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照明工程內容范文

時間:2023-12-18 17:59: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道路照明工程內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道路照明工程內容

篇1

道路綠化作為城市綠地系統(tǒng)的網絡和骨架,其景觀設計應根據道路所處城市區(qū)位及路段周邊環(huán)境狀況進行分析,以科學性、藝術性、經濟性為原則進行合理地、可持續(xù)發(fā)展地景觀設計。

1、科學性原則

――秉承城市規(guī)設計理念,以城市規(guī)劃路網為基礎整體分析、科學設計,使每條城市道路都能具有符合其功能特點、區(qū)位特點的景觀內容。

2、藝術性原則 ――功能不同的道路,其綠化景觀內容應與其城市地位相匹配。重點打造城市帶

狀景觀綠化空間、城市道路節(jié)點空間,營造城市景觀風貌。

3、經濟性原則 ――以適地適樹的原則選種,以適當規(guī)格選購。力求快速準確達到設計要求的同 時,合理控制硬質景觀、軟質景觀投資造價。

道路景觀工程包括多方面的內容:

一、綠化景觀設計

包括道路中分帶綠化景觀設計、立交區(qū)綠化景觀設計、行道樹設計、道路兩側綠帶景觀設計等。

1、道路中分帶綠化景觀設計

綠化中分帶在設計時應注意植物品種的選擇,在路段宜選用枝葉茂密的灌木及喬木,避免對面行車時產生眩光,影響交通安全。在道路交叉口處宜選用低矮的模紋地被植物,避免遮擋行車視線;同時多選用彩色植物,提高警示作用。

2、立交區(qū)綠化景觀設計

立交交通通常作為展示城市實力的名片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所以其綠化景觀應與其重要位置相匹配。景觀設計應以展示城市新風貌、新姿態(tài)為原則,以色彩豐富的多種類植物、大尺度的植物造景為主進行設計,帶給人們強烈的視覺沖擊及景觀體驗。

3、行道樹設計

行道樹的設計應注重樹種的選擇,宜選取鄉(xiāng)土樹種,同時所選品種應兼顧隔音降噪、滯塵抗污的功能,城區(qū)道路多以綠蔭如蓋、形態(tài)優(yōu)美的落葉闊葉喬木為主進行陣列式栽植。

4、道路兩側綠帶景觀設計

道路較窄時,綠化帶的設計應強調綠化景觀的連貫性、功能性;道路較寬時,可兼顧考慮道路兩側地塊的規(guī)劃功能進行詳細、豐富的景觀設計,滿足遠期城市發(fā)展的需要,從而避免投資的浪費。

綠化種植的選種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抗逆性強,要求耐干旱,抗污水,病蟲害少,便于管理。

2、不會產生其它環(huán)境污染,不影響交通,不會成為附近農作物傳播病蟲害的中

間媒介。

3、樹木根系良好,萌蘗性強,宜成活,耐修剪

4、節(jié)約型樹種,抗旱,抗寒,適應性強及養(yǎng)護費用低

5、以鄉(xiāng)土樹種為主,多采用短時間能達到美化效果的苗木。

6、適當搭配落葉樹種,以保證冬季人們對日照的要求。

二、人行道景觀鋪裝設計

1、鋪裝材料設計

結合道路等級等因素來確定鋪裝工程造價,從而確定可以選用的鋪裝材料。一般投資時,宜選用普通混凝土磚等材料進行人行道鋪設。

――優(yōu)點:造價低廉,一次性投入較少,施工工期短。

――不足:普通混凝土磚抗壓性、耐腐蝕性較差,需定期更換,后期維護成本高??晒┻x擇的規(guī)格、色彩較少,使設計受到局限。

投資造價較高時,可選材料較多,如透水型混凝土磚、藝術地坪、花崗巖等材料。

――優(yōu)點:上述材料抗壓性、耐腐蝕性較好,經久耐用,后期維護成本低??晒┻x擇的規(guī)格、色彩較多,方便開展設計。

――不足:造價稍高或較高,一次性投入較多,施工工期長。

2、鋪裝樣式設計

根據人行道設計寬度進行鋪裝樣式設計,對鋪裝材料的規(guī)格及拼鋪方式要進行多次的排布、比較,最終確定最合理的鋪裝樣式,同時還要與道路綠化方案相協(xié)調。

三、城市街景設計

1、景觀小品

在道路綠帶中點綴布置城市景觀小品,可以增添綠化景觀的趣味性,在合理增加造價的前提下使城市的道路綠化景觀變得豐富多彩,富有觀賞性。同時提升城市景觀檔次,展示城市風貌。

2、街景雕塑

街景雕塑通常設置在交通干線的主要節(jié)點處。作為標志性構筑物,其主題應能凸顯出城市自身的特點,展示城市的新面貌,色彩應鮮明濃重,材料應選擇經久耐用、抗腐蝕的金屬、石材等材料。同時雕塑周圍應設置開闊的場地,將雕塑作為場地的主景布置其中,成為視線的焦點。

3、創(chuàng)意公共設施

道路景觀設計包含的公共設施包括休閑座椅、標識牌、候車亭等設施。這類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可以結合城市當?shù)氐娜宋臍v史、經濟發(fā)展、支柱產業(yè)等元素以人性化的設計手段,創(chuàng)造出具有城市特色的實用性公共設施。

四、道路景觀照明設計

包括道路景觀綠化照明設計、道路景觀小品照明設計等,通常采用多層次照明、組團式照明來表現(xiàn)道路景觀內容的夜間景致。道路景觀照明在市政常規(guī)照明的基礎上加大城市節(jié)點廣場區(qū)域的照明范圍及照度:

――主要城市節(jié)點廣場增加燈具密度及照度。

――標識性景觀元素著重強化照明,凸顯夜景效果。

――其他路口、停車場處重點照明,提升城市交通節(jié)點形象。

篇2

關鍵詞:市政道路;照明設計;供電方式;路燈規(guī)劃;節(jié)能措施

1市政道路照明設計概述

按照《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2015規(guī)定,將城市道路分為快速路與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級,并對路面的照度、亮度、眩光限制閾值等照明指標作出一定的要求。為了滿足不同道路的需要,在照明光源選擇時,設計人員宜選用LED路燈、高壓鈉燈或金屬鹵化燈。同時,應結合道路的實際情況選擇布燈方式,并控制好燈桿間距和高度。對于交叉路口、拐彎處,其照明設計的重點是提供良好的誘導照明,尤其是對于復雜的路段,需要增強照明照度。

2道路照明配電系統(tǒng)設計

2.1配電系統(tǒng)的供電方式

根據《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規(guī)定:道路照明配電系統(tǒng)的接地形式應采用TT系統(tǒng)或TN-S系統(tǒng)。如果選用TN-S系統(tǒng),應采用三相間隔的接線方式,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線性,并且負荷較為分散,故在運行時,將會產生不平衡的電流,但如果能將負荷均勻接入三相線路上,也能做到三相負荷平衡,以免發(fā)生電擊危險。然而,在TN-S系統(tǒng)運行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及不足:(1)道路照明供電線路較長,工程設計供電半徑高達900m,若線路末端短路,由于短路電流較小,將難以起動短路保護。故在道路照明設計中,應合理地配置燈具的熔斷器,同時要對末端短路的電流進行校核。另外,按《低壓配電設計規(guī)范》GB50054要求,控制接地故障回路的切斷時間,一般在5s以內。(2)道路照明設施暴露在室外,且負載分散,因此難以滿足電位聯(lián)結要求,一旦發(fā)生接地故障,將會引發(fā)電擊危險。在道路照明設計中,接地體應采用基礎鋼筋或增打接地極,重復接地電阻小于10Ω,并利用配電干線電纜的PE線與各燈桿接地體相連,以形成等電位網絡,確保接地系統(tǒng)電阻小于4Ω。

2.2配電系統(tǒng)的短路保護

在道路照明設計中,設計難點是如何加強配電系統(tǒng)的短路保護。需要設置燈具保護和配電系統(tǒng)干線保護兩個措施。燈具短路保護可采用熔斷器保護,短路電流和熔體額定電流的比值在幾十以上,熔體熔斷時間一般在0.01s內,且通過這個動作時間達到與干線短路保護的級間配合。而在配電系統(tǒng)干線保護選擇時,選擇斷路器的保護形式,斷路器的參數(shù)主要與線路的電流Ic相關。Ic與Iset1的計算關系為:Iset1≥1.1Ic。因此,為了切斷故障電流,《低壓配電設計規(guī)范》對斷路器的規(guī)定如下:為了滿足切斷故障電流的靈敏度要求,低壓斷路器的過電流應小于短路電流的1.3倍。

2.3末端電壓損失計算

由于道路照明配電線路較長,且零序阻抗顯得較大,從而增加了道路照明的末端電壓損失。根據《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規(guī)定:正常運行情況下,應使照明燈具端電壓保持在額定電壓的90%~105%。故要加強末端電壓控制,以確保路燈的正常運行。在末端電壓的損失計算中,一般采用負荷矩法或電流矩法。(1)式中:P為負荷的有功功率,kW;L為負荷至電源的線長,km;S為導線截面,mm2;C為線路系數(shù)。應結合電壓和導線材料進行選擇,三相銅芯電纜一般取77。道路照明電纜一般選用銅介質,其線路電壓損失采用負荷矩法計算,通過不同負荷的有功功率和與配電箱的距離計算得出。另外,對于不同的電纜截面,其電壓損失也不同,電纜截面越大,其電壓損失就越小。

3道路照明節(jié)能設計

3.1路燈規(guī)劃

路燈規(guī)劃應結合實際道路狀況、城市規(guī)劃和道路規(guī)劃等要素進行選擇路燈光源和供電方式,確保路燈使用性能的穩(wěn)定性。同時在路燈規(guī)劃中應確保與城市規(guī)劃的協(xié)調與統(tǒng)一。此外,在道路照明設計中,要滿足城市未來發(fā)展的需求。

3.2光源的選擇

照明光源具有如下選擇:①高壓鈉燈具有光效高、壽命長、透霧性強、維護方便等特性。道路照明對顯色性要求不高,故高壓鈉燈在城市道路照明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②金屬鹵化燈的發(fā)光是利用金屬的電化學反應進行發(fā)光。其具有光照效率高、顯色性能較好等特征,適用于照明光源、景觀照明觀賞性要求較高的城市街道、廣場等地方;③LED燈作為一種新型照明光源,是一種無輻射、紫外線,發(fā)光性強的綠色光源,在城市照明、景觀照明等設計中使用較多。這種燈具雖比高壓鈉燈及金屬鹵化物燈的價格稍高,但具有較好的節(jié)能效果,一般來說,其節(jié)能效果在50%以上,實現(xiàn)了城市照明節(jié)能,故受到人們的追捧。但LED燈也存在散熱、光衰等性能問題。

