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訓練的注意事項范文

時間:2023-12-07 18:03: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體能訓練的注意事項,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足球運動員 力量素質 速度素質 耐力素質 柔韌素質 靈敏素質

體能訓練是足球項目運動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訓練課中加入體能訓練的目的在于盡最大可能地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即提高運動員力量、速度、耐力、柔韌與靈敏等方面的能力。

足球運動是一項節(jié)奏快、對抗性強和爭奪激烈的比賽項目。所以,其本身特點要求運動員必須具備全面的良好身體素質,以保證在比賽中自始至終發(fā)揮較好的技術、戰(zhàn)術水平。

高質量、系統(tǒng)的體能訓練,對足球運動員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能全面提高競技能力水平,增強肌體各器官和系統(tǒng)的機能。人體是一個復雜的動態(tài)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在運作時,需要人體各器官和系統(tǒng)共同參與和相互協(xié)調配合。通過系統(tǒng)的身體訓練,可以有效提高運動員的健康水平,增強肌體各器官和系統(tǒng)的機能。二是能為提高技、戰(zhàn)術水平奠定基礎。身體素質水平與足球技、戰(zhàn)術水平是協(xié)調一致的,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做鋪墊,就無法有效完成技術動作,從而實現整個戰(zhàn)術構想。加強體能訓練,全面提高運動員的綜合身體素質,為提高其技、戰(zhàn)術水平奠定了基礎。三是能預防運動傷病,延長運動壽命。加強綜合體能訓練,不僅可以全面提高運動員健康水平和增強人體各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而且對減少運動損傷、預防運動傷病、延長運動壽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是能培養(yǎng)運動員良好的意志品質。系統(tǒng)的、長期的身體訓練過程,就是肌體在訓練中不斷承受超越原有機能能力運動負荷的過程。因此,它是培養(yǎng)運動員優(yōu)異運動品質的過程。

一、力量素質

足球運動員的力量素質發(fā)展水平是身體訓練程度的重要指標。據統(tǒng)計,一名職業(yè)運動員勁射所踢出的球,每秒可達30~35米,力量可達140~150千克,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素質,就不可能達到技術動作所需的質量要求。提高足球運動員的力量素質,應根據足球運動員在比賽中作出的啟動、沖刺、轉身、急停、沖撞及各種有球的技術動作來合理安排身體訓練部位。在全面發(fā)展素質力量的基礎上,重點發(fā)展胸部、腿部和腰腹部的力量,主要有三角肌、肱三頭肌、胸肌、前鋸肌、臀大肌、腰背肌、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等肌肉群。

1.基本方法:

(1)動力性等張收縮訓練:人體相應環(huán)節(jié)運動,肌肉張力不變,改變長度產生收縮力克服阻力的訓練為動力性等張收縮訓練??煞譃橄蛐目酥菩约半x心退讓性兩類工作形式。

①動力性向心克制性工作:肌肉在做動力性向心克制性工作時,肌肉長度逐漸縮短,所產生的張力隨著關節(jié)角度的變化而改變。因此,練習時根據專項運動的需要,掌握好發(fā)揮最大肌力的關節(jié)角度,可達到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

②動力性離心退讓性工作:據實驗表明,肌肉在做離心收縮時所產生的張力比肌肉做向心收縮時所產生的張力大40%。與向心力量訓練相比,退讓訓練能夠克服更大地阻力,更加有效地發(fā)展“制動力量”,這是因為離心收縮能夠動員更多的運動單位來參與工作。做離心收縮練習時,動作要慢,所需時間應比向心收縮的時間長一倍左右。

(2)靜力性等張收縮訓練:身體在固定地姿態(tài)時,肢體環(huán)節(jié)固定,肌肉的長度不變。改變張力克服阻力的練習方法,被稱之為靜力性等張收縮訓練。運動員在完成靜力練習時常常憋氣,此時憋氣有利于運動員表現出最大力量。在練習前應先做數次深呼吸,并且應該注意控制憋氣時間,以免發(fā)生憋氣時間過長致使胸膜腔內壓過于升高,肺部的血液循環(huán)不暢,從而導致腦貧血,產生休克的現象。

一節(jié)體能訓練課中,靜力練習時間不宜過長,冬季訓練中以20~30分鐘為宜,夏季每次訓練不超于10分鐘即可。此外,靜力練習應與動力練習結合起來,可按照1:5的比例安排練習。

(3)等動收縮訓練:練習時,肢體動作速度應保持不變,肌肉始終發(fā)揮較大張力完成練習,等動練習集等長和等張練習之所長于一身,有利于最大力量的增長。

2.力量訓練的主要手段

(1)負重抗阻練習:例如運用杠鈴、啞鈴等訓練器械,可用于肌體某一部位肌肉力量的訓練,是訓練最常用的手段。

(2)克服彈性阻力的練習:例如使用拉橡皮帶、拉力器等器具,依靠彈性物體變形而產生的阻力發(fā)展力量素質。

(3)克服自身重力的練習:例如倒立推起、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等。

(4)利用力量訓練器械練習:例如健身房中的大飛鳥機等力量訓練器械,可以使身體處在各種不同的姿勢進行練習,可以直接發(fā)展受訓者所需要的肌肉力量,使訓練更加有針對性。

3.發(fā)展力量素質應該注意的事項

(1)受訓肌肉在做力量練習時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但是每組練習次數不宜過多,避免過度疲勞,事倍功半。

(2)注意安全。力量練習前應做好準備活動,如慢跑等;特別應使進行訓練的各部分肌肉充分做好伸拉活動,避免訓練中的拉傷和撕裂。

(3)力量素質增長得快,一段時間停止訓練后消退得也快。要保持和發(fā)展力量素質的效果,注意訓練間隔時間的合理安排,以每周訓練2~3次為宜。

二、速度素質

速度素質是足球運動員的基本素質之一,隨著現代足球競賽速度逐漸加快,對運動員快速位移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有關比賽資料統(tǒng)計表明:在當今的足球賽中,5~30米的短距離沖刺跑約占全場總跑次數的80%以上,速度素質對足球運動員至關重要。

1.提高位移速度的常用方法與手段

(1)利用最大強度進行重復跑練習,發(fā)展起動速度和位移速度,距離在50~60米之間,為保證每次練習達到最大強度和高質量,要嚴格控制好間歇時間。一般進行10秒的全速疾跑,中間間歇30秒,組間歇為5~6分鐘。

(2)高頻率的專門性練習,如全速原地高抬腿、沖刺高抬腿跑、小步跑、后蹬跑等。

(3)利用特定的場地或者器材,提高快速奔跑能力。例如斜坡跑、上(下)坡跑、繞桿跑及騎固定自行車(動感單車)等。

2.發(fā)展速度素質應該注意的事項

(1)發(fā)展最高位移速度每次練習時間不能過長,應以使每次練習均以高能磷酸原代謝為主要供能途徑,一般每組練習時間應保持在20秒以內。

(2)多采用85%~95%的負荷強度進行練習,練習的重復次數不宜過多,以免訓練強度下降。

(3)速度素質訓練應在運動員興奮性高、情緒飽滿和運動欲望強的情況下進行,一般應安排在訓練課的前半部分。

三、耐力素質

耐力素質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肌肉工作的能力,其又分為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兩大類。有氧耐力是一種長時間且強度較小的活動方式,而無氧耐力則是相反,它是一種強度大時間相對較短的活動方式。

1.有氧耐力的訓練

有氧耐力素質主要是通過較長距離的跑和長時間的練習來提高心血管系統(tǒng)的機能及肌體能量儲備能力,因此有氧耐力訓練的本質就是提高運動員的心肌收縮力。同時,心肌收縮力也是有氧耐力訓練中首要的可塑因素,常有的方式如3000米、5000米、10000米等不同距離的定時跑或者越野跑,12分鐘跑等。研究表明,有氧耐力的訓練強度應達到最大負荷強度的70%,攝氧量應達到最大攝氧量的75%,這樣才能使訓練真正符合實際比賽的需要。

2.無氧耐力訓練

運動員的無氧耐力水平取決于無氧代謝能力,即無氧糖酵解能力、肌體組織抗乳酸能力、ATP和CP的儲備和支撐運動器官的功能。足球比賽中運動員5~15米的快跑沖刺約占整場比賽的80%~90%,比賽中快跑沖刺和慢跑與走的時間比率約為1:7~14,故而運動員需要具備良好的非乳酸無氧能力。

發(fā)展非乳酸無氧能力,采用高強度小間歇的練習原則較為流行,間歇訓練法是主要訓練方法。一般采用多組數的短距離沖刺跑(如15米~30米~45米跑),并且控制間歇時間的大強度訓練,以提高ATP及CP的快速分解和合成能力。如例有重復多次的20~60米沖刺跑、100~400米高強度的反復跑、進行5×25米折返跑等。

3.耐力素質訓練中的注意事項

(1)耐力素質訓練在基本訓練階段,每周安排2~3次左右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耐力訓練是較為艱苦和枯燥,訓練中應注意培養(yǎng)運動員的意志品質,采用多種多樣的訓練方法和手段,以提高運動員的興趣。

(3)耐力訓練的負荷應遵循循序漸進和區(qū)別對待的原則,訓練中也應嚴格掌握好有氧和無氧耐力的臨界值,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4)進行中等以上負荷耐力訓練時,會出現耗氧量大于供氧量的現象,這時如果運動員用嘴進行呼吸就會出現橫膈膜升降的淺呼吸,而用鼻呼吸則可避免這一現象。因此,耐力訓練時應加強運動員用鼻深呼吸的能力。

四、柔韌素質

柔韌素質是人體各關節(jié)活動的幅度及肌肉和韌帶的伸展能力。足球運動員的柔韌素質,突出表現在足球運動所特殊需要的腰、髖、膝、踝等關節(jié)的活動幅度以及下肢肌肉和韌帶的伸展能力上(守門員職能更加凸顯上肢能力),它對于足球運動員掌握和提高技術動作有著重要的作用。

1.柔韌素質訓練

(1)靜力神拉法:通過緩慢的動作將肌肉、韌帶等軟組織拉長,拉到一定程度后靜止不動,其幅度和力量以本人承受能力為限,停留時間為8~10秒,反復練習6~10次。如體前屈、前弓步和側弓步壓腿、縱劈腿和橫劈腿等。

(2)動力伸拉法:做速度較快、反復多次、有節(jié)奏的同一種動作拉伸練習。練習一般控制在15~25次之間,每個練習做6~8組。如前踢腿、后踢腿、側踢腿和腿環(huán)繞等。

2.柔韌素質訓練的注意事項

(1)柔韌素質練習一般應安排在訓練課的準備部分后面或者基本部分開始,身體出現疲勞或者練習部位有傷時不宜進行柔韌訓練。

(2)柔韌訓練開始前必須做好熱身訓練,練習時動作幅度由小到大,節(jié)奏由慢到快。

(3)與其他身體素質相比,柔韌素質容易發(fā)展,見效也快,但是消退得也快。因此,要經常鞏固已經取得的訓練成果。

五、靈敏素質

1.靈敏素質的訓練

足球運動員的靈敏素質是運動員的運動技能和其他各種素質在運動過程中的綜合表現。如比賽中的各種虛晃、假動作、突然加速變向的跟進防守或擺脫防守等等,它是運動員在比賽中遇到突然變化的情況下,隨機應變地采取快速、協(xié)調行動的能力。

2.練習方法示例

(1)各種跑的練習:如急停轉身跑、快速倒退跑、快速跑動中看教練員手勢改變方向跑、快速讓障礙物跑等。

(2)兩人沖撞躲閃:兩人一組,在慢跑中試圖沖撞對手,對手應盡可能地躲閃,避免被撞到。

(3)多種動作通過障礙物:如在一場地設置欄架、地墊等,要求隊員做跳、翻滾、爬、跑等多種動作并盡可能快地完成練習。

3.靈敏素質訓練的注意事項

(1)身體運動疲勞的狀態(tài)下不宜進行靈敏素質訓練。其練習一般安排在課的基本部分的開始階段,且練習重復次數不宜過多。

(2)靈敏素質練習方法應富有趣味性和競爭性,練習時注意動作的多樣化,盡可能結合比賽中各種動作的靈敏特點來設計,在練習環(huán)境中力求體現比賽中需要運用靈敏素質的背景和條件。

(3)靈敏素質是多種素質的綜合表現,訓練時也可以和其他素質訓練相結合,但是練習的要求應著重在提高靈敏素質上。

六、結語

體能訓練是足球運動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力求運用各種有效的訓練手段和方法,改造運動員的身體形態(tài),提高有機體的技能水平,增進健康和發(fā)展運動素質。合理的安排綜合體能訓練可以全面地發(fā)展運動員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與靈敏等運動素質,提高運動員各個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并使運動員身體各個部位得到均衡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志林,等.現代足球.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6.

[2]黃啟能,等.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系列教材:足球.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11.

[3]徐本力,等.運動訓練學.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6.

