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的基礎范文
時間:2024-01-23 17:57: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字經濟的基礎,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數字出版;經濟特質;啟示
以互聯網、移動通訊、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迅速普及,使出版業(yè)的生產模式、產品形態(tài)、傳播渠道出現深刻變化,網絡與數字化閱讀成為人們重要的媒介消費方式之一,出版業(yè)正經歷一個快速轉型期。數字出版不僅是當今傳媒業(yè)的新興領域,而且也是傳播學界關注的熱點。就數字出版經濟研究來說,當前從經濟學視角對數字出版?zhèn)鞑サ奶卣骱鸵?guī)律進行分析的研究還較少,對諸如數字革命是否改變了出版經濟的基本規(guī)則等關鍵性問題的研究較為匱乏。數字出版具有明顯的創(chuàng)新特質、外部經濟性、邊際效益遞增特征和復合經濟效應,這些特征對傳統理論框架有所突破,將為傳媒經濟理論注入新的內容。
一、數字出版經濟中存在激勵創(chuàng)新以追求競爭優(yōu)勢的特殊機制
當前數字出版業(yè)成為世界出版產業(yè)變革的“前沿陣地”。據專家預測,到2020年,全球范圍內網絡出版的圖書銷售額將超過傳統出版的圖書①。隨著網絡及手機普及率的持續(xù)提升,中國數字出版產業(yè)的發(fā)展前景被普遍看好。有預測數據顯示,到2020年,中國網絡出版的銷售額將占到出版產業(yè)的50%;到2030年,90%的圖書都將出版網絡版本②。
然而,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的最大難題并不在于資金和技術問題,而在于能否把握數字出版的特質,探索發(fā)現其規(guī)律,勇于創(chuàng)新,進而建立起相應的商業(yè)模式。一種有效的經營模式才是一個企業(yè)或整個產業(yè)獲取經濟利益、贏得市場優(yōu)勢的制勝法寶。當前在世界范圍內,數字出版行業(yè)的經營模式、盈利模式還有待繼續(xù)探索、創(chuàng)新。
經濟學家熊彼特在其成名作《經濟發(fā)展理論》中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并闡釋了“創(chuàng)新理論”。熊彼特認為,創(chuàng)新(Innovation)不僅是新的,還要能帶來利潤;創(chuàng)新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破壞”,是一種均衡被打破的過程③。經濟學家弗里曼也認為,創(chuàng)新就是新產品(思想)或新工藝的首次成功的商業(yè)化④。因此,創(chuàng)新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它是技術與市場交互作用的結果,具有強烈的商業(yè)利益驅動趨向。按照以上觀點,所謂技術創(chuàng)新,其實質是通過新的技術運用向市場提供新的、能帶來利潤的產品或服務。
網絡經濟、數字經濟是一種創(chuàng)新型經濟,創(chuàng)新機制是促使數字經濟不斷發(fā)展的動力源泉。在這種經濟環(huán)境中,企業(yè)將新技術、新創(chuàng)意、新思想轉化為新產品、新工藝,或實現組織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形成自身核心競爭力,從而鎖定消費群體,通過路徑依賴贏取一定時期內的競爭優(yōu)勢,實現占據市場優(yōu)勢地位的目的。但另一方面,繼起的創(chuàng)新又使持久的壟斷永不可能出現。因此,在數字出版經濟中不創(chuàng)新則亡,企業(yè)若不持續(xù)創(chuàng)新將難以為繼,企業(yè)的競爭優(yōu)勢需要持續(xù)的創(chuàng)新來維系,而創(chuàng)新局面則依靠競爭來推進。
啟示一:數字出版的發(fā)展貴在創(chuàng)新,不應因循、拘泥于固定模式。
新媒體的發(fā)展貴在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沒有固定模式甚至要求打破既定模式,所謂模式,多是出于研究、教學需要而進行的事后總結。中國出版業(yè)的數字化并非始自近年,而是已循著“印刷革命電子出版網絡出版復合出版”的歷程發(fā)展了數十年,以往的經驗和教訓表明,按照模式化的思維和方法來指導實踐,不是畫地為牢就是錯失良機。例如,我國長期依據載體模式來劃分出版業(yè)務,便出現了這樣的局面:音像產品萎縮音像出版社就完蛋,電子出版物被盜版電子出版社活不長,網絡出版沒有載體出版社沒法干,復合出版跨越載體出版社在觀望,數字出版日漸成為非出版機構的施展舞臺⑤。出版界應形成這樣的意識:即使數字出版形成了一些范式,也仍會不斷變化,因為數字出版的本質與核心就是革新原有出版業(yè)態(tài)。
二、數字出版經濟中邊際效益遞增規(guī)律的作用范圍擴大
所謂邊際效益遞增規(guī)律,即在經濟投入產出系統中,隨著投入的增加而邊際產出(邊際效益)呈遞增趨勢。傳統經濟形態(tài)中,當物質生產尚未達到一定經濟規(guī)模時,邊際效益遞增規(guī)律也是存在的。而在新興的網絡經濟、數字經濟中,信息資源具有可再生性和重復使用特性,它的成本不隨使用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從信息產品或服務的特點看,信息產品的沉淀(固定)成本高、復制成本低,這使得邊際成本趨向于零,而信息產品的共享程度越高、流行程度越廣,其價值就越大,從而形成銷售規(guī)模報酬。信息資源和信息商品的上述特征,使邊際效益遞增規(guī)律在數字出版經濟中的作用范圍更為寬廣,即由于數字環(huán)境下交易邊際成本遞減趨勢的存在和數字信息價值的累積增值及傳遞效應,使數字出版的邊際收益呈現規(guī)模遞增趨勢。
當然,在網絡經濟、數字經濟形態(tài)中,并非只有邊際效益遞增規(guī)律,當信息產品生產遇到技術方面等問題時也會出現邊際效益遞減甚至為零或負的現象。新的經濟形態(tài)所改變的主要是邊際效益遞增或遞減規(guī)律發(fā)揮作用的范圍。
啟示二:在技術研發(fā)及內容資源的版權洽談、加工整合等數字出版的前期環(huán)節(jié)需加大投入,給予這些環(huán)節(jié)的活動主體以足夠的發(fā)展空間。
目前,許多IT企業(yè)看好數字出版市場,不同程度地介入其中,成為數字內容資源的加工商、技術供應商和服務商:有的深層介入數字出版產業(yè)鏈核心環(huán)節(jié),有的為傳統出版機構提供數字出版平臺,或為出版機構開展相關網絡服務。而中國傳統出版業(yè)已經在出版流程的多數環(huán)節(jié)實現了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一些出版機構的數字化進程更是走在前列,少數先行者已從中嘗到甜頭。如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旗下的易文網開展數字化信息服務、網絡出版業(yè)務,E-book的收費閱讀和“工具書在線”是其中的亮點;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立的內容管理系統,將各種出版資源進行系統化管理,實現資源的社內共享和繼續(xù)利用,同時內容的結構化為在線信息服務提供了良好基礎。從政府層面來看,中華字庫工程、國家數字復合出版系統、國家知識資源數據庫出版工程、中華古籍全書數字化出版工程、數字版權保護技術研發(fā)工程等數字化出版工程正穩(wěn)步推進,從中可見中國政府對數字出版產業(yè)發(fā)展的支持力度。
三、數字出版經濟具有非常明顯的網絡外部性
數字出版的外部經濟性來源于網絡的組織系統性、數字信息流的交互性和信息基礎設施的長期壟斷性。反映信息網絡具有外部效應的梅特卡夫法則(Metcalfe Law)適用于數字出版經濟。梅特卡夫法則得名于計算機以太網的發(fā)明人梅特卡夫,這一法則表明網絡價值等于網絡節(jié)點數的平方,它概括了網絡的效益隨著網絡用戶的增加而呈指數增加這一基本價值定律,即經濟學所稱的“網絡效應”或“網絡外部性”。
互聯網為人類的出版活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傳播平臺和商務平臺。在一個網絡出版平臺上,用戶可以按照一對多、多對多的形式傳播信息,網絡用戶數量的增加使信息得以在更大范圍的用戶之間傳遞和共享,這不僅增加了信息本身的價值,而且提高了所有網絡用戶的效用,進而實現網絡出版平臺的各種潛在價值,提升網絡平臺的總效用。這種網絡外部性在數字開放存取出版、博客和網絡閱讀社區(qū)等多種數字出版?zhèn)鞑バ问街芯畜w現。因此,梅特卡夫法則也適用于網絡條件下的出版經濟活動。梅特卡夫法則從一個方面說明數字出版?zhèn)鞑サ倪呺H成本是遞減的:雖然數字出版的技術平臺搭建、數字出版產品前期研發(fā)的固定投入較大,但每新增一個用戶的成本,并不需要新的基礎設施投入,而且可以均攤原有投資成本,消費者越多,相對成本就越低。
啟示三:信息資源版權構成數字出版產業(yè)的核心價值體系;保障數字出版產業(yè)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實現著作權人利益、信息傳播以及公眾利益的平衡。