3.3路燈的選擇

主要內容:①燈桿布置方式。一般選用單側和雙側兩種布設形式。支路一般采用單側的布設形式;路幅較寬、等級較高的道路可選用雙側的布設形式;②高度設計。燈桿高度一般控制6~12m。主干道與快速路的燈桿,應結合道路實際情況進行設置,其高度要滿足規(guī)范要求;③燈具選擇。宜選擇LED燈具,其效率不得低于70%,功率因數(shù)應大于0.9,并滿足規(guī)范規(guī)定照明功率密度限值。

4道路照明設計中注意問題

如果選用傳統(tǒng)高壓鈉燈,選擇性廣泛,且初期投資費用較低。如果選用風力發(fā)電LED路燈和太陽能LED路燈,初期投入費用較大,且產品質量存在較大的差異,但節(jié)能效果較好,因此在設計中需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燈具安裝高度越低,仰角就越大,這樣才能保證道路范圍內的照明。如果增大燈具仰角,就會降低相應路面亮度,且彎道將會產生眩光,影響行車安全;如果選擇過高的燈桿安裝燈具,雖然可以增大均勻度,但會降低亮度值,且需要考慮燈桿防雷。因此,要合理地選擇燈桿高度,以滿足不同的道路照明設計。道路照明設計的功率密度值要滿足強制性條文要求,同時參考相關的燈具資料,在平均亮度產生系數(shù)上要嚴格取值。

5結束語

隨著城市道路發(fā)展,城市照明設施得到快速增長,城市照明用電量迅速上升,道路照明已成為城市能源的消費“大戶”。因此應不斷優(yōu)化市政道路照明設計,不僅要合理選擇道路照明配電系統(tǒng),還要實現(xiàn)道路照明設計的節(jié)能目標,以創(chuàng)造出綠色、環(huán)保、節(jié)能的城市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李輝.市政道路照明設計及節(jié)能對策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6,(5):236+246.

篇3

關鍵詞:城市道路照明;設計;防盜

近年來,隨著城市發(fā)展不斷加速,道路照明作為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組成部分,其設計要求越來越嚴格,不僅要滿足道路使用功能要求,還要兼顧綠色環(huán)保與節(jié)能減排。因此,有必要對城市道路照明工程設計進行深入分析,以探討合理、有效的設計方法。

1路燈布置與燈具選擇

常用路燈布置方法有以下幾種:單側單獨布置、雙側交錯式與對稱式布置、橫向懸索布置與中心對稱式布置。伴隨道路街道寬度不斷增加,路口轉徑變大,按現(xiàn)行設計標準規(guī)定,路口照度均值必須高于直線段50%,若采用以往布置方法,往往無法滿足實際要求,需根據路口實際面積,經計算確定適宜的功率密度、照度與均勻度,并選擇合適的燈具種類和布置方法。通常情況下,在轉彎處的半徑中心點布置中桿投光照明較為合理[1]。路燈是一種具有功能性特點的照明,其在設計過程中的選型必須嚴格遵循以照明為核心的基本原則,同時考慮必要的裝飾效果。然而,在很多道路街道照明設計過程中,還普遍存在追求營造視覺效果的問題,部分車道外側設置綠化帶,采用對稱式的路燈布置方法,但配置的路燈卻為雙懸臂式,導致綠化帶上的路燈無法起到照明作用,不僅浪費能源,還增加了投資成本。因此,道路街道照明設計必須嚴格按照現(xiàn)行技術標準進行,在保證均勻度及照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據不同的道路結構,采用不同的路燈樣式,從而使路燈的總體造型更加合理且具有良好經濟性。以下就幾種常見道路結構,分析可選用的路燈樣式。(1)在一塊板同時設置了人行道的城市道路街道中,建議優(yōu)先考慮單懸臂式路燈,將切實滿足機動車安全通行照明要求作為基準,車道兩側燈具的散射光必須滿足照度均值不低于5LX的基本要求;(2)在二塊板同時設置了綠化隔離帶的城市道路街道中,如果隔離帶的寬度在5m以上,則建議使用單懸臂式路燈,且按中心對稱形式進行布置;而隔離帶的寬度在5m以內時,建議使用雙懸臂式路燈,中心布置。通過這種布置,能有效避免樹木影響照射[2];(3)在三塊板同時設置了非機動車道的城市道路街道中,建議使用雙懸臂式路燈,并按雙側對稱形式進行布置,路燈的高度、懸臂長度與仰角都要根據道路的實際寬度確定;(4)在平交路口處,建議使用中桿投光式路燈,至于燈具的安裝結構,以類扇形為宜,因為這樣能滿足照度均勻度及照度的基本要求;(5)對于燈具而言,在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應選擇半截光型,并且各項技術參數(shù)必須滿足現(xiàn)行技術標準的要求。

2路燈最佳安裝高度

路燈的安裝高度及間距影響著照度均勻度與照度,設計過程中,在符合參數(shù)規(guī)定的基礎上,應充分考慮以下內容:①當采用單側布置時,路寬的適用數(shù)值無上限,即單側布置過程中路寬應保持在幾米以內,若在路寬較大的情況下進行單側布置,按照H≥1.2Weff的標準設計,則路燈實際安裝高度將過高;②當采用雙側布置時,路寬的使用數(shù)值無下限,即雙側布置過程中路寬應保持在幾米以上,若在路寬較小的情況下進行雙側布置,則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最后,寬幅及超寬幅的道路進行雙側布置,按照H≥0.6Weff的標準設計,則路燈的實際安裝高度同樣過高?;诖?,如何確定最佳的路燈安裝高度,需要在設計中遵循下列基本原則(H表示路燈高度,Weff表示道路有效寬度):(1)如果路燈的實際安裝高度為15m,則在單側布置情況下,路寬不得超出12.5m,按照H≥1.2Weff的標準進行設計,并將燈具橫向配光作為依據確定仰角及懸臂長度,如圖1所示。(2)如果路寬保持在12.5~25.0m范圍內,則建議使用雙側布置;對于雙側對稱式布置,應按照H≥0.6Weff的標準確定路燈的安裝高度;而雙側交錯式布置,需按照H≥0.8Weff的標準進行設計,如圖2所示。(3)如果路寬在25m以上,則建議將路燈高度確定為15m,同時燈具應考慮雙光源燈具,并增加和道路中心線距離較近的燈具反射器實際仰角,如圖3所示。

3光源及其功率

光源及其功率和營造的視覺效果、燈具節(jié)能與照明參數(shù)息息相關,所以在進行光源及其功率設計時,也要充分考慮道路使用功能,同時根據現(xiàn)行技術標準,結合有關綠色照明的總體規(guī)劃要求[3]。

3.1光源選擇

目前,白熾燈已經被列為禁用光源,道路照明主流光源有以下幾種:高壓鈉燈、金屬鹵化物燈、LED光源、高校射流燈等,這些光源各具特色,設計過程中需要根據道路的使用功能,結合綠色照明政策提出的規(guī)劃要求,選擇適宜的光源,除了要滿足基本的照明要求,還要能實現(xiàn)節(jié)能減排目標。從光源自身角度講,其節(jié)能水平主要和光衰指標及發(fā)光效率有關,但選擇光源并不能完全從這兩個角度出發(fā),需要對啟動特性、顯色指數(shù)與壽命等進行綜合考量,從而選擇出功能完備又不失節(jié)能效果的光源。

3.2光源功率

對于光源功率,在選擇時應根據現(xiàn)行技術標準,切實滿足下列兩條要求:①照度要求;②功率密度要求?,F(xiàn)階段,大部分城市在進行道路照明設計工作時,一般只關注照度要求,未給功率密度足夠的重視,為確保這兩項指標都能滿足技術標準提出的要求,必須使用具有較高光效且節(jié)能效果突出的光源。除此之外,道路表面的反射系數(shù)和光源功率的設計選擇也存在一定相互關系,在設計過程中不能忽視該方面的影響與要求[4]。

4防盜技術

4.1基本原理

在城市道路照明系統(tǒng)中,一般都會設置補償電容,其作用在于當系統(tǒng)運行出現(xiàn)異常時,立即替生異常的光源,此時系統(tǒng)會出現(xiàn)相應的變化;對補償電容而言,它屬于典型的已知量,系統(tǒng)所用燈具相同,則電容效率完全一致,若系統(tǒng)的光源缺失,則在電流和諧振等一系列變化量上,都會產生頻率變化。采用以下公式計算得出燈具數(shù)量和實測結果間保持的相互關系,若二者相等,則說明系統(tǒng)運行正常,反之則說明發(fā)生盜竊[5]。

4.2防盜設計

在道路照明系統(tǒng)中安裝防盜系統(tǒng),實施監(jiān)測和控制系統(tǒng)的實際運行。當有盜竊照明系統(tǒng)設備設施的情況發(fā)生時,系統(tǒng)會根據以上原理,及時、準確的識別出違法盜竊行為,啟動報警裝置,并通過支路檢測,確定盜竊行為具體發(fā)生位置與故障點,為管理人員提供可靠信息,使之合理安排現(xiàn)場監(jiān)督;同時,通過對防盜系統(tǒng)的設計與安裝,還能起到自動修復照明系統(tǒng)的作用,依靠諧振和電感等基本原理,實行取締服務。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防盜系統(tǒng)會受到電容的干擾與影響,易產生誤動、誤警,因此必須提高系統(tǒng)判斷準確性。一般的盜竊行為是非單項物體,也就是連續(xù)不間斷的進行盜竊,這樣產生警報的時間會很長,且規(guī)模較大,方便管理人員進行判斷[6]。此外,我國在仿真技術上取得的進展為城市道路照明系統(tǒng)防盜技術研發(fā)與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在仿真技術的大力促進作用下,防盜技術必定得到更有效的應用和更全面的發(fā)展。

5結束語

綜上所述,照明工程作為城市道路建設重要附屬工程,其設計是一項具有極高復雜性與專業(yè)性的系統(tǒng)工作,不僅要根據現(xiàn)行技術標準,還要結合道路使用功能,確定照明設計需要滿足的要求,包括路燈布置、燈具選擇、安裝高度、光源選擇和光源功率,此外還要切實做好防盜,采用先進的防盜技術全面落實工程防盜設計,提高防盜與運行管理水平,提高系統(tǒng)運行穩(wěn)定性與可靠性,延長使用壽命,從而發(fā)揮預期的長期效益,為城市生活及經濟社會發(fā)展作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王藝深,姚靈林,范曉龍.關于城市道路照明設施專用變壓器設置的問題與思考[J].照明工程學報,2017(01):89~92.

