決問題嗎?我在心里問自己。我決定還是找家長和原班主任了解了解情況再說。
經(jīng)了解,小雨父親因工致殘,母親外出打工很少回家,小雨在外“瘋”的歷史已經(jīng)很長了,她經(jīng)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外出喝酒,有一次還與幾位男女青年包了一間房子整整玩了一夜,一次不是有人驚動,小雨就和一青年在河邊發(fā)生了關系。
這樣的一個問題女臊臊能行嗎?我知道心病還要心藥治,我在尋找教育的機會。
這一天,小雨感冒發(fā)燒,看來很重,我領她到校醫(yī)室看病,墊付了醫(yī)藥費,還親自倒水讓她把藥吃下,看得出,她的眼里噙滿了淚水。學生都上課了,我留下來看護小雨。我知道,這是一個絕好的教育機會,于是,我刻意買了兩只蘋果,一只是成熟的蘋果,一只是青蘋果。
“小雨,吃蘋果吧!感冒吃蘋果會好些?!彼槒牡亟恿耍粨炝四侵怀墒斓奶O果吃了?!盀槭裁粗怀粤艘粋€?”我故意問她?!澳侵皇乔嗵O果,苦澀不好吃。”她指著剩下那只說?!笆前?!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當我們去做時機未成熟的事時也往往會有青蘋果的味道?!蔽蚁袷遣唤?jīng)意地說了一句,但我捕捉到了她的反應,可以看出,她已經(jīng)感覺到我將要說什么,所以深深地埋下了頭。
“小雨,愛情生活一直是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部厚厚的文學史,有相當多的篇章都與愛情生活有關。《詩三百》開篇第一首,‘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v的就是愛情。漢代有個女子,她想談戀愛,她是怎樣說的呢?‘上邪,我欲與君相識,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古人如此,何況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你與XX的事我是知道的,我不認為這是一件丑事,那里面至少有你純真的感情。但我們現(xiàn)在正是讀書的時候,這樣會害了自己的。春天只能做春天的事,春天是生長的季節(jié),應該努力吸取雨露、陽光、養(yǎng)分、努力生長,到秋天的時候,收獲的果實才會甜蜜。倘若現(xiàn)在就開始采摘,你只能品嘗苦澀!你說對嗎?”
“老師,您說的我懂,有時候我也恨自己……”已經(jīng)浸在淚水中的小雨將自己的情感世界全端了出來,我驚奇的發(fā)現(xiàn),真正的小雨是一個多么渴望愛而又在愛的路上扭曲的女孩。原來,自從小雨的父親殘疾后,本來就自卑的他就再也不愿多說一句話了,有時候他連多看一眼小雨都不愿意;媽媽呢?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荷就再也扛不動母愛了,常年關愛不了幾次小雨,剛剛步入少年的小雨多么渴望能像同齡人一樣享受到一份屬于自己的親情,但她明白,這一切將不復再現(xiàn)。因此,她對親情的渴望轉移了,逐漸地喜歡和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在一起“瘋”。
我知道,她的種種舉動只是渴望得到一種幸福,一種依托,是一種封閉自己后必然滋長出渴望愛和認可的幻想。
“老師,每當看到別人鄙夷的目光,我都覺得無地自容,每當看到父母因我而失望的眼神,我的心都在顫動,但我已無法從這種情感的漩渦中走了出來,你說怎么辦?”
“小雨,很高興看到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很高興你明白事理,但你要走出這段感情陰影,能夠幫助你的只有你自己,老師只能送給你蕭伯納說過的一句話:‘愛情不是慈善事業(yè),不能隨便施舍?!鸵粋€故事:有一對同胞兄弟,一位考入了清華大學,而一位則成為窮困潦倒的小偷,有一天,一位記者去采訪他倆,記者先找到那位清華大學生,問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答道:‘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體弱多病,收入極少,媽媽又患精神病,沒有人管我,我只有去努力?!撕?,記者又設法找到那位小偷,問他為何落到這種地步,他答道:‘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體弱多病,收入極少,媽媽又患精神病,沒有人管我,我只好去偷?!痹谖译x開時,我對她說:“這幾天你生病,不能上課,老師有一本《簡愛》,借給你讀讀,或許,對你有一定幫助?!?/p>
篇3
關鍵詞:綜合管理;干預;艾滋病
艾滋?。ˋIDS) 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 侵犯人體免疫系統(tǒng)后,造成免疫系統(tǒng)功能進行性下降,導致各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發(fā)生的綜合征。主要通過:血液傳播、性接觸傳播、母嬰傳播。目前國內尚無有效的疫苗,也無治愈的方法[1]。由于艾滋病的病情復雜,病程較長,而PLWHA到醫(yī)院診治的時間只是一個短暫的時期,他們大部分時間需要自我護理和家人照顧與護理,因此加強對PLWHA的管理,為PLWHA及其家屬提供多方面的艾滋病相關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1資料與方法
對河池市2011~2013年新報告的PLWHA和既往報告仍存活的PLWHA及其家屬進行綜合管理及隨訪干預,每年隨訪干預2~4次。并將每次隨訪干預的內容和項目錄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tǒng)的艾滋病個案隨訪表。
1.1心理干預 盡管國家對艾滋病的防治高度重視,對公眾全面實施防治艾滋病的宣傳教育,公眾防治艾滋病知識知曉率已有所提高,但由于歷史原因,人們對艾滋病的恐懼、誤解、偏見、排斥,甚至、羞辱、歧視等依然存在,加之AIDS的致死性后果,給PLWHA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對前途失去信心,對生活喪失希望,有的甚至產(chǎn)生絕望心理,選擇自殺[2]。因此采取心里干預使患者重構思維,充分認識到他們的問題是有辦法解決的,幫助患者或感染者重新拾起生活的希望,度過生理和心理的危機期,為下一步采取的疾病控制措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1.2做好醫(yī)學觀察及治療指導,加強傳染源的隨訪管理 根據(jù)感染者和患者健康狀況及CD4檢測情況,指導其進行HAART治療,定期到指定機構進行免費CD4或病毒載量檢測;加強配偶/告知及檢測,積極接受當?shù)蒯t(yī)療衛(wèi)生機構的隨訪管理[3]。
1.3做好患者的轉介工作 根據(jù)不同人群需要提供當?shù)孛郎惩T診、針具交換點、結核病防治機構、規(guī)范化性病門診、抗病毒治療點和母嬰阻斷機構的聯(lián)系地址和聯(lián)系方式等。以便相關人員接受美沙酮治療和清潔針具交換、性病和結核病的規(guī)范治療、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和母嬰阻斷治療,有效預防艾滋病經(jīng)血液、、母嬰傳播。
1.4感染者/患者的關懷救助 PLWHA按屬地管理制度,對貧困者免費提供抗病毒藥品及適當減免機會性感染診療費,抗病毒治療及相關診療費納入醫(yī)保和新農(nóng)合,貧困患者及家庭給予必要的生活救助[4],為PLWHA提供有力的醫(yī)療和生活保障。
1.5感染者/患者權利與義務的告知 對確診的PLWHA如實告知其應享有的權利和應當履行的義務,讓PLWHA懂得國家和地方艾滋病防治、關懷救助政策。自覺履行義務,加強家庭和社會責任感,減少艾滋病二代傳播。
1.6家庭護理宣教 ①節(jié)制性生活,正確使用安全套。被診斷為PLWHA無論有無癥狀在進行時都應堅持每次全程使用安全套, 包括雙方都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時, 以防其他致病菌交叉感染。②直接參與護理艾滋病患者的人應注意保持自己手部及皮膚的完整性。需接觸患者的體液、血液或其他潛在的污染物時應戴手套, 操作完畢應用肥皂和水洗手。③防止血液的污染。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皮膚、粘膜損傷時要妥善包扎、處理,不要讓血液(包括經(jīng)血)污染物品。④家中馬桶、浴缸和地板的表面應定期清潔或消毒。正確處理被污染物體的表面,一般可用8.4消毒液進行消毒。被血液或其他體液污染的物品應扔進防滲漏的容器中, 如有蓋子的垃圾箱或塑料袋,用 1∶10 的漂白劑溶液消毒后再洗滌,被污染垃圾可以焚燒、深埋[5]。
2結果
將2011~2013年新報告的PLWHA和既往報告仍存活的PLWHA的綜合護理干預項目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tǒng)導出相關信息后用SPSS17.0軟件對部分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和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2011年、2012年、2013年全市PLWHA配偶/固定性伴HIV檢測率大幅度提高, CD4檢測率逐年上升,符合抗病毒治療并在本地治療的比例有所提高,患者依從性高,失訪率下降,艾滋病病死率下降,新發(fā)現(xiàn)感染數(shù)逐年減少,見表1~表3。
3討論
通過2011~2013年干預相關指標、艾滋病病死率、艾滋病新發(fā)現(xiàn)感染數(shù)等數(shù)據(jù)分析采取綜合干預措施效果顯著。
3.1 2010年6月起我市根據(jù)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要求,全面實施防治艾滋病攻堅工程,廣泛宣傳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防治方法和關懷救助政策等,實行全民防治艾滋病。把PLWHA的各項管理指標列入全市防治艾滋病責任目標考核范疇,量化工作指標,明確和培訓告知隨訪責任人,整合資源,強化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加強對各縣(市、區(qū))級的動態(tài)技術指導和督導,提高縣級對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的督導和技術支持能力,為開展PLWHA有效管理和干預工作提供重要保障[6]。
3.2 2013年7月1起根據(jù)廣西防治艾滋病條例把全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及相關診療費納入醫(yī)保和新農(nóng)合,并給貧困患者及家庭給予必要的生活救助;全市大部分縣(市、區(qū))積極開設艾滋病抗病毒治療點,為PLWHA提供方便就醫(yī)環(huán)境。
3.3 加強對PLWHA及家屬綜合管理及干預,強調家屬參與和監(jiān)督,提高患者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也不同程度地管控了傳染源。
參考文獻:
[1]楊學進,嚴莉.AIDS心理和行為干預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8,4,14(2),192-194.
