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質疏松的防治范文

時間:2023-11-10 17:41: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老年骨質疏松的防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老年骨質疏松的防治

篇1

【中圖分類號】R6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0-0393-01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全身的增齡性骨骼病變,以疼痛、駝背、變矮及骨折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可引起殘疾,甚至死亡。以下主要討論老年骨質疏松防治。原發(fā)性骨質疏松,占絕大部分,包括與絕經(jīng)相關和老年性相關。發(fā)病機理主要為: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內分泌失調導致的:活性D減少、降鈣素減少、性激素的減少、甲狀旁腺激素增加、皮質類固醇增加,營養(yǎng)方面鈣、蛋白質等減少、缺少運動和失重(制動)、臥床、吸煙、嗜酒等。防治應針對其發(fā)病機理而達到延緩骨量丟失、預防骨折提高生活質量,緩解疼痛的目的。其方法主要包括飲食療法、運動療法和藥物療法。

飲食療法:主要為富含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奶及奶制品含鈣豐富,而且鈣與磷的比例合適,還含有維生素D ,有利于鈣的吸收,是首選。豆?jié){、豆制品也含鈣豐富,富含蛋白質。綠色蔬菜,含鈣豐富,但有些蔬菜如菠菜含鈣雖高,也含有大量的草酸,易反應結合成草酸鈣,使鈣不能被吸收利。蝦皮、海帶等海產(chǎn)品含鈣量也豐富,動物骨頭中含鈣雖多,但水溶性差,其實很難吸收。富含維生素D 的食物如動物肝臟,魚、魚肝油,禽蛋類等。但動物的肝臟中含膽固醇較高,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宜食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避免下列情況:攝入食物中過多的蛋白質可干擾鈣的吸收,使其從尿排出;食鹽過多攝入也增加尿鈣排出;大量攝入脂肪則可形成脂肪酸鈣,不利于吸收;吸煙能促進雌激素分解,雌激素水平下降則影響鈣的吸收利用;長期大量飲酒也影響鈣的吸收;咖啡會增加尿鈣的排出。

運動療法:大量基礎研究和臨床實驗證實了運動療法的療效[1]。其可以降低骨質疏松癥的患病風險,延緩生理性的骨量減少,改善患者的癥狀。運動負荷能影響骨細胞增生和分化,促進性激素分泌,增加了骨皮質血流量,進而促進骨形成。而戶外運動和充足的陽光吸收可增加VD(維生素D),從而促進Ca的吸收。一定數(shù)量老年人因腦血管意外等原因長期臥床,由于骨骼肌肉系統(tǒng)的廢用而導致大量的骨丟失。動態(tài)和靜態(tài)平衡、肌力是跌倒的危險因素。運動可以改善步態(tài)、平衡、協(xié)調能力、本體感受、反應時間和肌力, 從而降低跌倒風險, 減少骨折的發(fā)生。根據(jù)個人制定的包括力量、平衡和行走訓練的運動計劃, 如果持續(xù)1 年以上,對減少跌倒的發(fā)生是十分有效的。特別是對于有跌倒可能的老年人和過去曾跌倒過的人而言是必要的。

方法:

1 有氧訓練:對老年人來說,疾走、爬樓梯、跳舞、老年操等運動比較合適。能作用于整個骨結構,因而能有效地增加骨骼密度和強度。

2負重與抗阻訓練:可協(xié)助骨骼重建, 是防治骨質疏松癥的有效措施。疾走是首選。少運動的患者一開始運動不宜跑步, 避免跌倒??棺栌柧殤\動全身的主要肌群,使四肢都得到鍛煉。伸髖,蹲下,壓腿,交叉手臂等動作,運動應該緩慢有效。

3強度頻率:開始適合選擇持續(xù)時間短強度低的運動,運動量過大會減低依從性,多數(shù)患者能通過逐漸增加運動時間達標??砂延柧毞纸M完成。原則為感到肌肉疲勞最佳,逐漸增加強度。運動強度根據(jù)體差異,如合并心肺疾病等患者要咨詢??埔庖?,鍛煉應該有目標骨骼,讓運動中負荷最大的骨能充分鍛煉,骨骼脆弱的老年人可從走路等低強度運動開始,再逐漸增加負重, 鍛煉四肢。過量運動對患者反而有害。運動療法應根據(jù)患者的個體差異,疼痛部位與程度進行調整進行回復訓練治療。[2]

藥物療法:

一、減少骨質吸收的藥物:

(一)雌激素及其受體調節(jié)劑:主要針對婦女卵巢功能減退,絕經(jīng)等造成的內分泌失調,雌激素分泌不足導致的骨質疏松。異黃酮衍生物亦有類雌激素樣作用。

(二)降鈣素:能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作用于神經(jīng)中樞特異性受體, 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鎮(zhèn)痛作用??勺鳛楣琴|疏松癥病患的腰背痛和椎體急性骨折的首選。

(三)二膦酸鹽: 對破骨細胞所介導的骨質再吸收的一種有效的特異性抑制劑,影響破骨細胞活性;主要有阿侖膦酸鹽。適用于治療絕經(jīng)后婦女的骨質疏松癥,以預防髖部和脊柱骨折(椎骨壓縮性骨折)。

二、促進成骨藥物有

(一)甲狀旁腺激素:體內維持血鈣穩(wěn)態(tài)的主要激素,升高血鈣和降低血磷水平。能調節(jié)骨的代謝??膳c骨吸收抑制劑聯(lián)用。

(二)他汀類藥物:是HMG-CoA還原酶抑制劑,抑制膽固醇的合成,從而降低甲羥戊酸的產(chǎn)生,刺激成骨。能提高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和骨鈣素的表達,促骨形成、增加骨骼密度,并加快骨微結構的修復,減少骨折風險[3]

(三)雷尼酸鍶:其既可刺激成骨細胞前體細胞的分化以增加骨質,亦能抑制破骨細胞的分化及其活性影響骨質的吸收。

(四)氟制劑:在身體內,氟能夠促進成骨細胞的增生,使骨形成增加氟化物能促進微骨折愈合,形成新骨小梁,強化骨結構。其對骨骼有雙重作用,高濃度時對成骨細胞有毒性,減弱骨礦化,最好間歇低劑量使用,并同時補充鈣和維生素D3。

(五)雄性激素及其同化激素:酮能增加骨質量,改善老年男性骨礦質密度。苯丙酸諾龍、癸酸諾龍與雄激素結構相似,用于男性骨質疏松患者,女性會有男性化的副作用,慎用。

三、礦化類藥物,包括鈣補充劑、活性D等,其為防治骨質疏松癥基礎用藥。

骨質疏松是可防可治,在預防階段以飲食、運動療法為主,應盡早關注,年青時提高骨量峰值。女性在生育、絕經(jīng)后,男性在40歲后,加強鍛煉及保證鈣的攝入。疾病的治療階段,需要飲食運動藥物治療,三者配合,盡快緩解病情、改善癥狀。骨質疏松的治療原多強調藥物治療,臨床實踐經(jīng)驗采取綜合治療措施更有益,可減少藥物攝入,減輕病患經(jīng)濟負擔,改善癥狀。目前仍有如骨質疏松治療療程為多長時間等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周勇,熊正英,陳一冰,等,骨質疏松癥患者運動處方及運動療效.[J] 中國臨床康復,2002,12(6):3492-3

篇2

關鍵詞:老年性骨質疏松;中醫(yī)治療;方案研究

隨著我國人們生活質量以及我國醫(yī)療水平的提升,我國的人口老齡化也在逐步增加,隨之而來,各種各樣的老年性疾病逐步受到人們的關注。其中,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增高的趨勢。在本次的實驗研究中,我院采用中醫(yī)治療的方法對50例老年性骨質疏松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在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期間,我國骨科應該收治有老年性骨質疏松患者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年齡在64--79歲之間,平均年齡在66±4.9歲。經(jīng)診斷,50例患者全部符合“中國人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