[2]周明.LED光源在城市道路照明中的推廣和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6(19):88~89.

[3]沈培堅.城市道路照明中高壓鈉燈與LED燈的應用分析及前景展望[J].廣東科技,2014(06):161~162.

[4]翁奕華.高壓鈉燈與LED在城市道路照明中的應用分析及前景展望[J].中國照明電器,2014(04):17~21.

[5]黃飛龍.城市道路照明管理規(guī)劃系統(tǒng)中路燈自動配置算法和照明評價模型[J].測繪科學技術學報,2014(03):231~234.

篇4

關鍵詞: 照明設計; 路燈; 光源及功率; 照明供電; 道路照明

中圖分類號: TM642+.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道路照明設計也是一項專業(yè)性較強的工作,各設計部門應配備專業(yè)照明設計人員,在道路照明設計時實時更新設計理念,使道路照明設計更合理規(guī)范,充分體現(xiàn)節(jié)能減排、綠色照明的新觀念。

1 關于燈具式樣及路燈布置探討

路燈的布置方式主要有單側布置、雙側交錯布置、雙側對稱布置、中心對稱布置、橫向懸索布置五種形式,隨著城市道路的不斷拓寬,平交路口轉彎半徑越來越大,根據《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有關要求,平交路口平均照度要比直線路段提高50%,按照常規(guī)的路燈布置方式,顯然達不到照度和均勻度要求,應根據路口的有效面積,通過計算滿足照度、照度均勻度及功率密度值,選擇合理的布燈方式及燈具樣式,一般來講,在平交路口轉彎半徑中心點設計中桿投光照明是一種比較合理的布置方式。

路燈作為功能性照明,其設計選型應遵循突出照明功能為主,兼顧其裝飾效果的原則,但目前在我國許多城市的道路照明設計施工中,還存在盲目地追求視覺效果的現(xiàn)象,一些一塊板的道路車行道外側即為綠化帶,路燈的布置方式采用雙側對稱布置,卻選用雙懸臂路燈,使綠化帶側路燈無效運行,造成了建設投資成本的提高和能源浪費。因此,道路照明設計應依據《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在確保照度和均勻度要求的基礎上,按照道路結構形式不同,分別設計路燈式樣,使其路燈造型更加經濟合理。下面就不同道路結構應選擇的路燈式樣做一淺述。

( 1) 一塊板且有人行道的道路,宜采用單懸臂路燈,以滿足機動車道照明要求為準,機動車道側燈具散射光完全滿足人行道5LX 的平均照度要求;

( 2) 中間有綠化隔離帶的二塊板道路,當隔離帶較寬時( > 5m) 宜選擇單懸臂路燈,采用中心對稱布置。當綠化隔離帶較窄時( < 5m) 宜選擇雙懸臂路燈,采用中心布置,這兩種布置方式可避免道路兩側行道樹對路燈照射的影響;

( 3) 有非機動車道的三塊板道路,宜選擇雙懸臂路燈,采用在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隔離帶雙側對稱布置,燈高、懸臂長度和仰角根據道路寬度設計;

( 4) 平交路口宜選擇中桿投光路燈,燈具安裝以扇形結構為佳,以滿叉路口照度和照度均勻度的要求;

( 5) 燈具采用半截光型,其技術參數(shù)應符合《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規(guī)定。

2關于路燈安裝高度的控制

路燈安裝高度與路燈間距、照度、均勻度有著直接的關系,在實際設計操作中,在滿足《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參數(shù)的同時,還應考慮: 第一,單側布置時適用路寬沒有上限值,也就是說,單側布置時適用的路寬不應超過多少米,如果較寬道路采用單側布置,按H≥1. 2Weff設計,路燈安裝高度會過高; 第二,雙側布置對適用路寬沒有下限值,也就是說,雙側布置適用的路寬不應小于多少米,如果較窄道路采用雙側布置,就會造成資源浪費;第三,寬幅和超寬幅道路采用雙側布置,按H≥0. 6Weff設計,路燈安裝高度也會過高。那么究竟如何確定路燈安裝高度更合理呢? 根據目前我國燈具制造行業(yè)的燈具配光參數(shù),燈具安裝高度最高不應大于15m,在設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 1) 當路燈安裝高度15m 時,單側布置適用道路有效寬度( Weff) 最大不應超過12. 5m,道路有效寬度小于12. 5m 時,按H≥1. 2Weff設計路燈安裝高度,根據燈具橫向配光設計其懸臂長度和仰角 。

( 2) 當?shù)缆酚行挾却笥?2. 5m 小于25m 時,應采用雙側布置,雙側對稱布置按H≥0. 6Weff設計路燈安裝高度,雙側交錯布置按H≥0. 8Weff設計路

燈安裝高度 。

( 3) 當?shù)缆酚行挾却笥?5m 時,路燈安裝高度按15m 設計,采用雙光源燈具,靠近道路中心線的光源燈具反射器仰角適當加大 。

3 光源及光源功率

光源和光源功率與道路的照明參數(shù)、視覺效果、節(jié)能水平等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在設計光源和光源功率時應根據道路的功能,依據《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結合綠色照明規(guī)劃要求進行設計。

( 1) 光源選擇: 根據我國發(fā)改委相關政策,白熾燈已列入今后照明禁用產品,目前,道路照明所使用的光源主要有高壓汞燈、高壓鈉燈、金屬鹵化物燈、LED 燈、無極燈、飛利浦Cosmo 白光燈以及我國研制的高效射流燈,以上這些光源各有特點,在設計時應根據道路功能,依據國家綠色照明規(guī)劃要求進行合理選擇,既要達到道路照明標準要求,又符合節(jié)能減排的目的,光源的節(jié)能主要取決于它的發(fā)光效率和光衰指標,但光源的選用不能單純從光效和光衰出發(fā),還應綜合考慮顯色指數(shù)、使用壽命、啟動特性等因素而合理選用。

( 2) 光源功率: 光源功率選擇依據《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應滿足以下兩個要求:一是滿足道路照度要求,二是滿足功率密度值要求。目前,很多城市在道路照明設計時,往往只是考慮滿足道路照度要求,而忽視了功率密度值這個指標,為了使照度和功率密度值這兩個指標都符合《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要求,在道路照明設計時應盡可能采用高光效節(jié)能光源。另外,路面反射系數(shù)與功率選擇也有一定的關系,設計時也應考慮這方面的

因素。

4 城市道路照明供電線路

城市道路照明供電線路設計,已很少為單純的照明供電,大多數(shù)為通過分時段控制實現(xiàn)管理節(jié)電,在設計時應統(tǒng)籌考慮,另外,由于我國城市供電網絡由地上改為地下,給很多沿道路設置的一些公共用電設施取電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例如: 交通信號燈、交警監(jiān)控、公安治安監(jiān)控、公交站點、數(shù)字化城市管理設施等,由于道路照明供電網絡幾乎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完全可以為這些公共設施用電提供方便,因此,現(xiàn)代城市照明供電線路在設計時應

從以下兩個方面統(tǒng)籌考慮。

( 1) 管理節(jié)電分時段控制。由于城市道路分布地理位置不同,夜間車流量也變化較大,很多城市都采用半夜燈分時段控制方式,由于采用5 芯電纜供電,控制方式不夠靈活,有的是雙側布置路燈關閉一側,這樣會造成路面照度均勻度遠遠不達標,有的是通過相序調整隔燈交錯關閉,達到隔燈控制目的,但極易出現(xiàn)偏相,鑒于這種情況,在設計供電線路時可以采用八芯電纜,一芯做PE 線,一芯做零線,其余六芯做相線,其中三線控制整夜燈,三線控制半夜燈,由三線承擔的負荷分配給六線承擔,相線截面可降低一半,從而使分時段控制更加靈活同時避免了線路的偏相。

( 2) 多用途綜合供電線路。前面提到沿道路設置的一些公共設施用電問題,每個城市都遇到這樣的問題,為方便這些公共設施用電,在道路照明供電設計時可以統(tǒng)籌考慮,一是對沿路公共設施用電負荷進行預測,使供電變壓器預留一定的容量,二是根據公共設施用電性質預留1 ~ 2 芯備用供電線路,為道路沿線公共設施用電提供方便。

5 關于道路照明的控制措施

道路照明的控制方式主要有: 一是模擬日照時間控制; 二是無線遠程集中控制; 三是無線遠程單燈控制,在設計時應根據當?shù)氐膶嶋H情況選擇。

( 1) 模擬日照時間控制。模擬日照時間控制是根據各地經緯度,模擬日出日落時間控制路燈的一種控制方式,目前,這種控制方式在一些小城市還在應用,其缺點: 一是控制時間雖然模擬了日出日落時間,但仍然誤差較大,需要隨季節(jié)人工進行修正; 二是工作人員無法隨時掌握各控制點的工作狀態(tài),因此,在道路照明設計時盡量不要采用這種控制方式;

( 2) 無線遠程集中控制。無線遠程集中控制是我國大部分城市普遍采用的一種道路照明控制方式,盡管各生產商的產品在通訊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工作機理與功能基本相同,由于這種控制方式能實時將控制點的開關狀態(tài)、電壓、電流、電量、功率因數(shù)等信息及時采集回傳監(jiān)控中心,并將這些信息保留,從而方便工作人員及時掌握各控制點的工作狀態(tài)和日后查詢或對故障進行分析,因此,在道路照明控制設計中應盡可能的采用此種控制方式;

( 3) 單燈智能控制。單燈智能控制顧名思義,就是對城市的每一盞路燈進行單獨控制的一種方式,是以無線遠程集中控制平臺為基礎開發(fā)的一種延伸控制方式,在每一盞燈桿上安裝一個單燈智能控制終端,通過ZGB 短距離無線通訊或電力載波通訊方式與各控制點數(shù)據服務器進行數(shù)據雙向傳輸,再通過無線遠程集中控制終端無線通訊模塊與監(jiān)控中心進行數(shù)據連接,這種控制方式不但能對各控制點的工作狀態(tài)進行監(jiān)控,而且能對單燈進行監(jiān)控,并且可以通過單燈智能控制終端進行變功率控制,是一種具有前瞻性的道路照明控制系統(tǒng),在道路照明控制系統(tǒng)設計時,如條件允許可采用單燈智能控制設計。

6 結束語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道路照明設計又是道路照明建設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合理的道路照明設計能夠給道路照明工程提供可靠的施工依據,從而達到高效、節(jié)能、降低建設投資和運行成本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 建設部. 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 CJJ45―2006) .