[2]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綜合辦公室.廣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發(fā)現(xiàn)告知隨訪工作技術規(guī)范[R].桂疾控〔2011〕210號,2011,6,24.
[3]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防治艾滋病攻堅工程實施方案[R].桂政發(fā)〔2010〕14號2010,6,1.
[4]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廣西防治愛滋病條例[S].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衛(wèi)生廳,2013,7,1.
篇4
關鍵詞:希臘哲學;城邦制;方法論
一、孕育古希臘哲學的社會環(huán)境
從政治身份的角度劃分,雅典城邦由兩部分人組成:自由民和公民。自由民一般來自外邦,沒有參與城邦政治的權利;公民有權參與城邦政治,而且其掌握政治權力大小的依據(jù)是擁有財富的多少。從擁有財富的角度劃分,雅典城邦的人也分為兩種:窮人和富人。“在這個以財富劃分等級的社會中,公民之間除了財產(chǎn)以外沒有很明顯的界限。”[1](p29)因此,公民與自由民之間、富裕公民和貧窮公民之間的矛盾構成了雅典城邦社會中的主要矛盾,而解決這些矛盾的手段是通過公民大會。公民大會是雅典最高的權力機構,城邦中幾乎所有重大的事務都要在公民大會上進行討論和表決。也就是說,一項決議是否通過取決于是否能夠取得與會公民中大多數(shù)人的同意。如何有效地保障制度的真正民主和正義始終是希臘哲人們探討的話題。
在圍繞如何管理城邦的問題上進行的思考和辯論中,產(chǎn)生了希臘哲學特有的思維方式和方法。正如法國學者讓-皮埃爾·維爾南指出,希臘城邦有兩個特點有助于辯證的思維方式和希臘哲學思想的產(chǎn)生,首先,“城邦制度意味著話語具有壓倒其他一切權力手段的特殊優(yōu)勢”;其次,“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都被賦予了完全的公開性。我們甚至可以說,只有當一個公共領域出現(xiàn)時,城邦才能存在?!盵2](p37)希臘哲人們借助于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思考來認識人自身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來思考如何處理公民之間的相互關系、如何保障社會秩序。秩序的概念正是來自于對自然界有規(guī)律的運動變化的觀察和思考?!跋ED人經(jīng)由對自然、社會和社會制度所作的徹底且基本的分析而成了西方世界的哲學先師,與此同時,希臘哲學也成為了人們考察整個世界哲學的一個顯微鏡。希臘思想家提出的一些假設和結論因日后的經(jīng)驗和發(fā)現(xiàn)而未經(jīng)受住時間的考驗,但是這些思想家用哲學的術語提出和討論人生的基本問題的方法以及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各種可能進路的方法,卻可以說是持之有效的?!盵3](p3)
二、城邦民主政治給予的思想自由
希臘哲學最早誕生于米利都,這得益于那里以小規(guī)模私有制和活躍的工商業(yè)為基礎的城邦民主制。米利都位于伊奧尼亞地區(qū)的最南端,在公元前6世紀米利都是愛琴海文明區(qū)域最富有的城市,也是國際貿(mào)易的中心?!霸谶@種富于激勵性的環(huán)境中,希臘發(fā)展了它對于世界最特殊的兩種禮物——科學和哲學。貿(mào)易的樞紐就是思想交換所,敵對習慣及信仰的摩擦場;由分歧產(chǎn)生矛盾、比較和思想;多種迷信相繼消失,于是理性逐漸開始?!<暗膸缀螌W和巴比倫的天文學進入了希臘人的思想領域。貿(mào)易和數(shù)學,外國商務及地理,航海及天文遂得攜手發(fā)展?!盵4](p99)高度發(fā)展的城邦奴隸制經(jīng)濟保證了一小部分米利都人有閑暇思考哲學問題。亞里士多德說過,從事哲學思考的兩個基本條件是閑暇和好奇心。[5](p29)米利都人的思考是自由的,因為在希臘城邦的實際生活中,“不存在一種宗教的獨斷,這就有利于系統(tǒng)地表述和傳播在說明世界方面所作的哲學探索。同時,由于沒有建立在宗教權威基礎上的倫理學,實際可行的哲學就填補了這個民族精神生活和道德生活中的空白”。[6](p4)這樣,民主政治制度下清新的空氣帶來了思想自由,希臘人自由地思考“世界是什么”的問題,既不受傳統(tǒng)解釋的約束,也不受教士的訓誡和說教的約束。他們可以自由地追求真理,他們的才智可以自由地馳騁。面對現(xiàn)實世界,希臘人并不逃避,而是進入其中進行深入地探討和研究。[7](p24-26)因此,自然界的發(fā)現(xiàn)、理性的邏輯推理、宗教的神秘主義都被他們引入到哲學中,用來思考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從而創(chuàng)造出了獨特的哲學體系和方法論。
在雅典,王權隨著民主制的成熟而被逐漸削除。哲學家放棄了對物質世界的研究,轉而關心與人類自身更密切相關的題目。[8](p233)由此,一個以依靠專門傳授論辯術為生的智者團體應運而生。出現(xiàn)在雅典民主時期的智者是一群職業(yè)教師,“他們周游各地,收費教授思維和辯論術,為青年人從事政治生活做好準備?!盵9](p44)由于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在政治生活中取勝,于是智者力圖教給學生們如何用各種手段在論辯中壓服對方,混淆是非,使對方陷入各式各樣的謬誤之中。這樣,大家對真理的標準就產(chǎn)生了懷疑。另一方面,哲學前輩們在探究世界本原和變化等問題上各執(zhí)一詞,這也使人感到似乎并沒有什么唯一正確的知識。普羅泰戈拉正是在這種疑惑之上提出了“人是萬物的尺度”的懷疑主義觀點?!耙郧暗乃急婕以?jīng)樸素地和武斷地肯定人類思想能夠把握真理,而智者否定有取得確實和普遍的知識的可能性”,這就迫使希臘的哲學家們從新的角度思考那“曾一時被人弄模糊而又不能再忽視的老問題:什么是宇宙和人在自然中的地位?”[10](p42-48)以及“什么是獲取知識的條件?”等涉及人類思想自身的問題。[11](p34)
三、古希臘自然哲學的特點
希臘哲學開始于公元前6世紀。從米利都的泰勒斯開始的早期哲學的主要興趣集中在“外部的世界,非我的世界,并未觸及到所提問題的心理層面?!盵12](p3)到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時期,哲學把思考的重心轉向了人與社會。蘇格拉底的主要興趣在于正確的生活行止,蘇格拉底對于“德性”這種知識的追求,一方面導致建立哲學認識論的根據(jù),另一方面使哲學活動領域有了新的擴大。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在蘇格拉底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哲學體系。希臘化時期和羅馬帝國時代的哲學增加了宗教的因素,吸收了來自東方哲學的神秘主義的成分,并最終導致了古希臘哲學的滅亡。[13](p21-22)德國著名哲學史家愛德華·策勒爾指出,古希臘哲學“系統(tǒng)地表述了哲學的所有理論和實踐的基本問題……后來整個歐洲的哲學和科學,都是在這些基本觀念之內活動并至今仍在運用它們”。希臘的哲學家們“創(chuàng)立了哲學的主要學科,并形成了哲學所采取的一切典型形式。甚至中世紀的基督教教會哲學,即經(jīng)院哲學,也不能廢黷它?!盵14](p3)
早期希臘哲學最主要的特征表現(xiàn)為哲學與原始科學的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一時期的哲學家研究的中心是“存在于自然中的萬事萬物及其變化的本原”,[15](p5)他們被稱為最早的自然哲學家,因為他們總是試圖從自然界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正如策勒爾所指出的,“希臘哲學這一最早時期的顯著特點是哲學和科學的完全融合。在思辨與經(jīng)驗研究之間不作任何區(qū)別。天文學和數(shù)學,以及自然知識中的所有部門,最初甚至還有醫(yī)學,都包含在哲學的范圍內,最后剩下被稱作科學的就是最初本身獨立存在的實用技藝。”[16](p25)
泰勒斯被亞里士多德稱為第一個自然哲學家。[17](p354)他曾到過埃及,在那里學習了幾何學,研究過尼羅河的潮水漲落,據(jù)說還運用幾何學測算過金字塔的高度。他最令人稱道的科學成就是成功地預測了發(fā)生在公元前585年的一次日蝕。泰勒斯對哲學最大的貢獻是他提出了“水是萬物的本原”的命題。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認為,由于米利都人在交換各種商品時以貨幣作為流通的手段,頻繁的商業(yè)來往使米利都人認識到了貨幣的統(tǒng)一性和價值的不變性,因此便提出了萬物由什么構成的問題。與自然的親近感和海洋生活的特點使得哲人們很自然地從他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中尋找答案?!皩λ麄儊碚f,外部世界是真實的,有趣的。他們十分認真地觀察它,運用智力研究它?!盵18](p24-26)羅素曾經(jīng)對泰勒斯為什么將水看作是萬物的本原做過細致而大膽的推測,他在《西方的智慧》一書中寫道:“人們看到太陽蒸發(fā)海水,霧氣升騰于海面,形成云彩,然后又化作雨降落入海。照這種觀點看,大地就是以濃縮水的形式而存在?!盵19](p12)在羅素之前2000多年的亞里士多德也曾作過類似的推測:“也許是因為他看到一切的養(yǎng)料都是濕潤的,而溫度本身也由這種濕潤的東西生成,萬物皆藉濕潤以維持其生存。”[20](p182)
