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三首范文
時間:2023-03-20 14:40: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古詩三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千秋一瞬兩茫茫,浮云載,奈幾何。
百里踏過,道盡人心涼。
待得人間繁花落。
菱花鏡,紅酥手。
昨夜兩鬢忽滿霜,
紅燭臺,紗窗薄。
縱使天長,難等地也久。
奈何年年有人守,
孟婆湯,相思酒。
《訪友》
風吹,落葉黃。
十二月冬寒灑一地。
白雪霜雕幾日景。
乘興去,無人歸。
一路風塵皆不沾,
待得明日踏雪回。
《無題》
風打花落多幾何,一潭春水無情皆流盡。
突來風雨,攪得一番太平,亂世終薄意。
篇2
千秋一瞬兩茫茫,浮云載,奈幾何。
百里踏過,道盡人心涼。
待得人間繁花落。
菱花鏡,紅酥手。
昨夜兩鬢忽滿霜,
紅燭臺,紗窗薄。
縱使天長,難等地也久。
奈何年年有人守,
孟婆湯,相思酒。
《訪友》
風吹,落葉黃。
十二月冬寒灑一地。
白雪霜雕幾日景。
乘興去,無人歸。
一路風塵皆不沾,
待得明日踏雪回。
《無題》
風打花落多幾何,一潭春水無情皆流盡。
突來風雨,攪得一番太平,亂世終薄意。
篇3
(第一課時)
執(zhí)教:全椒縣章輝小學
陳良付
教學目標
1.會寫“簸、涯、鶯”三個生字。反復朗讀古詩,體會古詩的意境,了解詩的意思,培養(yǎng)自學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學習的能力。
3.欣賞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激發(fā)學生對自然景物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誦課文,理解詩句及整首詩的大意。
2.用自己的話寫一寫詩句描繪的景色。
3.體會詩人當時的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計劃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浪淘沙》,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感受古詩意境。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黃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同學們,剛才老師播放的是有關黃河的圖片,欣賞了這組圖片,你能想到哪些詞語?你還知道哪些與黃河有關的詩句?
2.這節(jié)課,我們跟隨著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浪淘沙》一起到黃河邊上,去聽聽黃河的濤聲,去看看黃河的氣勢。
二、回顧學法,自主學習
1.在學古詩之前,請同學來回顧一下古詩的學習方法。
解詩題——知作者——誦古詩——明詩意——品意境——悟感情
2.自學提綱
(1)“浪淘沙”怎樣理解?互相交流資料,了解作者劉禹錫。
(2)將古詩讀正確、流利。
(3)理解詞語:①九曲:②簸:③天涯:④直上:
(4)結合重點詞語說說古詩大意。
三、合作探究,全班交流
(一)解題意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浪淘:波浪淘洗。題目的意思是大浪淘沙。劉禹錫的浪淘沙是由九首詩歌構成的一組詩,這里是其中的一首。
(二)知作者
劉禹錫(772年-842年),唐代詩人,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稱“劉柳”。他的詩也寫得很有豪氣,白居易因而稱他“詩豪”。晚年與白居易并稱“劉白”。他性格豪邁,決不向惡勢力低頭。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流放。《浪淘沙九首》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三)誦古詩
1.指名朗讀古詩。
2.示范朗讀。
3.指導朗讀節(jié)奏。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5.齊讀。
(四)明詩意
1.自讀古詩,理解詩句中詞語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和同桌交流。
①九曲:彎曲,形容黃河彎彎曲曲的樣子。
②浪濤風簸:波浪滔天,大風顛動。
③天涯:天邊。
④直上:一直到達。
2.逐句交流詩意。
3.學生連起來說說詩意。(彎彎曲曲的黃河洶涌奔騰,挾來萬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風怒吼,仿佛來自天涯。如今可以沿著黃河直上九天銀河,一起走進牛郎織女的家。)
4.齊讀。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五)品意境
1.出示圖片,結合1、2兩句談感悟。指導朗讀,讀出黃河九曲綿長的曲折和裹挾泥沙洶涌奔騰的氣勢。(黃河雄偉壯美的景象)
2.出示圖片,結合3、4兩句談感悟。指導朗讀,讀出詩人逆流而上、一往無前、直沖霄漢的豪邁氣概。(詩人欲上九霄的氣概)
(六)悟詩情
1.這首詩前兩句歌詠黃河雄偉壯美的景象,后兩句詩人有景色聯(lián)想到黃河與天河相通的典故,又聯(lián)系自己的處境,進而馳騁想象。他想到了誰?為什么?
