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實驗的優(yōu)勢范文

時間:2023-12-18 17:41: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動物實驗的優(yōu)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動物實驗的優(yōu)勢

篇1

關鍵詞:實驗動物學;生物醫(yī)學;動物模型

1實驗動物學在國內外發(fā)展現(xiàn)狀

由于生物動物學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很多多家都早早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英國、美國、日本、法國分別在47、50、53、56年成立生物學研究方向中心。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與生物科學協(xié)會以及醫(yī)療科學國際組織聯(lián)合在1956年成立了國際實驗動物委員會,現(xiàn)今已經(jīng)有45個國家參與。在這些國家努力下,實驗動物學的發(fā)展十分迅速,甚至早早就設立了獨立的科學研究部門。研究實驗動物學的部門也越發(fā)建立起法律、法規(guī)逐步完善教育、管理、科研。這樣的有組織的發(fā)展,促進了有關生物學的各方面發(fā)展。美、日等國家更是專門設立了大規(guī)模獨立的研究,用于發(fā)展生物實驗。時間來到近些年,很多國家為了加強實驗動物學的發(fā)展,都設立的專門的大學來培養(yǎng)人才。醫(yī)學院、獸醫(yī)院和很多綜合性的大學也孕育而生,為了培養(yǎng)專業(yè)的人才,學校都設有高水平、大規(guī)模、先進性的設備確保實驗中心的研究工作。動物保護協(xié)會在動物實驗中也提出:Replacement(替代)、Reduc-tion(減少)、Refinement(優(yōu)化)這三個宗旨。提出實驗中盡可能少地使用動物,如果能另尋它法最好。善待動,物對實驗動物飼養(yǎng)和管理盡量以最佳條件,使動物實驗的設計、操作達到最佳的方案。我國實驗動物學的發(fā)展近況:我國實驗動物研究學起步較晚,1918年元北平中央防疫處剛開始用小白鼠進行防疫試驗。20世紀30年代,幾個大城市少數(shù)的科研單位開始進行小規(guī)模的實驗飼養(yǎng)。在解放后實驗動物工作才算正式發(fā)展起來,20世紀50年代為預防各大傳染病我國在各地建立起研究單位,并開始大規(guī)模的飼養(yǎng)繁殖。1982年我國科委主持召開全國首次實驗動物科技的會議,正式將實驗動物科技加入規(guī)劃,先后建立起4個國家級實驗動物中心。1987年成立了中國實驗動物學會。1988國家科委經(jīng)國務院批準,頒布了《實驗動物管理條例》。1994年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了實驗動物的國家標準,從此我國的生物實驗動物開始走上了科學、標準的軌道。目前,我國科學工作者在實驗動物學方面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當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實驗動物的管理條例也愈發(fā)成熟,各級省、市、自治區(qū)都成立了實驗動物管理機構。并各大醫(yī)學院校設立了實驗動物學課程,一些院校還設立了實驗動物專業(yè),并且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中國政府和日本合作開設中國實驗動物培訓中心,培訓出了大批良好的人才。我國培訓這些人才,都為實驗動物科學的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據(jù)1995年不完全統(tǒng)計,全國生產大鼠、小鼠、豚鼠、兔、犬、猴、地鼠、豬、SPF雞等實驗動物約900萬只。在數(shù)量上大部分地區(qū)基本可以滿足科技工作的需要,實驗動物的生產已開始向企業(yè)化、商品化、社會化方向發(fā)展。

2動物模型的優(yōu)越性

2.1避免在人身上進行實驗帶來的風險

臨床試驗是最有效果知道試驗結果的醫(yī)學方式,但是臨床上外傷、中毒等試驗研究是十分有難度的。還有急性和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不可能在人身上反復試驗的。因此動物可以作為人類的試驗者,在工作人員反復研究下可以反復觀察試驗體的情況進行研究。克服人類在研究中遇到的倫理和社會限制問題,試驗中可能為了試驗需要損傷動物器官或處死動物。

2.2可以嚴格控制實驗條件

臨床上很多疾病是復雜的,就來一個換有腎臟疾病的病人來說,他也同時患有心臟病或肺臟疾病。即使患有同樣疾病的兩個人也會因自身的特點年齡、性別、體重、健康狀態(tài)等等原因疾病的發(fā)展而產生千差地別的影響。而動物就能克制這些因素的發(fā)生,各方面的因素甚至濕度、溫度、私聊方面都能嚴格控制。無論是在營養(yǎng)學、衛(wèi)生學、腫瘤學、環(huán)境等方面,同一時期內很難在人身上取得一定數(shù)量的定性疾病材料。動物模型不僅僅在數(shù)量上可以得到滿足,而且還可以通過投服一定劑量的藥物或移植。

2.3有利于全面認識疾病的本質

臨床研究多會有局限性,病原體的感染會應為動物的不同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通過人畜感染患病比較研究,可以研究出同一病原體對不同機體帶來各種損害、不良反應。從中工作人員能發(fā)現(xiàn)某種疾病的本質,有利于解釋在人體上的病歷變化。動物疾病模型的另一個成效的用途:能仔細觀察環(huán)境或遺傳因素對疾病發(fā)生后的發(fā)展情況,對于全面地認識疾病本質有重要意義。

3結論

篇2

關鍵詞:分散油污染砂礫原油污染砂礫水頭高度釋放

中圖分類號:F407.7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海上石油開采業(yè)和運輸業(yè)發(fā)展,溢油泄漏事故不斷,石油污染成為海洋環(huán)境的一個嚴重問題。漂浮在海面上的石油通過擴散、溶解以及漂移等作用能對社會和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等造成巨大的危害。噴灑分散劑[1]是控制溢油海面污染一種常用的方法。它減少溢油表面與海水間的表面張力,使溢油迅速乳化分散到水中。但使用分散劑后形成的化學分散油會在風和海浪作用下遷移至岸邊,污染海岸 [2]。

本文通過沙柱模擬試驗,研究分散油污染砂礫在海水作用下的動態(tài)釋油規(guī)律。

1材料與方法

實驗材料

(1)海水與砂礫:海水由蒸餾水與海水素配制(鹽度為30‰)而成。砂礫取自青島市匯泉灣沙質海岸,用32目與60目的篩網(wǎng)截留(粒徑為0.25~0.56mm),使用前用酸浸泡。

(2)油品:實驗模擬污染用油為原油,取自青島石化廠。其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原油參數(shù)

品名 密度(20℃ g/cm3) 運動粘度(20℃ mm2/s) API值

原油 0.987 86.55 11.9

(3)分散劑:經(jīng)中國海事局認可的常規(guī)型分散劑。

(4)分散油污砂礫的制備:稱取砂礫500g于干凈燒杯中,將5g輕質原油與1g分散劑(溢油量的20%)預先混溶后倒入此燒杯中,攪拌均勻并風干后密閉保存。其污染砂礫含油量為5.02mg/L。

(5)原油污染砂礫的制備:稱取砂礫500g于干凈燒杯中,將5g輕質原油與100ml石油醚預先混溶后倒入此燒杯中,攪拌均勻并風干后密閉保存。其污染砂礫含油量為5.02mg/L。

實驗儀器與藥品

儀器:FA2004N型電子天平;OIL400系列紅外分光測油儀;KH5200超聲清洗器;PY-150振蕩器。

藥品:四氯化碳(AR);無水硫酸鈉。

實驗裝置

設計實驗裝置高為500mm,內徑為32mm的有機玻璃柱。在玻璃柱下端鋪100mm厚的大顆粒石英砂(使用前高溫加熱1h,去除有機質)承托層,再裝入分散油污砂礫,填裝高度為30cm,再覆蓋10mm厚的石英砂,如圖1。

圖1 實驗裝置圖

實驗方法

水中石油含量測定:用四氯化碳振蕩萃取兩次后在紅外測油儀下測定。

砂礫含油量測定:采用超聲波2次萃取法提取砂礫中的石油[3]。

砂礫的含油量:

(1)

式中:C—砂礫中油含量(mg/kg);Ci-紅外測油儀測定的含油量(mg/L);V-四氯化碳的定容體積(ml);W-砂礫重量(g)。

石油的釋放率:

(2)

式中:S—油類的釋放率;C0—砂礫初始含油量(mg/kg);Ct—某時刻砂礫的含油量(mg/kg)。

2實驗結果與討論

2.1化學分散油污染砂礫在沙柱中釋放規(guī)律的初步研究

實驗分為兩組,分別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按上述圖1裝兩根柱。實驗組中裝入化學分散油污砂礫,對照組為原油污染砂礫,都用清潔海水進行淋濾,水頭高度為10cm。定時測下部出水中油的濃度,實驗結束后,在沙柱同一剖面不同深度處(0,10,20,30cm)取砂礫,分析砂礫中殘留油的含量,結果見圖2和表2。

圖2 油類動態(tài)釋放過程曲線

表2不同深度處砂礫中油的殘留量

由圖2知,兩組沙柱中油的釋放過程都是先快速后慢速:前10h時,下降的速度較快,隨著時間的延長,釋放速度減緩,22h后,出水油的濃度基本穩(wěn)定,且實驗組出水油的濃度大于對照組中的。

由表2知,同一根沙柱不同深度處砂礫中油的殘留量差別不大,實驗組中平均含油量為3330mg/kg,可算出油的平均釋放率為33.67%;對照組中平均含油量為4577mg/kg,其釋放率為8.82%。則分散油污染砂礫中油的釋放率大于原油污染砂礫中油的釋放率。

這可能是因為:原油是大分子疏水粘性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且比水輕,傳質效率比較低,造成其釋放率較低。而化學分散油污染砂礫中含有分散劑,分散劑的憎水基團吸附在原油表面,親水基團則伸向水中,這就使原油表面由疏水性轉化為親水性的,從而降低了油與海水之間的界面能,使原油的粘度減小,有利于油類在海水中的釋放。

2.2不同水頭高度下分散油污染砂礫釋放規(guī)律的研究

為了研究不同水頭高度下分散油染砂礫的釋放規(guī)律,按圖1方法裝三根柱,并用清潔海水進行淋濾,水頭高度分別為3、5、10cm。定時測下部出水中油的濃度,實驗結束后,在沙柱同一剖面不同深度處(0,10,20,30cm)取砂樣,分析砂礫中殘留油的含量,結果見圖3和表3。

圖3水頭高度的不同對油釋放的影響

表3不同水頭高度作用下砂礫中油的殘留量

由圖3知,水頭高度不影響砂礫中分散油動態(tài)釋放過程,僅對其釋放濃度有所影響。當時間相同時,沙柱下部出水中油的濃度隨著水頭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此外,在釋放的初始階段,水頭高度越大其下部出水中油的濃度越大,釋放速率也越大。

由表3知,當水頭高度分別為3、5、10cm時,分散油污染砂礫中殘留油的平均含量分別4357、4029、3330mg/kg,其對應油的釋放量為663、991、1690mg/kg,釋放率為13.21%、19.24%、33.67%。

Hunt[4]等人認為釋放速率KN有以下關系式:

(3)

式中,U為達西速率,D為擴散系數(shù),dN為油滴直徑,N為油滴數(shù)。水頭高度的增加,則速率U增大,水與油類接觸碰撞劇烈,增大了分子之間的碰撞頻率,降低油水表面張力,提高了擴散系數(shù)D,同時使dN 減小,因此,釋放速率KN增大,則其釋放量增加。所以,水頭高度的增大能使油的釋放量增加。

3結論

通過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分散油污染砂礫中油的釋放率(33.67%)大于原油污染砂礫中油的釋放率(8.82%)。

(2)高作用水頭能促進分散油污染砂礫的釋放。水頭高度分別為3,5,10cm時,其釋放率分別為13.21%、19.24%、33.67%。

參 考 文 獻:

[1]夏文香,林海濤,李金成,等.分散劑在溢油污染控制中的應用.環(huán)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4,5(7):39-41.