在泰勒斯的年代,人們對自然的了解和認識更多的是依賴古老的神話,因此“泰勒斯的重要性在于他直截了當?shù)靥岢鰡栴},在回答問題時不牽扯神話中的事物”,[21](p12)而且這個命題是在經(jīng)驗和觀察的基礎上思考得來的。黑格爾指出了泰勒斯命題的另一個重要意義:“水被了解為普遍的本質”。[22](p186)正是由于感性的水被賦予了不同于其它自然事物的“普遍”的本性,泰勒斯的命題才被稱為是一個哲學命題。在泰勒斯之后的米利都哲人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以及后來的德謨克里特都是試圖從自然物中尋找到一種最基本的、永恒不變的構成世界萬物的物質:[23](p231)阿那克西曼德認為構成萬物的本原是“無限”(boundless),世界由此而產(chǎn)生,并且歸于這種無限物。[24](p12)阿那克西米尼則認為這種基本物質是“氣”,空氣稀薄時,就形成火;凝聚時就成為風、蒸汽、水、土和石頭?!皻狻睒嫵伸`魂,賦予我們生命,也讓世界存活下來。[25](p14)原子論的創(chuàng)始人是留基伯和德謨克里特,他們認為,萬物是由作為實在的建筑石料的原子和空洞的空間構成的,一切物體都是原子和空間的結合。這種觀點“在今天的科學中還是最有影響的理論?!盵26](p34)
米利都哲人的這些理論表現(xiàn)出了鮮明的自然主義傾向,對于那些一般被認為是超自然的神造成的事件,哲人們從自然主義的角度給予了解釋,省略了“人格化的神的獨斷意志和半人性化的動機”,并且他們的推理和結論不是純粹思辨的結果,而是依賴于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比如他們的有關天體的理論與對天象的觀察是分不開的;由于觀察到人出生后要經(jīng)過很長的時間才能自立,阿那克西曼德似乎意識到,人不可能像動物那樣直接從濕潤(wet)中產(chǎn)生出來,而應該從另一種動物誕生出來,該動物能夠哺育人足夠的時間直到他能夠自立。更加重要的是,“他們的問題意識一代比一代強。阿那克西曼德認為原始物質未經(jīng)分化的說法似乎正好糾正了泰勒斯的水假說中明顯的缺陷——即它的對立物火怎么能夠產(chǎn)生呢?阿那克西米尼關于稀釋與凝結的理論,對原始物質如何變化,給出了比阿那克西曼德認為種子從無限分離出來的想法更為明確的解釋?!盵27](p15-21)
于是,具有自然主義傾向的早期希臘哲學在內容和方法上都契合了自然科學的本性。在內容上,米利都的哲人們對他們所生活的世界的本質進行了嚴肅的、批判性的探求:“他們詢問關于它的成分、它的組成和它的運作的問題……他們沉思地震、日食、月食等異?,F(xiàn)象,并尋求不僅適用于一次具體的地震或食、而且適用于所有地震或食的普遍性解釋。”[28](p28)在方法上,米利都哲人們在一個泛神論的氛圍中開拓了一種新的哲學思維模式,即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的基礎之上進行仔細思考、推論、證明的方法。古希臘哲人被批評不做實驗,然而勞埃德對此的辯護聽上去似乎更有道理:古希臘哲人探討的是世界的本原等基本問題,在那個時代根本不具備做實驗的條件。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在可以做實驗的領域或者在他們能想得到的地方,他們是不會不做實驗的,因為他們向來就不反對從客觀世界中獲得證據(jù)或者靈感。[29](p21)
四、希臘先哲的方法論
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希臘古典時期最偉大的三位哲學家,他們的哲學思想的形成與雅典的民主制度有著密切的關系。
蘇格拉底是首位雅典哲學家。他把駁斥智者派的懷疑論作為自己的任務,探討如何才能獲得正確的知識的問題?!疤K格拉底不再向自然界尋求問題的答案,而是轉向了人的內心世界。”[30](p15)蘇格拉底認為,知識就是美德,有普遍的善和正當?shù)膬r值規(guī)范存在,獲得知識的途徑是“通過概念的分析和澄清一些關于人自身和社會的已有的模糊概念,如正義、勇敢、好的生活等等,[31](p41-43)蘇格拉底因此發(fā)展了被稱為“論辯術”(dialectic skills)的方法。據(jù)柏拉圖的《巴門尼德篇》記載,愛利亞學派的代表人物芝諾是第一個使用對話的方式來表述自己的哲學觀點的人,蘇格拉底曾經(jīng)在雅典的街頭親眼見過芝諾,并把這種辯證的方法學了過來。
[32](p756-757)“蘇格拉底首創(chuàng)了一種研究的方法并身體力行運用了這種方法,即“蘇格拉底的問答法”的程序?!疤K格拉底的問答法”是蘇格拉底哲學方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蘇格拉底的哲學方法密切相關。[33](p14)蘇格拉底主張通過對知識本身作出判斷和推理來得出公認的結論,蘇格拉底方法的實質是形式邏輯的方法。
蘇格拉底之所以能創(chuàng)造出“論辯術”是因為希臘哲學自始至終存在著二元對立的辯證思想,羅素認為,邏輯起源于語言,而辯證法的思想則起源于古希臘哲學中的二元論以及古希臘哲人們在各種二元論的問題上的討論。羅素指出,解決意見分歧的辦法有兩個,一個是動用武力將其中的一方殺死,徹底消除對立面;一個是運用語言進行討論。古希臘哲學在其各個時期都受到許多二元論對它的影響。它們一直以不同的形式成為哲學家們撰寫或爭論的主題。其最基本的問題在于對真和假的區(qū)別。在希臘人的哲學思想中,與真、假密切相關的是善與惡、和諧與沖突的二元論,其次還有至今仍然屬于熱門話題的現(xiàn)象與實在二元論。同時,我們還有精神與物質、自由與必然、一與多、簡單與復雜、混亂與秩序、無限與有限等等二元論的問題。二元論的特點為古希臘哲人們的爭論提供了無限的空間,而古希臘哲人們討論問題的方式則促進了辯證的思想的形成。一個學派可能會攻擊某個二元論的一個方面;隨后的另一學派則可能對此提出批判,并采納相反的觀點。最后,第三個學派也許會更進一步,達成某種妥協(xié),以取代前兩種觀點。羅素指出,正是通過觀察前蘇格拉底哲學家中對立學說的這種拉鋸戰(zhàn),黑格爾才建立了他自己的辯證法概念。[34](p15-17)
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和“論辯術”被他的學生柏拉圖發(fā)揚光大,發(fā)展成了系統(tǒng)的包括辯證的方法和形而上學的理論的思想體系。在柏拉圖時期,雅典民主制已經(jīng)由于同斯巴達的戰(zhàn)爭而失利,“三十僭主”上臺執(zhí)政,轉而又被新的代議制政府取代。或許受到這件事情的影響,柏拉圖放棄了從政的想法,轉而研究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論。[35](p49)柏拉圖繼續(xù)從理論上反駁智者派的懷疑主義,并認為懷疑主義是政治衰敗的表現(xiàn)。既然反對懷疑主義,最有力的批駁就是尋找到確切的知識以及獲得確切知識的途徑。蘇格拉底在這方面已經(jīng)開始了初步的探索,他認為理性和某種洞見是獲得知識的途徑,理性主要的手段就是辯論和對概念的澄清,但是蘇格拉底并沒有找到問題的答案,柏拉圖在他老師的成果的基礎之上發(fā)展起了“理念論”, 回答了“什么是確切的知識?”的問題。柏拉圖認為,相對性和經(jīng)常變動是物質世界的特性,是我們用感官來觀察到的世界,但是還有一個更高的由永恒形式或理念組成的精神境界,它只有有頭腦的人才能想象得到。這是一種真實的存在,不是由人的頭腦純粹虛構的抽象,[36](p236)這樣,柏拉圖就使知識有了一個獨立于人的心靈的客觀實在。理念和具體的事物之間是分有和模仿的關系,“美的東西之為美,是因為它分有了美本身”。[37](p24-25)理念就是哲學問題中的“共相”,也就是一般的、普遍的原則, “共相”問題是理念論的核心問題,也是中世紀經(jīng)院哲學中一個重要的辯論課題,柏拉圖在這個問題上的理論對中世紀經(jīng)院哲學理性主義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但是柏拉圖同時又指出,“善”不屬于理念世界,而是安排理念秩序的最高原則,是“超越本質、比本質更尊嚴、更強大的東西”。[38](508e)這其中包含了某種被后來的新柏拉圖主義所發(fā)揚的神秘主義因素。
同蘇格拉底一樣,柏拉圖哲學方法的主要特色是用辯證法去探求知識。柏拉圖認為,思想總是比感性知覺更優(yōu)越和更正確,感性知覺并不提供給我們知識,而只提供給我們意見,它們只停留在現(xiàn)象上,而不深入到存在界,[39](p137-138)理念則不同,“當我們給眾多的個別事物取同一個名字時,我們就假定有一個理念存在”。[40](508a)對柏拉圖辯證法,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教授泰勒評論說,柏拉圖的辯證法不會求助于由感覺和想象得到的東西,而只會“從相到相,并終止于相”,這樣辯證法就會摧毀科學上的種種假設。泰勒認為現(xiàn)代的科學研究同樣離不開辯證法,現(xiàn)代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經(jīng)濟學等都充滿了一些未下定義的“原始概念”以及許多未經(jīng)論證的假設。這些概念與假設被作為這些科學的前提與出發(fā)點,在上面發(fā)展出一整套的理論體系。[41](p520)