篇2

[關鍵詞]普通高校 乒乓球 體能訓練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1-0242-01

乒乓球雖然是一種以技能為主的運動,但是良好的體能是訓練、提高技能的基礎,更是比賽制勝的關鍵。目前,在高校里大部分體育教師不太重視體能的訓練,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學生技能的提高和體能的關系不大,或者在體能訓練時安排的運動量太小,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主要是因為他們不能認識到學生技能的提高和體能有莫大的關系。

一、體能訓練的目的、意義

體能訓練是指在運動訓練中運用各種有效方法和手段,增強練習者的身體健康、發(fā)展運動素質、提高身體各器官機體機能的訓練。體能訓練是技術和戰(zhàn)術訓練的基礎,健康的身體與高度發(fā)展的運動素質,可保證運動員更好地掌握先進復雜的技戰(zhàn)術能力,承擔大負荷訓練和緊張激烈的比賽。

體能訓練是乒乓球運動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許多高超的技術,必須依靠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技能做基礎和保障。乒乓球選項課體能訓練的目的在于,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全面和專項身體素質,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增強肌肉力量,提高動作速度以及改善動作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以保證技、戰(zhàn)術的充分發(fā)揮。

乒乓球技能的提高,除了要發(fā)展技能的身體素質,還必須發(fā)展專項的身體素質。專項身體素質的提高對促進乒乓球技能和比賽成績的提高有直接的推動作用。

二、體能訓練的內容

(一)力量素質

力量素質是指人的機體或機體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縮和舒張)時克服內外阻力的能力。外部阻力是指物體的重量、支撐反作用力、摩擦力以及空氣或水的阻力等。

發(fā)展下肢力量的素質練習:負重深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練習)、連續(xù)蛙跳(要求輕喝彈)、靜蹲、抗阻伸膝、單腳調、負重跑等。發(fā)展上肢力量的素質練習:進行各種徒手的揮拍動作練習,俯臥撐練習,持輕啞鈴進行會拍動作的練習,用執(zhí)拍手進行抗阻練習,進行扣殺、擊遠的練習。

(二)靈敏素質

靈敏素質是指人體在各種突然變化的條件下,能夠迅速、準確、協(xié)調、靈活地完成動作的能力,是人各種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在運動中的綜合表現。大腦皮層神經活動過程的靈活性及分析綜合能力,是靈敏素質的重要生理基礎,因此,可通過訓練改善和提高各感受器官功能,以增強靈敏素質。

發(fā)展靈敏素質可采用固定轉換的練習,如各種穿梭跑、8字跑和折返跑等;變速和變向練習,在跑、跳過程中快速、協(xié)調、準確地完成各種動作,如變向、變速、急停、急起、轉體等;在跑、跳中做迅速改變方向的各種跑、躲閃、突然起動以及各種快速急停和迅速轉身等練習;變速和變向練習,在跑、跳過程中快速、協(xié)調、準確地完成各種動作,如變向、變速、急停、急起、轉體等。

(三)速度素質

速度素質是指人體進行快速運動的能力或在最短時間而完成某種運動的能力。速度素質作為重要的身體素質之一,它能夠衡量身體的訓練水平、競技能力的高低。由于現在乒乓球技能的提高和器材的改進,乒乓球的速度越來越快,所以對學習者的速度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有人曾近說過一句話:沒有打不到的球,只有跑不到的腳步。充分說明了速度在乒乓球比賽中作用。

發(fā)展速度素質可以采用的方法:1.不同距離的直線沖跑練習;2.往返沖跑練習;3.接力跑練習;4.多球練習;5.快速跳繩練習;6.快速揮臂練習等。

(四)專項耐力素質

耐力素質是指人體在長時間進行工作或運動中克服疲勞的能力。也是反映人體健康水平或體質強弱的一個重要標志。一場乒乓球比賽有時會打一個多小時,運動員在這段時間內幾乎是連續(xù)不停地快速移動,如果沒有很好的耐力素質做保證,想取得比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

耐力素質練習方法:1.分鐘立臥撐;2.重復爬坡跑;3.連續(xù)半蹲跑;4.連續(xù)跑臺階;5.逆風跑或負重耐力跑;6.原地間歇車輪跑;7.連續(xù)換腿跳平臺;8.后蹬跑;9.長距離多級跳;10.半蹲連續(xù)跳等。

三、體能訓練的注意事項

首先,要經常變換體能訓練的內容和方法,才能增加練習者的積極性,提高其興奮度,還應科學合理搭配訓練的內容。在以上肢力量練習為主的同時,適當安排一些下肢或腰腹力量等方面的練習,使身體的某一部分活動時,另一部分可以得到休息。

其次,在體能訓練時,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慢慢增加運動強度以及練習的次數??砂雌凇貜汀恿俊凇倩貜汀偌恿康姆椒ǎ驖u進加大運動量;同時還要注意將大、中、小運動量有機結合在一起。

再次,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必須做安全措施,避免運動損傷和傷害的發(fā)生。練前要做好充分的熱身活動。練后要做恢復和放松活動,并且注意加強營養(yǎng)和醫(yī)務監(jiān)督。

總之,在乒乓球的訓練中技能是核心,體能是基礎,智能是靈魂。但是,當技能和智能已經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制約其發(fā)展的應該就是體能了。因此教練一定要重視體能的訓練,以更好地為比賽服務。

【參考文獻】

[1]劉德宇.關于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建設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11):17-19.

篇3

關鍵詞:體育院校;高等學校;體能訓練;通用教材;版本;比較;訓練學

中圖分類號:G80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076(2016)02-0097-06

眾所周知,現代競技運動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不斷發(fā)掘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潛力,以不斷提高整體競技水平。而作為競技能力五大主導因素(體能、技能、戰(zhàn)術能力、運動智能、心理能力)的體能發(fā)展水平,對運動成績的提高有著主要的決定作用。因此,“探索和研究發(fā)展運動員體能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尋求體能訓練的最佳理論模式與途徑,使體能訓練系統(tǒng)化、最優(yōu)化和科學化,是現代運動訓練孜孜以求的要目標”[1]。張蓓認為,沒有體能,技能則成為無源之水;沒有體能,技術能力也無依附[2]??梢钥闯?,隨著競技運動的發(fā)展,體能訓練從傳統(tǒng)向著現展的過程中,[JP2]如果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必須在傳統(tǒng)體能訓練的范疇和功能上進行拓展和延伸,結合多學科和科學的訓練方法這兩個平臺。[JP]

近20多年來,通過學習和借鑒歐美競技體育發(fā)達國家的成果和經驗,從中國實踐出發(fā),借助《運動訓練學》學科研究的分流、引申、拓展和創(chuàng)新,在吳謙、許玉茹、周子璋、楊興權、唐思宗、楊世勇、唐照明、吳東明、王健、張英波、孫文新、王衛(wèi)星、李少丹、胡揚、陳小平、李春雷、葉燎昆等為代表的學者們的努力下,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點。但我們還應看到我國的體能訓練研究還不盡完善,還沒有上升到學科層面,還有很多理論、論點和方法是在重復引用和借鑒國外及主觀經驗的基礎上得出的。突出問題是,我國的《體能訓練》教材與體能訓練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還有差距,有待我們不斷研究、補充和完善。從理論上講,體能訓練涉及到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雖然現在國內學術界對體能訓練尚無統(tǒng)一的說法,并且國內外對體能概念的詮釋也不盡相同,但這些都不影響我們對體能訓練的探索和實踐[2]。所以,體能訓練理論研究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對《體能訓練》的整體結構體系(特別是體能訓練的概念、理論層次、主要分類及主要結構)有一個深刻的理解,才能全面把握我國體能訓練理論體系研究的重點與方向。

1 《體能訓練》通用教材不同版本的整體結構內容歷史溯源

1.1 《體能訓練》通用教材不同版本各章節(jié)橫向比較

在比較前,我們有必要了解1992年唐思宗等著的《身體訓練學》,雖然該書不作為教材使用,但該書以身體訓練“學”命名;在此前,北京體育大學與其他體育學院(上海、西安、沈陽、天津、廣州)合作編寫了一部內部教材《身體訓練法講義》。1999年吳謙編寫了體育院校函授通用版《身體素質訓練法》教材,該教材的使用對象為函授運動訓練專業(yè)的學生、在職的教練員等,突出身體素質訓練“法”(方法)。2001年楊世勇等編著的《體能訓練學》認為,“本書是國內外系統(tǒng)論述體能訓練學的第一本著作……”[3]

從表1可以看出,《身體訓練學》《體能訓練學》和《身體素質訓練法》這三本教材,在內容和章節(jié)順序上沒有大的變化,主要圍繞五大素質(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進行;不同的是《身體訓練學》偏重訓練,《身體素質訓練法》偏重教學,《體能訓練學》偏重綜合。因此,唐思宗《身體訓練學》用兩章篇幅介紹了“各項群運動員身體訓練”和“運動素質的轉移”;楊世勇編著的《體能訓練學》,也用了兩章篇幅介紹了這兩章內容。限于當時對體能訓練的認知,我國理論界和訓練界對體能的認識經過了“身體素質――運動素質――體能”三個階段,這反映了對事物認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識背后的階段性,是客觀的、不可逾越的,也是后續(xù)研究的基礎。

龍斌等研究表明,2000版《運動訓練學》教材將“身體訓練”定義為“體能訓練”并且提出了身體形體的訓練[4]。張蓓認為,從形式上說,體能訓練有效地避免了《運動訓練學》將運動訓練劃分為五大素質帶來的諸多問題,直觀地表述了體能訓練的主要特征,客觀地反映了運動競賽實際中的體能表現形式。由此看來,身體訓練是體能訓練的一部分,體能訓練是對傳統(tǒng)意義上身體訓練的補充與發(fā)展,體能訓練是更高意義上的身體訓練[2]。因此,2005年高教版《體能訓練》出版,正式以“體能”作為核心關鍵詞貫穿全書。

從表2 可以看出:1)《體能訓練》三種不同版本教材的編排目的、目標和適用對象不同:2005年高教版《體能訓練》教材是“全國許多高校設立了社會體育專業(yè),以培養(yǎng)社會急需的社會體育專業(yè)人才?!覀兙帉懥诉@本教材”[7]。2012年體育院校通用版《體能訓練》教材“是面向全國體育院校和有關師范院校體育教育、運動訓練、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人體科學等專業(yè)學生學習用的通用教材”[1]。2013年高教版《體能訓練》教材“本教材將根據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專業(yè)本科生的培養(yǎng)目標及課程設置的特點,以競技運動體能訓練、兒童青少年體能訓練的實踐為切入點,突出教材的可讀性和實用性,……使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體能訓練的原理、方法、現狀和發(fā)展趨勢?!盵8]

2)在第一章體能訓練的生理學基礎和緒論板塊中,2012年通用版和2013年高教版教材的相同點:都論述了體能訓練的概念、內容、價值、原則、要求及趨勢。三種不同版本教材的不同點:2005年高教版教材主要偏重生物學科基礎(生理學)的闡述。

3)在第二章板塊中,三種不同版本教材不具有相同點:三種不同版本教材的不同點:2005年高教版教材主要偏重生物學科基礎(生物化學)的闡述;2012年通用版偏重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及其訓練的闡述;而2013年高教版偏重兒童青少年體能訓練的理論基礎闡述。

4)在第三章~第七章板塊中,2012年通用版和2013年高教版教材的相同點:兩個版本都是按五大素質(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順序進行編排,前者強調“訓練”因素,后者強調“理論與方法”。而2005年高教版《體能訓練》教材的第三章~第六章分別以“健康體能訓練”“競技體能訓練”“體重管理及運動處方”“體能訓練測量評價與恢復”編排,特別是第三章突然提出“健康體能訓練”的概念,在邏輯上與第五章“體重管理及運動處方”和第六章“體能訓練測量評價與恢復”不具有遞進關系,偏重健身類的范疇;但是,第四章“競技體能訓練”的七節(jié)內容,在五大素質(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的論述上,第四節(jié)以“肌肉力量訓練”代替“力量素質訓練”,而“速度素質訓練”沒有作為一節(jié)單獨論述,原因不詳。因此,2005年高教版《體能訓練》教材內容的編排邏輯顯得比較獨特。

5)在第八章~第九章板塊中,2012年通用版和2013年高教版教材的相同點:兩者都有各項群體能訓練,2012年通用版是“各項群運動員體能訓練”,偏重兒童青少年運動員;2013年高教版教材是“各項群兒童青少年體能訓練”,對象明確,兩者都按照項群的兩大類八個亞類進行論述;2012年通用版和2013年高教版教材的不同點:2012年通用版在第九章增加了“運動素質的轉移”,而2013年高教版教材在第八章增加了“核心力量訓練的理論與方法”。

從表1和表3可以看出:1)在我國,2000版《運動訓練學》教材將“身體訓練”定義為“體能訓練”并且提出了身體形體的訓練。而當時,還沒有全國體育院校通用版的《體能訓練》教材,只有1999年體育院校函授通用版《身體素質訓練法》教材,從“身體訓練體能訓練”,時間節(jié)點是從1999年到2000年之間。2001年,楊世勇等認為,20世紀九十年代末……直到現在,完整、系統(tǒng)地論述有關體能訓練理論與方法的學科――體能訓練學,還沒有形成一個比較系統(tǒng)完善的體系[3]。因此,為了尊重歷史,我們以1999年作為我國《體能訓練》教材的標志時間。

