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航空的區(qū)別范文
時間:2023-07-24 17:23: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航天航空的區(qū)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本次活動聽課對象為初中、高中學生,授課內容為太空環(huán)境下的科學實驗。其意義不僅僅在于王亞平所站講臺的高度以及我國青少年因此得到的太空知識,更在于它向世界傳遞了我國在航天科技方面的獨特探索。
各地教育部門和全國8萬余所中學6000余萬名師生共同組織了收看,天宮一號也因此成為中國“最高”講臺。此次太空授課活動安排的實驗項目,展示了失重環(huán)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xiàn)象,為全國青少年進行了一堂意義非凡的太空授課。各地教育部門和中學高度重視,妥善調課,組織收看神舟十號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圍繞太空授課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積極響應教育部要求,推動“中國夢、我的夢”主題教育活動和中學科技教育的有效開展,促進中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
2013年6月20日10時04分,跟隨神舟十號遨游太空的航天員王亞平開啟了我國載人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授課。330余名少數(shù)民族學生、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及港澳臺地區(qū)中小學學生代表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綜合樓四層地面課堂,興趣盎然地聆聽了“太空教師”王亞平在神舟十號上為大家所講的一堂40分鐘的實驗課。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通過地面課堂具有的雙向音視頻溝通交流能力,與神十航天員進行同步互動交流。地面課堂內的學生不僅能夠看到王亞平授課的清晰畫面,身在太空的王亞平也能觀看到和收聽到課堂內學生們的實時反應,同學和老師可以像平常課堂一樣進行互動。
在地面課堂上的兩位教師,分別是人大附中的物理教師宓奇和101中學的物理教師史藝,在太空授課開始之前,兩位老師先讓大家猜想本次課程中可能會涉及的原理,及對航天員最關心的問題是什么?
課程伊始,兩位地面教師先通過一個短片向大家介紹了航天員的衣食住行。當三位航天員出現(xiàn)在屏幕畫面中的時候,學生們立即鼓掌,有人不禁感嘆:畫面好清楚啊!為了向孩子們說明“失重”現(xiàn)象,指令長聶海勝表演了“懸空打坐”,擔任太空教師的王亞平說:“我還會大力神功呢?!彼靡桓种篙p輕一碰,就把聶海勝推到了船艙后面??吹酱饲榫?,孩子們哈哈笑了起來。隨后,王亞平做了5個實驗,分別為質量測量演示實驗、單擺運動演示實驗、陀螺演示實驗、水膜演示和水球演示實驗。
天津:做足功課 同步觀看
6月20日,在南開中學航天體驗館,學生們通過弧形屏幕觀看中國首次太空授課。天津大中小學校組織學生同步收看,各學校的“地面課堂”瞬間沸騰。
上午10時,南開中學打開了全部教室和實驗室內的閉路電視,讓2000余名中學生共同見證和觀看這一期待已久的難得的歷史時刻。與此同時,南開中學的航天航空體驗中心也全部開放,該校30余名物理社的成員還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航天航空體驗中心的仿真平臺上迎來了這一次特殊的“太空課堂”。物理社社長、該校高一年級的女生孔令航興奮地告訴記者,為了收看這次“太空課堂”,大家都做足了功課,在網(wǎng)上搜集了很多物理與航空航天的知識。她說:“雖然是學生,但我們都特別關心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航天夢’。這次‘太空課堂’不僅給我們展示了很多新奇的難得一見的太空知識,同時也讓我們的‘航天夢’更加清晰起來,也更加增強了我們實現(xiàn)未來夢想的信心!”