柏拉圖繼承和發(fā)揚了他的老師蘇格拉底的思想,然而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卻在很多方面與柏拉圖產(chǎn)生了分歧。在有關共相的問題上,亞里士多德不同意他老師的觀點。亞里士多德認為,共相不能獨立存在,只能存在于特殊事物之中。“任何一個共相的名詞要成為一個實體的名詞,都是不可能的。每個事物的實體都有它特有的東西;但共相則是相同的。因為被稱作共相的已是那種屬于一個以上的事物的東西。”[42](p47)可見,亞里士多德在重視理性推理的同時,沒有忽視感覺經(jīng)驗的作用,這使他在自然哲學和自然科學領域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挪威學者希爾貝克和伊耶共同編寫的《西方哲學史》中稱亞里士多德是“批判的常識哲學家”[43](p77)。
綜上所述,早期希臘哲學關注純粹的客觀世界,具有明顯的自然主義傾向,
是最早的自然哲學;從蘇格拉底開始,希臘哲學關注的重點轉向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忽視外部經(jīng)驗世界,強調理性的價值和作用,并由此發(fā)展起了一套運用理性進行邏輯思維以獲取知識的哲學方法。上述兩個方面是西方近代科學的產(chǎn)生的重要基石。
參考文獻:
[1][英]佩里·安德森.從古代到封建主義的過渡[m].郭方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2][法]讓-皮埃爾·韋爾南.希臘思想的起源[m].秦海鷹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6年.
[3][美]e.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m].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
[4][美]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m].第二卷.幼獅文化公司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
[5][古希臘]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全集[m].第七卷.苗力田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
[6][德]策勒爾.古希臘哲學史綱[m].翁紹軍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7][美]伊迪絲·漢密爾頓.希臘方式——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泉[m].徐齊平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8][美]愛德華·伯恩斯,菲利普·拉爾夫.世界文明史[m].第一卷.羅經(jīng)國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年.
[9][美]梯利.西方哲學史[m].葛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
[10][美]梯利.西方哲學史[m].葛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
[11][挪威]g·希爾貝克,n·伊耶.西方哲學史[m].童世駿,郁振華,劉進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12] wulf,m.d..the history of medieval philosophy[m].new york: bombay,and calcutta,1909.
[13][德]策勒爾.古希臘哲學史綱[m].翁紹軍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14][德]策勒爾.古希臘哲學史綱[m].翁紹軍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15] wulf,m.d..the history of medieval philosophy[m].new york: bombay,and calcutta,1909.
[16][德]策勒爾.古希臘哲學史綱[m].翁紹軍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17] kirby,j..world eras.vol.6.gale group,2001.
[18][美]伊迪絲·漢密爾頓.希臘方式——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泉[m].徐齊平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19][英]伯特蘭·羅素.西方的智慧[m].崔權醴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
[20][德]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m].第一卷.賀麟,王太慶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
[21][美]梯利.西方哲學史[m].葛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
[22][德]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m].第一卷.賀麟,王太慶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
[23][美]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m].第二卷.幼獅文化公司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
[24][英]伯特蘭·羅素.西方的智慧[m].崔權醴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
[25][英]伯特蘭·羅素.西方的智慧[m].崔權醴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
[26][美]梯利.西方哲學史[m].葛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
[27][英]勞埃德.早期希臘科學——從泰勒斯到亞里士多德[m].孫小淳譯.上海:上??萍冀逃霭嫔?2004年.
[28][美]戴維·林德伯格.西方科學的起源[m].王珺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年.
[29][英]勞埃德.早期希臘科學——從泰勒斯到亞里士多德[m].孫小淳譯.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
[30] wulf,m.d..the history of medieval philosophy[m].new york: bombay,and calcutta,1909.
[31][挪威]g·希爾貝克,n·伊耶.西方哲學史[m].童世駿,郁振華,劉進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32][古希臘]柏拉圖.柏拉圖全集[m].第二卷.王曉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33] wulf,m.d..the history of medieval philosophy[m].new york: bombay,and calcutta,1909.
[34][英]伯特蘭·羅素.西方的智慧[m].崔權醴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
[35][挪威]g·希爾貝克,n·伊耶.西方哲學史[m].童世駿,郁振華,劉進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36][美]愛德華·伯恩斯,菲利普·拉爾夫.世界文明史[m].第一卷.羅經(jīng)國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年.
[37]趙敦華.基督教哲學150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38] 柏拉圖全集[m].第二卷.王曉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39][德]策勒爾.古希臘哲學史綱[m].翁紹軍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40] 柏拉圖全集[m].第二卷.王曉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41][英]愛·伊·泰勒.柏拉圖生平及其著作[m].謝隨知,苗力田,徐鵬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1年.