2.交流。牽??椗巧裨拏髡f中的牛郎和織女兩個人。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鵲橋上相會一次。表達了人民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作者以此寄托了對寧靜的田園生活的憧憬。表現(xiàn)詩人奮發(fā)有為的精神和豪邁浪漫的氣魄。
四、拓展延伸
1.學習《浪淘沙》(其二)
2.總結積累:這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唐代詩人劉禹錫創(chuàng)作的《浪淘沙》,感受到詩人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和豪邁浪漫的氣魄。古人用他們的雙腳踏遍了祖國山川河流,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寫下無數(shù)千古不朽的名篇。課后請大家再收集有關描寫黃河的古詩,讀一讀,去領略中華民族特有的古詩古韻吧!
板書設計
浪淘沙
雄偉壯美的景象
篇4
編號:
教學設計模板
學
科
語文
版本冊數(shù)
課目名稱
(示兒)
教學目標
1.體會《示兒》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2.理解詩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熏陶。
3.結合學詩,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想象、表達、創(chuàng)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學情分析
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自學古詩的方法,能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自主學習基本讀懂古詩,體會古詩的意境。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深入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自學、想象、表達、創(chuàng)新能力。
重點難點
1.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中表達的感情。
2.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信息技術和數(shù)字資源的
使用方式和意圖
一、出示課本中的古詩和圖片,導入新課。
(一)認識圖片中的人物嗎?
1.學生交流對陸游的了解。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fā)政治抱負,表現(xiàn)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詩《示兒》。)
2.學生交流陸游臨終時中國的情況。
(金兵南侵,南宋偏安,中原陷落,百姓凄苦)
(二)理解詩題的含義。
二、學生圖文結合自學古詩,教師檢測古詩自學情況。
(一)學生自學古詩,把古詩讀正確,讀流利,初步理解詩意。
(二)學生在組內朗讀古詩,相互糾正讀音,并說明糾正理由。
(三)教師指名學生上臺朗讀古詩,其他學生點評。
(四)齊正確、流利朗讀古詩。
三、小組合作學習,全班討論。
(一)在組內交流已經理解的字,向組員請教還不明白的字詞。
(二)全班交流:
1.討論古今異義詞,理解重點字詞的意義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但”,只是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tǒng)一;“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的意思;“中原”,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qū)。“家祭”,祭掃祖宗
“元”,同“勿”;“乃”,你的,“翁”,父親。
2.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這句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只是因為看不到全中國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tǒng)一的悲傷之情。)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
這句話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祭掃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之情。)
(三)指名學生連貫詩意,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為什么陸游明知死后萬事皆空,還要叮囑兒子家里祭拜祖先時把收復中原的好消息告訴自己?
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一)指名學生讀,點評。
(二)教師范讀。
(三)齊讀,感受詩人的愛國之情。
(四)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五、拓展閱讀。
(一)出示閱讀
關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fā)。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二)教師點撥
和戎句:孝宗隆興二年(1164)下詔與金人第二次議和。計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寫這首詩時,已相隔十四年。這里說十五年,是舉其概數(shù)。
朱門沉沉:富貴之家門戶深深。
廄:馬房。
戍樓:邊防上守望的建筑。刁斗:軍中白天作燒鍋、夜間代更鼓用的器具。
遺民:淪陷區(qū)人民。
(三)交流,提高認識
這首詩是詩人在中原淪陷后50年寫的,從中可以感受詩人一生關注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的偉大精神。
六、布置作業(yè):課外收集愛國的詩歌。
課件出示詩人陸游的頭像和課文插圖,圖文結合,導入新課,讓學生充分交流課外搜集資料,對古詩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有所認識,從而為深入學習古詩,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
課件出示古詩詩句,充分讓學生朗讀古詩,把古詩讀正確。
課件出示古詩詩句,其中關鍵字詞用紅色標示出來,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詞讀懂古詩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課件出示的詩句,加深對古詩思想內容的感悟。
課件出示補充材料,閱讀陸游的其他作品,加強對愛國詩人陸游的認識,感悟詩人的愛國熱情。通過補充閱讀愛國的詩歌,也擴大了學生閱讀量,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板書設計
示兒
(
陸游
)
悲
不見九州同
望
北定中原日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減”字;會寫“梅、溪、泛、減”4個生字。?2.?能正確朗讀并背誦古詩《三衢道中》。
3.?能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愉快的心情,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意境。?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人的愉快心情,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意境。?教學準備:
練字紙,教學課件,田字格黑板貼?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在這春暖花開的時候,想不想出去游玩?想去哪里玩?