從1999年到2013年的14年間,以體育院校函授通用版《體能訓練》教材為標志、體育院校通用版和高教版《體能訓練》教材修訂了三次,總章節(jié)數總體是增加的。以1999年體育院校函授通用版教材為基數標準,2005年版教材總章數沒有增加,總節(jié)數減少3節(jié),減少幅度為12%;2012年版教材總章數增加3章,增加幅度為33.33%,總節(jié)數增加7節(jié),增加幅度為21.88%;2013年版教材總章數增加3章,增加幅度為33.33%,總節(jié)數增加9節(jié),增加幅度為26.47%??梢娢覈捏w能訓練研究正在不斷地深入和拓展,這也是我國體能訓練領域的專家學者長期、科學、系統(tǒng)的研究的結果。

2)從1999年到2013年的14年間,國際體壇經過了2000悉尼、2004雅典、2008北京、2012倫敦四次奧運會。在這個階段,國外體能訓練發(fā)展處于“革新階段”,其標志性的依據有以下三個:第一,20世紀九十年代末,美國來華講學的專家把“核心力量”一詞傳入到中國游泳界[2]。第二,美國對對體能訓練的概念和內涵重新認識,使得全球競技領域掀起了“體能”熱,對其定義為 “strength and condition training”,更強調力量訓練,也就是把力量素質的訓練從六大素質中單獨提出來,更強調爆發(fā)力訓練和快速力量訓練[2]。第三,美國在體能訓練中居領先地位,出版了代表性著作《體能訓練指南》[4]。

3)從1999年到2013年的14年間,國內體壇經過了(2001廣州、2005南京、2009濟南、2013沈陽)四次全運會。我國體能訓練研究處于“高起點、多角度、系統(tǒng)化與運動實踐結合發(fā)展階段”,其理論依據有四個:第一,1999年在北京建立了“國家教練員學院”,對全國一線初、中、高級教練員進行崗位培訓,講授內容按專題進行,經過6年的培訓總結,2015年編寫了《現代教練員科學訓練理論與實踐》教材,其中對“體能訓練理論與手段”[9]進行了詳細梳理,在我國競技體育一線教練員隊伍進行灌輸與統(tǒng)一思想,效果反映好。

第二,國家體育總局舉辦了2007年國家隊教練員體能訓練專項培訓班,其中國內培訓3天,美國培訓20天,美國體能協(xié)會安排美國體能訓練領域的9位專家進行專題講授和4位體能教練進行實踐操作??疾炝薉ekalb國際體育訓練中心、美國體能訓練中心等地[2]。這次培訓班,直接促進了我國有關項目教練員的執(zhí)教理念、訓練理論和體能訓練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第三,2008年前,在北京體育大學建立了“國家體育總局體能訓練與機能恢復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由體能訓練、身體機能恢復和底氧訓練三個實驗室群組成?!搶嶒炇也粩鄤?chuàng)新,引進多種先進的體能訓練方法與理念,創(chuàng)建有效的恢復手段,調動社會資源,全方位、大投入地開展奧運備戰(zhàn)和科技攻關工作,取得矚目成績[10]。這種思路,為我國體能訓練的理論研究提供了實驗支持,也值得其他運動訓練理論研究的借鑒。

第四,北京體育大學王衛(wèi)星教授著《高水平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新方法》,對(2004年雅典、2008年北京 、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10個運動項目備戰(zhàn)工作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使相關項目體能訓練理論進一步完善,運動實踐經驗得到進一步升華[11] 。

從上可以看出,我國體能訓練起步晚,但是,在借鑒國外(特別是美國)經驗的基礎上,國家體育總局高度重視,理論與實踐雙管齊下,起點高,目標準,進步快。在這14年間,我國運動員經歷了四次奧運會和全運會的實戰(zhàn),一方面,我國運動員取得優(yōu)異的運動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體能訓練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實踐的需要也為理論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二者的結合對體能訓練教材內容也會提出具體的要求。由此可以預測,體能訓練教材內容、章節(jié)及順序也會按實踐和理論的需要而刪減或淘汰。

2 《體能訓練》通用教材不同版本異同點的內涵與外延的辨析

任何一門新興學科的誕生都有其區(qū)分于其他學科的本質屬性和其包含的研究內容,即該門學科的學科內涵與外延[4],也即一門學科發(fā)展的快慢與好壞,首先在于準確把握其內涵與外延?!扼w能訓練》作為從《運動訓練學》學科分流出來的一門課程,其內涵與外延也隨著競技體育的發(fā)展和運動訓練理論的發(fā)展而不斷拓展或濃縮。

就《體能訓練》三種不同版本教材的相同點來看,是從傳統(tǒng)訓練理論(主要受馬特維耶夫周期訓練理論的影響)來研究體能。我們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體能訓練》教材三個版本主體內容結構都是借鑒1992年《身體訓練學》和1999年《身體素質訓練法》教材,按五大素質(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順序進行編排,原因有二:一是蘇聯訓練思想對我國的影響;二是按照運動的類屬劃分,在教練員頭腦中已經扎根形成了共識。換句話說,五大素質的發(fā)展與調控是體能訓練中最主要的、共性的、普遍的問題。不同點在于《體能訓練》教材三個版本只對體能訓練的內容屬性做出了規(guī)定,但對于《體能訓練》這門課程的屬性認識較模糊,還沒有上升到“法”和“學”(即“學科”)的高度。目前,我國專家學者出版有《身體素質訓練法》《身體訓練學》《現代體能訓練方法》等專著或教材,還沒有《體能訓練法》或《體能訓練學》命名的專著或教材,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由此可見,《體能訓練》三種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其內涵上總體相同,但存在一定的差異,對于體能訓練的內涵的認識也將隨著體能訓練理論的發(fā)展不斷深入。

《體能訓練》三種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其外延上,即從該門學科(不成熟)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全部對象上看,基本都包括了對體能訓練的概念、基礎、價值、原則、要求、趨勢的認識,以及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及其訓練、健康體能訓練、競技體能訓練、體重管理及運動處方、體能訓練測量評價與恢復、五大素質訓練、各項群運動員體能訓練、各項群兒童青少年體能訓練、運動素質的轉移、核心力量訓練的理論與方法等方面內容。

另外,從《體能訓練》三種版本教材所包含內容的微觀細節(jié)比較發(fā)現,難能可貴的表現是:1)2012體育院校通用版在第九章增加了“運動素質的轉移”,這是本教材的點睛之筆,也反映了體能訓練內容的本質。正如王舸認為,體能最主要的內容應該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和協(xié)調幾部分,而且體能也不是這幾項素質的一個簡單相加,而是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各項素質既是相互促進,也是相互制約的[2]。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各項素質的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就包含了各運動素質的轉移。

2)2013高教版教材在第八章增加了“核心力量訓練的理論與方法”,反映了我國體能訓練研究與國際的接軌。核心力量一詞是伴隨著核心穩(wěn)定性概念的提出而出現的。Kibler首次將核心穩(wěn)定性引入競技體育領域?!S著核心穩(wěn)定性概念在競技體育領域的應用和實踐,核心力量的概念便應運而生[1]。盡管如此,“核心力量”進入教材比歐洲晚了10年之久。

由此看出,我國體能訓練理論的研究內容正朝著兼容并蓄與實踐操作兩個方向發(fā)展。兼容并蓄表現在與國際先進體能訓練理念、理論的吸收與消化,實踐操作表現在對一線優(yōu)秀運動員的實驗驗證支持與理論糾正。

3 《體能訓練》通用教材不同版本內容體系的訓練學思考

3.1 《體能訓練》的內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3.1.1 對《體能訓練》學科重要術語的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與不規(guī)范

體能,這是一個競技體育中廣被提及的名詞,也是制約我國競技體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國內外在體能問題上的認識差異主要體現在概念、作用、分類、原理的科學化探索和指標體系等多個方面。[2]

由于體能,特別是現代體能,我國受前蘇聯傳統(tǒng)訓練思想的影響深重。面對美國八十年代對體能的重新認識,我們在這個問題上,首要的任務是對其概念的準確界定,抓住牛鼻子,結合我國的特點和運動員實際情況進行。這個問題解決好后的益處有三:一是促進學科發(fā)展,引領理論界對體能研究的規(guī)范、系統(tǒng)、持續(xù)發(fā)展;二是直接促進我國三級訓練體制中“初級――中級――高級”各項目教練員的體能訓練思想統(tǒng)一,縮短與以美國為代表的歐洲競技體育強國的差距;三是形成中國特色的“體能訓練”研究成果,參與以美國為代表的歐洲競技體育強國的學術交流砝碼。

3.1.2 對《體能訓練》學科內容體系的統(tǒng)一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從表4可以看出,《體能訓練》三種不同版本的教材內容存在很大的相同性或相似性,主要包含了體能訓練的概念、內容、分類、價值、原則、要求及其趨勢;體能訓練的恢復與注意事項;五大素質訓練的理論與方法;體能主導類(速度力量、耐力)項群運動員體能訓練;技能主導類(表現性、對抗性)項群運動員體能訓練。除了以上內容的相同性或相似性外,《體能訓練》三種不同版本教材內容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或顧此失彼。也即不同版本還缺乏統(tǒng)一性,例如:2012年體育院校通用教材中,居然沒有把“核心力量訓練的理論與方法”作為單獨章節(jié)進行論述,導致傳統(tǒng)體能訓練與現代體能訓練的脫節(jié);有“運動素質的轉移”章節(jié),卻沒有“運動素質發(fā)展的敏感期”作為其的前期墊鋪,在體系上顯得不夠嚴謹。

由此看來,不同版本在學科內容體系上的統(tǒng)一性需要進一步加強,但目前這三種不同版本教材作者的編寫思路對以后《體能訓練》學科內容體系完善提供了借鑒經驗。

3.1.3 對《體能訓練》學科的科學性的認識有待加強

科學,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的客觀規(guī)律的分科的知識體系[12]。所謂體能訓練的科學性是建立在項目的規(guī)律和特點上的,能夠反映競技運動項目的客觀規(guī)律,也必須是符合競技運動項目特點和要求的,離不開競技運動項目本身,是運動項目所需要的。任何一門學科都需要完備的理論體系作為支撐才能稱之為學科,體能訓練則由于涵蓋了眾多的基礎訓練學科,并系統(tǒng)的加以整合和完善而具有了學科特性。[2]

從《體能訓練》三種不同版本教材看,由于對《體能訓練》這門學科的本質屬性及其研究對象認識不明確或欠準確,導致教材中的一些內容的觀點、論據缺乏科學性。例如有些章節(jié)引用的是七十年代的數據,用七十年代的數據來論證說明現在的體能訓練情況,值得反思。在《體能訓練》三種不同版本教材中,還有一[JP2]些對體能訓練的認識和把握上值得推敲和改進的地方,這些本質上都是科學性不強的表現。體能訓練是一門應用學科,應用的前提是科學,這一點必須引起注意。

3.1.4 對《體能訓練》學科的實效性的認識有待加強

體能訓練是手段,應具有鮮明的專項特點,是為技戰(zhàn)術服務的,具有基礎性作用。這充分說明了體能訓練的實效性。從《體能訓練》三種不同版本教材看,在五大素質的論證和論述中,雖然有一定的的數據,但是,數據欠缺層次性,針對性不強,沒有針對不同(項目、級別、訓練時期、性別)的運動員的個體情況,導致其實效性不強。這也是體育院校和高等師范學校所編的大量教材存在的一個共性問題。用一本實效性不強的教材去培養(yǎng)和培訓我國的體育院校和高等師范學校以及體育系統(tǒng)的學生及各級教練員,其效果是不高的。

3.2 建立《體能訓練》內容體系的對策

3.2.1 高度重視《體能訓練》學科術語的規(guī)范與國際接軌

競技運動中體能訓練,現在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我國競技體育界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還比較模糊,特別是一線的教練員。什么是體能呢?目前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權威定義。既然是世界性的難題,我們必須團隊作戰(zhàn),在編寫通用教材之時,一定要打破舊有模式,在人員配置上要考慮體育院校、師范院校、國家隊、省市專業(yè)隊的專家、學者和教練員的比例,使教材的編寫符合國情,反映實際,服務實踐。在此基礎上,對現有體能訓練教材中的概念、術語進行精準梳理,重視體能訓練相關概念、術語的區(qū)分、界定與規(guī)范。從學科的嚴謹性出發(fā),每一個版本對術語概念的解釋應具有統(tǒng)一性,克服其重要術語的模糊性、片面性和不規(guī)范性,最后做到與國際范圍的溝通與接軌。

3.2.2 高度重視體能訓練理論體系的充實與完善

目前體能訓練還未建立起完整和規(guī)范的學科內容體系,如何界定體能訓練學科的理論框架與層次就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研究發(fā)現,目前理論界在以下內容體系已經達成共識:體能訓練的概念、內容、分類、價值、原則、要求及其趨勢;體能訓練的恢復與注意事項;五大素質訓練的理論與方法;體能主導類(速度力量項群、耐力項群)運動員體能訓練;技能主導類(表現性項群、對抗性項群)運動員體能訓練。除此之外,還有國外先進的體能訓練理論、未達成的共識的內容、章節(jié)能否補充到其內容框架?這個問題不解決,體能訓練內容就不能上升到其理論體系,相應就會制約其自身的完善與發(fā)展。因此,必須加強理論研究,發(fā)揮體能訓練界同仁的力量,從多學科、多角度去研究體能,完善體能體系。

3.2.3 以“科學性”和“實效性”來檢驗體能訓練的理論與實踐的兩翼發(fā)展

“科學性”和“實用性”是當前運動訓練學理論發(fā)展的兩大趨勢[13]。體能訓練作為運動訓練學理論的

一部分內容與分支,作為競技能力五大組成部分之一,它是隨競技體育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在理論上它要求 “科學性”,在實踐上它要求“實用性”。因此,《體能訓練》作為一門體育應用學科,也應該以“科學性”和“實用性”為發(fā)展的兩翼,用科學性來保證體能訓練理論的規(guī)范與準確,用實用性(實效性)來檢驗體能訓練成功與否的標準。體能訓練是否合理和科學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實效性是檢驗體能訓練的唯一標準。無論是體能訓練理論的創(chuàng)新,還是體能訓練方法的創(chuàng)造,都應遵循這一基本規(guī)律,這樣才能被納入體能訓練體系,才能被運動實踐所接受[2]。這也是我們在體能訓練理論和實踐研究中堅持和把握的一條根本原則。

4 結語

教材是學科的基本組成部分,一方面,一門學科的建立和發(fā)展,必須有相應的教材與之匹配;另一方面,教材的成熟與完善,也促進學科的進一步規(guī)范和提升。作為競技體育中競技能力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能,是20世紀九十年代后競技體育領域研究的熱點和難點,是我國體能訓練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也是《體能訓練》教材的機遇和挑戰(zhàn),更是我國體能訓練領域專家、學者和教練員的機遇和挑戰(zhàn)。

[HJ1.6mm] 參考文獻:

[1]楊世勇.體能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1-2.