[2]張海萍,王輝.不同海面狀況海洋石油污染處理方法優(yōu)化配置.海洋技術,2006,25(3):1-6.

篇3

【關鍵詞】高氧, 早產兒視網(wǎng)膜病變,視網(wǎng)膜新生血管,動物模型

【中圖分類號】R7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2-0023-02

早產兒視網(wǎng)膜病變(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指新生兒視網(wǎng)膜血管異常增殖所致的一類疾病,是導致新生兒失明的最重要原因。[1,2]目前,該病的發(fā)病機制仍不明確。目前國內外對于ROP的最佳治療仍局限于對閾值或閾值前病變進行光凝或冷凝,盡管如此仍有10%~15%的重癥患兒最終失明[3,4]。因此,深入研究ROP的病理變化和發(fā)病機制,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斷這一關鍵步驟,必將有利于ROP的治療,對提高早產兒生存質量具有重要和實際的意義。同時在ROP的研究中選擇一種合適的動物模型是ROP研究的重要實驗基礎。1994年Smith等設計的小鼠氧誘導視網(wǎng)膜病模型方法簡單,可行性好,成功率高,因此該動物模型在ROP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研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氧誘導下的簡單實用的ROP小鼠模型,以便進一步研究ROP的發(fā)病機制及研究其干預手段。

1 實驗動物和方法

1.1 實驗動物

健康C57BL/6J小鼠40只,鼠齡為7天,性別不限,與母鼠共同飼養(yǎng),系清潔級動物。將無毒透明塑料箱的兩端打孔,一端連接氧氣,另一端連接測氧儀,兩端連接處及箱蓋與箱體連接處使用膠帶封閉,塑料箱底鋪石灰顆粒與木屑,保持容器內干燥。

1.2 實驗方法

1.2.1 動物模型的建立和分組 將其分為兩組:⑴高氧組⑵正常對照組,每組幼鼠數(shù)量為20只,雌雄不限。高氧組的C57BL/J6小鼠出生后第七天,將實驗幼鼠及哺乳母鼠放于塑料箱中暴露于75%氧氣共5天,出生后第12天將小鼠轉入正??諝夥块g。至出生后17天將小鼠處死,行眼球病理切片及視網(wǎng)膜鋪片。

1.2.2 病理標本制作及視網(wǎng)膜新生血管細胞核計數(shù) 小鼠眼球常規(guī)于眼球甲醛固定液中固定,固定48小時候,梯度乙醇脫水,二甲苯透明,浸蠟,石蠟包埋,做一系列連續(xù)切片,厚度4-6微米,任意選取不包括視的20張病理切片,在低倍鏡下統(tǒng)計平均每張眼球切片突破視網(wǎng)膜內界膜而長入玻璃體內的血管內皮細胞核數(shù)。計數(shù)血管內皮細胞細胞核時僅計數(shù)與內界膜有聯(lián)系的血管內皮細胞細胞核。

1.2.3 ADP酶組織化學法染色的視網(wǎng)膜鋪片 小鼠處死后摘出眼球,置于 10%福爾馬林中 12 小時,在解剖顯微鏡下除去角膜、晶狀體、脈絡膜及鞏膜。用毛筆掃除玻璃體以及視網(wǎng)膜外層的色素上皮,將游離視網(wǎng)膜以視為中心放射狀對稱剪為4瓣,自來水沖洗 12 小時,在 37℃水浴箱中用 3%胰蛋白酶消化 7 小時,行ADP 酶組織化學法染色,封片后行光學顯微鏡觀察結果并照相。

1.2.4 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以統(tǒng)計分析軟件SPSS16.0進行分析,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采用兩組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方法比較各組突破視網(wǎng)膜內界膜的血管內皮細胞核數(shù)目。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視網(wǎng)膜血管形態(tài)的改變 正常對照組的視網(wǎng)膜鋪片中,視網(wǎng)膜血管基本成熟,視網(wǎng)膜血管自視盤發(fā)出,向周邊呈放射狀均勻分布,血管走行直,分支較少且結構清晰,周邊部視網(wǎng)膜血管網(wǎng)結構清晰,可見到少量無灌注區(qū)。視網(wǎng)膜血管可見分深淺兩層。淺層血管呈放射狀分支分布,深層血管呈多角形網(wǎng)狀形態(tài),兩層血管網(wǎng)狀結構通過螺旋形的交通動脈互相連接。高氧組可見視盤發(fā)出的大血管管徑變細,分支減少,走行僵直,視網(wǎng)膜中央可見大片無灌注區(qū),視網(wǎng)膜血管喪失了正常的放射狀結構,有大量的視網(wǎng)膜新生血管,血管分布紊亂、走行迂曲,周邊部血管密度增高,且淺層血管網(wǎng)及大部分深層血管網(wǎng)廣泛閉塞??梢娧軡B漏現(xiàn)象。兩組的視網(wǎng)膜血管形態(tài)有很大的不同。

2.2 視網(wǎng)膜血管內皮細胞核計數(shù) 正常對照組鼠齡為17天的視網(wǎng)膜組織切片中,內界膜清晰、連續(xù),未發(fā)現(xiàn)或僅在少數(shù)切片中見到視網(wǎng)膜內界膜附近玻璃體內的血管內皮細胞核,平均每張切片中為1.2±0.75個。高氧組鼠視網(wǎng)膜組織切片中顯示視網(wǎng)膜表面高低不平,神經(jīng)節(jié)細胞層與神經(jīng)纖維層出現(xiàn)大量新生血管,可見到較多突破內界膜的血管內皮細胞核,單獨或成簇出現(xiàn),有些甚至形成毛細血管腔,平均每張切片中新生血管內皮細胞核數(shù)為34.58±6.15個,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差異有非常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早產兒視網(wǎng)膜病變(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造成嬰幼兒失明的最常見疾病,據(jù)統(tǒng)計我國每年有2000萬新生兒出生,其中早產兒發(fā)生率為10%~15%,即每年約有200~300萬早產兒出生,按一般的ROP發(fā)病率估計,我國每年將有約40~60萬早產兒發(fā)生不同程度的ROP,每年至少約4~6萬名早產兒受到失明的威脅[5],因此ROP一直是眼科醫(yī)師防盲治盲的重點課題。眼部的生理發(fā)育在胚胎早期視網(wǎng)膜沒有血管,由玻璃體動脈供應營養(yǎng)。胎齡4個月時視網(wǎng)膜血管由視盤開始發(fā)育,逐漸向周邊發(fā)展。胎齡34-36時血管發(fā)育到達鼻側周邊部分,直至40-42周,視網(wǎng)膜顳側血管才發(fā)育成熟。因此,早產嬰兒其周邊視網(wǎng)膜血管尚未發(fā)育,在高氧的刺激下容易誘發(fā)新生血管的產生,這是早產兒視網(wǎng)膜病變的發(fā)病基礎。[3]我們的臨床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早產兒胎齡越小,體重越輕的ROP的發(fā)病率越高。[6]目前ROP真正的發(fā)病機制還不清楚,研究認為在高濃度氧環(huán)境中促使早產兒未發(fā)育成熟的視網(wǎng)膜血管收縮、閉塞, 視網(wǎng)膜組織相對低氧, 從而引起一系列細胞因子,最主要是VEGF的分泌增加,促使異常的新生血管大量生成,導致出血即牽拉性視網(wǎng)膜脫離的嚴重并發(fā)癥。

為探究ROP的發(fā)病機制和治療方法,建立具有相似的典型病理特征并且重復性高的動物模型是保證后期研究工作結果客觀可靠的前提條件。目前,國內外也有許多實驗通過制作ROP鼠模型對ROP的治療進行研究。Penn等[7]將新生鼠放在不同的氧環(huán)境中,制作視網(wǎng)膜新生血管的模型,以期通過類固醇達到治療ROP的目的。Rabinowitz等[8]用43例野生型幼鼠進行研究,實驗組出生后5天接觸750ml/L的氧氣,隨后5天接觸室內空氣(相對缺氧),對照組從出生一直接觸室內空氣,從而制作出ROP動物模型。1994年Smith等[9]將7日齡的C57BL/6J小鼠先置于75%氧濃度中飼養(yǎng)5天,然后在空氣中繼續(xù)飼養(yǎng),通過低分子右旋糖酐熒光素灌注法觀察視網(wǎng)膜血管形態(tài),以眼球病理切片中玻璃體腔內新生血管的內皮細胞核數(shù)目來定量分析新生血管程度,結果100%的小鼠在17日齡和21日齡之間出現(xiàn)了視網(wǎng)膜新生血管,從而建立了重復性好、可定量研究的氧誘導視網(wǎng)膜病變小鼠模型。鼠類生理性視網(wǎng)膜血管發(fā)育在出生后2周,新生小鼠的視網(wǎng)膜血管發(fā)育程度相當于孕齡為 4~5 個月的早產兒,小鼠出生后 7 天視網(wǎng)膜發(fā)育尚不完全,移至高氧環(huán)境中血管發(fā)生痙攣、閉塞,形成無灌注區(qū),移至常氧條件后無灌注區(qū)發(fā)生缺血缺氧,產生新生血管,17 至 21 天后視網(wǎng)膜新生血管達到高峰,因此是一種成熟可靠的動物模型。基于上述特性,我們選擇遺傳背景一致的近交系C57BL/6J小鼠,在其出生后 7 天放置于高氧環(huán)境中,此時是小鼠的玻璃體血管基本退行,而視網(wǎng)膜血管發(fā)育尚未成熟,因此相對缺氧剌激后的血管增生性反應主要為視網(wǎng)膜血管的增生,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計算視網(wǎng)膜血管增生時的誤差。動物模型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氧氣濃度的穩(wěn)定及持續(xù),氧濃度過高實驗動物死亡率將上升,氧濃度過低,實驗動物的視網(wǎng)膜新生血管形成機率將減少,不利于ROP模型的建立。另外,飼養(yǎng)箱中保持干燥密閉,避免嘈雜,對實驗動物的存活率有一定的影響。我們的實驗證實,經(jīng)高氧誘導后的小鼠視網(wǎng)膜新生血管成功建立,從視網(wǎng)膜鋪片中可以清楚了解視網(wǎng)膜血管的形態(tài)和分布,組織切片也表明高氧組突破視網(wǎng)膜內界膜的血管內皮細胞核數(shù)遠高于對照組,導致新生血管長入玻璃體,最終引起早產兒視網(wǎng)膜病變。