今天我們就跟隨一位古代的詩人,一起出去走一走吧。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他。(出示詩人簡介)自己讀一讀關于他的介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是的,他不但愛旅游,還愛用詩句記錄自己的旅游見聞。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詩,就是他在游“三衢道中”時所寫。(板書課題)?二.識字寫字
1.我們來看這首詩。(出示全詩)自己讀讀這首詩,看誰能讀得一字不錯。指名讀。再指名,隨機正音。齊讀。
有一個字老師想請教一下大家。(出示“減”)這個字怎么讀?你是怎么記住它的?指名說方法。
2.還有幾個字要求我們會寫,老師把他們挑了出來。(出示“梅、溪、泛、減”)我們來觀察一下這幾個字?他們有什么共同點?它們不但是左右結構,而且是左窄右寬。再觀察左右兩邊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寫的時候該注意什么呢?指名說。你們覺得這幾個字中哪個字最難寫?隨機抽并范寫。生書空并描紅。隨機抽取評價。
3.剛才我們學習生字都用了什么方法?(先觀察字形,認清結構,再注意占位,強調落筆的注意事項)課下我們用同樣的方法自己學習其他幾個生字。
三.理解詩意
1.掃除了生字障礙,我們再來看這首詩。(出示全詩)“三衢道中”是什么意思?指名說。
你是怎么知道的?隨機評價并歸納理解古詩的方法。
2.回顧以前我們學過的古詩,你還會用哪些理解古詩的方法?(引導歸納看注釋、查字典、調換語序、補省略等方法)看自學提示。(出示自學提示,用這些方法理解該古詩的詩意)小組合作學習。
3.檢查學習效果。通過你對詩句的理解,你都讀懂了什么?指名說。隨機評價語引導詩人的游玩時間、游玩天氣、游玩路線、游玩途中所看到的、游玩途中所聽到的。(板書:游玩)?四.體會心情
1.我們通過理解詩句,知道了詩人寫了一次“游玩”的事,詩人這次游玩玩得愉快嗎?(板書:愉快)你從哪些字或詞感受到的呢?(出示全詩)
晴:說明天氣好,天氣好心情就好。詩人其實還告訴我們,這次游玩的天氣不是一般的好,而是難得的好,你讀出來沒有?引導“梅雨時節(jié)的晴天”強調“日日”。這樣的天氣心情不止是好了,簡直是驚喜,你能帶著愉快的心情讀讀這一行詩嗎?指名讀,再指名。
泛:(出示溪上泛舟圖)你泛過舟嗎?心情怎樣?會看到什么??行:(出示山間小路圖)你爬山時心情怎樣?
不減:(出示林蔭小路圖)當時的天氣已經有點熱了,能在這樣的綠蔭下行走,心情一定很好。
添得:(播放黃鸝鳥的叫聲)聽一聽,好不好聽?聽到這樣的聲音心情好不好?