篇5
2、地形:地勢相對平坦,有一定坡度,適合排水。
3、土壤:附近多火山活動,火山灰營養(yǎng)豐富,適合作物生長。
4、水源:河流較多,灌溉方便。
5、交通:多海灣,有利大宗貨物出口。
篇6
據(jù)孫先生介紹,此案立案后的一年多時間里,由被告醫(yī)院和原告申請,法院共組織了醫(yī)療事故鑒定、血液原樣鑒定和供血者本人血液鑒定,到昨天三項鑒定都出了結果。由被告醫(yī)院申請的醫(yī)療事故鑒定,結論為此案不構成醫(yī)療事故,血液原樣鑒定沒有問題,昨天法院宣布的由原告要求進行的供血者本人血液鑒定結果,HIV也呈陰性。孫先生說,按照目前的鑒定結果,醫(yī)院的醫(yī)療器具和給孩子輸?shù)难“迨菦]問題的,但是孩子的病又是怎么得的呢?我們夫婦都已經(jīng)被證實沒有艾滋病,母嬰傳染因素被排除,小建只有7歲也不吸毒,吸毒與性感染途徑也被排除。2002年8月,孩子在被告醫(yī)院做腭裂修復手術使用血制品前,曾做過HIV檢驗,當時的結果是陰性。孩子此后再沒有使用過血制品,那么這病到底是從哪兒傳上的呢?
昨天,孫先生還對血液鑒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法院昨天只告訴我們血液鑒定的結果是陰性。其他被鑒定人是不是固定獻血者,鑒定血樣是不是采自原獻血者,鑒定機構采用什么試劑進行的檢驗等等相關情況,我們一概不知。這樣的鑒定結論能否就可以證明小建不是在被告醫(yī)院輸血時感染的艾滋病呢?孫先生說,他起訴的目的既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也是為了公眾的安全,因為不搞清小建的病源,就很有可能還會出現(xiàn)小建的悲劇。
鏈接:
篇7
[關鍵詞]投資者行為;理性預期;金融危機;傳染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全球金融危機再次引起了人們對金融危機成因和傳染途徑的關注。本次金融危機的特點在于全球投資者恐慌心理下的金融資產(chǎn)拋售導致了危機的跨國傳染。正因為如此,本文對危機傳染理論中基于投資者行為的危機傳染理論模型進行系統(tǒng)評述,并對其發(fā)展進行展望,以期對本次金融危機跨國傳染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基于投資者行為的危機傳染理論發(fā)展的理論和現(xiàn)實背景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金融危機理論的發(fā)展過程中,學術界對金融危機的傳染原因和途徑已經(jīng)開始探討。按照Dornbusch,Park and Claessens(2000)的觀點,金融危機的傳染可以劃分為“基于宏觀經(jīng)濟基本面關聯(lián)的危機傳染”和“基于投資者行為的危機傳染”兩種不同的途徑。[1](177-197)前者是指一國發(fā)生的
危機惡化了另一國的宏觀經(jīng)濟基礎,從而導致了他國危機的發(fā)生。其傳染渠道主要有貿(mào)易關聯(lián)、競爭性貶值和金融關聯(lián)等。而后者則包含了所有無法以宏觀經(jīng)濟和金融變量解釋的危機傳染,其核心是經(jīng)濟中的多重均衡以及投資者基于理性預期的資產(chǎn)組合調整的自實現(xiàn)過程。
(一)早期金融危機傳染理論的主要觀點
在金融危機傳染理論的初期研究中,學術界更多地關注了基于宏觀經(jīng)濟基本面關聯(lián)的傳染途徑的研究,提出了基于貿(mào)易關聯(lián)、競爭性貶值、金融關聯(lián)和共同的政策沖擊等渠道在內的危機傳染途徑。
貿(mào)易關聯(lián)的傳染途徑認為,一國金融危機導致的貨幣貶值有可能惡化與其存在雙邊或多邊貿(mào)易關系國家的貿(mào)易條件,導致其出口下降。當投資者預期到這一影響時,會抽走對貿(mào)易關聯(lián)國的投資,或對該國的貨幣進行投機性攻擊,從而導致貿(mào)易關聯(lián)國危機的發(fā)生。競爭性貶值傳染途徑強調的是一國的貨幣貶值有可能降低與其有貿(mào)易關聯(lián)的其他國家的競爭力,從而給這些國家的貨幣帶來貶值的壓力,特別是采用固定匯率制的國家。在一國發(fā)生危機后,如果投資者預期到其他國家將會采取競爭性的貨幣貶值策略,則會出售他們持有的這些國家的資產(chǎn),收回貸款并拒絕短期貸款的展期,從而導致這些國家資產(chǎn)價格波動和資本外流。金融關聯(lián)渠道強調了金融中介全球范圍的資金借貸活動對危機傳染的影響。共同的政策沖擊渠道理論認為,主要工業(yè)化國家經(jīng)濟政策的調整和商品價格的變化等全球性原因,有可能導致新興市場經(jīng)濟的貨幣危機或資本的流進流出。
(二)早期危機傳染理論面臨的挑戰(zhàn)
基于宏觀經(jīng)濟基本面關聯(lián)的危機傳染理論從不同的角度對20世紀90年生的歐洲貨幣危機、墨西哥金融危機和泰國貨幣危機在同一地區(qū)或宏觀經(jīng)濟基本面相似國家間的危機傳染給予了較好地解釋,但對于危機在宏觀經(jīng)濟基本面聯(lián)系薄弱的國家間傳染的解釋卻顯得無能為力。如亞洲金融危機向俄羅斯和拉美等國,以及俄羅斯債務危機向美國和拉美等國的傳染。同時,隨著金融自由化和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國際金融市場上短期資本流動以及投資者資產(chǎn)組合調整對各國金融資產(chǎn)價格的影響日益明顯。在此背景下,經(jīng)濟學家意識到,如果在現(xiàn)有的危機傳染理論中不考慮資本市場投資者行為對資產(chǎn)價格的影響,則現(xiàn)有的理論可能無法解釋新的金融危機傳染的原因和途徑。基于上述危機傳染理論面臨的挑戰(zhàn),許多學者就一國危機對投資者預期和資產(chǎn)組合調整的影響因素和途徑進行了研究,進而形成了基于投資者行為的危機傳染理論。
二、基于投資者行為的金融危機傳染途徑及其代表性模型
盡管基于投資者行為的危機傳染理論強調了金融危機沖擊對投資者心理預期和資產(chǎn)調整行為的影響。但不同學者對危機沖擊影響投資者預期和投資行為變化的途徑以及投資者資產(chǎn)組合調整的過程卻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危機傳染途徑和渠道理論。
(一)信息約束下的投資者羊群效應
該理論認為,在金融市場存在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基于理性預期的不同信息擁有者在金融市場遭遇不利沖擊時,有可能同時朝著同一方向調整其持有的各類資產(chǎn)組合,導致資本市場上投資者的羊群效應行為,并在不同市場間產(chǎn)生溢出效應,從而造成危機的傳染。
Calvo and Mendoza(2000)在假定投資者面臨不完全信息和賣空約束的情況下,構建一個投資者全球資產(chǎn)組合分散投資的均值方差模型,分析了證券市場全球化中投資者搜集和處理信息成本的變化對危機傳染的影響。[2](79-113)在他們的模型中,代表性投資者在進行資產(chǎn)組合選擇時,必須權衡收集國別信息的成本和收益,而這種收集信息的成本又與投資者資產(chǎn)分散的國家數(shù)量(即證券市場國際化的程度)有關。在多重均衡中,當市場上出現(xiàn)有利于某一組合的消息時,所有投資者都會選擇相同的資產(chǎn)組合調整行為,從而產(chǎn)生羊群效應。投資者的資產(chǎn)在不同市場間分散的程度越高,多重均衡中投資者羊群效應的范圍也越大,因此,證券市場的國際化會導致投資者的羊群效應,從而加劇危機的傳染。
Kodres and Pritsker(2002)在一個有關資產(chǎn)定價的多資產(chǎn)理性預期模型中分析了投資者跨市場套期保值的資產(chǎn)組合調整對金融危機傳染的影響。[3](769-800)認為當金融市場參與者遭受來自于某一國的風險沖擊時,投資者在其他國家市場調整其資產(chǎn)組合對宏觀風險暴露的行為將使危機傳染到國外。這種危機傳染的程度與一國資產(chǎn)價值受共同的宏觀經(jīng)濟因素影響的程度和信息不對稱的程度正相關。
Yuan(2005)通過構建一個理性預期均衡模型,分析了信息不對稱和借貸約束對危機形成和傳染的影響。[4](378-411)在Yuan(2005)的模型中,知情投資者在交易之前能夠獲得資產(chǎn)收益的相關信息,不知情投資者根據(jù)知情投資者顯示的信號來推測資產(chǎn)的價格并采取相應的投資策略。部分知情投資者受借貸約束的制約,而且,該借貸約束是資產(chǎn)價格的函數(shù),資產(chǎn)價格越低,知情投資者利用外部融資投資風險資產(chǎn)所受的約束就越嚴重。在此假定下,如果來自基本面的某一負面沖擊使得資產(chǎn)價格下降,則知情投資者就會受到借貸約束,他們對風險資產(chǎn)的需求也就不是有效信息。其結果是,隨著資產(chǎn)價格的下降,資產(chǎn)價格中噪聲的成分越多,價格作為信息的有效性就越低,不知情投資者也就更難區(qū)分知情投資者的資產(chǎn)出售究竟是出于流動性需要的出售還是基于信息的出售,也就不愿購買任何來自于知情投資者出售的資產(chǎn)。當不知情投資者從下降的資產(chǎn)價格中推測知情投資者信息的難度越來越大時,他們就會追隨知情投資者,選擇出售資產(chǎn),從而加劇資產(chǎn)價格的下跌,并產(chǎn)生彎折的風險資產(chǎn)需求。而這種彎折的風險資產(chǎn)需求又會產(chǎn)生反饋效應,導致資產(chǎn)價格的進一步下降,進而緊縮知情交易者的借貸約束,如此反復,最終導致資產(chǎn)價格的急劇下跌。