1.2治療方法

醫(yī)生對患者采用六味地黃湯加味進行治療。具體的中藥方子:熟地、枸杞子、甘草、菟絲子、骨碎補、狗脊、當歸以及山萸肉。由護理人員統(tǒng)一進行水煎350ml,1劑/天,早晚服用,2次/天,30 劑/療程,一共3個療程。并且,在治療期間醫(yī)生對患者實施飲食輔助治療,患者在保持合理飲食的情況下,多食含鈣、磷較高的食物。例如,利用羊脊骨、腎以及肉等,對患者進行煲湯。

隨后,觀察患者的臨床療效。

1.3 評價指標

在對患者進行3個療程的治療之后,對比患者在治療前后關于腰部以及股骨頸等部位的骨密度值。

1.4統(tǒng)計學分析

試驗中采集的所有數(shù)據(jù)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2.0進行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 ±s表示。其中,當P

2、結果

經(jīng)過3個療程的治療之后,50例患者之中,有46例患者出現(xiàn)治愈或者是好轉顯現(xiàn),疼痛完全消失或者減輕,總有效率高達92%。另外,通過對患者在治療前后進行的股骨頸以及腰椎2、腰椎3和腰椎4的骨密度檢查發(fā)現(xiàn),治療之后,患者骨密度值出現(xiàn)明顯上升,其中P

3、討論

一直以來,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屬于老年人群中的一種十分常見的系統(tǒng)性骨病[1]。究其原因是因為老年人身體機能以及免疫力下降,繼而導致老年人骨強度降低,骨脆性增加以及骨組織結構退變等情況,十分容易發(fā)生骨折[2]。通常情況下,老年人發(fā)生骨質疏松癥的原因有很多種,基本上大致包含有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不良的飲食營養(yǎng)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等。另外,當老年人機體的缺乏雌激素、鈣以及維生素D等,同樣也能夠引起骨吸收增加,進而導致骨丟失[3]。近年來,老年性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率在逐年增高,并逐步受到人們的關注。

在本次的實驗中,醫(yī)生主要對患者采用中醫(yī)治療的方法,46例患者出現(xiàn)治愈或者是好轉顯現(xiàn)現(xiàn)象,中醫(yī)治療的總有效率高達92%,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并且,對比患者在治療前后的骨密度變化發(fā)現(xiàn),治療之后患者的骨密度出現(xiàn)了明顯的提升,P

參考文獻:

[1] 馬愛霞,李洪超,金雪晶等. 阿法骨化醇與骨化三醇預防骨質疏松骨折藥物經(jīng)濟學評價[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1,11(20):45--47.

[2] 趙新蘭,秦愛平,陳凱,李浪波等. 伊班膦酸鈉和辛伐他汀聯(lián)合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療效[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3,03(10)69--71.

篇3

摘 要 目的:探討阿法骨化醇治療和預防老年性骨質疏松的療效及預防措施。方法:200例老年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對照組患者每天口服鈣劑,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服阿法骨化醇。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骨密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指標都有明顯升高,但治療組骨密度較對照組增加更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疼痛改善率78%,對照組為35%,治療組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阿法骨化醇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能夠有效提高骨密度,緩解疼痛。

 

關鍵詞 阿法骨化醇 老年骨質疏松癥 骨密度

中圖分類號:R977; R969.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09-0021-03

Analysis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lfacalcidol

on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nile osteoporosis

HUANG Xiaopeng1, MENG Jian2

(1.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Yangsi Hospital, Shanghai 200126, China;

2. Endocrine Metabolism Ward, Shidong Hospital,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alfacalcidol on senile osteoporosis and to discuss its preventive measures.Methods: Two hundr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primary osteoporosi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n=100).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asic daily oral calcium while alfacalcidol therapy was additinally give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besides the basic treatment.Results: Before the treatment,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After the treatment, the indicator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however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at the femoral neck and L 2-4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total response rate of pain improvement was 78.0%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35.0%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lfacalcidol for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osteoporosi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relieve the pain.

KEY WORDS alfacalcidol; senile osteoporosis; bone mineral density

隨著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與醫(yī)療技術進步及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骨質疏松癥發(fā)生的普遍性及嚴重性。骨質疏松癥主要表現(xiàn)為骨質的有機成分生成不足,繼發(fā)鈣鹽減少及骨組織細微結構的破壞,繼而造成臨床骨折發(fā)生率的增加。阿法骨化醇能在體內起調節(jié)鈣磷的平衡作用,增加鈣磷在腸道的吸收,降低血漿中甲狀旁腺激素水平以及改善婦女絕經(jīng)和激素類藥物引起的骨質疏松。我們選擇在門診治療原發(fā)性老年骨質疏松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常規(guī)鈣劑的基礎上給予阿法骨化醇進行治療對照,以探討其對于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治療及預防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0年4月-2011年12月在門診診斷為老年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經(jīng)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和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排除其他重大系統(tǒng)疾病,選取200例患者。其中男性86例,女性114例,年齡66~98歲,平均78.8歲。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或關節(jié)疼痛。隨機將其分成兩組,每組各100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每天口服鈣爾奇D片(含鈣元素600 mg及維生素D 125 IU),治療組除每天服用鈣爾奇D片外,同時加服阿法骨化醇軟膠囊1粒(延迪諾-上海信誼)0.5 ?g/d,連續(xù)服用12月。同時建議所有患者適當活動鍛煉,戒掉不良生活習慣,注意通過飲食增加鈣質攝入。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分別使用雙能骨密度測定儀(美國LUNAR公司PRODIGY型)測定腰椎L2-4椎體及股骨頸等部位的骨密度值。同時對兩組治療前后疼痛評價進行分析。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完成,計量數(shù)值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治療前后各指標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骨密度變化

兩組治療前的股骨頸,L2-4骨密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指標都有明顯增加,但治療組患者骨密度較對照組明顯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篇4

關鍵詞 骨密度 骨質疏松 雙能X線

骨質疏松是一類以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發(fā)生退行性改變?yōu)樘卣?,導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發(fā)生率增高的全身性骨代謝障礙的疾病。雙能X線骨密度檢測儀由于其所具有的高精度、無創(chuàng)性、高準確性、快速等優(yōu)點而應用于骨質疏松的早期診斷、疾病進展和療效的監(jiān)測以及對疾病產(chǎn)生的危害作出有效的評估上。然而長期以來,公眾由于缺乏對骨質疏松了解,極少能主動要求進行骨密度方面的檢測,更別說對骨質疏松的防治了。本文通過對健康的中老年婦女233人進行骨密度檢測,簡單分析健康體檢檢測骨密度的實際意義,并以次提醒各方加強對骨質疏松的防治。

資料與方法

利用GE公司的Luner Prodigy型雙能X線骨密度檢測儀,對2009年4月~2010年5月到本院進行身體健康體檢的中老年婦女233人,年齡40~79歲,并經(jīng)體檢排除內分泌、腎病及其他的代謝性疾病以及經(jīng)仔細詢問排除有口服過有影響骨密度值的保健藥物等,常規(guī)進行腰椎(L2-4)前后位及左側股骨近段(股骨頸、Wards區(qū)、大轉子)的前后位骨密度檢測。每日檢測前均行骨密度儀的質量測定,在所有質量控制指標通過后,再對體檢者進行檢測。檢測前囑體檢者祛除有影響的衣物,并將體檢者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詳細記錄并輸入檢測儀,檢測結果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推薦的診斷標準評價,以10歲為一年齡組進行分析比較:T≥-1.0秒為正常;-1.0秒>T>-2.5秒為骨量減少;T≤-2.5秒為骨質疏松。

結 果

233例中老年婦女腰椎前后位、股骨近段的骨密度檢測分析,其骨量減少及骨質疏松情況,見表1。

表1 233例中老年婦女骨量減少與骨質疏松情況

討 論

上表結果顯示,婦女在中年期就已出現(xiàn)了骨量減少,并隨年齡的增加患病率呈增長趨勢,尤以骨質疏松的增長為明顯。

骨質疏松是一種悄無聲息的疾病,因其在早期很長一段時間并不會引起任何的癥狀而極具隱蔽性,使得人們對其缺乏警惕而延誤最佳的防治時期。當隨著骨量逐漸丟失達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出現(xiàn)身體疼痛、身高變矮或骨折等明顯的癥狀,甚至身體畸形,這些都將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質量,更嚴重者可因骨折并發(fā)癥危及患者生命。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因素,如月經(jīng)、懷孕、哺乳、絕經(jīng)等則更易、更早、更多地患有骨質疏松。一項調查顯示,有25%~30%的中老年婦女存在嚴重骨質疏松[1],甚至有些城市的調查顯示在罹患骨質疏松的人群中>60歲的老年婦女約占到了80%[2]。