2.真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你能帶著這種心情讀讀全詩嗎?同桌互相練一練。指名讀,再指名。還有哪種讀法能讓我們表達出這種心情呢?(搖頭晃腦、手舞足蹈、敲擊、拍手)齊讀。?五.想象意境。
1.我們跟隨詩人曾幾的腳步,一起游覽了“三衢道中”,我們在晴朗的好天氣里,泛舟溪上,溪水碧波蕩漾,溪兩岸綠樹紅花,清風拂面。后來,
我們又走在了綠樹成蔭的山間小路上,耳邊不時回響著黃鸝鳥清脆悅耳的叫聲,真讓人心曠神怡!(出示風景圖)
現(xiàn)在請你閉上眼睛,此刻你就是詩人曾幾,讓我們在優(yōu)美的樂曲聲中再次回到三衢道中,展開想象的翅膀,你都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你眼前的景物也許會比詩人筆下更豐富。(播放背景音樂,配風景圖)
2.指名描述想象的畫面。
篇6
我沒有在臘月抽出時間來,但今天我下了決心去的,當然,我還帶了我的baby去的,他不大愿在家里老呆著,盡管他可以不停地玩各種玩具。
乘車其實很方便,門口就有,只因不知,還打了114問的。從柯橋出發(fā),乘坐208或268都只一會兒便可以到安昌鎮(zhèn)站,下車便是。遠看去,一座牌坊,上面篆書“安昌古鎮(zhèn)”,還有一幅對聯(lián),不及細看。我的感覺更像是走向紹興農村的路徑,走上小橋,又過一橋,橋有點失修的樣子,有部分鋼筋也露了。門口一個戲臺,想必是節(jié)日時渲染氣氛時用的,現(xiàn)在雖說是春節(jié),但氣氛不是很熱烈,人們休閑的味道倒是很濃。這里的人們都有著紹興農村的習俗,大部分都存在著,可能是舍不得丟棄。我看著這里的風景,覺得很是眼熟,跟柯橋老街對面的房屋差不多,也是長廊,也是沿河而建,也是掛滿了各種東西,也是人們在門口沿河生活勞作、起居休憩,只是這里的道很長,遠比老柯橋的規(guī)模要大。但我想,或許這是生在本土、長在本土的人的心理吧,要是換成一個外地人定會覺得十分的新鮮,我們不覺得有趣的東西,在他們看來會是具有十分的韻味呢。
這樣想著,我們順著長街走去。這是一條很長的沿河長廊,又是街,又是房,又是店,又是過道,旁邊的河宛如相偎相依的伴侶貼著岸走,也許是岸在順著河走吧。這靠河一邊是一根接一根的木柱,支撐起廊檐,人在下面走,便覺得安穩(wěn)、舒坦,不怕日曬,不怕雨淋,又可以做很多事情。
一路上看到的最多的自然是店和房子,房子是清末時的房子,絕大部分保存著木排門,這樣人們仿佛就回到了那個有臺門、有石門坎、有木房子的舊時民居生活里。店是開在房子里的沿街店,這里開店的應該就是這里的住戶、這里的主人。由此,我也奇怪,他們是如何管理的:這么一個景區(qū),它是如何控制人員進出的呢?住在這里的人家少說也有幾百上千戶,他們的生活起居都要與外界溝通,而且看得出他們就是平平常常跟我們沒有任何區(qū)別的紹興人,這樣的流通,又是四通八達的交通,橫貫整個小鎮(zhèn),汽車也可從鎮(zhèn)上穿過,怎能成為風景呢?可能這里的自然生活就是風景吧,我這樣理解。
這里有特色的我認為是腳下的石板,全是以前的舊石板,坑坑洼洼的,看得出飽經風霜的樣子,上面不知磨礪了多少代人的鞋子。我很佩服他們的這種做法,聽說他們在重新修建時有不少舊石板是從外面買來的,真正實現(xiàn)了修舊如舊的古建筑修繕做法。而在紹興城里,我看到的卻是嶄新的平整的石地板,雖名曰古城舊跡,卻已是人非物移了,這樣的“古”,讓人體會不到真正的韻味。
這里的純樸還是值得觀瞻的。在冬日的暖陽下,日光照在水面,又映射到廊檐上,水波粼粼,猶似上面千萬條游龍在嬉戲。兒子快樂地說:“看,上面有河水!”“那是河水的影子?!蔽艺f。純樸的感覺就這樣撲面而來,仿佛童年的記憶一下子打開了,我們再也合不上,一任它泄出來,溢滿江河。看,在暖陽下嬉笑的人們,有在升爐子的,有在磕瓜子的,有在搓麻將的,有站在那里閑聊的,孩子們忽然從身邊跑過,互相追逐嬉戲著,但沒有聽到鞭炮聲,可能已經放完了,也可能為了消防安全,不大好放??棵窬拥囊贿叴蠖嗍琴u小雜貨的,各種小物品都有,也有家庭用品的,也有民間工藝品的,屬木制、竹制工具為最多。河對岸,一樣的老房子一溜兒建著,顯現(xiàn)著歲月古老的回憶。這里沒有現(xiàn)代仿造的那種粉墻黛瓦,那種黑白太分明,太漂亮,缺少了時間感,像紹興不少地方興建的仿古建筑,都太做作。