在數字媒介社會中,知識、信息共享程度的提升,有利于社會發(fā)展和進步?,F代社會制度強調效率和公平的結合,在“版權保護”與“合理使用”的矛盾之間需要尋找到平衡點。版權,是出版界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但目前數字版權體系的發(fā)展現狀并不盡如人意。一方面,新環(huán)境下數字版權制度發(fā)展的滯后,將直接導致數字出版內容的缺失,從根本上阻礙數字出版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另一方面,在數字出版技術領域,各企業(yè)之間缺少溝通與協作,技術資源無法通過有效競合實現優(yōu)化提升,而數字版權制度的發(fā)展也沒有與數字技術的發(fā)展保持同步,導致某些技術廠商成為多種角色的承擔者,既是數據制作商、技術開發(fā)商,同時也是內容整合商及銷售商,這樣既增加了企業(yè)各項成本,也不利于企業(yè)自身保持技術領先優(yōu)勢,更不利于數字出版產業(yè)整體發(fā)展。完善數字出版行業(yè)規(guī)則和數字版權制度、健全基于數字版權的著作權委托組織是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四、數字出版經濟中存在反映優(yōu)劣勢強烈反差的馬太效應
所謂馬太效應(Matthews Effect),簡言之,即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馬太效應得名于《新約全書·馬太福音》中的一句話:“因為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數字出版經濟是以數字化信息流為核心,信息流組織與支配商流、資金流、物流、技術流、人才流的新興出版經濟形態(tài)。而在信息流產生的活動中,由于人們的心理反應和行為慣性,在一定條件下,優(yōu)勢或劣勢一旦顯現,就會不斷加強且自行強化,出現滾動的累積效應。因此,在數字出版經濟發(fā)展過程的部分階段,極易出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局面,甚至還可能發(fā)生強者統贏、勝者通吃的現象。由于互聯網的特性,后來者很難搶占先行者的市場份額。
盡管前文提到數字出版經濟中存在著激勵市場主體創(chuàng)新的特殊機制,但創(chuàng)新意味著“創(chuàng)造性的破壞”,意味著顛覆已有的均衡格局。而另一方面,對于最早的創(chuàng)新者而言,往往存在巨大的風險,對于源頭創(chuàng)新、高端創(chuàng)新和力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主創(chuàng)新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在網絡環(huán)境下,一旦某一領域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市場格局,反映優(yōu)劣勢強烈反差的馬太效應將在市場中發(fā)揮作用。就數字出版行業(yè)而言,如果數字出版機構在技術條件、收費模式等方面的問題都得以解決,并形成成熟的消費市場,那么消費者將逐步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閱讀方式和消費習慣。而要讓一個穩(wěn)定的消費群體改變較長時間形成的消費習慣,重新適應一套新的閱讀方式和消費習慣,則需要一個為時較長的過程。例如,由于一些出版機構的數字出版產品或業(yè)務項目在推行初期是免費的,現在出現一個令出版界頭疼的難題:如何讓讀者愿意為這些數字出版產品或服務付費。這正是互聯網環(huán)境下“耍猴經濟”所形容的一種境況,當“耍猴”表演在進行時,觀看者人頭攢動,熱情頗高,但當表演結束、開始收錢時,不少觀眾迅速散去。
啟示四:內容資源正向數字出版領域的少數優(yōu)勢企業(yè)高度集中;數字出版企業(yè)惟有盡快建立差異化的商業(yè)模式,才能在市場上長久立足。
國內外數字出版業(yè)發(fā)展格局可印證這一趨勢。當前,亞馬遜和蘋果公司在國際數字出版領域具有領軍者的地位。而在發(fā)達的信息技術支持下,歐美傳統出版機構則率先涉足數字出版領域,在世界范圍內,施普林格出版集團(Springer Group)、里德·愛思唯爾集團(Reed Elsevier)、湯姆森集團(The Thomson Corporation)等以其龐大的傳統出版資源為基礎,對資源重新加工和整合,利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平臺,發(fā)展數字出版業(yè)務,占據數字出版領域的優(yōu)勢地位。同時,谷歌(Google)、維基百科(Wikipedia)等新媒體平臺也加入數字出版的行列,重新布局數字資源市場,給數字出版行業(yè)增添了更多變數。目前中國出版業(yè)總體市場和大部分細分市場是一種壟斷競爭市場,即競爭程度較大而壟斷程度相對較小的一種市場結構類型。中國傳統出版業(yè)的市場集中度低于西方國家出版業(yè),但中國數字出版業(yè)的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目前,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正在穩(wěn)步轉型的大型出版機構專注于“整合內容”,方正阿帕比、書生公司等技術商采取“追逐內容”的策略,紅袖、起點中文等原創(chuàng)網站則注重“積累內容”,內容資源正加速向少數優(yōu)勢企業(yè)集中。海量內容資源是數字出版行業(yè)實現規(guī)模生產的首要前提,在完成資源集中后,對數字內容的整合、組織、挖掘能力及內容傳播模式和服務能力將成為決定數字出版機構成敗的關鍵。因此,數字出版機構需盡快建立差異化的商業(yè)模式,惟有如此,才能在市場長久立足。
(吳赟,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教授、管理學博士)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編號:12CTQ015)、浙江省社科規(guī)劃“之年社科學者”課題(編號:11ZJQN050YB)、新聞出版總署重點科研項目(編號:C-8-1)的成果之一。
注釋:
①
②陳丹.出版業(yè)迎來數字時代 商業(yè)模式有待探索[N].中國改革報,2008-05-06.
Joseph A. Schumpeter.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Inquiry into Profits, Capital, Credit, Interest, and the Business Cycle[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4.
③
Joseph A. Schumpeter.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Inquiry into Profits, Capital, Credit, Interest, and the Business Cycle[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4.
篇2
【關鍵詞】 全子宮切除術;腹腔鏡術;LigaSure
LaparoscopyOperatedtechnicality of hysterectomy
CUI Shu-ping,JIAN Li-xia,LI Qiu-xia.
Mei He Kou City Hospital,Mei He Kou,Ji Lin13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laparoscopy operated technicality of hysterectomy,especially the value of clinical use LigaSure at this operation,save time,no blood, no complication.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356 patients who was given the operation of hysterectomy from June 2005 to June2008.Recently this two years,all operate of laparoscopy hysterectomy, LigaSure all were used.Results Initial stage of the operation we had 10 complication.Because we took emergency effective measures,7 of this complications were cured.3 of the complications were changed to common operation.The others operated effect were all satisfied.Because we used theLigaSure, the operation time from longest 6 hours,average 4 hours reduced to average 1.5~2 hours no blood, no complication.The operated effect were all satisfied.Conclusions LigaSure being used in operate of laparoscopy hysterectomy have important value,savig time,no blood, no complication, after the operation, resume is faster.This can full shows the feasibility thatoperation of hysrerectomy is finished by laparoscopy.And this can shows the superiority ofmicro operation at Gynecologic field.