本研究中我們通過高氧誘導小鼠視網(wǎng)膜產生新生血管,其發(fā)育的生理過程與早產胎兒相似,產生了類似于ROP病變的表現(xiàn),為進一步研究ROP的發(fā)病機制和治療奠定了實驗基礎,通過此方法可以得到存活率高,穩(wěn)定性及重復性好的ROP實驗動物模型。

參考文獻:

[1] 唐松 張國明 黃麗娜等。1區(qū)急進性早產兒視網(wǎng)膜病變的臨床特征及治療。中華眼底病雜志,2008;24(1):58-59頁

[2] Rekha S, Battu R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Indian J Pediatr, 1996, 33: 999-1003.

[3] 黃麗娜,張國明,吳本清.早產兒視網(wǎng)膜病變.廣州: 廣東科技出版社,2007.

[4] 張國明, 曾鍵, 黃麗娜, 等. 深圳早產兒視網(wǎng)膜病變篩查結果分析. 中華眼底病雜志, 2008; 24(1): 38-40.

[5] 北京早產兒視網(wǎng)膜病變流行病學調查組.北京早產兒視網(wǎng)膜病變篩查和高危因素分析.中華眼底病雜志, 2008; 24(1): 30-34.

[6] 羅亮,唐松,吳本清,等。早產兒視網(wǎng)膜病變篩查情況分析。實用醫(yī)學雜志, 2008(14): 2479-2481

[7] Penn JS,Rajaratnam VS,Collier RJ,et al.The effect of an angiostatic steroid on neovascularization in a rat model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I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1;42(1):283-290

[8] Rabinowitz R,Kate G,Rosner M,er al.The effect of thalidomide on neovasculariz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2008;246(6):843-848

[9] Smith LE,Wesolowski E,Mclellan A,et al.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 in the mouse. I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41;35:101-111

篇4

引言

進入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游客的需求是什么?是體驗,極致的體驗。想象一下這樣的畫面:游客走M一家旅游公司的門店咨詢旅游路線,訂購出行機票。那是十幾年前常見的旅游服務場景了。如今的大多游客,出行前是用電腦或者手機,查看旅游攻略,游記,搜索比對,制定行程,然后預訂交通住宿景區(qū)門票等。出游過程中依照實際情況隨時無線網(wǎng)絡搜索搞定一切。行程中,手機地圖會帶他到達目的地。

在移動互聯(lián)時代,手機上網(wǎng)不容易找到的商家,對游客來說幾乎等同于不存在。游客的痛點在于信息的雜亂,難于提取有效的個人需求信息。對于移動旅游,商家如何才能做好體驗度滿足個性化需求呢?

一、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顧客獲取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是否到來?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迅速發(fā)展及應用人群的不斷增長,使得手機成為了游客的旅游行程實時助手。根據(jù)《2014 年中國出境旅游年度報告》,中國的自由行市場正處于高速發(fā)展中,大約70% 的旅客以自由行方式出境旅行?!?014年中國在線旅游概覽》的數(shù)據(jù)顯示:77% 的中國旅客使用移動設備搜索在線旅游服務。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使用移動端設備搜索旅游信息,其中機票、酒店和旅行社是主要搜索內容。據(jù)易觀智庫、百度旅游、百度大數(shù)據(jù)聯(lián)合的《2015中國自由行市場研究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截止到2015年,中國在線旅游交易市場規(guī)模已達4237.2億元,互聯(lián)網(wǎng)滲透率突破10%。同時,“80后”和“90后”成為在線旅游市場的主力軍。業(yè)內人士表示,隨著移動端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未來在線旅游市場交易規(guī)模將不斷擴大。

作為去過近30個國家的旅游達人、北京景行技術有限公司CEO劉波堅信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智慧旅行的時代已經(jīng)來臨。他認為,中國旅游者正在迅速從跟團游向自由行、從周邊游到出境游、從低頻次出行向高頻旅游消費轉型,從線下、PC網(wǎng)站預訂向手機移動端轉型,從提前規(guī)劃到說走就走、在行程中預訂目的地服務,從滿足預訂功能到追求服務、社交、情感互動轉型。

移動互聯(lián)時代如何有效獲取顧客?要讓顧客容易找到你。有顧客在的地方,旅游從業(yè)者都應該存在。移動互聯(lián)的數(shù)字化時代,一定要讓顧客容易找到你,否則你們公司(品牌、服務、產品)就沒有存在感。該有的公眾號一定得有,該做的APP要做,該入住的手機地圖,視頻網(wǎng)站,游戲網(wǎng)站都不能少。目的是實現(xiàn)基于顧客地理位置的實時服務,及時溝通,時時互動。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使得旅游服務的應用場景大大擴展。提供個性化定制、隨時隨地的旅行幫助等都蘊含著許多旅行創(chuàng)新機會。

二、回歸顧客基本需求

旅游市場上,大多數(shù)旅游社提供的旅游路線產品、旅游服務同質化嚴重。解決辦法在于提供差異化產品及服務。可是差異化只是意味著某種獨一無二的產品嗎?那樣的差異化能持久嗎?充分競爭的旅游市場想要實現(xiàn)差異化已經(jīng)很難。因此,許多旅游公司求助于網(wǎng)絡營銷(微博營銷,微信營銷等等)、品牌廣告、明星代言、套餐產品、團購產品以及非常規(guī)思考。然而,比起多年前,游客的滿意度并未見提高。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太多的所謂差異化,對游客來說并不重要。不講求實際的顧客服務,無法滿足顧客需求。消費升級時代背景下,講求極致的顧客體驗。許多公司采取的差異化戰(zhàn)略已經(jīng)背離顧客的實際需求。顧客并不在意公司品牌及產品的細微差別。游客真正想要的是可靠的產品,方便快捷的服務,合理的價格。然而,大多數(shù)公司卻一直未能滿足顧客的這些最基本的需求。

要講求實際,回到顧客最基本的需求上來。關鍵不在于獨特的銷售方式,而在于“基本需求”,例如良好的服務、快速的響應,高質量的產品等等,關鍵是要堅持不懈地提升顧客體驗,而且要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

三、案例――新加坡旅游局數(shù)字化提升

面對網(wǎng)絡和移動服務日趨成熟的中國消費者,新加坡旅游局所全面建立的在線及互聯(lián)網(wǎng)合作關系,將提升他們旅程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體驗――無論是吸引他們造訪新加坡,或提升在新加坡旅游的體驗,抑或是行程結束后分享旅途經(jīng)歷和感受。

新加坡旅游局表示:“近年來中國赴新加坡的自由行和自助游的游客數(shù)量在不斷增長。除了規(guī)劃旅程所需的信息之余,他們還希望獲得即時有用的信息、導航、支付和翻譯工具,來幫助他們獲得更優(yōu)質的自由行體驗?!?/p>

新加坡旅游局局長楊漢忠表示:“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浪潮已完全改變游客選擇和使用旅游產品的方式?;ヂ?lián)網(wǎng)時代也凸顯出我們須走在時代前端、時刻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需求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新加坡才能始終位列消費者青睞的一流旅游目的地。以消費者為核心的旅行體驗及營銷是新加坡旅游業(yè)向“質量旅游”方向發(fā)展的重要驅動力?!?/p>

新加坡旅游局以消費者為核心,提升新加坡旅游行業(yè)全過程數(shù)字化服務能力,增強游客赴新旅行體驗度。一系列移動互聯(lián)合作的建立與實施,將持續(xù)吸引中國游客造訪新加坡。中國是新加坡第二大旅客來源地。新加坡旅游局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2014 年前往新加坡的中國游客達到170萬,創(chuàng)造了26億新元的旅游收入,2015年1-8月,中國赴新游客數(shù)量達1,462,974人次,同比增長19%。

四、提升旅游服務體驗的途徑

(一)制定移動互聯(lián)旅游戰(zhàn)略

自由行市場高速發(fā)展中,消費者已經(jīng)習慣移動搜索。打造良好的旅行體驗,應當以消費者為核心,積極快速推動游客出游行前、行程中及出行后全過程的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數(shù)字化服務。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旅游”理念的推動下,讓顧客感受快樂出行,智慧旅游的良好體驗。

(二)了解你的顧客

了解你的顧客。他們是誰,是怎樣的人,他們在哪里,他們的年齡、喜好等等。理解什么是顧客真正看中的價值。發(fā)現(xiàn)基本的、尚未滿足的顧客需求并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案。

(三)拜訪你的老顧客

拜訪你的老顧客。傳統(tǒng)旅游公司的旅游服務多是一次性選擇,一次。當今的信息化網(wǎng)絡化時代,有效顧客的獲取成本越來越高,對旅游公司來說首先要考慮的不是撒網(wǎng)還是拋鉤而應該是回訪老顧客。老顧客的背后意味著尚未滿足的需求,有待改進的服務,更意味著多頻次的旅游服務,意味著顧客的家庭甚至是可連接的多個親朋同學同事原生家庭。有什么理由不拜訪老顧客呢?去傾聽他們的抱怨和需求。開辟獲取顧客不滿意信息的渠道,并用于改進服務,提升效益。