在這條長街的兩邊應當是有好幾個館的,有不少文化的意蘊在里邊,但我缺乏這方面的修養(yǎng),也就不去看了。
出來時,我還是像進去時那樣悠閑的步子,在這里走路讓人感到心的放松,神的舒暢,走再多也不覺著累,在不經意中往往就走了很長的路。一路上,我用我的DV攝下了它的悠長。
當然,不足也很多,像外周環(huán)境與內在環(huán)境的不協(xié)調,鬧中取靜不如靜中求鬧;像自然原生態(tài)的太過肆憚,讓人在領略人的淳樸、實在的同時也會有些許的遺憾;像保護和修繕的并舉尚未到位,有些痕跡已被抹去了。
篇7
一天一個經常放東西他家的年青人又來了,一進門就說:〝樂伯,我把這條扁擔放到你這里,你幫我收拾好呀,不要被別人拿走了。〞
〝抽筋鬼〞回答道:〝這回我一定跟你收拾好!〞
等這個年青人走后,〝抽筋鬼〞找來一把鋸子,把這條扁擔鋸成了三節(jié),放到一個木箱子里,用鎖鎖了起來。
到了中午,這個年青人從街上買好了東西,來到〝抽筋鬼〞家里找扁擔,左找右找就是找不著。就問〝抽筋鬼〞:〝樂伯,我要你跟我收拾的扁擔呢?〞
〝抽筋鬼〞笑道:〝你不是要我跟你收拾好嗎,我這回跟你收拾得好好的。〞于是,他把箱子從柜子上搬下來,把鑰匙遞給年青人說:〝你打開箱子看。〞
年青人用驚奇的目光看著〝抽筋鬼〞,從〝抽筋鬼〞手里接過鑰匙,打開了箱子,年青人一看驚呆了,自己的扁擔成了三節(jié),躺在箱子里。年青人又好氣來又好笑,口里一個勁地說:〝樂伯呀,樂伯,你真是一個抽筋鬼喲,我要你收拾好扁擔,你就是這樣收拾的呀。你叫我怎么把這些東西拿回去喲!〞
〝抽筋鬼〞笑道:〝一條扁擔看值多少錢,鬼叫你要我把扁擔收拾好的,看以后你們還要我收拾啵!〞
篇8
托管課的鈴聲響了。老班走進教室:“拿出聽寫本,翻到新的一頁。”
開始聽寫了。我緊緊握住筆,生怕出一點差錯?!昂?,開始!羞澀?!边€好,這個詞我記得很清楚,第一課里有的。我趕緊寫了出來。
“寫好了嗎?好!第二個詞是——放肆。”放肆?老班啊老班,你也忒刁難人了吧?這個詞恰好我記不起來了啊。我只寫出了“放”,“肆”早就記不起來了哇!我看了看同座的羅彥哲,他也在奮筆疾書哪。雖說羅彥哲成績沒我好,可他聽寫基本都能得不錯的分。如果偷看他的準沒錯!可是,我是好學生,怎能?可是,我想得本子啊!我不停地搓手,我毫無法子可以寫出“肆”!就在我決定偷看羅彥哲的“放肆”時,老班說:“嗯,希望同學們用自己的能力來贏得本子!不要用偷偷摸摸的手段否則我不予發(fā)獎。”我又像泄了氣的皮球似的,再也不敢看了。這時,老班的目光轉移了,我急忙瞄了一眼羅彥哲的聽寫本。哎呀,太棒了,全回憶了起來!我把“肆”迅速寫在了聽寫本上。
正當老班報出第三個詞——“尷尬”時,又一件有趣的事情發(fā)生了:吳澤鵬偷偷拿出語文書放在抽屜中,開始猛翻語文書。沒想到被老班察覺了——“吳澤鵬,這次聽寫你不要寫了,作0分處理!”這下,吳澤鵬也只好垂頭喪氣的站在了門背后。嘿嘿。
篇9
落筆對方顯深情
對寫法也叫主客移位,即撇開自己不寫,而從對方著筆,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表面上是寫對方,實際是寫自己,是通過對方來反襯自己。這樣寫既曲折有致,富有意境;又具體充實,富有深度。這種手法常用在思親懷鄉(xiāng)詩中,委婉含蓄地抒發(fā)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的懷遠或思歸之情。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高適《除夜》)