【Key words】 The operation of hysterectomy;Laparoscopy; LigaSure
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本院婦產科為356例患者施行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后2年均使用LigaSure完成,效果很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患者年齡45~68歲,平均48.5歲。手術指征:子宮肌瘤246例,子宮肌腺癥69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27例,宮頸CINIII級9例,多發(fā)宮內膜息肉合并宮頸糜爛5例。其中89例有合并癥(合并糖尿病36例、甲低3例,肝病6例,貧血 20例,各種心臟病8例,高血壓16例)。
1.2 手術方法 均采用氣管插管全麻,患者取頭低臀高膀胱截石位。根據宮頸大小選擇不同型號的杯狀舉宮器。腹部做4個小切口,A切口為臍部10 mm切口,置入10 mm腹腔鏡;B、C為左右麥氏點10 mm、5 mm小切口;D切口恥骨聯合上3 cm、偏左3 cm,5 mm小切口,置入手術器械。先由助手將子宮舉起,探查子宮及雙附件情況,如有粘連可用雙極電凝,松解粘連。附件處理如果患者需要保留附件,則將卵巢固有韌帶、輸卵管峽部、圓韌帶用LigaSure切斷;如果不需要保留卵巢,則將骨盆漏斗韌帶及圓韌帶用LigaSure凝切,斷開。LigaSure斷闊韌帶,切口下緣到膀胱腹膜反折水平即可。用LigaSure鈍性分離膀胱腹膜反折,并下推膀胱,至舉宮杯上緣下1 cm,分離后用LigaSure切斷反折腹膜,用LigaSure分離余下的闊韌帶后葉并切斷,充分暴露子宮動靜脈,用LigaSure在子宮峽部緊貼宮頸切斷子宮動靜脈。同時用LigaSure切斷主韌帶骶韌帶至杯緣下1 cm,用雙極電凝在杯緣上口電凝一周,然后用單極電凝鉤在電凝帶上環(huán)型切開穹隆將全子宮自陰道取出。用1號華力康連續(xù)扣鎖縫合陰道斷端,查無出血再連續(xù)縫合盆腔腹膜。
2 結果
手術開展初期,未使用LigaSure,使用單雙極時發(fā)生并發(fā)癥10例,術中處理子宮動脈出血3例,處理主韌帶出血2例,術中出血5例,均因使用雙極,超聲刀止血不徹底所致,2例及時采取措施鏡下縫合止血治愈,3例采取措施無效,中轉開腹治愈。術后血尿3例,經延長導尿時間,用止血藥,輸液治愈,術后尿潴留2例,經服中藥,導尿,針久,按摩,理療綜合治療治愈。手術時間由最初的最長6 h,平均4 h,后2年應用LigaSure后平均1.5~2 h,無出血,損傷小,無并發(fā)癥發(fā)生。手術效果非常滿意。
3 討論
討論腹腔鏡全子宮切除手術中手術技巧
3.1 LigaSure霸王止血 LigaSure,全稱LigaSure Vessel Sealing System。中文 :結扎速血管閉合系統。能夠有效的閉合直徑為1~7 mm血管,而且它所作用的閉合帶能夠承受正常人體3倍心臟收縮壓的壓力。這種設備能夠提供精確的能量輸出,結合血管鉗口的壓力,將膠原蛋白與纖維蛋白閉合為一道血管墻,產生半透明狀的、永久性的、幾乎沒有粘連、碳化的閉合帶。對于鄰近組織的熱量傳導在0.5~2 mm之間。由于結扎束血管閉合系統問世,腹腔鏡下傳統的血管閉合方式,包括鈦夾、縫釘、縫線、超聲閉合、單極或者雙極閉合止血方法等受到了極大的挑戰(zhàn)。對于7 mm以下動、靜脈血管的處理,就可輕而易舉的完成。它無需切開和剝離組織而可以直接閉合組織束,只有極小的熱擴散(側向熱傳導距離1~2 mm),無或極少粘連和焦痂,體內無異物存留,可以極大的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本研究356例其中234例使用LigaSure完成。整個無明顯出血,只是開皮進鞘卡時出1~2 ml,切開穹隆時出血1~2 ml,各別手術處理子宮動脈時有少許出血,整個手術出血平均5~20 ml,手術平均時間約1.5~2 h,手術效果明顯優(yōu)于開腹手術。
3.2 附件處理 在處理宮角部組織時,要特別注意位于其中的子宮動脈到卵巢及輸卵管分支,及其伴行靜脈。靜脈位于腹膜下,如不注意,容易撕破而引起出血。一但出血則止血比較麻煩。因此,在切斷這些結構時,使用LigaSure可離宮角遠些,將血管凝固,閉合,切斷并不出血。助手只要舉宮到位,不要鉗夾宮角組織,以免出血。如舉宮暴露不好,也不要鉗夾宮角組織達到暴露的目的,用剝棒鈍性壓迫暴露,切忌鉗夾暴露,以免出血。
3.3 闊韌帶處理 分離闊韌帶時可將前后葉一起切斷而不必分開,切口下緣到膀胱腹膜反折水平即可。注意勿傷及子宮血管。輸尿管也不必分離出來。如肌瘤位于闊韌帶內,則需要將闊韌帶前后葉腹膜打開,貼著肌瘤表面將腹膜推開,游離出肌瘤,這樣輸尿管就會推到盆壁側而不致損傷。
3.4 膀胱腹膜反折 直接用LigaSure分離膀胱腹膜反折并凝切反折,并用LigaSure鉗鈍頭下推膀胱至杯緣下1 cm,一般不出血,如有小血管出血,可用雙極電凝止血。注意宮頸兩側不必推得太遠,以免引起出血。
3.5 子宮血管的處理 子宮血管處理是全子宮切除術的難點,應用LigaSure直接凝切子宮動靜脈血管,簡單易行,效果最佳。手術技巧:子宮動脈暴露清楚,LigaSure鉗頭直接頂住近宮頸峽部,凝2~3次,切開,如沒有斷透其血管分支,可再次斷一次,直至斷完,不出血,或少許出血。用LigaSure斷子宮動靜脈較其他傳統辦法如雙極、PK刀、超聲刀、縫合處理子宮動靜脈,既大大節(jié)省了時間,又不出血。LigaSure是婦產科醫(yī)生的得力助手。
3.6 宮骶韌帶及主韌帶切斷 以往多采用超聲刀將韌帶切斷,雖然切割組織較慢,但止血效果不好,偶爾有大出血。這2年來,均使用LigaSure直接凝切,止血效果非常好。同時經濟上又有很大節(jié)約。手術技巧:因為有舉宮杯,舉宮杯上緣為標志,宮骶韌帶及主韌帶不要切的過多,略過杯口上緣為妥。減少出血,避免腸管損傷,有利于腸功能的恢復。
3.7 穹隆切開 手術技巧:為了減小出血,在舉宮杯上緣用雙極電凝,電凝出一欲切帶,即穹隆變薄,再用單極電凝按電凝帶切開穹隆。
3.8 經陰道取出子宮 手術技巧:如果肌瘤較大,可鏡下核瘤減體取出,也可利用陰道后三角較寬,將較突出的大部分旋轉到后面,并向外牽拉,從陰道核瘤減體取出。注意不要損傷陰道壁。
3.9 縫合陰道壁及膀胱反折腹膜 鏡下縫合陰道壁一定要全層,同時注意主韌帶,子宮動靜脈是否有出血。甲硝唑聯合慶大霉素注射液沖洗后再縫合膀胱反折腹膜。
隨著腹腔鏡婦科手術技術的日益嫻熟及手術器械的不斷更新,腹腔鏡手術不僅廣泛用于治療婦科良性腫瘤,而且還拓展到了惡性盆腔腫瘤。腹腔鏡子宮全切,次全切乃至廣泛,次廣泛子宮切除已全面展開。但是筆者的體會是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只有掌握以上手術技巧,使用LigaSure,手術顯得相對簡單,省時,省力,不出血,無并發(fā)癥。既達到全子宮切除的目的,又更多地保留健康組織。與開腹全子宮切除手術相比,出血明顯減少,損傷小,腸干擾輕,術后恢復快,腸功能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倍受同行喜歡。LigaSure的使用,充分體現全子宮切除術在腹腔鏡下完成的可行性及優(yōu)越性,同時也體現了微創(chuàng)手術在婦科領域的優(yōu)勢。
參 考 文 獻
[1] 李光儀.實用婦科腹腔鏡手術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87-289.