南開中學副校長呂寶桐表示,這次“太空課堂”對學生來講也是一次難得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了實現(xiàn)中國夢的使命感。
上海:航空航天特色校閔行三中觀摩中國首次太空授課
上海市閔行三中是航空航天特色學校,該校組織了初二年級全體同學觀摩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校長在電話里告訴記者,由于閔行三中高中部仍在期末考試期間,因此安排已經(jīng)期末考完的200余名初二學生收看了太空授課。學校還特別安排了30多名科學興趣濃厚、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到高中部的劉輝航天科技工作室集中觀看,現(xiàn)場安排物理老師和同學們互動,解答同學們的疑問。
2011年,閔行三中高一學生提交的“搭載瀕臨滅絕植物種子的探究”搭載方案,從全國113所中小學校的近3000個方案中脫穎而出,成為我國空間試驗室首個出自中學生的研究項目,跟隨當年發(fā)射的“天宮一號”進入太空。
廣東:遨游九天
圓夢中國
6月21日下午,廣東佛山羅村二中初二級全體同學觀看了此次太空授課。
本次太空授課的5個基礎物理實驗,展示了失重環(huán)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xiàn)象,是一堂極其生動的實驗課,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熱愛航天。
湖南:長沙市37中第一時間收看神舟十號太空授課
6月20號上午10:00,長沙市37中學生在學校的統(tǒng)一安排下,在自己的教室里準時收看了神舟十號太空授課直播,學生們一個個目不轉睛地盯著教室黑板正中間的班班通設備“電子白板”,一起分享著這一場來自太空的實驗課。航天員王亞平給中學生們講授的這一節(jié)實驗課程,解開了同學們心中的很多謎底,比如:航天員在太空的衣、食、住、行是怎么樣的?失重是怎么產(chǎn)生的?太空垃圾怎么處理?有沒有見到UFO?太空中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樣的?太空中的水是怎么來的?……滿足了學生很多的好奇心。他們在為祖國的航天事業(yè)舉得巨大進步而驕傲和自豪的同時,也激發(fā)了心中的航天夢、科技夢、中國夢、強國夢,增強了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力量的決心。
四川:綿陽博雅學校觀看“神舟十號太空授課”直播
6月20日上午10點—10點50分,綿陽博雅學校師生懷著興奮、期待的心情收看了“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進行的首次“太空授課”。女航天員王亞平給大家演示了小球在太空中的單擺運動和圓周運動、高速旋轉的陀螺旋轉、神奇的水膜實驗、液體表面張力能使水膜變“魔法水球”等內容,激發(fā)了同學們對太空的向往,更讓大家了解航天、熱愛航天、支持航天,讓同學們集體感受了天宮課堂的無窮奧妙。
課后,各班老師還組織同學們談感受、說體會。有同學這樣說:“我一直以為‘天宮一號’在太空上只是固定地待在某個地方,聽王亞平老師說,他們每天會看到16次日出,因為他們每90分鐘就繞地球一圈,我才明白原來‘天宮一號’是要繞著地球運動的?!庇械膶W生說:“太空太神奇了,看到王亞平老師能把地球上的一滴水‘變’成彩色的水球,她就像一個魔法師一樣,那太空中還有多少‘魔法’?。 ?/p>
新疆:華山中學學生收看太空課堂 見證奇妙一刻
“在太空當中做這些實驗的時候,真正能夠把理論中的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來。我覺得學生的收獲是非常大的?!?月20日,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農(nóng)業(yè)建設第二師華山中學高中物理老師倪穎在與學生一同收看了神舟十號航天員展現(xiàn)的太空課堂后說到。
華山中學的學生們在教室里收看了我國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授課,他們時而屏息凝神,時而發(fā)出驚叫;教室里時而鴉雀無聲,時而掌聲一片。神奇的課堂讓學生們見證了太空的奇妙世界,也激發(fā)了他們內心的科學夢和太空夢。
有學生表示,這個天宮課堂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意義,它帶給我們一些平時在地球上不能見到的真實現(xiàn)象,這也是科學引人入勝的地方,更加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航天員太空授課激發(fā)雪域學子太空夢