篇5

【關鍵詞】智慧城市;綜合桿;智慧桿

1引言

“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提出,建設智慧城市和數(shù)字鄉(xiāng)村,以數(shù)字化助推城鄉(xiāng)發(fā)展和治理模式創(chuàng)新,全面提高運行效率和宜居度。當前,智慧城市的建設已在全國各地有序展開,而部署建立如5G基站、高清攝像頭、電子警察等集約智能的設施是構成智慧城市體系架構的基礎。廣州、上海等大城市多以路燈立桿為載體,根據需求搭載無線通信、環(huán)境監(jiān)測、信息、智慧交通等基礎設施,將“綜合桿”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首要工程進行推動[1]。綜合桿具有高度集約化、共享化和智慧化的特點,涉及多個專業(yè),并需與多個政府管理部門對接,然而目前還未有針對綜合桿的全國性標準和統(tǒng)一的建設管理法規(guī),對傳統(tǒng)的設計模式提出了新問題。

2綜合桿的概念和建設現(xiàn)狀

綜合桿尚未有統(tǒng)一的名稱,主要名稱包括綜合桿、智慧燈桿、智能綜合桿等。廣東省地方標準《智慧燈桿技術規(guī)范》(DBJ/T15-164-2019)將其命名為智慧燈桿,上海市地方標準《綜合桿設施技術標準》(DG/TJ08-2362-2021)將其命名為綜合桿,本文參照上海市標準,使用綜合桿為本文名稱。雖然綜合桿的名稱尚未統(tǒng)一,但其“多桿合一”的基本特征已然清晰:以城市路燈立桿為載體,根據需求選擇搭載交通標牌、交通信號燈、電子警察、治安監(jiān)控攝像機、無線通信基站、環(huán)境監(jiān)測傳感器、LED顯示屏、公共廣播、電動汽車充電樁等設備。搭載的設備可完成城市信息的感知、監(jiān)測和收集,及時獲得城市運行數(shù)據,并傳送至“城市數(shù)據大腦”[2-4]。目前除一線城市外,綜合桿在多個城市僅為了改善道路桿件林立、線網雜亂的現(xiàn)象而建立。從其功能而言,僅實現(xiàn)了設備的多桿件合一,但各設備的供電、控制系統(tǒng)、數(shù)據傳輸、線纜敷設等因管理部門的獨立運營需求,又分散獨立設置。在“智慧城市”所需數(shù)據融合和共享的前提下,建設時如僅考慮外觀形式上的多桿合一,是不足以滿足智慧城市建設發(fā)展需求的,還需考慮深層次的數(shù)據合一、供電合一、管理合一[5]。

3設計難點

3.1政策和標準缺失

雖然不少城市已制定“智慧城市”的建設規(guī)劃,但更側重從數(shù)據處理、應用場景和實現(xiàn)“一網統(tǒng)管”等方面提升城市數(shù)字化治理能力,具體到綜合桿的設計,則尚未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如綜合桿的設計范圍、綜合桿桿件設計標準、綜合桿設施搭載的原則等,以上問題均為設計前置條件,若無政策支持,基本不可能統(tǒng)一市政、交通、電力等多方意見。即使通過與管理部門多次對接,逐步調研清晰設計需求,但因統(tǒng)一標準的缺失,同一道路的不同路段或者不同建設時期都會導致綜合桿建設的差異,無法有效為“智慧大腦”提供跨層級、跨系統(tǒng)、跨地域的數(shù)據支持[6-7]。

3.2設計原則不明確

以往城市道路建設時,沿線機電設施一般僅涉及道路照明、智能交通和交通安全專業(yè)。各專業(yè)設計標準和設計目標明確單一,且互不制約。如道路照明專業(yè)只需參照路燈照明相關設計標準,并滿足路燈管理部門要求的傳輸和控制等相關要求即可。當采用綜合桿建設時,設計中面對的開放的、動態(tài)的、交織的因素異常增多,以道路照明專業(yè)為例,則存在一些設計難點。1)桿件點位布設原則是動態(tài)的傳統(tǒng)道路照明專業(yè)只需參考《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2015)的布設原則布設照明路燈。如采用綜合桿,還需參考《城市道路交通設施設計規(guī)范》(GB50688-2011)對電子警察、監(jiān)控攝像機等的布設要求、《道路交通信號燈設置與安裝規(guī)范》(GB14886-2016)對交通標志標牌的布設要求。同時,綜合桿搭載的Wi-Fi、公共廣播等設備也具有對應的布設間距要求,以上各種約束導致道路照明專業(yè)無統(tǒng)一確定的桿件間距布設原則可遵循。各重要桿件的布設位置只能依賴設計流程中各專業(yè)人員動態(tài)反復調整后確定。因此,桿件布設的原則是動態(tài)、滯后、片面和不可概括的,是統(tǒng)籌滿足各專業(yè)要求和交警等管理部門意見后的最大公約數(shù)。2)電源點位布設原則是動態(tài)的傳統(tǒng)道路照明專業(yè)只需考慮沿線路燈的供電需求,進行箱式變電站的布設,因目前道路照明多使用低功率的LED燈具,電源供電范圍可達1500m,且無需24h供電。如采用綜合桿,相比于5G基站、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用電負荷的需求,道路照明負荷權重幾乎可忽略。然而設計之初,因城市管理部門未參與工程,5G基站、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設施是否設置以及如何設置等問題,大多在項目的推進過程中逐步確定。即電源的布設點位也是動態(tài)的,一旦在工程推進過程中確定要增設如汽車充電樁等設備,則會導致供配電系統(tǒng)方案的整體調整,影響工程進度。3)設備配電原則是動態(tài)的傳統(tǒng)道路照明專業(yè)只需考慮路燈配電,并在電源箱處預留交通安全設施接入回路。如采用綜合桿,由于綜合桿搭載設備種類繁多,如果各設備依舊自設電纜引電,比如同一桿件上的功率非常小的車牌抓拍攝像頭、公安監(jiān)控攝像頭分別從電源箱處各自沿道路敷設電纜引電,一是電纜和管線資源浪費嚴重;二是綜合桿電源倉內也沒足夠的空間;三是道路沿線箱體林立,影響城市美觀。如果考慮統(tǒng)一配電,則因設備權屬單位不同,各單位均要求配電箱體以及控制系統(tǒng)、電能計量獨立,導致多線合一或多箱合一只能是美好的設想。

3.3設計流程高頻往復,成果文件空前交叉

在以往城市道路建設時,機電設施專業(yè)多線程齊頭并進,成果文件各自成稿。在采用綜合桿時,各專業(yè)需在一張路線底圖中進行設計工作,設計流程是單線程的,比如,道路照明專業(yè)完成照明桿件布設后,傳遞給智能交通專業(yè)。智能交通專業(yè)進行設計時,不可避免要調整桿件布設位置或間距,待其調整完成后,還需傳遞給道路照明專業(yè)核實調整。待以上兩個專業(yè)往復對接核對后,后續(xù)還有交通安全專業(yè)、通信專業(yè)、監(jiān)控信號等專業(yè)的按序加入,每一個專業(yè)的調整都會影響整體的布設,同時也需其他專業(yè)的配合??梢姡C合桿上每增加一類設備,其設計復雜性和工作量將呈指數(shù)級增長。另外,綜合桿設備供電和數(shù)據傳輸?shù)慕y(tǒng)一性決定了各專業(yè)設計文件的共生性,無法有效拆分。若各專業(yè)設計文件編成一冊,在文件編排上又可能會影響工程概預算分項、設備招投標、標段劃分等工作。

3.4設計管理體系不成熟、綜合性人才不足

城市道路建設通常由市政設計院進行設計工作,各設計院內部已建立起模塊化、規(guī)范化的設計管理流程,并按照專業(yè)形成班組化的人員組織架構。班組化的人員結構,可在滿足設計質量的要求下,有效縮短設計周期,適應城市建設的需要。但不同專業(yè)人員的班組架構也形成了天然的信息傳遞壁壘,必然導致信息傳遞的片面和低效。綜合桿的設計需各專業(yè)的空前配合,信息需高頻多次往復傳遞。班組化的組織架構已不能滿足大量信息流暢傳遞的需求。在設計院內部,各專業(yè)都有對應的負責人、總工程師進行圖紙的復核、審核等質量審查工作,簽署名字并承擔相應設計責任。由于綜合桿需要將不同專業(yè)的設計成果編制成一冊圖紙,在設計界面、圖紙編排、圖紙審核簽署等需要掌握各專業(yè)知識的綜合性人員進行統(tǒng)籌和管控,在設計端也需要綜合性的設計人員。

4解決措施

4.1制定政策保障

綜合桿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一個城市若推進智慧城市的建設,必須制定綜合桿建設的相關保障政策。在工程設計前期,建設或設計單位即可依策與市政、交通、電力、公安等相關部門進行有效溝通,明確綜合桿件設備搭載需求、數(shù)據傳輸?shù)认嚓P設計目標,可極大縮短工程設計周期,減少變更,并建成適應城市發(fā)展所需的功能齊全、覆蓋面廣的綜合桿設施。各地方可成立綜合桿建設管理的職能部門,負責編制相關政策文件,制定綜合桿建設需求和計劃,協(xié)調各設施管理部門,統(tǒng)籌規(guī)劃綜合桿的建設布局,科學、合理、有序、有效地推進綜合桿的建設。