(二)財富效應傳染途徑
財富效應理論關注的是金融市場上資產(chǎn)價格變化對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財富水平的影響,以及由此導致的投資者資產(chǎn)組合的變化。該理論認為,在投資者持有多種資產(chǎn)組合時,某一資產(chǎn)價格的下降會給投資者帶來收入和替代兩種效應。在通常情況下,替代效應會大于收入效應,此時,投資者會增加資產(chǎn)的持有并為市場提供更多的流動性,但在極端情況下,也有可能出現(xiàn)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此時,投資者會通過變現(xiàn)的方式減少其風險資產(chǎn)頭寸,導致市場流動性降低和價格的不穩(wěn)定。
Xiong(2001)在一個連續(xù)時間均衡模型中分析了短期套利交易者的交易策略對資產(chǎn)價格波動和市場流動性的影響。[5](247-292)模型假定金融市場上存在三種不同類型的交易者。即噪聲交易者、長期交易者和趨同交易者(convergence trader)(短期交易者)。噪聲交易者在市場上采取均值反轉(mean-reversion)的隨機交易策略,并由此產(chǎn)生市場供給的沖擊;趨同交易者根據(jù)噪聲交易者均值反轉策略提供的機會在市場上套利;長期交易者采取的是長期價值投資策略,他們是市場風險資產(chǎn)的主要需求者。在假定趨同交易者完全理性和完全競爭、對數(shù)效用函數(shù)的情況下,模型分析的結果表明,市場基本面沖擊將給趨同交易者帶來損失,這種財富效應將使趨同交易者在市場上放大這種沖擊。
在Xiong(2001)的基礎上,Kyle and Xiong(2001)通過構建一個兩種風險資產(chǎn)、三類不同交易者的連續(xù)時間模型,分析了趨同交易者的財富效應的溢出效應。[6](1401-1440)與Xiong (2001)不同的是,Kyle and Xiong(2001)的模型中有兩個風險資產(chǎn)。這為他們分析趨同交易者的財富效應對危機在兩個資產(chǎn)價格間的傳染提供了可能。與Xiong (2001)的結論相同,他們認為,當來自于噪聲交易者的噪聲交易沖擊對趨同交易者的財富影響中財富效應大于替代效應時,趨同交易者就會減持風險資產(chǎn),加劇資產(chǎn)價格之間波動的關聯(lián)性,并導致市場流動性短缺。而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往往就是危機傳染之時。
(三)資產(chǎn)組合分散下的自實現(xiàn)(Self-fulfilling)危機傳染
在第二代金融危機的“自實現(xiàn)”理論模型的基礎上,Goldstein and Pauzner(2004)通過構建一個相同投資者在經(jīng)濟基本面完全獨立的兩個國家進行分散化投資的模型,分析了投資組合分散下的自實現(xiàn)危機傳染的形成機制。[7](151-183)在他們的模型中,投資者持有基本面相互獨立的兩個國家的資產(chǎn),投資者可以選擇將資產(chǎn)持有到期或以固定的收益支付提前贖回。若持有到期,其收益是投資國宏觀經(jīng)濟基本面和投資者數(shù)量的增函數(shù)。在這種情況下,金融危機是否發(fā)生將取決于投資者對其他投資者行為的推測。
Goldstein and Pauzner(2004)假定投資者并不擁有國家2基本面狀況的共同知識,但在國家2基本面經(jīng)濟狀況實現(xiàn)后能夠獲得有關國家2基本面的噪聲信號,因為每個投資者對國家2的信息有各自的來源和理解,而國家2的信息也是國家1的基本面和投資者行動結果的反應函數(shù),因此投資者對國家2的信念及行動是國家2的基本面和國家1的結果的函數(shù)。模型結果顯示,國家1的結果決定了一個閾值,當國家2的基本面狀況低于這個閾值時,投資者才會選擇提前撤出投資。更為重要的是,當國家1出現(xiàn)投資者提前撤資時,會使得在國家2的這一閾值上升,從而使危機傳染的可能性增加。
(四)注意力配置(attention allocation)效應
在經(jīng)典經(jīng)濟學模型中,假設經(jīng)濟主體的認知是瞬時和無代價完成的,然而處理信息和做出決策都需要足夠時間,所以個體必需在不同的信息間進行取舍,有些信息會被重點關注,而另一些則不能被注意到(理性不注意),這樣就形成了有限注意力配置的問題。Mondria(2006)通過構建一個包含兩個獨立的風險資產(chǎn)和多個理性不注意的人模型,分析了投資者信息處理能力約束對資產(chǎn)價格的影響,提出了金融危機傳染的投資者注意力配置傳染途徑。[8][9]
在Mondria(2006)的模型中,用兩個基本面相互獨立的國家或地區(qū)的股價指數(shù)來代表兩種獨立的風險資產(chǎn),每個投資者都通過收集兩個市場上的信息來盡可能地減少自身投資組合的不確定性,但他們都受到了信息處理能力的約束,所以,他們必須在兩個資產(chǎn)間配置其有限的注意力。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先根據(jù)自身的信息處理能力形成個人信號,在對注意力進行配置之后,通過貝葉斯更新后的個人信號和價格信息來形成關于資產(chǎn)收益的后期信念,并重新選擇最優(yōu)的資產(chǎn)組合。當發(fā)生金融危機的地區(qū)吸引了更多的注意時,由于此消彼長的緣故,后期信念中關于其它地區(qū)市場的部分就變得模糊,不確定性增加,這會降低投資者的風險容忍度,促使他們清算持有的所有風險資產(chǎn)頭寸,從而減少市場流動性,增加價格波動,使危機傳染到其它市場上。因此,當一國或地區(qū)發(fā)生金融危機時,關于此危機的報道和傳聞會急劇增加,這類信息很容易吸引投資者的注意力,于是投資者會對自己有限的注意力進行重新分配,更多地關注發(fā)生危機的金融市場,從而導致世界其他市場股票價格的內生性波動和下降。
三、結論與展望
基于投資者行為的危機傳染理論從信息約束下的羊群效應、財富效應、資產(chǎn)分散下的投資者自我實現(xiàn)和有限注意力配置等方面對金融危機的傳染原因和途徑進行了研究,對20世紀90年代后期發(fā)生的亞洲金融危機和俄羅斯債務危機的傳染給予了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釋,豐富和發(fā)展了現(xiàn)有的危機傳導機制理論。
但是,基于投資者行為的危機傳染理論尚處于發(fā)展之中,面對21世紀以來全球金融危機傳染的復雜性,該理論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加以拓展。首先,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全球金融監(jiān)管中信息披露機制的加強,各國投資者之間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對稱的程度已大為減弱,在此背景下,基于信息約束的理性投資者的羊群效應行為在危機傳染中是否仍發(fā)揮著作用,顯然值得探討;其次,從本次全球金融危機來看,危機前高度復雜的衍生金融產(chǎn)品交易和投資者的過度風險追求、危機后投資者的過度恐慌是導致本次危機形成和傳染的原因之一,如何在現(xiàn)有的危機傳染理論中加入這些因素,使其能夠對本次危機的快速跨國傳染給予合理地解釋,也是該理論面臨的挑戰(zhàn)之一;最后,由于該理論涉及投資者預期和信心問題,現(xiàn)有理論主要是建立在數(shù)理模型的刻畫和數(shù)據(jù)模擬分析的基礎之上,如何構建合理的實證研究方法和選擇恰當?shù)耐顿Y者預期和信心的變量來對現(xiàn)有理論進行實證檢驗也是該理論面臨的挑戰(zhàn)之一。
主要參考文獻:
[1]Dornbusch, R., Y. C. Park and S. Claessens, 2000, Contagion: Understanding How It Spreads[M],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vol. 15(2), August.