[2]國家體育總局干部培訓中心.高水平競技運動體能訓練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

[3]楊世勇,唐照華,李遵,唐照明.體能訓練學[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5.

[4]龍斌,張金華.體育院校《運動訓練學》通用教材不同版本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43(10):61-62.

[5]唐思宗. 身體訓練學[M].成都:成都科技出版社,1992.

[6]體育院校成人教育協(xié)作組《身體素質訓練法》教材編寫組.身體素質訓練法[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7]吳東明,王健.體能訓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8]楊世勇,主編.體能訓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

[9]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現代教練員科學訓練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5:4.

[10]胡揚.體能訓練新理念新方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1-2.

[11]王衛(wèi)星.高水平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新方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3:1-2,72.

篇4

回顧過去的一個學期,我能根據學校工作安排認真做好各項工作,但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現就一學期來的體育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線上教學工作。

1.協(xié)調班主任,組織學生在疫情期間認真學做大課間活動,包括健美操、廣播操、體能訓練等,讓學生體驗到居家學習時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 

2.因地制宜,開展適合室內的體育活動。利用釘釘、微信群等將體育運動項目和要求以及注意事項分期上傳到網上,帶領學生除了做好課間體育活動外,經常性的參加一分鐘跳繩、一分鐘仰臥起坐、健美操練習、武術操練習等各類體育活動。 

3.及時總結線上教學的不足,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內容。針對疫情對教學工作的影響,每兩周開展一次教研活動,緊緊圍繞疫情期間體育線上教學困惑,體育微視頻錄制,怎樣布置體育作業(yè)等問題進行探討,并制定體育學科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方案。

二、兩操工作。

帶領學生重點學習廣播操《七彩陽光》。一是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養(yǎng)學生重視做操、自覺做操、堅持做操、認真做操的良好習慣。二是正確運用示范。示范是體育教學的主要教學方法,通過示范能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我的示范要做到了清楚、準確。三是講解少而精。結合四年級學生理解能力,我在廣播操教學時的講解,主要是結合示范,用語盡量生活化,讓學生易于理解。四是及時糾正錯誤動作,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手把手”地教,力求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動作概念。學生們經過一個假期,對廣播操有些陌生。在此后的全校廣播操練習中,我重點抓了學生在動作規(guī)格上的一些經常出現的錯誤,保證了學生以健康的身體進行學習、生活。  

三、課余訓練工作。   

帶領學生復習健美操動作要領,做到訓練有計劃、階段有測驗、測驗有記錄、科學系統(tǒng)的進行訓練。同時適度開展體能訓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耐力和心肺能力。

我的工作態(tài)度是:作為體育教師,對體育課和業(yè)余訓練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增強學生體質做出應有的貢獻,這樣才無愧于我們的事業(yè)和責任。體育訓練工作既是腦力勞動,又是體力勞動,工作時間長,體力消耗大,沒有頑強的吃苦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是不行的。我要不斷充實自己,要善于積累經驗,總結成敗得失,勇于思考敢于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   

四、今后教學的努力方向。   

1.備課方面。對學生了解不夠全面,對于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等認識不足,在有些時候未能及時的采取相應的措施。   

篇5

【關鍵詞】籃球運動;專項力量;訓練因素

Research on Basketball Strength Training

LI Jian-xin

(Henan Ball Games Administration Center,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concept, physiological found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asketball strength training and th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strength training.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strength training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raining of other physical qualities such as speed, resilience, sharpness, endurance and jump ability.

【Keywords】 basketball, strength training, training factors

籃球運動發(fā)展至今天,已成為一項復雜、綜合性的運動項目。它是由運動員的技術、戰(zhàn)術、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智力相結合的運動項目?;@球技術由疾跑、跳躍、投籃、運球、傳球等專項技術組成〔1〕。體能的好壞,對技術水平的發(fā)揮有著極大地影響,特別是力量的好壞,對運動員技術水平的發(fā)揮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激烈的對抗性是現代籃球運動發(fā)展的突出特點之一。比賽過程中大多數技術動作都是在快節(jié)奏和爆發(fā)力的情況下完成的。在高速和爆發(fā)力的情況下完成比賽就要求運動員必須具備良好的體能,而作為體能各項素質中最重要的力量素質的作用及對其他素質的影響,更是至關重要的。

力量素質對籃球運動員的重要影響及作用,近年來已得到了運動員和教練員的認可和共識,同時教練員和科研人員也對籃球專項力量素質進行了大量的研究〔2〕。同歐美高水平籃球運動員相比,我國籃球運動員在力量對抗上的差距是明顯的,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和手段進行系統(tǒng)的訓練,以提高我國籃球運動員的專項力量素質水平,已成為籃球運動訓練界的重要研究課題。

1籃球專項力量素質的理論基礎和主要特征

1.1力量素質的概念

力量素質指的是人體肌肉工作時,依靠肌肉緊張或收縮對抗阻力的能力。人體的運動幾乎都與對抗阻力有關。較大的肌肉力量已成為獲得優(yōu)異運動成績的重要基礎。

力量素質可分為絕對力量、相對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3〕。力量素質是體能各項素質的基礎,與其他各項素質有著緊密的聯系,也是掌握運動技能的基礎。因此力量素質是一項基本素質。

1.2力量素質的生理學基礎

1.2.1力量的大小與肌肉的形態(tài)及工作原理

力量的大小取決于肌肉的生理橫斷面積、肌纖維類型、肌肉的初長度以及關節(jié)運動角度。生理橫斷面積越大,力量越大。快肌纖維比慢肌纖維能產生更大的力量。力量的大小取決于肌肉的體積。同時肌肉的發(fā)展?jié)摿τ秩Q于個人的肌肉初長度。關節(jié)運動角度直接影響專項最大力量的發(fā)揮。

1.2.2力量的大小和神經系統(tǒng)對肌肉活動調節(jié)能力有關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發(fā)放神經沖動的強度和頻率、肌肉工作協(xié)調能力以及肌肉內感受器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影響都會影響肌肉量的發(fā)揮。

1.3籃球專項力量素質分析

籃球專項力量是指在全面發(fā)展運動員的力量素質的基礎上,著重提高與專項技術特點相關的力量素質的訓練?;@球運動員的專項力量素質主要包括:最大力量,指肌肉在進行最大隨意收縮的情況下,肌體能夠發(fā)揮的最大值;快速力量,指肌肉盡快和盡可能大地發(fā)揮力量的能力;力量耐力,指在長時間力量訓練的情況下,肌體對抗疲勞的能力。這三種力量既有區(qū)別,又互相聯系?;@球運動員最需要的是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但這兩種力量的發(fā)展是建立在良好的最大力量素質的基礎之上的。專項力量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進運動員技術、戰(zhàn)術及其他身體素質水平的提高,增強運動員的對抗能力。

1.3.1最大力量

最大力量指的是運動員以最大的意志力收縮肌肉對抗阻力時所發(fā)揮的最高力值。影響最大力量的主要因素有:

(1)肌肉白肌的纖維數量。

(2)肌肉生理橫斷面積的大小。

(3)肌纖維的初長度。

(4)神經肌肉的功能和肌肉的協(xié)調能力。

1.3.2快速力量(爆發(fā)力)

快速力量指的是在最短的時間里內發(fā)揮力量的能力。由于速度力量是速度素質和力量素質有機結合的一種特殊力量素質,具有速度和力量的綜合特征,所以影響快速力量的因素主要有:(1)速度素質的發(fā)展。(2)力量素質的發(fā)展。

提高籃球運動員的爆發(fā)力是籃球專項力量訓練的主要內容。跳深練習被普遍認為是發(fā)展爆發(fā)力的最好方法。研究表明,跳深時負荷強度一般為體重的20%。跳深練習主要發(fā)展被動緩沖的離心收縮快速轉換成向心收縮的爆發(fā)力。在訓練中應力求短的轉換時間??焖倭α渴且环N力量和速度相結合的特殊力量素質。發(fā)展快速力量既需要提高肌肉的收縮速度,又需要提高最大力量。運動員在完成動作時所用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則表現的快速力量就越大。

1.3.3力量耐力

力量耐力是指有機體肌肉持續(xù)進行工作的能力,主要是有氧供能能力,其不僅靠肌肉的力量的發(fā)展,而且要依靠血液循環(huán)、呼吸系統(tǒng)機能的改善和有氧代謝能力的提高,以滿足長時間工作的肌肉所需氧氣和能源的供給。最大力量與力量耐力有關,不同的運動員在完成統(tǒng)一負重時的重復次數取決于其最大力量的大小。最大力量大的運動員在練習中重復的次數多,表現出力量耐力好。所以力量耐力水平的提高也依賴于最大力量的發(fā)展。

2籃球專項力量訓練方法的選擇與應用

在激烈的籃球比賽中,突然啟動、擺脫搶位、快速變向、連續(xù)跳躍、投籃和搶籃板等技術的應用,都要求運動員要有力量?;@球運動員所需要的力量主要是爆發(fā)性的快速力量。這就既要求肌肉有快速的收縮和伸張能力,還要求神經系統(tǒng)在興奮時高度集中,興奮抑制過程轉變迅速。在進行力量訓練時,不能采用只求重量而忽視速度的訓練方法。應當在有一定速度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力量,這樣才能提高神經系統(tǒng)對肌肉的調節(jié)作用??刹捎玫木唧w訓練方法有:

(1)腿部力量與彈跳力訓練

杠鈴半蹲或全蹲;杠鈴半蹲跳;杠鈴箭步換腿跳;負重單腿深蹲起;單足跳或多級蛙跳;跳深。

(2)腰腹力量訓練

仰臥舉退;仰臥兩頭起;俯臥挺身;杠鈴負重轉體;懸垂收腹舉腿。

(3)上肢力量訓練

杠鈴或啞鈴彎舉;杠鈴或啞鈴臂屈伸;杠鈴或啞鈴肩上推舉;啞鈴側平舉。

(4)手指、手腕、小臂肌群力量練習

擊掌俯臥撐;握力器;握捏鉛球等;雙手握啞鈴或杠鈴桿直臂快速屈手腕練習。

3籃球專項力量訓練中應注意的問題

(1)專項力量訓練的方法、手段應與專向動作特點緊密結合,側重于動力性練習;要與速度、彈跳、靈敏等素質和籃球技術的練習結合練習,使力量成為活力。

(2)在力量訓練中,要注意集中與分散安排相結合,避免局部負擔過重,注意大小肌群平衡發(fā)展,同時要考慮運動員特點、性別、年齡和訓練程度,做到有針對性地合理安排。

(3)力量訓練時要注意安全,防止運動員受傷。在負重練習前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訓練時集中精力,要掌握正確的動作方法、要領,循序漸進,加強保護。力量訓練不宜在疲勞狀態(tài)下進行。

(4)專項力量訓練要堅持經常性和注意訓練間歇。力量增長快,停訓后消退也快。每周安排1~2次力量訓練,可以保持力量素質;每周3~4次力量訓練,可以顯著增長力量素質??梢杂谩俺摵捎柧殹鲍@得超量恢復,達到迅速發(fā)展力量的目的。

(5)力量訓練中要注意訓練內容的安排順序,速度力量練習應安排在力量耐力練習之前進行;在綜合課中,力量練習應安排在最后進行。

(6)力量練習后,要特別注意使肌肉放松。肌肉在力量訓練后會產生酸脹感,肌肉酸脹是肌纖維增粗現象的反應,也是力量增長的必然。但應采取積極措施消除肌肉的酸脹感,以利于減少能量消耗,并更好地保持肌肉的彈性。訓練時要按身體不同部位的肌肉交替穿行,同時注意安排放松練習。訓練后要采取按摩、淋浴等必要的恢復手段,培養(yǎng)運動員自我放松的習慣。