(四)持續(xù)創(chuàng)新

一般情況下,人們對創(chuàng)新理解為技術、產品或服務的創(chuàng)新。事實上真正的創(chuàng)新遠不只是單純的研發(fā)新技術和推出新產品了。任何增加產品附加價值和富有魅力的服務活動都是有意義的創(chuàng)新。企業(yè)創(chuàng)新有三層面:一層是產品服務創(chuàng)新;二層是公司流程創(chuàng)新;三層是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如果企業(yè)把創(chuàng)新僅僅集中在產品和技術的創(chuàng)新上,而不關注流程和商業(yè)模式的創(chuàng)新,就難以把技術發(fā)明商品化和市場化,難以把技術創(chuàng)新轉變?yōu)槠髽I(yè)競爭力。

市場是動態(tài)變化的市場,持續(xù)創(chuàng)新才能適應顧客的需求。過去旅游從業(yè)者往往是“產品導向”的經(jīng)營思維,簡單來說就是以旅游線路旅游目的地為思考出發(fā)點。在線旅游,無線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旅游服務要能快速掌握市場需求與消費者偏好的變化。轉變“產品導向”思維為“市場導向”、“顧客導向”思維。

全世界的企業(yè)都在創(chuàng)新。企業(yè)想要發(fā)展壯大,就必須想出新創(chuàng)意、鎖定新議題,據(jù)以開拓企業(yè)新的價值源泉。在既要降低成本又要實現(xiàn)增長的雙重壓力下,如果只是重復過去的做法,成果必然十分有限。

(五)追求卓越

篇5

【關鍵詞】 中藥莪術油

摘要:【目的】探討莪術油、鴉膽子油經(jīng)血管介入Beagle犬前列腺治療前列腺增生癥(BPH)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并建立前列腺體積X(cm3)與最大藥物灌注量Y(mL)之間的回歸方程?!痉椒ā坎捎肧eldingers 技術,對成年Beagle犬經(jīng)股動脈插管至前列腺動脈進行莪術油、鴉膽子油、碘油栓塞劑灌注,估計前列腺腺體內血管床的最大容量;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及回歸分析。【結果】3種介入藥物組之間術前前列腺體積及灌注量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莪術油與鴉膽子油栓劑介入前前列腺體積X與最大藥物灌注量Y之間存在直線回歸關系(=0001+01401X),即平均每10cm3前列腺組織的最大介入藥物灌注量估計為14mL。術后72h各實驗組前列腺組織均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改變:單純結扎非藥物灌注側前列腺組織以炎性水腫為主;碘油灌注側前列腺組織出現(xiàn)局灶性壞死,腺體數(shù)量減少,腺體內襯上皮結構不清;鴉膽子油、莪術油灌注側前列腺組織均出現(xiàn)大片壞死,腺體結構消失,僅殘存腺體輪廓。【結論】莪術油、鴉膽子油經(jīng)血管介入Beagle犬前列腺治療BPH是有效、安全和可行的,最大藥物灌注量(Y)與前列腺體積(X)之間存在直線回歸關系。

關鍵詞:前列腺增生/中藥療法;前列腺增生/病理學;莪術油/投藥和劑量; 鴉膽子油/投藥和劑量;回歸分析;疾病模型,動物

迄今為止,手術仍然是治療前列腺增生癥(BPH)的主要方法。但BPH患病人群的高齡問題使得手術治療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目前使用藥物及其他非手術療法尚缺乏滿意的療效。因此,我們提出開展微創(chuàng)中藥介入治療前列腺增生癥的設想。本實驗是根據(jù)前列腺增生類似于良性腫瘤,血液供應增加是腫瘤良性增生的基礎條件,而前列腺大小與血供成正比等前列腺解剖和生理、病理特點而設計[1,2],以期考察在栓塞前列腺動脈主干、阻斷前列腺主要血供的同時,采用超選擇插管至前列腺動脈,灌注油性中藥進入前列腺組織,并用計量控制的方法,明確前列腺體積X(cm3)與最大藥物灌注量Y(mL)之間的關系,確定中藥經(jīng)血管介入前列腺的安全性;以及通過介入油性中藥使前列腺微循環(huán)阻塞,減少其他側枝循環(huán),以達到使前列腺組織缺血萎縮的目的。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

健康成年比格犬(Beagle)15只,由廣州醫(yī)藥工業(yè)研究所動物場提供,合格證號2000b013。

12 分組方法

將實驗動物隨機分為3組,分別為莪術油與碘油1∶1混合栓塞劑組(簡稱莪術油+碘油組)、鴉膽子油與碘油1∶1混合栓塞劑組(簡稱鴉膽子油+碘油組)、單純碘油栓塞劑組(簡稱單純碘油組)。

13 儀器

數(shù)字血管減影儀(DSA):Siemens SG\CF2000型,德國西門子公司產品。

14 實驗方法

用戊巴比妥(1mg/kg)將Beagle犬麻醉后,固定在手術臺上,取仰臥位,由下腹正中(旁)切口入路做剖腹探查,進入盆腔后逐步分離,分別找到膀胱、前列腺以及雙側髂內動脈,并解剖出膀胱下動脈,給予保留;結扎除膀胱下動脈以外的髂內動脈血管各分支,DSA監(jiān)視下做雙側股動脈插管,經(jīng)髂外、髂總、髂內動脈,直達膀胱下動脈和前列腺動脈。解剖膀胱、前列腺,測量前列腺體積,并取少量前列腺組織活檢。以預先置入的前列腺動脈插管為標志,將其近端主干動脈(包括膀胱下動脈)的其他側枝鉗夾,以防止灌注藥物返流導致異位栓塞,并確保所有灌注藥物進入前列腺血管床,同時在DSA監(jiān)測下逐漸注入油性栓塞劑,以發(fā)現(xiàn)碘油混合栓塞劑返流作為腺體內血管床被灌滿的標志而停止注藥,所注入的液體量即被認為是腺體內血管床容量。拔除血管內導管,做雙側前列腺動脈結扎,觀察30~60min無出現(xiàn)異位栓塞(缺血壞死)為成功,依次縫合腹壁各層,送回動物房飼養(yǎng)。術后72h解剖狗,摘除前列腺,觀察其外觀、體積(前列腺體積=前后徑×橫徑×縱徑×52%)、重量、平滑肌、血管等的變化,再將前列腺標本送病理檢查。最大灌注量的計算:單側藥物介入者為單側灌注量乘2所得;雙側介入成功者為兩側藥物灌注量相加之總和。手術選擇雙側或單側前列腺動脈灌注油性藥物根據(jù)術中前列腺血管大小實際情況決定,其中單側灌注藥物者均為對側血管較細不能進行超選擇插管所致。所有實驗動物中,單純左側栓塞者6例,單純右側栓塞者7例,雙側栓塞者2例,因血管細小無法介入側行單純結扎術。

15 統(tǒng)計分析方法

3組介入前前列腺體積及最大灌注量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估計不同中藥油栓介入最大灌注量與前列腺體積關系采用回歸分析,并估計最大灌注量的95%的容許區(qū)間。

2 結果分析

21 不同中藥混合油栓與單純碘油栓介入Beagle犬前列腺的描述性分析

結果見表1和表2。表1 各組介入前后前列腺體積及藥物最大灌注量比較(略)表2 各組介入前前列腺體積和最大灌注量的回歸分析(略)

表1、表2顯示,介入前體積、介入后體積及最大灌注量3組間經(jīng)方差分析,差異均無顯著性(均P>005)。對3組的介入前前列腺體積X(cm3)與最大灌注量Y(mL)進行回歸分析及回歸效果的檢驗,結果3組介入前前列腺體積(cm3)與最大灌注量(mL)存在直線回歸關系,回歸效果檢驗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莪術油、鴉膽子油混合栓劑與單純碘油3組回歸方程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進一步對回歸方程進行兩兩比較,結果表明莪術油、鴉膽子油栓劑分別與單純碘油組間有顯著性差異(P<001),但莪術油栓劑與鴉膽子油栓劑兩回歸方程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將中藥兩組合并后建立回歸方程,其回歸方程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介入前平均前列腺體積為2216cm3,平均中藥混合油栓最大灌注量為3105mL。

根據(jù)所求回歸方程,按介入前的前列腺體積(cm3),估計中藥油栓的最大灌注量的95%的容許區(qū)間為30164~31636mL,即平均每10cm3前列腺組織,估計平均中藥油栓最大灌注量為14mL。

22 術后觀察

221 術后72h前列腺外觀

單純結扎非藥物灌注側前列腺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腫,未見壞死征象;單純碘油灌注側前列腺水腫,有大小不等的瘀黑斑塊,呈區(qū)域性壞死;莪碘混合藥物灌注側和鴉碘混合藥物灌注側前列腺均出現(xiàn)明顯水腫,顏色瘀黑,呈明顯壞死表現(xiàn),且與單純結扎側分界線清晰。

222 術后72h前列腺病理學檢查結果

①單純結扎非藥物灌注側:腺體呈現(xiàn)囊狀擴張,腺體內襯上皮為柱狀、立方及扁平,部分上皮脫落,腺腔內可見少許炎性滲出物;間質纖維組織增生,可見少許淋巴細胞、漿細胞、組織細胞浸潤。

②單純碘油灌注側:腺體的數(shù)量減少,內襯上皮結構不清;間質的毛細血管內皮增生,血管擴張充血;纖維組織疏松水腫,有少許炎性細胞浸潤。

③鴉膽子油栓灌注側:腺體形態(tài)結構消失,只有殘存的腺體輪廓;腺上皮細胞核固縮,壞死脫落,管腔變小或消失;間質纖維紅染無結構。

④莪術油栓灌注側:腺體的形態(tài)結構消失,可見殘存腺體輪廓及殘存腺上皮輪廓,腺體內充滿紅染無結構物質。

3 討論

31 藥物計量、濃度與安全性

對3組介入前的前列腺體積、最大灌注量進行組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3組油栓最大灌注量與術前前列腺體積均存在直線回歸關系(P<001),但兩種中藥油栓組回歸方程與單純碘油組方程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而兩種中藥油栓組回歸方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認為中藥莪術油混合油栓與鴉膽子油混合油栓灌注Beagle犬前列腺體積、灌注容量相同,所建回歸關系僅限于本動物實驗,是否適用于其他介入藥物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在藥物的濃度配比上,為不影響碘油造影效果前提下,本實驗所有介入藥物均與造影劑(碘油)以1∶1的最大比例濃度配成[5],動物實驗中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其次,在操作方面,所有藥物灌注量的控制均以直視下出現(xiàn)藥物返流為停止給藥標志,由于預先結扎或鉗扎了其他分支,有效地防止了異位栓塞,所有實驗動物均未見腹腔及下肢血管出現(xiàn)異位栓塞的缺血現(xiàn)象,保證了實驗動物的安全。