[2]Calvo, G., and E. Mendoza, 2000, Rational Contagion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Securities Market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1.
[3]Kodres, L. E., and M. Pritsker, 2002, A Rational Expectations Model of Financial Contagion[J], Journal of Finance 57.
[4]Yuan, Kathy, 2005, Asymmetric Price Movements and Borrowing Constraints: a Rational Expectations Equilibrium Model of Crisis, Contagion, and Confusion[J], Journal of Finance 60.
[5]Xiong, W., 2001, Convergence Trading with Wealth Effects: an Amplification Mechanism in Financial Market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62.
[6]Kyle, A. S., and W. Xiong, 2001, Contagion as a Wealth Effect[J], Journal of Finance 56.
[7]Goldstein, I. and A Pauzner, 2004, Contagion of Self-fulfilling Financial Crises due to Diversification of Investment[J], Journal of Finance Theory 119.
[8]Mondria, J., 2006a, Financial Contagion and Attention Allocation, Working Paper, Princeton University.
[9]Mondria, J. 2006b, Empirical Evidence of Financial Contagion through Attention Real-location,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Toronto.
Investor Behavior-based Contagion of Financial Crisis: A Literature Review
Pan Min1 Guo Xia2
篇8
【關鍵詞】 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生活質量;綜合干預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2.183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HIV)自被發(fā)現(xiàn)以來, 一直作為一種傳染病進行防治, 由此帶來對其心理健康、生活質量的影響近年才逐漸引起關注[1]。有關研究顯示:HIV/AIDS常見焦慮抑郁、緊張恐懼、麻木、報復等不良情緒, 成為影響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 既往有關研究多集中于HIV/AIDS本人研究, 缺少與家屬、正常社會群體的比較研究, 有關的綜合干預前后縱向比較研究更為少見, 因此作者進行了此次研究, 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來自2007年4月~2008年6月河南某縣3個艾滋病防治重點村中經(jīng)專業(yè)部門按照法定程序確診的HIV/AIDS, 共117例(研究組), 其中男62例, 女55例;年齡15~60歲, 平均年齡(42.5±5.5)歲;2例為喪偶, 115例為已婚;文化程度:小學21例, 初中96例。感染途徑:3例為輸血, 104例為有償獻血, 10例為性接觸。治療情況:接受抗病毒治療37例, 未接受抗病毒治療80例。同時調查與其關系密切的家屬120例(家屬組)及與其人口統(tǒng)計學資料相匹配的150例同村村民(村民組), 所有調查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并配合研究。三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綜合干預措施 依靠駐村工作隊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如下干預:①健康教育:入村逐戶逐人進行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調查評估, 針對所發(fā)現(xiàn)問題采取集體座談、個別指導、發(fā)放艾滋病基礎知識宣傳單、在村廣播進行有關講座等形式, 針對艾滋病科普知識進行宣傳和普及, 引起村民對HIV/AIDS的重視, 同時也引導他們正確看待疾病。②心理干預:鼓勵患者通過傾訴痛苦等方式積極排解不良情緒, 同時與患者溝通, 讓患者明確社會及家屬對其重視與關心, 努力改善患者自卑心理, 樹立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讓患者明白自身的積極努力可以換來周圍人的理解和關心, 或者幫助和尊重, 進而促進患者自立, 不因疾病而與家人、鄉(xiāng)親疏遠, 積極幫助家里做家務, 建立融洽家庭關系, 患者也可以因此獲得成就感, 體驗自己的價值, 使其認識到自已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激發(fā)正能量, 保持樂觀心態(tài)。③改善就醫(yī)環(huán)境:采取多種措施對村衛(wèi)生室的道路、房屋、藥柜、電路等硬件設施進行整修, 同時對村衛(wèi)生室人員進行業(yè)務技術培訓, 包括無菌技術操作規(guī)范、抗病毒治療規(guī)范、心理危機干預常用技術等。④社會支持:切實解決患者生產(chǎn)、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如對居住條件差的, 積極協(xié)調資金進行修繕, 對于有意創(chuàng)業(yè)投身養(yǎng)殖、種植項目的患者, 給予一定資金支持, 尤其是可以吸納艾滋病患者就業(yè)的項目。對于子女學業(yè)困難的, 盡量幫其獲得國家政策支持, 并額外予以一定幫扶。在重要節(jié)日(如春節(jié)、中秋節(jié))和關鍵季節(jié)(如麥收、秋收)住戶進行慰問, 給予心理支持, 詢問生產(chǎn)生活情況, 幫其進行收種。⑤定期慰問:不定期召開座談會, 請他們中的致富能手和入黨積極分子言傳身教, 幫助HIV/AIDS樹立自尊、自立、自愛信念, 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現(xiàn)實, 主動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⑥采取多種措施改善、消除周圍人對HIV/AIDS的偏見、歧視和恐懼, 改善HIV/AIDS與周圍人的關系, 減輕、直至消除HIV/AIDS的孤獨感。比如針對患者最親近的人進行交談, 尤其是患者配偶, 讓HIV/AIDS明確社會支持對患者疾病治療的重要性, 同時多組織戶外電影等活動拉近HIV/AIDS的距離, 讓患者融入周圍人的生活, 獲得精神動力和支持。
1. 3 觀察指標 采用自制一般情況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婚姻、文化程度、病程、感染途徑、抗病毒治療、經(jīng)濟狀況等)調查一般情況;以SCL-90評定心理健康狀況, 該量表共有90個項目, 每個項目采取5級評分制, 統(tǒng)計總分及因子分(包括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9個因子), 分數(shù)越高代表癥狀越嚴重, 干預前后各評定一次。以WHO QOL-BREF評價生存質量, 共包括分4個維度24個方面共29個問題, 根據(jù)研究對象回答給分, 原始分轉換為百分制得分, 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分別于干預前和干預后各評定一次, 進行組間比較和干預前后比較。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干預前SCL-90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因子評分研究組較高, 后依次為家屬組、村民組, 村民組恐怖因子高于家屬組, 經(jīng)干預后三組評分均顯著降低, 與干預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艾滋病作為一種嚴重的傳染性疾病, 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 其死亡率較高, 嚴重影響HIV/AIDS的身心健康。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中85.1%的患者存在乏力癥狀, 75.6%存在疼痛問題, 70%~80%患者同時存在易怒、緊張、敏感、沮喪、睡眠障礙等問題, 不良情緒發(fā)生率甚至比癌癥患者還要高[2]。國內調查研究結果也表明, HIV/AIDS中35.2%有抑郁癥狀, 15.2%存在自殺傾向[3], 使之不僅成為一個公共衛(wèi)生問題, 也日益成為影響穩(wěn)定和諧的社會性問題?,F(xiàn)進行的抗病毒治療可有效延緩HIV/AIDS的生存時間, 有望成為可處理的慢性感染疾病[3]。但在對患者進行軀體治療時候, 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關注較少, 或者雖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 卻未進行有效干預。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三組人群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均較差, SCL-90評分由高至低依次為研究組、家屬組、村民組, 而WHO QOL-100評分由低至高依次為研究組、家屬組、村民組, 研究組心理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最差, 此與既往研究結果類似[4]。研究還發(fā)現(xiàn)村民組恐怖因子最高, 家屬組稍次。
本研究重點觀察了綜合干預后對三組人群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影響, 結果發(fā)現(xiàn)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HIV/AIDS心理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明顯較差, 持續(xù)的綜合干預措施可顯著改善HIV/AIDS心理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 應繼續(xù)堅持并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燕, 繩宇.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現(xiàn)狀.中華護理雜志, 2008, 43(1):69-71.