4.2制定統(tǒng)一標準

不少廠家為了蹭熱度,大肆宣傳設備共桿就是綜合桿。為了追求美觀或節(jié)約成本,一次性將桿件的功能和搭載設備框定,后續(xù)如需增加設備,只能新增設桿件或采用抱箍安裝的方式。為消除這一現(xiàn)象,應結合智慧城市建設需求制定綜合桿件標準,對綜合桿件的部件、樣式、規(guī)格、裝配和安裝進行統(tǒng)一要求,規(guī)范燈桿的硬件接口,充分考慮綜合桿件的可擴展性。在缺少統(tǒng)一設計標準的前提下,不同設計院在面對同一個城市道路綜合桿設施設計工作時,只能通過經驗整合或技術提煉完成綜合桿的設計。經驗和技術鴻溝不可避免會導致綜合桿設計成果的差別,進而影響城市綜合桿設施的統(tǒng)一性。因而,國家層面需制定設計標準,對綜合桿設施的供配電、數(shù)據傳輸、防雷和接地系統(tǒng)、設施搭載原則等做出統(tǒng)一的要求,才能全范圍更高效推進綜合桿件的建設。

4.3設計院整合人員架構,培養(yǎng)總體性人才

在“一桿一設計”的設計需求下,設計院內部應整合人員架構,按照綜合桿工程設計所需專業(yè)進行人員重整,建立起綜合桿的專屬設計團隊。該人員體系可有效打破信息傳遞間的壁壘,在保證設計周期的前提下,大幅度減少圖紙中的缺、漏、碰等錯誤。另外,設計院內部應著重培養(yǎng)掌握道路照明、智能交通、交通安全、通信傳輸?shù)炔煌瑢I(yè)知識的綜合性人才,可統(tǒng)籌設計界面、設計文件編制、成果匯報等內容。在設計軟件上,可采用三維BIM協(xié)同作業(yè)模式,要求所有專業(yè)人員在同一個中心文件進行項目設計,提升整體設計效率,既解決各專業(yè)間設計沖突,亦不會造成圖紙泄漏和信息丟失。

5結語

在“智慧城市”建設需求下,綜合桿將作為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在全國范圍內快速推進。本文通過與傳統(tǒng)城市道路機電設計流程對比,剖析了綜合桿設計中的難點,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可為城市綜合桿大范圍建設提供一定借鑒。

參考文獻

[1]吳國華.智慧燈桿的現(xiàn)狀及應用場景探究[J].通訊世界,2021,28(5):2.

[2]陳晨.多功能燈桿在城市道路建設中的應用[J].數(shù)字通信世界,2020(8):2.

[3]肖輝,李文超,朱應昶,等.多功能智慧燈桿系統(tǒng)應用研究[J].照明工程學報,2019,30(4):5.

[4]袁珍.基于5G的新一代智慧路燈設計方案[J].鄂州大學學報,2021,28(4):2.

[5]陳希.基于智慧城市建設的城市綜合桿設計與應用思考[J].光源與照明,2020(7):4.

[6]吳春海.智慧燈桿的技術痛點與應對措施[J].照明工程學報,2019,30(4):3.

篇6

關鍵詞:道路配套工程;地下管線;分車綠化帶

中圖分類號:S73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3-0085-02

1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fā)展,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隨之而來的是城市道路尤其是主干道的公眾形象也在更新?lián)Q代,與時俱進,在這個過程中,存在一些現(xiàn)實性問題。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城市道路配套工程有:①人行道地下管線布置;②分車帶上道路照明設備安裝;③分車帶綠化;④公交站點設置;⑤道路兩側建筑出入口分割分車帶。

2 城市道路配套工程升級改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人行道地下管線檢修(或更換)出現(xiàn)重復施工現(xiàn)象

城市人行道不僅是一條人行通道,它還是城市的生命線,在它的下面埋有維系城市各項功能正常運轉的絕大部分管線。當有兩根或兩根以上的管線需要檢修或是更換時,就會交給不同的部門施工,實際中的施工流程是:前一個部門:開挖土層―檢修―回填土層―還原人行道;后一個部門:開挖土層―檢修―回填土層―還原人行道。但其實這兩根管線是在同一地表位置的不同深度,前一部門在檢修完畢之后,可以暫時不回填土層,后一部門直接順沿著往下開挖,等后一部門檢修之后再行回填土方和還原人行道。

2.2 公交站點不應該設置在分車綠化帶上

所謂“分車”綠化帶必然是用來隔離車道的,而公交站點是為行人服務的,公交站點如果設置在分車綠化帶上,不僅容易毀壞綠化,而且不方便上車乘客搭乘公交車,也不方便下車乘客通往人行道,同時,行人橫貫車道也妨礙車輛正常行駛。

2.3 分車綠化帶被隨意分割,造成道路景觀零碎

城市的發(fā)展是一個過程,而且這個過程走的很快,可謂日新月異。很多臨街建筑從前不需要停車位(場),也沒有資金修建地下停車位(場)或預留停車位(場),這就造成進出建筑的車輛不能長時間停留,而且如果輛過多,就沒有回車或是轉彎的空間。所以,在建筑用地范圍內停留或是回旋時間越短越方便,而最方便的方式是直接穿過分車綠化帶,進入道路的機動車道。這樣,分車綠化帶就人為的被建筑的出入口分割了,道路景觀也因此被分割,造成景觀零碎。

2.4 分車綠化帶上相關工程施工缺乏統(tǒng)籌安排,造成資源內耗

一般情況下,分車綠化帶上有兩大主體工程:綠化種植工程和道路照明設備安裝工程。由于道路照明設備安裝工程中涉及到開挖土方―埋置路燈管線―回填土方等工序,而綠化種植工程只發(fā)生在管線埋深土層以上的土壤上。所以,正常情況下,應該先進行道路照明設備安裝工程,或者在路燈管線埋好以后再展開綠化種植工程。但由于是升級改造工程,哪項升級,哪項不升級,誰先升級誰后升級,一般都是領導隨機指示,而升級之后效果最為顯著的那項工程往往會排在第一位施工,也就是說,綠化種植工程會先于道路照明設備安裝工程。這樣的后果就是,當分車帶綠化種植工程已經竣工,植物已經種植完畢甚至是已經成活時,為了埋置路燈管線,它們要被拔起來,像這樣拔起來之后的植物根部嚴重受損,有的全部不能被重復使用,有的損耗嚴重需重新外購苗木,這就造成了資源內耗,而這些內耗如果措施得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3 建議

3.1 發(fā)包方統(tǒng)籌安排施工

同一路段,如果同時有兩種或是兩種以上管線出現(xiàn)問題需要開挖土層進行檢修或是更換,發(fā)包方,一般是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該進行統(tǒng)籌安排,向承包方明確交代施工內容,待兩個(或兩個以上)承包方拿出施工方案之后,要反復斟酌,嚴格審批,找到最經濟最有效的發(fā)包方案,再行施工。

3.2 公交站點盡量與人行道重合

公交站點應該設置在人行道上,與人行道重合,形成上、下車乘客互不干擾,人不跟車搶道,車也不干涉人行的局面。

3.3 以車流量為依據分割分車帶

分車帶分割不應以建筑出入口為基準,而應以來往于相交道路之間機動車流量為基準。兩條道路相交可能會分割分車帶,但還是要以從一條道路轉彎去往另一條道路的車輛數(shù)目來決定。一般情況是,道路級別越高,車流量越大,反之則越小,所以,級別相近道路相交,需要分割分車帶,而級別相差太遠的兩條道路相交,是否分割分車帶就要取決于低級別道路的密度了。

3.4 應由專業(yè)技術人員敲定建設方案

健全行政機制,重大建設項目應交由職能部門負責,由他們請專業(yè)人員現(xiàn)場實地調查,研究建設方案,行政領導可以提出意見或是建議,待專業(yè)人員給出建設方案之后,可聘請專家組進行反復研討論證修改之后,再行實施。

參考文獻:

[1]蘭 軍.淺談城市道路景觀的升級改造[J].科技風,2010(16).

[2]羅少華.生態(tài)節(jié)約型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分析探討:以婁底市吉星路景觀設計為例[J].四川建材,2010(4).

[3]高云飛.城市居住區(qū)綠化設計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湖南林業(yè)科技,2008(4).

[4]王慶華.“以人為本”與生態(tài)倫理的建構[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0(5).

篇7

關鍵詞:城市道路;低碳;生態(tài);以人為本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concept of city road green design, around the city road green design "section, water conservation, material saving, energy saving", protect environment and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in the study of city road green design is mainly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proposed measures, city road green design, provides a feasible technology support the low carbon ecological into city road.

Key words: City Road; low carbon; ecology; people-oriented

中圖分類號: P61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在過去的城市道路建設設計中產生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但同時也暴露出一系列的問題,如道路網規(guī)劃不合理,不重視交通分析,道路設計參數(shù)追求高指標,對生態(tài)敏感區(qū)、古樹名木、歷史古跡缺乏保護意識,道路設計“以車為本”而缺少“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理念等[1,2]?,F(xiàn)在城市發(fā)展面臨著土地資源緊缺,交通擁堵問題突出,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等更為嚴峻問題。因此,我們需在城市道路設計和建設中倡導綠色設計,對城市道路設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這在提高通行效率、節(jié)省建設投資、改善交通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符合城市“科學開發(fā)、從容建設”的核心理念[3]。

1 城市道路設計的綠色理念

城市道路綠色設計主要理念是在設計過程中減少浪費、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和體現(xiàn)以人為本。目前,國內已經有一些地區(qū)在城市道路綠色設計方面進行一些嘗試,如窄車道設計,低沖擊開發(fā)技術應用,新技術(如排水路面、風光互補路燈)的應用等,這些都是城市道路綠色設計的實施手段之一。因此本文認為城市道路綠色設計,就是在綠色理念指導下,以科學、可行的工程手段和合理的工程措施確保其落到實處,力求做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2 城市道路綠色設計原則

城市道路綠色設計的核心思想和原則是“節(jié)地、節(jié)水、節(jié)材、節(jié)能”,保護環(huán)境和以人為本。

2.1節(jié)地、節(jié)水、節(jié)材、節(jié)能

城市道路設計應轉變思想,不能只是追求高標準的道路設計,建設線形好、車道寬的快速路、環(huán)城路的選擇應慎重,采用合適的技術設計指標來節(jié)約土地資源,避免盲目追求高標準。城市道路的給排水設計要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雨水工程設計盡量采取低沖擊開發(fā)模式,采用下凹綠地、植生滯留槽、過濾草溝及滲透洼地等措施達到初期雨水處理和回灌綠化的目的。

城市道路建設材料優(yōu)先考慮推廣綠色材料和可再生、可循環(huán)利用材料的應用,節(jié)省建設投資。在道路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應該盡量實現(xiàn)土方平衡,利用建筑渣土作為道路的路基填筑材料,實現(xiàn)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