32 結果對比分析

實驗動物前列腺外觀及病理檢查結果顯示:單純結扎非藥物灌注側以充血水腫為主要表現(xiàn),未見壞死征象;介入藥物灌注側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壞死,說明采用超選擇插管至前列腺動脈、灌注油性藥物栓塞前列腺內微循環(huán)二級血管,可明顯減少其他側支循環(huán)建立,達到阻斷前列腺內部血供,使前列腺局部發(fā)生缺血萎縮的目的,這較單純結扎前列腺動脈主干(相當于前列腺動脈一級栓塞)更為有效。中藥灌注側其外觀壞死的范圍及病理所見對腺體結構的破壞程度均遠大于單純碘油灌注組,中藥灌注組兩組之間灌注量差異無顯著性。本實驗采用《中國藥物大辭典》中載錄的莪術油和鴉膽子油[2]作為介入中藥制劑,此2種介入藥物在臨床上已被廣泛地運用于肝癌、腎癌的肝動脈和腎動脈栓塞治療,療效確切,且副反應少[4]。本實驗用于介入治療BPH,不但能達到使前列腺動脈及前列腺內微循環(huán)二級血管栓塞,防止側支循環(huán)形成的目的,而且具有較強的腐蝕贅疣、直接殺傷增生組織細胞、促使細胞凋亡等作用[3-5],為促使前列腺增生組織的壞死萎縮、加快增生細胞的凋亡發(fā)揮了直接的作用。

術后72h實驗動物的前列腺體積、重量均較術前增大,考慮因介入術后短期內摘除前列腺,使得前列腺充血水腫較壞死萎縮占優(yōu)勢所致,但3組術前與術后體積、重量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

參考文獻

[1]柏樹令,羅實,周曉偉,等.人前列腺的微血管構筑[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1995,24(1);25.

[2]王玲,曲靜,張世欣.前列腺增生的病理分析[J].河北醫(yī)藥,2001,23(2);104.

[3]謝慶祥,裴發(fā)光,孟象榕,等.前列腺增生組織中血管形成的研究[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9,20(4):246.

[4]程劍華,劉偉勝.中藥莪術油肝動脈灌注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研究[J].中醫(yī)雜志,1999,40(1):25.

[5]韓銘鈞,任克,趙促春,等.油性中藥抗癌劑OCC肝動脈栓塞治療肝癌[J].實用腫瘤學雜志,1997,11(4):292.

篇6

關鍵詞:工業(yè)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tǒng);模型;算法;設計

     Research and design of motion control system for industrial robot

                                      Lai Shiwu  Shenzhen Maxvision Technology Co.,Ltd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Abstract: the industrial robo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able quality, adjustable speed, anti fatigue and other advantages, but also can replace the human to complete the task of higher risk coefficient. It is widely used,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but also can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reduce the labor pressure of workers. Motion control system of industrial robot is set electronic, mechanical,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ensor a variety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have function personification of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is also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current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s subject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electric, magnetic, etc., all of which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the product parameters of industrial robots. In particular the design plan of the industrial robot must fully reflect the industrial robot motion control system is how to deal with anti-interference and stabl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s maintained, thus ensuring the efficient movement of the industrial robot control. This is also one of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current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Key words: industrial robot; motion control system; model; algorithm; design

 

工業(yè)機器人以其高效率、多功能、可替代人類從事高危工作、多自由度操作、質量穩(wěn)定等優(yōu)勢,被工業(yè)、醫(yī)療等行業(yè)廣泛采用。就工業(yè)實踐應用而言,運動控制系統(tǒng)是工業(yè)機器人的關鍵組成。如果在設計階段無法獲得建模對象的完整且準確的信息,勢必會影響工業(yè)機器人生產過程中控制算法的選擇,很有可能導致運動控制模型建立的失敗。

 

1工業(yè)機器人的組成與運動控制模型的建立

工業(yè)機器人的組成相當復雜,包括硬件和軟件兩類部件。

硬件共有機械手、控制器、驅動器、末端執(zhí)行器、傳感器五個部分。機械手,又稱操作臂,由連桿、活動關節(jié)與其他部件共同構成的機器人主體部分;控制器,機器人發(fā)出信號、操縱執(zhí)行機構完成指令內容并反饋信息的裝置部分。一般通過MCU、DSP等微控芯片聯(lián)合外圍設備,創(chuàng)新控制算法編程來達到對機械手的精準操作;驅動器,是機器人的主要動能部分。接收控制器傳遞的信號,再根據(jù)信號操作機器人的運動,常見類型有伺服電機、氣缸及液壓缸等;末端執(zhí)行器,是機器人關節(jié)的最后連接部分,屬直接用于操作的功能性部件;傳感器,裝置于機器人內部,接收外部信息,控制機器人行動,也同外界溝通。

軟件包含控制算法程序、人機交互界面、集合的應用子程序以及工業(yè)機器人專用的接口程序。

 

2工業(yè)機器人控制算法的結構類型

就國內現(xiàn)有的工業(yè)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tǒng)而言,擴展性達不到,無法滿足工業(yè)生產對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tǒng)的高通用度的需求。為動態(tài)穩(wěn)定地實現(xiàn)工業(yè)機器人的運動控制,擴大工業(yè)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tǒng)的應用范圍,需要對工業(yè)機器人采用較多的控制算法的結構類型作簡要梳理。

迭代控制算法。有開閉環(huán)迭代控制算法、高階迭代、具有遺忘因子的迭代、濾波型迭代、前饋—反饋迭代和最優(yōu)迭代控制算法。為保證運動控制系統(tǒng)的收斂性,需要在迭代控制算法中找到效益更好的矩陣。這要求技術研發(fā)人員不斷豐富模型知識,具體操作起來工作量過大,計算不便,且容易形成對數(shù)學模型分析的過度依賴。工業(yè)機器人對于運動控制系統(tǒng)的收斂速度與精準度要求嚴格,尤其是在完成軌跡跟蹤等強耦合非線性環(huán)境下的工程作業(yè)。因此,有研究提出了系統(tǒng)的反饋輔助型的帶變增益迭代控制算法,通過具體課題項目中的實驗性研究,數(shù)據(jù)推演,得出了該控制算法的收斂性條件,雖然實驗條件有限、研究不夠成熟,但仍然對工業(yè)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實際應用價值。

復合控制算法。結合了傳統(tǒng)控制算法和現(xiàn)代控制算法,亦稱之為神經(jīng)網(wǎng)絡—PID復合控制技術,通過PC端對收集到的采樣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在神經(jīng)網(wǎng)絡內實現(xiàn)優(yōu)化,以穩(wěn)定性和動態(tài)性雙重檢驗標準來保證工業(yè)機器人對于伺服速度與準確性的訴求。

 

2工業(yè)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方案

在進行工業(yè)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tǒng)具體方案設計時,基本依從以下步驟分模塊進行:

2.1硬件

    以多自由度機器人為工業(yè)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tǒng)硬件的設計載體,采用分級梯式設計理念。初級將PC機納入到控制器的第一順位選擇對象,其擁有的極速運行非常有利于多自由度機器人對于高靈敏度與智能化的運動控制要求?;谇捌跀?shù)據(jù)搜集、整理與分析,精準地做到人機交互、優(yōu)化運動軌跡和分階段匹配任務等工作。第二階段通過伺服控制電機發(fā)出的指令信號,把PC總線與8位單片機無縫對接,實現(xiàn)無障礙數(shù)據(jù)交流通訊,將多自由度機器人的運動裝置進每部伺服電機速度和雙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中去,使指令信號借助伺服電機放大,有效激活工業(yè)機器人各組成部件所對應的編碼器,確保位置信號實時以太網(wǎng)精準地反饋。綜合考慮機器人硬件系統(tǒng)維護運行的條件,選用主頻1.2赫茲。最大內存擴展為32G的嵌入式工控機存儲器,其功能強大而穩(wěn)定性高的中央處理器,足以完全適應工業(yè)機器人硬件控制的要求。

2.2軟件

    工業(yè)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tǒng)的軟件程序設計,包括PC端工控機與伺服器控制軟件兩個組成部分。PC端核心模塊采用穩(wěn)定性較高的芯片組與外部存儲接口處理器,為運動控制系統(tǒng)的有效操作提供了前提條件。工業(yè)機器人進行作業(yè)時,通過模塊間協(xié)議通信來采集工業(yè)機器人的運動信息,根據(jù)運動事情發(fā)送信號指令,實現(xiàn)對工業(yè)機器人活動方向、活動位置、活動質速的實時監(jiān)測。在數(shù)字信息網(wǎng)絡中的通信,基本上由TCP協(xié)議管控工業(yè)機器人各個部分的仿真聯(lián)調信息交換,均采用C語言編寫指令程序,有利于保證控制系統(tǒng)的擴展性與可遷移性。工業(yè)機器人運動控制軟件在設計用戶界面時,充分利用QMainWindow類圖形模塊來構建軟件用戶操作界面的整體框架,最大化實現(xiàn)各個模塊之間的數(shù)據(jù)信息交互。首先通過上下位機通訊模塊的建立與正常運轉,獲取可控制機器人操作桿、活動關節(jié)等各個部分活動的編碼器函數(shù)值,并將運動控制信號命令存儲在控制器卡內。其次利用信息編輯處理模塊對工業(yè)機器人命令控制卡析出的信號指令,進行代碼管理與檢測。根據(jù)工業(yè)機器人操作臂末端停留角度與態(tài)勢,通過機器人運動學正解與逆解的運算來奠定運動控制系統(tǒng)軟件設計部分對工業(yè)機器人的目的性驗證,從而實現(xiàn)工業(yè)機器人多自由度的軌跡運動規(guī)劃。再次,工業(yè)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tǒng)的人機交互設計,主要用途有三:一是顯示作用,用于用戶查看輸入數(shù)據(jù)及顯示數(shù)據(jù)的動態(tài)更新,便于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教學作用,考慮工業(yè)機器人可能遇到的復雜作業(yè)情況,模式設定以后,可借助再現(xiàn)模式復原操作場景動作;三是管理作用,設定機器人主要參數(shù)及界面訪問密碼,針對工業(yè)機器人的操作態(tài)勢、作業(yè)情況、系統(tǒng)控制狀態(tài)顯示重要信息,便于用戶操作。

2.3測試

    為驗證工業(yè)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tǒng)的控制算法是否科學合理實用,對機器人各組成部件的管控、軟硬件系統(tǒng)的操作運行展開測試。多自由度工業(yè)機器人與復合控制算法的結合相對比較理想。在大量的實驗操作過程中,工業(yè)機器人對運動控制系統(tǒng)發(fā)出的傳感數(shù)據(jù)與規(guī)劃指令響應迅速,動作執(zhí)行精確度較高,反應時差基本上處在運動控制系統(tǒng)的預估范圍之內,屬于穩(wěn)定形態(tài)的誤差。這也得益于復合控制算法的優(yōu)勢。再通過基礎運動控制系統(tǒng)進行數(shù)據(jù)輸出,對工業(yè)機器人在實地作業(yè)時遇到的突況進行精準處理。測試順利完成后,根據(jù)預演的運動控制效果,對運動控制系統(tǒng)進行必要調整,將其并入工業(yè)機器人運動控制研究的整體規(guī)劃中,圓滿實現(xiàn)設計效果。

   

【參考文獻】:

[1]丁度坤.工業(yè)機器人智能運動控制方法的分析與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

[2]鐘新華,蔡自興,鄒小兵.移動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tǒng)設計及控制算法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S1):133-136.