參考文獻

〔1〕全國體育學院教材編寫委員會.籃球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篇6

1.熱身運動很重要 訓練前如果身體沒活動開,就立即投入劇烈運動,很容易出現傷病。所以,運動前一定要充分熱身,感覺身體微微出汗、嘴唇微微發(fā)干時為宜。

腿部熱身主要是拉伸大腿、小腿處肌肉。拉伸大腿前側肌肉,可單腿站立,另一條腿折疊后擺,手抓腳踝,用力使腳跟接近臀部,大腿緩慢后擺,盡量使身體成弓形;拉伸大腿后側肌肉,抬腿放在齊腰高的臺子上,腰要直,身要正,身體前傾緩慢下壓;拉伸小腿后側肌肉,腳尖抬起,使腳底與地面的夾角盡量接近90度,身體前傾,持續(xù)十幾秒鐘,反復3~5次;拉伸小腿前側肌肉,雙腳與肩同寬,右腳向后撤30厘米,前腿彎曲,后腿保持正直,重心下壓,直到小腿前側肌肉有酸痛感覺。當然,也要注意訓練后的放松,以增加肌肉的彈性,緩解肌肉疲勞。

2.跑步姿勢要正確 大部分新兵入伍前,很少參加劇烈的體能訓練,對于正確的跑步姿勢更是知之甚少。如果跑步動作要領不正確,很容易造成骨膜疼痛。

3000米長跑時,上體正直,微向前傾,腳尖正直沖前,腳掌外側著地,著地要有過渡緩沖,腳趾要有刨扒動作,小臂前后擺動,呼吸3步一呼,3步一吸;100米跑時,大腿向上抬,小腿迅速折疊,大腿積極向后下方下壓,前腳掌著地,踝關節(jié)放松,兩臂放松迅速前后擺動。

篇7

關鍵詞:體育;高考;訴求;方法

體育高考生術科訓練關系到學生的高考成績,因此教師必須要認真學習強化新課程標準,轉變觀念,用現代教育教學的新理念來指導體育工作,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改革體育訓練的模式,爭取讓學生有更為理想的成績。

一、高中生術科訓練訴求

1.獲得了解

術科訓練要求嚴格,但是每個學生身體素質、原有訓練強度均存在不同,如果訓練教師只是以同一個標準要求學生會使得高中生產生抵觸心理。從這方面來講高中生的術科訓練訴求要求能夠獲得了解。這種了解包括這樣幾個方面:(1)獲得身體狀態(tài)的了解,訓練教師了解了學生的身體狀態(tài)就會對學生的逐步訓練做出合理的挑戰(zhàn),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訓練任務完成是可行的。(2)獲得心理狀態(tài)的了解。對于繁重的學習任務,訓練教師要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避免在學生學習壓力巨大的情況下要求學生完成高難度的訓練任務。

2.安排時間

面臨高考的學生學習壓力較大,學習的內容也更多,這種情況下完成體育術科訓練任務就必須要合理調整二者的關系。高中生多數需要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做出詳細的訓練安排,這也避免了學生為抽時間訓練而感到煩惱,同時也解決了學習空擋的休閑問題。

3.科學訓練

不論你是初學者,還是運動員,都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和訓練水平,科學地安排訓練,逐步調整和加大運動量。雖然術科訓練時間短,要求完成的任務重,但是也必須要實現科學訓練的目的,因為如果訓練不科學造成的訓練傷會傷害較大,反之如果開展科學訓練就可以讓學生喜歡體能訓練,使每名同學都針對自己的弱項訓練。

4.模式訴求

現行階段,高考仍然是高中體育教學的指揮棒,因此學生對于高考模式的訴求也是不容忽視的,一線教師必須綜合參照學生的實際學情,分析其心理訴求,然后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模式訴求“身體素質”術科測試模式下的術科測試制度處于非均衡狀態(tài),高校體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單位對制度變革存在普遍訴求,體育教育專業(yè)制度變遷的預期總收益大于制度變遷的預期總成本,存在較大的獲利空間;“身體素質”術科模式下術科測試內容的科學性較差,難以考查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和體育特長,不利于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人才的選拔與培養(yǎng),也不利于高校體育專業(yè)教育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

二、優(yōu)化術科訓練的方法

1.全面解決學生訴求

優(yōu)化術科成績訓練的方法必須要全面解決目前高中生的主要訴求內容,具體來講如下:(1)全面了解學生。術科訓練教師要了解學生可以通過如下兩個方法:一是要讓學生填寫問卷,通過基礎信息和問卷內容了解學生的運動經歷和身體狀態(tài);二是要與班主任和其他任課教師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態(tài)。(2)正確處理好文化課與訓練課的關系。訓練時間安排要科學合理,根據訓練、學習、高考的實際需要及特點,必須確保文化學習為主,堅持課余訓練為輔的原則。每天訓練安排,早練5:50~6:30左右,下午4:20~5:40左右,每天約用兩個小時。這樣安排處理,從體力、精力安排比較科學合理。同時這種訓練要制定長期訓練的計劃,使得年度計劃和具體計劃相結合。例如,從高二開始至高三體育高考的考試,共有18個月的訓練時間,把這18個月自然分成四個階段,中間間隔兩個月(春節(jié)和暑假)。第一階段,開展活力和球類訓練;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開展強度和耐力訓練;第四階段開展應對考核的專項訓練。(3)開展科學訓練??茖W的訓練開展要保證兩方面:一是訓練講科學,保證體育考生的營養(yǎng),通過網絡溝通讓學生家長更重視學生的飲食;二是要預防體育生運動損傷,專門開設運動損傷防止教學。

2.優(yōu)化專門練習

體育術科教學的內容較多,包括100米跑,立定跳遠,原地雙手后拋實心球(男子6公斤,女子5公斤),800米跑等。針對這些訓練內容必須要設立定期的專門訓練,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成績也更為理想。例如,100米跑的專門訓練要做到:半高抬腿小步跑,練習中強化擺動腿屈髖前擺和快速伸髖下壓大腿,加快腳著地的速度;下壓式高抬腿跑:主要強調伸髖的動作與速度,練習中強化擺動腿上擺結束后快速伸髖,加快大腿下擺速度。優(yōu)化專門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專門研究各類訓練方法,讓學生增強體能,同時在專項訓練前要鼓勵學生查閱相關的運動注意事項,保證訓練能夠保護身體的同時實現能力的提升。

3.發(fā)展心肺功能

發(fā)揮心肺功能能夠保證學生的測試成績,同時對學生體能訓練也至關重要。心肺功能的訓練的優(yōu)化對策包括:(1)階段訓練。階段訓練能夠起到逐步增強強度的目的,保護心肺功能的同時完成目標訓練。例如,800米跑的訓練,可以依據考生個體800米最好成績的一半和400米最好成績,取算術平均值,再加上3~5秒,來確定800米節(jié)奏跑訓練時跑400米的合理時間。(2)分項目訓練。對于體育訓練來講,可以分為不同身體部位的訓練。例如,100米跑最快速度的擺臂練習,持續(xù)時間5~10~20秒;最高頻率的各種形式高抬腿跑,持續(xù)時間5~10秒;最快頻率的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距離30~40米。(3)音樂訓練方法。準備4~6首你自己喜歡的音樂。選擇一首節(jié)奏不是特別強烈的音樂,時長5~7分鐘,利用踏步、短步幅以及中步幅跨步進行熱身,目標心率是最大心率的60%~70%。訓練目標是讓身體預熱,為下一步高強度訓練做好準備。(4)運動后的調整。運動后的調整有利于調整心肺功能,保證訓練能夠更為科學。如,運動前要做準備活動5~10分鐘,運動后不能馬上就停下來,要做慢跑或散步或其他整理運動,慢慢放松。

4.強化心理訓練

在高考體育項目考核的過程中,許多學生因為緊張而不能表現出良好的運動狀態(tài),進而影響了成績。面對這些問題必須要強化考生的心理訓練,保證學生能夠轉變降低心理障礙,增強自信心,形成心理穩(wěn)定感,取得更為理想的考核成績。第一,要通過階梯式訓練增強自信心。訓練過程中要保證訓練內容從易到難,逐步提升難度的同時,讓學生在心理層面認識到“我行”,進而形成自信心。第二,自我暗示訓練。自我暗示的訓練方法能夠避免出現考核失誤。在訓練過程中要求學時隨時在開始比賽時回憶自己需要注意的問題,并心理暗示自己要專心對待比賽。這樣能夠提高自我的控制能力。如在運動員上場前反復提示隊員不要計較比賽的結果,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賽中去,認真完成每一個技術動作。

上文是筆者在多年的一線教學中對體育高考生術科訓練的訴求歸納及方法討論??偠灾斍绑w育術科訓練仍需要正視一些問題,其中考生的心理訴求體系了他們對于體育訓練的基本要求,訓練教師必須要面對這些問題并能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認知能力,找出適當的解決對策,同時通過加強心肺功能訓練、專項訓練和心理訓練確保訓練方式的全面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王樹宏.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現行招生考試制度研究[D].山西大學,2010.

[2]許紅峰,朱昌義,吳秀琴.體育專業(yè)高考測試項目整體改革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2(03).

篇8

關鍵詞:賽艇;柔韌素質;拉伸練習

中圖分類號:G861.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8)07-0908-05

賽艇項目是一個體能類、技術性強的周期性動作的長距離競速項目。在賽艇運動員的競技能力表現當中,體能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國內有關體能的概念模糊不清,造成多數賽艇教練員在對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時只看重力量、耐力、速度三種素質,而忽視了如柔韌、協(xié)調、靈敏、平衡、穩(wěn)定等重要素質的發(fā)展,制約了我國賽艇運動員放松、流暢、大幅度技術特征的形成與完善,也制約了運動員力量、耐力、速度等素質專項體能的最大化。

國外大量的運動實踐以及研究表明,柔韌素質對賽艇運動員提高運動成績有重要作用,是賽艇運動員充分發(fā)揮其體能和技術的關鍵。而國內多數賽艇教練員從訓練理念上沒有對柔韌素質的訓練給予重視,對柔韌素質沒有一個完整、清晰的理論認識,在訓練實踐中也缺乏有效訓練手段。在我國賽艇運動訓練理論和實踐探索過程中,柔韌素質的系統(tǒng)訓練剛剛起步,亟需加強對其方法學的研究。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以我國優(yōu)秀賽艇運動員柔韌素質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1.2.2專家訪談法訪問調查了相關項目的專家(包括國內外體能訓練專家、國內外賽艇教練員等)、運動員,訪談問題涉及賽艇運動特征、拉伸練習、柔韌素質等方面。

1.2.3實驗法

1.2.3.1實驗對象我國現役優(yōu)秀賽艇運動員39名,其中男子公開級16名,女子公開級23名,所有運動員均為運動健將級以上運動員,實驗對象基本情況見表1。

1.2.3.2實驗內容及流程在冬訓期間,針對受試運動員進行了拉伸練習8周,每天訓練課前有熱身拉伸練習,訓練課后有放松拉伸練習,每周三次體能訓練課中有專門拉伸練習,平均每天拉伸練習90 min,其余時間正常訓練。在進行拉伸練習訓練階段前、后,分別對受試運動員進行柔韌素質測試、賽艇測功儀測試,并測量主觀感受;實驗期間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拉伸訓練課后次日晨采運動員耳血進行CK酶測試。

此外,將男子、女子公開級賽艇運動員各8人設為對照組。對照組運動員除無拉伸練習外,訓練內容和負荷同實驗組運動員,實驗前后只進行賽艇測功儀測試。

1.2.3.3測試指標及方法測試指標及方法如下:

1) 生化指標,見表2。

2) 柔韌素質測試方法:(1) 坐位體前屈,測量方法依據《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1]測試。測試兩次,記錄最好成績。測試計0點以前為負值,0點以后為正值。記錄以厘米為單位,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評定標準見表3。

(2) 下蹲伸臂距(專項柔韌素質測試)[2]。下蹲伸臂距動作(圖1)是模仿賽艇運動員復位時的動作而設計,是評價賽艇項目運動員專項柔韌素質的一個指標,對于賽艇項目有較強的實踐指導意義。評價標準見表4。

3) 賽艇測功儀測試:用測功儀進行2 000 m最大負荷測試。所采用的測功儀為美國產Concept 2系列賽艇測功儀。

4) 主觀感受測試:采用自行編制的主觀感受量表對運動員進行主觀感受性測試。

1.2.4數理統(tǒng)計法用Spss10.0對測試數據進行檢驗,采用單一樣本配對T檢驗,當P

2結果與分析

2.1柔韌素質訓練方法-拉伸練習概述

2.1.1拉伸練習的基本概念拉伸練習是通過對身體各部位施加拉力或者利用自身重力、身體姿勢、積極的動作以及內力等方式使肌肉伸展。其目的是為了提高人體軟組織,特別是肌肉和肌腱的長度。