城市道路綠色設計應利用新技術進行照明節(jié)能設計,建設成既符合環(huán)保節(jié)能指標、又能充分發(fā)揮交通功能城市道路。

2.2保護環(huán)境

城市道路綠色設計應注重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對于古物、名樹等要考慮保留,當遇到敏感生態(tài)區(qū)時,如無法避免應設置生物通道以盡可能減少道路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同時,道路施工過程中還應減少廢棄物的排放,保護環(huán)境。

2.3 以人為本

轉變傳統(tǒng) “以車為本”的城市道路設計理念,現(xiàn)在這種“以車為本”的設計理念已不能適應時代要求,而應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充分考慮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和舒適度,重視城市道路的人文設計[6]。

3 城市道路綠色設計內容

城市道路綠色設計內容包含方面較多。下面從城市道路工程設計、城市給排水設計、城市景觀和交通人性化設計以及城市道路照明設計等方面闡述城市道路綠色設計的內容。

3. 1城市道路工程設計

3.1.1道路橫斷面設計

國內現(xiàn)行規(guī)范針對城市道路單車道寬度值相比舊版規(guī)范有所調整,但仍基于全國通用性等各方面的考慮,對比香港、臺北等人口密度較大城市的城市道路單車道寬度值,發(fā)現(xiàn)還留有一定的彈性空間。在城市交通用地問題較為突出今天,應根據地區(qū)交通特征,合理選擇道路單車道寬度,以期減少機車車道占地面積。

3.1.2交叉口通行能力匹配研究

交叉口是道路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點、也是難點。設計過程中應本著節(jié)約用地的原則,考慮交叉口類型、交通組織設計、進口車道數(shù)、緣石半徑、拓寬設計等影響通行能力主要因素,通過合理的設計來節(jié)省道路資源空間。同時,對于生活性道路應保障交叉口行車以及行人安全,通過減小轉彎半徑、行人優(yōu)先等提高慢行交通出行環(huán)境。

3.2 城市給排水設計

城市道路排水防洪設計應考慮采取新技術,如低沖擊開發(fā)技術的應用,通過有效的水文設計使城市開發(fā)區(qū)域的水文功能盡量接近開發(fā)前的狀態(tài),綜合采用入滲、過濾、蒸發(fā)和蓄流等方式減少地表徑流排水量;給水設計應考慮雨水回收綜合利用。

3.2.1暴雨處理方法研究

城市道路排水設計要充分考慮降雨量,設計時避免過度的硬地化,采用生物滯留區(qū)、滲濾溝、滲井、植草溝、雨水桶等措施降低徑流系數(shù),盡可能減少對原有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沖擊和破壞。

3.2.2水資源循環(huán)利用

給排水設計中避免傳統(tǒng)城市道路給水模式中的缺點,城市道路機動車道設計宜采用排水性路面,提高道路行車安全,同時通過處理后便于補給地下水和雨水綜合利用。人行道采用全透水結構,地面水直接補給地下水。

3.3 城市景觀和交通人性化設計

3.3.1交通穩(wěn)靜化設計

交通穩(wěn)靜化設計是道路設計中減速技術的總稱。在市區(qū)集散道路、路上人多車多以及混合交通道路上應進行交通穩(wěn)靜化設計,通過系統(tǒng)的硬設施(如交通花壇、交通環(huán)島、曲折車行道、減速丘、減速臺、凸起的人行橫道、凸起的交叉口等物理措施)及軟設施(如政策、立法、技術標準等)改變魯莽駕駛為人性化駕駛行為,改變行人及非機動車環(huán)境。

3.3.2慢行道路系統(tǒng)人性化空間設計

城市道路不再僅僅是通行的載體,還是人們相互交流、溝通的平臺。城市慢行道路系統(tǒng)設計應“以人為本”,從人性化心理需求出發(fā),創(chuàng)造舒適宜人的可人環(huán)境,體現(xiàn)人為生態(tài)。城市道路步行交通系統(tǒng)應建立串聯(lián)公園、綠地、廣場等公共開敞空間的康體步徑,同時兼顧考慮集散市場、公交和地鐵站點、客運站出入口,營造步行交通完善的網絡系統(tǒng),引導人們選擇綠色出行方式。

3.3.3景觀與環(huán)境保護結合

城市道路的功能性、藝術性與生態(tài)性是城市道路設計中須充分考慮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要分清道路的主要交通功能。在滿通功能的同時,要追求藝術感,充分考慮、推敲環(huán)境景觀與周邊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關系,保護好生態(tài)環(huán)境。

3.4城市道路照明設計

城市道路照明設計可以根據當?shù)仫L力與光熱資源等自然條件,運用光電、通風模擬評估軟件工具考慮采用風光互補形式的路燈。同時運用專業(yè)軟件對光源、燈桿尺寸、燈具的比選、照明效果的擬合計算,確定滿足照明標準,打造出既符合環(huán)保節(jié)能指標、又不降低道路照明標準,與城市設計理念相協(xié)調的綠色道路照明設計。

4措施建議

4.1 樹立低碳生態(tài)意識

城市道路綠色設計首先要樹立低碳生態(tài)意識,同時在這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里,需要多部門、多方面的共同合作,這樣才能共同促進綠色道路建設的發(fā)展。

4.2 道路設計與規(guī)劃的緊密結合

城市道路設計受到規(guī)劃的約束非常大,如道路紅線、寬度、半徑等,應該在設計落實過程中反饋到上位規(guī)劃,多做一些考慮。城市道路綠色設計理念應該貫穿規(guī)劃的全過程。

4.3積極創(chuàng)新,應用新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城市道路綠色設計也要跟進時代,新技術的應用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節(jié)地、節(jié)水、節(jié)材、節(jié)能”,如排水路面的應用、管線綜合管溝設計、智能交通系統(tǒng)應用(ITS)以及風光發(fā)電技術等,都已經能夠在城市道路設計得到很好的運用。

4.4全壽命周期成本控制

一直以來,在投資建設項目時我們常常僅注重如何降低建設期成本,其他方面的成本控制往往被忽視。缺乏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成本控制,我們應該在決策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項目運營階段采用相應的措施,實現(xiàn)建設項目整個壽命周期成本最優(yōu)。

4.5 規(guī)范和指標體系的建設

為適應我國各個城市發(fā)展和城市道路建設的需要,應該針對地方區(qū)域特點,編制適應于本城市的技術規(guī)范、規(guī)程。在滿足國家規(guī)范的前提下,合理選擇技術經濟指標,提高道路工程的技術水平和設計質量,保證道路工程安全、可靠、耐久,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

5 結語

城市道路綠色設計是實現(xiàn)綠色交通的基礎條件,也是我國城市化的發(fā)展趨勢和必然選擇。本文提出的城市道路綠色設計實施策略,把發(fā)展低碳生態(tài)、環(huán)境友好、資源節(jié)約設計理念貫穿到城市道路設計當中,為城市道路的低碳生態(tài)落實提供可行的建議。

參考文獻:

[1] 陸化普. 城市綠色交通的實現(xiàn)途徑[J]. 城市交通, 2009,7(6), 23-27.

篇8

【關鍵詞】市政工程;照明安裝;技術要點

1.選擇合適的照明路燈

高壓鈉燈是當前市政照明系統(tǒng)最為常見的類型,作為一種氣體高強度放電燈具,其發(fā)光效率較高,因此高壓鈉燈在城市道路系統(tǒng)中得到廣泛應用。筆者認為高壓鈉燈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具有光線強、功率高、壽命長等特點,其功率與光效強度間存在直接聯(lián)系。在一般情況下,高壓鈉燈功率大于160Lm/W,其使用壽命超過24000小時。高壓鈉燈安裝應根據道路的使用功能差異選擇不同種類的鈉燈,如通常在城市主線、快速路等發(fā)達路段安裝高壓低色溫鈉燈,保證其光線穿透力并降低光線對司機視野的干擾。另外安裝路燈應保持舒適性、經濟性以及誘導性等原則,并保證其安全性,尤其是在陰雨天氣,照明系統(tǒng)的設計應當保證其安全性,除此以外路燈施工高度應滿足其施工標準,盡量減少樹木對路燈的不利影響,高壓鈉燈在這些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現(xiàn)。

2.路燈安裝技術要點

2.1選擇合適的照明燈具

挑選科學的照明燈具是確保路燈安裝的基礎。選擇照明路燈的首要條件是要求其使用高效,即在眩光度較低的情況下盡可能提高燈光的利用率,筆者發(fā)現(xiàn)燈具的利用率主要通過燈具可利用水平決定的,這就要求在設計過程中要滿足燈具的高度、控光水平、道路寬度和仰角等情況決定的。筆者將半截光型、截光型以及非截光型燈具安裝標準總結如下:(1)半截光型燈具:該燈具的光強范圍主要為30°~75°,且垂直角的最大允許光強為75cd/1000Lm,該燈具的主要特點在于眩光不強烈,且光照范圍偏大,具有較高的、經濟性、實用性,為道路支路、次干路照明系統(tǒng)首選類型。(2)截光型燈具:該燈具的光強范圍為20~55°,垂直角的最大允許光強為 20cd/1000Lm,其特點為不刺眼、眩光度較輕,其缺點為照明的區(qū)域較小,且其燈光周邊昏暗,為主干路、快速路等道路照類型。(3)非截光型燈具:此類型燈具垂直角的最大光強為 800~900cd/1000Lm,其光線度明亮,而眩光度較強,同時對人眼產生不利影響,一般適用于景區(qū)與流量較小街道。

2.2高壓鈉燈安裝節(jié)電方案

(1)以某市市政道路燈改造為實例,人行道與路燈改造過程中,則要以所在路況為基準來判斷施工方案:定期更換光線差、嚴重破損等問題燈具,保證照明預計光度同時保證其資源的科學配置。

(2)在人行道與路燈改造過程中,主要是以LPD超標問題作為對象,其處理措施主要是照明功能確保的基礎,加強節(jié)電處理,如在主干道上安裝400W高壓鈉燈將其更換為200W,則改造后照度降低為: 50*22000/44000=25lux,同時實現(xiàn)其設計要求,除此以外改造后節(jié)電率達到(400-200)/400=50%,均能符合主干道的照明標準,除此以外,避免強光線造成光源浪費與傷害。