【作者簡介】

篇7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含義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直接講解教學內容,而是把教學內容分解到精心設計的一系列“任務”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和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xié)作的學習,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通過任務的完成來實現(xiàn)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從而掌握新知識。

二、“任務驅動”的分類

“任務驅動”大致分為四類:本能驅動、成果驅動、情感驅動、生活驅動。

1.本能驅動

以學生角度出發(fā),抓住他們愛玩、好奇心強的特點,從一些娛樂(如游戲、動畫、智力競賽等)方面入手,這是一種最直接的驅動方式。

2.成果驅動

通過展示優(yōu)秀作品,使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從而吸引學生完成作品。

3.情感驅動

以某種情感感染學生,讓其在心理上對某種事情、問題產生興趣和意愿,主動用不同形式來組織手中的信息資源,用以表達思想。

4.生活驅動

圍繞生活(學習)所需技能進行任務驅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三、教師應該如何設計任務

設計任務要考慮趣味性、擴展性、可操作性;結合信息技術學科內容的知識結構,充分研究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根據(jù)總目標,結合所學內容,分層次、分階段、分課時地設計教學任務。

“任務驅動”教學法關鍵在于“任務”的設計和編排,只有“任務”明確、編排合理,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四、“任務驅動”教學實施的主要步驟及方法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任務

創(chuàng)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帶著真實任務進入學習。在情境的作用下,激發(fā)學生聯(lián)想,喚起已有知識經(jīng)驗,從而快速接受新知識、技能的學習。

分析課程目標、學生基礎與興趣,提出一個能夠應用教學目標才能完成的任務。

2.確定(分析)任務

通過啟發(fā)或幫助,讓學生對任務進行分析,產生一系列子任務,并找出哪些地方需要應用已有技術,哪些需要學習新技術,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從而激發(fā)學習新知的積極性,有助于形成解決問題的正確思維、學習方式。

3.完成任務

通過師生、生生的引導、交流,最后解決問題。在任務的完成階段,教師作為一個幫助者和指導者,多給學生鼓勵,及時地為他們提供幫助,還要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容易出錯的問題,特別是共性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同時在學生完成任務之后也要對此類問題進行強調、講解,并由教師或學生直接示范,進行點撥,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4.交流與歸納(評價)

通過相互評價,提升學生對作品的評價能力,鼓勵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有特色的作品??偨Y完成任務的過程與方法,討論新技能的作用,促使學生反思,把學會的知識與技能內化。

五、設計任務時應注意的問題

1.任務要現(xiàn)實有趣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信息技術課要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因此,我們要以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事物為素材向學生提出任務,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主動積極地完成任務,提高其學習效果。

2.任務要有事可做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當學生明確任務后,就應該在教師的指引下,或通過同學之間討論,或自己探索來完成具體的事情。而提出的問題應該有實質性的內容,而不是讓學生感到無事可做,或者由教師自導自演,這樣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也違背了信息技術教育的初衷。

3.任務要有果可評

評價是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有效途徑,可以為教師設置下一任務提供依據(jù)。

4.任務要具有情境性

設置讓學生在密切系學習、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實際的情境中完成有意義的任務,讓學生感興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六、關于“任務驅動”的思考――任務的界定

篇8

[關鍵詞]人參莖葉提取物; 石菖蒲; 在體單向腸吸收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ginsenosides Rg1, ginsenosides Re and ginsenosides Rd after combined administration of 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extract and 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 in order to confirm whether the combined administration is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and provid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pharmaceutical studies of the formula. Anin vivosingle-pass perfusion method was perform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ginsenosides Rg1, ginsenosides Re, ginsenosides Rd on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at duodenum, jejunum, ileum and col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ginsenosides Rg1, ginsenosides Re, ginsenosides Rd were determined by RP-HPLC.The absorption rate constant (Ka) and the apparent absorption coefficient(Papp) of ginsenosides Rg1, ginsenosides Re, ginsenosides Rd were calculat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ginsenosides Rg1, ginsenosides Re, ginsenosides Rd had a high absorption rate on upper portion of the small intestine. The drug concentration had not significantly impact on the absorption rate, suggesting that ginsenosides Rg1, ginsenosides Re, ginsenosides Rd were absorbed via passive diffusion.Volatile oil of 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 had obvious effect in enhancing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ginsenosides Rg1, ginsenosides Re, ginsenosides Rd, indicating that the combined administration of Ginseng extract and 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is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Key words]extracts of 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in vivosingle-pass perfusion method

doi:10.4268/cjcmm20162124

中t方劑中有使用“藥引子”的歷史,即在君臣配伍時添加使藥作為“藥引”起到“引藥上行”“助藥效”之作用,而芳香類中藥因其辛香走竄之性多作為使藥應用到臨床組方中,如冰片、石菖蒲等。復方金思維來源于臨床經(jīng)驗方,主要以人參莖葉提取物配伍石菖蒲治療老年癡呆癥。人參莖葉具有大補元氣、安神益智[1]之功效,為方中君藥。人參皂苷 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是人參的主要活性成分,現(xiàn)代研究表明其具有改善記憶功能[2]、抗腫瘤抗衰老[3-4]、抗菌抗病毒[5]、促進細胞增殖[6]等作用。其腸道吸收受其自身性質、胃腸道酸性環(huán)境、場內菌群、肝臟首過效應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口服生物利用度很低[7-10]。石菖蒲為方中使藥,具有芳香開竅、引藥上行的作用,揮發(fā)油是其有效成分?,F(xiàn)代研究表明其在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方面具有確切療效[11-12],對腦自由基損傷有保護作用,并提高血腦屏障通透性。人參莖葉提取物配伍石菖蒲后能否改善有效成分的腸吸收情況,是處方設計的重要依據(jù)。

課題組前期對復方金思維的藥效學研究,確定了最佳提取工藝,并根據(jù)臨床給藥的需要制成顆粒劑。對于口服給藥劑型來說,藥物的腸吸收特性能直接反應口服后的吸收效果。因此本文擬根據(jù)處方配比,采用大鼠在體腸吸收模型研究人參莖葉提取物及配伍石菖蒲后有效成分的吸收動力學特征探討人參莖葉提取物中人參皂苷 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的吸收機制及配伍石菖蒲后的腸吸收變化情況,旨在為復方金思維的制劑研制提供生物藥劑學依據(jù)。

1 材料

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譜儀;DDB-300電子蠕動泵(上海之信儀器有限公司);TGL-16G飛鴿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VORTEX-5旋渦混合器(江蘇海門其林貝爾儀器制造有限公司);賽多利斯 BSA 224S型電子分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公司)。

人參皂苷Rg1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10703-201430);人參皂苷Re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10754-201425);人參皂苷Rd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11818-201302);人參莖葉提取物(南京澤朗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石菖蒲揮發(fā)油(處方量石菖蒲經(jīng)水蒸氣蒸餾,至油量不再增加);乙腈(Sigma,色譜純),甲醇(Sigma,色譜純),娃哈哈純凈水,其他試劑為分析純。

SD大鼠,雄性,220~240 g,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許可證編號SCXK(京)2012-0001。

2 方法

2.1 試液配制

2.1.1 Krebs-Ringers營養(yǎng)液的配制 參考文獻[13]配制Krebs-Ringers營養(yǎng)液。

2.1.2 腸循環(huán)液的配制 灌流液A:分別精密稱取人參莖葉提取物125,250,500 mg于250 mL量瓶中,K氏液溶解并稀釋至刻度,作為低、中、高濃度的藥物腸灌流液。

灌流液B:精密稱取人參莖葉提取物250 mg于250 mL量瓶中,另取50 μL石菖蒲揮發(fā)油,用50 μL乙醇溶解后加入量瓶中,K氏液溶解并稀釋至刻度,作為石菖蒲揮發(fā)油配伍中濃度人參莖葉提取物的腸灌流液。

2.1.3 對照品儲備液的配制 精密稱取人參皂苷Rg1 10 mg,人參皂苷Re 15 mg,人參皂苷Rd 10 mg,置25 mL量瓶中,用K氏液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得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對照品儲備液。

2.2 灌流液樣品處理方法

吸取灌流液1 mL,加入甲醇3 mL沉淀蛋白,吸取上清液,氮氣吹干,1 mL甲醇復溶,經(jīng)0.45 μm微孔濾膜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2.3 c灌流液中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的含量測定

2.3.1 色譜條件 CAPCELL PAK C18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流動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脫,0~28 min,20% A,28~58 min,20%~39% A,58~60 min,39% A;檢測波長203 nm;柱溫30 ℃;流速1.5 mL?min-1。對照品溶液及灌流供試品溶液的色譜圖見圖1。

2.3.2 標準曲線的制備 分別精密量取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及人參皂苷Rd對照品儲備液0.5,1,2,4,6,8 mL于10 mL量瓶中,用空白腸灌流液稀釋并定容至刻度,分別得到一系列質量濃度的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及人參皂苷Rd對照品溶液,按2.2項下方法處理,測定峰面積,以峰面積為縱坐標(Y),濃度為橫坐標(X),進行線性回歸。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的回歸方程分別為Y=1.338 2X-2.030 3,r=0.999 9;Y=1.390 3X-2.706 9,r=0.999 9;Y=1.92X-4.720 1,r=0.999 9。表明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分別在20.26~405.20,25.02~500.40,20.26~405.20 mg?L-1與峰面積線性關系良好。