2.1.2拉伸練習的種類拉伸練習分為動態(tài)拉伸和靜態(tài)拉伸兩大類。其中動態(tài)拉伸包括彈動式拉伸、等長拉伸和“神經肌肉本體感受性拉伸”(PNF)。靜態(tài)拉伸包括被動―靜態(tài)拉伸和主動靜態(tài)拉伸。動態(tài)拉伸影響動態(tài)柔韌性,靜態(tài)拉伸主要影響靜態(tài)柔韌性。[3-6]

2.1.3拉伸練習的基本要求

2.1.3.1拉伸的部位一般來說,在運動中受到壓力的身體部位特別需要拉伸。根據賽艇項目的技術特點,賽艇運動員應該重點拉伸的部位主要是:背部、前臂、雙肩、臀部、大腿、踝部。

2.1.3.2拉伸練習的安排順序拉伸練習是身體訓練的內容,也可以作為運動之前熱身活動或訓練結束后放松活動的一部分,所以作為熱身活動或放松活動的拉伸練習最好是在運動前和運動結束后進行。對于賽艇項目來說,應該在每次力量訓練課程之前的熱身活動中安排一定的拉伸,在水上技術和專項訓練前也應該在陸上進行拉伸活動作為熱身;在每次訓練課結束后都要有10~15 min左右的放松拉伸練習,以放松僵硬的肌肉[7]。

2.1.3.3拉伸練習的地點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拉伸。就賽艇運動員而言,任何訓練課前的拉伸練習都可以就地取材進行練習,如力量訓練課可以用力量房的墊子進行,水上項目課可以在岸上的草地上做完拉伸練習在下水,也可以設計一些船上的拉伸練習動作等。

2.1.3.4拉伸練習的著裝做拉伸練習時應該穿比較寬松的運動服。這樣可以避免由于服裝而使拉伸的幅度范圍受到限制。賽艇運動員可以選擇較有彈力的訓練服進行拉伸練習,在水上訓練課后進行放松拉伸練習時要注意防冷、防濕。

2.1.3.5拉伸練習的溫度一般來說,機體體溫較冷的情況下,肌肉粘滯性高,肌肉比較僵硬,這個時候馬上進行發(fā)展柔韌性的拉伸練習是不可取的,如果拉伸練習不正確,還容易造成肌肉的拉傷。在賽艇項目中,可以先慢跑幾分鐘,讓機體各組織器官“熱”起來,然后活動關節(jié),再進行拉伸。由于賽艇項目訓練多在有水的地方,冬季可能比較冷,一定要注意氣溫,如果氣溫較低,在拉伸練習前一定要延長熱身時間。此外,一般來說,由于進行訓練課后身體都比較熱,接著馬上就可以進行放松活動的拉伸練習,而在賽艇項目中要注意:在水上訓練課結束后,可能會出現衣服濕了,或者有較大的風,造成身體變冷,這時一定要注意迅速擦掉身上的汗水,更換衣服保暖后再做拉伸練習。

2.1.3.6拉伸的順序建立一種固定的拉伸練習模式非常有益,這種模式不僅包括在熱身中何時開始進行拉伸,而且應該包括拉伸各部位肌肉的順序,這樣會避免遺忘任何一塊重要的肌肉。一般來說,把拉伸脊椎放在第一位非常重要,因為脊椎是人體骨骼結構的中心,是傳輸到臂和腿的神經的根源。如果脊椎沒有準備好,處于僵硬狀態(tài),那么,過度拉伸胳膊或腿的肌肉,就會給背部或者頸部帶來損傷。因此,首先應該拉伸背部和四肢的近側,然后再拉伸四肢等遠離脊椎的部位。

賽艇項目運動員必須首先拉伸整個脊柱,然后拉伸所有用力的肌肉,最后拉伸一下使用較少的肌肉,大概的順序是:脊柱、腰背部――臀部、髖部――肩部――大腿和窩――上臂和前臂――小腿及踝關節(jié)――最后以頸部作為結束。

2.1.3.7拉伸時的感覺在進行正確的拉伸時,運動員會感到肌肉被拉緊,而且很舒服。在保持拉伸至少10 s之后,隨著肌肉組織的拉長,會感到拉力在不斷削弱。當慢慢放松拉伸狀態(tài)時,肌肉會有一種變熱和變松弛的感覺。而當拉伸不正確時,會有尖銳的酸痛、麻木、刺痛或者灼燒的感覺。如果在拉伸時感覺到太多的疼痛,而且拉伸結束后還不能消退,或者出現一些不常見的癥狀(如麻木,腫脹等),應該立即向教練員、運動醫(yī)生或者理療醫(yī)師進行咨詢。

2.1.4拉伸練習的技術體系

2.1.4.1拉伸的身體姿勢拉伸練習有很多種姿勢,一般分為三種:站姿、坐姿、臥姿,所有的姿勢都需要肌肉或肌群間的協(xié)調配合,精心設計的良好的拉伸練習能夠提高肌肉間的相互作用能力[8]。

2.1.4.2拉伸動作的持續(xù)時間在賽艇項目中,一般來說,拉伸持續(xù)的最佳平均時間為20~30 s,一般不超過60 s,如果持續(xù)超過60 s可能會阻礙肌肉中血液的循環(huán),且有可能會因為過度拉伸而造成損傷。進行靜態(tài)拉伸至少要持續(xù)10 s,如果能達到20~30 s則會更加有效。彈動式拉伸的動作持續(xù)時間很短,整個拉伸僅僅需要短暫的時間就能達到拉伸的最大限度,然后立即放松下來,頻率大約為每秒鐘拉伸一次。

2.1.4.3拉伸動作的重復次數在一個靜態(tài)拉伸練習中,身體一側肌肉的拉伸應該重復做2~3次。每塊肌肉只拉伸一次可能不會獲得預期的效果,特別是在柔韌性有所提高的情況下,更應該立即重復練習以鞏固效果。賽艇項目運動員在放松活動中的拉伸練習應重復2~3次,尤其針對訓練較多的肌肉,應多重復幾次,以緩解肌肉的緊張。

彈動式拉伸練習同樣也需要重復幾組,每組大約10~20次,甚至更多,這取決于拉伸的速度和幅度。彈動式拉伸練習一般安排在靜態(tài)或者PNF式拉伸之后進行。在PNF式拉伸練習時,一般針對一塊肌肉重復做3次。

2.1.4.4拉伸練習的強度拉伸練習通常是在較低強度下進行。在這個水平下進行拉伸,可以提高肌肉――肌腱連接處的組織和肌肉組織的柔軟程度。進行拉伸練習時,要避免因拉的強度太大而造成的肌肉疼痛。賽艇項目是一個力量耐力性項目,對力量的要求較高,所以在拉伸練習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低強度,且要適當,不能過多的進行拉伸練習從而造成一定的專項素質丟失。

2.1.4.5拉伸練習的總時間在賽艇項目中,一般來說,訓練前后的拉伸練習各需要10~15 min左右的時間。拉伸作為訓練計劃的一部分來發(fā)展柔韌性,在每周要安排兩次,花至少45 min甚至更多時間。

2.1.4.6拉伸過程中的呼吸拉伸時要注意放松進行呼吸。一般在拉伸過程中要學會有意識的進行緩慢的呼吸,并盡量讓自己感覺到放松。

2.1.4.7拉伸前的熱身溫度對拉伸的效果有一定的影響。天冷溫度低時,肌肉的粘滯性較高,比較僵硬,神經興奮性不強,這個時候拉伸的效果不佳,如果強迫進行拉伸還可能拉傷肌肉。[7]熱身是成功拉伸練習的重要基本因素之一。在做拉伸練習時,應該拿出一部分時間用于熱身,以使肌肉適當加熱。作為賽艇項目運動員,在進行水上專項訓練后回岸上進行拉伸練習前一定要注意身體的溫度,因為可能水上練習把衣服弄濕了,這時回岸后一定要馬上換干爽的衣服,然后再進行拉伸[9]。

2.1.4.8拉伸前的關節(jié)活動在開始熱身前,尤其是早晨的訓練課前,應按如下順序活動“”身體:手指――手指和指關節(jié)――腕關節(jié)――肘關節(jié)――肩關節(jié)――頸部――軀干和腰部――臀部――踝/腳趾――膝關節(jié)。

2.1.5拉伸練習的注意事項在正確指導下,一般低強度地進行拉伸不會出現什么風險,但過度拉伸則有可能造成損傷。下列情況不宜進行拉伸[10]:

1) 沒有做好熱身運動,或者溫度較低時,可能會拉壞或者撕裂肌肉; 2) 肌肉或者關節(jié)受傷,又沒征求醫(yī)師的意見時;3) 肌肉近期撕裂過或者出現浮腫、發(fā)紅、撕破、嚴重擦傷以及疼痛發(fā)炎時;4) 大腿深層肌肉拉傷而沒有征求醫(yī)務的意見時,因為拉傷部位會嚴重發(fā)炎并且鈣化;5) 開放式外傷,或者傷口皮膚剛剛愈合時,因為會導致傷口重新被撕開,延緩愈合;6) 賽艇項目運動員尤其注意在水上訓練結束后可能會有衣服濕了的情況,一定要馬上更換干爽的衣服后才能進行放松拉伸練習,以免出現著涼。

而如下情況則應小心進行拉伸:

1) 如果運動員正在利用藥物來減弱疼痛,比如阿司匹林、消炎藥或者止痛劑等,就應該非常小心地進行拉伸練習。因為藥物會使人體對拉伸時的壓力暫時性地感覺遲鈍;

2) 在感覺到身體特別僵硬的時候,也應該非常謹慎地進行拉伸練習。

2.2賽艇運動員柔韌素質訓練的設計

2.2.1賽艇水上訓練前的熱身拉伸練習在進行賽艇水上訓練前,進行15 min熱身活動。如果不是冬天氣溫特別低的情況下,可以直接進行拉伸練習;如果環(huán)境的溫度特別低,則需要在拉伸練習之前進行5~10 min左右的慢跑讓身體稍微活動起來,然后再進行拉伸。在拉伸練習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動態(tài)拉伸為主,因為這樣能更好的讓肌肉“熱”起來,增加肌肉、韌帶以及肌腱的彈性,以便更好的進行水上訓練。具體的拉伸內容要根據這節(jié)訓練課的主要內容來定,如果進行力量訓練,則熱身活動中的拉伸應該注重力量訓練所涉及的肌肉和關節(jié)來進行。如果是水上訓練,拉伸的順序一般為:

脊柱、腰背部――臀、髖部――肩――臂和前臂――大腿和窩――小腿及踝關節(jié)(以上部分動作見圖2)。

2.2.2賽艇水上訓練后的放松整理拉伸練習在賽艇水上訓練結束后,應該花10~15 min左右的時間來進行放松拉伸練習,或者同時配合一些按摩等放松練習。在進行放松拉伸練習時,所采用的方法以被動拉伸為主,或者用一定的PNF拉伸方法,盡量少采用主動拉伸和動態(tài)拉伸。因為一般訓練結束后機體都比較疲勞,主動拉伸需要一定的肌肉力量。動態(tài)拉伸不適用于放松拉伸練習,故采用被動拉伸方法,使處于緊張狀態(tài)的肌肉在外力的作用下被拉長,讓其充分放松。在拉伸部位的選擇上,要注意結合訓練課的內容,原則上應該是練到什么肌肉,就放松拉伸什么肌肉,已經這些肌肉的對抗肌。比如在劃船過程中腿部、肩背部和脊柱的肌肉用力較多,在放松拉伸練習中應較多的注重在這些部位的主動肌肉群和對抗肌群,以促進其放松。常用的拉伸方法見圖3。

2.2.3在體能訓練中專門發(fā)展柔韌素質的拉伸練習為了發(fā)展賽艇運動員的柔韌性,以更好的促進其他能力的增長,發(fā)揮更佳的競技水平,需要專門制定發(fā)展運動員柔韌素質的拉伸訓練計劃。該訓練計劃應該根據全年,或者階段性的訓練計劃來制定,根據專項特點對柔韌性的要求,以及各個運動員身體柔韌素質的具體情況來制定訓練計劃的多少。在具體的柔韌性訓練計劃中,應該較多的采用主動式拉伸方法、PNF拉伸方法、適當采用等長拉伸方法,因為等長拉伸方法對所拉伸的肌肉刺激較大,不宜多用,而主動式拉伸方法以及PNF拉伸方法對發(fā)展運動員的柔韌素質效果最好。表5為發(fā)展運動員柔韌素質的拉伸訓練課內容安排。

2.3賽艇運動員進行專門拉伸練習訓練后生化指標、柔韌素質等方面的變化

2.3.1生化指標的變化測試結果見表6。

由表6可知,在受測優(yōu)秀賽艇運動員進行專門拉伸練習訓練前期,第一次拉伸練習訓練課后次日晨,運動員血清CK酶分別達到889.36和503.78;而在以往進行常規(guī)力量訓練期間,同樣的隊員,其血清CK酶最高分別為609.5(男子)和372.1(女子)。可見,運動員進行拉伸練習之后,血清CK酶相比以往力量訓練后的血清CK酶有顯著性升高。經過8周拉伸練習后,再進行相同內容和負荷的拉伸訓練后次日晨,其血清CK酶的分別為261.23和181.69,均低于以往力量訓練后的值。本實驗結果表明,由于長期只重視力量訓練而不注重拉伸練習,使得肌肉長期處于收縮狀態(tài),進行拉伸練習后,肌肉被動拉長,造成肌細胞破損,大量的肌細胞中的CK酶流入血液中使得血清CK酶大幅度升高,甚至高于以往力量訓練后值。此后經過8周的拉伸練習,再進行相同內容和負荷的拉伸練習后血清CK酶下降,這是由于經過8周的拉伸練習,肌肉的柔韌性得到一定的提高,肌肉的長度增加,肌肉對拉伸練習逐漸適應,造成血清CK酶下降。