在家家戶戶歡度除夕的時候,詩人卻獨居客舍,遠離親人。面對寒燈,詩人油然而生孤寂凄然之情。按常理,詩人應該盡情地一吐自己的思親情懷,可詩人筆鋒一轉,撇開自己,卻從對面寫來。“作故鄉(xiāng)親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沈德潛《唐詩別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詩人巧妙地運用“對寫法”,把深摯的情思抒發(fā)得婉曲含蓄。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杜甫《月夜》),“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柳永《八聲甘州》),“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江城子》),“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周邦彥《蘇幕遮》)都是這樣的典型例子。
以境襯人見品性
以境襯人,即用環(huán)境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形象。環(huán)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限制人物活動的特定場所,決定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通過環(huán)境描寫,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情、表現(xiàn)人物性格或品質的作用。
澧水橋西小路斜,日高猶未到君家。村園門巷多相似,處處春風枳殼花。(雍陶《訪城西友人別墅》)
詩人沒有采用訪友詩的常規(guī)寫法,濃墨重彩地渲染抵達友人居處后的見聞和好友相逢時的情景,而是寫到踏進友人村莊后就戛然而止。但我們從三、四句門巷相似而又枳花滿村的環(huán)境和樸素劃一、洋溢著閑野情趣的畫面中可看出友人及其別墅的投影,也不難想象到這位友人恬靜自適的高雅情懷。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孔尚任《[折桂令]問秦淮》)都是這樣的典型例子。
先抑(揚)后揚(抑)起波瀾
先抑后揚指不從正面平鋪直陳,先從反面著筆,加以貶抑,而后再褒揚,透露出自己的真實意圖。先揚后抑與此相反。抑揚的使用可使詩歌跌宕起伏,搖曳生姿。
冰姿瓊骨凈無瑕,竹外溪邊處士家。若使牡丹開得早,有誰風雪看梅花。(趙希璐《次蕭冰崖梅花韻》)
詩中三、四句提出牡丹與梅花熟早熟遲的設問,如果牡丹花開早于梅花,誰會沖風踏雪顧及梅花呢?然而,牡丹畢竟不會開在梅花之前。只有冰清玉潔的梅花才能在凜冽的風雪中吐芳爭艷,才能受到人們的青睞。詩歌先抑后揚,贊美了梅花凌寒自開、孤傲高潔的品質。
閨中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
詩歌先寫“不知愁”,在明媚的春日里,精心打扮后登上翠樓。當看到大路旁翠綠的楊柳,想起了離別的丈夫,才說到“悔”。詩歌先揚后抑,通過對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表現(xiàn)了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篇10
【關鍵詞】石首地區(qū) 跳三鼓 唱法
風俗歌是指由傳統(tǒng)習慣支配,在相沿積久的特定風俗活動中傳唱并直接反映該風俗活動基本內容和特征的一類民歌,又稱風習歌、習俗歌。這種有特定民間風俗背景的民歌,在我國各民族、各地區(qū)都普遍存在,許多風俗歌甚至廣為流傳,極具影響。我國的風俗歌大致可劃分為兩類:
第一類為季節(jié)性風俗歌。這類風俗歌在特定年節(jié)、時令風俗活動時傳唱,具有較強的季節(jié)性。如春節(jié)賀年時傳唱的過年調、贊獅、贊龍、送春牛;謝土地神和敬財神時傳唱的謝土地、送財神;端午節(jié)祭祀時傳唱的端鼓腔、端午歌,等等。
第二類為非季節(jié)性風俗歌。這類風俗歌不受季節(jié)、時令限定,在婚嫁、喪葬、祭祀、禮儀等特定風俗活動中傳唱的民歌。如婚嫁歌、喪歌、祭祖歌、酒歌、茶歌等。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齊唱、一領眾和及多聲部重唱與合唱。