[2] 沈必成, 朱強, 李燕瓊, 等.楚雄市艾滋病高危女性人群綜合干預效果調查分析.重慶醫(yī)學, 2010, 39(19):2640-2642.
[3] 李慧民, 崔冠宇, 栗鑫, 等.艾滋病醫(yī)護人員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09, 36(18):3490-3491, 3494.
[4] 金岳龍, 陳燕, 王金權, 等. HIV/AIDS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及生活質量干預前后效果評價.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2, 16(4): 304-306.
篇9
自然筆記征集活動方案
一、組織機構
指導單位: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宣傳教育司
主辦單位: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宣傳教育中心
中國兒童中心
深圳市華基金生態(tài)環(huán)?;饡?/p>
二、活動時間
2021年4月至2021年8月
三、 參與對象
本次活動面向各級生態(tài)環(huán)保、教育部門及校外機構,
鼓勵各地中小學生、相關領域教育活動專家及指導教師參與。
四、活動內容
本次活動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鼓勵青少年兒童走進自然、熱愛自然、向自然學習,以手寫、手繪的形式,記錄在自然中觀察到的物、事、人及從大自然中受到的啟迪與感悟。
1. 活動落地。各有關單位結合本次活動主題,完成活動
方案策劃并啟動青少年自然筆記征集活動(如省級、市級、區(qū)級或由多個部門聯(lián)合組織開展等)。
2. 活動推進與開展。鼓勵各有關單位利用重大環(huán)境紀念
日,通過進校園活動、自然筆記公益宣講、展覽展示等方式,發(fā)動學校、社區(qū)、青少年兒童廣泛參與自然筆記創(chuàng)作,形成引導青少年兒童關注生態(tài)環(huán)境、參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培養(yǎng)青少年兒童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tài)道德素養(yǎng)的社會氛圍。
3. 作品推薦與報送。由各活動組織單位向主辦單位推薦
優(yōu)秀自然筆記作品,每個活動推薦作品不超過20幅。作品應符合活動主題,且具有代表性。
4. 活動宣傳與總結。主辦單位將以組織展覽展示、制作
作品集等方式,對入選作品予以宣傳,并頒發(fā)優(yōu)秀作品、優(yōu)秀組織單位證書。
五、 具體要求
1. 作品要求
(1)作品須為本人原創(chuàng),素材真實科學,能體現(xiàn)作者
認真觀察過大自然并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在此基礎上兼顧圖畫及文字記錄的準確性、設計合理美觀。主體文字注重個人體驗和真情實感的記錄表達,避免不切實際的藝術發(fā)揮。
(2)所提交單幅作品應為不小于5M的JPG文件,清晰度不小于300dpi,文件名應為作者名稱及作品名稱。
2. 報送要求
(1)本次征集活動不面向個人,作品應由各活動組織
單位統(tǒng)一提交,推薦作品不超過20幅。由多個單位聯(lián)合組織開展的活動,應在共同商定后指定一家單位負責作品報送,提交作品數(shù)量不超過20幅。
(2)推薦單位登陸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信息服務平臺(naturesch.cn/),根據(jù)網(wǎng)站提示進入活動入口,并按網(wǎng)頁提示要求填寫相關信息并上傳作品。本次活動作品報送途徑為網(wǎng)站提交,不接受電子郵件等其他形式的作品報送。
(3)作品提交截止日期為2021年8月30日。
六、 其他事項
主辦單位有權在有關媒體、網(wǎng)站、宣傳品中使用所有推薦作品。主辦單位對本活動享有最終解釋權。
“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2021年全國青少年
自然筆記征集活動推薦信息表
省份
推薦單位名稱
聯(lián)合推薦單位名稱(如有)
活動舉辦時間
收集作品總數(shù)
推薦作品數(shù)量
活動簡介(必填)
如是否有組織開展活動的通知、發(fā)文,是否組織開展過自然筆記講座等宣講活動,是否有專家團隊指導等??商峁┫嚓P照片1-3張、相關微信宣傳截圖、報道鏈接等。
推薦單位信息(必填)
聯(lián)系人:
聯(lián)系電話:
電子郵箱:
地址:
推薦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
作品來源
(活動名稱)
作者姓名及年齡
推薦理由(必填)
(150字以內)
篇10
關鍵詞:呼吸內科;真菌感染;呼吸系統(tǒng)疾病
隨著空氣環(huán)境的不斷惡化,系統(tǒng)性真菌感染的發(fā)生機率越來越高,在真菌感染中,呼吸系統(tǒng)的感染最為常見[1]。我院專門成立療效研究小組為探討呼吸內科住院患者的肺部真菌感染特點以及相應治療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中,年齡31~71歲,平均53.7歲。所有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2例,肺心病25例,哮喘21例,肺癌15例,支氣管擴張13例,肺間質纖維化9例,肺膿腫7例,慢性腎功能不全5例。在住院過程中都有肺部真菌感染發(fā)生,所有患者負荷《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草案)》[2](由中華內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于2006年)中的相關院內肺部真菌感染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在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選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所有疾病類型的真菌感染特點以及對應治療方法。觀察患者的易感因素、病原菌情況以及治療方法和效果。
1.3 療效評價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痰培養(yǎng)3次均為陰性,胸部X線片結果顯示肺部陰影吸收;好轉: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痰培養(yǎng)3次均為陰性,胸部X線片結果顯示肺部陰影有所吸收;無效:臨床癥狀、體征以及肺部陰影上都無明顯變化甚至惡化。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使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超過半數(shù)的患者合并一種以上的基礎疾病,其中以呼吸系統(tǒng)疾病為主,42例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臨床中無特異性表現(xiàn)。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以及糖皮質激素、放化療、低蛋白血癥和腫瘤是疾病的誘因。病原菌以白色假絲酵母菌為主,其他病原菌包括光滑假絲酵母菌,滑假絲酵母菌,克柔假絲酵母菌,曲霉菌以及隱球菌酵母菌。疾病的確診需要結合痰培養(yǎng)和組織病理學檢查的結果。所有患者采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療,痊愈64例,有效12例,無效9例(見表1~3)。
3 討論
真菌屬于條件致病菌的范疇,往往在機體的免疫功能較差時或菌群失調時才會發(fā)生感染情況[3]?;颊叽蠖鄶?shù)都伴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基礎疾病,主要為呼吸系統(tǒng)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繼發(fā)肺部真菌感染幾率最高,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有長期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情況,氣道有不同程度的破壞,從而增加了受感染的可能[4]。在易患因素中,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以及低蛋白血癥所占比例最高。所有患者中平均年齡偏高,中老年人的體質因素也有一定影響,這部分患者呼吸道防御屏障受到破壞,呼吸功能不夠健全,免疫功能較差,有菌群失調的現(xiàn)象存在。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為白假絲酵母菌。
由于肺部真菌感染往往在臨床中沒有特異性表現(xiàn),容易混淆,造成早期診斷具有一定困難[5]。目前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主要依賴臨床表現(xiàn)結合影像學表現(xiàn),然而有部分患者在X線和CT的檢查結果中顯示同普通細菌性肺炎比較類似,鑒別比較困難。而在真菌感染的治療方面,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藥物包括三唑類和多烯類,例如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兩性霉素B、制霉菌素以及5-氟尿嘧啶等,然而此類藥物不宜長期使用,在用藥上需要堅持科學合理的原則,適當靜臥休息,飲食注意熱量和蛋白的攝入,積極控制原發(fā)性疾病[6]。在呼吸道傳染病的治療及防治中,相關衛(wèi)生知識的傳播也顯得尤為重要,在傳染病流行的季節(jié)要盡量減少聚會等,從而起到防止易感者和病毒細菌攜帶者流動的目的。
綜述,由于肺部真菌感染往往在臨床中無特異性表現(xiàn),并且主要致病菌為白色假絲酵母菌,因此對呼吸內科肺內真菌感染需要重視并消除一些誘發(fā)因素以及治療疾病的原發(fā)病,規(guī)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質激素,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參考文獻:
[1]陳琦,曹紅霞,梁萬年.22例肺部真菌感染臨床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7):208.
[2]中華內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草案)[J].中華內科雜志,2010,4(5):86-87.
[3]李金梅,周以玲.120例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J].西部醫(yī)學,2008,12(7):667-668.
[4]吳素玲,楊大鎖.168例院內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華臨床醫(yī)學雜志,2012,14(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