“太空會不會像高海拔地區(qū)一樣,水到七八十度就能燒開了?”“冬蟲夏草在太空能生長嗎?”“太空像一樣缺氧嗎?”“在高海拔的發(fā)射宇宙飛船會不會更快?”……的學生對太空的熱情很高,顯然,太空授課激發(fā)了他們追夢太空的濃厚興趣。
拉薩中學團委書記薛軍利認為,此次太空授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在物理學習方面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索太空的科學精神。不少學生通過太空授課產(chǎn)生了探索太空的夢想,要把個人夢和國家夢結合起來,使夢想成真。
澳門組織中小學生觀看
“神十”太空授課
6月20日上午,澳門特區(qū)政府教育暨青年局及多家學校組織中、小學生收看“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作太空授課的現(xiàn)場直播,一同領略奇妙的太空世界。
航天員王亞平在授課中,分別進行了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水膜和水球等試驗,展示了失重環(huán)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xiàn)象,并回答了學生的提問,包括關于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防護措施、航天員對抗失重方法和太空景色等。
在澳門教育暨青年局的駿菁活動中心,有250名學生在聆聽航天員老師講課;在勞工子弟學校,也有近百名學生在禮堂集體觀看直播。教育暨青年局還安排了導師在場講解,解答學生們的提問。
有參與聽課的澳門學生稱,對太空的一切都感到很好奇,不知道太空冷不冷?太空是否會有外星人?希望將來航天員來澳門時,有機會直接向他們發(fā)問。
教青局青年廳廳長袁凱清表示,澳門特區(qū)政府一直重視科普教育,通過課余活動、對外交流比賽等形式讓學生接觸科普知識。通過收看太空授課直播,見證了中國航天科學教育的歷史時刻,加深了學生對航天科技的認識,將進一步激發(fā)澳門廣大青少年崇尚科學、熱愛航天的熱情。
美國:2007年,芭芭拉·摩根的第一次太空授課
2007年,美國東部時間8月8日18時36分,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載著機組7名宇航員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fā)射升空,飛往國際空間站。這是美國宇航局首位教師宇航員芭芭拉·摩根的第一次太空飛行。
航天飛機進入地球軌道后,地面發(fā)射控制中心指揮人員說:“對芭芭拉·摩根和機組伙伴來說,這堂課正式開始了?!蹦Ω?jīng)教書的愛達荷州的科學教師聯(lián)合會專門挑選了18名學生,與摩根進行天地間的師生對話。
摩根這次在空間站上的第一堂課,共進行了25分鐘。在課堂上,一個孩子想知道如何在太空鍛煉。摩根一手托起一個在她身邊飄浮著的宇航員,給予演示。另一位年輕人想知道宇航員是怎樣喝水的,摩根和她的同事從飲用水袋的吸管中擠出水泡,并將水滴吞下。4名宇航員還分別用乒乓球和壘球作講課的道具。
實驗一:質量測量演示——沒有了重量,是否意味著失去質量?
3位航天員老師“站”穩(wěn)后,先給同學們露了幾手“功夫”——“懸空打坐”“大力神功”。在失重環(huán)境下,航天員們都成了“武林高手”,博得同學們陣陣喝彩。
航天員的表演給同學們帶來了疑問:在地面上,人們一般用天平、臺秤、托盤秤、桿秤、彈簧秤測量物體受到的重力,從而計算物體的質量,那么 ,失重環(huán)境下怎樣測質量呢?
航天員老師用“天宮一號”上的質量測量儀現(xiàn)身說法。他們從“天宮一號”的艙壁上打開一個支架形狀的裝置,航天員聶海勝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亞平輕輕拉開支架,一放手,支架便在彈簧的作用下回復原位。裝置上的LED屏上顯示出數(shù)字:74.0。這表示聶海勝的實測質量是74千克。
王亞平向同學們解釋道,天宮中的質量測量儀,應用的物理學原理是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力)=m(質量)×a(加速度)。質量測量儀上的彈簧能夠產(chǎn)生一個恒定的力F,同時用光柵測速裝置測量出支架復位的速度v和時間t,計算出加速度(a=v/t),就能夠計算出物體的質量(m=F/a)。
王亞平老師還給同學們布置了一道課后思考題:除了運用牛頓第二定律,還有什么辦法可以在失重環(huán)境下測量物體的質量?