篇3
關鍵詞:離子色譜技術;環(huán)境監(jiān)測;應用;預處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X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708(2015)153-0142-02
近年來,科學環(huán)境在不斷發(fā)展,在進行環(huán)境監(jiān)測時,不僅要分離和檢測有機物質,還要對大量的無機物進行檢測和分析。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應用離子色譜技術,可以快速對環(huán)境中的陰陽離子進行檢測和分離,是檢測環(huán)境的重要的途徑,因此,離子色譜技術已經成為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重要的檢測方式之一。本文對離子色譜技術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的應用和預處理技術進行了分析。
1離子色譜技術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的應用
隨著離子色譜技術的出世,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大氣環(huán)境監(jiān)測、水環(huán)境檢測以及土壤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更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離子色譜技術能夠快速的將物質進行分離,并且對其進行分析,因此,在過的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已經成為首選的監(jiān)測方法。
1.1離子色譜技術在大氣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的應用
在大氣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離子色譜技術主要用來對大氣中的氯化氫含量進行檢測。一般情況下,氯化氫的含量在大氣中是很低的,但是如果某個區(qū)域垃圾場中的垃圾發(fā)生自燃的情況,那么就會增加該區(qū)域氯化氫的含量。一旦氯化氫的含量增加,濃度就會相應的增加,該區(qū)域的環(huán)境就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并且會直接影響該區(qū)域居民的和動植物的健康情況。如果使用傳統的監(jiān)測方法,并不能準確的檢測出氯化氫的含量,從而影響之后的處理工作。如果應用離子色譜技術,就會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并且能夠準確的檢測出某區(qū)域中氯化氫的含量,為相關部門提供準確的信息支持。
1.2離子色譜技術在水環(huán)境檢測中的應用
對于城市的水污染而言,傳統的監(jiān)測技術會根據不同的監(jiān)測數據標準選擇不同的監(jiān)測方法,我們就拿硫酸鹽為例,我們在監(jiān)測硫酸鹽時所使用的方法是鉻酸鋇光度法GB/T11899-1989重量測試法,這種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雖然能夠保證準確程度,但是人員操作起來會比較復雜,而且會消耗過多的時間。如果使用離子色譜技術,可以對常見的陰離子、陽離子等進行詳細的分析,與傳統的監(jiān)測技術相比,會更加的節(jié)省時間和精力,并且十分簡單易學。對于城市的環(huán)境監(jiān)測工作來說,城市降水的監(jiān)測工作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離子色譜技術在城市降水監(jiān)測工作中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降水中使用離子色譜技術,能夠減少分析和處理的時間,從而提升檢測工作的準確性。下表是兩種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元素的處理方式,體現離子色譜技術在監(jiān)測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運用離子色譜技術分析出來的曲線數據是非常適應監(jiān)測標準的,其分析的水質標準和樣品標準完全相同,不僅十分準確和精確,還能充分滿足現代工作的需求,操作起來也十分簡便。
1.3離子色譜技術在土壤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的應用
在進行土壤等一些固體的分析時,可以使用超聲波、溶液浸泡等方式進行樣本離子的提取,之后再進行詳細的分析。離子色譜技術能夠測定土壤當中的提取液和生物體中的消解液,目前,離子色譜技術主要用來解決像GC與HPLC這些比較復雜、很難解決的問題上,并且呈現出的特點是可以電離、沒有紫外吸收的化合物。在離子色譜技術不斷的提升的同時,環(huán)境監(jiān)測的技術也在不斷的改善,目前離子色譜技術已經涉及到可電解物質、糖類物質以及維生素物質等物質的檢測,應用越來越廣泛。
2離子色譜技術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的預處理技術
2.1水溶樣品的預處理技術
水溶樣品的預處理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四種。第一,膜處理方法。在離子色譜技術水溶樣品預處理中,濾膜過濾樣品是最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只能去除一些顆粒狀態(tài)的不溶性物質。因此,在使用該方法對水溶樣品進行預處理時,要在線對該樣品進行處理,或者直接將該方法在儀器中使用,并且要使用砂芯濾片。在進行濾膜過濾樣品時要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一些特別小的顆?;蛘呤怯袡C大分子可溶性的化合物和金屬水溶性離子,都能夠對樣品的測定產生影響。
其次,在進行濾膜或者是砂芯的設計時,最好是按照離子色譜分析來進行,不然濾膜和砂芯中的無機陰雨陽離子會互相干擾。因為濾膜處理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離子色譜中開始使用超過濾、滲析以及電滲析等方法。超過率就是減壓過濾,通常用于分離大分子和不容物;滲析是一個平衡濃度的過程,離子可以通過離子交換膜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流動,這樣離子就能通過膜進行樣品的選擇;電滲析屬于特殊的滲析,主要是通過外部的電場使?jié)B析的效率有所提高,并且和其他的處理方法相比,具有可選擇性,所以,是在處理樣品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第二,固相萃取方法。在我國離子色譜技術樣品預處理中,固相萃取是應用比較廣泛的方法,在進行不同溶液中污染物的處理時,可以使用反相、離子交換以及贅合樹脂等處理手段,而且也可以使用固相萃取法以及固相微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是利用液相色譜上樣品濃縮和去除基本干擾的反過程,所以說在離子色譜中應用固相微萃取法更加便利,并且一個固相微萃取柱可以重復使用。
第三,溶劑萃取。所謂的溶劑萃取,就是一個比較傳統的富集和分離技術,雖然它毒性比較大、成本費用比較高,但是在一定的場合中還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四,超臨界流體萃取。超臨界流體萃取就是使用超臨界流體當作溶劑來進行萃取,它屬于一項新的技術。超臨界流體在粘度上和氣體比較像,在密度上和液體比較像,而擴散性卻在氣體和液體之間,具有較強的物質萃取能力。和傳統的萃取方法相比,可大大減少樣品的制備時間,可以在幾分鐘內完成萃取工作,回收率特別高,并且所需要的溶劑比較少,還可以利用壓力和溫度的改變對強度進行控制,從而有選擇的進行萃取工作。
2.2固體樣品的預處理技術
第一,分解處理法。對于固體樣品來說,只能將固體分解成溶液才能對其進行分析,因為不管是膜處理還是固相萃取法都是針對溶液樣品的。所以,除了一些極其個別的樣品要經過浸泡,才能對其進行測定,其余的都要進行分解,將固體樣品中的非金屬元素轉化為相應的酸,之后再利用離子色譜技術進行測定。另外,紫外光的特點是具有強氧化性,可以化解復雜樣品中的有機物,從而判定其中的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是分解有機物比較有效的方法。
第二,浸出法。在對固體樣品預處理時,不一定非要測定非金屬的總含量,也可以測定特殊陰、陽離子的水溶形態(tài),或者是在特定條件下的形態(tài)特征,因此,就要使用相適應的浸出方法。這樣不僅不會破壞樣品中的離子狀態(tài),還能取得比較高的回收率。為了能夠提升浸取得速度,可以采用適當的振蕩、超聲等方式,而浸取液不一定要使用水,也可以是酸、堿以及鹽等,從而提升浸取的效率。
3結論
綜上所述,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離子色譜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大氣環(huán)境監(jiān)測、土壤環(huán)境監(jiān)測以及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更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離子色譜技術之所以能夠得到廣泛的應用,主要取決于它能與環(huán)境分析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從而成為了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重要的手段,并且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因此,我們一定要給予重視,使離子色譜技術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更好有效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劉淑容,幸良淑.淺談離子色譜技術及其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的應用[J].電子測試,2013(5):76-77.
[2]魯蘊甜.離子色譜技術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的應用探討[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5):81-85,101.