關于進行拉伸練習后運動員血清CK顯著性增多的機制,目前尚未見任何報道。本實驗研究發(fā)現,在一次拉伸練習后,運動員血清CK顯著性的增多,可能是由于拉伸練習造成肌肉細胞大量的破壞。

2.3.2身體柔韌素質的變化測試結果見表7。

x

由上表可知,在柔韌素質訓練之前,39名賽艇運動員柔韌素質較差。在訓練前的坐位體前屈測試中,分別只有15.31和17.89,在國民體質監(jiān)測標準中只處于良好偏下水平;而在下蹲伸臂距測試中,分別為48.12和48.79,略高于第三級水平。這不是一個優(yōu)秀賽艇運動員所應該具備的標準,在賽艇運動員選材指標中[2],優(yōu)秀的賽艇運動員應該達到第五級標準。

經過8周的拉伸練習后,運動員的坐位體前屈測試分別提高至23.68和25.36,均超過了國民體質標準的優(yōu)秀水平;而下蹲伸臂距分別提高至56.33和57.10,均達到了第五級水平。可見,經過8周的拉伸練習,運動員身體柔韌性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2.3.3運動員主觀感受的變化調查結果表明,經過8周拉伸練習后,分別有78.79%、84.85%和72.73%的運動員認為自身的肩關節(jié)、髖關節(jié)和背部的伸展性有非常顯著的提高,這與柔韌性測試結果一致,進一步表明了拉伸練習是提高身體柔韌性的有效方法。

此外,所有的實驗對象均認為進行拉伸練習后感覺身體肌肉有一定程度放松;81.82%的運動員認為進行拉伸練習后疲勞感有一定下降,其中48.48%運動員認為疲勞感顯著下降;51.52%的運動員認為拉伸練習后身體疲勞恢復速度顯著加快;84.85%和87.88%的運動員認為經過8周的拉伸練習后,在劃船時感覺自身的動作更舒展、動作幅度更大;在劃船整體能力上,有81.82%的運動員認為有所提高,其中45.45%的認為有顯著性提高;84.85%的運動員認為在拉伸練習之后,受傷幾率下降。研究雖然沒有統(tǒng)計運動員傷病情況,但是根據主觀感受量表統(tǒng)計,運動員自我感覺其自身抗肌肉拉傷等傷病能力有所提高。

2.3.4專項運動能力的變化測試結果見表8。

由上表可知,運動員測功儀測試成績,男運動員由385.19 s下降至371.79 s,女運動員由432.87 s下降至423.73 s,且兩者均具有顯著性差異。對照組經8周訓練后,測試成績雖也有一定提高,但提高幅度很小,且經檢驗沒有顯著性差異。可見,拉伸練習能有效地提高賽艇運動員的專項競技能力。

3結論

1) 目前我國賽艇教練員和運動員對拉伸練習重視不夠,運動員柔韌素質普遍較差,對拉伸練習不適應。對39名賽艇運動員身體柔韌性測試發(fā)現,柔韌素質測試指標偏低,坐位體前屈測試只達到了國民體質標準的良好水平,而反映賽艇項目專項柔韌性的下蹲伸臂距測試中,只處于第三級水平,兩項柔韌性指標均沒有達到賽艇運動員所要求的水平。同時對這些運動員進行拉伸練習訓練前后的CK酶測試結果表明,賽艇運動員由于長期的力量訓練而不重視拉伸練習,結果肌肉長期保持緊張狀態(tài),初次進行拉伸練習后CK酶上升非常大,經過8周拉伸練習后CK酶趨向正常。

2) 拉伸練習是發(fā)展柔韌素質的基本方法,可以促進賽艇運動員運動成績的提高。通過8周拉伸練習后,運動員兩項柔韌性測試指標均有較大提高,經檢驗具有顯著性差異;且運動員自我明顯感覺身體柔韌性得到顯著性提高;前后兩次測功儀最大做功能力測試也發(fā)現,經過8周拉伸練習的運動員測功儀成績有較大幅度的提高,經檢驗具有極其顯著性差異;運動員主觀感受表明,經過8周的拉伸練習,運動員自我感覺劃槳幅度提高,劃槳時更加流暢、連貫。

參考文獻:

[1] 國家體育總局編.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2] 鐘添發(fā),田麥久,王路德,等.運動員競技能力模型與選材標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4.

[3] Jim and Phil Wharton. Stretch Book [M]. Three Rivers Press, 1996.

[4] Ann Frederick, Chris Frederick. STRETCH TO WIN [M]. Human Kinetics, 2006.

[5] Bob Anderson, STRETCHING [M]. Shelter, 2000.

[6] Michael J. Alter, SPORT STRECHING [M]. Human Kinetics, 1998.

[7] Steve Brown, DYNAMIC WARM-UP AND POST-WORKOUT RECOVERY METHODS [M]. Human Kinetics, 2005.

[8] Cray cook, ATHLETIC BODY IN BALANCE [M], Human Kinetics. 2003.

[9] Thor Nelisen, ZHANGXIUYUN 'S TRAINING MANUAL, 2002-2003.

[10] Michael Kellmann, ENHANCING RECOVERY[M].Human Kinetics, 2002.

[11] 劉愛杰,袁守龍,曹景偉,等.我國皮劃艇科學訓練的探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6):831-833.

[12] 《辭?!肪幬瘯?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13] 《體育大辭典》編委會.體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

[14] 劉愛杰,耐力性競速項群專項運動素質的整合[D].北京體育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1.

[15]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 Medicine position Stand, SPORT MEDICINE[M]. Human Kinetics, 1998.

[16] 圖多?博姆帕.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馬鐵譯)[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17] Thomas B, Roger W, ESSENTIALS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 [M]. Human Kinetics, 1999.

[18] Jay blahnik, STRETCHING FOR ROWERS [M]. Human Kinetics, 2004.

[19] 曾凡星,丁軼建,彭希記.優(yōu)秀男子賽艇運動員的訓練效果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3):344-347.

[20] 普拉托諾夫,等.競技運動理論[M].武漢:武漢體院出版社,1987.

[21] Grosser, Herbert, FULL-BODY FLEXIBILITY [M]. Human Kinetics, 1992.

[22] 田麥久,主編.全國體育院校通用教材.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篇9

摘要:論文通過對南昌市高爾夫球童的工作特征、培訓過程等進行了調查,進而對南昌市高爾夫球童的現狀進行分析。通?,F狀分析得出南昌市的球童的主要問題是缺乏正式比賽的實踐經驗,以及誠信教育強度不夠等,旨在為有關管理部門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高爾夫;球童;現狀

1前言

高爾夫起源于15世紀或更早的蘇格蘭。蘇格蘭是高爾夫運動的故鄉(xiāng)和搖籃。球童也稱桿弟,最早產生于英國?,F代的球童這個職業(yè)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服務性工作,是為球員和打球客人提供球場指南、記碼、挑選球桿、查看球洞區(qū)的球場技術人員。隨著高爾夫運動在中國發(fā)達地區(qū)的快速發(fā)展,在打高爾夫人數和高爾夫場地不斷增多的情況下,高爾夫球童不僅數量增多而且服務質量越來越高。對球童工作的要求也愈加嚴格和規(guī)范。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南昌市高爾夫球童

2.2研究方法

2.2.1比較研究法

通過與發(fā)達地區(qū)的優(yōu)秀球童對比找出不足

2.2.2調查訪問法

通過與調查對象中的部份人及相關管理人員進行座談,了解到一些基本情況,知道了許多有關球童方面的知識

2.2.3統(tǒng)計分析法

運用Excel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tǒng)計和處理

2.2.4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中國知網和圖書館查閱了大量的體育科技資料和書籍,為研究提供了所需的資料

3結果與分析

3.1南昌市高爾夫球童的發(fā)展

中國目前有高爾夫球場約500家,其中中國內地有332家,圖表一:

高爾夫在南昌市的發(fā)展時間并不長,最早的是建于1998年的南昌翠林高爾夫球會總體規(guī)劃為36洞的國際標準球場,其次是2005年的南昌保利高爾夫球會,設有18洞的標準球場。隨著高爾夫運動的發(fā)展,球童也逐漸在賽事中受到關注,在發(fā)達地區(qū),球童的服務被要求提高到更高的層次上,球童們有自己的會議室,更衣室,衛(wèi)生間,休息室,甚至淋浴間,可以說比賽場館的這些服務設施,體現著中國高爾夫賽事的發(fā)展,體現著中國高爾夫球童在不斷的完善和進步中。但是,相對來說南昌的高爾夫運動引入的時間較晚,基本上處于發(fā)展初期,屬于起步階段再加上各種條件限制原因,可以說南昌市的高爾夫球場的球童服務水平以及整體素質較國內發(fā)達地區(qū)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待于進一步深造提高。

3.2南昌市高爾夫球童的組成

以南昌翠林高爾夫球會球童為對象,進行統(tǒng)計,得出圖表二:

3.3對高爾夫球童的認識

3.3.1做球童的意義:對于征戰(zhàn)于職業(yè)巡回賽的職業(yè)選手來說,球童已經不僅僅為球員保管球包,撿球等,實際上已經成為球員的左膀右臂,擔當著向導、搭檔、心里醫(yī)生等多重身份,這是為什么球童有時能夠成為球員制勝的因素。

3.3.2球童的收入情況:目前,一個球童的平均月收入在2500至5000元之間,少數超過5000,其收入構成為:基本工資+出場費+小費?;竟べY: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為800至1000元。出場小費:一般為50至100元每場。

3.3.3高爾夫球童的培訓程序:培訓內容課程安排:軍訓、體能訓練、高爾夫的起源和歷史、高爾夫的發(fā)展、高爾夫禮儀、高爾夫應用性外語、球童概論、高爾夫球車駕駛、高爾夫規(guī)則、高爾夫用具、高爾夫球場、高爾夫運動技術、高爾夫賽事、高爾夫草皮概論、球場基本運營、球童管理。培訓細節(jié)決定球童質量:

一、崗前培訓

體能訓練:球童進入球會的第一堂課為身體素質培訓。一個球童必須具備非常地迅速和敏捷,以及相當的精確性。需要耐力、毅力以及聚精會神。

禮儀培訓:該項培訓是主要針對球童自身形象、迎賓問候、與客溝通,要求動作規(guī)范統(tǒng)一,鞠躬行禮。自然微笑是每個球會員工的最基本的對客標準。

溝通培訓:溝通就是在了解自己與服務對像各自的特點及需求的同時,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培訓中,通過對球童暗示、提醒、強化訓練等方式讓及時溝通變成一種自然習慣。

專業(yè)培訓:球童是指在球場上幫客人攜帶并管理球桿,并按規(guī)則幫客人打球的人。通過長時間的培訓后,球童可以給球員及時的建議和幫助。

球車駕駛:在培訓過程中,通過對球車結構和性能的了解,熟悉球車的駕馭方法與注意事項。

外語培訓:主要內容是針對日常用語和球場服務中專業(yè)用語的培訓。培訓中讓球童常開口,大膽說,采用單獨對話,情景對話的方式來訓練。保證在對賓的服務中不做聾啞人。目前進行的以英語培訓為主。

二、日常培訓

是針對日常服務中出現在個別問題而做的針對性培訓。日常工作中,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避免讓某個球童的問題成為整個球童群體的問題。當發(fā)生某件具特性的問題時,要同時為其它人敲響警鐘。

三、管理培訓

內容包括規(guī)則、理論知識、場上服務技巧等,球童部會分時間段,在考核前對有具有升級資格的球童組織培訓。以晉升機會為激勵方式,提升球童對培訓的重視程度。

四、崗位培訓

崗位培訓是指球童在本崗位應具備條件和行為規(guī)范包括:對客語言的統(tǒng)一和工作流程順序、表達方式的統(tǒng)一化過程。強調上崗人員的精神面貌和儀容儀表。該項培訓持續(xù)不間斷。

3.3.4高爾夫球童的誠信教育:做到在入學專業(yè)教育課中輸入誠信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誠信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誠信教育,在職業(yè)規(guī)劃教育中重點強調誠信教育,在實習實訓中考核學生的誠信。

3.3.5對高爾夫球童的評估:球童會以評估卡的形式請客人對球童當場上表現做出評價,內容包括:禮儀禮貌、專業(yè)知識、服務態(tài)度、球場維護等多方面構成。當評估卡被投改進或者差的時,管理者會對該球童服務的客人進行追訪,結合本組球童的反映來了解場上服務情況。做出處理。對于投訴屬實(不排除球員因賭博輸錢或惡意騷擾不成而故意刁難的可能性)進行停場加強培訓,內容以投訴內容為主,加強鞏固其它方面。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4.1.1由于南昌市高爾夫球場均未舉辦過正式的高爾夫的職業(yè)比賽,只承辦過一些業(yè)余的比賽,因此相對來說球童在正式比賽中的的實踐經驗比較缺乏。

4.1.2南昌市高爾夫球童崗前進行整體的集中培訓課程,時間為一個學期即四個半月左右(校企結合的原因)。培訓時間相對其它地方較長(一般為三個月左右)

4.2建議

4.2.1在培訓期間應加強球童培訓課程的針對性,誠信教育應該得到進一步的加強,誠信被認為是高爾夫專業(yè)學生專業(yè)入門的“奠基石”,是高爾夫專業(yè)畢業(yè)生應聘工作的“敲門磚,是高爾夫專業(yè)學生生活交際的“粘合劑”。外語培訓時,多學習幾句不同國家的日常用語。

4.2.2隨著球會的發(fā)展,各種配套設施逐漸趨于完善時,能夠爭取職業(yè)比賽的舉辦權,從而讓更多的球童增加職業(yè)比賽中的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1]王慧,高爾夫運動在中國的發(fā)展探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9,12

[2]劉芳枝,匡勇進,論高爾夫專業(yè)教育中的誠信教育[j]。湖北體育科技,2010,5

[3]孫瑾,球童―或者桿弟[j]世界高爾夫,2007

[4]姚振麗,中外高爾夫球童的“距離” [j]。環(huán)球體育市場,2009

篇10

無論是山野健行、挑戰(zhàn)高峰,或是溯溪、攀巖、定向、獨木舟,都是一種既經濟又健康實惠的運動方式。既可以輕松達到鍛煉身體增強身心健康的目的,又可以通過戶外運動結識志趣相投的朋友們;拓展豐富自己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充實快樂的生活。親愛的讀者,小編為您準備了一些戶外活動總結,請笑納!