實驗二:單擺運動演示——太空中的機械鐘表走得更準還是靜止不動?
演示完質量測量,航天員們又取出一個物理課上常見的實驗裝置——單擺。
T型支架上,用細繩拴著一顆明黃色的小鋼球。王亞平把小球輕輕拉升到一定位置放手,小球并沒有出現(xiàn)地面上常見的往復擺動,而是停在了半空中。王亞平用手指沿切線方向輕推小球,奇妙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小球開始繞著T型支架的軸心做圓周運動——而在地面對比實驗中,需要施加足夠的力,給小球一個較大的初速度,才能使它繞軸旋轉。
太空實驗趣味無窮,地面課堂的學生們也不失時機地向航天員提出他們關心的問題。人大附中早培班學生徐海博舉手提問:“航天員老師,您在太空中有沒有上下方位感?”
為了回答同學的提問,航天員王亞平在聶海勝的幫助下表演了一套“雜技”動作,分別進行了懸空橫臥和倒立。看到航天員老師的精彩表演,同學們興奮地鼓起掌來。
實際上,航天員在太空中無所謂上和下的方位區(qū)別。不過,為了便于工作生活,航天員們?yōu)椤疤鞂m一號”人為定義了上和下,把朝向地球的一側定義為下,并專門在“下方”鋪設了地板。
實驗三:陀螺演示——高速旋轉的陀螺為什么不會倒下?
物理學原理告訴我們,高速旋轉的陀螺具有很好的定軸特性。在太空失重環(huán)境下,這一特性更加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
航天員王亞平取出一個紅黃相間的陀螺,把它靜止懸放在空中。用手輕推陀螺頂部,陀螺翻滾著飛向遠處。緊接著,王亞平取出一個一模一樣的陀螺,讓它旋轉起來,懸浮在半空中,再用手輕輕一推,旋轉的陀螺不再翻滾,而是保持著固定的軸向,向前飛去。
王亞平介紹說,高速旋轉陀螺的定軸特性在航天領域用途廣泛。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上,就裝有各式各樣的陀螺定向儀,正是有了它們,才能精準地測量航天器的飛行姿態(tài)。
實驗四:水膜演示——天宮里有沒有“飛流直下”的瀑布?
陽光下五彩繽紛的肥皂泡、能夠讓硬幣漂浮的山泉水,總是帶給人們很多遐想。這些都是液體表面張力在發(fā)揮著神奇作用。
只不過,在地面上,液體表面張力難以抗衡地球引力的影響,只有經(jīng)過特殊處理的肥皂水、富含無機鹽的礦泉水才能表現(xiàn)出比較強的張力特性。但是,在太空失重環(huán)境下,液體的表面張力特性便突顯出來。
王亞平拿起一個航天員飲用水袋,打開止水夾,水并沒有傾瀉而出。輕擠水袋,在飲水管端口形成了一顆晶瑩剔透的水珠,略微抖動水袋,水珠便懸浮在半空中,與“天宮一號”艙壁上鮮艷的五星紅旗圖案交相輝映,更顯得美輪美奐。
接著,她把一個金屬圈插入裝滿飲用水的自封袋中,慢慢抽出金屬圈,便形成了一個漂亮的水膜。輕輕晃動金屬圈,水膜也不會破裂,只是偶爾會甩出幾顆小水滴。隨后,王亞平又往水膜表面貼上了一片畫有中國結圖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這些在地面難得一見的奇特景象,引起了地面課堂同學們的連聲驚嘆。
實驗五:水球演示——用神奇的液體表面張力變個“魔法”
液體表面張力的威力竟如此神奇!普通的飲用水還能變成更加神奇的“魔法水球”。
王亞平用金屬圈重新做了一個水膜,然后用飲水袋慢慢地向水膜上注水,不一會兒,水膜就變成了一個亮晶晶的大水球,水球中還有一串珍珠般的小氣泡,仿佛銀河系中的繁星點點。聶海勝取出一支注射器抽出水球中的氣泡,實驗繼續(xù)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