篇4
【關鍵詞】腹腔鏡;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剔除術
【中圖分類號】R410.47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8-0319-02
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婦科腫瘤,子宮肌瘤手術治療占婦科手術的第一位,挖除肌瘤保留子宮的手術方式越來越受重視,特別是隨著婦科腹腔鏡手術的發(fā)展,鏡下手術研究倍受關注,現將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70例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82例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進行比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腹腔鏡組70例,年齡28-51歲,平均39歲,月經量增多20例(28.5%),無癥狀50例(71.5%),開腹手術82例,年齡37-45歲,平均41歲,月經量增多30例(36.6%),無癥狀52例(63.4%)。
1.2 手術時間:一般選擇在月經干凈后卵泡期以減少術中出血。
1.2.1 麻醉:持續(xù)硬膜外麻醉及持續(xù)硬膜外加靜脈復合麻醉。
1.2.2 手術步驟:腹腔鏡組,患者取膀胱結石位,陰道置舉宮器,導尿,于臍上緣切開皮膚10mm氣腹針穿刺,確定進入腹腔后,以CO2氣體形成氣腹,氣腹壓力設定為13mmHg沿此孔刺入10mm套管針(Trocar)。由此套管進入腹腔鏡,電視監(jiān)視下,在下腹兩側相當于麥氏點處分別行5mm及15-20mmTrocar穿刺,置入套管為器械操作孔,根據肌瘤的部位采用不同術式,帶蒂漿膜下肌瘤用雙極電凝后剪斷,瘤蒂細者創(chuàng)面直接電凝止血,瘤蒂粗者創(chuàng)面用無損傷線縫合,壁間肌瘤及無蒂的漿膜下肌瘤單極切開肌瘤處的包膜,抓鉗鉗住肌瘤,剔除肌瘤,雙極電凝止血后可吸收線雙層縫合,剔除肌瘤用電動粉碎器旋切取出,0.9%氯化鈉沖洗盆腹腔,檢查創(chuàng)面有無出血,取出器械排除CO2氣體,拔出套管,縫合穿刺孔筋膜及皮膚,術畢。開腹手術組:常規(guī)開腹進入腹腔,在肌瘤突出處切開肌層,剔除肌瘤,縫合關腹,術畢。兩組均于肌瘤剔除術前在其周圍的子宮肌層注射垂體后葉素稀釋液或縮宮素稀釋液以減少術中出血。
2 結果
腹腔鏡組:均完成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無中轉開腹。漿膜下肌瘤30例(42.8%),肌壁間肌瘤36例(51.4%),闊韌帶肌瘤4例(5.7%),肌瘤直徑小于6cm50例(71.4%),大于等于6cm20例(28.6%),肌瘤數目大于等于3個10例(14.2%),小于3個60例(85.8%),術中出血量10-400ml平均50ml,手術時間35-270min,平均100min,術后平均住院時間4±1d。開腹手術組漿膜下肌瘤28例(34.1%),肌壁間肌瘤48例(58.4%),肌瘤直徑小于6cm20例,大于等于6cm62例(75.7%),肌瘤數目大于等于3個60例(73.1%),小于3個22例(26.9%),平均出血量60ml,平均手術時間45min,術后平均住院日為7d。
3 討論
3.1 本腹腔鏡手術在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價值。本組資料顯示,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術后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同時亦可保留子宮,維持正常月經和生育功能。因此,子宮肌瘤腹腔鏡下剔除術無疑是以保留子宮的理想術式[1,2,3]
3.2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適應癥及注意事項。子宮肌瘤大小數目的選則,如肌瘤直徑大于等于6cm或肌瘤數目大于等于3個,由于切口相對較大或較多,電凝止血困難,需要多層縫合,開腹手術較適宜,因為子宮肌瘤剔除術的主要問題是肌瘤剔除后創(chuàng)面的止血和切口的縫合[4],本組資料中腹腔鏡組有2例肌瘤直徑大于等于10cm和4例肌瘤數目大于等于3個的病例,術中出血分別為380ml和400ml,手術時間分別為160min270min,提示肌瘤直徑大于等于6cm或肌瘤數目大于等于3個為腹腔鏡手術相對禁忌癥[5]。肌瘤部位的選擇對漿膜下肌瘤和肌壁間近漿膜肌瘤,以選擇腹腔鏡手術最佳。肌壁間近黏膜肌瘤,因切口深止血困難多層縫合困難可能造成傷口血腫影響愈合,故為腹腔鏡手術相對禁忌癥[6,7],開腹手術優(yōu)于腹腔鏡手術。因此,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成功與否應視肌瘤的類型、位置、大小及數目而定,另外由于腹腔鏡建立氣腹,呈頭低臀高位,對腸道的干擾少,故術后即可給予半流食,患者術后6小時即可下床活動,只需4d左右即可出院,大大縮短了住院時間,只要病例選擇恰當,術者具有豐富的腹腔鏡手術經驗及鏡下縫合技術,腹腔鏡肌瘤剔除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法。
參考文獻
[1] 郎景和,婦科腹腔鏡手術現狀、爭議和發(fā)展.中華婦產科雜志1996,3. 6(31):323
[2] Dubuuisson JB,Chapron C.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operative procedure and results. Ann N Y Acad Sci,1994,30:450
[3] BaranG,LaraeL,RizkK,et.al.Myomectomyusinglaparoscopy,23-cases.Contraceptfilesex,1993,21(1):45
[4] 林金芳,馮沖,丁愛華等。實用婦科內鏡學第一版.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0. 2001,11. 263.
[5] Harry R, Renneth A ,Thompson,et al lapauoscopic Myometomy : Anaoternative to Lapauotong myomectomy Or hysterectomy Gymaecological Endoscopy,1997,6:7-12
[6] Dbuisson JB, Charlesc, Xavierc et al.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Where do we stand Gynaecological. Endoscopy,1995,4:83-86
篇5
一、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生活經驗很大程度上是原始的、粗淺的、局部的、零散的,課改讓我認識到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fā),選取學生有經驗的和感興趣的典型事例,作為數學的教學資源,使學生能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數學課堂只有好好把握學生的生活經驗,才會有建立在生活經驗基礎上的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做到了面向生活,找數學問題的生活原型。(1)創(chuàng)設愉快的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2)借助具體的生活原型,搭建框架,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探索;(3)解決遇到的生活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在教學完質數與合數以后,我安排了這樣的一道題:請大家猜一猜老師家的電話號碼。我給每一個數字設置了密碼,請大家來破譯。電話號碼ABCDEFG.A是一個合數,B是最小的質數,C是4的倍數,D既是質數又是10的因數,E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F是最小的合數,G是最大的一位數合數。在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及所學的新知識找出老師的電話號碼后,我說:老師也很想知道你家的電話號碼,你能把自己家的電話號碼用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編成密碼,讓其他的同學來猜嗎?
這樣把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學,使數學學習變成了學生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fā)展的過程,使他們很輕松地將數學學習變成了主動建構的過程。
二、調動學生的知識經驗
數學知識有很強的系統性,很多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引申、發(fā)展和綜合,而學生的認知活動也總是以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前提。課程改革要求我們通過開放式的問題,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經驗、體驗、問題或預習時收到的信息,進行交流,促使學生自覺地回顧舊知,激發(fā)學生利用已有的內存來學習新知,建構新知。使數學知識系統成為相互關聯、動態(tài)的活動系統。
例如:我在教學“最大公約數”時,首先讓學生舉例說說通過預習你已經知道什么,接著引導學生從大量的例子中發(fā)現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有三種基本情況:倍數關系、互質關系以及一般關系。然后順著學生的思路著重探討在什么情況下兩個數肯定是互質數,什么情況下肯定不是互質數。這樣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提出問題幫助學生把零碎的知識整理成塊,形成知識網絡。
奧蘇泊爾認為:學生能否得到新的信息,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概念和經驗有很大的關系。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那種封閉式預設、演練已被淘汰,這就要求我們數學教師把握學生的現有知識,技能和素質發(fā)展的水平,為學生建構新知精心預設。
三、關注學生的活動體驗
從數學的發(fā)展看,數學本身充滿著觀察與猜想的活動。數學教學中,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活動中,重視他們獨特的活動體驗,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不但能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內化,而且還可以有效的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使自己的教學活動轉化為學生富有成果的學習活動。
本學期在教學一年級的“認識物體”一課時,我就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滾一滾手中的物體,然后說說自己有什么感受。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告訴大家長方體,正方體摸起來尖尖的、刺刺的;長方體、正方體有角,圓柱體沒有角;長方體的面摸起來平平的;球到處亂跑;圓柱體站著不會跑,躺著會跑;正方體、長方體怎樣放都不會跑等等。
篇6
【摘要】 目的 探討經陰道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可行性和臨床效果。 方法 對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間,濰坊市人民醫(yī)院經陰道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12例(陰式組)及同期行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患者12例(腹式組)進行配對設計,回顧分析臨床資料,比較手術效果和術后恢復情況。 結果 2組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平均出血量、術后體溫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陰式組術后疼痛、排氣、住院時間少于腹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子宮腫瘤; 平滑肌瘤; 子宮切除術; 術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vaginal myomectom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6 to May 2007, 12 cases treated by vaginal myomectomy were analyzed as the study group, and 12 cases treated by abdominal myomectomy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 paired case-control design was used. Effects of operation and recover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ean time of operation and volume of blood loss during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however, in postoperative pain, the mean recovery time of bowel function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Conclusion Vaginal myomectomy can be performed with minimum operative injury, no abdominal wall margin, and quicker restoration.