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由于缺少從正規(guī)渠道獲得基本的醫(yī)學保健常識,使得大眾對骨質疏松這種以老年性人群多患的疾病及其引起的嚴重危害認識不足或知之甚少,多數(shù)人認為該病是人老后必然發(fā)生的生理性現(xiàn)象而不加以重視,任其發(fā)展或者濫補鈣。甚至許多醫(yī)療部門、醫(yī)生也缺乏對該病的認識和重視,在許多單位的職工進行年度身體健康體檢計劃中鮮有針對骨密度檢測作出安排,廣大的公眾個體就更不明白骨密度檢測的實際作用。而目前醫(yī)學上對骨質疏松的治療,還沒有一個安全有效的方法。

然而有研究表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可以化解危險因子的作用,避免或減緩骨質疏松的發(fā)生[3,4],關鍵是要提早進行預防,如根據(jù)骨骼在生長過程中,骨量經(jīng)由生長期向高峰期發(fā)展并達到一定的平衡,然后隨著人體機能的老化骨量在緩慢的流失的這一規(guī)律,在骨骼的生長時期即孩童時代就開始進行,通過合理的膳食、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運動鍛煉等措施保證骨骼在生長時期最佳峰值骨量的獲取,提高骨骼的堅實度,并將預防措施貫穿生命的整個過程,因此,對骨質疏松要正確認識,加強早期的預防,這比骨質疏松發(fā)生后再采取治療要重要得多。

政府有關部門和廣大醫(yī)師要積極關注骨質疏松的危害,重視對骨質疏松的防治。各級醫(yī)療部門有責任和義務通過對公眾進行健康的醫(yī)學常識普及教育,讓大眾得以了解骨質疏松一類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情況,促進人們增強對骨質疏松類疾病的自我保健意識,并根據(jù)骨骼的生長規(guī)律及骨量變化的趨勢指導人們采取合理的預防方法,防止骨量的提早流失,同時加強對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婦女進行骨密度的檢測,以便于了解個體的骨量含量及患病的風險,特別是預測骨折的發(fā)生機率,針對實際情況制定綜合性的防治措施或干預性的治療,防止或減緩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生,提高人們的生活及生存質量[5-8]。

目前世界上骨質疏松的發(fā)病率已躍居各種常見病的第7位,并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隨著增長。對于已經(jīng)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我國,加強對骨質疏松的防治已刻不容緩,各級醫(yī)療部門及廣大的醫(yī)務人員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孫桂娟.淺談中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的防治.中國醫(yī)藥指南,2008,6(3):120-121.

2 林小芹.骨質疏松癥防治新進展.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7,5(19):46-47.

3 魯麗君.為你的骨骼加油.人人健康,2010,20:21.

4 李蕓蕓.減緩骨質疏松的進程.百科知識,2009,5:37-38.

5 劉小珍,陳慶瑜,甘小玲,等.286例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分析及干預措施.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2007,12(6):459-460.

6 李紅桂,胡陳蔚.健康教育干預對骨質疏松癥的防治作用.護理研究,2005,19(6):996-997.

篇5

【關鍵詞】 糖尿??;骨質疏松癥;骨密度

2型糖尿病和骨質疏松是老年多發(fā)病,常見病,近數(shù)年來,發(fā)病率有明顯上升。糖尿病患者骨折風險增加,目前國內外的各項研究發(fā)現(xiàn),1型糖尿病引起骨質疏松的結論較為肯定[2]。但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骨質疏松的發(fā)生及骨密度的研究,其結果結論不一[3],目前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發(fā)癥,微血管并發(fā)癥,神經(jīng)并發(fā)癥及糖尿病足已被普遍認識,目前2型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癥目前被醫(yī)療界關注[1,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有入組患者2型糖尿病組符合下列標準,(1)2型糖尿病診斷符合2010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尿病的診斷標準[3](2)按照WHO推薦的診斷標準,受試者骨密度低于同性別峰值骨密度平均值2.5個標準差(T值≤2.5)診斷為骨質疏松, 2.5

1.2 方法 兩組均為美國Lunur公司的DPX型雙能X線吸收骨密度儀測量正位腰椎2~4(L2~4)及股骨頸(Nock)、Ward、o三角區(qū)的骨密度,各項生化指標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測定生化檢查:入組患者均上午8:30~9:30采血檢查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島素(FINS) FSH、LH、E2等, 糖化血紅蛋白(HbAlc),均測體重指數(shù)(BMI)。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測量結果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應用SPSS 10.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組間比較用t檢驗。P

3 討論

目前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全身性的骨代謝性的疾病,表現(xiàn)為骨礦物質的含量減少,骨的微細結構變化,骨的強度明顯降低,輕微外傷可發(fā)生腕部,髖部,腰椎等部位骨折,導致生活質量明顯下降。骨質疏松出現(xiàn)骨密度改變最先發(fā)生在Wardps三角區(qū),糖尿病為常見的全身性代謝性疾病, 2型糖尿病又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目前發(fā)現(xiàn)2型糖尿病能使部分老年患者易患有骨質疏松癥。目前發(fā)現(xiàn)糖尿病發(fā)生骨質疏松骨質的病理特點如下,骨皮質明顯變薄,骨松質小梁變細,數(shù)目明顯減少,骨骼強度變弱,易導致骨折。糖尿病發(fā)生骨質疏松可能與患者的性別、目前年齡、營養(yǎng)狀態(tài)、體質量、居住條件,人群活動狀態(tài),飲食結構等因素有關。目前分析糖尿病致骨質疏松的可能的機制有: ①糖尿病骨膠原糖化引起骨脆性增加。②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影響骨的血管的分布及營養(yǎng),影響了骨的重建,骨的形成減少。③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導致腎臟合成合成1,25(OH)2D3減少,破骨細胞功能增強,骨動員增加。④血糖增高導致的滲透性利尿:使鈣、磷排泄增加,引起鈣、磷代謝紊亂。⑤甲狀旁腺素分泌和作用異常,甲狀旁腺素的升高明顯增加破骨細胞功能,使骨鈣動員明顯增加,從而導致骨量減少。⑥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PPAR)γ表達,抑制成骨細胞分化及成骨和破骨細胞活性。骨質疏松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性別、年齡、性激素水平及絕經(jīng)年限有關。女性骨質疏松發(fā)病高于同年齡的男性,女性患者,因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的丟失增加。女性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明顯低于對照組。本研究還表明女性糖尿病骨密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女性,提示絕經(jīng)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和高齡的影響患者的骨密度,因患者血糖高,使骨量丟失超過正常女性,臨床常表現(xiàn)為股骨頸骨折和 Colleps骨折。所以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良好的血糖控制和以雌性激素補充為主的綜合治療,目前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生活方式的轉變,人口老齡化,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明顯增高。糖尿病的慢性并發(fā)癥的防治已受到廣泛重視。骨質疏松癥作為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加重家庭和社會的經(jīng)濟負擔。嚴格控制高血糖,對有效防治骨質疏松有一定臨床意義。

以上闡述,證實老年糖尿病患者骨質疏松癥發(fā)病率明顯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女性及低體質量發(fā)病更高,所以目前糖尿病患者因高度重視,糖尿病與骨代謝關系密切。糖尿病影響骨代謝的機制非常復雜,目前環(huán)境、生活方式、全身激素等對骨質疏松的發(fā)生均起一定作用。骨代謝本身會調節(jié)機體的糖代謝。胰島素和骨鈣素影響成骨細胞作用,隨著研究手段的發(fā)展,為臨床防治提供新的理論依據(jù)和更有效方法。積極治療糖尿病同時預防骨質疏松及發(fā)現(xiàn)骨質疏松及規(guī)范治療骨質疏松。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侯建明.糖尿病與骨質疏松癥.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0,13(1):120.