2.3.3 精密度試驗 分別精密稱取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對照品適量,用空白腸灌流液稀釋至不同倍數(shù),得低、中、高(人參皂苷Rg1依次為81.04,162.08,324.16 mg?L-1,人參皂苷Re依次為100.08,200.16,400.32 mg?L-1,人參皂苷Rd依次為81.04,162.08,324.16 mg?L-1)3個質量濃度的對照品溶液,按2.2項下方法處理,每個濃度重復進樣3次,低濃度組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的RSD分別為1.4%,1.2%,0.40%,中濃度組RSD分別為1.5%,2.0%,1.1%,高濃度組RSD分別為0.40%,0.50%,0.80%,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3.4 回收率試驗 取大鼠空白腸液1 mL,分別加入1 mL低、中、高濃度的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對照品溶液,按2.2項下方法處理分析測定,計算回收率,低濃度組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分別為96.61%,97.26%,96.38%,中濃度組分別為98.22%,98.68%,97.91%,高濃度組分別為96.37%,96.48%,96.78%,RSD均小于5.0%,符合藥動學試驗要求。

2.4 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在空白腸灌流液中的穩(wěn)定性研究

用空白腸灌流液配制 1.0 g?L-1的人參莖葉提取物溶液3 份,37 ℃水浴孵育4 h,分別于0,0.5,1,2,3,4 h取樣,按2.2項下方法處理,分析比較不同時間的濃度變化。結果在37 ℃水浴中放置4 h,樣品中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的RSD分別為1.1%,1.3%,1.5%,灌流液樣品基本穩(wěn)定(RSD

2.5 蠕動泵管路的物理吸附情況考察

以灌流液A,37 ℃水浴恒溫,于體外空循環(huán)3 h,在0,0.25,0.5,1,2,3 h取樣測定,考察人參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在蠕動泵管路的吸附情況。結果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的RSD分別為0.50%,0.20%,1.7%,說明管路對樣品中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沒有吸附(RSD

2.6 大鼠在體單向腸灌流試驗

大鼠手術[14]后,以37 ℃預熱的生理鹽水以1 mL?min-1沖凈腸內容物,排凈生理鹽水,用預熱37 ℃的灌流液以0.2 mL?min-1灌流30 min平衡,收集流出液并開始計時,于15,30,45,60,75 min收集灌流液,并精確稱量流出液質量。試驗結束后,參考文獻方法[14]測量腸段長度及內徑。

2.7 吸收動力學參數(shù)的計算

參考文獻[14]采用重量法計算藥物吸收速率常數(shù)Ka和表觀吸收系數(shù)Papp。

2.8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當P

3 結果

用SPSS 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ANOVA檢驗,結果表明在0.5~2.0 g?mL-1,藥物質量濃度對人參莖葉提取物中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在小腸的吸收速率沒有顯著性影響,吸收機制為被動擴散。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在各腸段的吸收速率常數(shù)大?。菏改c≈結腸>空腸≈回腸,表明其在小腸上端吸收較好。配伍石菖蒲揮發(fā)油后,可使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的Ka分別增加7.8,6.3,3.8倍,表明石菖蒲揮發(fā)油對其小腸吸收有明顯的促吸收效果,見表1~4。

4 討論

復方金思維是中醫(yī)臨床經(jīng)驗方,治療老年癡呆癥療效顯著。人參莖葉提取物為方中君藥,石菖蒲為使藥。配伍石菖蒲后能否改善方中主要有效成分人參莖葉皂苷的腸道吸收是本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試驗首先采用大鼠在體單向腸灌流模型對人參莖葉提取物單味組吸收動力學特征進行了初步探究,證實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的腸內吸收機制為被動擴散,提示可將含人參皂苷Rg1,Re,Rd的藥物設計成藥物緩釋系統(tǒng),且在小腸上端吸收較好的成分可以通過靶向給藥技術(如漂浮、黏附滯留技術等)提高制劑的生物利用度。

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是君藥人參莖葉的主要成分,石菖蒲揮發(fā)油是方中使藥石菖蒲的主要成分,文獻報道,中藥揮發(fā)性成分對相伍成分的吸收及生物利用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15],多有促透劑的作用,能促進其他藥物成分的吸收[16]。本試驗利用大鼠在體腸灌流模型考察配伍石菖蒲后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d在小腸不同腸段的吸收情況,試驗結果顯示,石菖蒲對人參皂苷Rg1,Re,Rd的小腸吸收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這符合文獻結果的推斷,也驗證了復方金思維配伍的合理性。究其作用機制,動物實驗證明[17]芳香開竅藥不僅自身具有良好的細胞通透性,還能促進其他藥物在某些器官組織的細胞通透性。另外,胡@等[18]證實了石菖蒲作為使藥可“醒腦開竅”的藥理作用,其作用機制是使內皮細胞間的緊密連接松弛,導致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因而可以提高腦組織中配伍藥物的含量。該研究提示石菖蒲促進人參皂苷在腸道的吸收機制也可能與此類似,石菖蒲可能通過調節(jié)胃腸道多肽激素或緊密連接蛋白,使胃腸壁細胞間緊密連接松弛,通透性增加,從而促進藥物胃腸道運動、透過和吸收。本文只對石菖蒲揮發(fā)油對人參皂苷Rg1,Re,Rd的促腸道吸收作用做了初步探討,其確切的作用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的推進。

同時,本試驗結果表明,石菖蒲揮發(fā)油對于3種皂苷成分促吸收作用的程度不同,具體表現(xiàn)為對于人參皂苷Rg1,Re(人參三醇型)促吸作用較人參皂苷Rd(人參二醇型)稍大,推測可能與其母核結構有關,也與其代謝后產物的種類與性質有關。皂苷類成分在體內并不是完全以原形吸收,必然受到酸堿環(huán)境,胃腸道菌群,肝臟代謝的影響而發(fā)生一系列降解和變化[7-10],而關于石菖蒲揮發(fā)油的促吸收作用在3種皂苷成分中顯示出差異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石恩駿.人參補虛安神 除邪益智[N]. 中國中醫(yī)藥報,2015-08-31(005).

[2]邵碧霞,白潔,孫文虹,等. 人參根和莖葉皂苷對大鼠學習記憶功能的影響[J]. 中草藥,2005(6):895.

[3]張曉文,宋清,徐志偉. 人參莖葉總皂苷對心理應激荷瘤小鼠腫瘤生長及化療效果的影響[J]. 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10(4):348.

[4]劉佳,陳丹娜,曾琛,等. 人參莖葉總皂苷對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腦組織的抗氧化作用[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3):3526.

[5]姜淼,黃欣,沈亮亮,等. 2種中藥單體對念珠菌的體外藥敏研究[J]. 中國真菌學雜志,2011(1):26.

[6]張曉曉. 人參皂苷的化學轉化和對H2O2誘導神經(jīng)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構效關系研究[D].煙臺:煙臺大學,2014.

[7]韓F, 傅韶, 方曉玲. 三七皂苷中人參皂苷Rg1與Rb1口服吸收及其體內藥代動力學的研究和比較[J]. 藥學學報, 2007, 42(8):849.

[8]劉霞. 人參皂苷Rd口服吸收及其體內藥代動力學的研究[D]. 蘭州:蘭州大學, 2011.

[9]陳廣通, 楊敏, 果德安.人參皂苷Re在大鼠體內的代謝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 2009, 34(12):1540.

[10]Vladimir P. Recent advances with liposomes as pharmaceutical carriers.[J]. Nat Rev Drug Discov,2005,4(2):145.

[11]田素民,馬宇昕,孫靈芝,等. 石菖蒲不同藥效部位改善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認知功能[J].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2(1):159.

[12]馬宇昕,李國營,孫靈芝,等. 石菖蒲不同提取部位對β淀粉樣蛋白致學習記憶障礙模型小鼠的影響[J]. 神經(jīng)解剖學雜志,2011(5):521.

[13]劉怡娟,郁長治,唐輝,等. 天山花楸葉黃酮類化合物在大鼠小腸的吸收特性[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5,21(11):16.

[14]翟秉濤,郭東艷,史亞軍,等. 根皮苷大鼠在體吸收特性[J]. 中國中藥雜志,2016,41(13):2527.

[15]李鳳林. 人參莖葉皂苷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貴州農業(yè)科學,2013, 41(2):54.

[16]李揚,王陽,劉科攀. 中藥揮發(fā)油作為透皮吸收促進劑的研究進展[J]. 藥物評價研究,2011,34(6):474.

[17]紀娟,周安,張亞中,等. 芳香開竅類中藥促進藥物體內吸收的研究進展[J].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2):106.

[18]胡園,袁默,劉屏,等. 石菖蒲對血腦屏障超微結構及通透性的影響[J]. 中國中藥雜志,2009,34(3):349.