(3)在人行道與路燈改造過程中應科學確定其燈具參數(shù),考慮其設計標準、亮度以及能源評估等問題,根據當?shù)厮幀F(xiàn)狀展開實時調節(jié),在車輛較少時適當降低電壓供給,這應主要基于正常照明,避免導致交通事故出現(xiàn)。當前,在調整路燈夜間電壓過程中通常使用多抽頭變壓器,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采用調功率鎮(zhèn)流器來調整阻抗參數(shù),從而減少電流的輸入,實現(xiàn)了燈具安裝節(jié)能。

2.3確定路燈安裝參數(shù)

2.3.1選擇布燈間距

燈具間距的確定應當基于滿足規(guī)范要求,通過不斷提升燈具安裝高度,從而進一步擴大安裝間距。

2.3.2確定布燈方式

當前布燈常見方式主要包括單側、雙側布置、單雙間接布置以及對稱中心布置,施工人員可按照路面的實際斷面類型進行綜合考慮,通常采用單側布置,但路面的整體寬度數(shù)值為懸挑長度與實際路寬的數(shù)值差,如果采用雙側布置,而有效寬度數(shù)值應定為實際路寬與懸挑長度差值,如果布燈的中心布置對稱,即道路實際寬度與有效寬度相等,從而根據燈桿高度基數(shù)能夠計算市政路燈的實際照明度,并根據路燈安裝施工標準進行作業(yè)與安裝。

2.3.3確保燈具照明的美觀度和安全性

燈具在安裝過程中可將燈具安裝在燈桿中間位置,并將道路兩側路燈沿15°方向進行安裝,而選擇安裝電壓,通常采用三相電,而該供電方的三相負荷平衡,在某種程度上控制電纜界面,保證了燈具的安全系數(shù)。

2.4路燈基礎土建方面

路燈溝槽基礎開挖大多采取大開挖類型,待其監(jiān)理人員確認用于將溝槽回填使用的部分置于溝槽兩側,運送多余土,而對土質情況較差地段選取支撐等防護措施,除此以外為確保溝槽中心線準確度,在溝槽開挖過程中,間距10米鋪設坡度板,并在其折點位置布設坡度板,距離槽底小于3米,并寫明樁號,便于安裝控制,而燈桿基礎是保證路燈穩(wěn)定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完成開挖燈桿基礎后,在坑邊鋪設常為1米的?20地線釬,并用10mm圓鋼將其連接使其成為連接鋼筋網,并在焊接部位涂刷防腐油。

2.5路燈敷設線路與接地設計

線路設計是路燈安裝環(huán)節(jié)的重點,在線路設計過程要綜合考慮線路損耗和電壓變化情況,保證供壓的安定性,線路設計通常是額定電壓值的105%,按照車流量與照明效果,來有效控制亮燈盞數(shù),燈光照明應當符合最大群體的需求,保障了資源的科學利用,隨著燈具生產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無線控制與微機監(jiān)控成為目前常見的監(jiān)控模式。當前,對于路燈接地安裝的常見問題是安裝規(guī)范不完整,其中TN-S接地系統(tǒng)因為安全情況較為理想,對此該線路設計應用較為廣泛,其工作原理主要為: 對地電壓與PE保護電流數(shù)值為0,同時在干線部位設置線路漏電保護器,把部分PE保護線穿過漏電保護器進行連續(xù)性接地,同時對采用 PE線材料通常為鎧裝電纜的鍍鋅圓鋼或金屬外皮,筆者結合工作經驗認為,在路燈的中間、起點以及終點間隔一段距離布置地極,并按照設計要求將接地電阻控制在4Ω以下,從而能夠提高其接地效果,避免觸電情況的發(fā)生。

3.加強照明工程質量與安全管理

燈具工程的安全施工是施工企業(yè)的生命線,同時也是家庭平安、美滿的基礎,而安全施工管理不單單停靠在提口號、貼標語,其重點是在于工程質量的落實,在項目施工執(zhí)行初始,其首要工作是組建安全管理機制,細化分工內容,將其責任到各個人,并安裝所負責的施工特點,頒布燈具安裝管理制度,并將其嚴格布置執(zhí)行與落實,并在思想上加強對施工安全管理的了解與認識,強化對全員安裝施工教育培訓,形成健全生產責任制度,燈具施工企業(yè)主要產品便是城市正常照明,這對產品的質量整體要求較高,回路控制線松動、螺絲松動極有可能造成停電,這對城市的正常照明產生極大經濟損失與不利的社會影響。這就要求施工企業(yè)創(chuàng)建技術精、作風硬、產品質量精湛、可靠,能組建優(yōu)質工程的施工團隊,以確保道路明亮,更好為市民生活提供服務,除此以外,在日常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應當積極根據國家與所在地區(qū)行業(yè)主管機構的文件與技術規(guī)定,并能夠嚴格把控施工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安裝市政路燈必須滿足實用性與美觀性雙重要求,這就需要在安裝燈具前對燈源的種類與質量進行細致篩選,根據其照明條件與路況因素,可采用相應類型的燈具。除此以外,在照明燈具與安裝技術不斷更新的前提下,加強照明燈資源的科學利用是燈具施工安裝的關鍵,而市政照明工程的路燈安裝與設計應滿足社會對照明實際需求,逐步完善照明技術,控制其照明成本,從而為城市市政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科]

【參考文獻】

[1]于健,朱非.關于城市路燈安裝問題的幾點思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1).

篇9

關鍵詞:道路照明;設計;節(jié)能

中圖分類號:U41 文獻標識碼:A

引言:城市路燈照明質量以及節(jié)能,早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家建設部和發(fā)改委已專門就我國城市路燈節(jié)電問題采取了措施,并發(fā)出了通知,明確強調城市道路照明建設應在高效健康的綠色照明方向發(fā)展,努力抓好城市道路照明質量和節(jié)能兩項重要工作,并希望能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共同節(jié)約國家資金。

一.道路照明設計內容

1. 選擇并確定燈具布置方式

在設計中,根據道路橫斷面的形式、機動車道的寬度、道路沿線的場所特點來確定路燈的布置。一般采用單側布置、雙側對稱布置、雙側交錯對稱布置,中心對稱布置和橫向懸索布置五種方式。

在布置路燈時,燈具及其配置方式應根據道路周圍的環(huán)境和場地特點做出合理的選擇。在遇到交叉路口、人行道斑馬線或者公交車站等的時候,可以對路燈間距做適當調整,以避開這些公用設施。在兩條路的交叉口,為了便于駕駛人員分辨路口,應加強路面的照度,可以采用更高一些的燈桿安裝更大功率的光源來實現(xiàn)。在一些步行街或者商業(yè)區(qū)的道路上,可以考慮使用景觀燈,既能滿足照明的功能要求又能裝飾街道,美化夜景。

2. 選擇合適的燈具和光源

根據道路對照明的要求及其環(huán)境條件合理選擇燈具的類型。合理選擇燈具對確保道路及相關場所照明的數(shù)量和質量、延長光源燈具的壽命有著重要的意義。按光強分布的不同,可將道路照明燈具分成三類。

(1)截光型燈具,主要用于快速路、主干路或者市郊道路,能夠獲得較高的路面亮度及均勻度。

(2)半截光型燈具,主要用于次干路,城市支路也可以采用半截光型燈具,該燈具的優(yōu)點是橫向光線較之截光型燈具有一定程度的延伸,有不太嚴重的眩光。

(3)非截光型燈具,一般景觀燈多采用該燈具,缺點是眩光嚴重,優(yōu)點是看上去比較明亮,公園、景區(qū)或者車速較低的街道可以采用。

3. 路燈照明光源的選擇

為了滿足道路照明供電可靠性的要求,現(xiàn)普遍應用路燈專用變壓器供電。按照供電負荷和供電半徑的要求,考慮功率因數(shù),確定道路照明用電變壓器的容量,必要時預留交通信號燈和景觀燈的負荷容量。一般在燈具內裝設一定規(guī)格的單燈補償電容器對路燈實施單燈補償,補償后功率因數(shù)不低于0.85。路燈變壓器的負載率考慮在70%~85%。箱變位置在不影響交通和景觀效果的前提下,應盡量接近負荷中心。

4.路燈的控制

道路照明控制常用方式為定時控制和光電控制 ,定時控制多采用微電腦時鐘控制器 ,根據當?shù)亟浘暥容斎肴昝恳惶斓拈_關燈時間 ,自動控制起閉 ,多為實際運行中采用。光電控制利用光敏探頭輸出開啟信號 ,一般開燈照度為10Lx ,關燈照度為 2Lx ,此方式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較大。

5. 電纜的敷設

道路照明一般采用銅芯電纜。在達到同樣的載流量和壓降要求的條件下,也可采用新型合金電纜,這樣,既可以降低一次性投資,節(jié)約有色金屬的消耗,又可以起到防盜的作用。

路燈電纜一般采用穿管敷設方式。電纜穿PE管或PVC管直埋于綠化帶0.8米以下,每隔一定距離設置入孔井,用于穿線和接頭施工用,每一管孔中穿一條電纜。路燈電纜橫穿道路時穿鍍鋅鋼管保護,管頂埋深大于1米。

6. 配電系統(tǒng)的接地形式

路燈照明系統(tǒng)可優(yōu)先考慮采用TT接地系統(tǒng)。要應用TT接地系統(tǒng),路燈燈具需要設置單獨的接地極接燈具的金屬外殼,與電源側接地裝置分離,這樣就可以避免引入別處的故障電壓。接地極可以使用燈桿基礎中的鋼筋或者另打人工接地極。

二. 道路照明設計中的節(jié)能措施

1.合理的道路照明設計

道路照明設計應遵循國家的規(guī)范和標準,設計前要做好調研工作,調研道路的種類、路線形式、道路平剖面、路面反射率和交通情況,區(qū)別主干及分支道路、管理形式,推算交通量與行車速度。特別要注意重要交叉點,人行橫道的附近情況,其次調查道路周圍有關情況、氣象條件、供電電源等。重視影響道路照明設計質量的主要因素:①路面的平均亮度;②路面亮度分布的均勻程度;③采用照明器的技術指標與眩光抑制程度;④道路照明器布置的誘導性等。合理的道路照明設計十分重要,如果圖紙有缺陷或設備選擇不當,都會造成損失,損失就造成浪費。

2.在合適的路段用LED燈代替高壓鈉燈

在機動車行駛的快速路、主干道,鈉燈的偏黃色光穿透力強,效果比白色光有優(yōu)勢。而LED的顯色性比高壓鈉燈好,能很好的還原物體的實際色彩,故在商業(yè)區(qū)步行街、居住小區(qū)等道路上LED路燈更為適合。并且,當路燈功率不超過150W時,LED路燈比高壓鈉燈能效高3~13lm/W,這時,LED比鈉燈可實現(xiàn)節(jié)能10%~20%,最高可達30%。