[2] 胡利東,陳勁松,欒曉軍.2型糖尿病與骨質疏松相關性的臨床分析.中國熱帶醫(yī)學,2009,9(9):1733.

篇6

隨著科技發(fā)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壽命越來越長,骨質疏松發(fā)病率也呈上升趨勢。骨質疏松癥是發(fā)達國家最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之一,也是發(fā)展中國家一個愈來愈突出的問題。歐美國家報道,30%的婦女和12%的男性在一生中會發(fā)生骨質疏松性骨折。骨質疏松并不是一個新問題,它一直存在,骨質疏松的嚴重并發(fā)癥骨折也常在我們生活中發(fā)生,只是我們沒有充分地認識它。

我們常說骨質疏松是一個靜悄悄的疾病,因為在早期,它常無明顯的表現(xiàn),不引起大家的重視。而嚴重的骨質疏松常導致骨折,其結果輕則影響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重則導致過早死亡。其實,骨質疏松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下面我和大家談談骨質疏松的防治問題。

什么是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癥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骨量減少,骨的細微結構發(fā)生改變,由此導致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對人的健康危害很大。它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是中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

人為什么會發(fā)生骨質疏松

骨骼和人身體的其他器官一樣,需要新陳代謝,包括兩個過程,骨吸收和骨形成。從出生開始,骨骼不斷生長,主要以骨的形成為主;隨年齡增長至30~35歲左右,生長趨于基本穩(wěn)定,骨形成和骨吸收基本保持平衡,骨量達到最高值(也叫骨峰值)。以后,隨年齡增加(尤其是婦女在絕經(jīng)后更為明顯)導致內分泌變化和一些外界因素影響,骨代謝發(fā)生負平衡,骨吸收逐漸大于骨形成,使骨量逐漸丟失,骨的結構發(fā)生退行性改變,造成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癥按病因分為原發(fā)性,繼發(fā)性和特發(fā)性3類。中老年朋友?;嫉墓琴|疏松多屬于原發(fā)性。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的病因復雜與內分泌功能紊亂、營養(yǎng)障礙、缺少活動鍛煉及遺傳因素等均有關。

內分泌功能紊亂

內分泌在骨代謝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骨吸收和骨形成的過程受多種激素的調節(jié)。雌激素減少一直被認為是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發(fā)生的重要原因。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的患者中絕經(jīng)后的婦女占了1/3至1/2,而且近年來通過對男性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睪酮(即男性激素)對骨的作用也主要通過雌激素介導,即睪酮可在一種酶的作用下轉化為雌激素,因而提示雌激素減少在男性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生過程中亦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雌激素可通過多種途徑影響骨代謝,它通過影響調節(jié)鈣的激素(甲狀旁腺激素、1,25一二羥維生素D及降鈣素)而發(fā)揮骨代謝調節(jié)作用:同時它可直接作用于骨骼的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故絕經(jīng)后雌激素的減少將導致骨質疏松的發(fā)生。

甲狀旁腺激素(PTH)是維持體內血鈣濃度正常的重要激素之一,一些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血PTH異常升高,可促進骨吸收。降鈣素為另一重要的調節(jié)鈣磷代謝的激素,它可直接作用于骨骼破骨細胞上的降鈣素受體,抑制破骨細胞的數(shù)量和活性,絕經(jīng)期后女性降鈣素水平降低從而使抑制骨吸收的因素減弱而促進骨質疏松的發(fā)生。

營養(yǎng)障礙

由于胃腸吸收功能減退等各種原因,老年人可發(fā)生各種營養(yǎng)障礙。鈣的攝入不足是主要的表現(xiàn),蛋白質不足也可引起骨生成障礙,但攝入過量的蛋白質則可使尿鈣排出增加,導致鈣負平衡。老年人還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維生素D的代謝障礙,血中活性維生素D顯著減少,促使腸鈣吸收不良,進而導致骨質疏松。

活動減少

適當?shù)倪\動能促進性激素分泌和鈣吸收,阻止骨量丟失,增加骨密度。老年人的活動減少可直接影響骨代謝,而且戶外活動的減少還將導致日照缺乏、胃腸功能障礙等,進一步加重營養(yǎng)障礙,間接導致骨質疏松。

遺傳因素

白種人及黃種人較黑人容易發(fā)生骨質疏松,瘦長身材者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率比矮胖者高,提示遺傳因素在骨質疏松發(fā)病中的作用。另外,母親有骨質疏松,其子女也較易患骨質疏松。

易患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

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包括不可改變的因素如人種(亞洲人或白色人種易患)、老齡、女性絕經(jīng)及母親骨質疏松家族史等,另外可改善的因素有體重過低、性激素低下、過度飲酒、吸煙、喝咖啡和碳酸飲料等,體力活動缺乏,飲食中鈣和/或維生素D缺乏,有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和應用影響骨代謝藥物史等。我們可以通過改善以上的一些因素而使自己罹患骨質疏松的可能性降低。

骨質疏松有什么表現(xiàn)

骨質疏松癥為逐漸發(fā)生的疾病,早期患者常無癥狀或癥狀輕微,隨著骨量丟失加重,患者常可出現(xiàn)以下的表現(xiàn):①疼痛:是骨質疏松癥最常見的癥狀,但這種疼痛無特異性,常以腰背痛多見,也可以表現(xiàn)為肌肉關節(jié)疼。當出現(xiàn)脊柱壓縮變形,身體前屈時,腰背肌肉為了糾正脊柱前屈,經(jīng)常處于收縮狀態(tài),導致肌肉疲勞甚至痙攣,也可產(chǎn)生疼痛。當出現(xiàn)新發(fā)生的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時,可產(chǎn)生劇烈的疼痛,若壓迫脊神經(jīng)可產(chǎn)生相應的神經(jīng)受壓癥狀,如四肢發(fā)麻。②身長縮短、駝背:主要是由于骨質疏松導致脊椎壓縮性骨折,每椎體可縮短2毫米左右,身長平均可縮短3--6厘米。③骨折:是骨質疏松癥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fā)癥,常見椎體骨折及髖部骨折。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④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后凸,胸部畸形,可使患者的肺功能受損而出現(xiàn)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有些患者會由于以上的癥狀而就診呼吸科。

確定是否存在骨質疏松需做什么檢查

要想了解骨骼代謝的狀況可進行骨密度(BMD)和骨代謝生化指標的測定。骨密度可反映當前骨代謝狀況,是診斷骨質疏松癥的主要手段,對預測發(fā)生骨折的危險性有很重要意義,一般各大醫(yī)院均可檢測。骨密度檢測采用雙能×線吸收法,無痛苦,對人體基本無害,做骨密度所承受的射線比照胸片還少,是中老年朋友了解自己是否有骨質疏松的一個主要措施。

如何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

目前對骨質疏松防治的認識存在很多誤區(qū),很多人都認為只要補充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就可以防止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甚至治療骨質疏松。其實不然,補鈣和維生素D只是防治骨質疏松的最基本措施,當發(fā)生骨質疏松后,單純補鈣和維生素D是不能達到療效的,需要同時使用治療骨質疏松的其他藥物。

預防措施

由于一個人骨峰值的高低對其

以后是否罹患骨質疏松有很大的影響,故預防應從小就開始。

1,保持合理均衡的飲食:富含鈣和維生素、低鹽及適量蛋白質的飲食有助于防治骨質疏松。攝入足量的鈣是維持骨量、減少骨丟失,降低骨折發(fā)生危險性的基礎。我國膳食中的鈣量常低于需要量,故應進食富含鈣質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海產(chǎn)品等,不足的部分以鈣劑補充。我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鈣攝入量為成年人元素鈣800―1000毫克/日,維生素D的日攝入量為200--400國際單位。

2,運動:適量運動,尤其是適量的負重運動,可增加骨峰值和減少及延緩骨量丟失:運動還可以增加機體平衡能力及靈活性,有助于防止跌倒而減少骨折的發(fā)生。

3,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和過量咖啡因的攝入可影響維生素D和鈣劑的吸收和利用。