篇9

實驗動物學作為一門交叉綜合學科,涉及學科眾多,內容量大,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時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有所取舍,側重某些章節(jié),突出重點。否則可能成為大雜燴,達不到既定的教學目標[4]。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作了適當調整,以“動物實驗及技術”為重點,將整個內容分成三個部分:①實驗動物學的基本概念和有關法律法規(guī);②實驗動物標準化和常用實驗動物;③動物實驗及技術。實驗動物學的基本概念和有關法律法規(guī)這部分內容主要向學生介紹實驗動物學的一些基本概念,是學習掌握實驗動物學的基礎。另外,隨著國家對實驗動物科學的日益重視,有關部門頒發(fā)了許多有關實驗動物學的法律法規(guī),對實驗動物學的生產和使用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特別是對廣東省2010年頒布實施的《廣東省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的重點章節(jié)進行解讀,讓學生明白開展動物實驗需要哪些要求、怎樣才能使動物實驗結果得到有關部門的認可等。 實驗動物標準化和常用實驗動物實驗動物標準化包括實驗動物遺傳學質量標準化、實驗動物微生物學質量標準化、實驗動物環(huán)境條件標準化,實驗動物營養(yǎng)條件標準化等內容,內容涉及遺傳學、營養(yǎng)學等方面,專業(yè)性強,在實際教學中可做概括性介紹,讓學生掌握實驗動物的分類、特點和應用,了解實驗動物的環(huán)境和營養(yǎng)要求,同時結合介紹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犬、稱猴、小型豬、貓和魚類等常用實驗動物的生物學特性、遺傳學和微生物學分類及應用。使學生在宏觀上把握開展動物實驗需要什么種類和級別的動物,為今后從事動物實驗時能選擇合適實驗動物奠定基礎?!游飳嶒灱凹夹g動物實驗及技術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點,其內容主要包括動物實驗倫理審查、3R的內容和動物保護主義、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基因工程小鼠、生物醫(yī)學研究中實驗動物的選擇和應用、影響動物實驗的因素和動物實驗操作技術。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實驗動物發(fā)展最新動態(tài)和成果,同時使學生在今后從事動物實驗時,能從實驗目的和需要出發(fā),合理選用相關實驗動物,進行科學的動物實驗設計,順利實施動物實驗方案,正確評價動物實驗結果。這部分應該突出幾個重點:突出動物實驗操作。本科生在上實驗動物學課程之前一般未曾接觸過實驗動物,對動物實驗也并不了解,因此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做好安全防護,由于學生對動物很好奇,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護意識,容易在沒有防護措施的情況下被動物抓傷或者咬傷,因此在實驗前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并做好示范;二是安排足夠的實驗操作課時,實驗操作課遵循“少講多練”原則,給學生預留足夠的操作練習時間,充分利用實驗課時加強學生的實驗操作練習,真正發(fā)揮實驗課的作用;三是正確示范,糾正錯誤操作,由于大部分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動物實驗,因此在做實驗示范時務必要求操作規(guī)范,這對學生以后開展動物實驗影響巨大。同時也要及時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操作方法,比如抓小鼠時提住小鼠尾巴不停旋轉等;四是預備足夠數(shù)量的實驗動物,對于小型實驗動物應保證每人一只進行操作練習,大動物如兔子、犬等應保證2-4個人一只,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進行操作練習,提高實驗技能,減少生命科學實驗研究中人為操作失誤。因此,廣東藥學院安排了18個課時讓學生動手操作,主要內容有常見實驗動物的雌雄鑒別、動物保定、麻醉方法、采血方法、處死方法、給藥方法、簡單的模型制作等,為其他課程的學習和今后開展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礎。詳細介紹基因工程小鼠的研發(fā)及應用??萍及l(fā)展日新月異,實驗動物學科也不例外,其主要體現(xiàn)是基因工程小鼠的研發(fā)及應用,這也是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通過介紹基因工程小鼠的研發(fā)、應用和發(fā)展動態(tài),使學生了解這些最新技術,獲得大量的信息,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礎,同時使他們對實驗動物學有一個新的認識,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這要求任課教師在這方面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可以與其他院系合作,邀請其他院系的這方面專家學者來講授這部分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手段[5]。實驗動物學教學方法跟其他學科相類似,一般可分為多媒體演示、實際參觀和實驗操作法。多媒體演示法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方法,通過多媒體課件、視頻等聲像資料,把要講的內容形象化,視、聽并用,既有助于學生認識、理解、記憶,又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介紹常用實驗動物的品種品系時,可將常用實驗動物的特征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通過直接的視覺效果加深學生的印象,如幻燈展示無毛的裸鼠時,學生印象特別深,很快就記住了其主要特征,同時也可以應用視頻等影像資料把內容直觀化,防止內容枯燥。 實際參觀法根據(jù)教學進展情況,尤其是實驗動物環(huán)境條件標準化這一部分,組織學生參觀學校動物中心屏障環(huán)境設施和普通級動物實驗室,邊參觀邊講解屏障系統(tǒng)的人流、物流、動物流、溫濕度控制調節(jié)系統(tǒng)、通風凈化系統(tǒng)、錄像監(jiān)控系統(tǒng)、消毒隔離系統(tǒng)等,把抽象的說教轉為直觀的感受和體驗,避免課堂講解既抽象又枯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6]。實驗操作法首先要認真編制實驗計劃,做好準備。實驗教學時,教師用大約15分鐘左右的時間講授本次實驗的目的、要求、操作基本步驟及注意事項,然后由教師規(guī)范示教,學生輪流動手,全部實驗操作要求學生人人參與、獨立完成,學生實驗操作期間教師對實驗室內各實驗小組進行巡視指導,及時指出不規(guī)范的操作并給予糾正。實驗結束后,要進行總結,報告結果。實驗動物學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除以上課堂教學方法之外,還可以采取網(wǎng)絡和課后交談的形式。廣東藥學院在實驗動物中心網(wǎng)站上傳了大量實驗動物學相關知識,學生可以通過瀏覽中心網(wǎng)站了解到感興趣的內容,同時也可以通過課后交談,了解學生的需求,解答學生的疑惑。

教學質量評價考核

篇10

“黃金大米實驗”引起了軒然大波。“安全性未經(jīng)確認的東西怎么能拿孩子做實驗”、“為什么要到中國來做”等質疑不絕于耳。從目前報道的信息來看,這個實驗的確存在著諸多違規(guī)之處,有必要進行充分的調查與追究。不過,這與黃金大米以及黃金大米臨床實驗本身的安全性完全是兩回事。

黃金大米是否安全

開發(fā)黃金大米是為解決維生素A缺乏提供一種方案。維生素A是一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一般存在于動物食品中。但是在許多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這些食物的獲得得不到保障的現(xiàn)象很普遍。在某些地區(qū),缺乏維生素A的兒童甚至多達10%。根據(jù)前幾年的調查,中國也不乏這樣的地區(qū)。

為此,科學家們通過轉基因技術,試圖在大米中產生胡蘿卜素。經(jīng)過很多年、很多人的艱苦努力,這種設想得到了實現(xiàn)。這就是黃金大米。每天吃一碗“黃金米飯”,就可以獲得人體所需的大部分維生素A。

以前的轉基因農作物一般是解決抗蟲、抗病、抗除草劑等問題,可以使農業(yè)生產更加方便高效、減少農藥使用。但是,這些好處很難被消費者直接體驗到。而黃金大米是加強了營養(yǎng),主要是為消費者帶來利益。在新一代的轉基因農作物中,越來越多的這種類型,比如產生SDA或者很高比例油酸的大豆。

解決維生素A缺乏還有其他的途徑,比如在加工食品中強化提供膠囊補充劑,或者均衡食譜。跟它們相比,黃金大米是否有優(yōu)勢,需要實際推廣的檢驗。但是,它畢竟提供了一種很方便易行的方案,因此具有足夠的價值。

黃金大米成為熱點,自然是因為它的“轉基因”身份。在綠色和平等環(huán)保組織多年的影響之下,多數(shù)人對轉基因充滿恐懼,最流行的一句話是“安全性沒有得到確認”,另一句話是“萬一危害在幾代之后才體現(xiàn)出來”。

我們需要知道,任何一種食物,“絕對安全”都是無法“確認”的。那些我們吃了幾千年認為“安全”的傳統(tǒng)食物,僅僅是沒有發(fā)現(xiàn)重大的、急性的危害。慢性的、輕微的毒害,即使存在人們也不知道,只有在現(xiàn)代科學的檢測與統(tǒng)計流程之下才能被發(fā)現(xiàn)。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硼砂,在歷史上,世界各地都曾經(jīng)長時間把它用于食品中。而經(jīng)過現(xiàn)代方法的檢測,才發(fā)現(xiàn)它很容易用到“過量”而危害健康的地步。人體實驗不可能讓人們按照同樣的方式長期生活,因此必然存在各種“混雜因素”。也就是說,即使實驗對象出現(xiàn)了某種癥狀,要“確認”是哪種因素導致的也相當困難。

一百年前,科學家們就認識到了通過“人吃”來檢驗食物或者食物成分的安全性既不人道也不靠譜,所以逐漸建立了通過動物來檢驗毒害的實驗程序。雖然動物跟人有物種的差別,但是動物實驗可以讓動物長期在相同的條件下生活,還可以給它們遠高于正常的劑量,從而使得微小的危害被“放大”而容易檢測到。

但是,像黃金大米這類“營養(yǎng)加強型”的食物,上述動物實驗很難進行。首先,它是主食,無法通過加大劑量來“放大”危害。其次,它加強了營養(yǎng),要在作為對照的食物中彌補加強的營養(yǎng)成分,就必然要通過其他的方式引入這種營養(yǎng)成分,而這本身又增加了實驗的變量。

所以,對于營養(yǎng)加強型的轉基因食物,用動物實驗來檢驗安全性并不是一個好的方案。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與美國FDA的機構,也都不要求對這類食物進行動物實驗來檢測安全。當然,“不要求”并不意味著不會做,這樣的檢測依然能夠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轉基因產品用動物或者人來進行安全性實驗。

轉基因食物的“風險評估”

轉基因是一種技術,就像紅燒是一種烹飪手法。我們應該討論的是一盤具體的紅燒肉是否好吃,而難以評價“紅燒”是不是好吃。類似地,我們應該討論的是一個具體的轉基因品種是否安全,而難以籠統(tǒng)地去判定“轉基因”這種育種技術是不是安全。換句話說,通過轉基因技術,可以做出安全的產品,也可以做出不安全的產品。

因此,對于轉基因作物,需要進行“個案審核”來評定一個個具體產品的安全性。前面說了,吃幾代人和動物毒性試驗都不靠譜。對于轉基因產品,尤其是黃金水稻這種營養(yǎng)加強型的品種,國際通用的是“風險評估”流程。

所謂“風險評估”,并不是去檢驗這種產品是否“安全”,而是把它跟相應的傳統(tǒng)產品相比,評估二者之間的差異,以及這種差異是否增加食用的風險。如果不增加,就認為這種新產品的安全性跟相應的傳統(tǒng)產品“實質等同”,從而判定它是“安全”的——它真正的含義是:安全性跟相應的傳統(tǒng)產品沒有差別,或者甚至更高。

就黃金大米而言,研發(fā)的科學家們很清楚轉入的基因來自何處,它們的供體是其他糧食作物或者會進入食物的微生物。這跟水稻與野生稻之間雜交獲得的基因重組并沒有本質不同。“風險評估”還包括了這些基因轉入水稻之后的代謝途徑、代謝產物以及是否使得水稻出現(xiàn)了“非預期”的變化。結果是沒有“非預期”的變化出現(xiàn),其“預期變化”的代謝產物,比如蘿卜素、蛋白質等,都不具有毒性或者過敏性。

這種評估工作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來進行,實際的過程非常復雜繁瑣。黃金大米的風險評估認為它是安全的。不過,黃金水稻是否可以被種植食用,還要經(jīng)過各國管理部門的審批。這種審批,安全性就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許多其他因素,比如經(jīng)濟、政治、環(huán)境、民意等,也會影響到審批的流程和結果。在目前,黃金大米已經(jīng)在菲律賓進行大田種植,以收集更多數(shù)據(jù)完成最后的商業(yè)化種植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