戶外活動總結1豐富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內容,進一步探索戶外體育活動的形式,提高幼兒的整體素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首先,此次活動幼兒園領導非常重視。各個班組都能積極認真地組織活動。一是抓得早落得實。各班組就把活動納入教師的備課中,每班有專門的教師負責此項活動的開展;二是各班組教師都能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制定戶外活動。

其次,我園活動形式多樣將平時幼兒愛玩的游戲活動,音樂活動,及民間體育活動作為大的方向。讓幼兒易懂,易學。例如小班活動主要鍛煉幼兒的協(xié)調能力《蛇形跳》《打保齡球》《跳積木》等。

中班活動主要創(chuàng)設孩子的探索空間,用一種材料可以多種玩法《玩圈》套圈,滾圈,跳圈,等等。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豐富和發(fā)展。

大班活動傳統(tǒng)的民間游戲《老鷹捉小雞》《打雞蛋黃》《踢口袋》《跳房子》等,孩子們百玩不厭,在游戲中奔跑,嬉戲,叫喊,盡情釋放著他們的快樂。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在進行體能訓練和規(guī)則教育。

這些活動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是真正以幼兒為主體,活動面向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參加集體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再次,我園活動內容新穎,利舊利廢。這次活動各班級的老師們都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把身邊可利用的各種廢舊物品制成孩子們活動的器械,如飲料瓶、易拉罐等,還有的幼兒園一物多用將已有的活動器械重新改裝又變成了另一種新的活動器械。

在幼兒自由操和器械操的音樂選擇上教師們也獨具創(chuàng)意,有的旋律激昂、有的歡快優(yōu)美、有的輕快跳躍。

在隊列隊形的變換上也充分體現了幼兒的特點。孩子們走成三角形、圓形、蛇形等等。

總之,這次活動充分展示了我園戶外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和獨特的魅力,增強了老師與孩子戶外體育活動的認識,提高了本園戶外體育活動的質量。

戶外活動總結2星源電建公司與計財部共同組織部分員工進行了三天的戶外拓展訓練,雖然天公不作美,但同事們仍是熱情高漲,斗志昂揚,盡情地享受著來自同事的關愛和鼓勵,充分地體會來自團隊的力量!

這是我們大部分同事第一次參加拓展訓練,當我們驅車到達“味博士農莊”訓練營的時候才知道,拓展訓練是一項挑戰(zhàn)極限的訓練活動,是以磨礪團隊、提升行動意愿、振奮士氣、嚴肅態(tài)度、消除職業(yè)倦怠為目的的訓練活動。采取準軍事化的訓練模式,嚴格謹慎,強調紀律。旨在激勵人的斗志,激發(fā)人的潛在能力,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團隊戰(zhàn)斗能力。它起源于二戰(zhàn)期間的海上生存訓練,而在戰(zhàn)后則逐漸演變成為了一種面向現代社會的訓練方式,綜合提高受訓者的人格品質、心理素質和團隊精神。

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拓展訓練時間,但給予我們的啟發(fā)和經驗卻是一筆永久的精神財富,無論我們身處何種工作崗位,只要用心體會就能得到十分有益的人生感悟。在這里,讓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目標一致、團結協(xié)作。

訓練從一開始的“高空單杠”、“攀巖”、“智力電網”、“八仙過?!?、“搶新娘”、“五人同行”、“勝利墻”、“快樂傳真”、“一塊五”“蘿卜蹲”等;幾乎所有的項目,我們每個成員都在積極的出謀劃策、都在為完成一致的目標而努力。大家沒有任何的隔閡和個人主義,而是相互幫助與協(xié)作。就如游戲中過“勝利墻”一樣,4米2筆直的木板墻,近三個人高,沒有任何工具,當時我就想著怎么過得去?肯定有人要拖后腿;不可思議的是,在全體隊員的密切配合下,肩并著肩、手握著手,下面的撐起,上面的拉住,眾志成城,所有隊員都成功翻越。只用我們的身體,無任何工具!這就是我們的潛能吧!這個項目給我啟發(fā)是:沒有完美的個體,只有完美的集體,只要大家團結一致、齊心協(xié)力迎難而上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難。如果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都能像過“勝利墻”一樣,那我們必將成為一支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優(yōu)秀團隊。

二、樹立合作意識,合理分配資源。

“智力電網”我想策劃者的目的主要是強化人的合作意識和合理分配資源的能力,任何一個人讓他站在一堵和自己一樣高的電網面前,網中有很多個大小不規(guī)則的洞,而且看上去都不足夠大。對個人來說看似不可能的事,在團隊面前就能轉化為可能。當看到一雙雙關注和相互鼓勵著隊員眼睛的時候,看到一雙雙有力地雙手正托著每一個隊員的身體通過適合自己體形的電網的時候,讓我意識到個體和集體的差別,讓我深深體會到人與人幫助與支持是多么的重要。在困難面前一個人的力量是多么的眇小,集體的力量是多么的壯大。面對困難我們必須冷靜、理智地分析,全面、系統(tǒng)地看待問題,做出正確的規(guī)劃,同時注意人力資源優(yōu)劣互補,這樣我們才能少走彎路,充分發(fā)揮個人特長,高效地解決問題,圓滿的完成我們共有的任務。

三、突破創(chuàng)新、迎難而上。

在訓練中有一個很好安排就是,在項目完成的時候每個人做出的總結與感想,鼓勵大家積極發(fā)言,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之處。同時為自己和集體做出的突出表現給予肯定。在我們的生命旅程上都需要不斷突破創(chuàng)新,我們在工作也需要不斷的突破創(chuàng)新,才能挖掘出自己的潛力。

戶外活動總結3在繁忙緊張的都市工作和生活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戶外運動這一健康快樂新興時尚的運動項目;特別是一些經濟比較發(fā)達的城市如深圳、北京、成都、南京等城市地區(qū)。

近幾年來,走進自然參加戶外登山旅行活動的人群蓬勃發(fā)展,甚至成為一種主流的運動體驗。走出家門、走向自然、走進戶外,欣賞博大祖國的大地風景、大好河山,張開雙臂擁抱大自然、體驗新鮮寧謐的戶外生活,是都市人煩瑣工作之余快意人生的上佳選擇。

無論是山野健行、挑戰(zhàn)高峰,或是溯溪、攀巖、定向、獨木舟,都是一種既經濟又健康實惠的運動方式。既可以輕松達到鍛煉身體增強身心健康的目的,又可以通過戶外運動結識志趣相投的朋友們;拓展豐富自己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充實快樂的生活;并通過真實有效的經歷,鍛煉個人的意志毅力,學習與人溝通、合作和解決困難的方法;培養(yǎng)對他人的責任感和獲取個人信心與自尊。

不過,很多人都把戶外運動當作是跟團旅游或者旅行,在對戶外運動的認識和了解上出現偏差。忽略了戶外運動是以自然環(huán)境為活動區(qū)域,帶有探險性質或者體驗探險的運動過程。這個過程很多情況下在原始秀美、山崖海岸、荒蕪人煙的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而且運動時間長,體能消耗大,求救與救援困難;需要個人具備基本的戶外知識與基礎技能,同時,對參與者的裝備、身心、體能都有一定的要求。甚至還要帶上在野外生活的行、宿、衣、食等行動和生活的全部用品。

不可否認,再怎么安全的線路,都不可避免自然界天災隨時發(fā)生的可能;我們要做的只是通過在專業(yè)的機構培訓指導實踐下,系統(tǒng)學習掌握基本的戶外知識和技能,了解領悟大自然規(guī)律有其一定的基本法則,從而讓自己在走進自然山野看美景的同時,同樣具備遠離危險的良好判斷力;走進自然,走進戶外,風險最小化,收益化,對自然的最低限度沖擊,是我們在戶外一起的探索追求。

戶外活動總結4豐富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內容,進一步探索戶外體育活動的形式,提高幼兒的整體素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我園在初春四五月份為幼兒制定了一系列晨間體育活動。

首先,此次活動幼兒園領導非常重視。各個班組都能積極認真地組織活動。一是抓得早落得實。從三月份開始,各班組就把活動納入教師的備課中,每班有專門的教師負責此項活動的開展;二是各班組教師都能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制定戶外活動計劃。

其次,我園活動形式多樣將平時幼兒愛玩的游戲活動,音樂活動,及民間體育活動作為大的方向。讓幼兒易懂,易學。例如小班活動主要鍛煉幼兒的協(xié)調能力《蛇形跳》《打保齡球》《跳積木》等

中班活動主要創(chuàng)設孩子的探索空間,用一種材料可以多種玩法《玩圈》套圈,滾圈,跳圈,等等。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豐富和發(fā)展。

大班活動傳統(tǒng)的民間游戲《老鷹捉小雞》《打雞蛋黃》《踢口袋》《跳房子》等,孩子們百玩不厭,在游戲中奔跑,嬉戲,叫喊,盡情釋放著他們的快樂。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在進行體能訓練和規(guī)則教育。

這些活動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是真正以幼兒為主體,活動面向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參加集體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再次,我園活動內容新穎,利舊利廢

這次活動各班級的老師們都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把身邊可利用的各種廢舊物品制成孩子們活動的器械,如飲料瓶、易拉罐等,還有的幼兒園一物多用將已有的活動器械重新改裝又變成了另一種新的活動器械。

在幼兒自由操和器械操的音樂選擇上教師們也獨具創(chuàng)意,有的旋律激昂、有的歡快優(yōu)美、有的輕快跳躍。

在隊列隊形的變換上也充分體現了幼兒的特點。孩子們走成三角形、圓形、蛇形等等。

總之,這次活動充分展示了我園戶外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和獨特的魅力,增強了老師與孩子戶外體育活動的認識,提高了本園戶外體育活動的質量。

戶外活動總結5為增進行政系統(tǒng)人員的互動交流,提高團隊凝聚力及協(xié)作精神,201x年x月__ 日,__x在董事長和蔣總的親切關心下,組織了一次戶外拓展活動。

活動籌備期,行政人事總監(jiān)__x就傳達了活動精神與原則。__x指出,這次戶外 拓展培訓是__集團行政系統(tǒng)難得的一次全家福戶外拓展活動,希望大家要以此為契機 ,勇于接受挑戰(zhàn)、敢于承擔責任、突破自我極限、磨練提高自己,用實際行動來展示 “__家人”的風采,活動過程中要牢固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和團隊意識,要嚴格遵守組 織紀律與安全注意事項,高興、愉快的結束本次拓展培訓。

中午時分,各子公司行政經理依約陸續(xù)到集團匯合。一行共計20人,分坐5輛 車,興高采烈地向目的地蘭田出發(fā)。一路上,車隊保持隊形,控制速度,積極規(guī)避行 車風險,尤其在進入陡峭的盤山公路后,車隊更是井然有序,配合默契。經過一個半 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蘭田。蘭田,位于臨海市涌泉鎮(zhèn),是一個海拔680多米高的山 鄉(xiāng),山上地勢平坦,酷似川北高原,有茶園、石屋、草坪、竹林、高山平湖等美麗景 色,被稱之為“臺州的香格里拉”。在欣賞過山水美景之后,我們就進入了戶外拓展 主題活動。

拓展活動主要包括三項內容:無敵風火輪、我是最棒的團隊及同心同步。分別 通過男女單項比賽、男女混合雙打、三項大聯盟等形式進行比賽。活動規(guī)則清晰、便 于操作,大家興趣濃厚、積極踴躍。活動之初,有些人還因為初次認識而矜持靦腆;活 動之后,大家便開始稱兄道弟、親密無間。笑容放飛了心靈,汗水流出了壓力,自然 找回了自我,協(xié)作擁有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