4,避免應用誘發(fā)骨質疏松的藥物:如糖皮質激素、抗癲癇藥、長期甲狀腺素替代治療、肝素等。有長期使用這些藥物的人群應定期做骨密度測定了解骨代謝情況。

5,防止跌倒:跌倒常為發(fā)生骨折的直接原因,對于有跌倒傾向的患者應給予適當?shù)谋Wo措施。

藥物治療

目前抗骨質疏松癥的藥物種類較多,作用機制也各不相同,根據(jù)抗骨質疏松癥藥物的主要作用機理可將其分為基礎藥物、抑制骨吸收劑和促進骨形成劑3類。

1,基礎用藥:鈣劑和維生素D是治療骨質疏松的最基本藥物。鈣是骨骼形成所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補充足夠鈣劑的目的不僅在于糾正骨吸收和骨形成過程中的負鈣平衡,還是保證骨量提高的物質基礎。骨質疏松癥患者鈣的攝入量應當為元素鈣1000--1500毫克/日;但我國營養(yǎng)學調查表明,成人的實際鈣攝入量僅為400~500毫克。臨床上可供選擇的鈣劑很多,它們在腸道吸收率大致接近,但所含元素鈣不同,其中元素鈣含量最高的是碳酸鈣,為40%,其他常用的鈣劑檸檬酸鈣、乳酸鈣和葡萄糖酸鈣的元素鈣含量分別為21%、13%和9%。鈣劑的不良反應少,常見的有胃腸道刺激癥狀、便秘等。

維生素D可以促進腸鈣吸收與尿鈣的重吸收,促進鈣鹽在骨基質內沉積,同時它還能夠調節(jié)神經(jīng)肌肉組織的協(xié)調性。因此,它在骨量累積過程中有突出的作用,還有一定的預防跌倒、減少骨折發(fā)生的作用。在骨質疏松癥患者中常存在維生素D缺乏現(xiàn)象,補充維生素D必不可少。如果存在維生素D羥化酶活(如年老、肝腎功能不全等),則宜補充活性維生素D制劑,如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等。補充活性維生素D應注意定期復查血鈣濃度,防止高鈣血癥。

2,抑制骨吸收藥物及骨形成促進劑

抑制骨吸收藥物主要有雙膦酸鹽,降鈣素,雌激素和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jié)劑,主要是通過抑制骨骼的破骨細胞形成或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從而抑制骨的吸收來減緩骨丟失,是目前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主要藥物。骨形成促進劑也用于治療骨質疏松,主要有甲狀旁腺激素和氟化物。但這兩類藥不同于前面的鈣劑和維生素D,這兩類藥的合理應用應在??漆t(yī)生的指導下進行,應用這些藥應和鈣劑、維生素D合用,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篇7

引起骨疏松的因素

骨質疏松的發(fā)生原因很復雜,雖然多數(shù)情況下可以用雌激素缺乏來解釋,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因素被公認為必然因素。實際上,骨質疏松是生命進程中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是遺傳因素,有骨質疏松家族史的人容易患病。其次是生理因素例如患病或性激素水平降低,婦女閉經(jīng)后骨質疏松的進程加快。再次是使用藥物,如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含鋁抗酸藥等,也可引起骨質疏松。臨床上將骨質疏松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大類,原發(fā)性骨質疏松如絕經(jīng)后、老年性骨質疏松;繼發(fā)性骨質疏松如內分泌異常等疾病、藥物治療引起的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的預防與治療

對骨質疏松病因的認識是不斷深入的,鑒于導致骨質疏松的原因多樣性,預防治療的方案不盡相同,對于膳食中鈣攝入量不足,主要以補充鈣為主,必要時輔以維生素D制劑;對于性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骨質疏松則以性激素補充為主,研究證明雌激素替代療法可減少絕經(jīng)后婦女骨折的發(fā)生率;近年來以改善骨代謝,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為目標的藥物也不斷面市。

鈣對骨的強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骨生長的先決因素,所以目前治療骨質疏松的藥物,主要著眼于鈣的代謝,影響骨蛋白質等代謝的藥物尚不多見,按藥物對骨代謝生長的作用特點可分為三大類,即促進骨鈣形成藥、抑制骨鈣吸收藥、促進骨細胞形成藥。應根據(jù)骨質疏松的發(fā)生原因和臨床癥狀選用。

⑴促進骨鈣形成藥物

主要是鈣制劑,絕大多數(shù)是非處方藥,社區(qū)藥房就可以買到,應用歷史悠久,是目前預防骨質疏松的最常用藥物。對于日常膳食中鈣的攝入量不足者,應給予補充鈣劑,一般應保持每日攝入鈣量1克左右(接受雌激素治療者,劑量可適當降低)。老年人合成維生素D的功能比年輕人弱,需同時服用小劑量的維生素D。常用口服鈣劑有碳酸鈣、枸櫞酸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品種規(guī)格很多,含鈣量和人體吸收各有千秋。

碳酸鈣在胃內與胃酸(主要是鹽酸)作用轉變?yōu)榭扇苄遭}鹽,才能吸收。如果胃酸不足,可導致鈣吸收不理想,而老年人中多數(shù)胃酸分泌不足,因此,本品在老年人中的吸收度還需要進一步考察。枸櫞酸鈣在正常志愿者和胃酸不足者中,吸收均優(yōu)于碳酸鈣,比較適用于老年患者。乳酸鈣、葡萄糖酸鈣水溶性較好,但鈣含量相對較低,服用量大?;钚遭}的活性成分水溶液呈堿性,對機體的影響尚需進一步研究。

微量元素對鈣的代謝具有一定作用,已有許多含有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非處方藥面市,如鈣爾奇-D、凱思立-D、金乳鈣、活力鈣、施爾康、金維他、善存等等,其鈣含量各有差異,應有針對性地選用。

維生素D及其衍生物也是常用藥物。主要有維生素D2、維生素D3、骨化二醇、骨化三醇、雙氫速甾醇等??纱龠M鈣的吸收,并協(xié)同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的作用,使舊骨釋放磷酸鈣,促進骨鈣化和骨細胞功能。由于維生素D在體內容易蓄積,容易發(fā)生高鈣血癥、高尿鈣,甚至結石,因此服用此類藥物應嚴格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并定期測量尿鈣。

本類藥物主要用作骨質疏松的預防,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骨質疏松不單獨用作治療,多與其它類藥物聯(lián)合應用以提高療效。

⑵抑制骨吸收的藥物

本類藥物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減少骨鈣的流失,減少鈣的排泄等,主要有雌激素、孕激素、雌激素受體調節(jié)劑、降鈣素、雙膦酸鹽和噻嗪類藥物等。

服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療法,用于絕經(jīng)后婦女防治骨質疏松癥已有多年歷史。有研究表明在骨質明顯缺失前服用雌激素,效果較佳,據(jù)統(tǒng)計可平均使骨質缺失推遲9年。但是對于已發(fā)生脊柱壓縮骨折的老年婦女,服用雌激素可使骨吸收減少,長期應用又可造成繼發(fā)性形成骨減低,而且對于65歲以上的婦女,骨的更新速率減低,雌激素治療成效不大。雌激素可以減緩骨質疏松進程,但不能使骨質恢復正常。某些雌激素的合適劑量以及療程也有爭論,通常認為連續(xù)10年才能有效地降低骨折發(fā)生率,但長期服用激素一來難以堅持,二來容易出現(xiàn)陰道出血、腫脹等癥狀,乳腺癌、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也較其他療法高,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則不推薦本類藥物。

常用雌激素有雌二醇、雌二醇甲酯、炔雌醇等以及復方制劑如結合雌激素(妊馬雌酮)、共軛雌激素/甲羥孕酮、乙炔諾酮/炔雌醇等。孕激素與雌激素類似,可以改善骨的代謝,與雌激素合用可以減少發(fā)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利維愛(替勃龍)具有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可促進骨合成代謝,對更年期后的骨質疏松癥有益。目前應用較多的是結合雌激素,這類藥物都是處方藥,需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

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jié)劑是一類與雌激素受體結合的化合物。該類藥物具有與雌激素類似的作用,近年用于激素替代療法,可抑制骨吸收,降低尿鈣,改善體內鈣平衡。試用于骨質疏松的已上市和正在研究的有屈洛昔芬、米普昔芬、雷洛昔芬等。隨著臨床規(guī)模的擴大和時間的延長,發(fā)現(xiàn)雷洛昔芬等對防治骨質疏松效果并不理想。