【Key words】 Uterine neoplasms; Leiomyoma; Hysterectomy; Operation dpproach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微創(chuàng)手術日益受到重視,經陰道子宮肌瘤剔除術既做到了創(chuàng)傷小,又保留了子宮。本文回顧性分析濰坊市人民醫(yī)院12例經陰道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并與同期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12例進行比較,以探討經陰道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意義,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選擇濰坊市人民醫(yī)院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經陰道子宮肌瘤剔除(簡稱陰式組)患者12例,均已婚,平均年齡(35.91±4.80)歲,28~44歲;其中,初產婦8例(其中1例曾行剖宮產術),經產婦3例,未生育1例。子宮體積均小于12孕周,子宮活動度較好,均為子宮體肌壁間或漿膜下肌瘤(最多達4個子宮肌瘤),要求保留子宮者?;颊咝g前均行超聲檢查,對肌瘤的大小、數目、位置、形狀和活動度進行詳盡的了解,行宮頸細胞學檢查,除外宮頸惡性病變。對月經不正常者者,先行宮腔鏡檢查或診斷性刮宮術以除外子宮內膜病變。選取同期行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簡稱腹式組)的患者12例,2組肌瘤位置、年齡、體重、肌瘤數目及大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1 2組一般情況比較
二、方法
1.手術方法:(1)陰式組。手術均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下進行,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根據肌瘤部位選擇陰道穹窿切口,前壁肌瘤取陰道前穹窿橫切口,后壁肌瘤取陰道后穹窿橫切口,切開子宮肌壁至瘤體組織,鈍性剝離直至剔除肌瘤,如肌瘤較大,不能完整經陰道剔除,則可邊剝離邊將肌瘤行楔形切開,分塊經陰道取出,然后縫合止血,閉合瘤腔,檢查無出血后,將子宮送回盆腔。以1號化學合成線連續(xù)縫合反折腹膜及陰道壁。(2)腹式組。按照常規(guī)方法手術,在腹膜麻醉下,常規(guī)開腹,切開肌瘤表面亞漿膜層或漿肌層,剔除腫瘤,縫合子宮切口(漿膜下帶蒂肌瘤切斷瘤蒂,常規(guī)關腹),見文獻[1]。2種手術均由同一醫(yī)師完成。
2.術中出血量的測量方法:術畢記錄負壓瓶中的血量;計算血染紗布,術前術后分別稱重,以凈增重量折算出血量(1 g = 0.94 ml); 手術單污染血跡范圍按面積估算(5 ml血污染布類面積為10 cm×10 cm),3項分別相加得術中出血量。
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用配對t檢驗。
結 果
2組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最高體溫,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術后排氣及住院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討 論
本組12例均經陰道完成手術,無1例轉為開腹手術,也無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且故陰式手術是可行的?;颊叩哪挲g,肌瘤數目、位置、大小及主刀醫(yī)師等均是影響手術療效的因素,經陰道肌瘤剔除術適應于單個子宮肌瘤或肌瘤個數較少,并排除外惡變者,患者年輕或有生育要求者。具體肌瘤大小及數目指征,與醫(yī)生的手術技能有一定關系。
經陰道子宮肌瘤剔除術比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手術效果好、創(chuàng)傷小,無腹壁切口、術后并發(fā)癥少、康復快,是一種值得推廣、應用的微創(chuàng)術式[2]。與腹腔鏡相比,陰式手術可以觸摸,能發(fā)現更多的肌瘤,縫合更細致,止血更徹底。但是經陰手術,對于有較大的子宮肌瘤、子宮活動差、有盆腔粘連及高度懷疑惡性病變者不是適應證,且會有時因牽引暴露困難造成鄰近組織損傷。所以,應嚴格掌握適應證。經陰道肌瘤剔除術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只能是現有手術方式的一個補充和創(chuàng)新,雖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但尚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經腹手術[3] 。
參考文獻
1傅才英,吳佩煜,翁霞云,主編.手術學全集.婦產科卷[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1995. 210-213.
2張潔, 黃立, 陳妍華, 等.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45例臨床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5,40:659-661.
篇7
關鍵詞:子宮肌瘤切除術;腹腔鏡;鏡下縫合
一、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優(yōu)勢分析
子宮肌瘤容易造成子宮異常出血、經期延長等不適癥狀,嚴重時會造成女性不孕,是一種常見的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當前,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女性對生育健康的不斷重視,越來越多患有該種疾病的女性要求切除子宮肌瘤,并保持子宮完整。近年來,隨著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不斷發(fā)展與應用,其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粘連少、恢復快、疼痛輕、住院時間較短等優(yōu)勢逐步突顯出來,有利于患者生育功能的恢復。有關研究表明,若患者無卵巢疾病、輸卵管疾病,接受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患者妊娠率可以達到75%[1],因此廣泛被患者接受。
二、腹腔鏡子宮肌瘤的適用性及注意事項
采取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主要應滿足以下幾點要求。第一,子宮肌瘤已確診為良性,排除惡變的可能;第二,若為子宮肌壁間肌瘤,最大直徑應小于10cm,最小直徑應大于4cm;第三,若為漿膜下肌瘤,以帶蒂肌瘤最為合適,且最大直徑應小于10cm;第四,多發(fā)肌瘤數量應小于10個。患者在手術前應接受促性腺激素釋放治療,從而使肌瘤體積所有減小,子宮肌層與肌瘤界層變大,方便肌瘤切除。
此外,若患者子宮肌瘤出現以下情況,一般不提倡采取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第一,子宮肌瘤存在惡變趨向或征兆;第二,若肌壁間肌瘤直徑小于3cm,不建議采取腹腔鏡切除,這主要是由于肌瘤直徑過小,術中不宜進行探查,從而出現遺漏的情況;第三,若肌瘤直徑超過12cm,也不建議采取腹腔鏡切除,這主要是由于瘤體直徑過大,不利于術野操作;第四,若肌瘤生長在膀胱、闊韌帶、子宮頸、子宮血管或輸尿管附近,會提高手術難度,因此不建議采取腹腔鏡切除;第五,對于妊娠期患者,不建議采取腹腔鏡切除,主要是由于妊娠期盆腔血液循環(huán)增加,血流豐富,因此容易出現出血過多的情況,妊娠期身體凝血功能亢進,術后容易出現血液阻塞的情況。
三、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的手術技巧分析
手術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手術前患者應接受進一步檢查,確定子宮大小、腫瘤的位置、數量以及類型,分析手術的成功率以及可能出現的手術狀況。第二,手術醫(yī)師應掌握熟練的腹腔鏡操作技巧,例如,根據腫瘤的位置、數量以及大小確定合適的手術方案;對于多發(fā)腫瘤,需要采取單獨切除;手術過程中應防止過度電凝,以免影響術后傷口愈合。第三,手術醫(yī)師還應掌握相關腹腔鏡縫合技巧,建議采取“8”字型全層縫合方法,防止血腫現象的出現,此外,對于受損內膜,應按層縫合,對于子宮切口,可以采取局部關閉的方法,最大程度的恢復到解剖時的形態(tài)。第四,在腫瘤的提取方面,直徑小于2cm的腫瘤,可以直接提取,不需要單獨切口;直徑大于2cm的腫瘤,應采用旋切器將腫瘤全切成條狀取出體外。第五,手術期間,手術醫(yī)師應與護士積極交流,養(yǎng)成配合操作的習慣,這樣一方面可以調動所有手術相關人員的積極性,還可以創(chuàng)造手術室團隊合作的氛圍。
四、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對免疫系統的影響分析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雖然是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但仍會使身體免疫系統出現應激性反應。此外,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為了保證手術質量,必須建立人工氣腹,從而增加腹部壓力,造成內臟器官出現不同程度缺血,當手術結束后,血液循環(huán)恢復正常,若不進行嚴格監(jiān)控,則容易造成血液再灌注性損傷。相關研究表明,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過程中,腫瘤細胞與氧化因子聯系密切,并發(fā)生氧化應激反應,基質金屬蛋白酶、胰島素生長因子以及生長轉化因子均會加快子宮肌瘤生長[2]??傮w而言,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與開腹式切除手術相比,對患者免疫系統影響較小,有著良好的發(fā)展前景。
四、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發(fā)展前景分析
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技術也獲得巨大發(fā)展,例如出現了懸吊式及無氣腹式腹腔鏡技術,與傳統腹腔鏡技術相比,上述兩種方式手術時間更短,患者術中出血量更低,因此顯示出巨大的優(yōu)越性,已逐步應用到臨床醫(yī)學中。,國外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方面進行了機器人輔助操作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效[3]。
雖然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技術取得了重大發(fā)展,但仍存在復發(fā)的可能,與開腹式切除術相比,二者在復發(fā)率方面無顯著性差異,經過調查發(fā)現,腹腔鏡與開腹式切除手術術后五年的復發(fā)率分別為41%及43.2%,患者平均復發(fā)時間為術后兩年[4]。因此,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想要獲得進一步發(fā)展,還需要在復發(fā)率控制問題上進行進一步研究。
總結: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具有手術時間短、創(chuàng)傷面小、術后恢復快等特點,因此逐步取代傳統手術方式,本文主要分析了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優(yōu)勢、適用性、注意事項以及對身體免疫系統的影響,并對該技術的發(fā)展前景進行展望,從中可以看出,腹腔鏡切除手術雖然具有明顯優(yōu)勢,但仍存在相關問題,如對子宮肌瘤直徑大小要求嚴格,對肌壁間肌瘤無法做到準確切除,在復發(fā)率方面與傳統手術方法并無顯著性差異,因此仍需進行進一步研究與探討。
參考文獻:
[1]王伶俐,張術妍.GnRH激動劑作為子宮肌瘤腹腔鏡切除術前治療的療效觀察[J]. 中國現代醫(yī)生,2009,47(15):215-228.