因此我們可以在城市的局部區(qū)域,如居住區(qū)或工業(yè)園區(qū)的支路,對LED進行實驗性使用。這樣既可以在實踐中不斷提升LED技術,又能達到節(jié)約電能的目的。

3. 降低照明線路無功損耗和縮小供電半徑

目前城市路燈照明,相當部分是感性負荷,電源除供給有功功率外,尚需供給無功功率。由于無功電流通過線路系統(tǒng),導線上有電阻造成電能損失,并會引起如下?lián)p害:功率因數(shù)愈低,則電力損失愈大,電壓降低愈大;增大電力損耗,感性負荷導致無功電流而產生電力損失和降低電壓,電壓降低路燈亮度也降低,不能保證照明質量;影響電費收費率(低),所以水電部用電規(guī)則規(guī)定,用戶必須保證有功功率在0.9~0.95,裝設必要的電容補償,在電源側并有關接入電容器組,將無功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也就是提高功率因數(shù)。充分考慮按負荷的增減,采用移相電容組補償來改善功率因數(shù)。補償電容組接入電源用三角形接法比較好。功率因數(shù)補償要自動控制,控制器指令分步投合,以感性負載功率因數(shù)的大小自動分步組合投入或推出電容器臺數(shù),以保證功率因數(shù)經常處于0.95左右,以改善感性負載滯后的功率因數(shù),達到節(jié)能目的。其次,可提高設備的自然功率因數(shù),如正確選擇照明變壓器容量,提高變壓器負荷率(一般以75~80%比較合適)。對于負載率長期小于30%的變壓器應予以更換。另外,在照明線路上加裝有自動調壓功能節(jié)能器,保證電壓穩(wěn)定。電壓過高,不利燈具使用壽命和浪費電力,電壓過低,照度不夠,不能保證照明質量,安裝了這種節(jié)能器,可兼自動調壓,使燈具在額定電壓下使用,節(jié)能效果好。

縮小供電半徑,可以減小電壓降。在同樣負載下,可以減少管線的截面積,節(jié)約資金,所以供電電源半徑一般選在500~800m為宜。

三.結束語

總之,節(jié)約能源是加速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一項重要政策,希望市政道路照明設計部門的各級領導和設計人員能高度重視,盡量采用節(jié)能高效產品,力求做出技術先進、節(jié)能高效的城市道路照明設計工程。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字:全廠照明系統(tǒng);光源;線損;

中圖分類號:TM6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Abstract: The article briefly analyse the questions of lighting system in Power plant, and Introduce optimization lighting system solutions. Meet the power plant to sav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Key Words: lighting system; light source; line loss;

引言

綠色照明是指通過提高照明電器和系統(tǒng)的效率,節(jié)約能源;減少發(fā)電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保護環(huán)境;改善生活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營造體現(xiàn)現(xiàn)代文明的光文化。

1 國內電廠照明設計存在的一些問題

1.1 采用壽命短、效率低、性能和安全不穩(wěn)定的照明產品

高效率、長壽命的電光源在以往的電廠設計中早已開始采用,如高壓鈉燈、金屬鹵化物燈等高強氣體放電燈在室外、主廠房和高大廠房已廣泛應用,但仍有電廠采用光效較低, 壽命較短的高壓汞燈;熒光燈雖早已在電廠內各種建筑中應用,但同時也應看到一些不足, 如少數(shù)電廠仍采用T12 粗管熒光燈,在走廊,樓梯間等普通場所仍能見到使用白熾燈作為光源,不少電廠雖然也開始重視發(fā)展和應用高效燈具及光源,但其配套的電器附件,特別是先進節(jié)能型的鎮(zhèn)流器等產品還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許多高強氣體放電燈和熒光燈仍然配套舊式功耗大的電感鎮(zhèn)流器。

1.2 照明設計不合理現(xiàn)象

在較長的照明線路中未采用三相四線制,導致線損過大,造成光通量減少,進而使照度降低;廠區(qū)道路照明未采用分區(qū)供電;部分電廠的戶外和樓梯照明控制采用光控的方式,雖然采用光控開關可以在白天起到一定的節(jié)能效果,但在深夜時,有些無人場所的燈常明也會造成電能的浪費;廠房內所選燈具的配光曲線與被照環(huán)境不適合,使被照面的照度極不均勻,導致照度過于集中或分散。

2 照明產品的選用分析

2.1 采用高效率、長壽命的電光源。

2.1.1 優(yōu)先選用高壓鈉燈和金屬鹵化物燈

電光源按發(fā)光原理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熱輻射電光源, 另一類是氣體放電光源, 現(xiàn)在國內常用的有白熾燈、熒光燈、水銀燈、金屬鹵化物燈、高壓鈉燈等。

高壓鈉燈分辨率高,透霧性強,而且光效高,壽命長,但顯色性不佳,因此是光色和顯色性要求不高的場所的首選光源,適用于電廠煤場、碼頭、廠區(qū)道路以及戶外平臺,樓梯照明等場所。金屬鹵化物燈光效高,發(fā)光效率高在75~105lm/W之間,平均使用壽命在8000小時以上,光色好,顯色指數(shù)為80,發(fā)出的光線接近于日光色, 綜合指標十分優(yōu)越,是光色和顯色指數(shù)要求較高的儀表裝配車間、汽機房以及高大的輔助車間等場所的理想光源。

2.1.2 優(yōu)先選用36W 細管熒光燈

在照度相同的情況下,用緊湊型節(jié)能熒光燈替代白熾燈節(jié)電效果為:25W替代100W節(jié)電75%;16W替代60W節(jié)電73%;10W替代40W節(jié)電73%。

在照度相同的情況下,用T8 36W細管熒光燈替代T12 40W粗管熒光燈,節(jié)電25.4%以上;而最新研制的T5 36W細管熒光燈替代T12 40W粗管熒光燈,節(jié)電31.4%。T5系列三基色熒光燈的效率比T8系列的熒光燈還可以提高6%左右,將是下一代推廣的新型熒光光源。

2.2 采用高效節(jié)能照明燈具

綠色照明要求的高效優(yōu)質照明燈具的效率應滿足以下推薦值:

表1 熒光燈燈具效率最小值

表2 高強氣體放電燈具效率最小值

2.3 采用節(jié)能的燈用電器附件。

常用的鎮(zhèn)流器一般分為電感式鎮(zhèn)流器和電子鎮(zhèn)流器兩大類,電感式鎮(zhèn)流器又分為傳統(tǒng)型和節(jié)能型兩類。電子鎮(zhèn)流器對提高照明系統(tǒng)能效和質量有明顯優(yōu)勢,是新國際推薦應用的產品,也是未來發(fā)展的趨勢。節(jié)能型電感鎮(zhèn)流器的主要優(yōu)勢是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諧波含量小,價格較便宜,除對視覺有特別要求外,可以廣泛應用,也是我國標準所推薦選用的產品。

3 照明設計方案的優(yōu)化改進

照明設計不但包括選擇光源、燈具和附件,還包括了照度、照明方式和開關設置,因此,照明設計的優(yōu)劣對照明節(jié)能起著決定的作用。電廠照明設計的節(jié)能通常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注意:

3.1 確定合適的照度

照度水平包含照度標準、照度均勻度和空間照度等內容。在確定工程照度標準同時需綜合考慮視覺功效、舒適的視覺環(huán)境、技術經濟和節(jié)能等因素。

本工程主要場所的推薦照度如下:

汽機房除運轉層外各層 100lx.汽機房運轉層300lx.

鍋爐房及本體各層 100lx.控制室400lx.

繼電器室及配電室 150lx.廠區(qū)道路照明5lx.

生產辦公樓 5lx

3.2 合理的配線、減少配電線路的損耗

根據《火力發(fā)電廠和變電站照明設計技術規(guī)定》DL/T5390-2007第12.0.5 條“氣體放電燈應裝設補償電容器,功率因數(shù)不應低于0.9”的規(guī)定,可考慮在電子鎮(zhèn)流器中加入電容補償功能,將使線損減少,在配線時應根據計算合理的選擇導線截面。

優(yōu)化配電方式,把單相改為三相四線供電,線損可以比原來下降75%~80%,在較長的照明線路中采用三相四線。

3.3 合理的照明控制方式

采用合理的照明控制方式是實現(xiàn)節(jié)能的重要手段,本工程主要考慮了以下幾點:

1)、采用智能燈光控制器,通過節(jié)能控制模塊和能量優(yōu)化算法,使燈具工作在最佳狀態(tài)。并且,系統(tǒng)可采集相關的電流、電壓、風機和開關狀態(tài)等數(shù)據,不斷與遠程計算機網絡進行信息交換,以便及時地發(fā)現(xiàn)故障,及報警處理。同時根據實際需要,可通過遠程監(jiān)控網絡、現(xiàn)場控制臺控制設置智能燈光控制器。

2)、采用照明開關集中控制與就地控制相結合的方式,室內開關的數(shù)量和位置要適當,以便根據需要開燈或關燈,從而達到節(jié)能的目的;一般小房間或辦公室均應一燈一個開關,對那些房間很大,人員多的場所考慮多燈集中控制;照明開關還可按車間工段分區(qū)設置,以便于工作,并且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照明,近窗的照明應單獨設開關,以便當自同的開關,如有兩個以上出口,則設置多控開關,人從哪個出口進出都可方便開關燈。

3)、鍋爐本體、道路等場所的戶外照明應采用同步降低光通量的方法,即在燈具線路中加入控制模塊,當戶外照明的閑時將所有光源的光通量減小到相同的水 平,既保證了照明的功能性又達到節(jié)能的目的,而且照明指標非常好。

4)、 在走廊和樓梯間采用聲控、光控或復合型的控制。

4 結論

工程中推廣和應用綠色照明,優(yōu)化照明系統(tǒng)設計方案,將在不影響照明質量和視覺環(huán)境的條件下,實現(xiàn)節(jié)約能源消耗、保護環(huán)境的要求。同時也能美化廠容廠貌,給電廠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5 參考文獻

[1]DL 5000-20000,火力發(fā)電廠設計技術規(guī)程[S]

[2]DL/T5390-2007,火力發(fā)電廠和變電站照明設計技術規(guī)定[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