降鈣素是多肽類藥物,在骨轉化率高的人和試驗動物中具有抑制破骨細胞活性的作用,降低骨吸收,增加骨礦質含量,適用于不宜用激素替代治療及骨更新率高的骨質疏松患者。常用的有人降鈣素和鮭降鈣素,兩者均需注射給藥,不甚方便。鼻腔噴霧劑已經(jīng)上市。

雙膦酸鹽可以降低破骨細胞的作用,減少骨吸收,減輕骨痛,改善骨組織學癥象。常用藥物有依替膦酸鈉、阿侖膦酸鈉、氯膦酸鹽以及新近上市的伊班膦酸鹽、帕米膦酸鈉、奧帕膦酸鈉等。多數(shù)藥物需要靜脈注射給藥,氯膦酸鹽、伊班膦酸鹽、奧帕膦酸鈉可以口服給藥。但是長期應用此類藥物又可以抑制骨礦化,如果發(fā)生骨折應立即停藥。已有依替膦酸鈉和碳酸鈣的復方制劑面市,希望減少雙膦酸鹽類的骨礦化抑制作用。

有研究表明,噻嗪類藥物可使尿鈣排出減少。服用噻嗪類利尿劑的高血壓老年患者,其骨礦質含量比未服用噻嗪類藥物的高血壓患者或者血壓正常人的高。回顧性研究表明,服用噻嗪類降壓藥6年以上的患者髖骨骨折的發(fā)生率降低一半。骨質疏松癥患者如果需要利尿劑以選用噻嗪類為宜。

⑶促進骨細胞形成的藥物

本類藥物可刺激骨的形成,對骨鈣代謝和骨蛋白質的代謝均有作用,主要有氟化物、甲狀旁腺激素等。

氟化物可增加骨質量和骨密度。氟化鈉緩釋片的間斷治療,可觀察到椎骨骨密度增加、骨形態(tài)改善、椎骨骨折減少,但是對髖骨骨折沒有影響。研究表明氟化物可使骨松質形成明顯增多,但質地似乎更脆弱,骨密質的缺失使非椎骨骨折增多,因此有專家認為,盡管氟化物可增加骨礦質含量,但對骨質疏松癥的有效性有待進一步研究。腎功能不全者不宜應用氟化物,以免體內蓄積中毒。一氟磷酸谷酰胺與枸櫞酸鈣、葡萄糖酸鈣組成的復方制劑特樂定,既含有氟又含有鈣,可促進骨礦化,但還沒有看到長期服用對骨折發(fā)生率影響的研究報告。

甲狀旁腺激素為84個氨基酸的多肽,對骨細胞的代謝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可以促進骨形成,減少骨吸收,增加骨強度。重組甲狀旁腺激素――特立帕肽已經(jīng)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可望不久面市。

⑷中藥

中醫(yī)認為“腎主骨”,對于骨質疏松多從腎虛角度入手。補腎壯骨、益精填髓兼以活血化瘀、益氣養(yǎng)血,并根據(jù)脾虛及肝郁等臨床癥狀進行辨證分型論治。滋養(yǎng)腎虛藥物,在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防治中療效已得到肯定,如骨康膠囊、密骨煎、補腎益骨膏等。

治療藥物的相互作用

長期服用鈣制劑,尤其是同服維生素D制劑,可增加血鈣濃度,可增加地高辛類藥物的作用,誘發(fā)心律失常。鈣制劑與噻嗪類利尿藥或雌激素合用,可增加鈣的吸收,容易導致高鈣血癥。日常膳食中鈣攝入對血壓的影響是頗受重視的課題,雖然其研究結果有爭議,但高血壓患者的鈣補充還是應在醫(yī)生藥師的指導下進行。

降鈣素與維生素D同用,可減弱降鈣素對高鈣血癥的作用。雌激素、鈣和氟化物合用預防絕經(jīng)后婦女骨折效果好于單獨應用,雌激素與甲狀旁腺激素合用,療效明顯增加,但也有不同意見者。

骨質疏松的治療展望

篇8

【中圖分類號】R5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838―01

骨質疏松作為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多發(fā)病,目前醫(yī)學上尚無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預防此病的發(fā)生便顯得尤為重要[1] 。我院自成立“治未病中心”以來,用“治未病”理論,在社區(qū)中老年女性中進行骨質疏松健康干預,在干預人群中普遍建立起“骨質疏松重在預防”的觀念,普及了骨質疏松的知曉率,培養(yǎng)其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地延緩和降低了中老年女性骨量丟失和骨質疏松的發(fā)生。

1 做法:

1.1 調攝情志 抗御外邪

精神狀態(tài)是衡量一個人健康狀態(tài)的首要標志,中醫(yī)認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也就是說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平靜和諧的心境,則氣血臟腑調和,百病不生。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大多數(shù)中老年女性思想負擔重,有憂慮、消極、煩躁等不良情緒。我們就首先從情志上干預,深入淺出的講解有關知識,耐心宣教,消除老年人的心理負擔;其次與社區(qū)居委會一起組織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引導她們相互交流,豐富其精神生活、另外,我們還教給她們一些調整情緒的方法,比如:呼吸調節(jié)、音樂調節(jié)、自我暗示調節(jié)、想象調節(jié)等,讓她們擁有自主掌控情志的能力。

1.2 調攝飲食 儲備骨量

膳食結構搭配合理是早期預防骨質疏松的關鍵。自古以來中醫(yī)提倡以“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強調飲食要注意五味調和、寒溫適當、素葷素搭配等,方可適應人體正常的生理需要,以達到益氣血、壯筋骨的目的。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干預:一是盡量避免酗酒、吸煙、過多的咖啡因攝入、高糖高鈉飲食、體重過低等導致本病的危險因素;二是與社區(qū)中老年女性一起制定食譜,在各種營養(yǎng)搭配合理的基礎上,利用青島的地域優(yōu)勢,增加小魚、小蝦的攝入,從而保證每日鈣的攝入至少800――1200毫克,并養(yǎng)成每天喝牛奶的習慣;三是更年期的中老年女性加服魚肝油或維生素D,以此保存體內鈣質,減少骨質的丟失。

1.3 調攝起居 養(yǎng)藏氣血

《黃帝內經(jīng)》曰 “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強調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生活起居應順應四時自然變化規(guī)律;《內經(jīng)》曰“勞則氣耗”“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就是指勞力過度,可使臟氣衰、精血津液耗傷。中老年女性氣血虧虛,臟腑機能衰退,易受外邪侵襲,更應順應季節(jié)變化,保持與自然的同步規(guī)律。我們指導社區(qū)中老年女性夏季應夜臥早起,順應春天陽氣生發(fā)、萬物始生的特點,多到戶外活動,使志氣生發(fā)(以使志生);夏季晚睡早起,適當接受陽光照射,少用空調,不要畢汗(使氣得泄);秋季早臥早起,使志安寧,收斂神氣;冬季早臥晚起,要避寒就溫,不要耗散陽氣,讓陽氣內守??傊槕募镜淖兓⒄{整起居,讓自己的身體與四季一起“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從而達到氣血暢通、“筋韌而骨強”。

1.4 適度運動保持骨量

《呂氏春秋?達郁》曰“流水不腐,戶樞不蠢,動也”。現(xiàn)代醫(yī)學也證明:運動可以通過力學作用,調節(jié)骨代謝,促進骨形成,抑制骨溶解,增強骨量和骨強度,是防治骨質疏松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我們一是引導中老年女性在進行快走、慢跑、爬樓梯、跳舞、打球、游泳等運動的基礎上,多進行負重鍛煉以增加肌肉力量、增加骨密度;二是專門派出體療科教員,教授社區(qū)中老年女性進行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氣功等有益于骨骼的傳統(tǒng)運動;三是考慮到一些中老年人體質較差,易疲勞,骨質脆弱易骨折,又往往合并關節(jié)炎的現(xiàn)狀,所以特別強調她們運動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從簡單、輕量的運動做起,避免復雜、劇烈的運動,防止外力對身體的碰撞,防止摔倒及絆倒。