[2]黃偉剛,辛福云,呂玉旋,等.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對機體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0(4):388-398.
篇8
[關鍵詞]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7(c)-160-02
The efficacy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uterine fibroids by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aectomy
CHEN Mei-ying
(Department of Gynecological,Huizhou Center Hospital,Huizhou 516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approach the efficacy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uterine fibroids by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aectomy. Methods:A retrospe ctive analysis of 50 cases of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aectomy treatment and nursing points. Results:50 cases of bleeding in the 100~200 ml,average 160 ml operation time of 30~180 mi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3 to 8 d,average of 4.5 d. The complications of intraoperative was 4.0%(2/50);The complications of postoperative was 6.0% (3/50).Conclusion: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Key words] Laparoscopic;Hysteromyomaectomy;Nursing intervention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發(fā)生率為20%~30%[1]。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應用的廣泛開展和子宮的生理功能重視以及身體的完整性,探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日益增加。作為微創(chuàng)手術科的經典術式,因創(chuàng)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等優(yōu)勢深受醫(yī)生和患者的青睞[2]。本文對50例子宮肌瘤患者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同時加強圍手術期護理,獲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收集2003年8月~2006年8月子宮肌瘤患者50例,年齡25~45歲,平均35.58歲。其中單發(fā)肌瘤18例,多發(fā)肌瘤16例;肌瘤中肌壁間肌瘤4例,漿膜下肌瘤10例,闊韌帶肌瘤2例。術前所有病例均經婦科檢查及B超檢查證實為子宮漿膜下肌瘤或肌壁間肌瘤,肌瘤個數5個20例(40.0%);肌瘤直徑9 cm10例(20.0%);無腹腔鏡手術禁忌證。
1.2手術方法
采用靜脈復合麻醉。按照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4個步驟進行,臍孔穿刺點于4點處做一約1 cm的切口,氣腹針穿刺進入腹腔,充入CO2氣體后改頭低足高位,氣腹壓力為16 kPa, 10 mm Trocar置入腹腔鏡。在雙側骼前上棘內側約3 cm處各穿刺5 mm Trocar為操作孔。探查盆腔臟器有無粘連及子宮肌瘤的大小及數目。黏膜下肌瘤直接單極電凝肌瘤蒂部,切除肌瘤。壁間肌瘤者助手將舉宮器向前向上舉起子宮,分離雙側子宮動脈,可見明顯的子宮動脈搏動,電凝子宮動脈。切開肌瘤表面隆起最突出的部位,直達肌瘤表面,分離肌瘤,用大抓鉗鉗住肌瘤并向外牽拉,邊旋轉邊向外牽拉,用電凝切斷結締組織、切除肌瘤,切下的肌瘤用電動子宮旋切器旋切后取出。
1.3評價指標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抗生素、鎮(zhèn)痛劑的應用,自主下床活動時間,開始進食時間,住院時間,術中、術后并發(fā)癥。
2結果
術中失血100~200 ml,平均160 ml,手術時間30~180 min。術后住院時間3~8 d,平均4.5 d。50例手術除2例因盆腔粘連過重而開腹外(1例因術中輸尿管損傷而中轉開腹,1例膀胱損傷,未行處理,術后自愈),術中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4.0% (2/50);在術后隨訪中,子宮頸潴留囊腫2例,子宮頸殘腔膿腫1例,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6.0% (3/50)。
3 護理干預
3.1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腹腔鏡下手術作為一項新開展的手術類型,我們必須向患者講清手術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優(yōu)越性,同時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狀態(tài),并對手術過程、時間、麻醉方法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說明。消除患者心中的顧慮,取得合作。②皮膚護理。術前1 d備皮,其范圍包括會和腹部汗毛,臍孔部用碘伏棉球擦拭,告知患者術前1 d沐浴,做好個人衛(wèi)生。③腸道準備。術前1 d禁食豆類、牛奶等易產氣的食物,以免引起腸脹氣而影響術野的觀察。同時術前1 d口服番瀉葉10 g,以排盡腸道內的大便及積存的氣體。術前晚進流質食物,術前12 h禁食、禁水,術前晚22:00~23:00時給甘油灌腸劑1支及術晨6:00再給甘油灌腸劑1支。④陰道準備。避開月經期,術前需做陰道分泌物檢查,清潔度欠佳者行陰道沖洗,0.2%碘伏溶液每天沖洗2次,連續(xù)2 d。有陰道流血者應先給予抗炎止血治療后手術[3]。
3.2術后護理
①腹腔鏡術后12 h內嚴密觀察血壓、脈搏、呼吸變化;為防止CO2氣腹造成高碳酸血癥的危險,術后常規(guī)給氧3 h,氧氣量2~3 L/min;②術后6 h拔除引流管及導管;勸其自行下床排尿;③術后16 h拔除陰道墊1塊;檢查有無陰道出血;④術后6 h鼓勵患者下床活動,以減輕腹脹;⑤飲食護理:術后6 h取半坐臥位,開始進食高熱量、高維生素的流質食物,但避免進吃豆類、牛奶等產氣食物以防術后腸脹氣。患者麻醉清醒后即予拔除導尿管,鼓勵其多飲水,飲水量應在1 500~2 000 ml/d,促使盡快解小便,以防尿路感染。術后第1天開始下床活動,可減少腸粘連的發(fā)生。
3.3并發(fā)癥的護理干預
①皮下氣腫及肩背部酸痛是常見并發(fā)癥[4]。注意觀察腹部、頸部皮膚有無腫脹、捻發(fā)音,有無氣腹、皮下氣腫發(fā)生。一般少量氣體可自行吸收消失。肩背部酸痛多因殘留于腹腔的CO2刺激雙膈神經引起,一般術后3~5 d即可消失,無需特殊處理。向患者講明原因,消除心理顧慮。②感染。呼吸道感染由于全麻氣管插管損傷氣管黏膜以及部分患者有慢性咽炎等致使術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應及時采取霧化吸入、翻身、叩背等方式協助患者將痰液及時排出,預防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與手術器械損傷、術中污染、術后滲血、滲液引流不暢有關,術后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3~5 d,及時引流出腹膜后滲血、滲液。同時注意觀察腹部體征,有無腹痛、腹脹、壓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
4 討論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是指在腹腔鏡下切除肌瘤保留子宮的手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病婦女多希望保留子宮,以維持完整的生理功能。傳統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術中出血較多,對腹腔干擾較大,腹部切口瘢痕較大,術后恢復較慢。而腹腔鏡手術不過多干擾盆腔,術中出血和術后粘連均較開腹手術少,而且術后住院時間短、恢復快,并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使護理工作效率和護理質量得以明顯提高。目前,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成為患者因為某種個人原因或希望保留生育功能避免子宮切除而更愿意選擇的一種術式[4-7]。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較傳統開腹手術效果好,已得到人們的認同,但需要做好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科學的護理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關鍵[5,6]。
[參考文獻]
[1]李光儀,馮虹.腹腔鏡全子宮切除357例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1999,5(4):28-29.