跳喪鼓是荊楚眾多風俗歌中獨具地方特色的一種。所謂跳喪鼓,是一種以載歌載舞的方式悼念故人、慰藉生者的民間喪俗歌舞形式。打喪鼓、唱喪歌,用亦歌亦舞的方式悼念死者,是楚人在長期生產與生活中所形成的獨特習俗,世代承襲,保持著濃厚的楚人遺風。屈原《楚辭》中的《國殤》就被認為可能是一首喪鼓歌。石首跳三鼓是湖北荊楚民間音樂中極富特色和頗具影響的一種喪俗民歌。傳統(tǒng)民歌的演唱藝術又是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重要構成,各民族傳統(tǒng)民歌的演唱,從發(fā)聲技巧到藝術表現(xiàn)都極具個性。石首跳三鼓重演唱,唱時要求中氣足,口打開,字詞清,音純亮,板口正,腔調準,情感真。
一、石首跳三鼓的演唱形式
(一)演唱形式
石首跳三鼓傳統(tǒng)的演唱形式主要是以兩位歌師演唱,一人擊鼓伴奏。但也有一些演出團體做出了新的探索。1983年,石首演出的《放河燈》,以三位男演員演唱為主,以擊鼓者為中心,兩邊由笛子、二胡和琵琶等五人組成樂隊,橫坐一排在后臺中間;四位女演員手拿單镲立于樂隊之后,隨著擊鼓的節(jié)奏和臺前兩位男演員表演的舞步、表情而伴奏、伴唱、伴舞。這既保持和突出了三人演唱(伴奏)的風格和特點,又增加了色彩、活躍了氣氛,美化了畫面,豐富了表現(xiàn)力。但這些改革嘗試,較適應文藝團體的舞臺演出,跳三鼓的民間藝人則仍習慣于傳統(tǒng)的三人演唱形式。
(二)演唱程序
喪鼓歌在演唱程序上開頭叫“開場歌”,敘述喪鼓歌的起源和流傳情況,以說為主,大約半小時。開場歌結束,跳喪歌舞按曲牌依次進行,周而復始。中間部分則由歌師即興編唱死者生平,或歌頌或寄托哀思,或對死者家屬以安慰,或唱故事等,快結束時唱“剎鼓歌”。到天亮出殯之前要唱“還陽”號子(由道士來演唱)。
(三)演唱方式
跳三鼓在演唱方式上可由歌師專唱,或由其領唱眾人和之,也可由其他客人輪流唱,這種由客人唱的方法又往往引起對唱和相互之間盤唱(比賽)的形式出現(xiàn)。歌師時而坐著吟唱、時而繞靈柩轉唱,或者邊唱邊跳,常常通宵達旦。歌師有時甚至會唱上幾夜,所以一兩個歌師往往不能勝任,常常會請上幾個演唱班子參加,彼此采取盤問對答的方式來演唱,實際上是一種賽歌。也有不用開場歌的,按固定的曲牌開頭。
二、石首跳三鼓的基本發(fā)聲方法
在歌唱的基本發(fā)聲方法上,跳三鼓主要是以本嗓為主,間有假嗓。由于歌唱技巧和運用的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音色。在不同的演唱地點、不同的場合,根據(jù)不同的內容,歌者可根據(jù)需要而選擇、運用不同的唱法。
1.本嗓。指歌者用自然的真聲演唱。這種唱法在石首跳三鼓中尤為多見,它是人本能的表現(xiàn),在發(fā)聲技巧上沒有更多和更高的要求,適合于長時間即興編詞演唱。演唱“平三句頭”和“矮尾子”主要是本嗓發(fā)聲方法。
2.假嗓(或真假結合)。是歌者用假嗓演唱時,在深呼吸的支持下,氣柱通過由長變短的聲門裂隙振動而獲得一種高位置的頭聲。在演唱跳三鼓的“高三句頭”和“高尾子”時常用到假嗓。同時為展示歌唱的功底和招攬更多觀眾,歌師們常在開場后起調較高,聲音比較高亢明亮,此時假嗓運用較多。
譜例1:《點古人》唱段的“三句頭”
譜例2:《點古人》唱段的“落句”
三、呼吸技術
在呼吸技術上,跳三鼓的優(yōu)秀歌師大都具有很好的歌唱呼吸基本功。歌師們常說:“氣候要足,才能唱好跳三鼓?!惫P者觀察發(fā)現(xiàn),他們在歌唱中比較講究用丹田氣息,注意腰部肌肉對呼吸的支撐控制。筆者在采訪中問到“歌唱的氣息”時,歌師說道:“我們唱三個晚上喉嚨不累,而肚子疼?!惫P者認為這是歌師們比較好地運用了腹部肌肉的控制作用,這大概就是專業(yè)術語所指的“氣息的運用”吧。
1.慢吸慢呼。指有充足時間準備和醞釀的呼吸方法,這種方法適宜演唱跳三鼓的歌頭“啊……”,以及一些較慢的敘事性的跳三鼓(即慢板)。如演唱“平三句頭”和“矮尾子”等。
2.快吸快呼。指歌者大開口快速吸氣,將胸廓打開、腰圍外脹,氣吸得滿而不深,然后快速吐氣。這種方法適宜演唱跳三鼓的“高三句頭”和“高尾子”等(即趕板)。