2 討論

2.1 “治未病”在《黃帝內經(jīng)》中就提出來了,經(jīng)過歷代醫(yī)家的不斷充實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深刻內涵的理論體系,其核心就是一個“防”字。對于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的骨質疏松來說,應用“治未病”“防”的理念、圍繞發(fā)生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在中老年女性中進行預防干預,是降低骨質疏松發(fā)生率、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降低醫(yī)療成本的最佳途徑。

2.2 “治未病”理念強調充分調動人體內在的與潛在的抗病能力,以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預防目的。因此,指導中老年女性用積極的態(tài)度、主動的行為、正確的方法來維系身體內在的陰陽平衡,達到“精神內守,真氣從之”的健康狀態(tài),是預防骨質疏松的關鍵所在。

2.3 掌握“治未病”的文化理念,積極運用精神調攝、飲食調理、適度運動以及調攝起居等方法對中老年女性進行骨質疏松預防干預,是延伸和拓展“治未病”理論對當今預防保健工作積極作用的有益嘗試,應該成為廣大醫(yī)護人員傳承祖國醫(yī)學、保障人民健康的新課題。

參考文獻:

[1] 薛延.骨質疏松癥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2.

[2] 宋佳明,“治未病”理論指導骨質疏松健康教育,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29,11,23-25

[3] 劉敏燕,李春林,裴育等,亞洲人骨質疏松自我篩查工具對老年男性骨質疏松癥的診斷價值,中華醫(yī)學雜志,2011,98,31,46-47

篇9

【關鍵詞】骨質疏松健康干預

【中圖分類號】R580.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0)01-00-01

1 骨質疏松的病因病理

(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減少是導致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絕經(jīng)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認的事實。[1]

(2)隨年齡的增長,鈣調節(jié)激素的分泌失調致使骨代謝紊亂。

(3)老年人由于牙齒脫落及消化功能降低,骨納差,進食少,多有營養(yǎng)缺乏,致使蛋白質,鈣,磷、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攝入不足。食物中缺少銅、錳和鋅等微量元素也會影響骨密度

(4)隨著年齡的增長,戶外運動減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質疏松癥的重要原因。

(5)長期大量飲酒和酗酒者,骨質變得疏松。 此外,吸煙、喝咖啡,都會導致鈣吸收障礙。

2 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表現(xiàn)

(1)疼痛

以腰背酸痛最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后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老年骨質疏松癥時,椎體骨小梁萎縮,數(shù)量減少,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前屈,腰背肌為了糾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縮,肌肉疲勞甚至痙攣,產(chǎn)生疼痛。

(2)身長縮短、駝背

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松質骨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體的支柱,負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負荷量更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背曲加劇,形成駝背,正常人每一椎體高度約2cm左右,老年人骨質疏松時椎體壓縮,每椎體縮短2mm左右,身長平均縮短3-6cm。

(3)骨折

這是退行性骨質疏松癥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fā)癥。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后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xiàn)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

(5)骨密度降低

骨密度檢查是目前早期發(fā)現(xiàn)骨質疏松、預測骨折風險的最佳定量指標。專家建議,絕經(jīng)期前后婦女及老年人每年行一次骨密度檢查,以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干預骨質疏松癥。

3 健康指導干預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作為一種隱匿性病變,有骨痛癥狀者不足60%。很多年輕患者是在體檢或因為其他疾病治療時才被發(fā)現(xiàn)。骨質疏松可發(fā)生于不同性別和任何年齡,但多見于絕經(jīng)后婦女和老年男性?;加泄琴|疏松癥的嚴重后果是,病人在受到輕微創(chuàng)傷或日常活動中即可發(fā)生骨質疏松性骨折,從而大大增加了絕經(jīng)后婦女及老年人的病殘率和死亡率,并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不過,絕經(jīng)后及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是可以延緩和預防的。若能及早加強自我保健,積極進行科學干預,將有利于減少體內骨流失、減緩及逆轉骨質疏松,防止骨折發(fā)生。

3.1 均衡營養(yǎng) 多存骨量

飲食方面:低鹽膳食、適量蛋白質,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多喝牛奶及奶制品,多食豆類及豆制品,多食綠色蔬菜及新鮮水果。預防骨質疏松癥,應貫穿于人的兒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各階段。同時,大家應了解一些與鈣相關的知識。低鹽膳食有利保鈣,人體內的鈣,是通過與鈉相伴從尿中排出的。因此,如果吃鹽多,尿鈉就排出多,同時尿鈣排出量也會增多,身體內的鈣丟失也就會增多。所以防治骨質疏松癥提倡進低鹽膳食,避免從尿中過多丟失鈣,有利于人體保鈣。進食蛋白質要適量。蛋白質是構成骨組織的重要成分,如果低蛋白飲食導致人體營養(yǎng)不良,會影響骨的生長發(fā)育和骨量。進食適量蛋白質才有利于骨健康,高蛋白飲食會造成尿鈣排出量增多,使身體丟失鈣增加。人體對進食的鈣主要在十二指腸和空腸吸收,以十二指腸的吸收率最高,空腸的吸收量最大。腸鈣的吸收方式主要有:依賴活性維生素D的主動轉運和不依賴維生素D的被動轉運。在一般飲食的情況下,以主動轉運為主。所以,人體要有健康消化道和足夠的維生素D才能保證鈣充分吸收。

3.2 有氧耐力運動

有氧運動的方式如慢跑、快走、爬山、爬樓梯、跳繩等,可直接起到刺激骨形成或抑制骨吸收的作用。

3.3 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可防止由于年齡增長引起的肌力降低,有助于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肌力運動有以杠鈴、啞鈴為代表的等張運動,這種運動方式能增加局部肌肉耐力,局部肌肉會有相應的增長,還能提高機體的協(xié)調功能。骨質疏松的患者做變換的活動,可影響骨表面曲度所施加的負荷,它與骨的重建有關,因此運動能增加凸面面積,刺激成骨細胞活性,并增強骨骼所承受應激的能力。當然這些運動要根據(jù)個體差異,從最小負荷開始并逐漸增加,以使患者有足夠的時間來適應[2]。

3.4 平衡和靈活性訓練

平衡和靈活性訓練是預防跌倒的重要運動方式,如體操、舞蹈、太極拳等。文獻報告進行太極拳運動能減少跌倒發(fā)生率,尤其防止髖部骨折的發(fā)生率。骨密度很低的患者,應進行增強肌力、提高平衡能力和靈活性的運動訓練,通過訓練加強協(xié)調和平衡能力,使其骨密度增高和肌力增強[3],預防跌倒。靈活性訓練可保持關節(jié)適當活動范圍,維持肌肉骨骼的正常功能。

4 防治結合擺脫骨質疏松

(1)人老了身子骨不結實,不少老年人對此頗有體會。骨質疏松癥嚴重威脅老年人健康,做好防治工作,對維護老年人健康長壽很有必要。骨質疏松癥如何預防和治療呢?首先要調整生活方式。避免酗酒,不吸煙,少喝咖啡、濃茶及碳酸飲料,少吃糖及食鹽,動物蛋白也不宜過多食用;其次,多接受日光浴,堅持有助于骨健康的體育鍛煉和康復治療;再次,慎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另外,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種措施,加強自身和環(huán)境的保護措施等。

(2)防治骨質疏松癥,可服用一些骨健康基本補充劑,如鈣劑。我國營養(yǎng)學會制定成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為800mg,如果飲食中鈣供給不足可選用鈣劑補充。絕經(jīng)后婦女和老年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為1000mg。我國老年人平均每日從飲食中獲鈣約400mg,故平均每日應補充的元素鈣量為500-600mg。鈣劑的選擇要考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主張一次補充大量鈣,而要每天均衡進行。此外,服用鈣劑時,要定期監(jiān)測血鈣和尿鈣,酌情調整劑量,如確診得了骨質疏松癥,則需在??漆t(yī)師指導下服用藥物進行綜合治療。

參考文獻

[1]黃良夫,畢大衛(wèi),性激素-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治療進展.浙江臨床醫(yī)學,2003,5,12(7):1233.