[2]李光儀,陳蔚瑜.腹腔鏡鞘膜內子宮切除術[J].中國內鏡雜志,2001,2(3):20-21.
[3]呂鳳云,朱述風.腹腔鏡術后常見并發(fā)癥的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2,8(10):787-788.
[4]謝麗吉,王建英.婦科腹腔鏡手術的術前后護理體會[J].黑龍江護理雜志,1999,5(1):83-84.
[5]黃玲惠. 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46例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6,3(36):54-55.
[6]高淑鳳,李桂榮,姬明杰,等. 子宮肌瘤剔除術兩種微創(chuàng)術式臨床效果的比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4(28):30-31.
篇9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157文章編號:1006-1959(2010)-08-2129-02
宮頸疾病治療方法較多,對輕中度宮頸糜爛采用微波、激光等治療效果佳,對重度宮頸糜爛者治療后出血多、易復發(fā)、對宮頸肥大者前述治療效果差,物理治療不能獲得病理結果或完整病理結果,易漏診宮頸病變,尤其是宮頸癌。對CINⅡ、CINⅢ采用傳統宮頸錐切需住院,時間長、費用高。目前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對宮頸疾病采用高頻電波刀(LEEP)手術治療,療效已得到廣大學者的認可。我院從2005年10月起應用LEEP手術對84例宮頸疾病進行治療,短期療效滿意,且在治療過程中能及早發(fā)現宮頸癌?,F將治療結果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婦科門診檢查、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陰道鏡及宮頸活檢初步診斷為宮頸炎23例(重度宮頸糜爛13例、宮頸肥大10例)、CINⅠ度32例、CINⅡ度26例、CINⅢ度2例,均采用LEEP手術治療,標本均送病理學檢查,患者年齡21~56歲,平均37歲。手術指征:①重度宮頸糜爛、宮頸明顯肥大者;②活檢病理學診斷為CINⅡ度或以上者;③CINⅠ度不能定時隨訪者;④細胞學與陰道鏡檢查有密切相關性,懷疑CIN者;⑤反復的宮頸接觸性出血或盡管宮頸輕度糜爛累及宮頸管較深者。97.6%患者采用宮頸局部麻醉,2例采用靜脈麻醉。患者取截石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暴露宮頸后碘液標志移行區(qū)范圍,宮頸炎錐切范圍0.3cm,深0.5~1.0cm,CINⅠ度、CINⅡ度、CINⅢ度錐切范圍超出病變組織0.3~0.5cm,深度達1.5~1.8cm。術后對患者的指導包括停止、陰道灌洗2個月,術后陰道分泌物增多可達2~6周??赡艹霈F的并發(fā)癥為陰道出血、感染及宮頸口狹窄梗阻。術后隨訪,術后1個月必須復查1次,記錄創(chuàng)面修復、陰道流血及分泌物情況。第2個月復查子宮修復情況。3個月后1年內每3個月復查1次,對CIN者做細胞學及陰道鏡檢查。
2.結果
手術中出血0~5ml10例(11.9%),6~15ml70例(83.3%),16~50ml3例(3.57%),僅1例(1.19%)出血較多為200ml,平均手術出血(10.5±0.8)ml。手術時間為3~25min,平均7.5min,1例由于病變面積過大,手術時間稍長。術后第2~18天出現陰道血性分泌物,以第7~14天時量最多,一般少于月經量,未做特殊處理。有3例陰道血性分泌物如月經量,需靜脈注射止血藥,其中1例需陰道紗布填塞止血。術后1例宮頸管狹窄,經血潴留,經擴宮處理恢復正常。術后盆腔痛3例,持續(xù)1~5天,未做特殊處理自然緩解。病理學檢查LEEP手術標本均可用于病理學檢查。宮頸組織病理診斷結果:術后病理診斷升級9例,占10.71%,且以內瘤樣病變及癌變上升,其中CINⅠ度上升2例,占2.38%,CIN度Ⅱ上升4例,占4.76%,CINⅢ度及原位癌上升2例,占2.38%,術前未發(fā)現浸潤癌,1例宮頸炎術后病理診斷為早期浸潤癌,僅宮頸炎術后病理級別下降。79例術后2個月復查宮頸光滑,外形恢復自然狀態(tài),5例術后2個月宮頸仍有小糜爛面,隨訪1年無CIN復發(fā),一次手術成功率94.1%(79/84)。
篇10
關鍵詞: 腹腔鏡 子宮肌瘤剝除手術 手術配合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見于30~50歲的婦女,發(fā)生率為20~30%。傳統手術方式創(chuàng)傷大、出血多、恢復慢,而腹腔鏡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痛苦輕、恢復快等特點所以在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1]。2006年08月~2010年12月我院對75例子宮肌瘤患者實施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手術?,F將手術配合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75例,年齡在35~57歲,平均年齡42.3歲。其中肌壁間肌瘤50例,漿膜下肌瘤17例,粘膜下肌瘤8例,多為單發(fā)病例。
2 手術方法
患者取頭低腳高仰臥位,雙下肢外展60度。常規(guī)全身麻醉加氣管插管,留置導尿管。經臍下緣、左、右下腹分別插入10mm,5mm,5mmTrocar,建立氣腹后,臍部插入30度腹腔鏡頭檢查腹、盆腔情況后,通過穿刺針注入垂體后葉素于子宮肌肉內,用抓鉗提取子宮,用電凝鉤凝開子宮漿膜,用分離鉗剝離肌瘤。電凝棒止血,用2-0可吸收縫線縫合子宮,切下肌瘤用碎瘤機粉碎分別取出,38℃生理鹽水沖洗盆腔放盡CO2,拔出Trocar,縫合切口。
3 手術配合
3.1術前準備
3.1.1 心里護理 手術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心里。因此巡回護士術前一日到病房訪視病人,與病人及家屬溝通、交流,介紹手術室的環(huán)境、設備、麻醉方式、手術及意義,介紹手術成功病例消除病人的緊張焦慮心里使之積極配合手術[2]。
3.1.2 器械和物品準備 普通器械,腹腔鏡下手術器械,碎瘤肌器械等,能用高溫滅菌的器械應用高壓蒸汽滅菌,不耐受高溫的器械則用低溫等離子或環(huán)氧乙烷滅菌,攝像系統及光纖則用無菌保護套保護。
3.1.3 儀器設備的準備 電視攝像系統,光源系統,CO2氣腹系統,高頻電凝電刀系統,吸引沖洗系統,手術床,碎瘤機系統等。查看儀器的工作狀態(tài)是否正常,檢查CO2鋼瓶的余氣是否充足以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3.1.4 術前迎接 術日由巡回護士到病房將病人用平車接入手術室,途中注意保暖,避免碰撞。器械護士在手術室門前迎接并自我介紹。查對病人信息防止差錯事故。
3.2 手術中的配合
3.2.1巡回護士配合
3.2.1.1 再次查對病人信息及醫(yī)囑,確認無誤后用輸血器接三通管及靜脈延長管,用20G套管針建立靜脈通路,用大單固定雙上肢于體側避免臂叢神經損傷,增加肩頸痛的發(fā)生率。
3.2.1.2 協助麻醉,并監(jiān)測病人血壓、脈搏、心率、血氧飽和度。
3.2.1.3 協助擺好手術,注意患者臥位的舒適與安全,肢體不能接觸金屬,防止電灼傷。
3.2.1.4 置手術監(jiān)視器于手術床尾,沖洗裝置、吸引裝置、碎瘤機系統放于手術床右側。連接攝像頭、光纖、氣腹管、電凝線等線路管道并設定參數。根據手術進程調節(jié)CO2氣壓與速度,與器械護士清點縫針、敷料、器械,填寫護理記錄單。
3.2.1.5 嚴密控制非手術人員參觀流動,監(jiān)測手術人員的無菌技術操作以減少感染機會。
3.2.1.6 術中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密切觀察手術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