[2]秦嶺,陳啟明,梁國穗.體育運動與骨髂、骨密度和結構與生物力學適應性.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4,23(5):532~536.

篇10

北京朝陽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主任許蘭萍介紹說,在門診見著的老年人睡眠不規(guī)律的情況比較多,很多人都有服用安眠藥的習慣。

安眠藥,特別是安定類藥物,是通過減少神經(jīng)細胞的興奮度來鎮(zhèn)靜催眠的。藥物長期抑制大腦神經(jīng)細胞的興奮,久而久之就會損傷大腦細胞,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影響記憶能力、認知能力等,從而加速老年癡呆。

當然,是否服用安眠藥,應由醫(yī)生綜合評估風險后給出建議。如果老年人長期嚴重失眠,已給身體帶來嚴重影響,拒絕服用安眠藥也是不對的。

(良方)

多大的魚最好吃

總體來說,同一種魚,食用個頭小的更安全。因為生長期短,體內有害物質積累得少。不過,魚的個頭太小又會刺多、肉少,吃起來不方便,鮮嫩程度也差一些。綜合兩者考慮,營養(yǎng)專家提出了常見幾種魚的理想重量。

草魚3~4斤 3~4斤重的草魚,細刺較少,吃起來容易。川味酸菜魚、重慶烤魚、草魚豆腐等都是很美味的做法。

鯉魚1~2斤 這樣的鯉魚,肉質最鮮嫩。鯉魚魚腹兩側各有一條細線一樣的白筋,去掉可以除腥味;在靠鯉魚鰓部的地方切一個小口,白筋就會露出來。紅燒鯉魚、糖醋鯉魚都是很好的吃法。

鰱魚2~3斤 鰱魚適合燒、燉、清蒸、油浸等方法烹調,尤以清蒸、油浸最能體現(xiàn)出鰱魚清淡鮮香的特點。鰱魚的魚肝含有毒素,清洗時一定要除掉。

(文濤)

自制調和油

自制調和油應考慮到油脂多樣化原則,調和油中脂肪酸種類應包含亞油酸、亞麻酸和油酸。含亞油酸特別豐富的有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麥胚芽油等,含亞麻酸豐富的有亞麻籽油、紫蘇籽油等,油酸特別豐富的主要有橄欖油和茶籽油。

這三類脂肪酸可大致按亞油酸、亞麻酸、油酸比例為1∶0.4∶0.4進行配比。

這只是專家推薦的比例,其他的比例也未嘗不可,關鍵是要混合食用多種植物油,而且能夠包含以上三類脂肪酸。此外,除了根據(jù)各種類型脂肪酸的合適比例,還要考慮口感、價格和烹調性能等因素,比如大豆油、亞麻籽油、橄欖油的比例為2∶1∶1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劉光)

孕期最適宜的粗糧

1.紅薯:紅薯也叫甘薯或地瓜。其氨基酸,維生素A、B、C及纖維素的含量都高于大米和白面,還富含人體必需的鐵、鈣等。紅薯中的粘蛋白是一種多糖和蛋白質的混合物,屬于膠原和粘多糖類物質。能促進人體膽固醇的排泄,防止心血管脂肪沉淀,維護動脈彈性,從而保護心臟,預防心血管疾病。所以,紅薯是孕婦的營養(yǎng)保健食品。

2.玉米:玉米富含鎂、不飽和脂肪酸、粗蛋白、淀粉、礦物質、胡蘿卜素等營養(yǎng)成分。黃玉米富含鎂元素,鎂能幫助血管舒張,加強腸蠕動,增加膽汁,促使廢物排泄。紅玉米富含維生素B2,常吃可預防及治療口角炎、舌炎、口腔潰瘍等核黃素缺乏癥。

3.蕎麥:蕎麥又叫甜蕎、烏麥、花蕎,比其他谷類更能提供全面的蛋白質。蕎麥的蛋白質中含有豐富的被稱為人體第一必需氨基酸的賴氨酸,能促進胎兒發(fā)育,增強孕婦的免疫功能。

準媽媽們應注意的是,粗糧不要過多食用,過多食用會影響消化和吸收。粗糧細做比較有利于健康。吃粗糧時不要和奶制品、補充鐵或鈣的食物或藥物一起吃,最好間隔40分鐘以上。

(小方)

20歲開始預防骨質疏松

干果補鈣:和乳制品一樣,干果也能為骨骼提供鈣質,如杏仁、芝麻、葵花子等,都是鈣質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

每天一杯奶一把豆: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蛋類、鮭魚、瘦肉、豆類和蔬菜,能增加骨骼內的礦物質成分,減少骨折風險,保護肌肉,防護關節(jié),并提升骨骼力量。

戒煙:吸煙不僅拖累身體的主要臟器,也會給骨骼帶來危害,即使是少量吸煙,也會妨礙造骨細胞的功能。

控制飲酒:如果不能戒酒,起碼要控制酒量,每天喝啤酒超過1斤,或者喝紅酒超過150毫升,都會導致骨密度和骨中礦物質水平降低,增加骨質疏松和骨折的風險。

不喝軟飲料:帶氣軟飲料或甜飲料會削弱骨骼的生長速度和自然強度,降低骨中礦物質含量,導致發(fā)胖,引發(fā)鐵和鈣質流失。平時應選擇無糖的鮮榨果汁、白水等。

留心體重:保持體重處于正常范圍,是對骨骼的獎賞,太瘦或太胖,都會讓骨骼深受其害。

預防跌倒:跌倒是骨折的重要原因。平時要選擇合腳的鞋,鞋底防滑可避免滑倒。

鹽要少吃:鹽吃多了會導致鈣質流失,進而降低骨密度。每人每天的食鹽攝取量不要超過5克。

小心咖啡因:每天消耗300毫克以上的咖啡因能加速鈣質流失。因此,要減少咖啡因的攝入。最好以牛奶代替咖啡。

吃綠葉菜:綠葉菜對合理調整鈣質有重要作用,能增加骨骼礦物質密度,預防骨折,并與維生素D一起促進骨骼健康。

(童玲)

食物寒熱屬性巧辨別

很多人對食物的寒熱特性不知道,中醫(yī)專家介紹幾個方法:一般情況下,可從食物的顏色、味道、生長環(huán)境、地理位置幾方面來看。

從顏色看:綠色植物接近地面,吸收地面濕氣,故性偏寒,如綠豆、綠色蔬菜等。偏紅色的植物,如辣椒、胡椒、棗、石榴等,雖與地面接近,但果實被陽光長期照射,故性偏熱。

從生長的地理位置來看:背陰的食物吸收的濕氣重,很少見到陽光,故性偏寒,如蘑菇、木耳等。生長在高空中的植物,或朝向陽光的植物,如向日葵、栗子等,由于接受光熱比較充足,故性偏熱。

從生長環(huán)境來看:水生植物偏寒,如藕、海帶、紫菜等。長在陸地上的植物,如花生、土豆、山藥、姜等,由于長期埋在土中,植物耐干,所含水分較少,故性熱。

從味道上來看:味甜、味辛的食品,由于接受陽光照射較多,所以性熱,如大蒜、柿子、石榴等。而那些味苦、味酸的食物,大多偏寒,如苦瓜、苦菜、芋頭、梅子、木瓜等。

(周波)

冰箱停電巧處理

家中平時應當有停電的應急處理準備,停電后要把好食物安全關,從而避免胃腸道疾病。

1.配備溫度計。用來測量斷電后冰箱內溫度能否達到食品包裝上所要求的保存溫度。

2.新鮮食物放上層。冰箱隔板位置越高,溫度越低。

3.冷凍室盡可能裝滿。這樣有助于食品保持更長時間的低溫狀態(tài)。

4.預先在冷凍室中凍一些冰塊。斷電后能發(fā)揮降溫保鮮作用。

5.少開冰箱門。一般來說,停電后只要冷藏室的門關嚴實了,食品還能保持4個小時的低溫狀態(tài)。

6.恢復供電后,及時檢查冰箱溫度。如果沒有溫度計,可以檢查一下食品的包裝,如果仍存有冰晶,則可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